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育才双语学校 2020-2021 学年度下学期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中测试题
命题:高二语文组 审题:高二语文组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数: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播媒介的出现及使用对男女两性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传播媒介构建的不仅是一种传播模式,
而且它输出的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和价值观都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传播秩序。传统媒体塑造了社会普遍认
同的女性形象,迎合了男权主导社会下的大众审美。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根本区别在于其交互性和多点对
多点的传播。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信息的发送者不再享有信息特权,并且
实现了同受众平等交流,在技术层面提供了男女同等话语权的机会,女性逐渐从话语权的客体,转变为事
件发声的主体。
微博构成的这种新型的话语权表达,打破了传统的话语权控制模式,为女性自主提供了参与信息传播、
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机会,女性有更多机会表达自我。但事实上来看,男权占上风的现状并没有实质改变,
不仅女性自身没有意识到掌握话语权的重要性,而且公众的关注点依然存在女性的标签化现象。
女性和男性的关注点有很大的区别,女性主要偏重文娱、美妆、美食、旅游等娱乐生活的领域,而男
性多半会参与到社会热点、国内外资讯以及焦点新闻的讨论。特别是参与讨论微博公共领域的话题时,男
性对此更加关注并能提出全方面的看法,引导了受众对于问题的意见走向。女性往往仅停留在热门话题领
域,没有形成发掘新闻的意识,其探讨的话题很难对社会层面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从自身原因来讲也导致
了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提高女性意识不仅需要传播女性文化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更需要女性的积极参与。女性应该提升
自身的媒介素养,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树立新媒介时代女性形象。面对微博中良莠不齐的信息,
增强自身的选择、理解力,对与主流价值观不符的新闻现象,主动提出与之相反的批判意见,同时要主动
参与到新媒体的传播活动中去,通过自身的舆论观点影响受众,发挥自身的引导能力,逐步缩小性别之间
的知识鸿沟。
(摘编自王思聪《微博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现象》)
材料二: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与自媒体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女权”一词也愈发多被提及。女权主义、男女
平等提法,再也不是以大众媒体一以贯之的说教形式出现,而是越来越多地被放置入舆论场之内。不同年
龄、文化程度、阶级的人群,只要掌握基本的互联网使用能力,皆可以在女权主义这个话题上发表自己的
看法。“女权”一词也悄然在大众的广泛讨论中浮出信息大海之海平面,独冠于信息场,引得颇多争议。
网络上,诸如“我负责貌美如花,你负责赚钱养家”“男人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宠爱自己的女人,是
基本原则”等等之流的说辞近来屡见不鲜。一些社交媒体上,专注于打压男性,提高女性的网文更是颇受
追捧。缘于这些情绪激烈的观点,男性同胞奋起反击,以至于把它们归纳为“田园女权”。不少女性并不
示弱,以富于情绪性且语中带刺的词汇加以回击。
如此剑拔弩张的观点对立状态,似乎只会让持“田园女权”观点的女性群体更为坚定。令人遗憾的是,
她们一边扛起女权主义这面“政治正确”的大旗,殊不知另一边,自己正践踏着许多年来女权主义者为之
奋斗的真正要旨:让女性成为“主体”,成为人类群体的另一部分。
伴随着技术劳动的普及与女性意识的全方位觉醒,女性一边通过劳动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并创造属于
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种种诉求表达,不断淡化婚姻、生育与女性命运的必然联系。两者相互作用,
意图摆脱他者的身份,找回与男性相平等的人类群体组成部分之社会地位。
但历史进程的发展,总是有太多出人意料的地方。“田园女权”的兴起似乎要一手摧毁中国女性争取
性别平等中来之不易的已实现部分,重新把女性置入男性的依附物之境地。观察所谓“田园女权”的观点,
不难看出,这些观点普遍要求男性对女性有无条件付出的觉悟,女性在婚恋境遇中则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
话语权与资源支配权。如男性上交工资卡、女性可以无条件随时随地翻看男性手机等诸如此类的要求已是
田园女权的常规操作。可惜,当今世界仍然是假以金钱才能运作的社会,持“田园女权”态度的女性在私
有制的大语境之下,实质上牺牲摒弃了成为独立主体的可能,投向被家庭、婚恋叙述的他者,成为了依靠
伴侣才能被叙述的他者,重回“他者”深渊。
在所有的女权思潮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女性作为一个被理所当然认为“较弱”的性别与女性自
