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小专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在新课标教学改革中指出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
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按照现代教学论的
观点,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操作,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枯燥的,而
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富有个性的过程。在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能力受到人们的
高度重视及关注,但在众多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
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发挥。
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在动手
的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知识体验,对知识的认识更形象直观让学生觉得简单,增加了学习数学的
信心;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便是让学生经历规律、法则的形成过程,有利于知识在学生内心自
然生成,且掌握的更熟练,记忆的更牢固;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实践的自觉意识,这种意识一
旦形成,将对学生的终身有益。有利于发
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二、课题目标
(1)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
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4)促进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体验,为后阶段的学习作充分的准备。
(5)培养学生自信的学习习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了解他人的研究状况和收集各种有益资料。 案例研究法:针对课堂教学案例
进行专题研究
观察法:观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习惯。
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的过程,形成习惯研究的各方面要求与标准。
经验总结法:通过召开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专题研讨
会,提高低年级动手操作有效性经验总结会,总结经验推广实施。
四、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3.2——2013.3)
主要工作是:制订和修改研究方案,资料收集,学习动手操作相关理论。
实施阶段:(2013.4——2014.7)
主要工作是:
1、实验:针对本次课题的研究对实验班级学生实施研究方案。
2、在实验班级中课题的开展中,收集与研究有关的材料,适时的改进方案。
3、通过修改方案进行再实验,及时写出阶段性的专题小结等。
总结阶段:(2014.8——2015.1)
主要工作是: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等,为进一步扩大实验研究
的成果做好准备。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1. 动手操作,丰富表象
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例如:在学
习一年级下册《七巧板》一课时,我们让学生通过玩拼板游戏,亲自动手去拼一拼从不同的角
度,用不同的方法拼出美丽的图案,通过这些图案又能巩固我们学的平面图形知识;全班进行
评比看看谁拼的好看,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2、 直观演示,丰富表象
小学生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
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简单的推理》这课时,教
师让学生小组合作,一个人摆,其他三个人猜,这一过程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一个
人摆,其他三个人就会去猜想,根据条件去合理的推测。
3、学具的操作至关重要
学具特点及其操作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
过程既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
学具的操作让学生能够很直观的去理解数学,例如,在教学数的组成时,如 42 的组成,时直接
讲学生很难理解,但如果让他们拿小棒,通过数一数、分一分,亲自动手操作小棒,把 42 根小
棒 10 个捆成一捆的捆出来,再从结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42 这个数的组成就容易的多了。
4、操作中的策略至关重要
这里涉及到在学具操作活动前的定向指导。首先是要有明确的指导语,使学生知道“做什
么”和“怎样做”。特别是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例如:我们在教学《比大小》时会发给学生很
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哪种图形多哪种图形少,但有不少学生
被这些图形的色彩形状吸引不能在操作中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不按教师的
要求去做,不知道让他们做什么。所以,在实践活动请教师必须明确拿这些学具“要做什
么”“怎样做”。
其次是根据需要配以教具演示与必要的启发、讲解,展现操作的程序及其内在逻辑性。有
时,还可采取分步定向指导,逐渐完成操作的策略,以求实效。当然,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
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解决。例如:徐老师在讲《简单推理》的提
高应用中的游戏时他必须要清楚的告诉学生要“做什么”,每个小组“怎样做”学生拿到装学具
的袋子时就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我们还可以像徐老师那样先演示,再让学生照样去做,这
时学生会更清楚,理解其中之意。
5、实践操作的环境至关重要
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加大接受知
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知识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
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例如:我们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
时我们就拿真正的气球让学生上来想办法把它们分一分,一个很真实的实践环境,不但调动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发展了他们的潜能。之后再让每位学生把自己的气球图片分一分,摆一摆,
结果记录下来,又进一步巩固了分法,且满足了每位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数学往往都发生在
我们身篇二:《数学广角—推理》评课稿
《数学广角—推理》课评
尹莲花
在六月二日听了胡秀敏老师讲的《数学广角—推理》这节课,收获颇丰。这节课是在上学
