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版含作文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东省广州市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版含作文解析及范文)

ID:693399

大小:151.5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5-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期中三校联考 高二语文 命题学校: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命题人: 审题人: 本试卷共 8 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3 分) (一)论述文阅读(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通观历史上的立法可以发现,能够 被命名为“法典”的法律,大体上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该立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二 是该立法体系庞大,法律制度规模大,法律条文在当时的社会是最多的;三是立法者要突出该法的体系性, 强调立法的逻辑和规律。我国民法典就是因为符合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才被定名为“法典”。 首先,从立法的重要性来看,民法典的定名是对民法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和依靠的充分肯定。民 法规范社会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的内容涉及社会成员的全部,也涉及他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时时刻刻。 所以,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另外,基本权利是我国宪法承认和保护的核心,而 人民大众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主要表现为民事权利。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对于民事行为的规范,属于 社会的常规性、普遍性、基础性、全局性活动,而民法就是开展这些活动的法律遵循和依靠。从这个角度 看,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称得上是“国家重典”。 其次,民法的法律规范和制度体系十分庞大,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法律,使用“法典”来定名,说明其 立法体量的显著差异。世界上著名的民法典,比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包括瑞士债法), 其条文都超过了 2200 条。我国民法典法律条文包括七编、l260 条,近 80 章,仅汉语字数就超过了 l0 万。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民法典并不是全部民法规范和制度的立法,而仅只是民法一般法或者基本法的立法, 在此之外,还有商事立法、知识产权立法和社会权利立法等民法特别法。无论如何,此次编纂完成的民法 典,其体量也远远超过其他法律,将其称为“法典”,凸显了它在规范和制度体量上的重要性。 再次,民法典命名的使用,强调庞大的民法规范、制度整合为一体之时的体系科学性和逻辑性。对民 法规范、制度的编纂和整理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找到庞大的民法规范、制度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观 察这一逻辑的基本方法。如果不依靠这些基本逻辑来编纂,民法典根本无从谈起,因为大量的民法规范和 制度都是一盘散沙,或是被形容为“随意堆放的一袋土豆”。民法中的体系性科学,是人类社会依据民法 治理国家的经验总结,既是民法典编纂的基本技术手段,也是我们从事民法学习研究和民事司法活动的基 本技能。 同时,依据体系性科学,我国民法典编纂还采取了总则和分则相互区分的模式。民法典编纂借鉴了数 学上“提取公因式”的做法,把民事活动中具有共同性的规则“提取”出来,作为一般规则规定在民法典 之中。然后,民法典又把具体民事权利按照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区分来划分为多个分则,在这些分则之 中展现各种权利及其相对具体的要求。这样的编纂方式,极大节约了立法成本,不仅是体现法律关系逻辑 和民事权利区分科学的最佳方式,也是学习研究、贯彻实施民法的最佳方式。总体而言,本次民法典编纂 按照体系化科学的要求,消除了原有民事立法散乱且存在内在混乱的弊端,遏制了立法盲目和冲动,实现 了民事立法体系的极大改进,充分彰显了民法发展史上曾倡导的“体系化效应”的积极作用,民法典被定 名为“典”,可谓实至名归。 (摘编自孙无忠《民法典何以为“典”》)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被定名为“典”,是实至名归的。 B. 我国民法典之所以被定名为“法典”,是因为民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C. 只要依靠庞大的民法规范、制度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观察这一逻辑的基本方法,就能成功编纂民法典。 D. 依据体系性科学,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借鉴了数学上“提取公因式”的做法,采取了总则和分则相互区分 的模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阐述清楚,对读者了解我国民法典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B. 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我国民法典命名为“法典”的原因。 C. 文章第三段举法、德、瑞士等国民法典的例子,从立法体量角度证明了我国民法典定名的合理性。 D. 文章关于民法典依据体系性科学编纂的论述,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科学立法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宪法承认和保护的核心是人民群众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这两者主要表现为民事权利。 B. 我国民法典立法体系庞大,法律条文多达上千条,汉语字数超过了 10 万,但也只涉及民法一般法或基 本法的立法。 C. 我国民法典区分总则和分则的编纂方式极大地节约了立法成本,也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实施民法。 D. 依据体系性科学,我国本次民法典的编纂实现了民事立法体系的极大改进,充分彰显了“体系化效应” 的积极作用。