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
语文
本试卷共 12 页,23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
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信息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过载、冗余、污染
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根据受众(用户)需求进行信息精准推送的技术,即算法推荐应运而生。算法推荐
减少了信息过量带来的困扰。然而,在信息获取实现高效快捷的同时,信息茧房现象逐渐凸显并愈加严重。
信息茧房,是美国学者桑斯坦提出的概念。桑斯坦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每个人都能够拥用一份
投合个人特殊品味的报纸,即 Daily Me(个人日报)。通过 Daily Me,你可以筛选出所有你不喜欢的东西,
并且选择最适合你品味的东西。桑斯坦提到,事实证明,协同过滤运作的良好作用可以使得 Daily Me 为我
而生,而无需我们自己去创造。但这种个人日报亦有可能造成茧房,人们只愿意选择或接收自己感兴趣的
或者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这往往会导致人的自我封闭,不同群体之间的分歧加剧等问题。
信息茧房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它在近几年变成研究热点,最重要的原因是算法技术的流行。也就是说
媒体技术的进一步把信息茧房问题放大了,而算法推荐目标的单一更是加剧了信息茧房现象。
算法推荐以强大的数据库收集和分析为后盾,力求为用户推送最精准的内容。每个用户的关注和兴趣
难免有差异,算法最终的推送形成的是具有个性化、私人化的内容。以“今日头条”为例,它的用户第一
次打开它,需要提供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兴趣爱好等,例如女性、爱好二次元。根据用户已提供的个人信息,
今日头条会迅速形成一份独特的推送列表,内容从新闻、娱乐到电影,涵盖非常全面。之后今日头条有后
台会跟踪并记录用户的每一次点击,然后大数据分析用户关心的话题,并据此推送更多与用户浏览信息相
关的内容。
算法推荐存在的问题是带来同质化。用户本来只是好奇而点击某一信息,平台捕捉到这一次点击之后
再据此推荐,用户获得与此相关的信息便越来越多,最终被同类信息淹没而陷入茧房。
新媒体时代更容易造成茧房问题,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用户选择性心理。传统媒体时代,受众根据自
己的政治立场等因素,选择和自己意见一致或者相近的报纸。在新媒体时代,用户拥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
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些选择就是基于用户的选择性心理,而用户的选择性心理是与个人认知结构相关联的,
用户既有的认知会主导他选择接触什么样的信息。
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用户很容易形成小的圈子文化,对圈子以外的内容进行选择和屏蔽,进行社交
过滤。久而久之用户会形成信息的认知茧房。圈子文化越来越小众化,各个圈子之间竖起障壁,这个障壁
将用户切割开,圈子里和圈子外的用户拥有不同的世界,他们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困难,人们愿意或者只
愿意相信自己圈层中信息,而对外界信息立生排斥。
(摘编自史婷《信息茧房在中国语境下的成因及破茧分析》)
材料二:
算法如菜刀吗?是,也不是。
复旦新闻学院全球院长论坛上,主持人问:“算法是否应该有社会责任?”某算法新闻客户端的一位
高层回答说:“算法好比菜刀,它既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杀人。”这个回答很像美国步枪协会反对
禁枪的理由:枪不杀人,杀人的是人。
“菜刀论”很直观,也很有迷惑性,常常被技术中立论者使用。然而,菜刀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技术
也许是“中立的”,但菜刀的设计却并非中立,比如说菜刀是单刃,适合切或砍而不适合戳或锯,任何握
住了刀把的人便掌握了主动权。所以菜刀的“刀把”“刀刃”设计在其被投入到具体使用之前就嵌入了特
定的意图和使用方法。
“菜刀”(技术)的使用则更非中立。波士顿市政厅曾开发了一个 iPhone app,用户开车经过市区某
处时,该 app 可以感知汽车的颠簸程度并自动将这些信息发送到市政工程部门以提醒“这里的路面要维护
了”。结果发现,拥有 iPhone 和汽车的市民往往是经济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市民,其所经过的地段也往往是
已经建设得较好的地段。这一技术的部署初衷固然是好的,但它隐含偏见,后来波士顿市政厅下架了该应
用。
技术从来不是中立的。如果算法真如菜刀,那么“刀把”就一直握在算法编制者和部署者手中,而其
广大用户则如砧板上的“鱼肉”。
(摘编自邓建国微博文章)
材料三:
1995 年,埃尔德雷斯正式提出了“信息偶遇”的概念。他认为“信息偶遇”是“在未预期情境中,个
体意外获得有兴趣或可用以解决问题的信息的现象”。
个性化推送会导致“信息茧房”,原因之一在于,其采用的算法认为人的信息需求是线性的、一以贯
之、可以被预测和掌握的,而事实是受众在信息浏览和获取过程中,其信息需求存在着频繁的流动和跳跃,
也存在着注意力的变化、倾斜与转移。“信息偶遇”则是通过非线性的流动性模式打破算法存在的偏见问
题,破除信息间存在的等级壁垒,至少是从信息提供方面实现受众信息获取的平等化。
(摘编自《社交媒体中的“信息偶遇”行为研究——解决信息茧房问题的一种视角》)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算法技术虽然事实上有一定的不足,但它确实满足了人们高效快捷获取信息的需要。
B. 材料二以菜刀为喻,论述了技术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人为因素的介入,驳斥了技术中立论。
C. 波士顿市政厅下架了那款 iphoneapp,是因为它的使用者都是经济社会地位高的市民。
D. 目前的算法推送技术,忽视了受众在信息浏览和获取过程中信息需求和注意力的变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量信息的产生,是“信息茧房”存在的前提。
B. 信息冗余和污染,是“信息茧房”的具体体现。
C.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信息茧房”是能避免的。
D. 即使没有算法推荐,“信息茧房”依然会产生。
3. 下列成语不属于“信息茧房”现象的一项是( )
A. 夜郎自大 B. 指鹿为马 C. 坐井观天 D. 偏信则暗
4.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算法推荐”下一个简要定义。
5. 作为新媒体用户(受众),你认为应该如何有效减少算法技术带来的弊端。
