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山东省(新高考)临考倒计时十天冲刺卷·语文(一)(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山东省(新高考)临考倒计时十天冲刺卷·语文(一)(含答案)

ID:694925

大小:1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5-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山东省(新高考)临考倒计时十天冲刺卷·语文(一) (本卷共 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 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位置粘贴好条形码。 2.答题要求: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非选择 题使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 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文献”一词远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春秋时期的《论语》中便已经出现。在历史之初,“文 献”一词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历史文化典籍等文献类资料,还有一个就是具有声富知识的贤人。 但是在时代变迁中,古典文献学是从时间上对文献学辟出的一块领域,一般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即1919. 年以前的文献知识。中华文明有几千年历史,从古代结绳记事、仓颉造字开始,华夏人民便用文字 记录。从整体上来说,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内容应该包括古典文献的理论研究、古典文献的整理以及 对文献的深化运用。理论研究学包括目录、版本、校勘、注释、辨伪、辑佚等内容。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从文字诞生起,在不同领域里留下了非常丰富的珍贵资料。每一 部著作都是前人思想的集中体现,深刻打上了时代印记。如在古典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长幼尊卑 等思想在其中的体现,这些思想是带有时代印记的。在不同时代会涌现各种不同思想,而这些思想 就表现在历史文献资料中。古典文献学在整理中国传统典籍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为传统文 化的一部分,本身具有传承性。但是随着代际传递,免不了会出现文献的缺失,通过对典籍的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不断被丰富以及被系统化,中国传统文化更能发挥其作用。 现如今,古典文献学成果主要在文学以及历史学中得到应用,很多优秀成果价值没有充分发挥。 所以即便是针对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众多,但是在实际中只有文学、历史等几个学科的价值不断 被挖掘,古典文献学在其他学科中,基础较弱。原因之一是有些学科是从国外引进,国内学科发展 主要对标国外,对于传统文化中该学科的相关内容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其二,古典文献中内容相对 枯燥,且其语言并非白话文,需要研究人员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其三,古典文献与现代学科联系不 紧密,现代学科中只是在就古典文献中的点进行阐述,没有从整体上贯通古典文献以及现代学科。 古典文献内容是整体系统研究的,缺乏整体思维则难以贯通古典文献与现代学科。 所有的文献都是体系化的知识,需要从整体上发现并使用文献,最大化也最全面发挥历史文献 资料的作用。文献研究方法包括目录、版本等诸多方法,各个学科需要统筹各个研究方法。文献资 料研究不仅仅对于当代研究有帮助,对于文化的传承也大有裨益。体系化的文献研究方法更能挖掘 学科价值,推动研究。 古典文献学的发展任重道远,仍然需要让它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发挥价值,并不断传承。 (摘编自魏娜《关于中国古典文献学在当下的思考》) 材料二: 当下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包括中国古典文献学在内的传统学术研究有所 升温,但古典文献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古典文献学正是这样的“绝 学”、冷门学科、基础学科。所以我们需要建构新时代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 古典文献学的发展当以文献为核心,因此在古代就要求学者大量阅读文献,强调“博闻强识”。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书证篇》中说“读天下书未遍,不可妄下雌黄”,因此,在论 证相关问题时,古代学者往往都旁征博引。但当今时代,古籍数据库的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如《四 库全书》检索系统、《四部丛刊》检索系统、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华经典古籍库等古代典籍数据库相 继问世并推广,数据检索成为古典学术研究的重要手段,这使得对文献材料占有的广度得以扩展。 所以,广泛地征引资料不再是学问渊博的标志,这就对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 面,我们不再单纯追求文献资料占有的广度,而要在文献资料的研究深度上大做文章;另一方面, 要求我们寻我新的角度去认识传统的文献。 学术界的交流是当今学术研究的常态,古典文献学亦是如此。对众多海外汉学家而言,中国古 典文献是一个“他者”,而我们与之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在借鉴时形成一种“汉学家心态”,处处 以海外汉学研究为重,丧失自我研究的主体意识。