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错误,范围混淆,依据原文第一段,“《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范围是“我国”; B.“是因为民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错误,以偏概全,依据原文第一段,我国民法典之所 以被定名为“法典”,是因为它符合了三个方面的特征;原文第一段为:通观历史上的立法可以发现,能 够被命名为“法典”的法律,大体上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C.“只要依靠庞大的民法规范、制度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观察这一逻辑的基本方法,就……”错误,说 法绝对,原文第四段“民法中的体系性科学,是人类社会依据民法治理国家的经验总结,既是民法典编纂 的基本技术手段,也是我们从事民法学习研究和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技能”,表明民法典的编纂,还得依 据民法的体系性科学。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错误,文章的结构形式应是“总分”,最后一段和倒数第二段都是关于第 一个原因的分析。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我国宪法承认和保护的核心是人民群众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错误,以偏概全,原文第二段,“基 本权利是我国宪法承认和保护的核心”,而人民的基本权利原文里并不能看出只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 利”。 故选 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 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 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 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 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文体阅读(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 1.9 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已有 8 亿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 70%以上,超过欧洲 44 个国家的人口总和。最近连续 7 年每年减贫规模都在 1000 万 人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 9000 多万,脱贫攻坚完成后将有 1 亿左右人口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可以说,这种大体量的脱贫规模,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 25.5 万个驻村工作队、290 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 位干部战斗在扶贫一线,带领群众攻破一个个贫困堡垒,筑起一道道防返贫堤坝,书写了新时代最动人的 脱贫故事。 (摘编自《惟愿苍生俱饱暖》,《光明日报》2020 年 8 月 13 日)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今年全 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不久前,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预测,在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 发的经济衰退,2020 年饥饿贫困人数新增约 8300 万,甚至可能新增 1.32 亿。 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 3500 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 6%。尽管我国粮食安全的 “饭碗”已端稳,也有自信、有能力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然而,我国的粮食生产仍面临需求增长、资 源约束、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隐忧仍在,必须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未雨绸缪。 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须形成有效的机制。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餐 饮浪费行为。同时,还应在教育和宣传上,进一步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要进一步 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摘编自常莹《对粮食还是要保持敬畏之心》,《光明日报》2020 年 8 月 14 日) 材料三: 在央视批评所谓大胃王吃播秀浪费严重,有的甚至吃了再把食物吐掉后,各平台迅速响应。8 月 12 日, 斗鱼回应:将积极响应中央相关号召,加强对之后的美食类直播内容审核,杜绝餐饮浪费行为,共创风清 气朗的直播氛围。抖音、快手也回应:吃播内容有浪费粮食,或是以假吃、催吐等方式博眼球的行为,将 予以删除作品、关停直播、封禁账号等处罚。 (摘编自澎湃网《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推动“吃播”优胜劣汰》 材料四: 越来越多的报告证实饮食和碳排放的关系密不可分。总部位于挪威奥斯陆的非营利性组织 EAT 最近发 布的报告称,不健康的饮食模式不仅增加了人类的疾病负担,与此相关的生产活动也正在挑战地球的承载 极限,比如造成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前所长樊胜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一次营养转型,从营 养不足、饥饿到现在的超重、肥胖,各种慢性基础疾病,像心脏病、糖尿病、癌症……它们大多都跟饮食 有关系;我们吃的与我们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吃越多的肉就需要越多土地来生产粮食来喂畜牧业动物, 而这里头,就有一定的比例,是以砍伐热带雨林和森林为代价的,所以说,饮食上,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健康饮食对减排、对气候变化、对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也同样重要,通过饮食转型可以获得健康和营养, 也可以保护环境、延缓气候变化,这两个方向是一致的。 (摘编自良食《疫情之后……》,瞭望智库,2020 年 8 月 18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到世界相当大数量人的粮食安全,这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我国在粮食安 全问题上未雨绸缪的呼吁。 B. 我国虽有能力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但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惊人,这成为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诸如需 求增长、资源约束等问题的根源。 C. 网络平台的一些美食直播严重误导观众,在社会舆论对吃播严重浪费行为进行批评后,部分平台迅速出 台了对吃播问题节目的处罚措施。 D. 相关组织的报告和权威专家都认为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既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又造成气候变化、环境污 染等问题。 5. 当前我国提出的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有着重大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有助于我国正在开展的脱贫攻坚任务的早日顺利完成;②有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和减少粮食生产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影响;③有助于减轻个人的疾病负担;④有助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 保护地球。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这成为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诸如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等问题的根源”说法错误。材料二中只谈到了“我 国的粮食生产仍面临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隐忧仍在”这一现状,并没有分析这一现 象产生的根源。选项的说法于文无据。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以详细的数据说明了我国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实现了大规模脱贫。因此,遏制“舌尖上的 浪费”,能够有效地节约粮食资源,让粮食在贫困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还能让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树 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增强群众对党的信心,从而助力我国正在开展的脱贫攻坚任务,更好地实现早日、顺 利、全面脱贫。 材料二论述了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和隐忧,倡导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根据“我国的粮食生产仍面临 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隐忧仍在”的现状,可见,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意味着在 粮食安全问题上的未雨绸缪,有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减少粮食生产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影响。 材料三谈到各平台对浪费粮食的抵制。可见,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有助于肃清社会不良风气,有助于 营建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空间。 材料四谈到了浪费粮食和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带来的不良影响。根据“不健康的饮食模式不仅增加了人类的 疾病负担”“通过饮食转型可以获得健康和营养”,可见饮食模式和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遏制“舌尖上的 浪费”,有助于减轻个人的疾病负担,人民的身体更加健康。 根据材料四中的内容“与此相关的生产活动也正在挑战地球的承载极限,比如造成气候变化、环境污染、 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饮食上,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健康饮食对减排、对气候变化、对环境保护、 资源保护也同样重要,也可以保护环境、延缓气候变化”,可见饮食与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遏制“舌尖 上的浪费”,建立健康的饮食模式,不仅能助力治理气候、生物多样性和污染问题,更有助于保护资源、 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三)文学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患难之交 毛 姆 我阅人至今已经有三十年之久。如果只凭一张脸来雇用一个仆人,我肯定要犹豫不决。然而我想我们 多半只凭一张脸来判断我们所遇见的人,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常常弄对多于弄错。人家对我说他们对一个人 的初次印象一准不会错的时候,我耸耸肩。就我来说,我发现自己认得越久的人,他们越使我迷惑不解。 我最老的朋友们,恰恰是我可以说一点也不了解的人。 我产生这些想法是因为今天报纸上登载爱德华·海德·勃吞在神户逝世的消息。他是一个商人,我跟 他交情很浅,可是有一次他使我大吃一惊,才对他感到兴趣。要不是听他亲口说的,我怎么也不会相信他 竟然做出这种事情。不论是外貌,还是举动,他都使人想起一种定了型的人物。他身材矮小,细瘦文弱, 一头白发,一脸皱纹,气色红润,眼睛湛蓝。我在日本横滨的英国俱乐部被人介绍跟他认识。他在俱乐部 里看来人缘颇好,他离开以后,人家说他属于最高尚的人当中的一个。有一种人吸引你,是因为你觉得他 对人们具有真诚的爱。他确有魅力。 一天下午,我坐在旅馆休息室里。不久,勃吞走进休息室,我们闲谈起来。 “你认识伦尼·勃吞吗?” “没有,我似乎没有听到过这个名字。” “可真巧,他和我同姓氏,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桥牌手。他不是个坏人,我喜欢他。他总是衣冠楚楚, 风度翩翩,有那么点漂亮。女人家很欣赏他。他落拓不羁,饮酒过度。每个季度都有一点钱寄给他,他打 牌又赢得一点。他赢了我很不少的钱,这个我知道。” 勃吞和颜悦色地轻声一笑。 “我想这就是他倒霉的时候来找我的缘故,还有一点就是他和我同姓氏。