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ID:694934

大小:6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5-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时量: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教育儿子伯鱼时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实际上,这是孔子依据西周以来《诗》与礼共生互动现象,对《诗》礼传家文化现象的精辟概括与科学总 结。 所谓“礼者,人之所履也”(《荀子·大略》)。礼来源于俗,是俗规范化与制度化的产物。其中,礼义 是礼的核心内容:“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礼记·礼运》这是因为,任何礼制如果不能表达礼义, 或所表达的礼义不合时宜,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故习礼,自然是人的立身之本。而所谓“诗者,志之所 之也”(《毛诗序》)。故收录于《诗经》中的作品,不仅是言情言志的诗歌文本,更是融歌辞演唱、音乐伴 奏、舞蹈搬演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一种艺术化与仪式化完美结合的礼仪作品,是周代礼乐文明的具体体 现,是“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毛诗序》)的文化经典。故习《诗》,既是周代贵族子弟必学科目,也是 周礼的核心内容。 西周自立国以来,一直十分重视《诗》教、礼教与乐教。乡校中主要以“六德”“六行”“六艺”为 教育学生的基本内容。所谓“六德”者,即知、仁、圣、义、忠、和,以培养品德修养;所谓“六行”者, 即孝、友、睦、姻、任、恤,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所谓“六艺”者,即礼、乐、射、御、书、数,以学 习文化知识。春秋后期的孔子,“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庄子·天运》),教授 学生,即通过学习“六艺”来实现“六德”“六行”的教育目的;其所谓君子品德,与《周礼》之“六 德”“六行”是一致的,也是《诗》教之旨。 自然,这些教学内容是分时段来进行的:“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礼记·王 制》)而《诗》教、礼教与乐教,具有不同的目的与功能:“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广博易良,乐 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礼记·经解》)可见,《诗》教是让人温柔敦厚而不愚蠢,乐教是让人心 胸宽广善良而不过分,礼教是让人恭俭庄敬而不烦琐。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足见他非常关注《诗》礼互动文化现象, 将《诗》与礼、乐联系在一起。《诗》可颂可歌,是乐的重要内容,也是礼的组成部分。周代举行重大礼仪 活动,鼓瑟吹笙,颂《诗》奏乐。正如《礼记·乐记》所言:“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至则无怨,礼 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诗》与礼、乐,三位一体,相互为用,体现周代礼乐文明。 孔子等人之所以强调《诗》礼教化,是因为《诗》是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又是礼的核心内容,三者 合而为一,强调德教,注重个人修养,提倡君子品行,倡导友好往来,崇尚和谐社会。孔子说:“礼也者, 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缪: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 (《礼记·仲尼燕居》)讲礼就是讲道理,乐可调节人情,不合情合理之事,君子不为。重要礼仪场所,如 果不能赋《诗》言志,行礼就会出错;行礼无乐配合,就显得呆板无味;行礼品德浅薄,就显得虚伪造作。 儒家所倡导的《诗》礼教化的思想,礼乐文明的精神,被后来的家风家训所继承,成为教子传家的法宝。 (摘编自王锷《〈诗〉礼互动与诗礼传家》,有删改) 材料二 儒家认为,“乐诗”能够“治心”,也就是“乐诗”能激发道德心,而道德心是一切社会良 好秩序的前提。这是因为:“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 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致礼以治躬则庄敬, 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 记》足见“乐诗”由心生,是人心的符号性外化,表征着人心的情感与意志。而“乐诗”一旦呈现出来以 后,又可以作为一种外在手段,强化人们原初的情感与意志,或者是将制乐和作诗者的情感与意志推而广 之,为更多的人接受,从而引导和改变更多人的情感与意志。如是,“乐诗”也就成为提高自我修养、强 化自我教育、提升自我成就的重要手段,也就是儒家所强调的君子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 语·泰伯》)。 (摘编自朱承《乐诗之教》,有删改) 材料三 《诗经》是周代诗礼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礼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实现礼乐文明建 构的重要途径。就《诗》与礼这两个异质元素的融合形态而言,在以“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 礼”等“五礼”为核心内容的礼仪制度规范定型化过程中,在以“君臣”“夫妇”“父子”“兄弟”“朋 友”等“五伦”为核心内容的伦理道德规范定型化过程中,诗人常常都会以歌功颂德方式,将二者融合为 一个有机体;在“五礼”“五伦”社会化过程中,诗人往往都会以讥失匡恶方式,将二者融合为一个有机 体。