主之间的持续碰撞。可以说,女性自主的实质要求是与历史、社会、生理等因素共同缔约的女性身份相冲
突,所谓“田园女权”的深层原因乃在于女性身份的过度发展,女性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性别作为武器,以
示弱、妆扮自己、提出要求为实现方式,发展自己的性别,实现自己的性别。
可塑性过高的事物,总是因其柔顺而自行消亡。冲破处境定是无比困难,但仍然值得期待那一天,因
为不是女人的低下决定了她们在历史上的无足轻重,而是她们在历史上的无足轻重,使她们注定低下。
死人比活人更适应泥土,但谁都不想当死人,不是么?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第一卷)
(摘编自杨皓《田园女权:南辕北辙的平权之路》)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改变了以往的传播内容和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话语权控制模式,提供了男女同等
话语权的机会。
B. 女性自身没有意识到掌握话语权的重要性,而且女性的标签化现象依然存在,导致男权占上风的现状没
有实质改变。
C. 女权主义不再以大众媒体一以贯之的说教形式出现,掌握基本的互联网使用能力的人皆可以在这个话题
上发表看法。
D. 材料二综合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和喻证法等多种论证方法,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论述语言的生动
性、通俗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影响力的女性微博博主应发挥好舆论效应,积极发表个人见解,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努力树立新媒介
时代女性形象。
B. 女性自主的实质要求是与多种因素共同缔约的女性身份相冲突,这远非简单二元对立式的“是与非”或
“能与不能”。
C. “田园女权”兴起的内在原因是女权运动的过度发展,女性不自觉地将性别作为武器,要求男性对女性
有无条件的付出。
D. 话剧《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娜拉就是一个反抗男权主义,勇敢追求自由与人格独立,争取妇女解放
的女性形象。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即使平权是女权的应有之义,‘女权’也并不应当被完全替换成‘平权’。”
B. “性别认同与性倾向本身就是社会建构,女性主义是达成人类解放的根本手段。”
C. “在强大的舆论攻击面前,女性有限的声音往往被男性更大的声音所淹没。”
D. “女权真正的奥义,是打破地位低下的枷锁,不为性别束缚,实现自我价值。”
4. 两则材料都采用了层进式论证结构,但二者有何差异?请简要说明。
5. 如欲对百科“女权”词条的正文内容进行编辑,请结合材料内容,将下图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每空
不超过 30 个字。
【答案】1. B 2. C 3. D
4. ①材料一的层进式论证结构是围绕中心论点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三个问题,由此及彼,环环相
扣;②材料二的层进式论证结构是先由现象分析原因,再进一步揭露其实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5. ①让女性成为独立“主体”并创造价值,找回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②积极参与新媒体传播活动,提
升媒介素养,缩小性别间的知识鸿沟;③其观点源于女性身份的过度发展,将女性置入男性的依附物之境
地。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导致男权占上风的现状没有实质改变”强加因果。由原文“男权占上风的现状并没有实质改变,不仅
女性自身没有意识到掌握话语权的重要性,而且公众的关注点依然存在女性的标签化现象”可知,后面两
句话是“表现”不是“原因”。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内在原因”“女权运动的过度发展”错误。原文说的是“深层原因乃在于女性身份的过度发展”。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围绕“女权”,指出“让女性成为‘主体’,成为人类群体的另一部分”。
A.说的是“平权”,与材料二观点不一致。
B.强调的是“女权主义”,与材料二观点不一致。
C.强调的是“舆论攻击”,与材料二观点不一致。
D.强调的是“女权”的实质就是打破地位、性别的限制,真正实现女性的主体地位。与材料二观点一致。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分析材料一,第一段引出“女性话语权”的话题;第二段指出“男权占上风的现状并没有实质改变,不仅
女性自身没有意识到掌握话语权的重要性,而且公众的关注点依然存在女性的标签化现象”;第三段分析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第四段“提高女性意识不仅需要传播女性文化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更需要女性
的积极参与”指出具体的做法。由此可知,材料一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进式结构展
开论证。
分析材料二,第一段是说“女权”一词被更多的提及,第二段提出“田园女权”的话题,第三、四段分析
“田园女权”兴起的原因;第五段“所谓‘田园女权’的深层原因……”进一步剖析深层原因,第六段揭
