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作文素材专题积累:7.全球环境与气候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作文素材专题积累:7.全球环境与气候

ID:693384

大小:46.06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5-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全球环境与气候 作文素材 【成语积累】 雨后春笋:指春天雨后,竹笋长得又多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蓬勃发展; 雨过天晴:指雨霁云开,天空晴朗,比喻情况由坏转好; 风风雨雨:泛指刮风下雨,亦比喻遇到重重阻碍或议论纷纷; 风雨交加:指风雨一齐袭来,亦比喻几种灾难一起袭来; 狂风骤雨、狂风暴雨、烈风淫雨、震风陵雨:形容大风大雨、疾风暴雨,亦比喻声势猛烈; 滂沱大雨、飘泼大雨、银河倒泻:形容雨下得很大; 风雨飘摇、风潇雨晦、风雨晦暝、风雨如晦:形容风雨交加,天色昏暗,比喻局势动荡不安、社会黑 暗; 八方风雨:指四面八方的急风骤雨,比喻局势变幻,激烈动荡; 呼风唤雨:原指神道呼风唤雨的法力,现多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亦形容恶势力猖獗; 凄风苦雨:指寒冷的风,成灾的雨,形容天气恶劣,后常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风雨剥蚀:指物体因受风雨侵蚀而损坏; 雨沐风餐、栉风沐雨、雨淋日炙:形容在外奔波,历尽辛劳; 亢旱不雨:指天气干旱,久不下雨; 密云不雨:言乌云密布而未下雨,原指德能未能下及,现比喻事件已酝酿成熟,但还没有爆发; 风雨同舟:指在风雨中同船渡河,比喻共度难关; 风雨无阻:指刮风下雨也阻挡不住,无论天气如何都照常进行; 风霜雨雪:比喻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风雨兼程,指冒着风雨加倍赶路; 【名言警句】 01. 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 02.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英国哲学家] 03.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法国作家] 04. 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甘地[印度政治家] 05.我们不要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06. 我们不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联合国环境方案》 07. 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德国哲学家] 08.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不吸取历史教训。——黑格尔[德国哲学家] 09.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句子大意是指,天地人皆以自然为归依。) 10.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它不会因为尧帝的圣 明或者夏桀的暴虐而改变。) 11.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有四时变化,地有丰饶资源,人有 正确的治理方法,这就是和谐相处之道。) 12.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数 罟[cùgǔ]:细密的网;洿[wū]:深。细密的鱼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 材便用不尽。) 13.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精彩语段】 01. 人类对自然的任何伤害最终都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如果人类非要与自然为敌, 那么就应了董卿的那句话——“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02. 人类必须顺从自然,而不可违逆自然。反对逆天而行,主张天人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宗 旨。如果把人创造的文化比喻为一株参天大树,是自然提供了大树赖以生长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对此当 念兹在兹。 03.锦绣中华大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孕育了中华民族 5000 多年的灿烂文明,造就 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 04. 掌握了核裂变、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今人,似乎可以得心应手地“改造自然”,但“人 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05. 在极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万物的灵长,但是无论如何进化,人类都不可 能超脱自然而独立存在,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自诩为自然的主宰者,而是 要尊重顺从自然、敬畏热爱自然,维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06. 野生动物在生态环境中有其存在的位置和功能,作为同等生存在自然中的成员,人类对其应该予 以充分的尊重和保护。与包括野生动物在内的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才是生态文明时代应有的美好场景。 07. 正是由于野生动物的存在,才使我们的地球生机勃勃,我们才可以听到鸟鸣深涧,才可以看到鱼 游浅底,。自然生态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人类只是这个链条中的一环。无论哪一环受损,整个链条都面临断 裂的风险。所以说,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08.理性的人类应当深怀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效法自然,善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视万 物为友朋,引人类为同胞。 09. 曾经,捕食野生动物,是远古时代人类发源之初的生存法则。如今,当科技和文明足以划分出危 险与安全,伦理与共生之后,对于野生动物的餐桌需求,更多充满了无知与傲慢。如同小说《三体》里所 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10.人类技术的进步,近几十年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当面对地震、飓风、海啸、森林大火时, 却只能仰天长叹。对地球而言,自然灾害只是一个青春痘、一个喷嚏,但对人类而言,却是塌天之祸。在 这个星球上,自然法则永远称霸一切,人类不过是种渺小的存在。 11. 纵然人类的科技和文明,足以在面对每一次的疫情时不再慌张,但未知永远存在。常存敬畏,便 为有福;心存傲慢,必招祸患。 1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物质生活再富足,若没有“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环 境,一切都将索然无味。 13. 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杀 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 14.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应该做维护和践行公益的倡导者,而不是毫无关联的旁 观者,或是反道而行的破坏者。我们或许做不了非常大的影响和改变,但是我们生活的点滴举动都是一份 力量。选择棉麻等自然质地的服装,外出自带水杯,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选择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 随手关闭电源电器,节约用电…… 15.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从自己、从现在做起,把 接力棒一棒一棒传下去。 【事例素材】 1. 亚马逊森林大火 亚马逊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它产生的氧气占到全球氧气总量的 10%,因而被称作“地球之肺”。 然而,这个“地球之肺”正在一天天萎缩。 