期学习了简单的推理之后,进一步加深了一点。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也更具有挑战性。
这需要学生充分理解题意,通过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节课有以下优点:
1、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尝试自己去推理,让后由老师总结推理过
程是:抓关键信息,先找最容易确定的,再推导出正确答案。
2、 学习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同桌交流,互传信息,培养小组合作意识。让学生尝试独立
完成练习,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3、 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捋清思路。
4、 教师的语言和具有亲和力,对学生的激励效果很好。同学发言积极踊跃,唯恐落后。
5、 课件做得生动活泼,很有新意,同学也都非常喜欢。
总之,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向一些有经验
的老教师多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篇三: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推理》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推理》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推理》评课稿
《简单推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逻
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程老师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日
常生活中最简单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呈现出来,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解决
这些问题。整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小组活动内容多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推理的过程,
从初步感知到自主设计操作,层层深入,学生和教师较好的融为一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活用素材,激发推理兴趣
程老师在这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有层次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这些具体的生
活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玩中学,在玩中思。根据二年级
的孩子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程老师活用素材,创造性的使用素材,设计猜老师的年龄、猜智
慧星、猜水果、猜帽子的颜色等有趣贴进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推理兴趣。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整堂课学生参与
积极性高,参与广度,学生学得有味又有效,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情感上都得到了不同程
度地发展。
二、层层递进,渗透数学思想
程老师的这节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
操作猜测等直观的手段解决这些问题。这节课引入环节。就设计了让学生猜想,共分三个层次,
首先课一开始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瞎”猜(即随便猜),学生从中意识到这样是猜不到确定
的答案的;然后在老师的提示下“犹豫”猜,结果有两种答案,还不能确定,学生从中感悟到
有了前提条件,答案的范围缩小了;最后在老师的再次提示下,学生很快猜出了正确的答案,
学生从中领悟到了“猜想”要根据前提条件去推理的。这个猜想环节与本课时内容相关密切,
对后面的顺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能初步领悟到简单逻辑推理其中条件与结果的密
切联系,同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接下来,通过猜水果的游戏让学生明确有序的推理方法:能确定的先确定的推理思想。最
后再从猜红红、兰兰和亮亮三位小朋友年龄。从中明白优化的推理思想:明确先确定好确定的
推理方法。通过引导让学生从乱猜,到有条件地猜想,再到推理,经历推理的过程。让学生经
历从无序到有序最后到优化的数学思想过程,层层递进,层层深入
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由此可以看出这节课的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三、方法引导,注重习惯培养
从两个事物“非此即彼”的判断到“三个事物的判断”,“三个事物的判断”中也是由“其
中一个条件是肯定的”到“三个条件都是否定的判断”,一步一步深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
主探究,层层深入,帮助学生掌握了推理的一般方法,程老师突破“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的思
考、合理的推理的意识”这个教学难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
历,体验简单推理的过程,获得了对简单推理初步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特别注重细节。所有的解决问题,程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
导,学生在寻找信息时指导学生用手指,手口并用。并向学生示范,把有用的信息在题目上做
上标注,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像老师这样搜集信息,并把信息作有效处理。这里老师
不仅仅是引导学生的方法,更主要的是向学生渗透怎么搜集信息,注重了对学生长久学习习惯
的培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四、收放自如,灵活动用推理
整节课程老师做到了收放自如,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引导,让学生经历了初步的推理过程,
教师由扶到放、由浅入深,在用推理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几个问题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推
理能力并能总结出简单推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设计了让学生自主设计推理环节,让学
生在创设推理游戏和自主表演当中,对推理知识进一步深化,深化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的培养,使思维训练层次提高。而通过有条理的说一说演一演,既让学生体验了推理的过程,
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倾听与表述的过程中加深对推理过程的理解。篇四:
抽屉原理评课稿
《抽屉原理》评课稿
东兴镇中心小学 四年级数学组
廖老师上的《抽屉原理》一课结构完整,过程清晰,学生参与性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
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推理和交流等
