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近似数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
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
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
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
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
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 21 页例题 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
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 万和 1902 万是近似数;生活中
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
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 21 页例题 7“2012 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38 万 39 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
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进行描数。
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
38 万 384204 386685 39 万
(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观察直线上 384204 和 386685 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组织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 在 385000 的左边,接近 38 万;386685 在 385000 的右边,
接近 39 万。
方法二:384204 千位上是 4,比 385000 小,接近 38 万;386685 千万位上
是 6,比 385000 大,接近 39 万。
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3.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
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 4或比 4小,就把尾数的各
位都改写成 0;如果是 5或比 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 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
写成 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
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 22 页“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提问:怎样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 22 页“练一练”。
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其中,56785 和 1617 是准
确数,4600000000、2000000 和 3000000 是近似数。
2.完成教材第 24 页“练习四”第 5~10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