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用于放牧或耕种,当地的人们砍伐树木,并且燃烧树枝来滋养土地,因而导致火 灾频发。 仅仅从 2019 年 1 月到 8 月之间,巴西境内的亚马逊森林火灾就超过 7.2 万起,有 1330 平方英里的雨 林随之消失。 大火还导致全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明显飙升,不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威胁,还加剧了全 球气候变暖,一系列连带后果不堪设想。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说白了还是人类的贪欲,人类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取,已经让地球不堪重 负。 如圣雄甘地所言,“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2. 北极熊面临灭绝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不断融化。研究显示:在过去 40 年里,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减少了近一半。 四处觅食的北极熊,因为找不到海冰来休息,不得不一次次地扩大游泳距离,因而有大量北极熊被活 活溺死或饿死。 北极熊是一种极善游泳的生物,却落得这般下场,真是充满讽刺意味。 科学家预测,由于这个原因,北极熊可能在未来 20 年迎来灭绝。 不仅是北极熊,如果我们再不加以节制,再不采取一些行动,全球变暖将不断加剧,下一个面临灭绝 的或许就是人类。 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科学家的杞人忧天,而是可以预见的未来。 3. 长江无鱼 2020 新年伊始,一条不幸的消息传来:我国的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宣告灭绝! 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它曾经滋养庇佑了无数生灵。 但是在今天,高强度的捕捞使得许多鱼类种群苟延残喘,再加上筑坝、航运、沿岸开发、环境污染、 填土挖沙……水下生物的生存变得前所未有的艰难。 有关专家表示,用目前世界通用的“生物完整性指数”来考量,长江已经到了“no fish”(无鱼)的 程度,这是最差的一个等级了。 为了保护长江生态,拯救更多的珍贵物种,让它们不再重蹈“白鲟”的覆辙,自 2020 年元旦起,长江 流域实施了“十年禁渔”计划。 我们将用 10 年的时间,让长江来一次休养生息、生态修补。 保护和发展总是一对矛盾的关系。过去我们迫切需要发展的时候,长江连同整个生态系统都做出了很 大程度的牺牲,如今是时候将保护置于发展之前了。 4. 中国绿化领跑世界 2018 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 全球从 2000 年到 2017 年新增的绿叶面积中,约 1/4 来自中国,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 尽管从自然条件来看,我国绿化并没有先天优势,但是中国人民经过数十年的坚持不懈,人人出力, 日积月累,绿色正一寸寸地在广袤国土上延展。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人人都尽一份力,碧水蓝天、绿意盎然的美丽中国指日可待。 5. 加强立法,禁绝野味 2020 年 2 月 24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最新决定,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 习。 疫情凶猛,希望它能成为一堂公共安全公开课,让公众明确认识到贪吃野味的危险。 我们不仅需要加强立法和执法,也需要媒体和大众的鼓与呼,将一些人从愚昧中叫醒,对自己负责, 对他人负责。 用多数人的生命为少数人的无知埋单,这个代价太过高昂。遵规守法,管住嘴巴,从这个春天开始! 【事实论据】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 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 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 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 10 年将升高 6 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 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 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在离地球表面 10~50 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 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 25 千米处臭氧浓度, 形成了厚度约为 3 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 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 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 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 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 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 10 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 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 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 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 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 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有关 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 5 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 140 个,估计到 21 世纪初,全 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 15%~30%。在中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资源的不合 理利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大约已有 200 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 5000 种植 物在近年内已处于濒危状态,这些约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 20%;大约还有 398 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 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 7.7%左右。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 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 值)低于 5.6 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 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 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 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尚 未治理的。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 4000 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 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 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 29%。每年有 600 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 423 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 50 亿公顷,其中 33 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 600 万公顷的 农田、900 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已由沃土变成荒漠。 