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学年第二学期衢温“5+1”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 7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yuán)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里一坐,你能听得
到青天下驯.(xùn)鸽的飞声。
B.车窗全部紧闭着,旅客们在昏黄的灯光下喝茶、看报,没有人向窗外瞥.(piē)一眼,她尽.(jǐn)量高
高地掂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C.天地混.(hùn)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dá)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
挡住他的视线。
D.小镇的老吴对主演的表演十分挑剔.(tī),甚至有些吹毛求疵.(cī),每次指挥排演的时候,他都自始
至终盯着,关注着演员的一举一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些论述,提出了电子媒介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的世界被符号化了。我们所接触的不再是世
界本身,仅仅是一些象征符号。比如一双耐克的球鞋,在我们眼中,【甲】它并不只是一双鞋,那个商标
让我们联系到乔丹、美国、潮流——当然,它的价格也会比一般的国产球鞋贵很多,不管..它们很可能就出
自同一家工厂。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发展..了麦克卢汉这一思想。他提出,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拟像的世界。
【乙】有时“假”的拟像甚至会比“真”的还要真,称为“超真实。”比如电影《黑客帝国》就是按照这
种哲学理念创作的,人们以为自己生活在花花世界....,【丙】其实只不过是身上插着无数导管生活在营养液里,
但是这个想象中的“母体”真实得让人流连忘返....,甚至不愿面对痛苦的现实。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管 B.发展 C.花花世界 D.流连忘返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3 月 20 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四川召开,通报了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
三星堆出土了文物瞬间刷屏。
B.烫样,也称“烫胎合牌样”,就是指古建筑的立体模型,之所以被称为“烫样”,其主要原因是有的部
位在制作时需要熨烫成型造成的。
C.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而终有所成的他在登顶泰山之际,忽然想起了《劝学》中关于高山与风雨的论述,
顿悟了它所描绘的不仅是一种人生境界,更是一种自然现象。
D.毛相林 43 年不改初心使命,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
修道,历时 7 年铺就一条 8 公里的“绝壁天路”。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① ,传统小说是虚构性的,而新体验小说是以亲历性真实性为基础,以作家的深切的人生体验
为基础。新体验小说不同于散文, ② ,新体验小说虽也有体验和情绪,但它仍是以情节、人物、故
事来吸引读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新体验小说不同于纪实文学, ③ ,类似于新闻报道,新体验小
说以体验为红线,用主客体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作家解读过的世界,给人一种新体验,给人以思考。
6.阅读下面的图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 分)
(1)图片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2 分)
(2)对图片中揭示的社会现象,请简要论述你的看法,不超过 90 字。(4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材料一:
所谓方言写作,是指在写作中较多的使用了地方方言,即作家在写作的时候,“从词汇、语法、语气、
语感等各个方面大量吸纳汉语方言话语资源,从而创造出一些具有独特方言特色的文学作品”。一般来说,
方言写作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狭义的方言写作,即纯粹运用方言进行写作,运用方言进行思维,并且整个的
叙事结构中都贯穿着方言的思维。第二类是广义的方言写作,这类方言写作就是在使用共同语写作的过程
中,适当的使用方言俗语,方言经过书面语的加工,能够不失方言的味道。湖南学者董正宇先生将纯粹的方
言创作之外的方言写作称为“泛方言写作”。
从创作主体来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为了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作家在写作时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他
最熟悉的语言,即方言。俞平伯就曾说过,文学创作“最便宜的工具毕竟是母舌,这是牙牙学语后和小兄弟小
朋友们争夺泥人竹马的话。惟有它,和我们最亲切稔熟,于我们无丝毫的隔膜,能显示我们的性情面目”。事
实上,当代众多作家在书写家乡时,都大量使用方言,如贾平凹《秦腔》中的陕西方言、刘震云《手机》中
的河南方言、阎连科《受活》中的豫西方言、池莉和方方小说中的武汉方言。
(摘编自《方言写作的意义》)
材料二:
在短篇小说《空响炮》为王占黑摘得首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之,“90 后”的她就经常要面对这样的提
问:你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写点什么不好,为什么要用方言写中老年人的生活?
