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绵阳市·适应性演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
新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也迈上新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我们
要按照这一部署,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遵循客观规律、破解突出难题,显著提升城镇化质量,使更多人
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为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支撑。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十三五”时期,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成效显著,但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在
城市工作生活多年的农业转移人口依然面临较高落户门槛,一些暂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还未能平等享有
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辩证地看,这些制约因素也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
融入城市的潜力所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需要着眼于“留得下”,另一方面需要立足于“过
得好”。全面深化户籍制度及配套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更好融入城市。聚焦智能制造、家政服务
等领域深入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提升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居住的归
属感和幸福感。
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完善城镇化空间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新型城镇
化的质量。总体来看,要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化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
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成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发挥中心城市
和城市群带动作用,有序实施城市群发展规划,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不断增强城市群对农业转移人
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建立完善中心城市牵头的都市圈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加快推进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
一体化规划建设,不断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合理确定城市整体布局,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从城乡分割到城乡融合,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正加速形成。在新发
展阶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
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切实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
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在城乡融合发
展过程中,特别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联动起来考虑,从实际出发,分类施策、梯次推进,试点
先行、久久为功,切实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摘编自任碧云、郭猛《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我们要在“十四五”规划领导下,解决当前城镇化的各
种突出问题。
B.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虽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客观上能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
面融入城市。
C. 在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的时,措施之一是合理确定城市整体布局,以都市圈等为依托促进各城市镇协调、
特色发展。
D. 新发展阶段城乡分割到融合的转变加速了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形成。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对促进城镇化发
展意义重大。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大规模的城镇化推动现代化进程,这证明了本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的观点。
B. 只要提升农民工在城镇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关注“留得下”“过得好”的问题,就可以推进农业转移人
口市民化。
C. 2020 年,中共深圳市委关提出,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按照本文观点,这是深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
要举措。
D.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政府应当建立起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助力城乡全套体系、制度与标准做到完
全统一。
3. 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
【答案】1. D 2. A
3. ①首先介绍城镇化的重要性,提出要“解决当前城镇化的各种突出问题”的中心论点。
②进而采用并列式结构,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三个方面,阐述了解决城镇化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新发展阶段城乡分割到融合的转变……”理解错误。据原文“改革开放以来,从城乡分割到城乡融合,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正加速形成。在新发展阶段”可知,“城乡分割到融合的转变”发生在“改革开放至今”
的时期,并非选项所述“新发展阶段”。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并运用文中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B.“只要提升农民工在城镇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关注“留得下”“过得好”的问题,就可以推进农业转移
人口市民化”理解错误。据原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需要着眼于‘留得下’,另一方面需
要立足于‘过得好’”可知,“只要……就……”表述太绝对。
C.“都市圈,……这是深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理解错误。据原文“要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化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成都市圈引领城市
群、城市群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可知,“中共深圳市委关提出,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是“完善
城镇化空间布局”。
D.“助力城乡全套体系、制度与标准做到完全统一”理解错误。据原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健全有
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可知,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不是“城乡全套体系、
制度与标准做到完全统一”。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 1 段,“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首先介绍城镇化的
重要性;由“我们要按照这一部署,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遵循客观规律、破解突出难题,显著提升城镇
化质量,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为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坚
实支撑”可知,要“显著提升城镇化质量”就要“遵循客观规律、破解突出难题”,从而提出要“解决当
前城镇化的各种突出问题”的中心论点。
第 2 段,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角度,阐述了城镇化中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存在问题及具
体解决措施;第 3 段,从“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的角度,阐述了进一步完善城镇化空间格局存在问题及
解决措施;第 4 段,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及解决措施。三个自然段呈并列式结构展开论述,阐述了解决城镇化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申纪兰,山西省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2001 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100 位新
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年轻时候的申纪兰不仅会劳动,而且有想法。申纪兰不仅带领同村妇女下地,还为她们同样争取到了
和男劳力一样的工分,西沟村彻底实现了“男女平等,同工同酬”。此后,“男女同工同酬”被写入了新
中国的宪法。
“1954 年第一次骑毛驴到长治市,坐敞篷车辗转到太原,转火车到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申纪兰现
在是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已经连续 65 年出现在全国人大会场。
几十年来,申纪兰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各种问题都提出过建议和议案。她说:“下至农村上至国家大事,
我都要举手,要不说句公道话,还叫什么人大代表?”
改革开放以来,在申纪兰等党员的努力下,西沟村成为了农、林和农产品加工、旅游餐饮业齐备的新
农村。
(摘编自“群英荟萃——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共产党员网 20181016)
材料二:
据报道,81 岁的申纪兰 10 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接受了德国《世界报》记者的采访。
“哪位领导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申纪兰稍作停顿后认真地说:“一次跟一次不一样。从当时讲,那时候毛主席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
山,解放了全中国,见到毛主席我很激动。从现在发展说,胡锦涛总书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全国
人民走向小康社会,我同样激动。”
“你说男女平等,但人大代表中妇女只有 20%,并没有完全平等!”