中国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 年有 30-70 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 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 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九)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 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 海、东中国海(东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 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 在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在资源保护与回收法中规定,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 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典型人物】 世界环保教父斯特朗 人物简介: 莫里斯•斯特朗,1929 年出生于加拿大,1972 年至今曾 8 次当选联合国副秘书长,筹办联合国第一届" 地球峰会",参与制订了著名的《地球宪章》,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创始人及首任署长,跨越于经济、环保、 政府、国际组织等多个领域,被授予了 54 个荣誉博士学位,是中国环保意识的启蒙,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地球工作者”, 中国环保领域的“白求恩”,“世界环保教父”等称号。 他在经济、政府及国际组织领域 有着三十多年的高层管理经验。与其姑姑、著名的进步作家安娜一样,莫里斯•斯特朗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 友,如今定居北京。 人物事迹: 1、亲近和谐 绿色自然 斯特朗是真正的“地球工作者”。他还到北极,与爱斯基摩人住在一起,在地球上最严酷的环境中生活。 没有柴火,只有野生动物可以吃,住在雪房子里。但是人们仍然很幸福,能够生存下去。为什么呢?斯特朗 向世人揭示了他探求的奥秘,“因为自然虽然可以毁掉他们,但是他们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确实是极 其重要的,我们不能蔑视它,不能破坏它,我们必须尊重自然,与它和平相处,用切实可行的方式相处。” 斯特朗先生一生都在为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而工作着,他亲近自然,聆听自然脉搏的他说:“我用毕 生的经历改变人们的环境意识,但是现在我致力于寻找解决问跳动,与自然和谐相处。 观点:幸福可以跟物质无关,可以来自于与自然地和谐相处。 适用话题:和谐 亲近自然 绿色生活 感受幸福 2、享受童年 绿色梦想 莫里斯•斯特朗 1929 年出生于加拿大马尼托巴省橡树湖畔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庄里。斯特朗先生说: “我们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因为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还要担负起特殊的责任,因为我们对自然进 程的干涉比地球上曾经出现的任何物种要多得多。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坦白地说我经常逃学,跑到 大自然里去玩。由此我对环境产生了兴趣。”家乡优美的'环境和童年时光的是贫困的生活,让他萌生了三 个童年梦想。这三个梦想分别是帮助穷人摆脱贫困、贴近自然和维护和平。后来他一生都致力于这三个梦 想的实现,并且成果显著。 观点:童年时期的绿色梦想,净化了一生一世的人间风景,美丽了自己也养护了他人。 适用话题: 放飞梦想 梦想的高度 环境与成才 理想与现实 3、团结友善 绿色交际 斯特朗先生在毕生的工作中体现的团结友爱精神,是一种典型的绿色交际。他作为联合国人类环境大 会的秘书长,通过他的努力,在国际形势极其复杂的情况下,第一届环境大会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成功召 开,共有 113 个国家和一些国际机构的 1300 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将全球环境问题第一次正式提到国际议 事日程上来。斯特朗对中国周恩来总理组织的高级别的团队出席会议,尤其钦佩。会议期中国间,以曲格 平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得到了斯特朗的支持和帮助。每天早晨见到中国曲格平的时候,都会详细介绍当天 的会议议程,并把注意事项都写下来。当回忆这些故事的时候,斯特朗面带微笑,“我还向他提出我的想法, 后来他们接受了他的建议。我和中国代表团成员关系非常好。” 观点:能够把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员召集坐在同一个会议室;能让不同的文化信仰、不同的 意识形态的精英们来讨论同一个话题,没有强大的能力和精神,是不可能做到的。 适用话题 :团结力量大 绿色交际 友爱无价 善与美 4、暮年神采 绿色心态 北京初秋的 9 月,在 12 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到来前夕,斯特朗先生在他得北京办公室接受了《中 国绿色画报》常务副社长桂振华博士的独家专访。年近八十高龄的斯特朗先生神采熠熠,目光睿智,言谈 举止间充满着年轻人般的思维与活力。斯特朗先生为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符合倡导绿色生活、传播 绿色经济、推动绿色文明的办刊宗旨,当被桂振华博士邀请做画报封面人物的时候,斯特朗先生幽默地“拒 绝”:“我不是漂亮女孩,你应该找漂亮女孩做封面人物。”耄耋之年的老先生风趣的话语,顿时使他的绿色 心态流露出来,让人对暮年神采大为赞叹。 观点:保持绿色心态是生命最好的保养,是年轻唯一的解释,是个性最大的魅力之一。 适用话题: 年轻 绿色心态 保养生命 衰老与年龄 5、正直公允 绿色文明 斯特朗一直是一个敢于直言和敢于挑战发达国家面对环境问题的逃避、推诿的可爱可敬的形象。在世 博会的主题论坛上,作为来自发达国家里的一员,斯特朗接受记者的访问时,直言不讳自己对发达国家的 看法,表示很多发达国家垄断环保技术的做法“令人失望”。他认为那些国家是环境现状的制造者,也拥有 最先进的环保节能技术,他们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并呼吁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对他们的“不 作为”进行督促。同时他坦承中国也有责任,但是中国不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人。他正直公允的言 论,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了发达国家的傲慢与偏见,也给予发展中国家以极大的鼓舞。 观点:睿智的眼光没有民族之别,犀利的锋芒没有偏见之心,这是一个人的高尚的人格魅力,也是一 种大公无私的人道精神。 适用话题: 伟人的襟怀 敢于仗义执言 公平的心 偏见 6、科学严谨 绿色发展 斯特朗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在他的人生生涯中,思考探究的精神紧密相随。一次参加国际金融论坛, 在听完总干事做的发言之后,他争锋相对,提出质疑 。他对于干事说的“应该回到正常状态”表示反对。 什么是正常的状况?他尖锐地提出问题,认为正是“正常状况”产生危机,不能回到过去的做法,要进行根 本性的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改革中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倡导科学的发展模式,强调“黑色文 明”与“绿色文明”两种模式的区别:黑色文明中的生产者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很严重的危害,所以不能 再继续下去;而“绿色文明”模式中,放弃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会考虑到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注重于如 何有效地运用我们现有的资源,同时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承担一定的责任。