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汇展: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附点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汇展: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附点评)

ID:695135

大小:33.88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5-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汇展: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天涯孤旅的游子眼中的景色萧瑟凄凉;“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壮志豪情的青年领袖眼中的景色绚烂昂扬。由此可见, 心境不同,景色迥异。 请以“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700 字。 1、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黄梓舒 丰子恺曾说:“心小了,所有事都大了;心大了,所有事都小了。”人们心境不同,所 看到的风景就不同。心胸开阔一点,什么事情都能看的开,遇事都可以淡然处之,看到的风 景也别有一番韵味;心境小了,遇事就放在心上,什么事在自己看来就都是了不得,看到的 景也就没有了蓬勃生机。 携希望之心,能观活力生气之景。一位正值人生黄金时期的青年,在 21 岁生日这天突然 残废了双腿,丧失了行走能力,他的精神几乎崩溃。这时候,有一个古园抚平了他心灵的创 伤,启迪了他对生命的感悟。他,就是史铁生。而这个古园,就是地坛。在他内心充满希望 的时候,在他感受到生命按照不同的方式存在着的时候,在他觉得应该活得更精彩的时候, 他看到了昆虫的活动,看到了地面被太阳映射的灿烂,看到了雨燕在那高歌,甚至看到了那 古柏一直一直站在那......他找到了“生”的原因,找寻到了活的希望,看到的景便生气勃勃。 生活在这世间,在生活的旅途中难免路途不顺,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携豁达之心,能观清风明月之景。苏轼在被贬后游赤壁写下《赤壁赋》。清风明月,饮 酒赋诗,再加上箫声与歌声,在这样描绘的画面中根本感受不到苏轼被贬后的苦闷与不甘, 与其沉浸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不如释然地享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 而登仙”,人生在世,要学会豁达,要懂得潇洒。“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荀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莫取”,他人得到,我不羡慕;我没得到,也不感到可惜。对人生在世的得与失看得 如此通透,足见苏轼之豁达。回首观赤壁,映入眼帘的景致便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 月”。 携爱国之心,能观壮阔豪迈之景。娄山关一战,红军行路艰辛,奋勇拼杀,虽然打赢这 关键一仗,但前路漫漫,毛泽东对革命前途心有担忧,于是写下《忆秦娥·娄山关》。尽管 雄关漫道从头越,但是仍旧看到了“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沉郁景致。在长征胜利之后, 毛泽东饱览红军之气概,壮怀激烈,带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坚定自信与 博大胸襟,写下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的壮丽雪景,以抒发 他的壮志豪情。 心之所想,风景之所在。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无论是地坛中的史铁生,还是赤壁 之上的苏东坡,还是万里长征中的毛泽东,还是当下的我们,心胸开阔,心有大志,只有我 们的心与这世界撞了个满怀,与景产生共鸣,我们才感到:啊,风景这边独好! 【老师评语】 最大优点是写出了不同心境与不同风景的关联,写得具体生动,而不是干巴巴或概念化。 可以更加完善的地方是,心与风景的关联可以写得更明白、更到位,表述更协调一致。心胸 充盈,看到生机勃勃(史铁生);心胸豁达,看到诗意画卷(苏轼);心胸壮阔,看到宏伟 江山(毛泽东)。最后一段可以更有针对性,学生要心存高远,不要小肚鸡肠,才能看到光 彩人生,才不会黯淡无光。 全文字数有些超出,注意,无论考场还是练习,议论文字数不能超出 850 字,否则就不 是考场作文了,老师也不会领情,反而反感。平时就要加强训练,文字的效力要最大化,去 掉可有可无的文字,考试时候才能事半功倍。 2、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王新蕊 我们眼中的一切都会因为自己的心境而显得与众不同。