【答案】1. C 2. D 3. B
4. 算法推荐,是新媒体平台根据用户提供的个人基本信息及其浏览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并据此给用户推荐
个性化内容的技术。
5. 认识新媒体技术和立场的局限性;保持对获取信息的独立思考;增加信息获取的渠道;更新个人的认知
结构。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是因为它的使用者都是经济社会地位高的市民”错,原文是说“结果发现,拥有 iPhone 和汽车的市
民往往是经济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市民,其所经过的地段也往往是已经建设得较好的地段。这一技术的部署
初衷固然是好的,但它隐含偏见,后来波士顿市政厅下架了该应用”,分析可见,波士顿市政厅下架了那
款 iphoneapp,是因为它隐含偏见,拥有 iPhone 和汽车的市民往往是经济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市民,而选项说
成是“都是经济社会地位高的市民”。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海量信息的产生,是‘信息茧房’存在的前提”错。据原文说“算法推荐减少了信息过量带来的困扰。
然而,在信息获取实现高效快捷的同时,信息茧房现象逐渐凸显并愈加严重”,据此可知即使没有算法推
荐,“信息茧房”依然会产生。
B.“信息冗余和污染,是‘信息茧房’的具体体现”错。据原文说“算法推荐存在的问题是带来同质化。
用户本来只是好奇而点击某一信息,平台捕捉到这一次点击之后再据此推荐,用户获得与此相关的信息便
越来越多,最终被同类信息淹没而陷入茧房”分析,“信息茧房”的具体体现是信息同质化。
C.“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信息茧房’是能避免的”错。根据原文说的“媒体技术的进步把信息茧房问题
放大了,而算法推荐目标的单一更是加剧了信息茧房现象”“新媒体时代更容易造成茧房问题”分析,随
着技术不断进步,“信息茧房”不但不能避免,还会更加严重。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A.“夜郎自大”:比喻妄自尊大,即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根据文中“人们只愿意选择或接收
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这往往会导致人的自我封闭,不同群体之间的分歧加剧等问题”,
所以,该成语属于“信息茧房”现象。
B.“指鹿为马”: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文中没有说“信息茧房”有颠
倒黑白的意思,所以,该成语不属于“信息茧房”现象。
C.“坐井观天”:意思指坐在井里看天。用来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根据文中“久而久之
用户会形成信息的认知茧房。圈子文化越来越小众化,各个圈子之间竖起障壁,这个障壁将用户切割开,
圈子里和圈子外的用户拥有不同的世界,他们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困难,人们愿意或者只愿意相信自己圈
层中信息,而对外界信息立生排斥”,所以,该成语属于“信息茧房”现象。
D.“偏信则暗”:意思是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不能明辨是非。根据文中“个性化推送会导致‘信息茧
房’……其采用的算法认为人的信息需求是线性的、一以贯之、可以被预测和掌握的,而事实是受众在信
息浏览和获取过程中,其信息需求存在着频繁的流动和跳跃,也存在着注意力的变化、倾斜与转移”,所
以,该成语属于“信息茧房”现象。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给文中重要概念下定义的能力。
根据“新媒体时代……根据受众(用户)需求进行信息精准推送的技术,即算法推荐应运而生”概括出“算
法推荐”的主动推荐者是“新媒体平台”,以及属概念是“技术”。
根据“算法最终的推送形成的是具有个性化、私人化的内容”概括出种差为“给用户推荐个性化内容”。
根据“它的用户第一次打开它,需要提供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兴趣爱好等……根据用户已提供的个人信息,
今日头条会迅速形成一份独特的推送列表……之后今日头条有后台会跟踪并记录用户的每一次点击,然后
大数据分析用户关心的话题,并据此推送更多与用户浏览信息相关的内容”概括出种差为“根据用户提供
的个人基本信息及其浏览内容进行数据分析”。
综上分析,采用“被定义者(种概念)==种差(本质特征)+属概念(大概念)”,采用“……是……”的
答题格式。
最后,给“算法推荐”下一个简要定义为:算法推荐,是新媒体平台根据用户提供的个人基本信息及其浏
览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并据此给用户推荐个性化内容的技术。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据“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信息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过载、冗余、污染
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根据受众(用户)需求进行信息精准推送的技术,即算法推荐应运而生。算法推荐
减少了信息过量带来的困扰。然而,在信息获取实现高效快捷的同时,信息茧房现象逐渐凸显并愈加严重”
分析概括出:新媒体用户要认识新媒体技术和立场的局限性。
据“算法推荐存在的问题是带来同质化。用户本来只是好奇而点击某一信息,平台捕捉到这一次点击之后
再据此推荐,用户获得与此相关的信息便越来越多,最终被同类信息淹没而陷入茧房”分析概括出:针对
算法推荐的大量同类信息,新媒体用户要保持对获取信息的独立思考。
据“用户很容易形成小的圈子文化,对圈子以外的内容进行选择和屏蔽,进行社交过滤。久而久之用户会
形成信息的认知茧房。圈子文化越来越小众化,各个圈子之间竖起障壁,这个障壁将用户切割开,圈子里
和圈子外的用户拥有不同的世界,他们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困难,人们愿意或者只愿意相信自己圈层中信
息,而对外界信息立生排斥”分析概括出:新媒体用户要增加信息获取的渠道。
据“在新媒体时代,用户拥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些选择就是基于用户的选择性心理,
而用户的选择性心理是与个人认知结构相关联的”分析概括出:新媒体用户要更新个人的认知结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
茶干
汪曾祺
他家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出如意云头。本地的店铺一
般都是“铺闼子门”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槛的槽里,白天卸开。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