而使《诗》与“礼”融合的介质,则是“乐”。这就是《诗》与“礼”这两个异质元素融合的内在机 制。故孔子谓“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记·孔子闲居》。 (摘编自王志芳《〈诗经〉与礼制秩序的重建》,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季氏》是孔子依据西周以来《诗》与礼共生互动现象,对《诗》礼传家文化现象的精辟概括与 科学总结。 B. 礼是俗规范化与制度化的产物,因为任何礼制如果不能表达礼义,或所表达的礼义不合时宜,就失去了 存在价值。 C. 收录于《诗经》中的作品,是一种艺术化与仪式化完美结合的礼仪作品,是“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 文化经典。 D. 古代学校教育学生以“六德、六行、六艺”为基本内容,孔子也是通过学习“六艺”达到“六德、六行” 目的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教、礼教与乐教分阶段进行,其目的与功能各不相同:《诗》教让人广博易良,乐教让人恭俭庄 敬,礼教让人温柔敦厚。 B. 孔子非常关注《诗》礼互动文化现象,他认为《诗》与礼、乐三位一体,相互为用,体现周代礼乐文明, 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C. “乐诗”是人心的符号性外化,其一旦呈现出来以后,又可作为一种外在手段,强化人们原初的情感与 意志,或引导和改变更多人的情感与意志。 D. 在“五礼”“五伦”的社会化过程中,诗人往往都会以歌功颂德的方式和讥失匡恶的方式,将《诗》与 “礼”这两个异质元素融合为一个有机体。 3. 下面选项中体现了“《诗》教之旨”的一项是( ) A. 小李引用《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句表达对某款电子游戏的喜爱。 B. 小王通过学习《诗经·秦风·无衣》,受到强烈感染,培养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情怀。 C. 小唐通过研读《诗经·秦风·蒹葭》,了解《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基本特征。 D. 小景撰写论文《通过文学经典,透视古代的婚姻》时,引用《诗经·卫风·氓》为论据。 4. 材料一主要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5. 三则材料探讨的都是《诗》礼文化,但各有侧重,请简要说明其各自的侧重点。 【答案】1. C 2. C 3. B 4. 阐述的内容主要有:①《诗》教、礼教概念的解释;②西周时《诗》教、礼教、乐教的内容;③《诗》 教、礼教、乐教的目的和功能;④《诗》教、礼教、乐教互动文化现象及三者之间关系;⑤儒家强调《诗》 礼教化的原因。(任答四点即可,意对即可) 5. ①材料一侧重讨论《诗》礼共生互动关系及《诗》礼教化传统。②材料二侧重探讨“乐诗”的教化作用 (或“乐诗是提高自我修养、强化自我教育、提升自我成就的重要手段”等)。③材料三侧重探讨《诗》礼 融合的内在机制(或“乐在《诗》礼融合中起介质作用”等)。(意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双琴祭 梁晓声 ①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 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 分轩轾。 ②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 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 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③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他临终前对儿子说:“世人对于任何事物,包括人的才能, 总习惯于评论出个孰高孰低。这是由于人心的偏狭导致的愚蠢啊!我有个夙愿,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 良的小提琴,以此向世人证明,世上有些不同事物的美好是同样的。儿子啊,我想做的事我是做不到了, 你可一定要替我做到……” ④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 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 把,都不卖给他。如果有人说它们是同样好的琴,那么可以将两把琴都送给他。如果是两个人,那么一人 一把。” ⑤有一天,琴店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两位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来选琴的。两名少年 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琴让他们试一试。 ⑥他们各拉一曲后,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所选的不 后悔,他们还毫不犹豫地交换了琴。于是他们幸运地接受了赠予。 ⑦后来,他们果然都成了“家”,声名鹊起。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合奏着。 ⑧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易变的。不久,开始了他们之间孰高孰低的纷纭 众说。水平一样,琴还没有差别吗?没有优劣的差别,还没有好和更好的差别吗?即使两把琴没有差别, 他们的演奏风度也没有差别吗?人心一旦发现了美中不足,其实和最初欣赏美时是一样快意的。