我也特别喜欢写人物不会讲普通话硬讲的这种场面。我写过老人不会说英语,只能把英语转换成他自
己的方式,像 ATM 机,“ATM”对他来说就有一些难,他就会说成“阿嚏机”,“阿嚏”就是打喷嚏的意思,
对他来说就会更好记。他们和普通话打交道的瞬间,普通话和方言交融的时候,有一种碰撞,会是一个很有趣
的场面。所以我觉得用方言完全不是一个封闭的东西,也不是一个画圈的东西,相反它是打开的,有一种邀请
你来看看这边儿的感觉。
如果一个人有方言的话,他(她)最先接触方言,再接触学校里的普通话,方言其实会更像母语,包
括语法、句式等等。这些东西应该更能塑造他(她)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可能会在口语对话之外的
文本上表现。通常我们使用方言最大的表现就是在对话里面,人物用的语气词、人称代词,也包括动词、
名词这些词汇组成的句子,它能够展现一个地域或者一种文化的特色。
(摘编自《身为“90 后”,为什么要用方言写作?》)
材料三:
苏珊·席勒的观点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人们非常关切比如某些英国鸣鸟的灭绝,或是植
物世界中物种的减少。语言的消失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而这对我而言有相同的重量,如果语言已死,这
通常说明相应的使用人群也离开了,或是其后代不认为保留这门语言是值得的。而语言的消逝代表着的是
一个世界观以及对现实之建构的死亡。”
方言学家喜欢说,“礼失求诸于野”。这是指更古老的语音常常保存在更偏僻闭塞的村落,封闭有利
于语音保持稳定。然而,实际上,我们的方言是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于一次次人口大迁徙中层层垒叠而形
成的,它的层次中蕴含着人口流动的信息和痕迹。如果说中原地区的口音在不断的战争和民族融合中早已
改变了模样,那么南方方言在接纳北方移民的同时,也容纳了这些变化,它的稳定性恰好存在于这种流动
性之中。然而,随着现代交通通信空间改变,语言开始迅速变化。这个浩浩荡荡几千年都相对稳定的传统
在这短短几十年发生了断裂,很多读音开始消亡。当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失去附着的载体,其式微就是不
可避免的命运。
(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
7.下列对材料中“方言”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方言写作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纯粹的方言写作即“泛方言写作”。
B.贾平凹、刘震云等人在书写家乡时都会选择他最熟悉的语言进行创作,即方言。
C.如果一个人有方言的话,方言的语法、句式会更能塑造他(她)的思维方式。
D.使用方言最大的表现就是在对话里的词、句能够展现一个地域或者一种文化的特色。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广义的方言写作就是在使用方言俗语的写作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共同语,方言经过书面语的加工,能够
不失方言的味道。
B.相较于动植物而言,语言的消失没有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语言一旦消失,就说明相应的使用人群必然
也离开了。
C.几千年都相对稳定的传统在这短短几十年发生了断裂,很多读音开始消亡,当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失去
附着的载体,就不可避免由盛而衰。
D.古老的语音常常保存在更偏僻闭塞的村落,封闭有利于语音保持稳定,很多读音开始消亡说明现代交通
通信空间改变。
9.请根据材料概括方言写作有什么优势?(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各题。(20 分)
灯祭
迟子建
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
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滚热的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
来,灯罩便诞生了。赶紧用废棉花将灯罩擦得亮亮的,亮到能看清瓶中央飞旋的灰尘为止。灯的底座是圆
形的,木制,有花纹,面积比灯罩要大上一圈,沿边缘对称地钻两个眼,将铁丝从一只眼穿过去,然后沿
着底座的直径爬行,再扎入另一个眼中,铁丝在手的牵引下像眼镜蛇一样摇摆着身子朝上伸展,两个端头
一旦汇合扭结在一起,灯座便大功告成了。那时候从底座中心再钉透一根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钉子上。
待到夜幕降临时,轻轻捧起灯罩,“嚓”地点燃蜡烛,敛声屏气地落下灯罩,你提着这盏灯就觉得无限风
光了。
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功夫。就说做灯罩,他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不是把瓶
子全炸碎了,就是瓶子安然无恙地保持原状,再不就是炸成功了,一看却是一只猪肉罐头瓶子,怎么擦都
浑浊,只好弃了。
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
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
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燃灯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
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
“还真顾家啊。”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芬芳的光,的确是亮丽至极。
将死的光芒总是灿烂夺目的。
过年要让家里里外外都是光明。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院子中的灯有高有低。高
高在上的灯是红灯,它被挂在灯笼杆的顶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灯是冰灯,冰灯放
在窗台上,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冰灯能照亮它周围的一些景色,所以除夕夜藏猫猫要离冰灯远远的。无
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
给我的灯美丽。
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
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年一过去后,新衣服就脱下来了,灯也收了,院子里黑漆漆的,那时候我就会望着窗外的雪花发怔,
心想:原来一年之中只有几天好日子啊。人为了那几天充满光明的好日子,就要整整辛苦一年。唉。
我一年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串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
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
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灯火辉煌,我们家却
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了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
上接他回来啊。爸爸,回家的路这么难找啊?
