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标
《囚绿记》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写
景抒情类散文,应当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
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进入审美境界。对文中精彩的词句,做一些圈点
批注,写下心得。《囚绿记》是我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战前期“祖国蒙受
极大耻辱的时候”写成的一篇散文。文章满怀深情地思念北平的一棵常春藤,引出了
对山河沦亡的感叹,赞美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
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并且能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
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
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我的三维目标确立为:
1.理清文章脉络,分析“绿”的含义及常春藤的生长变化。(重点)
2.探究作者“囚绿”的原因,体会作者的感情,评价作者“囚绿”的行为,引发学生
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思考与认识。(难点)
重点:探究“囚绿”的原因。
难点:体会作者把绿据为己有,不希望与他人分享的自私行为,引发学生对个人
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思考与认识。
二、说教法
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不是教教材,二是用教材教,所以我在课堂上对教材的处理
做了大胆的突破,不是像以往分析教材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在作者内心极度痛苦和
精神上的坚决反抗上,而是落脚在对“囚绿”这一行为的探究上,因此我的教法为问
题驱动法、讨论法和点拨法。逐步引导,适当拓展。
三、说学法
圈点批注发——抓住词语含义,理解“绿”的含义,梳理文本
合作探究法——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
我们总是在寒冬万木凋零时,想起春天的“万条垂下绿丝绦”,想起夏日的“绿树
阴浓夏日长”,绿色总给予人希望,给予人力量,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拥有绿,享受绿。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去看看作者如何对待绿。
(设计目的:以熟悉的诗句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二、 梳理文章,把握内容
1. 作者题目为“囚绿记”,那作者认为绿是什么?
第 5 段:绿色是多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分
析:用了象征手法,绿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希望,这样的绿色给我带来慰安,它给
我带来快乐。
2. (思路一)那么作者对它做了什么?请梳理文章的行为脉络。
一(1—4)寻绿,二(5-7)观绿,三(8-12)囚绿,四(13)放绿,五(14)
怀绿
(思路二):请从文本中找到这株常春藤生长过程的句子。
第 4 段、第 7 段、第 8 段、第 10 段、第 11 段。由荣变衰的原因是作者囚禁了它。
那作者为何要囚禁这绿色呢?
(设计目的:梳理文本,突破重点,达成核心素养中的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三、 探究情感
1.作者为何要“囚绿”?
文章第 8 段:一是为了与绿枝条更亲近,二是出于一种他人难以理解的“魔念”,
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三是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
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如何理解这段话呢?——作者喜爱绿喜爱到发狂,已经有点丧失正常的理智,是
一种病态的喜爱,把绿据为已有,让绿失去自由。
2. 何评价作者这种囚绿的行为?
(设计目的:突破难点,达成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四、总结提升
爱,就需要给予自由。
爱,是一种关怀而不是占有。
那么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囚绿的例子呢?
非法占有国家资源,还冠冕堂皇地说爱国。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却大肆地排放废气,污染环境。
绿可以代表自然、代表国家、代表资源…..
真正的爱,不是占有,而是保护,而是建设,而是处处为他人着想,即所谓的克
己复礼为仁。如果人人都能守住自己的原则,守住道德底线,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
更加美好。
(设计目的:突破教材的束缚,开阔学生视野)
五、 作业布置
本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状物,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与想象,描
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
(设计目的:以读促写,达成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应用。)
六、 板书设计
将学生概括的关键词写出来,连成一个人字,再加上一个口,即是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