而寂寞的 传媒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推波助澜,好比饥犬叼住了一块腔骨。 ⑨最后,他们不能再合奏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地分开,各自独奏。但他们都是那么眷恋合奏,因为 他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演奏天赋。 ⑩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只有合奏的时候,它们才有机会相见。 ⑪但自从分开后,它们再没“见到”过对方。它们被思念折磨着,它们的琴音里开始注入了缕缕忧伤, 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的信上有泪痕一样。 ⑫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心里竟渐渐地相互生出嫉恨来。他们不知不觉就坠入了别人的“阴 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想要离间他们,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 ⑬结果事情变得这样子了——倘如他们中谁到某城市演出,那座城市的许多人包括一切媒体,不仅用 热情洋溢的方式和报导欢迎他的到来;而且还充满恶意地贬低另一个,以证明所欢迎之人备受欢迎;同时 证明他们,只有他们对音乐的鉴赏才是一流的……不消说,同样的情形几乎同时出现在另一座城市。 ⑭再后来事情变得这样子了他们中谁到了某座城市,所受的已不是欢迎而是拒绝,而是嘲笑和耍弄。 因为按照运算的定理,他们的第二轮巡回演出必定会是那样的局面。 ⑮终于,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他摔毁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跃下阳台,一命呜呼。 ⑯那时,另一个正在舞台上演出。他提琴的几根弦,随弓皆断。弦断之际,小提琴发出类似哀号的最 后一声颤音… ⑰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有同情就有憎恨,有悲 剧就有责任。另一个还没来得及从惊愕中悟到什么,已然懵懂地成了罪魁祸首。最后,他疯了。 ⑱他那一把琴被换了弦,又摆在琴店里了。然而,无人问津,因为它已被视为不祥之物。只要琴弓一 搭在弦上,便会发出号哭一般的声音。 ⑲是的,那真是一把小提琴在号哭——在为它不幸的爱人而号哭…… ⑳再后来,店主干脆把琴丢进了堆放破旧杂物的仓房。 ㉑等到琴师的儿子找上门来,想要买回那把琴时,耗子已在琴膛里安了家,一窝小耗子刚刚出生,那 琴也被咬得面目全非。 ㉒在秋季午后祥和而温暖的阳光里,这个男人不禁泪流满面…… (选自《2011 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6.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制琴师的儿子为实现父亲遗愿,把琴送到琴店并郑重交代:可以将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赠送给 反复比较、挑选的人。 B. 两位演奏家后来“各自独奏”,还“相互生出嫉恨来”,与他们当初买琴、合奏时的默契形成鲜明对比, 令人叹惋,也令人深思。 C. 老琴师希望能够借助这两把琴来点化、教育人们,小提琴的“面目全非”和他儿子的“泪流满面”,表 明他的夙愿未能实现。 D. 小说把“双琴”喻为一对“恋人”,讲述了它们前世为树、今生为琴的“姻缘”,演绎了一出由相爱相 依至分离毁废的悲剧。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双琴为线索贯穿始终,从希望到绝望,从美到丑,双琴见证了两位“少年”的悲剧,标题中的 “祭”字,祭琴,也祭人。 B. 第⑧段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过渡作用:“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紧承上文,“但世人的心理是 古怪易变的”则引领下文。 C. 第①②段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两把小提琴因分离而不能彼此欣赏、赞美的相思之苦和饱受 思念折磨的忧伤情状。 D. 小说在叙述时,“他们”“它们”交替使用,人和物相互穿插交融,灵活地展现了事件的过程,也暗示 了人和物命运的共同性。 8. 小说的结局是悲剧性的。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有哪些?请简述。 9. 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 【答案】6. A 7. C 8. ①“世人”妄评两位演奏家演技的高低;②“传媒”对世人的各种评论推波助澜;③“别人”嫉恨两位 演奏家合奏的珠联璧合;④“世人”将悲剧归罪于活着的演奏家。 9. ①惋惜双琴一毁一废;②同情两位演奏家一死一疯;③哀叹美好的事物被世人的“古怪心理”毁灭;④ 悲悯世人毁坏了美好事物而始终不自知。(任答三点即可,意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贞观)十七年,(魏征)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 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及还 后复与太子至征第帝悲懑拊之流涕。帝将以衡山公主降其子叔玉,时主亦从,帝曰:“公强视新妇!”征 不能谢。是夕,帝梦征若平生,及旦,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太子举哀西华堂。诏内外百官朝 集使皆赴丧,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陪葬昭陵。将葬,其妻裴辞曰: “征素俭约,今假一品礼,仪物褒大,非征志。”见许,乃用素车,白布蟾帷,无涂车、刍灵。帝登苑西 楼,望哭尽哀。帝作文于碑,遂书之。