对海外的汉学研究,我们首先要判断研究者的初 衷及其所预设的陈述对象,借鉴其研究角度,了解其研究水平,最终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 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而与古典文献学有关的学科往往也是非热门学科,这使得 古典文献学成为冷门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在学术界内部,古典文献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近 些年情况有所改观,但地位仍需提高。就以大学申报课题项目来说,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级别 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学科列表中,我们是找不到“古典文献学”的,这大概是古典文献学综合性 交叉学科的,性质使然。这一情况使得从事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学者在课题申报时十分尴尬,他们只 能选择“古代文学中国哲学史”“历史文献学”或者“图书”诡情报与文献学下设的“文献学”等 领域,“打打擦边球”。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学科都有一套较为成熟的研究范式、学术术语和较为 重要的研究领域,古典文献学研究的某些选题可能与之接近,但很难向其中一个领域靠拢。同为文 献学,古典文献学、历史文献学和图书馆情报学下设“文献学”研究侧重各不相同。古典文献学作 为一门二级学科在申报课题目录中的“缺席”,恰恰反映了其学科地位不高。 如何让被认为是“冷门”的古典旻献学“热”起来,这正是广大古典文献研究者的重要使命。 (摘编自王乃刚《古典文献学是冷学科,却是大学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古典文献学是从文献学中辟出的一块领域,指新文化运动即 1919 年以前的所有知识。其发展任 重道远并且需要不断传承。 B.古典文献学在整理中国传统典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对中国传统典籍的整理,能更好地发挥 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C.在古代,古典文献学的发展要求学者“博闻强识”;但当今时代,不再追求文献资料占有的广度, 而是求深、求新。 D.古典文献学综合性交叉学科的性质使其成为二级学科,地位不高,研究学者在课题申报时十分尴 尬。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只有从整体上发现并使用文献,才能够最大化也最全面地发挥文献资料的作用,因为所有的文献 都是体系化知识。 B.材料二第一段先分析了古典文献学的研究与发展状况,然后提出“需要建构新时代的中国古典文 献学学科”的观点。 C.材料二第二段中举颜之推《颜氏家训》的例子论证了“广泛地征引资料不再是学问渊博的标志” 的观点。 D.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古典文献学应立足于发挥自我主体意识,借鉴海外汉学的研究角度,进一步 提升我们的研究水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古典文献学研究的一项是(3分)( ) A.刘向、刘歆父子整理群书,广泛搜集各种本子,把同一种书的不同的本子进行校勘、编目、编纂, 以供后人查考。 B.很多古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佚失,或者毁于战火。研究怎样利用艺文志,发现一些时代较早的今 已无存的典籍。 C.自古籍产生之初人们就开始了阐释工作,千百年来不曾停息。许慎《说文解字》、郑玄注《毛诗》 是典型代表。 D.某一墓葬中出土了大批没有文字的陶器、铜器、漆器等实物,专家考明其形制、时代和手工艺的 发展情况。 4.结合材料内容谈一谈如何发展中国古典文献学。(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一座古城的新气象 洪忠佩 蚺城山与儒学山牵手,向着锦屏山蜿蜒,环抱着的星江生发出无尽的气象。粼粼波光之中,古 老的渡口埠头还在,朱熹命名的廉泉清澈如初,然而星江河畔却早已是景观桥拱立飞架。古朴的婺 源延展开来,呈现出一江两岸的城区格局。 婺源县城又称蚺城。蚺城,得名于五阜起伏的蚺城山。那“瑞虹、环带、嘉鱼、宝婺、弦歌、 壁月、保安、锦屏”八大城门,俨如历史的时间戳。城内,粉墙黛瓦的民居,氤氲着水墨的气息。 鳞瓦间,屋檐下,飘逸的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市井味道。 山环水绕,婺源显得质朴而灵秀。顺着保安门的石阶而下,是小北门埠头。洗衣妇女在水面撩 起的涟漪,水边玩耍孩童的嬉闹声,像是按下了时光机的回放键,让我与婺源的过往在水面上一圈 圈地浮出。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秋日,我背着帆布书包从大鄣山沿轮溪而下,转校到了县城读中 学。彼时,婺源只有星江大街两侧的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进出县城,只有西门是钢筋水泥大桥, 其他的都是木桥与浮桥。 毕业后,几经辗转,我留在了县城工作。当时,我的工作单位就在星江河畔,与廉泉只隔一条 马路。和廉泉做邻居多年,有时远方的朋友来了,我便提壶去廉泉取水泡茶,与来客共同分享一份 古城的甘甜、惬意。 真正让我沉下心来解读婺源,是十几年前调到县文化馆工作之后。十字街 19 号的二层砖木小楼, 是与县图书馆合用的办公楼。在那里,我逐渐读到了李白、苏轼、黄庭坚、宗泽、岳飞等历史人物 与婺源的交集,读到了朱熹等先贤在婺源留下的文脉,以及这片土地上千年传承的耕读之风。 我试着从婺源出发,沿着时间的河流去追寻他们。可有时候,他们留给我的,却只有一个个远 去的背影。 未曾改变容颜的是蚺城山,至于山上的“溪山第一楼”、山下的“紫阳书院”,我只有去西湖 荡的担水巷中听老人讲古了。“咕咚”一声,水桶落在古井里,倾斜、汲水、提起,老人一气呵成, 而他讲述起“溪山第一楼”的来龙去脉,却是模糊的。 婺源的肌理实在是神秘,我想要亲近她,常常需要通过一条河流、一棵古树、一块城砖、一条 深巷,抑或是一口古井。婺源的街巷之中,遗存有许多古井,唯独虹井是在朱熹故居的小院里。“道 寓斯人,如水在地;汲之益深,有味外味。”想来,朱熹父亲朱松在为虹井题写井铭时,已经有了 超出井水之味的体味。 夜里,南门街一片静寂,我与妻子住的阁楼与虹井近在咫尺。 对一座古城作深度的注视,是需要耐性与时间的。走进婺源青石板的街巷,那鳞次栉比的古旧 与深幽里,处处彰显着张力——先儒街、儒学前、大庙街、武营巷、衙前巷、龙船巷、四柱牌楼下、 八角亭下……婺源有六十多条叶脉状的街巷,那是一个怎样的历史纵深呢? 