他认为实现从“黑色文明”到 “绿色文明”的转变,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须要做的,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观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科学的指导下和严谨的态度面前,有了共赢的可能。 适用话题: 发展 科学精神 责任 共赢 7、从我做起,绿色经济 在奥运会前,通往首都机场的轻轨建成后,莫里斯立即通知助手,他今后去机场一律搭乘轻轨而非轿 车。他得三名助理纷纷劝阻他,因为他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平日走路比一般人花费多一倍的时间,乘坐 轻轨可能不安全。然后,斯特朗却相当坚持,认为这样可以减少北京城市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位中 国环保意识的启蒙者斯特朗晚年长住北京。在“面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国商界领袖圆桌会”的商业会议 上,也能看到把毕生精力用于环境保护事业的老人。记者非常好奇。斯特朗告诉记者,他一直认为只有通 过商业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环保,近几年,他把工作重心移至北京,帮助中国企业在节能减排的同时, 也关注环保产生的经济收益。 环保,从我做起,把经济运营也做成环保的事业。这就是这位环保巨人的绿 色观念。 观点:环保从我做起,哪怕是经济也做成绿色的。 适用话题: 从我做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 为经济平添新绿 卓越与平凡 【时事论据】 气候雄心峰会 主席的话 12 月 1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 尊敬的古特雷斯秘书长先生,尊敬的各位同事: 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气候雄心峰会。5 年前,各国领导人以最大的政治决心和智慧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5 年来,《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 变,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更受关注。在此,我提 3 点倡议。 第一,团结一心,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在气候变化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单边主义没有 出路。我们只有坚持多边主义,讲团结、促合作,才能互利共赢,福泽各国人民。中方欢迎各国支持《巴 黎协定》、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提振雄心,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各国应该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国 情和能力,最大程度强化行动。同时,发达国家要切实加大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 第三,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 生产生活方式,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中国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也是落实《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今年 9 月,我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 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此,我愿进一步宣布:到 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 2005 年增加 60 亿立方米,风电、太阳 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 中国历来重信守诺,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脚踏实地落实上述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各位同事!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让我们继往开来、并肩前行, 助力《巴黎协定》行稳致远,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谢谢大家。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江华 【国际形势】 碳排放大国澳大利亚被“静音” 央视网消息:12 日,在《巴黎协定》签署 5 周年之际,全球 70 多个国家首脑共同参与的气候雄心峰会 在线上举行。这是一次检阅各国履行《巴黎协定》承诺,激发雄心确立新目标的大会。不过,有些碳排放 大国,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因为在行动和计划上对气候变化应对不利而缺席大会发言。 2020 年,国际社会因为新冠疫情经历了严重挑战,经济发展放缓或者倒退,社会民生面临危机,不过 在应对气候变化上,这一年反而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根据全球碳预算项目做的统计,今年全球二氧化碳 少排放 24 亿吨,碳排放总体而言下降了 7%。在《巴黎协定》签署 5 周年之际,本年度的气候雄心峰会检 阅了各国履行《巴黎协定》的成果,得到包括中国在内 7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 但是英国的盟友国家澳大利亚却没有收到邀请在大会上发言。 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认为,在过去五年中,澳大利亚在履行《巴黎协定》承诺方面和其他国家的差距越 来越大。2000 多万人口碳排放总量占全球 3.6%。 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澳大利亚曾经承诺到 2030 年该国碳排放总量与 2005 年水平相比要减少 26%-28%。 去年底的预测显示,到 2030 年,澳大利亚的碳排放总量将仅比 2005 年的水平低 16%。 央视网消息:12 日,在《巴黎协定》签署 5 周年之际,全球 70 多个国家首脑共同参与的气候雄心峰会 在线上举行。这是一次检阅各国履行《巴黎协定》承诺,激发雄心确立新目标的大会。不过,有些碳排放 大国,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因为在行动和计划上对气候变化应对不利而缺席大会发言。 2020 年,国际社会因为新冠疫情经历了严重挑战,经济发展放缓或者倒退,社会民生面临危机,不过 在应对气候变化上,这一年反而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根据全球碳预算项目做的统计,今年全球二氧化碳 少排放 24 亿吨,碳排放总体而言下降了 7%。在《巴黎协定》签署 5 周年之际,本年度的气候雄心峰会检 阅了各国履行《巴黎协定》的成果,得到包括中国在内 7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 但是英国的盟友国家澳大利亚却没有收到邀请在大会上发言。 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认为,在过去五年中,澳大利亚在履行《巴黎协定》承诺方面和其他国家的差距 越来越大。2000 多万人口碳排放总量占全球 3.6%。 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澳大利亚曾经承诺到 2030 年该国碳排放总量与 2005 年水平相比要减少 26%-28%。 去年底的预测显示,到 2030 年,澳大利亚的碳排放总量将仅比 2005 年的水平低 16%。 近年,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因处理山火不力,对气候变化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受到国际社 会的广泛批评。 澳大利亚为什么表现这么差?从微观政策上看,澳大利亚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种种行业标准都是缺失的, 在经合组织中,澳大利亚也是唯一一个没有燃油效率标准的国家。 英国媒体还注意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竞选失败也使得澳大利亚失去了所谓的“气候盟友”,在国际社 会上更加形单影只。 澳大利亚媒体对于总理在气候雄信峰会上没有发言机会极为关切,而总理莫里森对此不以为意,他辩 解称:澳大利亚制定气候和能源政策是为了国家利益,不是为了在某些国际峰会上获得发言机会。 在 12 日举行的峰会上,欧盟公布到 2030 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减少 55%。