有一天,他到我的办事处来 找我给他安排一个职业。他告诉我,家里不再寄钱给他了。我问他几岁。 “‘三十五,’他说。 “‘你至今都做过些什么事呢?’我问他。 “‘嗯,没做过什么,’他说。” 我忍不住笑了。 “‘我怕目前一点也帮不了你的忙,’我说。‘再过三十五年来找我吧,那时我再看看怎么办。’ “他不走,然后告诉我他不想老是打桥牌,于是打了扑克,结果垮了台。他一败涂地,要是找不到事 情做,只好自杀了。 “我打量了他一会,看得出他整个儿垮了。酒喝得比平常更多,像是个五十岁的人了。 “‘那么,除了玩牌以外,你还会做什么事呢?’ “‘我会游泳。’他说。 “我忽然有了个主意。” 勃吞中断了他的故事,转脸对着我。 “你可熟悉神户?”他问道。 “不,”我说。“有一次路过那儿,但是只过了一夜。” “那么你不知道汐屋俱乐部了。我年轻时候,从那儿游泳,绕过灯塔,到樽见的小海湾登岸。有三英 里多路呢,而且因为绕过灯塔那儿的潮流湍急,是很难游过去的。好,我就和我那位同姓氏的青年谈了这 一情况,并且说,要是他能游过去我就派给他一个工作。 “我看到他相当为难。 “‘你说你是个游泳家嘛。’我说。 “‘我的状态不怎么好。’他回答。 “我没说什么。耸耸肩膀。他对我瞧了片刻,然后点点头。 “‘好吧,’他说,‘你要我什么时候去呢?’ “我看看表。十点刚过。 “‘游这段路顶多需要一小时零一刻钟多些。我在十二点半开车到那边小海湾接你。’ “‘行。’他说。 “我们握握手。我祝他运气好,他走了。那天上午我有许多工作要做,总算刚好在十二点半赶到樽见 的小海湾。其实用不着匆忙:他一直没有露面呢。” “他在最后关头吓退了吗?”我问。“没有,他没有吓退,开头游得顺利。然而酗酒放荡当然毁坏了 他的体质。绕过灯塔的潮流他对付不了。大约三天之后才发现他的尸体。” 有一两分钟我说不出话来。我有点儿震惊。然后问了勃吞一个问题。 “你打算给他一个工作的时候,可知道他会淹死呢?” 他温和地微微一笑,那双善良忠厚的蓝眼睛望着我。他一只手摸着下巴颏儿。 “嗯,当时我的办事处里并没有空位子。” 6.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患难之交》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容易引起共鸣,也使文本的笔 调显得亲切,读者易于接受。 B. 这篇小说作者采用顺叙方式展开叙述,开始作者就发表了一段感悟:人性复杂,人的外表具有欺骗性。 这是由于看到了主人公爱德华的死讯,至此拉开了故事的帷幕。 C. 伦尼不学无术,赢了爱德华不少钱;同时伦尼衣冠楚楚,风度翩翩,而爱德华矮小瘦弱,满脸皱纹,这 些都是爱德华不喜欢伦尼的原因。 D. 这篇小说以大量的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这样写能使故事情节展开更加流畅,叙事简洁凝练。 7. 小说的标题“患难之交”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8.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爱德华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答案】6. B 7. ①题目与人物形象的反讽效果,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人面兽心的伪君子形象。 ②题目与内容的对比,增加了故事的悬念。 ③题目“患难之交”不是人们所理解的为朋友两肋插刀,而是置朋友于死地,讽刺了资本主义世界观、价 值观对人性的扭曲:爱德华为了失去的金钱可以置朋友于死地。 8. ①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伪君子。外表和善,却置朋友于死地。 ②冷酷、残忍无情的凶手。明知伦尼根本应付不了“灯塔的潮流”,却让他去送死。 ③金钱至上,心胸狭隘的人。对伦尼赢他钱一事耿耿于怀,设计报复。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采用顺叙方式”是错误的。全文从作者的感悟到爱德华的死,回忆之前的事情,是倒叙。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文章开篇说到爱德华·海德·勃吞在俱乐部人缘极好,并且大家都认为他属于最高尚的人当中的一个,很 有魅力。但是他亲口跟“我”讲述了在他朋友伦尼陷入困境来找他的时候,他明知伦尼根本应付不了“灯 塔的潮流”,却让他去送死,所以本文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人面兽心的伪君子形象,而文章的题目是“患 难之交”,所以题目与人物形象构成了反讽的效果。 文章的内容是爱德华·海德·勃吞明知伦尼根本应付不了“灯塔的潮流”,却让他去送死的故事,所以文 章的题目和小说的内容形成了对比,增加了故事的悬念。 我们所谓的一般意义上的“患难之交”是为朋友两肋插刀,而这票小说所描写的故事却是致朋友于死地, 所以从主题上看,讽刺了资本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对人性的扭曲:爱德华为了失去的金钱可以置朋友于死 地。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文章说到爱德华在俱乐部里看来人缘颇好,他离开以后,人家说他属于最高尚的人当中的一个,他对人很 真诚,他很有魅力。但是通过他讲述的他明知伦尼根本应付不了“灯塔的潮流”,却让他去送死的故事,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伪君子。 他当时办事处里并没有空位子,所以明知伦尼因为酗酒放荡毁坏了体质根本应付不了“灯塔的潮流”,却 让他去送死,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冷酷、残忍无情的凶手。 伦尼不学无术,赢了爱德华不少钱;同时伦尼衣冠楚楚,风度翩翩,而爱德华矮小瘦弱,满脸皱纹,导致 爱德华并不喜欢伦尼,所以当伦尼在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找到他的时候,他明知伦尼根本应付不了“灯塔的 潮流”,却让他去送死,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金钱至上,心胸狭隘的人。 二、古诗文阅读(37 分) (一)课内文言文(9 分) 9.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径就.荒(接近) 聊.乘化(姑且) B. 此亦飞之至.也(最高限度)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毛,指草木) C. 常在床蓐.(通“褥”,垫子) 夙遭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D. 穷.且益坚(贫穷) 云销.雨霁(通“消”,消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穷且益坚:处境不顺时更要坚定意志。穷,处境不顺。 故选 D。 10. 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九岁不行 B. 俨骖騑于上路 C. 识盈虚之有数 D. 腹犹果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不行”,古义:不能行走;今义:不可以。 B.“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 今义:走上路程。 D.