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教学反思
《蚕丝》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第二课时的
内容,是在已经初步学习了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是: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笔算的方法,知道在确定了积的小 数
位数(或积的最小的计数单位)的条件下,小数乘法可以转化为整数乘法,整 数乘
法的算法多样化都可以迁移到小数乘法。
2、通过发现乘数大于 1、等于 1 和小于 1 时,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增进
对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数量关系的感悟,发展数感。
而通过发现乘数大于 1、等于 1 和小于 1 时,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增进
对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数量关系的感悟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引入新颖,迅速吸引学生。本节课我采用诗歌引入法,先让学生听李商隐的
《无题》,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引入蚕丝,然后直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迅速进入本节课的探究中。
2、关注算法算理的渗透。在学生列出算式计算时,我请学生上台板演,然后请
他说说是怎么算的,再让其他学生提出疑问或补充,意在强化学生对算法算理的
掌握。
3、给学生自主创作的空间,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上来。例如在探索积
与乘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时,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数完成算式 2.3×
( )=( ),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发现的规
律,然后再全班交流,顺利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但是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在收集 2.3×( )=( )的数据时,我发现
很多学生写的都是同一类型的算式,而我需要的是所写的乘数里有小于 1 的,有
等于 1 的,也有大于 1 的,这个地方占用了比较长的时间,导致精心设计的练
习没有办法在课堂完成,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