英国在上一周也提出到 2030 年该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68%。在峰会召开当日英国决定终止对海外石化项目的金融援助。 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澳大利亚的气候政策既缺少现实行动,也缺乏长远规划,因而受到国际舆论的不 断提醒和敲打。 【大国担当】 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成员、《金字塔报》专栏作家贾巴拉指出,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生 活方式,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到 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目标,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令人钦佩的贡献”。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了切实行动,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杰拉奇说,近年来,中国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加大大气污染整治力 度,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2000 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 1/4 来自中国;2010 年以来,中国新能源 汽车以年均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 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国际关系专家毛里西奥·桑托罗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涉及范围非常广,需要 国际社会通力合作。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投资新科技,让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发展与环 保可以互相促进。 “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杜泽说,推进后疫情时代绿色复苏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 的共识,绿色发展将为各国合作带来更多空间和机遇。法中两国能在清洁交通、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开展更 多务实合作。 菲格雷多认为,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仅将有力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为 各国携手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增添更大动力。 “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到 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 2005 年增加 60 亿立 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在此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 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基础上,中方进一步宣布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的新举措。 这是中国又一次重大的气候政策宣示,擘画了中国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具体路线图,展现了中国应对气 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重信守诺的责任担当。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宣布碳中和目标、提出大幅提升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等国家自主贡 献新举措,在二十国集团成员中发挥了表率作用。 英国知名社会学家、“全球化”概念首倡者之一马丁·阿尔布劳说,气候雄心峰会意义重大。习近平主 席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这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承诺。 韦诺蒂认为,中国重信守诺,提前完成 2020 年气候行动目标。中方此前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 又在此次峰会上宣布一系列重要举措,“展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负责任态度和高效行动力,彰显中 国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中国提出了到 2030 年风能、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目标,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树立了典范。”杰 拉奇认为,中国通过分享太阳能、风能等先进技术,以及投资其他国家绿色产业等,为世界经济绿色发展 和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贡献。中国的成功实践表明,经济增长与绿色环保可以共同推进。 杜泽表示,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切实努力。中方倡议和最新举措,不仅有利于 加快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程,也有利于推动该领域的国际合作。 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部长宋玛·奔舍那说,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的一系列举措体现了 中国不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气候变化是重大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必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 引领,以多边合作的方式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新闻时评】 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国家主席习近平 12 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的重要讲话,阐释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主张,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 国际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展现了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 坚定支持《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的一贯立场,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胸怀和责任 担当。 “坚定支持《巴黎协定》、促进合作共赢的决心”“团结一心,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提振 雄心,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习近平主席提出三 点重要倡议,为新的历史背景下完善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环境问题没有边界,深刻影响着每个人。治理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中方倡议 展现了中国坚定支持《巴黎协定》、促进合作共赢的决心。”巴西全球南方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菲格雷多 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团结,共同努力开创 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解决。