“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事实与所料相符。 故选 C。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A. 而刘病日.笃。 B. 而后乃今将图南.。 C. 悦.亲戚之情话。 D. 屈.贾谊于长沙。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中,“犬马”,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犬马一样。 A.“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B.“南”,名词作动词,南飞。 C.“悦”,意动用法,以……为悦。 D.“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故选 A。 (二)课外文言文(1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 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 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 应命乃上《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 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③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 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 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 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 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④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 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再婚。②游夏:即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两人都有非凡的才能。③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④明明,这里指圣明的皇帝。 12.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 B.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 C.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 D.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 礼貌和尊敬。如称杜甫为杜子美,苏辙为苏子由等。 B. 太子洗马,官名,太子属官,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官居三品,秦汉起始。 C. 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古制规定父母、祖父母甚至兄弟姊妹去世,均要守丧,时间视亲疏而定。本文 中“服阕”特指李密为祖母守丧期满除服。 D. 迁,古代多指调动官职,包括升、降、调三种情况。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如“迁谪”。 本文“乃迁汉中太守”中的“迁”指升迁。 1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母亲,不能自已, 以至忧思成疾。 B. 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 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 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稍逊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 他的辩才很赞赏。 D. 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其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隶因为他在温 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15.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⑵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答案】12. C 13. D 14. D 15. ⑴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没有靠山,于是被调到汉中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 意而心怀怨恨。 ⑵(我)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解析】 【分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泰始”是帝王年号,不能断开,排除 A; “泰始初”意为“泰始初年”表示时间,为时间状语,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 BD; 译文: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担任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任 命,于是上《陈情表》。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本文‘乃迁汉中太守’中的‘迁’指升迁”理解错误,本文“乃迁汉中太守”中的“迁”指的是普通 调动,不是升迁。 故选 D。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因给其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说法有误。据原文“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 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可知文中是他给 别人写信,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不是给下属官吏写信。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重点词语和句式: ⑴内转,转回朝廷做官;援,后盾,靠山;迁,调动;失分,不如意;怀怨,心怀怨恨 ⑵鲜,没有;祚薄,福分浅薄;儿息;儿子。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彭山)。