征状貌不逾中人,有志胆,每犯颜进谏,虽逢帝甚怒,神色不徙, 而天子亦为霁威。始,丧乱后,典章湮散,征奏引诸儒校集秘书,国家图籍粲然完整。尝以《小戴礼》综 汇不伦,更作《类礼》二十篇,数年而成。帝美其书,录寘内府。征亡,帝思不已,登凌烟阁...观画像,赋 诗悼痛。闻者媚之,毁短百为。征尝荐杜正伦、侯君集才任宰相,及正伦以罪黜,君集坐逆诛,孅人遂指 为阿党;又言征尝录前后谏争语示史官褚遂良。帝滋不悦,乃停叔玉昏,而仆所为碑,顾其家衰矣。辽东 之役,高丽、靺鞨犯阵,李勣等力战破之。军还,怅然曰:“魏征若在,吾有此行邪!”即召其家到行在, 赐劳妻子,以少牢..祠其墓,复立碑,恩礼加焉。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文段二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 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自,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统编版教材必修下《谏太宗十思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后复与太子至征第/帝悲懑/拊之流涕 B. 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后复与太子至征第/帝悲懑/拊之流涕 C. 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后/复与太子至征第/帝悲懑/拊之流涕 D. 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后/复与太子至征第/帝悲懑/之流涕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唐朝三品以 上者死也称薨。 B. 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楼阁。诗人李贺有“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 户侯”的诗句。 C. “牢”,古代供祭祀或宴飨用的牛、羊、豕(shǐ,猪)。牛、羊、豕三牲具备谓之“太牢”,只用羊、 豕二牲为“少牢”。 D. 豫游,出游,游乐。帝王春天出巡为“豫”,秋天出巡为“游”。这里的“巡”指视察,如“天子巡狩”, 是指天子视察各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征直言进谏,忠心可鉴。皇帝营造正寝时,魏征痛恨奢侈的行为,向皇帝进谏。皇帝便命令停工,改 成修建小殿,并赐给他布被等作奖赏。 B. 魏征相貌普通,胆略过人。魏征没有特异出众的外形,但他敢于犯颜进谏,即使遇上皇帝愤怒,他也能 从容不迫,最终天子也为之收敛神威。 C. 魏征才华出众,学识渊博。魏征上奏引荐诸儒收集校正重要图书,使得国家图籍文献粲然完备,还用数 年时间整理编写了《类礼》二十篇。 D. 魏征竭诚辅佐,备受器重。魏征竭诚辅佐皇帝,生前深得皇帝的赏识。他去世后,皇帝非常悲痛,亲自 为他写了碑文,并且将他陪葬于昭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滋不悦,乃停叔玉昏,而仆所为碑,顾其家衰矣。 (2)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14.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要“戒奢以俭”,文段一中能印证魏征崇尚“俭”的事情有哪些? 【答案】10. B 11. D 12. A 13. (1)太宗(因此)滋生不满(情绪),便停止叔玉的婚事,而且推倒自己所写的墓碑,魏征家就此衰败 了。 (2)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14. ①魏征家里原无正寝,太宗为其建构以后,赐给了魏征素褥布被,以遵从魏征的意愿。②皇帝要厚葬魏 征,他的妻子认为仪仗器物太多,不合魏征的本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①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②论③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④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秦所筑城名。龙堆:白龙堆的简称,指沙漠。②锦字:《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善属文。 苻坚时,滔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诗寄滔。全诗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 文意。③论:表露,倾吐。④元戎:犹主将。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律诗的主人公是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她目睹京畿的繁华与和平,遥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 静,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B. 额联的“心随明月到胡天”与李白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手法相似,都将明月当作心灵相通的媒介, 表达出对远人的担忧与牵挂。 C. 颈联的“论”和“笑”都用了拟人手法。上句借用回文诗的典故,抒写思妇的悔恨之情;下句写思妇感 到自己被嘲笑时的愤懑不平。 D. 尾联写女主人公不问夫君问主帅,何时才能燕然记功,战胜而还,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相关联,赋予 了本诗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 16. 