面对尖锐的提问,申纪兰说:“拥有同等的地位,不一定有一个男代表就非得有一个女代表。人民代
表代表人民,谁有能力,人民选谁,谁就当,这同样是平等。”
“中国经历了很多历史的起伏,比如‘文革’,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申纪兰平静地答道:“每一个工作都有矛盾,我们都是在矛盾中生活,在矛盾中成长,有矛盾是正常
现象,应该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下一届还要继续当人大代表吗?”
申纪兰看着这位记者,笑了笑说:“当不当代表,我说了不算,群众选我,我就当,不选我,我就当
不了。不过,不管能不能当上代表,我都会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尽心做好应做的事情。”
采访结束后,德国记者以一种敬佩的口气赞叹:“她是一个有信仰的坚强女性。”
(摘编自《德国媒体采访申纪兰:她是一位有信仰的坚强女性》,中国新闻网 20100311)
材料三:
申纪兰一生有太多传奇。比如,申纪兰最初是不识字的,但经过埋头苦学,逐渐拥有了一定的文化水
平;再比如,她就任山西省妇联主席前,向组织提出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脱离劳动等“六不”请求。
“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我的根在农村,我只是一名农民”, 一生不改纯粹本色的申
纪兰这样说。她担任一些村办企业的董事长,企业产品打着她的商标,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她既无股份,
也不领工资,没从中拿一分钱。
然而多年来,申纪兰一直遭遇标签化之痛。其实,申纪兰的人生是丰富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申纪
兰就倡导男女同工同酬,而在此之前,她发动当地妇女走出家门到田间劳动。迈出这一步,在当时颇不容
易。
斯人已远去,但她的初心和精神,值得我们体味和弘扬。我们应告别一个被脸谱化的申纪兰,记住一
个丰富的申纪兰。
(摘编自《告别脸谱化,记住一个丰富的申纪兰》,《羊城晚报》20200630)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现在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曾获得“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
动中国人物”等荣誉。
B. 从争取“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到参与推进西沟村的新农村建设,申纪兰始终坚持“我的根在农村”,
为人民谋福祉。
C. 申纪兰坚守初心,自己对国家的关心、对人民分关心,应做好的事情分尽心,与“能不能当上代表”之
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D. 申纪兰担任一些村办企业的董事长,但她并未从中获利的事实却几乎不为人所知。因此他人将申纪兰进
行了脸谱化、标签化。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申纪兰在第一届连任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的几十年中,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各种问题都提出过建议和议
案,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优秀共产党员。
B. 申纪兰对“平等”有着深刻的理解,对人民代表做出了生动有力的阐释,有力地回击了德国记者关于中
国“并没有完全平等”的尖锐提问。
C. 申纪兰经过埋头苦学,从最初是不识字的农村妇女,成长为为了逐渐拥有了一定的文化水平的新时代妇
女,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体味和弘扬。
D. 上述三则材料围绕着申纪兰这一人物话题来展开,三则材料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申
纪兰的形象,组合具有较强有机性。
6. 如欲在“数风流人物——建党百年人物志”主题活动上介绍申纪兰,请结合材料,列出演说要点。
【答案】4. D 5. D
6. ①胸怀祖国,心系人民。
②心怀信仰,坚强勇毅。
③沉着冷静,不卑不亢。
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⑤不忘初心,无私奉献。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强拉因果。“脸谱化、标签化”与申纪兰“她并未从中获利”无因果关系。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D.材料一、二为并列关系,“逐层深入”阐述不当。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信息,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在“数风流人物——建党百年人物志”主题活动上介绍申纪兰,演说要点就是文中体现的申纪兰的人物形
象。要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包括语言、行为及评价等,再进行概括即可。
由“下至农村上至国家大事,我都要举手,要不说句公道话,还叫什么人大代表”可知她胸怀祖国,心系
人民;
由“德国记者以一种敬佩的口气赞叹:‘她是一个有信仰的坚强女性’”可知她心怀信仰,坚强勇毅;
在接受德国《世界报》记者的采访时,面对一些尖锐问题,回答得体,平静而从容,可知她沉着冷静,不
卑不亢;
申纪兰由不识字到拥有一定文化水平,她发动当地妇女走出家门到田间劳动,看出她的自强不息,艰苦奋
斗;
她说:“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我的根在农村,我只是一名农民”,她一生不改纯粹本色,
担任一些村办企业的董事长,不领工资,没从中拿拿一分钱。可知她不忘初心,无私奉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李娟
在呼蓝别斯,大片的森林,大片的森林,还是大片的森林。
马合沙提说;走夜路要大声地歌唱。在森林深处,在前面是悬崖边的大石头下——你看!那团黑乎乎
的大东西说不定就是大棕熊呢!大棕熊在睡觉,在马蹄声惊扰到它之前,请大声歌唱吧!远远地,大棕熊
就会从睡梦中醒来,它侧耳倾听一会儿,沉重地起身,一摇一晃走了。一起唱歌吧!大声地唱,用力地唱,
“啊啊”地唱,闭着眼晴,捂着耳朵。胸腔里刮最大的风,嗓子眼开最美的花。唱歌吧!