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 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感恋双亲,思念至深,以至忧思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 因孝顺和恭敬而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 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有空闲的时间他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 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 召他担任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任命,于是上《陈情表》。晋武帝读了李密的 《陈情表》后,说:“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 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李密:“安乐公这人怎样?” 李密说:“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任用竖 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 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 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琐碎具体。和 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好。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他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 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 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 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说:“人们也都 说过这样的话,有因才会有缘。(当官的人)皇宫中如果没有权势的朝臣做靠山,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君 主在上,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等(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了李密的 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 (三)诗歌鉴赏(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16.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笔两句以如椽之笔描绘景物,黄云、紫塞、女墙、乌啼,边塞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B. “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场面宏阔,呈现一片苍茫萧索之景。 C. 这首词意境雄浑,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抒发了戍边的豪情。 D. 词作上片遒劲豪迈,下片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 17. 词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答案】16. C 17.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空城、黑夜、笳声呜咽,使词人更感孤独萧索, 引发其思乡之情。②直抒胸臆。“秋梦不归家”一句直接点出深沉悲枪的思家之念。③以景结情。“残灯 落碎花”写残烛燃尽,灯花纷落,词人归梦不成,辗转难眠,思家之愁在这漫漫长夜愈深愈浓。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词的综合能力。 C 项,“抒发了戍边的豪情”理解错误。本词虽然词风豪放,意境开阔,但“黄云”“紫塞”“落日”写 景色调苍茫,乌啼风吼马嘶声声悲凉,况且词人明确说“笳声听不得”“秋梦不归家”,由此可知词人想 要表达的应是戍边之苦和思家之愁,而非“戍边的豪情”。 故选 C。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 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题干问的是“词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需要 结合下阕内容分析抒情方法。 结合“笳声”“夜”“空城”等分析,借景抒情,所写之景充溢着一片悲凉的情调,引发其思乡之情。“秋 梦不归家”是抒情,是感叹,直抒胸臆,道出了深蕴的悲怆孤独的思乡之情。“残灯落碎花”是写眼前实 景,诗人“归家”而不得,希冀于梦中,又不能入睡,就只能在“残灯”独坐了。将词人的思乡梦不成与 眼前的残灯结合,簌簌而落的灯花是词人心碎的隐喻。以景结情,思家之愁越来越浓。最后得出答案:①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呜咽的笳声,空寂的城池,无边的黑夜使词人倍感孤寂萧索,引发其思 乡之情。②直抒胸臆:用不得归家的秋梦直接表达深沉悲怆的思家之情。③以景结情(哀景写哀情、衬托): 词尾以景代情作结,使读者通过灯花纷落的残灯,可以想见词人在漫漫长夜里,归梦不成、辗转难眠的思 乡浓愁。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常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 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 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句默写(6 分) 18.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________,_________”分别写出自己出仕与归隐的精神状态。 (3)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 ____”。这两句也是全 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答案】 (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云无心以出岫 (4). 鸟倦 飞而知还 (5). 落霞与孤鹜齐飞 (6). 秋水共长天一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誉”“非”“沮”“岫”“鹜”“长”等。 四、语言表达与运用(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概每一个“恃才傲物”的文人,内心其实都尊着一位偶像,甘愿当这位“大神”的粉丝团团长。