时常,我独坐街巷中,望着屋檐之间挤出的一线天光,听到的是弹棉花的声音、踩缝纫机的声 音、敲铁皮的声音、剖竹起篾的声音,倏忽由远及近,又渐渐远去。 每一次,我都恍若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从清代旧志的手绘图上看,婺源的城郭受三面环水的影响,历史上没有多大的变化。我常以为, 婺源县城小有小的好处,比如上下班可以选择步行。甚至,早晚可以从新城区走到老城巷口,站着 等一箅气糕或一笼韭菜豆腐包子蒸熟出锅,或者直接坐下,等摊主炒一盘螺蛳嗍嗍。如果愿意,还 可以走去廊桥上听徽剧票友吹拉弹唱,抑或去星江河畔看老者垂钓。 一晃,又是几年了。代替十字街 19 号的,是钟鼓楼,是武营广场,往前是“文公阙里”牌楼下 的街市。新城区呢,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文公路、书乡路、天佑路、文博路、才仕路纵横交错,新 建的幼儿园、小学、中学、茶叶职业学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遗中心、徽剧传习所,还 有体育中心与高铁站,无不显示着一座县城的发展与更新。 所有这些,一条河流都在见证着。 事实上,星江是江西五大河流饶河的源头之一。每天我在星江河畔徜徉,就是漫步在饶河源国 家湿地公园保护区范围之内。生活在婺源的居民是幸福的,在城区的星江河面上,就可以看到白鹭 飞舞、鸳鸯嬉戏,不用走出五公里,还能捕捉到靛冠噪鹛、中华秋沙鸭的身影。 婺源,是我栖息的地方,也常常走进我的创作之中。这座位于赣浙皖边界的古城的气质,星江 河流的浸润,以及生活在古城里的人,不断地影响着滋养着我。贴近婺源,贴近星江,就贴近了我 的精神原乡。 一年四季,循环往复,有了天光云影,有了波光潋滟,有了鸟语花香,一座古城的气象,在星 江河畔荡漾开来。 (选自《人民日报》2020 年 12 月 21 日)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二段写城名由来,说婺源城八大城门“俨如历史的时间戳”,形象地写出婺源城年代久远 的特点。 B.文章写李白、苏轼等历史人物与婺源有交集,写朱熹等先贤给婺源留下文脉,可知其人文底蕴深 厚。 C.文章说婺源城“历史上没有多大的变化”,又说“变化可谓日新月异”,透出作者对“新气象” 的自豪。 D.作者写自己时常“独坐街巷中”,“从新城区到老城港口”吃传统美食,说明作者是一个怀旧的 人。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开篇即点题,写到了“古老的渡口”“朱熹命名的廉泉”还在,同时写到“景观桥拱 立飞架”,照应了题目。 B.文章写婺源城,从古城门、山水、古井、街巷、各色美食等方面着手,选材多样,内容丰富,体 现了散文的“形散”。 C.“一条河流都在见证着”婺源城的“历史纵深”与现在的“发展与更新”,两者对比,表现出作 者内心今非昔比的感慨。 D.文章说婺源城是自己的“精神原乡”,表达了自己对婺源城的依赖,卒章显志,对婺源古城新气 象的赞许溢于言表。 8.文中画线句子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9.本文为《人民日报》“我与一座城”征文刊登作品,如果你是编辑,请谈一谈刊用本文的理由。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赵良弼,字辅之,多智略,初举进士,教授赵州。世祖在潜藩,召见,占对称旨。会立邢州安 抚司,擢良弼为幕长。邢久不得善吏,且当要冲,使者旁午,民多逃去。良弼区画有方,事或掣制, 则请诸藩邸。再阅岁,凡六往返,所请无不从。己未七月,世祖南征,召参议元帅事。亲执桴鼓率 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闻宪宗崩.,世祖北还,良弼陈时务十二事, 言皆有征。庚申..,良弼凡五上言劝进,曰:“今中外皆愿大王早进正宸,以安天下,事势如此,岂 容中止,社稷..安危,间不容发。”世祖嘉之。既即位,立陕西四川宣抚司,以廉希宪、商挺为使、 副,良弼为参议。良弼先行,谋诸断事官八春,曰:“今浑都海日夜思北归,纽璘迁延不即行,当 先遣使奉上旨促纽璘入朝,刘太平速还京兆。”八春从其议。纽璘果移营将入泾,刘太平将趋六盘, 闻命乃止。后浑都海果叛北归,良弼与汪惟正、刘黑马二宣抚决议,执浑都海之党元帅诛之。升参 议陕西省事。蜀人费寅以私憾诬廉希宪、商挺在京兆有异志者九事,以良弼为证。帝召良弼诘问, 良弼泣曰:“二臣忠良,保无良,保无是心,愿剖臣心以明之。”帝意不释。初挺荐王文统可大用。 后平李璮乱,得文统与璮交通书,益有疑二臣意,切责良弼,至欲断其舌。良弼誓死不少变,帝意 乃解,费寅卒以反诛。后帝将讨日本,三问,乃解,费寅卒以反诛。后帝将讨日本,三问,良弼言: “臣居日本岁余,睹其民俗,狠勇嗜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 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况舟师渡海,海风无期,祸害莫测。是谓以有用之民力,填无穷之 巨壑也,臣谓勿击便。”帝从之。二十三年卒,追封韩国公,谥.文正。 (选自《元史·赵良弼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B.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C.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D.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从周代开始帝王之死称为崩。 B.庚申,与上文“己未”均为干支纪年法。干支法是中国古代使用的纪年方法之一。 C.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后来代指国家。 D.谥,即谥号,始于西周。帝王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臣下的谥号则由礼官议上。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良弼富有才干。在世祖即位前他就得到召见,应答称意;世祖北还时他陈奏应办的政务,件件 都有依据。 B.赵良弼洞察时局。他曾多次上书劝世祖即皇帝位,提醒世祖形势紧迫,不能有丝毫犹豫,获得世 祖赞许。 C.赵良弼行事果敢。他为陕西、四川宣抚司参议时果断施策,并在浑都海反叛朝廷时,逮捕并处死 其党羽。 D.赵良弼坚持正义。费寅因私人恩怨而告廉希宪、商挺图谋不轨,良弼誓死不妄言,却未能消除世 祖疑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良弼区画有方,事或掣制,则请诸藩邸。 (2)后平李璮乱,得文统与璮交通书,益有疑二臣意,切责良弼,至欲断其舌。 