如果心存悲哀,风景将会一片黑 暗;如果心存阳光,风景将会变得美妙无比。如果心只停留在自我上,那么风景将局促狭小; 如果心停留在国家上,风景就会无边无际。 心若悲凉,风景会黯淡失色; 心若乐观,风景会明朗开阔。柳宗元被贬谪后,来到小石潭 游览。初时,看到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风景,虽然暂时感到轻松愉悦,可后来 因为柳宗元的内心凄凉,在观赏到“四面竹树环合”的景象后,发出来“其境过清”的感叹。 不难看出,柳宗元的心情并都没有因观赏到美妙的风景而感到彻底畅快。同样是被贬谪,苏 轼依旧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当他被贬谪到密州的时候,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借出猎,表达 了自己依旧希望为国家效力。他眼中出猎的场景是“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如果没有乐 观的心态,苏轼又是否能描写出如此富有气势的画卷呢?当然不能! 心若不拘泥于小我,风景也会如烟波般浩渺无穷。范仲淹怀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登上了 岳阳楼,眼中才有了岳阳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的景色。正因为他心境高远,才会在岳阳楼上发问“揽物之情,得无异乎”,才会写出“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等人生哲理。现在正处疫情,在其他国家正因感染新冠的人愈来愈多而 烦恼时,中国已经做到了合理地控制疫情,在国际的大舞台上领略别样的风景。正是因为我 国领导者心系民众,将人名安全放到第一位,百姓心系国家,顾全大局。在各地疫情爆发时, 及时封城,减少疫情扩散。虽然各地景点、街道显得颇为空旷,但新冠得到了合理地控制。 即使世界正处疫情,我国也是一片国泰民安的场景,更是在新冠疫情的图表中树立了一道趋 近于零的风景线。 由此可见,心位于更高的高度,眼中的风景就位于更远的境界,对于风景的思考也会变得 更加深入。心如果跳脱出外物的束缚,不拘泥与自我,才会领略到常人无法领略的风景,感 悟到人生的真谛。国家也只有心系民众,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欣赏到别样的风景。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心越高远,风景也更壮阔。 【老师评语】 希望学生明白高考作文解题立意的重要性,这个题目要求的心与风景的关联,要从始至 终地把握住,不能脱离开。目前所写,优点是思路清楚,结构稳定,一目了然,老师赋分时 可以看得明白。先写一般情况再写当下局面,先简单再复杂,先写“小”再写”大”,自然 而得体。结尾能关照现时,解决现实问题,这是北京高考作文要求的特质。不足之处是文笔 有些拖沓,轻重缓急处理不当,文字表现力还不强,这些需要不断修炼 3、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张仁赫 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大家诗歌品鉴时常用的一句话。它恰好说明了人的心境与 其所见之景的关系: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景随心变,境由心生;景之美否,境之深否;心之所异,亦为所得。”这是恰恰解释了 心与风景之间关系:心境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 《怨王孙》中,李清照在南渡之初,乐观积极之时,所见之景便为“红稀香少。水光山 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的清晰广阔之景。但在《声声慢》中,她在经历一系列悲惨遭 遇后,所见之景就变为“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的愁苦悲凉之景;《岳阳楼记》中迁客骚 人在把酒临风、心中喜气洋洋之时,所见之景便为“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 沉璧”的此乐何极之景。但迁客骚人在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之时,所见之景就变为“阴风怒 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的满目萧然之景。这两则事例,或是所见景致相同, 或是见景之人相同,正是因为他们的心境的由喜到悲,心情由正到负,所以他们所见之景也 大有改变:由喜悦时的明丽之景变为悲伤时的萧瑟之景。由此可见,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中国漫画鼻祖丰子恺曾说“心小了,所有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事就小了。”丰子恺 的话语表现了他旷达的心胸和清心释然的处世态度。