呼蓝别斯,连绵的森林,高处的木屋。洗衣的少女在河边草地上晾晒鲜艳的衣物。你骑马离开后,她
就躺在那里睡着了,一百年都没有人经过,一百年都没人慢慢走近她的面孔。她一直睡到黑夜,大棕熊也
来了,嗅她,绕着她走了一圈又一圈。这时远远的星空下有人唱起了歌。歌声越来越近,她的睡梦越来越
沉。大棕熊的眼睛闪闪发光。
夜行的人啊,黑暗中你们一遍又一遍地经过了些什么呢?在你们身边的那些暗处,有什么被你永远地
擦肩而过?那洗衣的少女不曾被你的歌声唤醒,不曾在黑暗中抬起面孔,在草地上支撑起身子,循着歌声
记起一切……夜行的人,再唱大声些吧!歌唱爱情吧,歌唱故乡吧!对着黑暗的左边唱,对着黑暗的右边
唱,再对着黑暗的前方唱。边唱边大声说:“听到了吗?你听到了吗?”夜行的人,若你不唱歌的话,不
惊醒这黑夜的话,就永远也走不出呼蓝别斯了。这重重的森林,这崎岖纤细的山路,这孤独疲惫的心。
夜行的人啊,若你不唱歌的话,你年幼的阿娜尔在后来时光的所有清晨里,再也不能通过气息分辩出
野茶叶和普通的牛草了。你年幼的阿娜尔,你珍爱的女儿,她夜夜哭泣,她胆子小,声音细渺,眼光不敢
停留在飞逝的事物上。要是不唱歌的话,阿娜尔将多么可怜啊!她一个人坐在森林边上,听了又听,等了
又等,哭了又哭。她身边露珠闪烁,她曾从那露珠中打开无数扇通向最微小世界的门。但是她却再也打不
开了。你不唱歌了,她便一扇门也没有了!
要是不唱歌的话,木屋边那座古老的小坟墓,那个七岁小孩的蜷身栖息之处,从此不能宁静。那孩子
夜夜来找你,通过你的沉默去找他的母亲。那孩子过世了几十年,当年他的母亲下葬他时,安慰他小小的
灵魂说:“亲爱的宝贝啊,你我缘分已尽,各自的道路却还没有走完,不要留恋这边了,不要为已经消失
的疼痛而悲伤……”但是,你不唱,静悄悄地经过他的骨骸,你的安静惊动了他。你的面庞如此灰暗,他
敏感地惊疑而起。他顿时无可适从。
要是不唱歌的话,黑暗中教我到哪里去找你?教我如何回到呼蓝别斯?那么多的路,连绵的森林,起
伏的大地。要是不唱歌的话,有再多的木薪也找不到一粒火种,有再长的寿命也得不到片刻的自如。要是
不唱歌的话,说不出的话永远只能哽咽在嗓子眼里,流不出的泪只在心中滴滴悬结坚硬的钟乳石。
我曾听过你的歌声。那时我站在呼蓝别斯最高的一座山上的最高的一棵树上,看到了你唱歌时的样子。
他们喜欢你才吓唬你,他们说:“唱歌吧,唱歌吧!唱了歌,熊就不敢过来了。”你便在冷冷的空气中陡
然唱出第一句。像火柴在擦纸上擦了好几下才“嗤”地引燃一束火苗,你唱了好几句才捕捉到自己的声音。
那时我就站在你路过的最高的那座山上的最高的那棵树上,为你四面观望,愿你此去一路平安。
我也曾作为实实在在的形象听过你唱歌。还是在黑夜里,你躺在那里唱着,连木屋屋檐缝隙里紧塞的
干苔藓都复活了,湿润了,膨胀了,迅速分裂、生长,散落肉眼看不到的轻盈细腻的孢子雨。你躺在那里
唱,突然那么忧伤,我为不能安慰你而更为忧伤。我也想和你一起唱,却不敢开口。于是就在心里唱,大
声地唱啊唱啊,直到唱得完全打开了自己为止,直到唱得完全离开了自己为止。然后我的身体沉沉睡去。
但这样的夜里,哪怕睡着了仍然还在唱啊,唱啊!大棕熊你听到了吗?大棕熊你快点跑,跑到最深最暗的
森林里去,钻进最深的洞穴里去。大棕熊你惊讶吧,你把歌的消息四处散布吧!大棕熊,以歌为分界线,
让我们生活得更平静一些吧,更安稳一些吧……
亲爱的,哪怕后来去了城市,走夜路时也要大声地唱歌,像喝醉酒的人一样无所顾忌。大声地唱啊,
让远方的大棕熊也听到了,静静地起身,为你在遥远的地方让路。你发现街道如此空旷,行人素不相识。
(选自李娟《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湖南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文本二:
最早发现并推荐李娟的“伯乐”,是著名风土作家刘亮程。刘亮程说:“她的文字,若是追根寻源可
以找到游牧文学的特色。我能为读到这样的散文感到幸福,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很难写出这种东
西了。那些会写文章的人,几乎用全部的人生去学做文章了,不大知道生活是怎么回事。而潜心生活,深
有感悟的人们又不会或不屑于文字。文学就这样一百年一百年地,与真实背道而驰。只有像李娟这样不是
作家的山野女孩,做着裁缝、卖着小百货,怀着对生存本能的感激与新奇,一个人面对整个的山野草原,
写出自己不一样的天才般的鲜活文字。她笔下的文字,呈现出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字的高贵。”
(摘编自《李娟:一个人面对整个的山野草原》,甘肃日报 2011 年 2 月 14 日)
7.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签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巧妙地选择“在夜晚行走”的生活化的具体场景,用行走一路上的所见,串联起呼蓝别斯的自然景
象和人文生活,展现了呼蓝别斯之美。
B. 文章创作中,将读者作为交流的对象,在一次次“夜行的人啊”的呼告中,既与读者进行情感的交流,
也进行自我回望与反思,情感真挚浓烈。
C. “你发现街道如此空旷,行人素不相识”,城市里空旷的街道和陌生的人群,是另一种“黑暗”,使人
倍感孤独,面对如此情境,应放声歌唱。
D. 全文结尾处,用城市“空旷的街道”与“放声歌唱”的呼蓝别斯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对工业化文明下传
统生活方式式微的隐忧,思想底蕴深刻。
8. 李娟善于用最纯净朴素本色的语言,描绘阿勒泰的迷人美丽。请以文本一的划线部分为例,简要分析本
文的语言风格。
9. 文本二中,刘亮程评价李娟的作品是“一种精神”和“一种文字的高贵”。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这
样说的依据。
【答案】7. D 8. ①多用修辞,生动形象。综合运用拟人,如大棕熊“从睡梦中醒来”“侧耳倾听”;比
喻,如“嗓子眼开最美的花”,描绘夜行的画面,展现歌唱的力量。
②语气急切,情感激烈。连续使用多个感叹号和“吧”等语气词,用“你看”“一起唱歌吧”等表现愿意
与读者分享“放声歌唱”力量的急切心理。
③铺陈排比,气势磅礴。 “大声地唱,用力地唱,‘啊啊’地唱”等处,运用排比与反复的技法,运
用短句,节奏明快,气势磅礴。
9. ①作者选择“歌唱”这一形象鲜明的意象,置于“走夜路”的特定情境下,在“明”与“暗”的对
比中,凸显生命困境之中应该勇敢坚强、乐观豁达,是一种昂扬的精神。
②作者走进了自己的内心,把真实的自己呈现出来,让读者看到了她的恐惧和忧伤、挣扎和成长,利用真
切的文字,展现一种心灵的袒露,使得情感自然流淌,是“文字的高贵”。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签赏的能力。
D.刻意拔高文章主旨。描述去往城市后的生活,无“传统生活方式式微的隐忧”。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语言风格的能力。
鉴赏语言风格主要从修辞、句式、抒情特点等角度分析。