诗歌首联历来为人称道。其中“莺啼燕语报新年”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点明新春佳节,描绘生意盎然的景象,交代主人公情感触发的原因,巧点题旨“春 思”。②与下文中几千里外的“马邑龙堆”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与额联的“层城临汉苑”相呼应。 ③以乐景衬哀情,以热闹美好的春景反衬闺妇思念征夫的寂寞感伤,并自然引发后面的记叙抒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木长”与“流远”类比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国家要长治久安,须厚积德行和道义。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政治主张不同是他与司马光议事不和的原因,他本不想勉强解释, 却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而详细写出自己的理由。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词人以白 绢、箭簇来比喻登高望远时所见的深秋时节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 【答案】 (1). 思国之安者 (2). 必积其德义 (3).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4). 于反覆不宜卤莽 (5). 千里澄江似练 (6). 翠峰如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读过大量中国古典的哲学和诗文之后,我们会深切感悟到,国人眷恋田园的情结,盖源自怀有共同 文化传统的人们那种共同的生存状态。中国的科举制度曾经使代代乡村才子踏上仕途,进入城市,但他们 不会忘记“国风”来自田野村谣俚谚,也不会忘记老、庄思想中“归隐”与“出世”,这样的文化遗存已 融入田园牧歌情感的精髓,其影响早已渗透到他们的血脉之中。我国历史上,陶潜开创的田园诗( )的 诗意表现。唐代是田园诗空前繁盛的时期,除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外,几乎所有诗人都把笔触 伸向了山水田园。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无异是一种 高雅的精神享受。在田园以外的世界经历了种种忧患不平与挫折之后,把情感与思想寄托在田垄之上和山 水明月之中,这是一种觉悟,一种解脱——人往往是需要觉悟与解脱的。即便众多的人在外面的世界混得 顺风顺水,春风得意,但其心灵深处依然有一个执拗的田园情结,诚如庄子所言:“今夫百昌皆在于土而 反于土。”时至今日为止,即使很多人离开乡土田园到城里打拼,生活在高楼狭巷之中,但是他们的目光, 并没有受霓虹一类的奇光异彩所眩惑,对乡土的思念不但没有淡薄,反倒历久弥深。每年春节前,火车站、 飞机场,及至大街小巷春潮般涌动的返乡人流就是佐证。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只是文化意义上的一种人生态度,更是文学意义上的一个诗歌流派,一种理想生存方式 B. 不只是文学意义上的一个诗歌流派,更是文化意义上的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理想生存方式 C. 不只是文化意义上的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理想生存方式,更是文学意义上的一个诗歌流派 D. 不只是文学意义上的一个诗歌流派,一种人生态度,更是文化意义上的一种理想生存方式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B.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C.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D. 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语病,请找出并作修改。 ①时至今日为止,②即使很多人离开乡土田园到城里打拼,③生活在高楼狭巷之中,④但是他们的目光, ⑤并没有受霓虹一类的奇光异彩所眩惑 (1)序号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 (2)序号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 (3)序号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 B 19. D 20. (1)①去掉“为止”(2)②将“即使”改为“尽管”(3)⑤将“受”改成“为”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楹联,与一般楹联一样,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装饰性和观赏性。由于其题写处所不同, 内容包罗万象,①___________:或凄婉如悲秋箫笛,或飘逸如归牧晚唱,或幽远如山雨游云,或冷峻如孤 竹瘦石。可以说,《红楼梦》的楹联,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一)意境上的恬静 幽远。“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兰风蕙露”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藕香榭”联),自然地引发读者去遐想,去幽思,去体味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钟灵与静谧。(二) ②____________。“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太虚幻境宫门联),几多 感慨与凄楚,几多惆怅与哀惋,似乎是一曲忧郁的洞箫,令人置身于浓烈的悲剧氛围之中。