城北只有那么几家。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现在只剩下北市口
老正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
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尤其显眼的是两边白粉墙的两个大字。黑漆漆出来的。字高一丈,顶天立地,
笔画很粗。一边是“酱”,一边是“醋”。这样大的两个字!全城再也找不出来了。白墙黑字,非常干净。
店堂也异常宽大。四边是柜台。东边靠墙摆了一溜豆绿色的大酒缸。酒缸高四尺莹润光洁。这些酒缸
都是密封着的。有时打开一缸,由一个徒弟用白铁唧筒把酒汲在酒坛里,酒香四溢,飘得很远。
往后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青砖铺地,整整齐齐排列着百十口大酱缸。酱缸都有个帽子一样的白铁盖子。
下雨天盖上,好太阳时揭下盖子晒酱。有的酱缸当中掏出一个深洞,如一小井,原汁的酱油从井壁渗出,
这就是所谓“抽油”。西边有一溜走廊,走廊尽头是个小磨坊,一头驴子在里面磨芝麻或豆腐。靠北是三
间瓦屋,是做酱菜、切萝卜干的作坊。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
从外往里,到处一看,就知道这家酱园的底子是很厚实的。——单是那百十缸酱就值不少钱!
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
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东乡
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乡下人打油,都用一种
特制的油壶,广口,高身,外面挂了酱黄色的釉,壶肩有四个“耳”,耳里拴了两条麻绳作为拎手,不多
不少,一壶能装十斤豆油。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
打好了。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乡下人从不
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他们要的十斤干黄酱也都装好了。装在
一个元宝形的粗蔑浅筐里,筐里衬着荷叶,豆酱拍得实实的,酱面盖了几个红曲印的印记,也是圆形的。
乡下人付了钱,提了油壶酱筐,道一声“得罪”,就走了。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
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
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
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
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
品,所以叫作“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
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
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
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
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要说他有特别处,也有,有两点。一是他的酒量奇大。他以酒代茶。他极少
喝茶。他坐在账桌上算账的时候,面前总放一个豆绿茶碗。碗里不是茶,是酒,——一般的白酒,不是什
么好酒。他算几笔,喝一口,什么也不“就”,一天老这么喝着,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碗。他从来没有
醉的时候。
二是他说话有个口头语“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加一个“的时候”。“我的时候"“他的时候”“麦子
的时候”“豆子的时候”“猫的时候”“狗的时候”……他说话本来就慢,加了许多“的时候”就更慢了。
如果把他说的“的时候”都刷去,他每天至少要少说四分之一的字。
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门口的两个大字。
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
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
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
没有了。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后记:近来有人写文章,说我的小说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怀恋,我看后哑然。当代小说寻觅旧文化的
根源,我以为这不是坏事。但我当初这样做,不是有意识的。我写旧题材,只是因为我对社会的生活比较
熟悉,对我旧时邻里有较真切的了解和较深的感情。我也愿意写写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但我以为小说是
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
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对于现实生活,我的感情是相当浮躁的。
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结构尤其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
怎么写。我这样做是有意的(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
话,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夜
(有删改)
6.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在背后称普普通通开酱园的连老板为“连老大”,这不仅说明他会做生意,更能体现出人们对他的
人品的敬仰。
B. 乡下人进城先“直奔连万顺”,把油壶放下“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办完事再把油壶捎走,也不怀疑
油的分量和成色,可见乡下人办事很粗心大意。
C. 连老大不但勤快,而且认真,他监制茶干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连万
顺茶干成了当地有名的“四色礼品”之一。
D. 有人问连老大的儿子为什么不恢复制造自家的茶干,他答:“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一句话写尽人世浮华、急功近利,并以此映衬了连老大的古朴厚道、兢兢业业。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小说在介绍酱园时写茶干只此一句,后文又具体写茶干的制作工艺,
