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记·袁隆平传》(四篇),送别国士袁隆平!……(附阅读文及答案)
新史记 袁隆平传(四种)
01.史记·袁隆平传
文/刘备我祖
袁隆平,江西人,国士也。庚午岁(1930 年)生于北平,故名中曰“平”。接生者,林巧稚也。兄弟姊妹
六。
幼时随父母游平津、九江、赣州、汉口。
居汉口时,一日游田庄,绿树村边合,桑麻瓜果多,时有电影曰“摩登时代”,尽见农庄之美,牛乳随意饮,
葡萄窗外结,袁公目此,大为慨叹,曰:“吾之平生,当在田园稼穑间也”。遂以农为志。
抗战起,遂举家自湖南迁重庆。十九岁,入相辉学院,修农学。 数月,天下更始,学堂易名曰西南农学堂。
袁公虽书生,然有武勇,能于波上称雄,尝为湖南游泳勇将。数年,高丽战事起,乃欲从军,鏖战长空,无
何,国家以大学骄子甚稀,不可轻征沙场,遂止。
二十三岁,置于安江农校。
夫中华之大,无逾于食也,食中之大,水稻逾半焉。上古时,有神农授五谷,故民始安于稼穑。至于大宋,
仁宗称圣,乃引占城稻入中土,故天下粗安。
嗟乎,中华之安,以粮为大业。
彼时袁公,从三五学子,顶星辰日月,行于田里,见稻苗清秀,闻稻花清香,赤足入泥,手秉稻叶,眼观稻
穗,心思粮仓,口言天机,默然有得。
一日,忽于垄亩中得一野稻,其种为甲,然其子为乙,所授之粉,乃他种之粉也。袁公大喜,曰:“噫,天
地间亦有此天成杂交乎”,奉之若灵,栽于田间,去其雄花,授以他粉,小成。
遂为文曰:“若得稻粮大增,当以杂交为法,斯为新术,他日大行于天下,可饱苍生之腹”。
虽当时不过区区数株,然于袁公而言,已有大盛之势。
然其理如此,其术则渺茫,天涯茫茫,海角渺渺,佳种何在?乃往天涯海角。
三十六岁,居海南,伏首于斯,以为终生之事功。同力者,李必湖,尹华奇,皆袁公弟子。
四十岁,乃于琼岛获异种,曰“野败”,此前寻此种千百回不得,乃于天涯海角得之。
野败既得,乃杂育其种,广植天下,曰重庆,曰云南,曰广西,曰广东,袁公亲裹粮米,自携干肉,乘南北
之车,泛东西之舟,肤黧黑,肢胼胝,早岁京师少年,今俨然一农夫。
袁公之文既闻,有识者曰:“此大功德也”,郡县遂上报,国家亦知其乃千秋之业,遂以特制护之。
民间纷纷,皆曰:“有异人者,不知何许人也,能改良稻种,使天下人饱饭,今天试栽于某地,大兵护之,
不得擅近”。
袁公身许苍生大业,过而立而不得娶,尝中意某女,同事也,然有缘无分。同事惜之,乃荐女子邓则,袁公
女弟子也。结连理。
当时夫人在赛,袁公径入球场,牵夫人衣袂曰:“我欲娶卿,可乎?”夫人腼腆,曰:“今正球赛,可许他
日”,袁公曰:“与卿有缘,何必他日,今即行”,乃引夫人出,急趋官府,领婚契。
新婚,又牵夫人袖,曰:“吾与卿为侣,当击水中游”,乃畅游。亦奇事也。
其豪迈如此。
四十三岁,杂交三系始见于天下。
袁公之为人,无伟岸之躯,且奔波田里,炎蒸霜雪,无冠盖之气,公卿之度,拙仆一田家翁也。某夕,太夫
人与袁公语,皆用英语,记者大惊,曰:“令堂亦识外语乎”,袁公曰:“吾父吾母,皆为读书人,区区英文,
不足相惊”。
历十二载,杂交初成,乃大盛于天下,至于丁卯(1987),植种十一亿亩,稻增两千亿斤。
至此,我中华自去饥远矣。
八十岁,又育抗虫稻,可免药虫之苦,众疑之,袁公乃曰:“吾可先食”。
八十九岁,授大国士,当时袁公凛凛,目炯炯,身虽中等,然自有松柏之节,虎姿龙像,世人仰望,曰:“袁
公在,吾食无忧矣”。
或问:“袁公年几何?”