正是因为他平淡的心境,他才看到了更 清丽的风景。我们在生活中也应如丰子恺那样拥有平静旷达的心境,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沉稳, 所见的风景才能更加淡雅、优美 但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目光不应只放在自己个人,更应放眼国家世界。正如范仲淹那 样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怀国家社稷的心胸和极高的眼界,他才能 看到了更壮丽的诗和远方,使他的祖国天下太平、蒸蒸日上。所以我们应该要保持更高更远 的心境,才能看到更美更好的风景。 【老师评语】 个别语句有重复,文字效力不高,以后需要不断磨练,做到考试时候能言简意赅。目前, 后半部分应该是全文的重心所在,还需要加强,能写出层次感很不错,可以再强化,使得条 理分明。注意,前半部分的本质,是为后半部分服务的。后半部分应该写得更加层次明确, 先写,丰子恺的“心小心大”说法,针对个人恩怨、一时得失;再写,范仲淹的家国情怀, 针对胸怀大志、“登得高望得远” 4、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吴晓冉 风景就是人的心境,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心中满是愉悦,景色满是烂漫。孟郊在 46 岁那年第三次赴京科考,终于登上了进士第, 他在放榜那日喜不自胜,写下了《登科后》一诗,他的心中充满了得意与愉悦,因而眼中的 春天格外的美好,鲜花格外的烂漫与繁荣。 心中满是愁苦,景色满是悲凉。晚年的李清照在历经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之后 作下的《声声慢》中的秋景却恰恰相反,这首词中的秋天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的, 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此时的她心中满是愁苦,她眼中的景也弥漫着 悲凉与孤寂。林黛玉吟诵的《葬花词》中写道:“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明 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林黛玉自幼体弱多病,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多愁善感, 与贾宝玉互为知己却未成眷属,最终在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她一生道路坎坷, 内心被痛苦、迷茫所占据,因为她内心的悲伤,她将花的枯萎凋落与自己的遭遇相结合,使 她看到了这春天悲凉的花落景色。 自古至今不乏仕途受阻之苦、离别之苦、国破家亡之苦,但只有心中充满乐观旷达,景 色才会更加美好。苏轼因为被贬,在中秋这个家家团圆的节日也不能与亲人团聚,但是他在 《水调歌头》却表现出了他的豁达,希望能与相隔万里的亲人一同欣赏这美好明亮的月光。 庆历五年欧阳修被贬官到徐州,但他没有因此而落魄,而是为政一方,造福一方,他写下的 《醉翁亭记》描绘了一幅幽深秀丽、变化多端的景色。他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 旷达情怀使他眼中的景色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四季景色乐趣无穷。 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事物,都有不同的心境,而心境的不同,使他们看到的景色亦不 相同,正所谓“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老师评语】 先写,人的心境好,看到的风景也好。这部分要写出看到的具体的好风景具体是怎样的。 再写,心境不好看到风景不好。这部分适当压缩,不要铺展开。然后写,人生难免处于困境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身处困境也要心境光明,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这部分 要着力写,是全文重点,如此才能区别于其他人。这部分可以适当联系当下疫情。疫情最困 难的时候(至暗时刻)挺过来了,是因为心境怎样怎样,最后风景怎样怎样。 5、心在哪里,风景就在那里 于菲菲 有了静谧的心境,能收获“白露垂珠滴秋月”的风景;有了畅快的心境,能饱览“秋水 共长天一色”的风景;有了旷达的心境,能领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风景。由此我们明白, 心境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 心若静谧,风景无限。《瓦尔登湖》中作者索罗远离喧嚣,在愉快的春日里,寒冬正随 着冻土一起消融,蛰居的生命开始舒展。从此,他开始在这片山林里,在那方湖水边,观察 着、倾听着、感受着,并梦想着。