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并学会了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廖老师课前采用抽扑克牌魔术的游戏导入,为学生学习新的教学内容埋下了伏笔,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中提出有关抽屉原理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总有两张扑克是同一
种花色?接着老师问“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吗?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
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不但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而且
给予学生思维的导向,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好抽屉原理作好了铺垫,。”
2、借助直观操作经历探究过程。
本节课教师组织的教学结构紧凑,实施过程层层推进,上得扎实有效。先用枚举举法,让
学生把自己动手摆铅笔,并把所有情况记录下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
的“抽屉原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接着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即“平均
分”的方法。在大量的举例后使学生感知理解“铅笔比文具盒数多 1 时,不管怎么放,总有一
个文具盒里至少有 2 枝铅笔。
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 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抽屉原理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动手摆,
然后口头汇报自己摆出来的种类,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至少是“商+余数”,还是“商+1”个物
体放进同一个抽屉,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互相争辩,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抽屉原理。
4、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好、注重实效
在学习《抽屉原理》时,把 4 枝我铅笔放进 3 个文具盒里,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
测,再小组动手摆放进行学习和验证。因为有了前边的猜测,学生心中有了疑问再加上老师对
合作学习要求明确,使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很好,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去。
5、注意渗透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教学中教师注重了联系学生的生
活实际。课中老师设置的教学例子如:在文具盒中摆放铅笔、鸽子回舍等,都是现实生活中实
实在在的东西,并反复强调“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 2 枝铅笔”。事例中都是数学与生活的有效
关联。
6、注重向学生渗透数学学习方法:枚举法、假设法之间的比较,让学生甄别。
7、廖老师的教学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运用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正是体现
了我国古代道学派《老子》所说的“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的思想。
本节课稍有不足的是教师的儿童语言相对少了一些,若能再给学生一些鼓励,我想学生的
学习兴趣会更浓些。篇五:评课稿模版
评课稿模版一
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
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评课还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深
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就能促进整个教学改革向前发展。
日常评课时应该把握以下三点:
1、明确评课目的。
进行评课,应该根据教研活动的目的或听课者听课目的确定评课的目的。评课时一定要围
绕已确定的目的进行,做到既有理论阐发,又有具体的教学建议,有说服力和可信度。评课过
程中,要根据上课教师提供的课堂教学实例,交流教育与教学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
方法,帮助、指导上课教师和参与听课活动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通过评课,使参与活动的全
体教师,从一个课堂教学实例中吸取教益,学习教学方法,改进不足,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
平的目的。同时引导教师们善于把公开课教学与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性研究,借鉴他人的
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提高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水平,让每个教师都有机会在适合自己的领
域做第一,鼓励每个教师都能抓住机会获得成功。因此,评课必须围绕这些已确定了的目的进
行,以便使评课活动具有针对性,收到应有的效果。
2、把握评课内容。
评课评什么,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根据目前教学改革的趋势看,评课应围绕以下内容
进行。
㈠评教学思想。即从教学思想这一角度出发,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实例,评议教学思想在
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包括: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面向全体的思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的
思想,着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思想,运用现代教育观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等等。在现阶
段还应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教育新理念。
㈡评教材处理。即从教学内容处理的角度,评议教材体系及知识体系是否把握的准确、教
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等。是否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学
生思维能力。是否克服旧的惟理智主义的知识观,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
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是否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
间的整合和综合。再如是否将新授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对这一