比 如唐朝诗坛“流量偶像”李白,身后粉丝千千万,( )。李白为谢灵运的“粉丝应援”,可谓穿透纸 面,_____。即使只能隔时空喜欢,李白也忍不住在自己的诗里持续@谢灵运:“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 漾清猿啼。”李白不会狂热追随一个______,而谢灵运的才华也一直被世人认可。谢灵运_____,虽然他 4 岁时祖父谢玄就辞世,不能多加庇护孙子前程,但谢灵运还是年纪轻轻就承袭了康乐公的爵位,世称谢康 乐。对谢灵运自己的文才,自然信心无极限,然而他更执着相信自己有一份“吏才”,并且毕生都在明里 暗里孜孜以求。如今我们看到,谢灵运的“吏才梦想”随朝代更替大致划分为两部分:晋时,曾出任大司 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但 后来却仕途坎坷,于是便寄情山水间。刘宋王朝凸显了谢灵运的惊世才华,而谢灵运的命运也浸染了这个 短命王朝的盛衰荣辱。只能说,彼时降临于乱世之文人,越是在外表现得______,内心就越是痛苦。空有 一腔政治抱负,又奈何时局不容,无法实现,只能寄情山水罢了。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尽心竭力 才疏学浅 得天独厚 放浪形骸 B. 殚精竭虑 平庸之辈 天道酬勤 放荡不羁 C. 殚精竭虑 才疏学浅 天道酬勤 放荡不羁 D. 尽心竭力 平庸之辈 得天独厚 放浪形骸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并且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却是令他疯狂崇拜他 B. 并且他却独疯狂崇拜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C. 而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却独受到他疯狂崇拜 D. 而疯狂崇拜他的人,却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谢灵运对自己的文才,自然信心无极限,然而他更执着相信自己有一份“吏才”,并且毕生都在明里暗 里孜孜以求。 B. 对谢灵运自己的文才,自然信心无极限,然而他更执着相信自己有一份“吏才”,并且毕生都在明里暗 里孜孜以求地努力。 C. 谢灵运对自己的文才,自然信心无极限,然而他更执着相信自己有一份“吏才”,并且毕生都在明里暗 里不知疲倦地孜孜以求。 D. 对谢灵运自己的文才,自然信心无极限,然而他更执着相信自己有一份“吏才”,并且毕生都在明里暗 里不知疲倦地孜孜以求。 【答案】19. D 20. C 21. A 【解析】 【分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组,尽心竭力:形容做事十分努力。殚精竭虑: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根据语境“可谓穿透纸面”, 仅指一般的做事努力,选用“尽心竭力”。 第二组,平庸之辈:思想上、品质上或成就上完全不出色的或使人毫无印象的人。才疏学浅:见识少,学 问不深(多用于自谦)。根据语境“李白不会狂热追随一个”,这里不是用于自己,因此选用“平庸之辈”。 第三组,天道酬勤:指下了功夫必然会有成就。得天独厚: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 境特别好。语境的内容主要是讲谢灵运的一些自身的条件,因此选用“得天独厚”。 第四组,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放荡不羁: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是贬 义词。根据语境“越是在外表现得”,这里不可能是贬义词,因此选用“放浪形骸”。 故选 D。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复位的能力。 根据后文语境“李白为谢灵运的‘粉丝应援’”,应该是李白崇拜谢灵运,排除 D; 再根据前文语境“李白,身后粉丝千千万”,李白自己却崇拜谢灵运,其后构成转折关系,排除 AD。 故选 C。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题划线句子中,陈述的是“谢灵运对自己的文才”,而不是“对谢灵运自己的文才”,所以排除 B、D; “不知疲倦”指一种状态:很投入的做一件事情或者对待其他事物,忘记了劳累和辛苦。和“孜孜以求” 指不知疲倦地探求。“不知疲倦”和“孜孜以求”意思重复,排除 C。 故选 A。 22. 下面是某班级老师指导学生“共读一本书”活动的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 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 【答案】本次“共读一本书”活动,由老师制订选书原则,学生根据原则确定阅读书目。然后老师提供学 习任务单,学生根据任务单做笔记批注,写阅读心得,最后师生共同对阅读效果进行多元评价。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先根据题干“下面是某班级老师指导学生‘共读一本书’活动的流程图”,确定流程图中心内容为“共读 一本书”,答题时要按照流程图的箭头,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表述。认真观察流程图,此次“共 读一本书”活动,先由老师制定选书的原则,学生根据老师制定的原则确定自己的书目。由老师提供学习 任务单,学生读书完成后,完成笔记批注,写好阅读心得,最后师生共同对阅读效果进行多元评价。注意 字数要求。 五、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近期,网友为湖南一名高考考生的专业志愿吵翻了。这位女学生来自湖南耒阳,是一名留守女孩,名 叫钟芳蓉,她考了 676 分,报的是北大考古专业。有网友说,报这个专业将来不好找工作。有的网友则认 为,报专业不必太功利,要报喜欢的。也有人觉得,重点不在专业本身,而在于对专业怎么理解。她说: “我个人特别喜欢,喜欢就够了。” 请你给她写一封信,表达你对此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坚持理想,前途光明 亲爱的学姐: 你好! 欣闻你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大,并选择了你心仪的考古专业,在羡慕你的同时,请允许我送上真诚的 祝福。愿你在未来的时日里,坚守理想,御风筑梦,用心经营属于你的明媚天空。 “没钱途”不等于“没前途”。 你选择了你所钟爱的考古专业,便是找到了你心灵的栖居之所,网友的质疑固然有其现实依据,但终 究是世俗的尘埃,你不妨轻轻地拂去,别让世俗玷污了理想。考古专业相对冷门,与其专业知识相匹配的 工作也较为稀缺,不容易找到好工作,也许真的“没钱途”,但我以为没钱途并不意味着“没前途”。一 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奋斗,既是一种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也是取得重大成就的 保障,这种快乐是其他物质生活不能比拟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樊锦诗投身于敦煌文物修复工作, 勤勉工作几十载,踽踽独行于大漠中的身影值得我们铭记,也恰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人生当不忘初心,坚守梦想。