袁公笑曰:“吾九零后也”。
中华地大,然可为田者不多,除却流沙雪山,岩山瘠岭,田亩今曰十八亿亩,而美利坚为三十六亿亩,天竺
国为二十二亿亩,故中华大事者,粮第一。四十年来,民不愁食,袁公之力多焉。
辛丑岁(2021 年)夏,小满后一日,袁公升遐于长沙,年九十一。天下同悲,识与不识,皆痛惋之。是日,
吴孟超院士亦逝。
太史刘曰:袁公者,所谓天赐中华也,盖神农氏之苗裔乎?可曰“神农公”也。人不可一日无粮,国不可一
岁无农,盛世繁华,佳人豪杰,若无此区区颗粒,则一切空谈,无非烟云。中华幸有袁公,袁公幸得其时,故能
岁岁大地谷满,南北稻花香溢,能长星远探,能沧海行舰,能贸易得富,能山河增色,亦袁公手中一稻所助也。
袁公往矣,然论天下英雄,侠之大者,无过袁公,若无袁公,英雄富贾巨星不过饿殍,若不知袁公之恩,则枉为
生人也。
02.史记·袁隆平列传
文/张叔同
袁公隆平者,九江柴桑人也,庚午(1930)年生北平。当隆平之生也,国家扰攘,四海不宁,其明年,日寇
拔奉天,旋陷三省,兵锋直指燕蓟。
隆平因从父母南渡,过黄淮,穿长江,憩于江夏,稍稍气舒。是时,隆平既六岁,方启蒙,父乃计于亲戚曰:
“自动乱以来,家中资书毁伤殆尽,故无以读书。今犬子有奇志,又宜外傅,请为延师以授之。”遂就近入塾。
少强记,甚长读书,师之所布,同窗三日始罢,而隆平往往半日而成,左右皆异之。会庠序无课,辄往闾里
阡陌之上,俯首观菽麦所以长者,疑而问 yu 田叟曰:“吾闻人之生也,必食蔬肉,而禾之为稻,将奈饮食何?”
叟抚其首,笑曰:“天之降甘霖,禾之所饮,日之散暖气,禾所不寒,地之覆沃土,禾之有宅,故禾养于造
化,成于自然。”
隆平悟,自是益爱田中物,而常伏稗稻间,以察微小者。或逾时而归,母持策立扉前,怒目而嗔之,曰:“何
晚归邪?”隆平俱以实告,母闻其言,大释然,反取珍馐以飨之。
既弱冠,天下犹动荡,而中原尽为毛朱诸公所得,蒋氏鼠窃台湾。当是时也,中国新创,内忧外患未绝,举
国五万万众,口中少食,身上阙衣,勠力共建,居十岁,始能自盈。
然天将不祥,饥荒乍至,民多为饿殍,以中原巴蜀为重,三年始息。米国及其从者聚啸于林曰:“中国之人,
非倚吾邦不可,不然,何以养芸芸众生?”台湾亦骚动,时时欲进。
隆平满腔愤懑,慷慨自语曰:“少年强则国强,吾虽渺小,愿为吾邦图来者,谨誓言之。”乃益发奋向学,
且精其体魄,竞赛常得冠军。
及隆平成立,慨然有大丈夫之气,亲戚有许之者见其常躬身田间,劝曰:“竖子不若从戎,荷枪实弹,以备
戎狄。”隆平不以为然,曰:“祖国所阙,粮饷耳,至于良将千军,何寡之有?请为深远计,不如饱黎民。”
于是治农数十年不废,所得造诣,常人难比,所获精髓,欧美诸邦远不及也。而最为世所崇者,杂交稻也。
初,隆平尚在而立,徘徊陌上,忽见一禾甚怪,茁于左右,乃坐,孰视久不去。已而召从事数人,告曰:“此
禾之育,可自交也,与他殊异。”遂取而详究之,渐知所以,而以为佳稻,遍植之,产量数倍于前,国亦以此受
益,民未尝饥也。
袁公既老,常居潇湘,贾有慕袁公之名而求利者,因秘书往见,曰:“足下虽老,而余利犹在,且公之子女
甚众,愿为思身后之事。若与我共创有司,以得国之专饷,必厚遗公之子女,而公能获长者之名,岂不快哉?”
袁公正色而辞曰:“我以身寄国家,死而后已,安能为宵小所动哉?且我素以仁义忠心立身,岂能自毁晚节
乎?”贾知其不可移,遂犬走。
叔同曰:袁公之于国也,尽心竭力,平生未尝自求千金豪舍,而好事者偶见袁公著西服,戴名表,坐豪车,
辄骂曰:“此真国士邪?乃欺世盗名者也。”呜呼!以袁公之功,纵有五花马,千金裘,又何间之有哉?若非袁
公与力,厚民稼穑,以加其饭,则负键盘者早饥死于道矣!