巧用伏笔,详略得当,可见作者匠心。
B. 小说写连老大酒量奇大和惯用的口头语,与其做茶干无关,但能体现出老舍先生的观点:“一篇好的小
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
C. 酱圆的底子很厚实,但最终消失了,连老大的儿子不愿将其恢复,作者表面上对他的不作为有着抱怨和
无奈,深层上则是借以展现社会变迁。
D. “后记”部分体现出了作者关于小说创作的理念,他认为小说的创作需要沉淀情感,去除浮躁,与技法
相比,创作者的真诚态度更加重要。
8. 小说开头部分用大量“闲笔”详细介绍酱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后记中说“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请结合正文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6. B 7. C
8.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突出了连万顺酱园的历史悠久、别具风采、财力雄厚;
③)典型化的场景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从侧面展现出连老大精明能干、经营有方;④开头详写酱园与小说
结尾酱园的消失形成呼应,突出了呼吁抢救保护传统手工艺的主旨。
9. 小说呈现出明显的散文化特点。
①情节淡化。正文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没有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片段式生活的叙写。
②人物弱化。正文写连老大,只是简单概述,并没有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来进行塑造。
③语言诗化。在介绍酱园和茶干时,语言洗练干净,文白相间,平淡、清新而富有诗意。
④结构“形散神聚”。小说结构松散,分别写了酱园、茶干、连老大等,但都与传统工艺相关,结构呈现
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B.“乡下人办事很粗心大意”错误。乡下人“把油壶放下,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不怀疑油的分量和成
色”是因为连万顺“信用好”。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对他的不作为有着抱怨和无奈”错误。根据原文,连老大的儿子的语言“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
谁做这个!”以及最后一段“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
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可知,对于他的不作为,作者流露出来的不是“抱怨”而是“惋惜”。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环境作用的鉴赏能力。
①环境描写介绍。“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他家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
背景,介绍详细,增强了可信度。
②内容方面上。“城北只有那么几家。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
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突出了连万顺酱园的历史悠久;“这样的店面是很
神气的。尤其显眼的是两边白粉墙的两个大字。黑漆漆出来的。字高一丈,顶天立地,笔画很粗。一边是
酱,一边是“醋”。这样大的两个字!全城再也找不出来了。白墙黑字,非常干净”“从外往里,到处一
看,就知道这家酱园的底子是很厚实的。单是那百十缸酱就值不少钱”表现财力雄厚。
③表达效果上。“店堂也异常宽大。四边是柜台。东边靠墙摆了一溜豆绿色的大酒缸。酒缸高四尺莹润光
洁。这些酒缸都是密封着的。有时打开一缸,由一个徒弟用白铁唧筒把酒汲在酒坛里,酒香四溢,飘得很
远”“往后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青砖铺地,整整齐齐排列着百十口大酱缸。酱缸都有个帽子一样的白铁盖
子。下雨天盖上,好太阳时揭下盖子晒酱。有的酱缸当中掏出一个深洞,……靠北是三间瓦屋,是做酱菜、
切萝卜干的作坊。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典型化的场景侧面烘托人物形象,“连万顺的东家姓连。
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
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从侧面展现出连老大精明能干、经营有方。
④结构上。开头详写酱园与小说结尾酱园的消失形成呼应,突出了呼吁抢救保护传统手工艺的主旨。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借助后记与正文的关系考查学生把握文本基本特征的能力。
这篇小说呈现出明显的散文化特点。
①情节不像小说那么严格按照“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布局安排,故事性不强,没有
明显的矛盾冲突,情节无波澜起伏,大部分内容是随着作者的思绪组织安排的。
②人物不是很突出,没有侧重性格特征的表现。正文写连老大,只是简单概述,并没有通过完整的故事情
节以及肖像或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或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来进行塑造。
③语言追求诗化。“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这种茶
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连
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
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可见在介绍酱园和茶干时,
语言洗练干净,文白相间,平淡、清新而富有诗意。
④结构“形散神聚”。小说结构松散,分别写了酱园、茶干、连老大等,但都与传统工艺相关,结构呈现
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多角度多侧面取材,却共同表现了一个主题思想,即对连万顺茶干的怀念,
体现了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袤,字林叔,荥阳开封人也。袤少孤,性清正。时济阴魏讽为相国掾,名重当世,袤同郡任览与结