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不分贵贱。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不是看他从事什么职业,更不 能用他年薪多少去衡量,而应看他工作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所在。还记得当初顶着众多骂名,卖猪肉的 北大学子陆步轩,在实践中,和他的师兄校友一起做高端猪肉品牌,如今拥有万名员工,他还给他的母校 捐赠了 9 个亿。他的成功告诉我们,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职业不分贵贱,只要能坚持下去,做到成功就 是最好的,我们每-个人都要相信自己。 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最好的。 不久的将来,我也面临着专业选择的问题。什么样的专业才是众人眼里所谓的好专业?众说纷纭,但 是学姐你的选择使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畏惧别人的非议,何必让世 俗的眼光左右我们的选择。人们常说,拼搏的人生最美丽,追求梦想的人生是最有意义的人生,在这青春 的年纪,让我们做一次真正的自己,用踏实的奋斗追逐梦想。 坚持理想,前途光明。学姐,你既然选定了你所钟爱的考古专业,相信你一定对该专业有了明晰的认 识,已洞察考古学对历史、对现实的重要意义,你一定会在你的专业领域取得长足的发展,让你的所学发 挥出应有的价值。 相信在你的影响下,会有更多的人变得勇敢坚定,也期待你能始终坚守梦想,用成功回应所有的怀疑, 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祝早有建树,学业有成! 学弟 XXX 2020 年 X 月 X 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 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 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以“给她写一封信,表达你对此的感悟与思考”。 【审题】本次作文直面学生在填报志愿时的现实问题,材料提供了真实情景,要求写作实用文体——书信, 抒写真情实感。面对选择,不同的选择折射出不同的价值取向,每种价值取向都有其道理。第一种观点“报 这个专业将来不好找工作”,立足于现实,个人的选择与将来的“钱途”挂钩;第二种观点“报专业不必 太功利,要报喜欢的”,从个人兴趣与理想出发,面对选择多了一份纯粹与淡泊;第三种观点“不在专业 本身,而在于对专业怎么理解”,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而所谓专业,或许更 该理解为专注成就事业。 【立意】爱我所爱,执着理想,是年轻人应该思索的重大问题; “钱途”不应成为人唯一的“前途”,纯粹与淡泊在今天这个时代意义尤其重大; 理性看待专业今对未来要走的路不盲目,不盲从; 选择合适自己的专业;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素材】1.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当不负领导人的期望和嘱托,争做时代好青年,树立远大的理想,做好 人生选择。不贪图一时之利,心浮气躁鼠目寸光,而应该具有高格局和“大眼界”。周国平先生如是语: “无所投入可悲,无所坚守可叹,二者兼有,则或可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若因现实生活无忧无虑而心无 所求行无方向,从而无所付出,无所坚守,未来等待我们的只能是庸庸碌碌平淡一生。我们不需画地为牢, 将自己束缚在趋之若骛的世俗观念中,更不该纠结于是好好读书还是选择当网红。关于 95 后就业观的调查 显示,54%的 95 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是网络主播和网红。抖音等新兴短视频和直播平台,让一些普通人坐 在镜头前唱唱歌、跳跳舞就能收获万众追捧、打赏、一夜成名。这种短视、功利的人生追求值得我们每一 位同学反思并鄙视。 2.诚如毛姆呼唤忙于捡地上散落的六便士的人们抬头望见月光,梭罗鼓励人们行舟去往前人不曾抵达的水 域,我们身为史怀哲笔下有“狮子般雄心”的年轻人,不应顺从“命运的理性化”,更不该随波逐流于一 心向钱看的大军中,而应向大数据时代下的新行业敞开怀抱。未来我们的职业选择应与时代接轨,构铸青 年与时代的命运共同体,去乘风破浪。纵将经历栉风沐雨的艰难征程,也勇敢地赤脚走过生活的刀锋。 3.新时代青年的人生选择,亦需重拾古圣先贤流传给我们的价值观和华夏精神,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淡泊 名利忠诚爱国,有责任和担当。南仁东用尽生命所有的光,点亮“天眼”;故言文物修复师,将一个个细 心修复文物的日子串成诗篇。无论何种职业,葆有职业初心而砥砺前行,都是必然的价值选择。随着纪录 片的热播,传统工艺与传承他们的匠人渐渐回归到我们的视野。我们珍重慢的价值,米兰昆德拉曾将快与 遗忘紧紧相连。“快”让人进入“与过去和未来都断裂的瞬间”,让过往的流亡者回归故士,却已失去灵 魂的家园。所以我们需要记忆,记忆曾镌刻在我们文化基因中的职业精神。唯有这般,我们才能将传统踉 跄脚步拉回平稳,让历史的厚重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奠定厚实的基调。 4.王开岭先生呼吁我们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在时代与理想的探讨中,我们诚应让精神澄澈,携高尚情操 和伟大精神,开创崭新风貌。愿你我共同拥抱美好明天,葆有初心,紧贴时代脉搏,争做新世纪的有为青 年! 【结构】文章观点明确,从网友的“质疑”入手引发对坚守梦想的思考,层次清晰。先以比喻开篇,劝告 收信人“拂去”世俗的“尘埃”,坚定自己的理想,接着以实例证明要相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最后发出诚挚的祝福。尤其是字里行间浸润着情感,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很有书信的亲切感,摆脱了不 少习作说教的意味。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 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 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 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 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 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 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 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 “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