露谓“田园女权”的实质。由此可知,材料二的层进式论证结构是层层深入地剖析、揭示“田园女权”与
“女权”背道而驰的原因。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第一空是给“女权”下定义,从文中筛选关于“女权”的特点即可,根据材料二“女权主义者为之奋斗的
真正要旨:让女性成为‘主体’,成为人类群体的另一部分”概括出“让女性成为独立‘主体’”;根据
“女性一边通过劳动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并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概括出“创造价值”;根据“回与男性
相平等的人类群体组成部分之社会地位”概括出“找回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
第二空,主要说的是女性如何找回话语权,根据材料一“提高女性意识不仅需要传播女性文化和营造良好
的舆论环境,更需要女性的积极参与。女性应该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树立
新媒介时代女性形象”概括出“积极参与新媒体传播活动,提升媒介素养”;根据“要主动参与到新媒体
的传播活动中去,通过自身的舆论观点影响受众,发挥自身的引导能力,逐步缩小性别之间的知识鸿沟”
概括出“缩小性别间的知识鸿沟”。
第三空,分析“田园女权”与“女权”背道而驰的原因,结合“所谓‘田园女权’的深层原因乃在于女性
身份的过度发展,女性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性别作为武器,以示弱、妆扮自己、提出要求为实现方式,发展
自己的性别,实现自己的性别”概括出源于女性身份的过度发展,将女性置入男性的依附物之境地。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燕南园 62 号
——记恩师林庚【注】
袁行霈
燕南园 62 号是一个中式的小庭院,庭院中央有一棵高大的柿子树,右手数竿竹子掩映着几扇窗户,窗
棂雕了花的,那就是静希师住房的东窗,窗边就是他经常出入的东门。走进东门穿过走廊是一间客厅,客
厅南窗外有一段廊子,所以客厅里的光线不很强,有一种舒缓从容的氛围。从客厅一角的门出去,右转,
再打开一扇门便是他的书房,那里东、南、西三面都是窗子。冬季的白天只要天晴,总有灿烂的阳光照进
来陪伴着老师。这正应了他的两句诗:“蓝天为路,阳光满屋。”
静希师在五十年代末期就买了电视机,那是一台苏联制造的黑白电视机。他喜欢体育,常看的是体育
节目。那时候电视机还是稀罕物,第 26 届世乒赛期间,系里的年轻教师们每天都到他家观看比赛的实况转
播,他的家成了演播厅。就在这次比赛结束以后不久,老师买了一张乒乓球台,放在院子靠近南墙一片宽
敞的地方,系里的青年教师常去那里跟老师打球,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老师的眼神好,对球的感觉敏锐,
处理球的手法细腻,会突然抖腕发力,改变球的方向,使我招架不住。
我在北大求学和工作的五十一年间,不知多少次进出这庭院,进出这客厅,在那里向老师求教,一起
谈论学问和人生。有时候老师让我进入他的书房,我们隔一张写字台面对面坐着。我们距离更近,谈话也
更亲切。不管甚么话题,老师都有独到的见解。有一次谈到孙悟空,他说孙悟空身上有知识分子怀才不遇
的愤慨情绪和叛逆精神。1962 年静希师开始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上部,他告诉我,李白的《独漉篇》,
别人都不选,我们要选。这首诗我原来没有留意,经老师指点,细细读了几遍,才明白它很能代表李白独
特的风格,末尾四句:“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这样奇特的想象和构思,这样明
快而新鲜的语言,非李白写不出的。后来他仍不断鼓励我在学术上要胆子大一些,要追求突破,只要是经
过自己认真研究得出的结论就要坚持,不必顾忌别人一时的看法。这使我想起他对自己所提倡的“盛唐气
象”的坚持,当这个见解刚发表的时候,遭到强烈的反对,但他从未放弃,后来终于得到学术界的承认。
他常常把自己新写的诗读给我听,并让我评论。我特别喜欢他 51 岁时写的那首《新秋之歌》,诗的开
头说:我多么爱那澄蓝的天/那是浸透着阳光的海/年轻的一代需要飞翔/把一切时光变成现在。这首诗
里洋溢着对年轻人的爱和期望。他鼓励年轻人飞翔,希望他们把握现在创造未来。诗的结尾是这样的:金
色的网织成太阳/银色的网织成月亮/谁织成那蓝色的天/落在我那幼年心上/谁织成那蓝色的网/从摇
篮就与人作伴/让生活的大海洋上/一滴露水也来歌唱。这样铿锵的韵律,这样富有启发性的意象,这样
新鲜的感受和语言,四十年后读起来还觉得好像是旦晚才脱笔砚的。
几十年近距离的接触,我越来越感到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
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我从未听他背后说过别人的坏话;他有童心,
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自己人生的方向。他九十岁出版的诗集《空间
的驰想》,用物理学家的眼光思考时间和空间,呼唤人类对空间的突破。他可贵的独特之处,或者说别人难
以企及之处,乃在于他是以诗人之心从事研究,是带着新诗创作的问题和困惑来研究古典文学的,同时将
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他对“建安风骨”和“盛唐气象”的提倡,既符合建安和盛唐
诗歌的实际,也启示着新诗创作的一种突破的方向。
静希师在燕南园 62 号这栋住宅里生活将近六十年了。虽然院子大门的油漆已经剥落,室内也已多年没
有装修而显得有些破旧,但住在这里的年近百龄的主人精神依旧!有时趁着好天气我陪他在燕园散步,他
不要我搀扶,自己昂首向前,步履安详。他曾告诉我,走路一定要昂起头来。他一辈子都昂着头,而昂着
头的人,精神是不老的!