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一直积极参 与和推动国际团结合作。”中欧数字协会主任克劳迪娅·韦诺蒂认为,在气候变化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 坚持多边主义才能有效应对共同难题。“应对气候变化将是国际合作最有希望的领域之一”。 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米凯莱·杰拉奇表示,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多边协调与合作,共同行动、 因地制宜,切实增强绿色发展的信心。 “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有利于提升不同国家应对气候变 化挑战的行动力。”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地缘政治研究院主任弗里德里克·杜泽表示,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 最大挑战之一,与各国发展利益和人民福祉息息相关。“只有通过携手合作、科学应对,才能朝着解决问题 的方向前进,推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 中国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是落实《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近年来, 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多边合作,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行动之实。中国既往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都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下一件件、一步步成为现实。为“擦 亮”蓝天,保卫碧水,中国近年来着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空气和水质优化,推进碳 市场建设和增加森林碳汇。中国提前两年完成 2020 年气候行动目标,2000 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四分之 一来自中国,2010 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年均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 55%…… 新倡议的远见,源自中国共建美丽地球的意愿之诚。从率先发布《中国落实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 别方案》,到推动达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从倡议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到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 金;从大声疾呼维护多边主义,到力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在努力谋求绿色低碳转型发 展的同时,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不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实现全球气候治理雄心需要各方持续而坚 韧的努力。一诺千金,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探索疫后绿色复苏动力,共同开 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习近平强调,5 年前,各国领导人以最大的政治决心和智慧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5 年 来,《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 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更受关注。 习近平提出 3 点倡议。 第一,团结一心,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在气候变化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中方欢迎 各国支持《巴黎协定》、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提振雄心,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各国应该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国 情和能力,最大程度强化行动。发达国家要切实加大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 第三,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绿色发展 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习近平强调,中国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是落实《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 者。中方已经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我愿进一步宣布:到 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 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 2005 年增加 60 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中国历来重信守诺,将以新发 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脚踏实地落实上述目标,为全球应 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最后强调,“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让我们继往 开来、并肩前行,助力《巴黎协定》行稳致远,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气候雄心峰会由联合国及有关国家倡议举办,旨在纪念《巴黎协定》达成五周年,进一步动员国际社 会强化气候行动,推进多边进程。 01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展现大国担当 12 月 12 日,习近平主席将出席气候雄心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5 年前,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 《巴黎协定》,为 2020 年后的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明确了方向,开启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新阶段。5 年 来,中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积极承担符 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国情的国际义务,建设性地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肯定。国际舆论认为, 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 作出重要贡献。 “在绿色发展方面正成为世界典范” 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着力提高能效、推进碳市 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措施取得积极成效,绿色低碳转型脚步不断加快。 