交。袤以讽奸雄,终必为祸,劝览远之。及讽败,论者称焉。魏武帝初封诸子为侯,精选宾友,袤与徐干
俱为临淄侯文学。司空王朗辟为掾,袤举高阳许允、扶风鲁芝、东菜王基,朗皆命之,后咸至大位,有重
名。出为黎阳令,吏民悦服。太守班下属城,特见甄异,为诸县之最。转济阴太守,下车旌表..孝悌,敬礼
贤能,兴立庠序..,开诱后进。会广平太守缺,宣帝谓袤曰:“贤叔大匠垂称于阳平、魏郡,百姓蒙惠化,
且王子雍、鲁子家继踵此郡。使世不乏贤,故复相屈。”袤在广平,以德化为先,善作条教,郡中爱之。
册丘俭作乱,景帝自出征之,百官祖送..于城东,袤疾病不任会。帝谓王肃曰:“唯不见郑光禄为恨。”肃
以语袤,袤自舆追帝。帝笑曰:“故知侯生必来也。”遂与袤共载,曰:“计将何先?”袤曰:“昔与俭
俱为台郎,特所知悉。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令太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
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帝称善。高贵乡公议立明堂辟雍,精选博士..,袤举刘毅、刘
寔、程咸、庾峻,后并至公辅大位。景元初,疾病失明,屡乞骸骨,不许。拜光禄大夫。五等初建,封密
陵伯。及武帝践阼,进爵为侯。虽寝疾十余年,而时贤并相举荐。泰始中,诏曰:“光禄密陵侯袤,履行
纯正,宜登三阶之曜,补衮职之阙。今以袤为司空。”天子临轩,遣五官中郎将国坦就第拜授。袤前后辞
让,遣息称上送印绶,至于十数。久之见许,以侯就第拜仪同三司。九年薨,时年八十五,谥曰元。
(《晋书·列传第十四》)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
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B. 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
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C. 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
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D. 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
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旌表,指由官府为忠孝节义的人立牌坊或赐匾额,用以表彰德行的一种方式。
B. 庠序,指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泛指学校。
C. 祖送,我国古代送行饯别时的一种仪式,一般指临行之前在道路上祭祀祖先。
D. 博士,古代曾经是通晓史事、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与今天的学位名称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袤德才兼备,仕途平顺。他担任过黎阳令、济阴太守、广平太守等官职,先后被封为密陵伯、密陵侯,
高寿而终,赠谥号为“元”。
B. 郑袤施政有方,广受肯定。在黎阳,从官吏到百姓都对他心悦诚服,政绩考核为各县之首;在济阴,他
重视教化,礼贤兴教。
C. 郑袤为人贤德,深受器重。宣帝看重他贤士的身份,让他接任广平太守;景帝出征平叛,亲自向他问计,
他的建议受到赞赏。
D. 郑袤为人谦让,进退有度。皇帝下诏任命郑袤担任司空一职,他亲自交还印绶,坚决辞让达十多次,但
最终还是接受了皇上的封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谓王肃曰:“唯不见郑光禄为恨。”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
(2)及武帝践阼,进爵为侯。虽寝疾十余年,而时贤并相举荐。
14. 后人评价郑袤有“识人之明”,文中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C 11. C 12. D
13. (1)景帝对王肃说:“只是没见到郑袤感到很遗憾。”王肃把景帝的话告诉了郑袤,郑袤亲自驾车追赶
上景帝。
(2)等到晋武帝登基,郑袤晋升爵位为侯。虽然他卧病十多年,但当时的贤士都争相推荐他。
14. ①郑袤认为魏讽必败,劝告任览远离魏讽;②郑袤前后多次荐举贤才,他荐举的人后来大多都官至高位,
名望很高。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句意为:他这个人喜欢谋事但却不能通达事理,自从过去在幽州建立功勋,他的欲望便无限膨胀。他属下
大将文钦有勇无谋。如果我们的军队出其不意,江淮的兵士有锐气但并不稳固,我军可深挖沟濠、加高壁
垒来挫败敌人的锐气,这就是当年大将周亚夫所擅长的方法。
“志望无限”,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 AB。“深沟高垒”, 深挖沟濠、加高
壁垒;主语应是“我方”,不是 “江淮之卒”,前面断开,排除 D。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祭祀祖先”错,与《荆轲刺秦王》“既祖,取道”中的“祖”意义相同,指祭祀路神。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亲自交还印绶”错,原文“遣息称上送印绶”, 是派儿子郑称把印绶送还。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 “恨”,遗憾;“以”,把;“自舆”,亲自驾车。
(2) “践祚”,登基;“寝疾”卧病;“并相”,都争相。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袤以讽奸雄,终必为祸,劝览远之”可知“郑表认为魏讽必败,劝告任览远离魏讽”;
由“袤举高阳许允、扶风鲁芝、东菜王基,朗皆命之,后咸至大位,有重名”“袤举刘毅、刘寔、程咸、
庾峻,后并至公辅大位”可知“郑袤前后多次荐举贤才,他荐举的人后来大多都官至高位,名望很高”。
文言文参考译文:
郑袤,字林叔,荥阳开封人。郑袤年少丧父,为人清白正直。当时济阴人魏讽做相国掾。魏讽在当时
名声显赫,和郑袤同一郡县的任览与魏讽结交。郑袤认为魏讽为奸诈之辈,终究会带来灾祸,劝说任览远
离他。等到魏讽落败,谈论的人都称赞郑袤。魏武帝当初分封他的儿子们为侯,精心挑选门客,郑袤与徐
干都做了临淄侯文学。司空王朗征召他做自己的属官,郑袤推举高阳的许允、扶风的鲁芝、东莱的王基,
王朗都给他们委任了官职。这些人后来都官至高位,名望很高。郑袤外调做黎阳县令,当地官员和百姓都
心悦诚服。太守考核属官,经过甄别,郑袤尤为突出,为各县县令之首。改任济阴太守,到任即表彰孝敬
父母尊敬兄长者,礼待贤能的人,兴建学校,启发引导后辈。正值广平太守空缺,宣帝对郑袤说:“你叔
叔将作大匠(郑浑)在阳平任上留有好名声,百姓得到恩惠教化。况且王子雍、鲁子家接着管理此郡,使
该地世代不乏贤人,所以委屈你再次担任太守之职。”郑袤在广平任职,把道德教化放在第一位,他擅长
起草法规和教令,郡里的百姓都很爱戴他。母丘俭发动叛乱,景帝亲自征讨他,文武百官到城东饯行送别,
郑袤因为生病未能赶来。景帝对王肃说:“只是没见到郑袤感到很遗憾。”王肃把景帝的话告诉了郑袤,
郑袤亲自驾车追赶上景帝。景帝笑着说:“本来就知道你一定会像侯生一样来的啊。”景帝于是与郑袤共