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接受灯的那种福气了。
一进腊月,家里就忙年了。姐姐会来信叙说年忙到什么地步了,比如说被子拆洗完了,年干粮也蒸完
了,各种吃食采买得差不多了,然后催我早点回家过节。所以,不管我身在西安、北京还是哈尔滨,总是
千里迢迢地冒着严寒朝家奔,当然今年也不例外。
腊月廿六我赶回家中,母亲知道这个日子我会回去的。因为腊月廿七我们姐弟要请父亲回家过年。
我们就去看父亲了。给他献过烟和酒,又烧(捎)了些钱,已经成家立业的弟弟就叩头对父亲说:“爸
爸我有自己的家了,今年过年去儿子家吧,我家住在——”
弟弟把他家的住址门牌号重复了几遍,怕他记不住。我又补充说:“离综合商场很近。”父亲生前喜
欢到综合商场买皮蛋来下酒,那地方想必他是不会忘的。
父亲的房子上落着雪,周围都是雪,还有树,有时从树林深处传来鸟鸣。太阳极端明亮。
初三过后,父亲要被送回去了。我愿意请他回来,而永远不希望送他回去。天那么冷,他又有风湿病,
一个人朝回走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正月十五到了。这天是我的生日。二十八年前,一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了。那时窗外还没有挂
灯,天似亮非亮,似冥非冥,父亲便送我一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幼时
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
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还贴着“福”
字。我立刻想到了父亲,正月十五这一天,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
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
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
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
(摘选自《收获》有删改)
10.文章开头说“那灯是不寻常的”,结合上下文,说一说“不寻常”之处有哪些?(4 分)
11.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4 分)
12.如果把标题“灯祭”换成“父亲的灯”好不好,请说明理由。(6 分)
13.有评论者认为,迟子建的这篇散文“冷色调中,有着融融的暖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梅圣俞①诗集序
[宋]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
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奋之郁
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
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
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
《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
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
康公②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
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
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
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
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
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谥文康。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穷:困顿不得志
B.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辟书:聘书,指接受某部门长官的聘请。
C.亦不果.荐也 果:确实
D.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 次:次序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①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①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C.①圣俞以.疾卒于京师 ②以.其无礼于晋
D.①因.索于其家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创作观,认为并非是诗能使作者穷困,而是诗人们对穷困蹇促的
生活有了体味之后,才能取得较高的文学成就。
B.梅尧臣孩童时他的诗才和六经仁义的学问,就已使“长老”惊异,其文简古纯正,但他不愿意随便向世
人表白,因此世人只知道他诗写得好。
C.作者怜友惜才,将梅尧臣设想为“御用诗人”来歌咏大宋朝廷的功德,表现出与友人情感深厚,为其鸣
不平的意思。
D.欧阳修为已故挚友梅尧臣的诗集写此序言,文章明白晓畅,无论议论还是叙事,都充满了作者对这位诗
人的倾慕和同情。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⑴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4 分)
⑵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4 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 19-20 题。(8 分)
[中吕]阳春曲•知几①
(元)白朴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
魂恼醉魂。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
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注】①几:人生吉凶的征兆。
19.从曲中可知,“四时风月”“□□”和“□□□□”构成了作者生活的主要元素。(2 分)