文本二:
盛唐气象之继承了建安风骨,盖为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建安时代乃是一个解放的时代,那是从两汉
的宫廷势力之下解放出来,从沉闷的礼教束缚之下解放出来;于是文学也就有力地从贵族文学中解放出来,
带着人民胜利的心情、民主要求的信念。建安也是一个艰苦的时代,因为一切都似乎是草创的。一种荒凉
高亢的歌声,所谓“惊风飘白日”“高台多悲风”,就是建安风骨的基调。而初唐社会上残余的门阀势力
与诗歌中残余的齐梁影响,到了盛唐就一扫而尽。这一种解放的力量,也就是建安风骨真正的优良传统。
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它是一个进展得较为顺利的解放中的时代。一种
春风得意一泻千里的展望,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大道如青天”“明月出天山”。
这就是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同为解放的歌声,而又不全然相同的地方。盛唐诗歌的色调要比建安更为鲜
明,其基调也更为爽朗。
(选自林庚《盛唐气象》)
【注】林庚(1910-2006),字静希,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燕南园 62 号”既是一处庭院,也是本文构思的重要依托,文章写人记事,叙议结合,首尾呼应,形
散神聚。
B. 林庚提出“盛唐气象”的见解,并在《独漉篇》的诗句中读出了“盛唐气象”,在《新秋之歌》中表现
了“盛唐气象”。
C. 文章写林庚打球“突然抖腕发力”,走路“昂首向前”“一辈子都昂着头”,注重抓住动作和神态来刻
画人物形象。
D. 从日常闲谈到传道授业,从诗歌创作到学术研究,林庚都表现出既源自天性而又久经修炼的独特的气度
和风范。
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蓝天为路,阳光满屋”两句,诗境清新明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悟,体现了近体诗鲜明的形
象性和韵律美。
B. 林庚先生告诉袁行霈,坚持将别人都不选的李白的《独漉篇》选入《中国历代诗歌选》,说明治学严谨
细致的重要性。
C. 林庚“盛唐气象”的见解一直遭到学界的反对,但他坚持自己的看法,表现了一位杰出学者的学术自信
和风骨。
D. 《新秋之歌》对“网”这一意象的运用,以及《说“木叶”》中对“木叶”的美学辨析,体现出林庚非
凡的艺术感受力。
8. 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有什么异同?请结合文本二简要回答。
9. 有人认为林庚达到了“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如果以此为主题写一则《燕南园 62
号——记恩师林庚》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答案】6. B 7. D
8. ①同:都有一种解放的力量;②异:基调不同。建安风骨的基调荒凉高亢,盛唐气象的基调鲜明爽朗。
9. ①多角度、多侧面刻画人物。②突出人物的独特之处。③强调写诗、治学、为人三者之间。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并在《独漉篇》的诗句中读出了‘盛唐气象’,在《新秋之歌》中表现了‘盛唐气象’”错误。由原
文“他告诉我,李白的《独漉篇》,……才明白它很能代表李白独特的风格,末尾四句:‘罗帏舒卷,似有
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这样奇特的想象和构思,这样明快而新鲜的语言,非李白写不出的”“我
特别喜欢他 51 岁时写的那首《新秋之歌》……这样铿锵的韵律,这样富有启发性的意象,这样新鲜的感受
和语言,四十年后读起来还觉得好像是旦晚才脱笔砚的”可知,“读出”“表现”盛唐气象欠妥。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并推断问题的能力。
A.“‘蓝天为路,阳光满屋’两句,……体现了近体诗鲜明的形象性和韵律美”错误,“近体诗”错误,
是现代诗。
B.“说明治学严谨细致的重要性”错误。从原文“这首诗我原来没有留意,经老师指点,细细读了几遍,
才明白它很能代表李白独特的风格”来看,选这首诗的原因是这首诗代表李白独特的风格,不能说明治学
严谨。
C.“林庚‘盛唐气象’的见解一直遭到学界的反对”错误。从原文“当这个见解刚发表的时候,遭到强烈
的反对,但他从未放弃,后来终于得到学术界的承认”来看,并不是一直遭到反对,最后得到学术界的承
认。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建安时代乃是一个解放的时代,那是从两汉的宫廷势力之下解放出来,从沉闷的礼教束缚之下解放出
来”“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它是一个进展得较为顺利的解放中的时
代”分析可知,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都有一种解放的力量;
由“一种荒凉高亢的歌声,所谓‘惊风飘白日’‘高台多悲风’,就是建安风骨的基调”“盛唐诗歌的色
调要比建安更为鲜明,其基调也更为爽朗”分析可知,建安风骨的基调荒凉高亢,盛唐气象的基调鲜明爽
朗。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
题干“有人认为林庚达到了‘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如果以此为主题写一则《燕南园
62 号——记恩师林庚》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本题要求给文章写小评论,并且限定了评
论的范围“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
“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主题,是从这三个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故可以从刻画人物的角度方
面来进行评论。
既是刻画人物,就要写出人物的独特之处,故可以从突出人物不同之处来评论文章。
“诗歌魅力”是人物的文学创作,“学术魅力”指的是人物的治学能力,“人格魅力”指人物的为人处世,
“交融”,指人物把这三个方面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故可以强调写诗、治学、为人三者之间的关联角度评
论。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年十七,与父同举于乡。寻登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濬县知县。兵部尚书
赵锦檄畿辅民筑塞垣.,光祖言不便。锦怒,劾之。光祖言于巡抚,请输雇值,民乃安。郡王夺民产,光祖
裁以法。补祠祭主事,历仪制郎中。严讷为尚书,雅重光祖,议无不行。及讷改吏部,调光祖验封郎中..,
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又破格擢廉能吏,或由乡举贡士,或起自书吏。由是下僚竞
劝,讷亦推心任之,故光祖得行其志。
左侍郎朱衡衔光祖,有后言,御史孙丕扬遂以专擅劾光祖。时已迁太常少卿,坐落职闲住。大学士高
拱掌吏部,谋倾徐阶。阶宾客皆避匿,光祖独为排解。及拱罢,杨博代为吏部,义之,特起南京太仆少卿。
又就进大理卿,半道丁.父艰.。万历五年起故官。张居正以夺情杖言者,光祖遗书规之。及王用汲劾居正,