坐一车,说:“首先实施什么计策?”郑袤说:“过去我与母丘俭都做过台郎官,对他有所了解,他这个
人喜欢谋事但却不能通达事理,自从过去在幽州建立功勋,他的欲望便无限膨胀。他属下大将文钦有勇无
谋。如果我们的军队出其不意,江淮的兵士有锐气但并不稳固,我军可深挖沟濠、加高壁垒来挫败敌人的
锐气,这就是当年大将周亚夫所擅长的方法。”景帝认为很好。高贵乡公与朝臣商议设立明堂辟雍,精选
博士,郑袤推举刘毅、刘寔、程咸、庾峻,这些人后来都做到公卿高位。景元初年,郑袤得病失明,多次
请求告老还乡,没有被许可。后来郑袤被授予光禄大夫。建立五等封爵时,郑袤被封为密陵伯。等到武帝
登基,郑袤晋升爵位为侯。虽然他卧病十多年,但当时的贤士都争相推荐他。泰始年间,皇帝下诏说:“光
禄大夫密陵侯郑袤,为人中和纯正,应当登三公之位,补上公之缺。现在任命郑袤为司空。”武帝走到殿
前,派五宫中郎将国坦到郑表府中宣旨。郑袤反复推让,派儿子郑称把印绶送还,来回达到十多次。过了
很久才被许可,到他府中任命他,让他以侯爵的身份接受任命,仪同三司。泰始九年郑袤去世,享年八十
五岁,谥号为“元”。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经五丈原【唐】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①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②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③无言语,从此谯周④是老臣。
注释:①柳营:即细柳营,西汉治军有方的周亚夫屯兵之地。②妖星: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
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③象床宝帐:五丈原诸葛亮祠中神龛里的摆设。④谯周:曾任蜀汉光禄大夫,
魏入蜀时,劝刘禅降魏。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作者经过五丈原时举目而望所见到的雄壮铁骑逼近中原的场景。
B. “下国卧龙空寤主”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均一字传神。
C. 这首诗尾联运用了对比手法,寓褒贬之意于历史事实之中,含蓄蕴藉。
D. 温庭筠这首诗寄情抒愤、感慨深切,诗风不同于其秾艳、华丽的词风
16. 本诗是诗人经过五丈原时为怀念名相诸葛亮而作,诗中交织着复杂而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
赏析诗中所蕴含的多种情感。
【答案】15. A 16. (1)首联以在想象中写诸葛亮所率领的蜀汉铁骑的威势及诸葛亮堪比周亚夫的治军
才能,来抒发对诸葛亮的敬慕与赞扬之情。②颔联写诸葛亮猝然离世,表达了对诸葛亮壮志未酬身先死的
痛惜之情。③颈联写诸葛亮竭忠尽智,却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表达了对诸葛亮最终无法改
变蜀汉国势衰颓的叹惋之情。④尾联将谯周和诸葛亮做对比,抒发了对刘禅昏庸和谯周误国的讽刺、批判
之情。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A.“举目而望所见到的雄壮铁骑逼近中原的场景”错,本联所写为诗人想象中的景象,属虚写,说“举目
而望”“见到”不正确。
故选 A。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意思是: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大军浩荡直奔长安古城。首
句写诸葛亮军队的气势,次句将诸葛亮比作西汉治军有方的周亚夫,表现对诸葛亮的景仰与赞美之情。
颔联“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意思是:函谷关西战鼓号角正响,一颗将星坠落渭水之滨。写
将星陨落,暗指诸葛亮的离世,表达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之情。
颈联“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意思是:蜀国卧龙空自忠心耿耿,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一
个“空”字,包蕴着无穷的感慨,诸葛亮空自忠心耿耿,可后主依然昏庸无能。诗人感慨诸葛亮大业未竟
身先死,无法改变蜀汉国势。
尾联“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意思是: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只好让那谯周随意而行。谯
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两
朝开济老臣心。”用在这里形容谯周,讽刺性很强。同时,诗人暗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做了
比较,突出诸葛亮形象的高大和谯周的卑劣及后主的昏庸愚昧,表现诗人对诸葛亮和谯周的态度,一个敬
仰,个痛恨。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折射了作者愉悦的感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
景“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
(2))庄子《逍遥游》中认为,小物有小物的凭借,大物有大物的凭借,如果“________”,就只能以芥
草为舟;而蜩与学鸠不理解,所以质疑大鹏的行为“________”。
(3)猿啼高而急,似哭似号,给人以凄、哀之感,让人听了伤心,所以诗人们常用猿啼表达哀音,比如唐
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凄神寒骨 (2). 悄怆幽邃 (3).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4).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5). 风急天高猿啸哀 (6). 杜鹃啼血猿哀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怆”“邃”“坳”“奚”“啸”“鹃”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
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因而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自古各朝各代帝王
嫔妃养生不离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
大自然将玉作为漂亮珍宝赠与人类。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发扬和传承。
它表里如一,瑕不掩瑜;光泽滋润,刚柔相济;宁折不弯,不为瓦全;断口锋利,却不伤人;声音清越,