从修辞上看,综合运用拟人,如大棕熊“从睡梦中醒来”“侧耳倾听”;比喻,如“嗓子眼开最美的花”,
描绘夜行的画面,展现歌唱的力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
从抒情特点分析,文中连续使用多个感叹号和“吧”等语气词增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情感,用“你看”“一
起唱歌吧”等表现愿意与读者分享“放声歌唱”力量的急切心理。语气急切,情感激烈,激荡人心,引起
共鸣。
句式上,把排比与反复的技法结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气势磅礴。比如“一起唱歌吧!大声地唱,用
力地唱,“啊啊”地唱,闭着眼晴,捂着耳朵。胸腔里刮最大的风,嗓子眼开最美的花。唱歌吧”等处铺
陈排比,语言一气呵成,气势磅礴。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文章题目为“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作者选择“歌唱”这一形象鲜明的意象,置于“走夜路”的特定情境
下,文中反复强调要唱歌:“夜行的人啊,若你不唱歌的话……”“要是不唱歌的话……”“要是不唱歌
的话……”“她的睡梦越来越沉”“ 以歌为分界线,让我们生活得更平静一些吧,更安稳一些吧”……在
“明”与“暗”的对比中,凸显生命困境之中应该勇敢坚强、乐观豁达,是一种昂扬的精神。
作者用文字走进心灵深处,袒露自己的内心:“若你不唱歌的话,不惊醒这黑夜的话,就永远也走不出呼
蓝别斯了。这重重的森林,这崎岖纤细的山路,这孤独疲惫的心……要是不唱歌的话,阿娜尔将多么可怜
啊!她一个人坐在森林边上,听了又听,等了又等……你不唱歌了,她便一扇门也没有了……你不唱,静
悄悄地经过他的骨骸,你的安静惊动了他。你的面庞如此灰暗,他敏感地惊疑而起。他顿时无可适从……”
作者用这些绚烂的景象将真实的自己呈现出来,从中能看出她的恐惧和忧伤、挣扎和成长。文字情真意切,
展现一种心灵的袒露,情感自然流淌,纯真明净,是“文字的高贵”。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
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
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
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书言琯有才,不
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
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
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
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
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
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
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
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
B.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
C.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
D.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宰相,“宰”,即主宰,“相”,有辅佐之意,因而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B. 鱼袋,官员自唐朝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但无鱼袋。
C. 旬日,一般指十天,如“旬有五日而后反”。而表示“二十”一般可用“卅”,表示三十则可用“廿”。
D. 永泰,唐代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此外,建元、永乐、雍正、洪熙等都是年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出身世家,世代为官。其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
亲杜闲也担任过奉天县县令。
B. 杜甫才华横溢,得到赏识。杜甫最初科考未中,于是同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深得皇帝赏识,
试文章后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
C. 杜甫性格傲慢,不拘小节。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靠着长江建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俗人一
起亲昵游逛,毫不拘束检点。
D. 杜甫颠沛流离,客死他乡。蜀中动乱,杜甫带家人到荆楚躲避,但尚未靠岸江陵就动乱。颠沛多年,最
终客死耒阳,时年五十九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2)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答案】10. A 11. C 12. B
13. (1)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价格上涨,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
死的儿女有几个。
(2)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杜甫)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
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竟然有你这样的儿子!”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
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
“无所依”作“甫”的谓语,后面断开,排除 BC。