(三)寓意上的 隐括蕴藉。《红楼梦》中的楹联,既以它的情趣引人入胜,③_____________。“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 处有还无”(太虚幻境联),写出了作者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社会生活的深切感受,其中蕴 含着发人深省的深刻哲理。 21. 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22. “红学”爱好者李明同学买了一套《红楼梦》的对联,结果不小心将其中一些的顺序打乱了,请你根 据“不同的题写处所”和对联的有关常识,帮他进行整理。 ①春恨秋悲皆自惹 ②杜若香飘明月洲 ③吟成豆蔻才犹艳 ④琼浆满泛玻璃盏 ⑤赤子苍头同感戴 ⑥幽窗棋罢指犹凉 ⑦勋业有光昭日月 ⑧嫩寒锁梦因春冷 (1)第 5 回,秦氏房内《海棠春睡》联:___________________,芳气袭人是酒香。 (2)第 5 回,薄命司的门联:___________________,花容月貌为谁妍。 (3)第 17 回,贾宝玉题潇湘馆的景联:宝鼎茶闲烟尚绿,___________________。 (4)第 17 回,贾宝玉拟蘅芜院的景联:___________________,睡足荼蘼梦亦香。 (5)第 18 回,元妃题大观园正殿的门联:天地启宏慈,___________________;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 恩荣。 上面五副对联空缺部分的序号分别为: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 【答案】21. (1). ①风格上亦呈现出绚丽多姿的特点(或:风格也多姿多彩) (2). ②情感上的凄婉 悲怆(或;情感上的忧郁哀婉,情感上的哀婉惆怅等) (3). ③又以它的智慧耐人寻味(或;又以它的寓 意耐人寻味,又以它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等) 22. (1). ⑧ (2). ① (3). ⑥ (4). ③ (5). ⑤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从 2017 年起,国务院将每年的 5 月 10 日设定为“中国品牌日”,旨在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打造爆款国潮。 材料二 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大大提高,不再唯“洋”是举。“中国文化”“历史国风”逐渐成为彰 显个性的符号。于是,我们看到“汉服热”悄然勃兴,“故宫 IP”备受追捧,“老国货”东山再起,“国 潮”蔚然成风。 材料三 因新疆棉事件,中国网友开始追捧国货。然而,却紧跟出现了一部分品牌销售质差商品、国 产品牌球鞋因恶意“炒鞋”涨价和缺货的消息。 中国品牌日当天,学校将举行一次“我看国货(或国潮)”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学生身份, 参与征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品质创新引动国潮,文化自信风景正好 ——我看国货(或国潮)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5 月 10 日是中国品牌日, 报告显示中国人的购物车中八成为国货,足以见 得国货在人们心中不可撼动的地位。“锦绣山河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当“中国李宁”走上纽约时装周,RIO 花露水鸡尾酒卖成爆款,故宫出了彩妆,中华老字号大白兔联 手气味图书馆推出香水、各种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国字号老品牌开始各种跨界合作,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 走入国际,走进大众的视野。这不由让人惊呼:国货原来也能如此出彩。 国货崛起的背后,是精益求精的雕琢,是摒弃浮躁的匠心。大步如飞的年代,一切足迹都流动飞快。 在速度与利润的裹挟下,我们似乎走入迷途,粗糙而廉价几乎成为国货的专用标签。于是人们不远万里抢 购马桶盖、电饭锅……国货的破局,是从找回专注匠心的精神开始的。对品质的坚守,让几万锤煅出的章 丘铁锅重回公众视野,让几十年如一日专注球鞋的回力从工地走向庙堂,让品质始终如一的陈李济历四百 年光阴仍留陈香。在这些厚积薄发的坚守里,国货终因“中国制造”的身份而绽放崛起。 国潮兴起的背后,是推陈出新的创造,是文化创新的浪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明白了“新者生机也”的道理,才能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年代里别开生面。国货行业的佼佼 者们扎根文化土壤,积极创造让国货接地气又高大上,让文化秀场通动魅力国潮。 国货发展的背后,是文化自信的塑造,是中华文化的“翻红”。国潮之兴,文化自信必不可少。年轻 一代消费者没有经历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他们在消费认知和审美上更具独立的理性认知,更渴求个性化 的彰显,所以对国产品牌和国货态度更加积极、务实。 当然,被“种草”就可能会“踩雷”,火爆的“国潮热”其实也有隐忧。比如,一些现象级潮牌做工 粗糙、制作简陋,只在包装上主打国风元素和国货情怀;有的爆款产品山寨抄袭、过度营销,与真正的历 史意蕴和文化味道相去甚远。这些不和谐的音符,正在破坏“国潮”不断迭起的乐章。倘若把“国潮”当 噱头、拿文化做外壳,只堆砌元素符号不深耕核心价值,那么再热闹的潮流长此以往也将难以为继。 品质坚守、文化创新、高度自信,这是国货崛起的密码,也是社会文化心态的折射。中国文化出彩, 中国产品才能行稳致远。愿国货之潮永远不息。 正所谓,品质创新引发国潮,文化自信风景正好。期待更多“国货之光”、“中国灵感”走向广阔舞 台,期待国货芳华永远盛开!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