却不张扬。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尚玉的民族,在使用玉石的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玉石文化。
古代文人甚爱风雅,巧妙地将“玉”运用于诗文之中。诸如屈原的“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
日月兮齐光”、李白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龚自珍的“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
如虹”等等借玉石寄托思想与感情。
18.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B.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C.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 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玉石之国”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他的“一抓准”“一口清”绝技,他创造的整套服务经验和服务艺术,至今为全国广大商业、服务业职
工学习和称颂。
B. 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
谓。
C. 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D.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C 19. B
20. 自中国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传承和发扬。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运用了借代修辞。
A.运用比喻,把“西湖”比作“西子”;
B.运用拟人,“不知心里事”把“山月”人格化;
C.运用借代,“桑梓”借代家乡;
D.运用夸张,“深千尺”夸张潭水之深。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玉石之国”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
A.特殊含义;
B.特定称谓;
C.引用;
D.表示讽刺、否定。
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结构混乱,“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中途易辙,把“自”提到“中国”前面;
第二处语序不当,“发扬和传承”逻辑顺序错误,应该为“传承和发扬”。
(二)语言文字运用题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例如,将氧化铝称为“陶土”,氧化钙称为“碱土”等。事
实上,稀土是镧、钪、钇等 17 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因为当时冶炼提纯难度较大,用于提取这类元素的矿物
比较稀少,而且获得的氧化物难以熔化,也难以溶于水,也很难分离,且外观酷似“土壤”,① ,
这一名称从 18 世纪沿用至今。
现实中,小到手机屏幕、数码相机,大到导弹、雷达、潜艇,② 。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战
略资源,它有“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之称,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
③ 。两者的元素原子、电子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矿物中共生情况和离子半径
皆不同。在应用上,轻稀土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假稀土”,虽然存量大、应用广,但价值相对低廉;而重
稀土资源稀缺,可用于航天、军事、国防及新材料合成等高科技领域,价格昂贵,可替代性小。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22. 中华中学某高中生打算利用上述语段做一个介绍“稀土”知识的科普小视频,视频分三个板块,请你
为这三个板块各设计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 6 个字。
【答案】21. ①故人们称之为稀土;②稀土无处不在;③稀土分轻稀土和重稀土。
22. ①名称由来;②广泛应用;③种类区分。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能力。
第一空处根据下文“这一名称”中信息可以确定信息有名称的介绍,再结合上文“因为当时冶炼提纯难度
较大,用于提取这类元素的矿物比较稀少,而且获得的氧化物难以熔化,也难以溶于水,也很难分离,且
外观酷似‘土壤’”信息确定必须有照应“因为”得出结论的关联词,比如“所以”“故”“于是”等等,
再根据上文表述内容围绕着稀缺而言,于是确定答案为“故人们称之为稀土”。
第二空根据上文“现实中,小到手机屏幕、数码相机,大到导弹、雷达、潜艇”,以及空后的标点句号可
知应该为“稀土无处不在”或“应用广泛”。
第三空属于段首总结句,结合下文“两者”以及分号前后内容确定对象为“轻稀土和重稀土”,确定答案
为“稀土分(包括)轻稀土和重稀土”。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即压缩语段的能力。
第一段提取关键句子为“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这一名称从 18 世纪沿用至今”,归纳
为“名称由来”。
第二段结合“稀土无处不在”“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得出“广泛应用”。
第三段由观点句子“稀土分轻稀土和重稀土”得出“种类区分”。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与人相处,没有谁愿意被俯视,也不应该俯视他人。回望历史,中国曾领跑世界,令他国景仰,但
也曾因国力衰弱,仰人鼻息,被列强俯视。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如此,文化与文化之间亦如是。视角,取决于站位与定位,也取决于姿态和心态。
百年变局,面向未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
“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并以“拒绝俯视,共创未来”为主题发言。请
完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拒绝俯视 共创未来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我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国籍,不同的种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但我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