“英乂武人粗暴”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后面断开,排除 D。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表示三十则可用‘廿’”错误。“廿”表示二十,“卅”表示三十。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于是同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错误。杜甫献上《三大礼赋》和科考未中分别在天宝末和天宝
初,并非同一年。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给分点:“关畿”,京城地区;“踊贵”,物价上涨;“寓居”,寄住;“饿殍”,饿死的人。
(2)给分点:“器度”,气量,识量;“恃”,依靠;“床”,坐榻;“乃”,竟然。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
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
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
就召唤他来考作文,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
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
帝准许他。这一年十月,琯兵在陈涛斜兵败。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
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
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
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
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
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
“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
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
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
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
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
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
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
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
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檐下缫丝图”,虽然天气热,但蚕妇们愉快地忙碌着,似乎只感受到带着麦香的
怡人清风。
B. 五六两句写村民忙于家蚕的丰收,无暇顾及野蚕。野蚕化娥出茧,在桑叶间飞来飞去,衬托出村民的喜
悦心情。
C. 七八两句写村民们拿辛勤劳动所得的粮食、绢匹交租,因为丰收,粮食足够应付官家,反映村民们的喜
悦心情。
D. 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前八句精练地勾勒出一幅幅丰收年景图,整首诗前后映衬对比,从而突出了诗歌
的主旨。
15. 顾瞒在《批点唐音》中评价本诗“愈鄙愈切,然无乐府浑厚气”,请结合本诗最后四句的内容,谈谈
本诗表达的“真切”感情。
【答案】14. C 15. ①最后四句写村民们不奢望吃饱穿暖,只求保住耕牛,不被抓进衙门就高兴了。
②寄寓了作者对淳朴善良的村民们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无情剥削。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
C.“反映村民们的喜悦心情”错误,“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写官家对农民巧立名目的盘
剥,感情则由喜转悲,形成一个大的波澜,既显出文势跌宕之美,又增强了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度,所以应
为“悲苦心情”。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
后四句看似写乐,实像自嘲:不指望还有入口的粮食,也不指望还有绢布剩下来做件衣服穿在身上,只是
暂且可以免除去前往城中卖掉自己的小黄牛了。农民家庭的衣食实在谈不上什么好与坏,只要家里人不被
捉进县衙门,便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了。
这是作者倾诉农民的悲苦辛酸,表现封建剥削的残酷,也见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农民在丰收的
年景里,并不指望打下的粮食自己吃,织好的绢自己穿,只指望能免除到城里卖黄犊,以缴纳横敛之灾就
行了。那么,农民自己吃什么,穿什么,是可以想见的。这种对农民丰年却衣食无着的客观表现,有力地
控诉了中唐时期的黑暗现实。
借农民之口,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但这种揭露,不是出自声泪俱下的直接的声讨,而是通过平淡的甚
至略带幽默的语言,让读者思而得之。农民说自家并不计较是否吃得好穿得好,认为只要不进县衙门吃官
司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这种以不因横征暴敛而吃官司为幸福的幸福观,恰恰从另一个角度暴露了封建统
治者的凶残。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有多远,不得而知。但诗,其实就近在眼前。我们常说
诗句是天才创造的,但是诗意却可以属于每一个追求真善美的灵魂。六月那阵强而有力的疾风,托举起了
鲲鹏“__________”的壮阔身影;“_________”,浔阳江头的一丛花朵,渲染出分别时“醉不成欢惨将别”
的萧瑟悲戚;胡天八月的那一场大雪,在岑参的笔下,如同“__________”般洁白美丽;而“__________”,
一轮明月,成为了李白听闻王昌龄被贬后情感的寄托。王国维先生曾说,一切景语皆为情语。中国诗词可
以将我们看到的事物进行生动地描绘,汹涌如苏轼笔下赤壁“__________”中的波涛,宏大如杜牧眼中
“__________”的阿房宫。中国诗词就这样在千年之间记录着时光和感受,而当千年之后,物我两空之时,