14.赵良弼不赞同世祖征讨日本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6 题。 遣悲怀三首(其三) 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①无子寻知命,潘岳②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③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①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东太守。据《晋书·邓攸传》记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 子保侄,后终无子。②潘岳:西晋诗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为世传诵。③窅(yǎo) 冥:深暗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句以“自悲”二字引出下文,诗人由妻子早逝,想到人生即使能够百年,其实也还是有限的。 B.诗人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可以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冷静思考后,却发现这其实是一无望的幻想。 C.尾联中作者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妻子的“平生未展眉”,痴情缠绵,哀痛欲绝,感人至深。 D.本诗从现在写到将来,语言质朴,却字字出于肺腑,从情感抒发看更多的是悲对方而不是悲自己。 16.诗的颔联写到邓攸、潘岳两人的典故,对表达悲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把燕国的灭亡归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实际上 是作者的一家之言。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 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饱含深情。 (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女子打扮得 花枝招展,带着幽香,一路说笑参加元宵灯会的盛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我爱这片苇荡。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水天一色,被绿意密织的苇荡就似这蓝天下铺陈的苇毯, 荡舟其间,让人不识“醉”美四月天;暑气初上,洪水漫过,唯有这蒹葭挺立,在狂风暴雨中傲然 独舞,笑看多少风吹浪打;秋风萧瑟,白露为霜,金黄澄亮。苇浪翻滚,苇絮飘飞,收获中的苇荡 正是恋人定情好时节;冬日暖阳,候鸟南飞,万物肃杀,独有这苇杆百折不摧,让百鸟齐飞。我爱 这雪裹苇原,皑皑苍苍,静依湖边,独钓寒江雪。这苇、这雪、这鸟被自然工笔绘成让人难以忘怀 的绝美画卷!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传承的是文化,寄定的是情思;“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搅动的不只是一湖离怨,更载满了湖洲人历尽流年的千古吟唱!在苇中依偎,有伤痛,有离愁,有 远方,有诗歌,却不曾有过彷徨和悔意!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二个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B.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C.他们(指友邦人士)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D.我们要记住“满招损,谦受益”这条古人的教训。 19.修辞是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请据此对文本第一段所 用修辞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萧瑟秋风起,正是白露为霜时,颜色金黄澄亮,又见苇浪 翻滚,苇絮飘飞,收获中的苇荡正是恋人定情好时节。”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 表达效果更好?(4 分) 21.请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开头,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 不超过 70 字。(4分) 要做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联合国名录中,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就有 6 项,包括中国活字印刷术、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麦西热甫、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对于这些急需保护的非遗,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做好保护抢救工作。 在保存方面,可以考虑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抢救式记录。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共有 3000 多人,但该群体大多年岁已高,后继乏人。传承人年龄断层,意味着非遗有 失传的风险。因此,要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大力培养青年传承人。 22.下图是 2021 年(牛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徽标,请写出除汉字以外的构图要素, 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0 个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 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 ——习近平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在抗洪防汛的前线、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在加勒万河谷……都有青 年奋斗、拼搏、奉献和牺牲,他们无愧于时代和祖国。 “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校团委计划举办以“新时代新青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上 述材料并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指新文化运动即 1919 年以 前的所有知识”中的“所有”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材料一第 1 段“但是在时代变迁中,古典文献学 是从时间上对文献学辟出的一块领域,一般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即 1919 年以前的文献知识”并无“所 有”二字。C.“但当今时代,不再追求文献资料占有的广度”曲解文意,原文材料二第 2 段“一方 面,我们不再单纯追求文献资料占有的广度,而要在文献资料的研究深度上大做文章”,“不再单 纯追求”并不是指不再追求。D.“古典文献学综合性交叉学科的性质使其成为二级学科”理解错误, 原文材料二第 4 段“在学术界内部,古典文献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近些年情况有所改观, 但地位仍需提高。就以大学申报课题项目来说,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级别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的学科列表中,我们是找不到‘古典文献学’的,这大概是古典文献学综合性交叉学科的性质使 然”,“大概”是推测,选项曲解文意。故选 B。 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论证了‘广泛地征引资料 不再是学问渊博的标志’的观点”分析错误,原文材料二第 2 段“古典文献学的发展当以文献为核 心,因此在古代就要求学者大量阅读文献,强调‘博闻强识’。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书 证篇》中说‘读天下书未遍,不可妄下雌黄’,因此,在论证相关问题时,古代学者往往都旁征博 引”,可知举颜之推《颜氏家训》的例子是论证古代要求学者大量阅读文献,强调“博闻强识”。 故选 C。 3.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该选项是考古学研究的内容,而不属于 文献学研究的内容。故选 D。 4. 【参考答案】(1)对于古典文献学的研究,不能只单纯追求文献资料占有的广度,而要在文献资料 的研究深度上大做文章,寻找新的角度去认识传统的文献。(2)在古典文献学的学术交流中,对海 外的汉学研究,要判断研究者的初衷及其所预设的陈述对象,借鉴其研究角度,了解其研究水平, 最终提高研究水平。(3)提高古典文献学的学科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二第 2 段“所以,广泛 地征引资料不再是学问渊博的标志,这就对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我们不 再单纯追求文献资料占有的广度,而要在文献资料的研究深度上大做文章;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寻 找新的角度去认识传统的文献”可知在发展中国古典文献学方面,不能只单纯追求文献资料占有的 广度,而要在文献资料的研究深度上大做文章,寻找新的角度去认识传统的文献。从材料二第 3 段 “对众多海外汉学家而言,中国古典文献是一个‘他者’,而我们与之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在借鉴 时形成一种‘汉学家心态’,处处以海外汉学研究为重,丧失自我研究的主体意识”“借鉴其研究角 度,了解其研究水平,最终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可得出在古典文献学的学术交流中,对海 外的汉学研究,要判断研究者的初衷及其所预设的陈述对象,借鉴其研究角度,了解其研究水平, 最终提高研究水平。从材料二第 4 段“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而与古典文献学有关的 学科往往也是非热门学科,这使得古典文献学成为冷门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在学术界内部,古典 文献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近些年情况有所改观,但地位仍需提高”可知要发展中国古典文 献学,就要提高古典文献学的学科地位。 5. 【参考答案】(1)首先论述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内容。(2)接着论述古典文献学在整理中国传统典籍 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3)然后论述现如今,古典文献学很多优秀成果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 原因以及体系化的文献研究方法更能挖掘学科价值,推动研究。(4)最后指出古典文献学的发展任 重道远及其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材料一共有 5 段,从第 1 段的“从整 体上来说,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内容应该包括古典文献的理论研究、古典文献的整理以及对文献的深 化运用。理论研究学包括目录、版本、校勘、注释、辨伪、辑佚等内容”可知材料一首先论述古典 文献学研究的内容。从第 2 段“古典文献学在整理中国传统典籍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为传 统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具有传承性。