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评委、老师、网友们: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课《时间与数学(一)》的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与数学理解
本节课是专题性实践活动课,教材安排在认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之后,创设了有关飞飞一家休息日的
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这一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形成初步
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本课教材中要解决“飞飞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 3 天休息 1 天。飞飞的妈妈是一名汽车售票
员,每工作 1 天休息 1 天。飞飞每周六和周日才休息。找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
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五年级公倍数知识在三年级的初步渗透,关键是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爸爸每工作 3 天后休息 1 天,妈妈每工作 1 天后休息 1 天”这两句话的意思。只要
学生能理解爸爸是 4 天中休息 1 天,妈妈是 2 天中休息 1 天,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节课教材的意图是不
能让学生“套规则”,更不能作为考试要求,所有的小学生都能做得了,少数学生也能“悟”出其中的“道
理”即可,所以在这节课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去体验与感受。对于“集合”思想的感受,也是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为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这个单元已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对日历并不陌生,但要利用日历来解决问题并初步形成解
决问题的策略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根据学生已获得的一
些教学活动的经验,初步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的基本问题,辅以教师的的
有效引导,学生还是能掌握并解决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三、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学情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借助日历,学习运用做记号、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时间与
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我在网上发布这个目标后,有网友对我们把“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作为目标提出质疑,我和我校老师经
过多次考虑认为:一、是要体现编写者的意图,二、因只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初步渗透(这是数学学习策
略的重要途径)不会增加思想负担。也正是因为考虑这一些因素,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飞
飞一家休息日这一具体问题的探索,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策略。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利
用日历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四、教学策略选择
由于这节课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我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时间与合作的空间,具体
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一个生动、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为课堂增色,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对于这节课的情境我思考过
多种,在 “情境”的生动性、真实性、有效性上,我和我的伙伴们想到了 2008 年备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
为了真实性我们上网查阅了有关信息,了解到北京奥运会赛程表,以及预购奥运各项比赛门票已进入第二
阶段的信息。 课堂上我们创设“现在都在预购比赛门票了,飞飞可着急了,请你们想想办法帮助飞飞,从
8 月份的日历中的 8 月 1 日开始,找出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爸爸和飞飞共同的休息日,妈妈和飞飞
共同的休息日,全家人共同的休息日,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这个生动、有趣带有挑战性的情境,有效
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探究欲望,原本枯燥的内容显得更具吸引力了。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习运用做记号、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
我就会真正理解。”因此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
活动一:理解情境中的数学信息。
我引导学生借助日历理解“爸爸每工作 3 天后休息一天,妈妈每工作 1 天后休息一天”的内涵。
活动二:合作探究,找出三人各自的休息日。
这一环节原先是让学生四人合作,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找出各自休息日,但在第一次教学后发现符号不
统一不便于全班的交流,四人合作资源浪费,时间浪费,就调整为:同桌两人合作,一个做记号,一个检
查,并提出要求
①请你从 8 月 1 日算起,用△标出爸爸的休息日
②再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
③再用○标出飞飞的休息日。
活动三:展示汇报,找出共同休息日。
1、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交流作品,找出父母、父子、母子、全家人共同休息日。
实践证明:皮亚杰的至理名言“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学生在以上三个活动中不仅初步学
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且学得快乐开心,情感上也得到充分的展示。
2.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我分成两个层次来体验:
第一个层次:渗透集合思想。感受父亲休息日的集合图的由来,在教师提供给学生攀爬的梯子后,让
学生填写母亲、飞飞休息日的集合图,交流父亲、母亲休息日数的特征。
第二个层次:体验交集思想。感受父母共同休息日的集合图的由来,有了前面“脚手架” 的经验,在此
我让学生填写母子、父子共同休息日的交集图,交流父母共同休息日数的特征。但是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填
写交集图比较困难
接着解决预购奥运会比赛门票的问题。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采用教材中提供的飞飞和爸爸走台阶的情境,先让学生解决 14 级台阶中父子俩共同踏到台阶有哪
些?再预测 30 级台阶中共同踏到台阶有哪些?
2. 课外延伸(回家作业):你们能用圆圈表示他们共同踏到的台阶吗?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四)总结回顾,课外延伸
但是今天我回头反思这节课,特别和王老师交流后,我豁然开朗,我想我下一回再上这节课我将做如
下调整:
在“感受集合思想”这一部分:第一层次和原来一样。
第二层次:学生分别在圆圈中填写出父母、父子、母子、一家人的共同休息日。
第三层次:解决问题,“你们都知道奥运会是从 8 月 8 日开始至 8 月 24 日,哪些日子是购两人票的日
子,哪些日子是购三人票的日子?请你圈出来。”
对于巩固练习,拓展应用部分我是让学生体验交集的思想,我这样处理会更好:
“请你们在爸爸的休息日的数中找出妈妈的休息日,做上记号,在妈妈的休息日的数中找出爸爸的休
息日做上记号”学生发现重复了,“我们能不能更简单地表示出来”,接着展示交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填写
父子、母子的交集图。我想目标中让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没有感受交集图是不完整的。至于飞飞和爸爸走
台阶一题可以留在课后作为家庭作业。这样在时间上会更充分些。
通过对本节课教学的设计、实践、反思、再设计这一反复的多次体验,和行动研究的过程,在期间得
到专家的引领,同事、网友的帮助,使我得到很好的锻炼,我的教研水平得到提高,在此我由衷地向关心
我的老师们说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