其实我们依然能够通过这些诗词去复原情感产生共鸣。而这就是中国诗词真正的魅力所在。
【答案】 (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 枫叶荻花秋瑟瑟
(3). 千树万树梨花开
(4). 我寄愁心与明月
(5). 卷起千堆雪
(6). 覆压三百余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抟、荻、瑟、覆。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联播报道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海市的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说,上海正在大力发展“五型经济”,
______创新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等等。
有意思的是,这其中还包括流量型经济。有的网友可能会好奇,大城市也在追求流量?其实,流量型
经济和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流量,还不太一样。流量型经济当中的“流”主要是指人流、物流、信息流和
资金流等等。流量型经济扮演着枢纽的角色,让这些要素______起来,在流动中创造价值。
当然,流量型经济所说的流量和网络流量也有相通的地方,能把流量引过来,体现的都是______。这
当中的“量”,不仅要重视质量,更应包括数量,在上海每年举办的进博会,可以堪称流量型经济的典型。
应该说,流量本身是______的,关键是怎么去使用、去引导。城市追求“流量”,这当中的“量”,不仅
要重视质量,更应包括数量,同时在有的方面还要多带点正能量。有了这样的流量,被称为“魔都”的上
海,不仅会成为顶流,也会更加有“魔”有样。
(摘编自《主播说联播》2021 年 4 月 22 日,有删改)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同 汇聚 向心力 中庸
B. 比如 汇通 向心力 中性
C. 如同 汇通 吸引力 中庸
D. 比如 汇聚 吸引力 中性
18. 下列句子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B.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C.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D.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7. D 18. D
19. 示例一:这当中的“量”,不仅要包括数量,更应重视质量,每年在上海举办的进博会,堪称流量型经
济的典型。
示例二:这当中的“量”,不仅要包括数量,更应重视质量,每年在上海举办的进博会,可以称作流量型经济
的典型。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如同,犹如;好像。
比如,举例时的发端语。
根据后边的“创新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等等”,可知这里是举例说明,所以用“比如”。
汇聚,指会在一处,没有分开的意思。
汇通,汇合贯通。
根据前一句“流量型经济当中的‘流’主要是指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等”,可知是把这些要素
会在一起,不分开,所以用“汇聚”。
向心力,向心力是当物体沿着圆周或者曲线轨道运动时,指向圆心(曲率中心)的合外力作用力。比喻凝
聚力。
吸引力,吸引的能力,特指吸引交易或顾客的能力。
根据前一句“能把流量引过来”,可知这是指把流量吸引过来,所以用“吸引力”。
中庸,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中性,指处于两种相对性质之间的性质。
根据后一句“关键是怎么去使用、去引导”,可知这里是指流量没有哪种性质,所以用“中性”。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文中的句子是拟人的修辞,把“流量型经济”说成“扮演着枢纽的角色”。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明月照在花林上”比喻成“一层雪霰”。
B.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李凭箜篌曲的艺术效果,从而烘托出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烟的柳树,如画的桥梁。
D.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窥”“犹厌言”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句话包含两处错误,“不仅要重视质量”和“更应包括数量”,语序不当,应调换语序;“可以堪称流
量型经济的典型”句式杂糅,可改为“堪称流量型经济的典型”或“可以称作流量型经济的典型”。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3 月 18 日,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吉祥物正式发布——吉祥物①________________,取名“元宵”。
吉祥物,是展会、赛事等活动的“形象担当”。消博会②________________?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全
球新闻官鲁斯兰“揭秘”道:一是体现海南元素;二是凸显精品定位;③________________,而这一点正
与消博会突出绿色消费和绿色办展的理念契合。
2020 年 11 月 2 日,组委会开始公开和定向征集消博会吉祥物设计方案。经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最终选
择了消博会合作伙伴电通集团的海南长臂猿方案。吉祥物在主设计的基础上可进行延展与深化,根据不同
的场景与消博会标识等组合使用。
20. 在材料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21. 请对材料中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5 个字。
【答案】20. ①由两只海南长臂猿组成
②为何选择海南长臂猿作为吉祥物呢
③三是突出生态保护 21. 3 月 18 日,消博会由两只海南长臂猿组成的吉祥物“元宵”正式发布,体现海
南元素,凸显精品定位,突出生态保护,可延展深化,根据不同的场景组合使用。
【解析】