居正将中以危祸,光祖力解得免。居正与光祖同年..相善,欲援为助,光祖无诡随。十一年冬,荐起南京兵
部右侍郎。甫旬日,召为吏部。悉引居正所摈老成人,布九列。李植、江东之力求居正罪,光祖言居正辅
翼功不可泯,与言路左。吏部尚书宋纁卒,遂用光祖代。时部权为内阁所夺,纁力矫之,遭挫,光祖不为
慑。尝以事与大学士申时行迕。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时行谢政,特旨用赵志皋、张位,时行所密荐
也。光祖言,辅臣当廷推,不当内降,帝命不为后例。
光祖清强有识,练达朝章。每议大政,一言辄定。丕扬劾罢光祖,后再居吏部,推毂之甚力。御史蔡
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罪妄
诉者,人服其量。
(节选自《明史·陆光祖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
尚书/雪其诬/
B. 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
书/雪其诬/
C. 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
书/雪其诬/
D. 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
尚书/雪其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垣,即墙、矮墙,一般来说,“垣”突出大,而“墙”突出高。
B. 郎中,本是官名,始为帝王侍从官,后世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宋代成为医生的代称。
C. 丁艰,即遭遇丧事。子遭母丧,为丁外艰;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为丁内艰。
D. 同年,指同一年、年岁相同等,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彼此称为同年。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光祖聪慧有才,幸遇伯乐。他十七岁时考中举人,不久考中进士;因为严讷重视他,他一度能够按自
己的意愿行事。
B. 陆光祖一心为国,举荐人才。他在担任吏部验封郎中的时候,致力于荐推人才,既能升用年高而有德望
的人,又能破格提拔廉洁、能干的官吏。
C. 陆光祖坚持正义,不结朋党。在大学士高拱谋划倾轧徐阶的时候,徐阶的宾客都隐匿了,陆光祖却能替
他调解;与张居正同年考取进士,能够不曲意相随。
D. 陆光祖襟怀磊落,气量恢宏。蔡时鼎、陈登云曾经弹劾陆光祖,陆光祖将陈登云当作知己;替蔡时鼎洗
刷被诬陷的罪名,惩处胡乱诉讼的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孙丕扬遂以专擅劾光祖。时已迁太常少卿,坐落职闲住。
(2)尝以事与大学士申时行迕。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
14. 陆光祖练达朝章、不阿皇权,文中哪一件事能体现这一点?请予以简析
【答案】10. A 11. C 12. B
13. (1)御史孙丕扬就用独揽权势(的罪名)弹劾陆光祖。当时陆光祖已调任太常少卿,因此被削职闲居。
(2)(陆光祖)曾经因事与大学士申时行相抵触。申时行不高兴,陆光祖最终没有顺从。
14. ①陆光祖对皇帝授旨起用申时行暗中推荐的赵志皋、张位这件事不认同。②辅佐大臣应当由朝廷推荐,
不应当由宫内降旨,这是“朝章”规定;③不因皇帝“特旨”而迎合认同,这是“不阿”皇权。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蔡时鼎”“陈登云”是两个人,二者之间应有一个顿号,由此排除 BC;
“时鼎”为人名,不可断开,排除 D。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C.“子遭母丧,为丁外艰;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为丁内艰”错误,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
称丁内艰;凡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称丁外艰。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他在担任吏部验封郎中的时候,致力于荐推人才”错误,由原文“及讷改吏部,调光祖验封郎中,既
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译为“等到严讷改任吏部尚书,就调陆光祖为验封郎中,不久
调任文选郎中。更加致力于荐举人才,升用了几乎所有年高而有德望的人”。也就是说陆光祖在担任吏部
文选郎中的时候,致力于荐推人才。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句中,“专擅”,独揽权势;“时已迁太常少卿”为省略句,主语为陆光祖;“迁”,调任。
(2)句中,“尝”,曾经;“迕”,抵触;“卒”,最终;“徇”,顺从。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原文的“时行谢政,特旨用赵志皋、张位,时行所密荐也。光祖言,辅臣当廷推,不当内降,帝命不为
后例。”译为“申时行辞职,神宗特意授旨起用赵志皋、张位,都是申时行暗中推荐的。陆光祖称,辅佐
大臣应当由朝廷推荐,不应当由宫内降旨。皇上这次的命令应下不为例。”可概括出前两点:陆光祖对皇
帝授旨起用申时行暗中推荐的赵志皋、张位这件事不认同;辅佐大臣应当由朝廷推荐,不应当由宫内降旨,
这是“朝章”规定。
从这里可看出陈光祖并没有因为是皇上的“特旨”而听从皇命,这就是“不阿”皇权的表现。
参考译文:
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在十七岁的时候,就与父亲同时考中了举人。随即又于嘉靖二十六年考中
进士,被授予河南濬县知县一职。兵部尚书赵锦,下令征召京都周围地区的百姓修筑边塞墙垣,光祖(因
浚县较远)说百姓去不方便。这就惹怒了赵锦,便上书要弹劾他。光祖将这些情况报告给巡抚,请求交纳
雇工的工钱,老百姓于是安定下来。郡王夺取百姓产业,光祖依法裁处了郡王。补任祠祭主事,历任仪制
郎中。严讷为礼部尚书,十分尊重光祖,建议没有不被采纳的。等到严讷改任吏部尚书,就调陆光祖为验
封郎中,不久调任文选郎中。更加致力于荐举人才,升用了几乎所有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又破格提拔廉洁
而有能力的官吏,有的是由乡试举出的贡士,有的是由书吏中选拔上来。由此下面的僚属竞相勉励,严讷
也真心信任他,所以陆光祖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左侍郎朱衡忌恨陆光祖,在背后说陆光祖的坏话,御史孙丕扬就用独揽权势(的罪过)弹劾陆光祖。
当时陆光祖已调任太常少卿,因此被削职闲居。大学士高拱掌管吏部,谋划倾轧徐阶。徐阶的宾客都躲避
隐匿,只有陆光祖替他调解。等到高拱被罢职,杨博接替掌管吏部,赞许陆光祖讲正义,特别起用他为南
京太仆少卿。又升为大理卿。半路上遭遇父丧(就回家奔丧)。万历五年,被起用为原来的官。张居正因为
居丧未满出任官职,杖责议论的人,陆光祖写信(寄信)规劝他。等到王用汲弹劾张居正,张居正将要用
大罪加害他,陆光祖极力解救使他得以幸免。张居正与陆光祖同年考取进士,相互友好,想引荐他做助手,
