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导学案

ID:695848

大小:61.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5-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常兴中心小学张敏乾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体积 单位》教学设计。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建立体积单位的实 际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 路。 情感目标: 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 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的建立体积的空间观念;初步感知体积单 位的大小 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比较物体的长度或面积的大小。 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学生纷纷回 答,教师对回答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教案《《体 积单位》教学设计》(..)。 3、比较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大小,怎样准确描述他 们的大小,引出提价单位。那么体积单位是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具学生观察后让学生感 受 1 立方厘米物体的大小。 教师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方法记住他大小,然后交流各 自得想法。 说 出 :棱 长 1 厘 米 的正 方 体 ,体 积 是 1 厘 米 3, 记作 1cm3。让学生说出周围大约是 1 厘米 3 的物体 说出:棱长 1 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分米,记作 1dm3,让学生说出周围大约是 1 分米 3 的物体 棱长为 1 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米 3,记作 1m3。 2、学生制作体积单位。 (1)用橡皮泥切出一个体积是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一 拼,2 立方厘米、5 立方厘米、10 立方厘米分别有多大。 (2)用硬纸板做一个体积是 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3)用米尺在墙角出搭出一个 1 立方米的空间。 3、说一说:那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 米、1 立方米?把体积单位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 感受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实际意义。 4、教学体积与容积的关系,讲明,从里面两量棱长为 1 分 米的正方体盒子的容积是 1dm3,可以容纳 1 升的溶液。 1 升=1 分米 3 1L=1 dm3 1 毫升=1 厘米 3 1ML=1 cm3 三、课堂练习 第 1 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在进行交流,特别是读法的 交流。 第 2 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体 积,增强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 第 3 题:利用升、毫升之间的换算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先统一单位,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课堂小结: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 棱长 1 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厘米,记作 1 cm3 棱长 1 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分米,记作 1 dm3 棱长 1 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米,记作 1 m3 1 升=1 分 米 3 1L=1 dm3 1 毫升=1 厘米 3 1ML=1 cm3 MSN(中国大学 网)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2 第 2 篇 《圆锥的 体积》的教学反思 〖预览〗《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反思陈艳妮 圆锥的 体积是学生在掌握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教 学的。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节教学分 两个层次进行,一是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二是运用公 式求圆锥的体积。我在教学时,主要运用了探究式的教学 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以下几点做 法:一、大胆猜测,培养猜测意识 假设和猜想是科学的 天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任何发明创造我想都是离 不开假设和猜想的。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本节课教学内 容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借助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充分观察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后,再大胆猜想它们的体积可 能会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设计,事实证明不仅仅是能 够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 的积极性,大家探究的欲望强烈,为本节课的成功教学奠 定了基础。二、操作验证,培养科学的实验观。 数学不 仅是思维科学,也是实验科学,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操作 得到数学结论,这种形式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基本形 式.第一个班教学中,我没有准备实验的用具,而是借助 现代教育媒体,用课件演示实验过程,学生通过课件得出 结论:圆锥的体积是与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 分之一,圆柱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 3 倍。从 而总结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但在后面的练习 中,学……《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3 第 3 篇 《圆锥的 体积》教学反思 〖预览〗《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首先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再 来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关系,通 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操作,探究出圆锥和圆柱在等底等高情 况下的倍数关系,再通过学生的讨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 公式,最后应用探索出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结论的实践探索的全 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 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 教学活动”数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都离不开猜想。著名 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所以,在课初,猜想圆锥的体积与他的什么有关系,再来 猜想圆锥的体积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系,然后通过学生 的动手实践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并应用新知解决了问题。 这样,即向学生渗透“猜想---验证‘ 的数学思想,有极 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 程,学会了怎样学习。二、给学生一个“合作交流、自主 探究”的空间。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 动不能单纯的依耐模仿和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书学者们课程,不 但需要观察,还需要试验。有些知识单凭解说是无法让学 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试验,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在 奥秘。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4 第 4 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体积计算(二)”教学反思 〖预览〗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八课时(长 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二))今天教学的是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通用公式(以前教学时都这样叫)。长方体(或正 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节课的内容都是在学生已的知 识基础进行的,学生心中有体积公式,底面积的认识,学 生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很是容易,只要适当点引,学生都 能掌握好这一知识。内容是很简单,但是还是有些地方值 得在教学中注意,我想谈下面三点:第一:“底面积”前 后好像重复今天教材27页第一行就是“底面积”的定 义。接下来,追问: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 再打开书到前面的练习三,其中的第5题:分别计算出下 图中长方体、正方体的底面的面积。