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专利数、投资、装机和发电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可再生能源投资连续 5 年 超过 1000 亿美元,风电、光伏的装机规模均占全球 30%以上;截至今年 8 月,7 个试点碳市场配额累计成 交量超过 4 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 90 亿元人民币,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 20 多个行业;数据显示,中 国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已达约 60%,城镇既有居民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惠及 2100 万户居民;2010 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年均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 55%…… “截至 2019 年底,中国碳强度较 2005 年降低约 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 15.3%,提 前完成了对外承诺的 2020 年目标。”埃及《祖国报》网站刊文指出,中国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 上不懈努力,实现了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中国致力于发展清洁能源、绿色产业等,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 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为国际社会带来启示。 法国生态学家、环境工程师安托万·瓦尔内里常与中国高校、企业交流合作,对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成 就印象深刻。“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长期持续跟踪评估能源发展策略,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尤其是使用 绿色技术,广泛建设绿色工厂、绿色交通等基础设施,大力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已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领 先国家。” “中国的蓝天越来越多,城市绿地越来越多,休闲时人们前往公园等‘绿色氧吧’锻炼身体。”南非资深国 际问题评论员、南非独立传媒集团外事主编香农·易卜拉欣多次访问中国,见证了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的进步: “中国优质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宜居指数,在绿色发展方面正成为世界典范。” “积极与他国分享经验、开展合作” 中国修建了非洲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不仅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发展机会,其节 能环保的运行模式也成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最佳注脚;来自中国的高智能化新能源客车和纯电动大巴搭 载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成功驶入欧洲 20 多个国家的 100 多个城市,深度参与欧洲生态转型与 智慧转型进程;中国核能、风电、水电、太阳能等合作项目为许多国家带去清洁高效的电力……中国在应 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贡献,世界有目共睹。 “中国不但自己绿色发展实践取得良好效果,还积极与他国分享经验、开展合作,这体现了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理念。”摩洛哥非洲中国合作与发展协会主席纳赛尔·布希巴表示。 目前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阿布扎比之光”位于阿联酋沙漠深处,在建设过程中大量依托中国产品和中 国技术。项目建设和运营负责人豪尔赫·佩雷亚说,中国技术和中国经验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关键支持。 项目所使用的 320 万块光伏面板都是中国制造,中方还派出人员指导施工。“这样的合作不仅丰富了阿布扎 比的清洁能源供应,还为当地建设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参考。” 埃及电力和可再生能源部副部长穆萨表示,中国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有着先进技术和经验,与中国的 合作对阿拉伯国家至关重要。 瓦尔内里正和中国数字技术企业洽谈合作。他表示,大数据、云计算、5G 等数字技术有助于能源网络 的科学调配和管理,中国在这些领域保持领先,是中国发展绿色经济、开展绿色合作的优势。“法中两国在 环保、气候、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诸多实效,一个个具体项目为两国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 ” 瓦尔内里表示,中国倡导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将带动越来越多国家拥抱新能源和绿色经济,加速向环 境友好型社会转型。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也应在这一框架下,与中国加强合作,创造长远效益。 “为世界提供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 国际社会越来越清楚认识到,中国不仅为达成《巴黎协定》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在执行《巴黎协定》 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今年,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可能出现倒退的关键时刻,中国提出新的减排目标:二 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为全球 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复苏注入新动力。 “这一新的目标展现了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担当。”南非环境事务部部长艾德娜·莫莱瓦表 示。“中国树立了标杆。”剑桥计量经济学建模主管赫克托·波利特通过建立模型分析指出,这一目标意味着 中国将加大投资,不仅可以大幅减排,还可以降低清洁能源成本,在其他国家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 “科学界对中国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抱有极大信心。”肯尼亚广播公司网站发表评论称,中国把应对气 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为世界提供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 纳赛尔·布希巴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中国的经验完全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环境问 题事关全人类可持续发展,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展开对话、加强合作。 02 提振全球气候治理雄心的中国担当 为纪念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达成 5 周年,联合国及有关国家 12 日以视频方式举行气候雄心峰会。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提出新倡 议,宣布新举措,作出新承诺,以大国担当为更具雄心的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动力。 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冠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更受关注,亟需多 边主义框架下的共同行动。习近平主席在本次峰会讲话中向国际社会发出三点倡议:团结一心,开创合作 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提振雄心,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 理新思路。讲话声声入耳,字字铿锵,彰显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各国共谋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 智慧。 面对气候变化,人类命运与共。作为《巴黎协定》达成的重要贡献者和积极践行者,中国应对气候变 化有决心,更有雄心。