03.史记·袁隆平传
文/王东
所谓社稷,乃土与谷。国家存亡之大计,个人生死之根本。二十四朝,民能裹腹,何至于亡?故圣人曰:民
以食为天。然圣人知之而不能为之,今有袁公隆平,躬身稼穑,埋首科研,近七十年矣,为杂交水稻,大利中国,
推恩天下,建不世之功,虽圣人何加焉。
袁公隆平,生于一九三零,彼时军阀割据,民不聊生,日寇荼毒,祸患旋踵。隆平终日饥绥,梦中尤觅食。
年近弱冠,乃慨然立志曰:当使天下无饥乏之人。天朝龙兴,隆平入农学。其父大失望,恨曰:十年寒窗,当衣
紫袍,取富贵,今为老农之技,何愚之甚?隆平不语,但御志而行。
其学教研合一,为实验田,欲破杂交水稻之谜。人多嗤笑曰:欧美犹不得其解,君何不自重若此也。隆平大
言曰:蛮夷难为之事,吾中华岂不能为乎?乃跋山涉水,寻水稻雄性不育株,为杂交试验。数易寒暑,虽疾病亦
不稍懈,竟成功。时在一九七三。
隆平尝有言:吾生之梦想有二,禾下乘凉,天下无饥。其年愈老,其志弥坚。近三十余载,为海水稻,荒漠
稻,变神话为传奇。亚非拉固贫弱,隆平为八十余国教培万四千人,亩产逾吨,非洲敬之曰教父。美利坚大酋长
之农业顾问亦惊叹曰:杂交水稻,中华第五大发明矣。
己亥年,隆平将九十。虽老迈,而大志不坠青云。呜呼,吾辈生和平年代,享盛世之福,而汲汲于私利,兢
兢于浮名。悉天下以奉一身,恨不立取,拔一毛以利天下,固不能为。岂不愧乎?
04.新史记:袁隆平传
智种网 NOVOSEED 2019-09-16
袁隆平者,江西九江人也。庚午(1930)年生。时逢日寇侵华,中华满目疮痍,襁褓之时,随父母辗转于南
北,时谓之为南渡也。弱冠,负笈至重庆,学农科。
袁公少有大志,方其求学,緼衣蔽袍而不顾,孜孜为学,尝谓同学曰:方今天下,弱肉强食,吾辈当戮力报
国,不可虚度光阴也。又好泳,尝为西南赛区之殿军。
癸巳岁(1953),袁公学成,欲为空军,不成,后遣往湘西,为公塾司业。时国初建立,百废待兴,袁公亲
涉农田,躬耕于畎亩,足入泥泞之中,汗滴禾下之土。
自芒种至秋收,万物生长,春生秋获,公皆悉记于笔记。及夜,则穷究古今之农书,思夫稻禾丰欠之理。
某日,袁公巡田,见一稻苗鹤立鸡群,稻穗累累。袁公大喜,遂欲寻稻之王者。其后,公日察稻千株,夜则
研究,虽踬踣者屡,不移初心,及百日,乃得文曰:水稻之雄性不孕性》。此文出,天下大惊。
后历时六载,附身田埂,屡历春播、秋收,穷天理于稻株,杂交于农田,历一千稻种,行三千杂交实验。
皆不成,公憔悴甚。后逢文革,公遭辱难,然不改其初心。丁未年(1967),公出杂交水稻,功成天下,为
世人所知。
戊申年(1968 年),袁公批斗毕,反中古盘试验田,见田中狼藉一片,稻苗皆遭毁灭,唯余脚印斑斑。袁
公僵坐于田垄,潸然泪下。然公心不死,遂寻于田间,得余苗五株。
某日,见一井中秧苗浮动,公遂跃身入井,然终不可得。后寻人抽井水,终得之。其痴也如是。
时世乱,袁公遂迁往滇中育苗。某日,袁公于室中实验,地动,房摇晃欲坠,公抱苗而出,不顾其险也。又
不欲其前功废,遂支帐篷,睡草席于野外,食甘蔗度日,历时五月,口舌生疮,终得一稻种也。
甲寅年(1974 年),公出南优二号,亩产六百二十八斤,较之常稻,增产三倍也。后又出“三系法”“两
系法”、超级杂交稻诸稻种。
自公之水稻出,天下饥荒,一扫而光。昔日大跃进,亿万人啃草根,今日人人皆可尝白米饭。
时人谓,一日三餐,米饭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也。袁公之功,不亚于大禹治水也。公业成,人称杂交水
稻之父,又得最高科技奖,感动中国之人物。
袁公曰:虽天上又一星,名之隆平。吾之画像,亦满中国。然吾非高处不胜寒也。立正志,弘毅以往,则可
成事也。
戊辰岁(1988)始,袁公从政,掌农业科研之务。事必躬亲,关照后学,闻名中外,功载神州,斩奖无数,
荣膺院士。“神农在世”者,洵非过誉。
袁公体削瘦,性谦和,细心思。其妻曰邓则。初,袁公遇邓氏于安江学校。邓氏爱其敬业,心曰:袁公废寝
忘食,余生吾可奉之也。袁公亦爱其妻,逢妻浴,顷刻则唤其名。其妻疑之,袁公曰:恐卿煤气中毒也。邓氏闻
之,告之于众曰:余生亦嫁袁公也。
图片己亥岁,袁公年八十九,以英文告之世人曰:今吾研超级水稻,愿以夕阳之年,助世界脱饥荒,回丰饶
也。
太史曰:夫大禹治水,仓颉造字,伏羲画八卦,神农尝百草,袁公种水稻,皆不世之功也。夫人有非常之功,
非唯有超世之才,亦需坚韧不拔之志,笃行无悔之心也。夫人生于世,见袁公老当益壮,可不励志奋发乎。
【附】语文阅读训练——与袁隆平关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袁隆平,半世纪的盛名与争议
袁隆平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种田人”——中国一半以上的农田都种上了杂交稻
种。民间一度流传:两个“平”让中国人吃上了饭: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他艰苦卓绝的研究
为曾经被饥饿困扰的国家带来希望,国家的鼎力支持为他带来了盛名,持久不衰的盛名也给他带来
了争议。
那么,真实的袁隆平是怎样的?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我日日下田,而已。”他的神坛
下,是无数人的拭目以待;他的眼睛里,却只有秧苗摇曳的一亩田。他身上有科学家的固执,也有
历史亲历者的豁达。对待外界的争议,他尽量选择消化于田间。其他的争议他不予理会,但关于超
级稻,他绝不退让。
1992 年,农业部主办的某报纸上刊登了一次座谈会的报道。会上,一些权威人士大肆斥责杂交
水稻,称其为“三不稻”,即“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他的同事、学生都让他声明反
驳,他说:“没事,会解决的。”他心想,事实胜于雄辩。几个月后,江西省副省长舒惠国来访,
直截了当地问他报纸报道是否属实,舒惠国对他说:“那些言论让群众产生了困惑,许多人在考虑