愿望。我们渴望世界和平,期盼家园无恙。我们期待世界人民同心携手,开创一个美好的世界,共同走向
光明的未来。
正是因为我们拒绝任何形式的“俯视”行为,今天,大家才能像兄弟一般欢聚一堂。我们清楚地意识
到,“俯视”是一切矛盾的根源。它破坏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种族与种族之间的关系。只要不公平的“俯
视”思想和“俯视”行为还残留于世界的角落,和平的曙光就依然遥远,“共创未来”就是虚幻的影像。
拒绝“俯视”,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
我们中国有位伟大的思想家叫孔子,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
强加给对方。每个人都是一个有尊严的生命个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思想,而且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
式都不尽相同,自然就不能用同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衡量。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础。亲爱的朋
友们,我们今天能走到一起,不正是“尊重”的最好明证吗?
拒绝“俯视”,国与国之间求同存异。
我们来自七大洲五大洋,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国与国之间隔山隔海,却阻隔不了彼此的往来。世界
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发展,我们中国有过海纳万邦的辉煌历史,也有过“闭关锁国”的惨痛记忆,
所以,今日之中国坚持走“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我们尊重他国人民的选择,不干涉他国内政,我们既
反对被别的国家“俯视”,也决不去“俯视”任何一个国家。世界本为一体,国与国之间理当“求同存异”。
拒绝“俯视”,文化与文化之间兼容并包。
朋友们,我们说着不同的语言,信仰不同的文化,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平等交流。显而易见,不同文
化之间并不是敌对的,而是兼容并包、和谐共存的。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信仰都是本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
成的文明积淀,它承载着本民族的思想印记,也是本民族的精神魂魄。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传
统,就如同没有思想没有意识的“行尸走肉”。一个民族如果总想着用自己的文化去替代别的民族的文化,
用自己的信仰去挤占别的民族的信仰,这样的所作所为无异于侵略行径。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国家与国
家之间需要尊重,文化与文化之间同样需要尊重。有尊重,就有了兼容并包的大度;有大度,就有了世界
文化的繁荣昌盛。
各国朋友们,我们肩负着开创未来的伟大使命,请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一齐走向美好的明天!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情境任务型作文题。考题拟定了写作者的身份,即参加“世界青年交流论坛”的中国青年代表;
明确了写作任务,即以“拒绝俯视,共创未来”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考生要注意,主题本身就是一个
鲜明的观点,回答了“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这一问题,发言稿可以以此为中心展开论述。
作为中国青年代表,考生要站在本民族的立场与他国青年进行平等的交流。
材料已经说明“俯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
考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形成三个分论点进行具体论证:人与人之间拒绝俯视,国与国之间拒绝俯视,文化
与文化之间拒绝俯视。
为使作文有纵向深度,在三个分论点之前还可以插入原因分析,即“为什么要拒绝俯视?”
【立意】1.拒绝俯视,共创未来。
2.世界是多元的,国与国之间应该平等交流。
3.拒绝俯视的前提和基础是尊重。
4.平等尊重、合作共赢,才是我们正确看待世界的方式。
【素材】1.人与人之间交往最舒适的方式,还是平等相处,没有谁比谁高贵一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有自
己的意见可以表达,对于某个人的意见不统一,也可以去反驳。如果把这个平衡打破,一方高傲自大,一
方胆小怯懦,或是低声下气讨好,其实都不利于关系的进一步维持。国人向来崇尚中庸之道,万事都在一
个平衡之中,双方持恒才是真正的长久之道。
2.三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意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鄙薄“同人于宗”的文化狭隘主义,倡导“同人
于野”,即走出宗门,走向世界的开放、兼容的文化发展之路。二千五百年之前,孔子用生动的语言,进
一步表达了这一思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远方的朋友交流学问、体验快乐,不仅是一种治学方
法,更是一种为学境界。
3. 人类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不是一种文化如何吞并另一种文化,而是一种文化如何正确面对另一种文化,
在相互的交融中各自取长补短,发展自己,并且从另一种文化的存在中,确定自己的存在理由。人类文化
的发生与发展,同样遵循这一自然法则。所以我们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各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
多彩文明和生活方式,使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以促进世界多样性,实现各种文明共
同进步和人类社会全面进步。
4.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
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
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文化思想空前活跃。中国伟大
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