今年 9 月,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 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本次峰会上,中国进一步宣布:到 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 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森林蓄积量 将比 2005 年增加 60 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 新承诺的分量,源自中国绿色发展道路的信念之坚。近年来,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 体系建设,特别是宪法修正案将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写入宪法,生态环境保 护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习近平主席在峰会讲话中专门提到,中国历来重信守诺,将以 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脚踏实地落实承诺的目标,为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新举措的底气,源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之实。中国既往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都在强有力的政 策支撑下一件件、一步步成为现实。为“擦亮”蓝天,保卫碧水,中国近年来着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 构调整优化、空气和水质优化,推进碳市场建设和增加森林碳汇。中国提前两年完成 2020 年气候行动目标, 2000 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四分之一来自中国,2010 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年均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 55%…… 新倡议的远见,源自中国共建美丽地球的意愿之诚。从率先发布《中国落实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 别方案》,到推动达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从倡议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到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 从大声疾呼维护多边主义,到力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在努力谋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同时, 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不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实现全球气候治理雄心需要各方持续而坚韧 的努力。一诺千金,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探索疫后绿色复苏动力,共同开启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03 以“绿”为底,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展现大国担当 12 月 12 日,习近平主席将出席气候雄心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上个月,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 人利雅得峰会“守护地球”主题边会上发表致辞,倡导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 域挑战,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 呵护好“蓝色星球”这一全人类共同的家园,中国既是积极倡导者,又是忠实实践者。5 年前,联合国 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2020 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其中最重要的长期目标就 是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 1.5 至 2 摄氏度以内,以协定开启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新阶段。 进入新阶段,打开新征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责无旁贷。从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列入“十三五”“十 四五”规划,到大力实施绿色发展理念,坚定参与和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以中国的山青水绿、海 晏河清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实质贡献;从把“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来抓,到将生态 文明写入宪法,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主动提出二氧化碳排放 2030 年前力争 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格局……守护好我们共同的蓝色星 球,中国始终展现出负责任大国担当,在绿色发展方面正成为世界典范。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言出必行,行必有果。建章、立制、问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构建最 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广泛实行河长制、湖长制,为每一条河、每一个湖明确生态“管家”;开启生态保 护红线战略,将重要生态空间进行严格保护;历史性地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全力保护长江渔业资源、 水资源、生态资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实打实、硬碰硬的生态环境保护实践,让广袤的中国大地 正在变美。从洞庭湖到鄱阳湖,从滇池到太湖,鱼翔浅底、碧波荡漾,一幅幅优美图景见证着五年多来我 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全球各国共同的责任。生态环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这一世界难题仅凭个别国家难以完成。唯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才能 更加有效地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造福各国民生福 祉。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灾难,国际组织高度关注。基于不同的温度,曾有科学家的电脑模型预测出不同 程度的洪水,干旱,森林火灾,海洋酸化的情景,这些最终都导致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陆地和海洋生 态系统无一幸免。 中国不断加强与国际合作,积极履行自身义务,把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和成效与国际共享,携手应对 眼前的风险和挑战,无不立起了国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示范样本。不论在国外搞工程建设时把节能环保 始终置于第一位,还是将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载到“中国制造”,在国外市场发挥中国绿色环 保力量,中国从国内到国际,一如既往走在前、干在先,以美丽的“中国绿”扮靓我们共同的蓝色星球, 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中国贡献。 守护好蓝色星球,实现《巴黎协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确立的目标,世界各国都应积极躬身实践,集 中力量破解好生态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推动传统产业向低碳、绿色、环保转型升级,加大生态环境保护 力度,广泛实施植绿造绿等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