陆光祖不曲意相随。万历十一年冬天,他被举荐起用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才过十天,就被征召担任吏部职。
他把张居正所摒弃的成熟稳重的人全部召回,安排在九卿各部中。李植、江东之极力请求治张居正的罪,
陆光祖称张居正辅佐的功绩不可抹杀,与舆论相反。吏部尚书宋纁去世,于是起用陆光祖代替。当时部中
的权力被内阁夺取了,宋纁极力矫正,遭受挫折,陆光祖不因此惊惧。曾经因事与大学士申时行相抵触。
申时行不高兴,陆光祖最终没有顺从。申时行辞职,神宗特意授旨起用赵志皋、张位,都是申时行暗中推
荐的。陆光祖称,辅佐大臣应当由朝廷推荐,不应当由宫内降旨。皇上这次的命令应下不为例。
陆光祖为人耿介有骨气,见识高明,通晓朝廷典制,每当议论大政方针,他一言确定要害。孙丕扬弹
劾罢免陆光祖,后来孙丕扬两次在吏部任职,陆光祖极力推荐支持他。御史蔡时鼎、陈登云曾经弹劾陆光
祖,陆光祖将陈登云当作知己。当时蔡时鼎到两淮视察盐政,因为提建议被罢免,商人到南方刑部攻击他,
陆光祖当时担任尚书,替蔡时鼎洗刷了被诬陷的罪名,惩处了胡乱诉讼的人,人们佩服他的器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 762 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
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 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 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
化。
D. 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
郁顿挫”的风格。
16. 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15. B 16. 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诗句内容、表达技巧以及情感的能力。
B 项,“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搅扰,乱入河中”错误,据诗句“人远凫鸭乱”,可知是人已经走远,野
鸭才乱入河中,写出环境的幽僻。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
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
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即生
不逢时的苦闷;“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乡的哀痛;“所历有嗟叹”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
则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
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一般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的人品,但在《离骚》中很少见地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写自己的美好品格。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茕茕孑立 (2). 形影相吊 (3).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4). 又重之以修能 (5). 地
崩山摧壮士死 (6).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重点字:茕、孑、兮、摧、栈、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软软的毛笔蘸着浓浓的墨,在树皮和竹麻做成的纸上写中国字,呈现出的是一种具象的视觉:比如
排布的美,错落的美,顾盼的美,趺宕的美,纵横的美,锋铦的美,牵丝的美,连带的美,缠绕的关,飞
白的美,图章的美,序跋的美,残缺的美,模糊的美,漫漶的美,沧桑的美,力量的美,厚重的美, 由
岁月流逝而沉淀出的古色的美。
这种色彩的绝美,_____是让人难以抗拒,______使当代一些书法家沉溺其中,整天在装裱上下功夫。
( )。书法之美重在内涵,有内涵凸显出的神采才是书法的真美,这犹如人的外表和内涵一样。张怀瓘
说:“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文字论》)这就是说,
对书法有深邃认识的人,_______只注重字形,更重要的是如何审视书内之精神,即由书之点线、间架、布
白和章法,感悟它的神采、风韵、意境。
书法是由点、线的运动变化构成。点线的运动是书者用毛笔施加于纸上的运动,通过提按顿挫、轻重
缓急、圆转方折以及布黑分白的变化,行使自己的意旨,使书者的思想、情感、学识、经历、修养物质化。
只有“深识书者”的鉴赏家透过纸上的笔墨,才能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
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流露于宇间,贯注到腕底。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以及 的确 以至 不是
B. 乃至 的确 以致 不仅
C. 以及 实在 以致 不是
D. 乃至 实在 以至 不仅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是书法美的全部不限于此,这只是一种现象。
B. 然而这些绝不是书法美的全部,它只是一种表象。
C. 然而这些只是一种表象,它绝不是书法美的全部。
D. 但是这些绝不是全部的书法美,它只是一种表象。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只有“深识书者”透过纸上的笔墨,才能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
能把生命的感悟流露于字间,贯注到腕底。
B. 只有“深识书者”的鉴赏家才能透过纸上的笔墨,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
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流露于字间,贯注到腕底。
C. 只有“深识书者”才能透过纸上的笔墨,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
能把生命的感悟贯注到腕底,流露于字间。
D. 只有“深识书者”的鉴赏家透过纸上的笔墨,才能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
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贯注到腕底,流露于字间。
【答案】18. C 19. B 20. C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组,以及:并列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乃至:递进关系的
连词,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相当于“甚至”,此处是列举各种各样的美,属于并列关系,故应填“以