但是随着代际传递,免不了会出现文献的缺失,通过对典籍的 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不断被丰富以及被系统化,中国传统文化更能发挥其作用”可知接着论述 古典文献学在整理中国传统典籍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第 3 段“现如今,古典文献学成果主要 在文学以及历史学中得到应用,很多优秀成果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原因之一是”“其二”“其 三”可知然后论述现如今,古典文献学很多优秀成果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原因;第 4 段接着第 三段论述体系化的文献研究方法更能挖掘学科价值,推动研究;第 5 段指出古典文献学的发展任重 道远及其意义。 6.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D.“怀旧的人”错,这并不是怀旧,只是作者对婺源 城生活节奏的感受。故选 D。 7.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C.“内心今非昔比的感慨”错,作者对这两方面 是同等看待的,从“生活在婺源的居民是幸福的,在城区的星江河面上,就可以看到白鹭飞舞、鸳 鸯嬉戏,不用走出五公里,还能捕捉到靛冠噪鹛、中华秋沙鸭的身影”可看出,作者并不认为今非 昔比。故选 C。 8. 【参考答案】①婺源城历史悠久,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有很多先贤事迹,行文写出作者对他们的仰 慕之情。②年代久远,很多人文事迹已经无从考证,透露出作者对历史人文记忆丢失的失落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他们”指上 文所写的“我逐渐读到了李白、苏轼、黄庭坚、宗泽、岳飞等历史人物与婺源的交集,读到了朱熹 等先贤在婺源留下的文脉,以及这片土地上千年传承的耕读之风”,即历史上的先贤,作者想要“沿 着时间的河流去追寻他们”,表达作者对他们的仰慕之情;但作者的追寻并没有结果,“留给我的, 却只有一个个远去的背影”,点出历史过于久远,想要在婺源寻找这些伟大人物遗留下的痕迹和事 迹已经很难再找到,流露出作者对无法寻觅历史文化记忆的遗憾,下文作者问询老人时“他讲起…… 却是模糊的”也可知这点。 9. 【参考答案】①本文写了我与婺源城的渊源,在此读书,在此工作,婺源城是我的精神原乡,符合 “我与一座城”征文主体要求。②本文写“一座古城的新气象”,既涉及到婺源城的传统文化的保 留,又在此基础上谈到婺源城的新气象,符合当今保护与开发并举、经济与传统兼顾的主题。③文 章语言上突出的特点是大量堆叠同类词语或词组,如“瑞虹、环带、嘉鱼、宝婺、弦歌、壁月、保 安、锦屏”“文公路、书乡路、天佑路、文博路、才仕路”,形成繁复恣肆的效果,表现出城的历 史底蕴与现实变化。④行文上时空交错,给人立体感。文章既以时间为轴,写了婺源城的变化,又 从空间变化,展现了婺源城的面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我与一座城”征文,其主 要内容就是要写作者与一座城的渊源故事,本文从内容上符合其特点,写自己从在婺源读书开始, 便有了长久的渊源;本文写婺源,不只着眼于自己的经历,也写了婺源的传统文化,如诸多历史名 人“李白、苏轼、黄庭坚、宗泽、岳飞等历史人物与婺源的交集,读到了朱熹等先贤在婺源留下的 文脉”,婺源的古城风貌“……先儒街、儒学前、大庙街、武营巷、衙前巷、龙船巷、四柱牌楼下、 八角亭下”等,还写了婺源的现代化变迁“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无不显示着一座县城的发展与 更新”,可以说既有传统又有现代气息,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忘发展经济,主题鲜明而富有时 代气息;文章语言也富有特色,多处采用当地的地名,“瑞虹、环带、嘉鱼、宝婺、弦歌、壁月、 保安、锦屏”“先儒街、儒学前、大庙街、武营巷、衙前巷、龙船巷、四柱牌楼下、八角亭下……”“是 钟鼓楼,是武营广场”等,这些名词随手拈来,展现出作者与这座城的熟稔程度,同时也在古名与 新貌的对照中展现婺源的历史底蕴与现实变化。写作结构上,有时间结构,写“我”从读书上学到 工作,与这座城市始终不断的缘分,也有从历史上溯源和随着作者生活在此时间流逝中,婺源的变 化;也有空间结构,文章一开头就写了山、河、城的地理位置,写其变化时,也点出“代替十字街 19 号的,是钟鼓楼,是武营广场”等,写出其新面貌;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恍若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既古老,又新鲜,带给人丰富立体的印象。 1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桴鼓”是“执”的宾语,应在“椁鼓”后断句,排除 AC。“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是并列谓语,中间断开,排除 D。故选 B。 1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识记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帝王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臣下 的谥号则由礼官议上”错误,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故选 D。 1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D.“未能消除世祖疑心”错,原文的表述是“良 弼誓死不少变,帝意乃解”,意思是“良弼誓死也不妄加评说,世祖的疑心才消除”。故选 D。 13. 【参考答案】(1)良弼规划有方法,事情有时受到牵制,就请示于王府。 (2)后来平定李璮叛乱,(皇帝)得到王文统与李璮来往(暗中勾结)的书信,更加怀疑这二人有 二心,严厉谴责良弼,甚至要割他的舌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区画,规划;或,有时;掣制,受 到牵制。(2)平,平定;书,信;切责,严厉谴责。 14. 【参考答案】①日本人勇猛好杀,不知礼仪,不能役使;②其地多山水,不适合种植五谷桑麻,无 利可获;③水军渡海,海风不可预测,风险太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依据“臣居日本岁余,睹其民俗,狠勇嗜杀, 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可概括为:日本人勇猛好杀,不知礼仪,不能役使。