他自喻为湖边清风,欣赏湖光山色:燕子低空戏水、鸭子 安详理羽、鱼儿一跃而起……因为梭罗怀着一颗静谧的心,所以收获到瓦尔登湖中无限的湖 光山色,才能感受那一泓清泉带给人宁静致远的力量! 心若愉悦,风景无限。秋天向来给人们以萧瑟悲凉之感,然而李清照却在《怨王孙》中 描绘了一幅婀娜多彩的秋景图:秋高气爽,那辽阔的湖面上水波不兴,平如明镜。忽然风起, 吹皱湖水,层层涟漪,荡漾开来。近岸处荷花盛开,丛生水上的白萍、岸边的绿草分享清露 的沾溉。因为李清照内心欢快愉悦,所以饱览到清丽空灵的暮秋中无限的山水风光,一向寄 托苦闷忧愁的秋才能带给人畅然喜悦的力量! 心若豁达,风景无限。苏东坡虽被贬黄州,但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皎洁的月光 照亮大江,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漫漫江水在月光辉耀之下波光闪闪。他以水月自喻,畅 谈宇宙万物的变与不变。因为苏东坡内心豁达乐观,所以领略到清风和明月交织、水上浮光 远接天际水色辉映的无限风景,才感悟到赤壁之景带给人昂扬向上、开朗自信,热爱生活, 热爱人生的力量! 反观如今社会,不乏年轻人推崇“丧文化”、“佛系生活”,迷失了心灵,收获的只有 “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的落寞景色。 丰子恺在《豁然开朗》中所说:“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所以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作为新时代劲头十足的“后浪”,若怀有静谧的心、愉悦的 心、豁达的心,并且矢志不渝地走下去,定能领略别一番景致,成为更好的自己,收获万里 前程,散发万丈光芒! 【老师评语】 议论文优点明显,前半部分文字表现力很好,对心与风景的关联写得很具体、很形象, 文采飞扬。后两段,能够联系现实社会、解决当下问题,是很好的写作方式,是北京高考作 文通常的要求。 最后总括部分目前过于简单,还要强化。前面的每个层次应该是为总括部分服务的,总括 部分可以言简意赅但不能一笔带过。总括部分可以将前文所说内容,适当铺展开。如写,如 果有豁达的心胸,面对竞争和矛盾,自己首先化解,造成一团和气的局面。如果有淡泊的心 胸,面对名利和诱惑,自己必然看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去追求诗和远方的风景。 6、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王祎 人生处处有风景,人生处处是风景。风景随心,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心中若是有一份淡泊,风景就在眼前。陶渊明生在一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非常尖锐 的时代。因为心中向往安宁平静,他决然离开了黑暗、污浊的世俗,独自隐居在田园中。在 时局动荡、仕途险恶的社会中,他却能独自欣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景。你若 是问他原因,那么他一定会晃晃手中的酒杯,轻描淡写地回复到:心远地自偏。他超然物外, 心境如水。正是归隐后那忘我、忘世、把自己置身于尘世之外的心境,才让他的眼中充满了 田园中明朗的景色。 心中若是有一份责任,风景就在眼前。苏轼被贬杭州,若是常人,一定会日日夜夜面对 着浩瀚的西湖悲叹哀怨。他却不一样,他偏偏让这个地方因为而他焕然一新。他清理运河的 淤泥、兴建新水库和三潭映月、造起了苏堤,解决好了西湖的水文问题,造福了一方人民。 所以,西湖的美与苏轼是分不开的。正因为他心系百姓,心在西湖,才造就了这一番别致的 风景。“山色空蒙雨亦奇。”他是否曾在一个初春,踏过那条分隔两岸的苏堤,感受西湖山 水的包围,欣赏他由“心”而创的风景?而此时他的心中,是否仍挂念着百姓? 心中若是有一份气魄,风景就在眼前。1961 年,中国正面对着国际上欧美封锁、苏联翻 脸,国内天灾重重、经济困难的局面。在这内忧外患、充斥着压力与困难的前提下,面对一 道道沉重的枷锁,毛泽东没有意志消沉,反而一展领袖气质,以昂扬的斗志来面对困难。“已 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在这样凛冽的寒风中,毛泽东却寻得了这般绚丽的景色。他 的心中有勇敢无畏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决心,固然即使是在深冬中也能看到让人振奋精神的 景色。 东山魁夷曾说过:“风景是人的心中所愿。”心驻扎之地,风景无限。只要有心,只要 用心,所在之处皆风景。 【老师评语】 议论文基本成型,是不错的好范文。但希望略做修改,使得更加完善。每段的风景, 要加上具体的内涵,不要只是写到风景这个词汇。如,心若淡泊,清新的风景就在眼前。 毛泽东部分,不要只写到梅花就结束了,要写到战胜三年困难,打破封锁,做成两弹一星。 最重要的,中间三个层次要压缩,留出空间加强最后一段,要对之前内容做出总括,不要 每个分层各自为政。人的内心要有这三种境界,才能看到更美好更壮丽的风景。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