堂课产生很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
㈢评教法运用。即从教师对教学方法处理的角度,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教法是
否符合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
思考、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教师为学生制定的教学
目标是否处于他们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认识前提,安排好新旧知识的连
结,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来自课堂中
的各种信息,从正确的标准和已有的经验出发作出何种的评判,形成何种的反馈信息,又
是如何处理反馈的信息,以及施行何种的偏差纠正方案等。
㈣评学法指导。即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情况进行评议。如能否从学科内
容与特点着眼,针对学生的年龄差异、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速度、
思维特点、学习修养、学习环境和条件进行相应的指导。再如是否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
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
㈤评教学过程。即从教学结构这一环节出发,评议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
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教师是
否适时、适当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等。是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
还是以“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的教学进程来安排。从新课改精神来看,更关注学生
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
格。 ㈥评教学效果。即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
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教学是否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
是否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意因素,做到知、情、意结合,课堂上师生民主平等,互相尊重,
教师给学生以成功机会,使学生情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
的内在需求。是否坚持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装得到其原有基础上的最好发展。有否确立每
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有时学生的见解很独特,教师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可以获取知识,取
长补短。所授的这堂课在教学上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否关注学生
的可持续发展。
3、讲究评课的技巧。
评课效果如何,这是个方法问题。方法得当,效果就好。否则就会失去评课的意义,起不
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评课的方法技巧上应该注意:
⑴要抓主要矛盾。一节好课,也不可能尽善尽美。评课中,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应
根据上课教师探讨的目的和课型,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
要问题进行评论。如这节课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评课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上,
其他方面只作次要问题略提即可,切不可冲淡中心。
⑵要采用多种形式。评课要根据其范围、规模、任务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形式。对于观
摩示范性、经验推广性、研究探讨性的听课活动,应采用集体公开形式评课,通过集体讨论、
评议,对所示课例进行分析评论,形成对课堂教学的共同评价,以达到推广经验的目的。
⑶要坚持激励原则。任何形式的评课必须要坚持激励性原则。通过评课活动,起到调动教
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作用。因此,评课过程中,既要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又要注意语
言的技巧、发言的分寸、评价的方向和火候,以便发挥评课的效益功能,起到推动教学工作健
康发展的作用。
评课稿的写法
现在对案例,论文如何写研究的比较多,但对评课稿的写法没有一个很规范的定义,我想
形式是次要的,关键是内容。综观看到的评课稿,有这么几种写法:
1、主题式。就是以某种教学理念为抓手、为线索,去展开评析。这类评课往往纵横捭阖、
贯通全课;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比如,在这次王海英老师的评课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
以章老师课堂上的有效生成为专题,分别以学习目标的动态生成――问题让学生提;认知结构
的动态生成――方法让学生悟;学习方法的动态生成――思路让学生讲为主干,结合课的具体
内容展开论述,最后还提出了两点建议:学习内容的动态生成――错误让学生析;引导学生全
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时空占领,为学生提供积极
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2、总分式。阐述一分为二,一般先整体概述,然后优点展开,接着指出问题,最后提出建
议。这类评课稿最常见。但值得再次提醒的是优缺点的剖析要抓住特色,不能都往“一个箩筐”
里装。
3、测量式。这种评课稿需要课前有明确的观察主题,借助一定观察工具,采集教学片段中
的某些数据;用理论分析这些量化的数据;提出改进或调整措施。比如郑海山老师针对课堂中
的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进行观察,尤其关注提问中追问其,得到一组数据,并结合数据指
出:“追问次数占总提问次数的 36.36%。如果我们把教师的提问认为是预设的,把追问认为是
生成的,对这样的数据进行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动态的分析,笔者认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与理
性思维的时间是一节课的三分之一,对于复习课来说,这样的时间是否够?是要值得商榷的问
题。但至少我们在课堂中是观察到了学生在有效追问下的学习状态和一般性提问的学习效率的
区别。在有效追问下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识的构建及思维的理性都得到了锻炼。”
4、流程式。就是根据教学流程有目的地、适时地点评。通常在教学实录中间杂着教学点评。
但就前面所说的,形式是次要的,评课时要对课堂行为进行通盘考虑,重视课堂事件发展
的不确定性,考虑指向教学过程的终极指标。并提醒自己在课堂行为中抽取理论,在理论中融
入实际;并思考三维目标的整合,必须研究学生,关注教学过程中是否形成增长点、构建新旧
交融点┉┉阐述时必须以效定性,突出科学性;以理析课,突出指导性;突出重点,增强针对
性。只有实实在在抓住这些最基本要素,才有可能评得到位贴切,在给人以启迪的同时也提升
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