依据“其地多 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可概括为:其地多山水,不适合种植五谷桑麻, 无利可获。依据“况舟师渡海,海风无期,祸害莫测。是谓以有用之民力,填无穷之巨壑也,臣谓 勿击便”可概括为:水军渡海,海风不可预测,风险太大。 【参考译文】 赵良弼,字辅之,足智多谋,起初通过科举考中进士,在赵州教授。世祖即位前就召见过他, 应对符合上意。正值设立邢州安抚司,升良弼为幕长。邢州很久没有贤能的官吏,并且处在交通要 道之地,来往使臣很多,很多百姓逃亡离开。良弼规划有方法,事情有时受到牵制,就请示于王府。 经过一年,去王府往返共六次,请示的事情没有不被允许的。己未七月,世祖南征,召赵良弼参议 元帅府事。他亲自指挥战斗,五战五捷;禁止士卒焚烧百姓房屋、杀害降民。凡到一处便宣布朝廷 恩德,人民全部安居无事。听到宪宗驾崩,世祖北还京师,良弼陈奏当前应办政务十二事,件件都 有依据。庚申年,良弼总共五次上书劝世祖即皇帝位,说:“现如今朝廷内外都希望大王您早日登 基即位,来安定天下,时事形势像这样,怎么能够容许犹豫不决呢,关系到国家安危,形势紧迫。” 世祖很赞许他。世祖即位后,设立陕西四川宣抚司,让廉希宪、商挺担任正副宣抚使,赵良弼担任 参议。良弼先去赴任,与断事官八春商议,提出:“今浑都海日夜意图北归,纽璘拖延不立即起程, 当先派遣使臣奉朝廷圣旨敦促纽璘入朝,让刘太平速回京兆。”八春听从了他的建议。纽璘果然要 率军入泾阳,刘太平准备前往六盘,听到皇命后才停止行动。后来浑都海果然反叛朝廷,引军北归, 良弼与汪惟正、刘黑马二宣抚使决议,逮捕浑都海的党羽元帅并处死。升良弼参议陕西省事。蜀人 费寅因私人恩怨而诬告廉希宪、商挺在京兆有图谋不轨的九条罪状,让赵良弼来作证。世祖召问良 弼,良弼含泪回答说:“二臣忠良,保证他们无异心,臣愿把心挖出来证明。”世祖的怀疑并未因 此消除。当初商挺推荐王文统可以重用。后来平定李璮叛乱。(皇帝)得到王文统与李璮来往(暗中 勾结)的书信。更加怀疑这二人有二心。严厉谴责良弼,甚至要割他的舌头。良弼誓死也不妄加评 说,世祖的疑心才消除,费寅终因谋反而被诛。后来世祖准备征讨日本,多次征询良弼的意见,良 弼说:“臣居日本一年多,见其民俗勇猛好杀,不知道有父子间的亲情、上下级的礼仪。其地多山 水,没有五谷柔麻之利,得到那里的人不能役使,得到那里的土地也无利可获。何况水军渡海,海 风无定期,祸害不可预测。若征讨,就是所说的以有用的民力填充无穷的大洞,臣以为不征讨的好。” 世祖同意。二十三年去世,追封韩国公,谥号“文正”。 15.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D.“从情感抒发看更多的是悲对 方而不是悲自己”错误,“闲坐悲君亦自悲”,一句,虽然写了“悲君”,但实际上后文全都是在 写“自悲”,主要是悲自己,而不是悲对方。故选 D。 16. 【参考答案】①邓攸没有子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的《悼亡诗》对死者来说已没有意义。②诗人 以邓攸、潘岳自喻,暗指自己无子、丧妻的不幸处境。③更真挚的表达出诗人的丧妻之痛与对妻子 的思念之深,透露出深沉的悲痛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诗人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 年,也没有多长时间。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也是为了借典故表达自己的处境。邓攸心地如 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只能说是命运的安排。自己也没有子嗣,如今妻子又早逝,这也是命运的 安排啊,即使痛苦悲伤,又能如何呢?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等于白费笔墨。尽管诗人这么说,他却仍然忍不住写了这三首悼念亡妻的诗歌,可见情之所系,说 什么“无意义”也都只是自欺欺人罢了。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其实透露出 自己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说是命运安排,其实深含不甘,说是写悼亡诗毫无意义,实则仍旧忍 不住写诗遣怀,这种悲痛思念的情感,透过无谓的言辞,更让人感到其悲哀之深沉。 17. 【答案】(1)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2)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3)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 “卿”“烦”“蛾”“盈盈”等。 18.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第二个引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作用 是“表示引用”。A.表示强调。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反语讽刺。D.表示引用。故选 D。 19. 【参考答案】①比喻,把“被绿意密织的苇荡”比作“蓝天下铺陈的苇毯”,写出了苇荡的柔软和 一望无际的态势,使之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②拟人,蒹葭“独舞”“笑 看”,将蒹葭人格化,赋予蒹葭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其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 效果。③对偶(排比),节奏和谐,气脉贯通,感情洋溢。(任答两种修辞结合文本分析其效果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修辞手法的能力。“被绿意密织的苇荡就似这蓝天下铺陈的苇毯”运用 了比喻,把“被绿意密织的苇荡”比作“蓝天下铺陈的苇毯”,“苇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苇荡的 柔软,“蓝天下铺陈的”写出了苇荡一望无际的态势,具有画面感,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唯 有这蒹葭挺立,在狂风暴雨中傲然独舞,笑看多少风吹浪打”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蒹葭拟人化, “独舞”“笑看”生动形象地写出蒹葭不畏风雨、坚强乐观的特点。具有画面感,形象生动。原文 还用了排比的句式(句中也有“秋风萧瑟”“白露为霜”等对偶的句式)描述了苇荡春夏秋冬四季 的美景,节奏感强,加强了语气,丰富了苇荡的绝美形象,也能感受到作者对苇荡的喜爱之情。 