要不要种植杂交水稻。我要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这是袁隆平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研究已经超
出了个人荣辱毁誉的范畴。不久,他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杂交水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才算是
稳定了全国种植杂交水稻的信心。
2014 年秋天,安徽蚌埠等地的近万亩“两优 0293”(超级稻品种)出现大面积的绝收或减产。
一时间,对超级稻的质疑甚嚣尘上,“超级稻稻种严重过剩”“超级稻口味品质不佳”等话题在网
上流传。本性里,他愿意安之若命,上世纪 60 年代刚做杂交水稻时被人揶揄理论不对,“文革”
期间甚至遭遇秧苗全部被毁,都鲜少与人争论,觉得“做好研究才最重要”;但现实是,他不得不
出来反驳,因为袁隆平早已经不是独属于个人的袁隆平了,他的身后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是这个国
家农业的定海神针。隆平高科旗下密密麻麻的组织结构,从育种科研到育种公司,经销商到肥料公
司,都有赖于“袁隆平”三个字熠熠生辉,全中国数以亿斤计算的杂交稻种都可能因为他的一句话
无法被播种。
2014 年 10 月,他在《环球时报》上发表题为《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的文章,从历史发展、
现实数据的角度对网友的质疑一一进行驳斥,承认有问题,但也绝不是一些“居心叵测”之人描述
的那样,文章不卑不亢。结尾处他写道:“超级稻研究事关国家荣誉和粮食安全,无论遇到什么困
难,我绝不会退缩。”
2000 年,隆平高科要上市,想要使用袁隆平的名字。他没同意,后来多位国家级领导劝说,加
上他考虑到隆平高科成立后,杂交水稻研究可以不再需要外国人投资,就同意了。隆平高科许诺每
年提供 200 万元的科研经费,以及由姓名使用权换算而来的 5%股本。许多人说袁隆平卖掉股份就能
轻松拿到上亿元,他说:“我一分钱都不能卖,我一卖,隆平高科就垮掉了。人家会想,隆平高科
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他的名字,就是金字招牌。
80 年代他最盛名时,湖南省组织部请他出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正厅级。他拒绝说:“我不适
合,当院长,意味着我要离开杂交水稻的研究岗位。”隆平高科成立不久,袁隆平辞去了董事的职
务,埋首新一轮超级稻的研究,他说:“我就是个‘过路财神’。我就是还想争取新的东西。我们
一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如果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有些事情,我们也要勇于放
弃,必要的放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守。”
相关链接
“失败那么多次,消耗那么多时间,究竟是什么支撑你?”记者问道。
他说:“讲大道理的话,就是为人民服务。但我觉得还有一方面是我的好胜心,有一个内在的动力,
我就是还想争取新的东西。”
这便是科学家的本心,他们天然对获得答案有着强烈渴望。为了这种渴望,袁隆平错过了母亲的弥
留之际,错过了儿子的成长,70 年代里唯一一次请假还是妻子突发病毒性脑炎的时候。一连 10 天
在医院照顾妻子,那是他在中年时代与妻子最长的一次独处:在病床前为她念诗、唱歌、讲故事……
等妻子醒来,他又继续踏上了前往田野的路。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袁隆平的研究给国家带来了希望,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这既为他带来了盛名,也不可避免
地给他带来了争议。
B.权威人士斥杂交稻为“三不稻”,袁隆平一开始不反驳是因为他相信事实胜于雄辩,后来处于
无奈才为自己辩护。
C.在《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一文中,袁隆平承认“三不稻”确实有问题,这体现了他作为科
学家的责任和担当。
D.袁隆平不愿担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后来还辞去隆平高科董事的职务,完全是因为他不愿意放
下研究水稻的事业。
5.作为一位负有盛名的科研人员,袁隆平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 分)
6.袁隆平“坚守”的是什么?“放弃”的又是什么?“坚守”和“放弃”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
文本及相关链接分析说明。(6 分)
答案:
4.参考答案:DA.原文中带来争议的是“持久不退的盛名”;B.袁隆平为自己辩护的原因是“第
一次意识到,自己的研究已经超出了个人荣辱毁誉的范畴”,不是出于无奈;C.“超级稻”和“三
不稻”概念混淆。
5.参考答案:①专注科研②不慕名利③勇于担当④甘于奉献⑤乐于创新(任答三点即可得满分,
如答出“坚守本心”亦可酌情给分。)
6.参考答案:①袁隆平坚守的是他的水稻研究,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他几十年如一日,不管
失败多少次仍然坚持创新;无论别人对他的研究有着怎样的争议和质疑,他都不卑不亢地回应,并
对国家和人民负责。②袁隆平放弃的是对名利的追求,对家人的守护。袁隆平不愿担任省农业科学
院院长,后来还辞去隆平高科董事的职务,一开始不愿意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隆平高科”都说明他