【分析】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由横线前后“吉祥物”“取名‘元宵’”可知,此空“吉祥物”作主语,其后内容应介绍吉祥物
的图案组成,故填:“由两只海南长臂猿组成”。
第二空:由横线前的“吉祥物,是展会、赛事等活动的‘形象担当’”及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全球新闻官
鲁斯兰“揭秘”的内容可知,此空应填选择海南长臂猿作吉祥物的原因,结合主语“消博会”及横线后的
问号,故填:“为何选择海南长臂猿作为吉祥物呢”。
第三空:据“一是体现海南元素;二是凸显精品定位”可知横线处所填内容的句式“三是……”,据横线
后“绿色消费和绿色办展的理念”可知,此空应符合这一观念,故填:“三是突出生态保护”。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本题属于新闻报道,根据新闻报道的内容,找出报道对象以及特征,新闻事件以及影响等关键信息,加以
概括即可。根据材料可知,本题报道的对象为“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吉祥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所
以要有时间“3 月 18 日”,“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可简称“消博会”,“由两只海南长臂猿组成”是
重要信息,可作定语修饰“吉祥物”,故可概括为:3 月 18 日,消博会由两只海南长臂猿组成的吉祥物“元
宵”正式发布;第 2 段解释了选择海南长臂猿作为吉祥物的原因,“一是体现海南元素”“二是凸显精品
定位”“ 三是突出生态保护”,故可概括为:体现海南元素,凸显精品定位,突出生态保护;第 3 段解释
了最终选择了消博会合作伙伴电通集团的海南长臂猿方案的原因,“吉祥物在主设计的基础上可进行延展
与深化,根据不同的场景与消博会标识等组合使用”,故可概括为:可延展深化,根据不同的场景组合使
用。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什么是大师?
有人曾经评价过,大师,就是某个门类,在不曾出现这个人的时候,与他出现了之后,是不一样的。
正如贝多芬之于交响乐、达·芬奇之于古典油画、莎士比亚之于戏剧,李白、杜甫之于中国诗歌,宋徽宗
之于中国文人画,鲁迅之于中国白话文……
而回望最近几年,“辞世大师”这份令人悲伤的名单,似乎比想象的还长。一代大师的驾鹤西去,仿
佛为时代的焦虑,再添密布的阴霾。
大师身上自有独特光芒,因而人们在表露遗憾的同时,也难免猜想:在时代的浪潮下,划过天幕的大
师留给了我们什么?未来的时代,还有没有可能出现这类大师级的人物?
清明节,学校计划举行“致敬国脊梁 奋进正清明”主题活动,邀请你作为高三年级代表参会,发表以“铭
记先辈来时路 莫负春光向未来”为主题的主旨演讲。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不忘来路致敬先辈 莫负春光面向未来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人间四月桃李笑,听风听雨过清明。清明祭祖,在时代发展中,正不断被赋予新的节日内涵。不再局
限于祭奠家族先辈,更转变为对民族历史的追忆和英模先烈的敬仰。在这特殊的清明祭,让我们牢记历史,
缅怀先辈,融自身小我于家国大我,追寻大师足迹,熔铸民族之魂。
致敬大师,倾听历史回响。翻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名册,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
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每个响亮的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厚重的奋斗史,都镌刻在新中国波澜壮阔的
发展图卷中。或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为新中国的诞生与巩固浴血奋战;或是在党和人
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顽强拼搏,为铸造大国重器舍身忘己;或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不
计得失,用一生的默默耕耘谱写壮歌。这是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是一份赤子之心,是一种无我
境界,令人感佩。
致敬大师,铭记精神血脉。杂交水稻的成功,背后是无数次的试验,没日没夜的田间调查;青蒿素的
发明,背后是无数次的提取,失败,再提取;孩子琅琅读书声的背后,是张玉滚一天十几小时的上山、下
山扛书。他们并不高贵,脚上沾满泥土。但他们懂得奉献,更懂得担当,明白肩上的责任与使命。责任,
是对他们永久的召唤。大师的精神始终是新时代的精神引领,拥有不可撼动、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
传承精神,整好行装再出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
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新一代人手中,重温国家功臣、英雄模范的奋斗事迹,
就是要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建功立业的实干,保持艰苦奋斗、顽强奋斗、永远奋斗的精气神,继续披荆斩
棘、乘风破浪,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始终挺立在时代潮头。缅怀先辈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在怀念中铭
记,在继承中创新。岁月无痕,但英魂永存。
这是一个需要大师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你我的时代,青年关系国家前途、民族未来,今天的我们,
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而这样的时代,也给了我们更多的信任,更大的舞台。国家需要我们,时代在召唤
我们,青春在点燃我们,我们需要参加,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放飞青春,共同构建一个美好的新时代。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既要理解材料内容,也要审清写作任务的要求。
材料主要围绕什么是大师展开,第一段先提出问题“什么是大师”,第二段例举了中外历史上的大师,第
三段表达了对最近几年一代大师辞世的遗憾和悲哀,第四段是对未来的疑惑:在时代的浪潮下,大师留给
了我们什么?未来的时代,还有没有可能出现这类大师级的人物?