20. 【参考答案】①前后照应,原文以四季开头,都是季节词在最前面,统一协调;改句秋风在后,破 坏一致性。②原句是整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改句是散句,无此效果。 ③风格一致,原文具有文言色彩,上下文语体风格一致;改句更通俗。(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由前文“阳春三月……暑气初上……”后文“冬日暖 阳……”可知都是季节词在最前面,所以这里也应“秋风”在前,改句“秋风”在后,就不统一了。 由“秋风萧瑟,白露为霜,金黄澄亮”“苇浪翻滚,苇絮飘飞”可知原句是整句,句式工稳整齐, 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改后的句子是散句,显得语气平淡,节奏感不强。由“秋风萧瑟”“白露为 霜”“苇浪翻滚”“苇絮飘飞”等词可知原句具有文言色彩,与上下文“阳春三月”“莺飞草长” 等的语体风格一致。改句比较通俗,与原文的语体风格不符合。 21. 【参考答案】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对急需保护的非遗需要进行保护抢救,用纪录片的方式保存非遗, 培养非遗青年传承人。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题干要求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开头,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 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 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 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 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本题,采用以上办法,先查找关键语句,再对找到的 语句简析合适的删减,最后连缀成简洁流畅。主语有字数限制。“在联合国名录中,急需保护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就有 6 项”概括为:中国有急需保护的非遗。“对于这些急需保护的非遗,我们 应该抓紧时间做好保护抢救工作”概括为:对急需保护的非遗需要进行保护抢救。“在保存方面, 可以考虑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抢救式记录”概括为:用纪录片的方式保存非遗。“要鼓励和支持非 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大力培养青年传承人”概括为:培养非遗青年传承人。综上分析,以“我 国非遗保护工作”开头连缀以上概括出来的句子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对急需保护的非遗需要进行 保护抢救,用纪录片的方式保存非遗,培养非遗青年传承人。 22. 【参考答案】构图要素:(1)由牛角、剪纸花、心形等图案组成的数字“2021”,(2)数字“2021” 旋转成一头牛,(3)旁边三个灯笼串在一起。 寓意:(1)剪纸花的图形结合在牛头部,寓意“牛运当头”,新的一年,新的彩头;(2)0和 2 组成心形,寓意全世界华人心连心,不惧艰难,迎接新的挑战;(3)“2021”旋转成一头牛,寓意 2021“牛”(扭)转乾坤;(4)传统灯笼,寓意晚会欢庆热闹;(5)“2021”下部成弧线,寓意新 的一年有新的跨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图文转换的能力。(1)写出构图要素:仔细观察徽标可发现,文 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面是数字“2021”,“2”由牛角和剪花组成,“0”和“2”组成心形。 整体上看,数字“2021”旋转成一头牛的形状。左侧还有三个串在一起的灯笼。(2)说明寓意:寓 意可以结合整体形状,也可结合每一处细节的用意分析。2021 年是牛年,整体上看,数字“2021” 旋转成一头牛的形状,谐音寓意 2021“扭转乾坤”。灯笼是中国传统元素,一般代表喜庆的意思, 寓意晚会欢庆热闹。细节上看,剪纸花的图形在牛头部,联想“牛运当头”。“0”和“2”组成心 形,考虑春节联欢晚会是面向全世界华人播放,故可以联想“心连心”。 23.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 1.审材料。 材料共有两则,此题两则材料在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材料一是习近平书记在青年代表座 谈会上说的话,第一句话指出青年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第二句话解释青年群体的特征, “朝气蓬勃”“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最后一句是对青年寄予的期望。材料二具体列举在国 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中都有青年人的身影,他们奋斗、拼搏、奉献和牺牲,为时代和国家做出了 贡献。祖国的强盛,需要青年一代无私奉献,努力作为,砥砺奋进,本命题旨在引导青年人思考自 己对祖国和人民肩负的重任,思考如何在新的时代找准定位,主动作为,自觉承担使命和责任,做 一个新时代有担当的有为青年。 2.审任务。 任务情境是“‘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校团委计划举办征文活动”,要求以“新时代新青年” 为主题,并联系自身实际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受。考生写作时,抓住关键词“新时代”和“新青年”, 要站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写出青年人的担当和作为,及其对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作用;表达自己继 往开来,把握美好青春,在未来的国家建设、民族振兴中积极担当、有所作为的胸襟和抱负。 立意: 1.国之所需,吾之所向。 2.时代在召唤,我辈自当先。 3.生逢盛世,学以报国。 4.无畏风雨,勇于担当。 5.紧承时代使命,不负青春韶华。 6.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