在这题里,既有形象 的直观图,又有“底面”一词,当时学生就能熟练计算底 面积了,为什么一直到今天才好像又像从未算过似的那 样,又来一遍呢?记得那一条,当时还是花了一些时间 的,对于这两处,不知编者是什么意图,难道说前面的练 习是为了今天的准备吗?总觉得,今天的教学有故弄玄 虚,当然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也没有花多大的时间。想 下来,不当之处在练习三,第5题可以去掉,因为其中的 第2题已经求了底面的面积了(只不过用的是下面——此 处用“下面”比用“底面”好)。第二:底面积、横截面 积练习六第5题——木料的横……《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5 第 5 篇 六年级数学下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预览〗 六年级数学下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在 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它的 什么有关系,再来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立体图形的 体积有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操作,探究出圆锥和圆 柱在等底等高情况下的倍数关系,再通过学生的讨论,推 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最后应用探索出的结论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一、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结论的 实践探索的全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 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 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数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都离不 开猜想。著名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 伟大的发现”所以,在课初,猜想圆锥的体积与他的什么 有关系,再来猜想圆锥的体积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系, 然后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并应用新知 解决了问题。这样,即向学生渗透“猜想---验证‘的数学 思想,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了知识 形成的全过程,学会了怎样学习。二、给学生一个“合作 交流、自主探究”的空间。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 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耐模仿和与记忆,动手实践、 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书学者 们课程,不但需要观察,还需要试验。有些知识单凭解说 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试验,才……《体积 单位》教学设计 6 第 6 篇 让课堂留下学生的痕迹——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预览〗让课堂留下学生的痕迹——《圆柱的体积》 教学反思安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汪文英“圆柱的体积”这节 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长方体的体 积”、“正方体的体积”、“圆柱的认识”等相关的形体 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圆柱的体积公式 的推导及其应用。因为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个难点,因此在 教学设计时,我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 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体验,帮助学生理解 公式的来源,从而获得知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反 思如下:一、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新的知识。动手实 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 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探究圆柱体积的过程中,我从本班学 情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猜想“圆柱体积大小可能与什么 有关,可能怎样计算,为什么?”,然后再结合以往学习 几何图形的经验,回顾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实现知识迁 移,明确“转化”思想在数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为了让 学生直观感受到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的过程,我较好地借 助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二者有机结合,先让小 组四个学生上台操作演示,然后再课件动态模拟,在学生 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当圆柱体转化成近似 的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 底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高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从而得出结论:圆柱……《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7 第 7 篇 《体积单位进率》教学反思 〖预览〗这节课首先从复习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开始, 接着复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随后就引出体积单位间的进 率。让学生猜猜体积单位相邻的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 生一口猜出是一千。学生好像早就知道,但我告诉学生这 只是猜测。于是就问猜测的东西应该怎样做才能确定,引 出需要验证 1 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分米=1000 立 方厘米的学习活动。首先,让学生独立去验证,教师巡 视。发现有点难,于是引导学生想 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 边长是 1 分米,用厘米做单位便是 10 厘米,由体积公式便 得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 10*10*10=1000 立方厘米。于是便 得 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同理 1 立方米=1000 立方分 米。接着,我用课件再次验证了这一知识,加深了学生的 印象。接着便让学生用这一知识去解决问题,书本的例 3 和例 4 都是让学生独立去做。做之前,要求学生回答从低 级单位到高级单位应该怎样用进率,从高级到低级又怎样 用。再让学生去写。随后就进行巩固练习。本节课不仅教 给了学生知识,还灌输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运用 猜测—验证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但本节课在情感、态度、 价值观方面未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在教学例题 4 时处理 的不是十分理想,浪费了一些时间。其次在推导体积单位 间进率时并不十分好,有点操之过急,只求完成任务,忽 略小部分理解慢的学生。要想上好一节课……《体积单 位》教学设计 8 第 8 篇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预览〗《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关庙镇团结小学王 芬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大难 点,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将圆柱切割拼合推导出圆柱 体积公式的过程,掌握计算的方法,在自主探究的过程 中,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独 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 和学生的学情,采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 一、大 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开门见山,让学生知道这节 课要学什么?怎么学?首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关于圆 柱,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它的那些知识?根据学生 的回答,先复习圆柱的基本知识,在开始探究圆柱的体 积。“如何求圆柱的体积,你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好的办 法?”质疑:我们可以将圆形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能将 圆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吗?学生思考,然后与同伴交 流,辩论。汇报交流的结果:将圆柱沿直径平均分成若干 份,在进行拼接。二、动画演示切拼过程,加深学生印 象。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出示学具,展示给学 生看:圆柱被分成了多少份,是怎样分的?我们现在做什 么?找学生上台拼一拼,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思考:拼好 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和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如何求 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更容易理解知识。三、课件动画演示 切、拼过程,帮助……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