20.诗歌或抒情,或明志,有人说这首元曲在明志上很有特色,请简析。(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公伯寮①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②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③诸市朝。”子曰: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论语·宪问》)
【注】①公伯寮:鲁人,字子周,也是孔子的学生。季孙,鲁国的大夫。②夫子:指季孙。③肆:陈列尸
首。
21.晨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评价反映了儒家 的人生态度,这与道家的 人生态度有所不同。
(2 分)
22.有人认为第二则材料塑造了一个与“知其不可而为之”完全不同的“听天由命”的孔子形象。你认可这
一看法吗?简要论述你的观点。(4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⑴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论语》)
⑵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⑶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白居易《琵琶行》)
⑷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⑸鸟雀呼晴,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对手,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
少”,谱写了雄壮史诗。
“钢”不单指钢铁,还是物质的角力,“气”则是精神的较量。
战争如斯,人生同理。作为一个把自身奋斗融入时代激流中的青年,材料中的“钢”与“气”触发了
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围绕材料立意,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
得抄袭、套作。
2020 学年第二学期衢温“5+1”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D A 项,“椽(yuán)”读音错,应为“chuán”;B 项,“掂起”字形错,应为“踮起”;C 项,“杂
沓.(dá)”读音错,应为“tà”。
2.A A 项,“不管”改成“尽管”。“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词“都”
“总”“也”等呼应。“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其下文往往转折。B 项,“发展”,是事物从出生
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C 项,“花花世界”,指繁华的、吃喝玩乐的地方。D 项,
“流连忘返”,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3.B B 项,乙处句号在双引号的里面。
4.D A 项,搭配不当,“三星堆出土了文物瞬间刷屏”句中的“了”改成“的”。B 项,“主要原因是因
为”句式杂糅,两者保留其一。C 项,语序不当,改成“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人生境界”。
5.①新体验小说不同于传统小说②散文以体验和情绪为主③纪实文学以客观发生的事件为基础(意思对即可)
6.(1)现象:有些人工作生活没有方向,每天疲于奔命,每天很累,但不知累些什么。(2)看法:①工作生活
忙、累,可能是现代生活较常见的一种状态,但没有方向的忙累,经常是手忙脚乱,大汗淋漓,却踏步不
前,徒劳无益的;②工作应有方向,有计划,这样才能成为工作的主人,事半功倍。(符合图片意思,言
之成理即可;超过字数扣 1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7.A 选项 A 中“纯粹的方言写作即‘泛方言写作’”一句偷换概念,材料一中,原文是“湖南学者董正宇
先生将纯粹的方言创作之外的方言写作称为“泛方言写作”。
8.C A 中,“广义的方言写作就是在使用方言俗语的写作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共同语”偷换概念,原文是
“广义的方言写作,这类方言写作就是在使用共同语写作的过程中,适当的使用方言俗语”。B 中,“语言
一旦消失,就说明相应的使用人群必然也离开了”,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如果语言已死,通常说明相
应的使用人群也离开了”。D 中,“很多读音开始消亡说明现代交通通信空间改变。”因果混乱。原文是“随
着现代交通通信空间改变,语言开始迅速变化。这个浩浩荡荡几千年都相对稳定的传统在这短短几十年发
生了断裂,很多读音开始消亡。”
9.①生动地反应社会生活,显示作家的性情面目;②展现地域或文化的特色。(一点 2 分,其他与文有据可
酌情给分)
10.过年才有;不同于花灯,它是用废弃罐头瓶制作的;是父亲特意为我制作的(或父爱的表现)。(答对
2 点给满分)
11.①运用叠词。生动形象,使语言具有音韵美和画面感。(答视听结合亦可)②拟人。将“冰灯”拟人化,
写出其闲适与宁静。③对比。将红灯、冰灯与父亲为我做的灯作对比,表达父亲对我的呵护和我对父亲的
怀念。(每点 2 分,答出 2 点给满分)
12.示例:不好。①“灯祭”是点灯祭祀。每逢过年,父亲会为我做的那盏灯,代表着温馨与美好,是父亲
对我的爱和呵护。“父亲的灯”只停留在“灯”,不能突显“灯”对作者的影响,以及作者在祭奠父亲时
对父亲的怀念。②“灯”寓意着亲情间的关爱。是亲情的守护与陪伴。灯若不灭,亲情永不断。③“祭祀”
是指,父亲去世后,我为父亲点灯,表达我对父亲的怀念。(每点 2 分)
13.①“冷色调”指的是,父亲去世后,家里再也不会点灯,作者在父亲的坟前点灯时,内心的凄苦。②“融
融的暖意”指的是,作者笔下的灯是亲情的体现,令作者体会到了浓浓的父爱,亲情犹如明灯,温暖人心。
③灯带给作者童年无尽的快乐,一冷一暖相互辉映,更加突显作者对亲情的眷念。(每点 2 分)
三、古诗文答案(共 40 分)
14.D“次”,编
15.C 都是介词,因为;A 项,“所”与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所以”,用来……的办法;B 项,连词,
假如、如果/第二人称代词,你;D 项,副词,于是、就/介词,通过、经由。
16.B 时间错,原文中“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不求苟说于世”