放弃了对名利的追求;为了研究,他错过了母亲的弥留之际,错过了儿子的成长,错过了与妻子大
部分的相处时光。③他的放弃是另外一种坚守。他放弃了名利,放弃了对家人的守护,都是为了坚
守他对科学的追求和对国家与人民的责任。这“坚守”与“放弃”正体现了袁隆平的甘于奉献、勇
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每点 2 分)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
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 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
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
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
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
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 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
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
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
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
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
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
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
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
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
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
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
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
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
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⑩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
21 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
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
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此文摘自《杂文选刊》2019 年,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八十岁生日晚会上的致辞,略有改动)
1.请说出选文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的好处。(3 分)
2.文中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根据第⑨节的内容,
概括出母亲对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影响。(3 分)
3.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4 分)
(1)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2)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4.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感情。(6 分)
答案:
1、(3 分)用第二人称表达,有利于直接抒发强烈深沉的感情(1 分),显得亲切自然(1 分),用“您”
较之于“你”又能表达对母亲的尊重(1 分)。
2、(3 分)①小时候的英语启蒙,让我具有超越时代的视野;②对我求学读书的执着和鼓励,让我获
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搏击风浪的胆识;③摇篮前讲尼采,教育我有昂扬的生命力、意志力,有
坚定的信心。(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3、(4 分)(1)(2 分)“种子”含义为“杂交水稻的种子”(若答“水稻种子”得 1 分)
(2)(2 分)“种子”含义为小时候母亲对“我”(作者)的启蒙和教育。
4、①母亲去世 21 年,作者对母亲充满思念之情。(2 分,感情 1 分,简析 1 分,下同)②母亲对作
者的影响、支持与帮助,让作者对母亲充满感激、敬重之情。(2 分)
③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在母亲身边多陪她,特别是在母亲去世时不在身边,作者充满愧疚(后悔)之
情。(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