及”。
第二组,的确:副词,确实,实在,果然,果真。实在:诚实,不虚假;的确; 其实。“确实”是确认情
况的真实性,“实在”是强调情况的真实性,此处是强调“色彩的绝美”,应用“实在”。
第三组,以至: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以致: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
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此处表示因果关系,应用“以致”。
第四组,不是:用于并列关系或选择关系复句中,常构成“不是……而是……”“不是……就是……”的
格式。不仅:指不止这一个,还有类似的。同“还”“而且”配合用,与“而且”配合时表示意思进一层,
与“还”配合时表示结论不唯一。根据后句“更重要的是”看,应用“不是”与“只”衔接,构成递进关
系。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根据前后句意,所填句前半句应强调“全部”,与前文所列书法之美相对应:后半句应强调“表象”,与
后句“内涵”相对应。
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共有三处语病,一是偷换主语,根据上文“对书法有深邃认识的人”可知,此处主语是“深识书者”,
不是“鉴赏家”,应去掉“鉴赏家”。二是语序不当,根据结构一致的原则,“才能”位置不当,应放在
“深识书者”之后。三是语序不当,“流露于字间,贯注到腕底”顺序不当,应为“贯注到腕底,流露于
字间”。
故选 C。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各国中小学体育课从育体、育智、育心 3 个层面入手,①______。
在育体层面,学校通过体育课督促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让青少年增强体质;②_______,运动能够有效激
活大脑活跃度、优化智力功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此外,体育还有助于中小学生锤炼意志,提高抗挫
折能力,③_____。在体育课上,青少年享受运动的乐趣,感悟成功挑战体能极限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
青少年在面对挑战变化时变得更加乐观积极,人格也愈加完善。
【答案】 (1). 达到综合育人的目的 (2). 在育智层面 (3). 达到育心的效果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个空根据空前“体育课从育体、育智、育心 3 个层面入手”可知此空是总结体育课从这三方面入手的
目的,再结合开头第一句话“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可得出此空要解释的目的是达到综合育
人,据此可得出答案。
第二个空根据空后“运动能够有效激活大脑活跃度、优化智力功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可知此空总说
育智层面,根据空前分号可知此句应与分号前的“在育体层面”相照应,从而可得出答案。
第三个空是对空前“体育还有助于中小学生锤炼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总结,根据前文的两个分号可
知,这句话概括的是育心方面的效果,据此分析可总结出此空答案。
22. 请对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
2020 年 12 月 17 日 1 时 59 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王子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并
带回了陌生的“月壤”。这一轰动全球的举动不仅代表着中国航天领域已经处于龙头地位,更彰显了中国
科学工作者在相关领域中持之以恒的坚持与坚守:为了保证月壤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免受大气污染,我们
的科学家发明了逆风的防控装置,最终带回了几乎没有残渣水分的月球土壤,不仅是我国进行月球探究的
一次飞跃性技术突破,也打破了全世界 44 年来首次取回月壤的纪录,让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向前迈出了
坚实的一步。
【答案】2020 年 12 月 17 日,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了“月壤”,打破了相关世界纪录,代表着中国航天领
域已处于龙头地位,彰显了科学工作者的坚持与坚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作用。
新闻类语段压缩主要保留表示时间、地点、人物(对象)、事件、意义等信息。本题中,“2020 年 12 月 17
日”表时间,“嫦娥五号返回器”是表对象,“带回了‘月壤’”表事件,“代表着中国航天领域已经处
于龙头地位”“彰显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在相关领域中持之以恒的坚持与坚守”“打破了全世界 44 年来首次
取回月壤的纪录”是表意义。据此概括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四、作文(60 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
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
——习近平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在抗洪防汛的前线、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在加勒万河谷……都有青年奋斗、
拼搏、奉献和牺牲,他们无愧于时代和祖国。
“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校团委计划举办以“新时代新青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并联
系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承时代使命,谱青春华章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泱泱中华已走过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如今,时代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这一代人
的手中。我辈青年当紧承时代使命,不负青春韶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犹记得五四运动中“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口号响彻云霄;犹记得王泽山院士献身科研六十载,矢志奋
斗为华夏;犹记得两弹元勋“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作隐姓埋名人”。风雪荒野里开拓,