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在新时代大师留给了我们什么,何为大师?古人给出的解释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么在新时代,或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为新中国
的诞生与巩固浴血奋战;或是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顽强拼搏,为铸造大国重器舍身忘己;
或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不计得失,用一生的默默耕耘谱写壮歌的……这是忠诚、执着、朴实
的鲜明品格,是一份赤子之心,是一种无我境界,这些都是大师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
材料还引导学生思考在新时代,还有没有可能出现这类大师级的人物。这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民族,也是一
个大师永不落幕的时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大师精神从未远去,接力伟大梦想的每个人都了不起!
缅怀先辈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在怀念中铭记,在继承中创新。
写作任务是:清明节,学校计划举行“致敬国脊梁 奋进正清明”主题活动,邀请你作为高三年级代表参
会,发表以“铭记先辈来时路 莫负春光向未来”为主题的主旨演讲。首先要注意写作背景,是在清明节
这天,学校举行的“致敬国脊梁 奋进正清明”的主题活动上。其次要注意身份,是以高三年级代表参会
发言。最后要注意文体,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
【立意】1. 致敬国家功臣,传承英雄精神。
2. 追慕大师风范,让青春闪闪发光。
3. 手握历史接力棒,责无旁贷扛使命。
4. 铭记大师,不负青春年华。
【素材】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耄耋之年的袁隆平不断追逐自己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
球梦”。心中梦想澎湃如昨,奋斗热情依旧高涨,这位“当代神农”,不仅让更多人远离了食不果腹之忧,
还以自身经历给了世人另一种精神财富:对科研的忘我投入与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不断学习、不断突破,
对未来充满希望,为理想倾尽毕生精力,让自己活出闪闪发光的样子。
2.大师终会老去,手握历史接力棒的青年人,理应责无旁贷地扛起使命,不负青春年华,追逐属于自己的
“星辰大海”,在人生的航程不断劈波斩浪,用奋斗书写辉煌的明天。我们正值青春年华,面对未来和自
我的挑战,只有放飞理想,青春才能变得色彩斑斓!只有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拿出“苟日新,日日新,
又日新”的姿态,我们的每一天才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追梦的路上怎能不跌跌撞撞?唯有一路向前,才
能让青春在梦想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当我们用辛勤的汗水铺成通往理想的大道,越过泥泞奋勇向前,高扬
青春的旗帜,才能让青春的颜色变得多姿多彩,让青春的价值在进取中彰显。
3. 大师之所以为大师,不在于贡献的大小,是否改变了整个世界。袁隆平是大师吗?是的,他解决了中国
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屠呦呦是大师吗?是的,她研发提取的青蒿素拯救了世界上数百万人的生命;张玉
滚是大师吗?你可能会犹豫,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怎能与袁老、屠老相比呢?但我们应坚信,答案是
肯定的。张玉滚虽然并没有改变世界,但他所做的却改变了整个山村,是他用瘦小的肩膀担起了乡村教育
的未来。最是无人知晓的角落,最是默默无闻的岗位,伫立着像张玉滚一样以平凡的血肉之躯坚持书写非
凡事业的人。我们身边那些默默无闻却无私奉献,一生坚守,散发光和热的人也是大师。
4. 有人哀惋人间再无大师,其实,如果更冷静思考可能会发现,我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需要大师。现在
早已过了信息的灌输和启蒙的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缔造者和发布者,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不听大师的,只听
自己想听的。权威早就消解掉了,还需要什么大师?蔡康永悼念金庸时说,“他一个人身上,有东邪西毒
南帝北丐中神通,他不在,这个江湖就不在了。”大师和那个时代,真的是同体同归。时代已经过去了,
分化的大众思想、大众消费,也已经支撑不起“大师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