的“说”同“悦”,即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
17.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
荐于上者(评分说明:错 1-2 处扣 1 分,错 3-4 处扣 2 分,错 5-6 处扣 3 分)
18.(1)他胸中怀藏的本领受到压抑,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发挥出来。(采分点:所蓄,郁,奋见,特殊句
式各 1 分,共 4 分。)
(2)世人只喜欢他的诗写得精巧,而不知道他穷困潦倒已经很久,而且快要衰老了。(采分点:徒,工,
穷,句意通畅各 1 分,共 4 分。)
19.诗酒 乐山乐水(1 空 1 分,共 2 分)
20.①直抒胸臆。直率明了地表达了自己远离世俗、清闲恬淡、不言是非、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和归隐山水,
诗酒相伴的志向。②用典。用两位古代名人的典故,说明自己不去为官、寄情山水是明智的,肯定了自己
的处世态度。③以问作结,寄兴深远,进一步肯定了自己人生态度。(答出以上任何一点并分析给 2 分,
答出 3 点给满分。)
21.入世 出世(每空 1 分)
22.不认可。①第二则材料中孔子的话表面上指儒家之道的兴废将由天命决定,似乎流露出因无法掌控命运
而只能听天由命的意味。但孔子的话实际含义是,公伯寮无法左右儒家学说的命运,这表达了孔子对儒家
学说及其推行的高度自信。(答出含义 2 分)②儒家之道的兴废结局既然由天命决定,知天命而尽人事,
自己及弟子只要切实做好现实之事即可,话里流露出的还是“尽心竭力,积极行事”的态度。(分析 2 分,
其他酌情给分)
【译文】
公伯寮向季孙氏控诉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
力量还能让公伯寮的尸首在街头示众。”孔子说:“道将要实行,是天命决定的;道将要被废弃,也是天
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23.(1)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2)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
(3)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4)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5)侵晓窥檐语 一一风荷举
四、作文(共 60 分)
(一)审题建议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钢”与“气”,作文时应紧扣这两个字展开,论述“钢”与“气”的辩证关系,不能
脱离“钢”与“气”在材料中的内涵。
战争中,“钢”指钢铁,指武器或与战争相关的物质,比如医药、给养、居处等,“气”指的是志气、勇
气、节气、骨气、底气、正气等。
战争如斯,人生同理。人生中的“钢”可以指资金、房屋、人脉、权力、文凭等物质条件,人生中的“气”
可以指志气、勇气、节气、骨气、底气、正气等。战争中“钢”是决定胜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决定
性因素,最终取胜的法宝还是人身上的那股“气”。
本材料需要将青年的个人奋斗融入到时代激流之中去,在物质条件对等或者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到达目标,
为了取得胜利,我们尤其应该重视青年身上有关“气”的修养。
(二)批阅建议
请结合高二学生及其写作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考生作文的审题、拟题、立意、内容、结构、表达和思辨
性,酌情打分,建议以 43 为基准分。
(三)参考立意
1.以“气”胜“钢”
2.“钢”与“气”密不可分
3.如若“钢”太少,更需“气”恢弘
4.立不屈之“气”扬时代之魂
5.新时代的“钢”与“气”
6.让“钢”与“气”在时代激流中碰撞
7.不可丢失的“气”
【参考译文】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
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
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
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
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应该是困厄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
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他胸中怀藏的本领受到压
抑,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发挥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
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以苟且迎合
的态度去讨取世人的欢心。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
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
世人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
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
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
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
世人只喜欢他的诗写得精巧,而不知道他穷困潦倒已经很久,而且快要衰老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
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
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
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
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庐陵欧阳修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