大漠戈壁中拼搏,是上一代人的青春;如今,我们正处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时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需用奋斗铸就青春底色。无论是上海洋山自动化码头平均年龄不过 22 岁的青年工
匠,还是赴亚丁湾维和的 90 后女生宋玺,他们都将时代使命铭记在心,用热血与梦想绘出青春的波澜壮阔。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经历了五千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
如今,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中美贸易摩擦全面升级,两海权益争夺愈加激烈,地缘政治面临新的挑战……
即使在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今天,我们亦深知,“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
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
标,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正如鲁迅先生所言:“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
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沙漠,可以开崛井泉的。”作为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我们当以“功成必定有我”
的担当精神,直面艰险,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做时代弄潮儿。
然而,时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以“佛系”自诩,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碌碌无为却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空负青春韶华。殊不知,真正的顺其自然是在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离骚》有
言:“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东隅尚在,青春正当时,此时不奋斗,又待何时?“愿中国的
少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
发一分光,若无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前辈之期许,我辈须谨记。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让我们承接时代使命担当,不惧艰险,继续奋斗,共同
谱写青春的壮丽诗篇!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
1.审材料。
材料共有两则,此题两则材料在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材料一是习近平书记在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说的
话,第一句话指出青年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第二句话解释青年群体的特征,“朝气蓬勃”“富
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最后一句是对青年寄予的期望。材料二具体列举在国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中
都有青年人的身影,他们奋斗、拼搏、奉献和牺牲,为时代和国家做出了贡献。祖国的强盛,需要青年一
代无私奉献,努力作为,砥砺奋进,本命题旨在引导青年人思考自己对祖国和人民肩负的重任,思考如何
在新的时代找准定位,主动作为,自觉承担使命和责任,做一个新时代有担当的有为青年。
2.审任务。
任务情境是“‘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校团委计划举办征文活动”,要求以“新时代新青年”为主题,
并联系自身实际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受。考生写作时,抓住关键词“新时代”和“新青年”,要站在当今
时代背景下写出青年人的担当和作为,及其对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作用;表达自己继往开来,把握美好
青春,在未来的国家建设、民族振兴中积极担当、有所作为的胸襟和抱负。
【立意】1.国之所需,吾之所向。
2.时代在召唤,我辈自当先。
3.生逢盛世,学以报国。
4.无畏风雨,勇于担当。
5.紧承时代使命,不负青春韶华。
6.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素材】1.前不久网上一段评论很打动人:“‘80 后’如今已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正年轻,也正老去,
他们生时,祖国刚灿烂,他们长大了,祖国正辉煌。”不识庐山真面目,或许只缘身在此山中,从百年前
被船坚炮利打开国门的屈辱,到后来陷入四分五裂内战不止的颠沛流离,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勒紧
裤腰带支援建设,无论是“80 后”还是“70 后”“90 后”甚至“00 后”,当把个人的成长放置在行进中
的中国这个大背景下,就能体会到我们能身处这个时代节点的幸运和不易。
2.培养更多新时代的奋斗者,最关键的是激发年轻一代的责任感,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吃苦精神。中山大
学博士生韦慧晓投身军旅,成长为我国海军首位女副舰长,在万里海疆书写无悔青春;常州技师学院学生
宋彪顶着 40 摄氏度的高温在车间日复一日苦练,斩获世界技能大赛最高奖……无数这样的年轻人,以奋斗
成就出彩人生,“吃苦”“拼搏”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词。“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
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只要有那么一股子中流击水的劲头,有那么一股子以梦为马的激情,奋斗就将成
为实现梦想的阶梯、走向未来的桥梁。
3.探索尝试,并不可怕;负重前行,不是吃亏。“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唯有不断
探索尝试,勇于走在前列,才能领略最美丽的风景、成就最壮丽的人生。有驻村当“第一书记”的年轻干
部说,驻村扶贫是很辛苦,但是看到老百姓的笑脸,就觉得自己“真正来过,没有白活”。青春是这样,
人生也是这样,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收获的不仅是他人的褒奖,更是自己内心的充实,是“不会因为虚度
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的饱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