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梅晓军
课题:农家小院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93-94 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乘除法问题,培
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乘除法问题。
教学方法:观察、小组合作 分析、练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1.背诵 6—9 的乘法口诀。
2.口算,并说出口诀。
6 × 8 9 × 7 4 × 6 8 × 7
48÷6 72÷ 9 56 ÷ 7 28÷4
3.情境创设
同学们,冬天来了,辛苦了一年的农民伯伯把劳动成果收回到
自己的家里。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王大爷家的小院里去看看,看
看王大爷家今年收获了哪些果实。板书课题。(课件播放情境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农家小院”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可以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讨
论,把结果记录下来,每小组请一名代表交流)。
4.交流,整理。
(1)今年接了 20 个南瓜,每筐能装 4 个南瓜,需要装几筐?
(2)墙上挂了 6 串玉米,每串玉米有 8 根,墙上挂了多少根玉米?
(3)有 12 只兔子,装在 4 个笼子里,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兔子?
(4)有 54 个柿子,每盒装 6 个,需要几个盒子?
(5)青椒高 7 厘米,黄瓜高 35 厘米,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几倍?
5.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能不能解答出来呢?(逐一解答)
6.教师小结:
小结:今天,我们参观了王大爷家的“农家小院”同时我们用学
到的知识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乘
法或除法解决问题,希望大家去尝试解决。
三、深化理解,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完成课本第 94 页第 1---4 题。
四、总结回顾。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对学生举行思想教育。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课件出示)
1.( )里最大能填几
8 ×( )﹤70 ( )×7 ﹤ 65 9 ×( )﹤50
( ) × 9﹤55 6 ×( )﹤29 ( ) ×5﹤48
2.同学们做操,排成 4 排,每排 9 人,
(1)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2)如果每列 4 人,可以站几排?
(3)如果站成方队,可以排( )排, 每排( )人。
板书设计
农家小院
8×6=48(根)
答:墙上挂了 48 根玉米。
54÷6=9(个)
答:需要 9 个盒子。
《农家小院》说课稿
课 题: 农家小院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93-94 页。
教材分析:农家小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93-94 页内
容,它是在本册“分一分与除法”的基础上的后续教学。在这之前,
二年级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会用 2—9 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和
口算表内除法,能用乘法口诀表熟练的计算简单的乘法除法,学生对
除法的意义已有了初步的体会,学会了用乘法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学习用 6-9 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让学生
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及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
方式,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就是能熟
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
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乘除法问题,培
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乘除法问题。
教法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采取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
过电化教学、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
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的教学过程时,在学生解决有关乘法除法的实际问题中,经历运用除
法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懂得应如何思
考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合理地解决问题。
学法分析:
1.通过观察、小组合作 分析、练习法,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
许多问题都可以用乘法和除法解决。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
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三、深化理解,拓展应用。
四、总结回顾。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