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找因数的教学设计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找因数的教学设计导学案

ID:696097

大小:62.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5-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找因数》的教学设计 [《找因数》的教学设计]《找因数》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采用实践引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 生动形象地操作实例,借助于用 12 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小正 方形拼、画成一个长方形的操作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和 想象,自觉主动地完成动作与思维的建构,《找因数》的 教学设计。同时,让学生用乘法表示出来,为学生脱离操 作情境、主动寻求数与数之间的因倍关系进行了铺垫。从 而使学生在这一系列自主操作、想象思考中充分体验、主 动建构数学概念。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是五年级数学:找因 数。按照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的年龄在 10 到 12 岁之间。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良好,少数学生存在 学习障碍,不喜欢学习。总的来说,学生学习氛围比较 浓。 这节课以拼图活动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拼图中探索找因数 的方法,学生都会很感兴趣的,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这也是符合新课程的 理念。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接触乘法,对因数这个名词已 有初步的认识。这节课结合拼长方形列算式、找因数,学 生很容易接受。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 考,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 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案《《找因 数》的教学设计》(..)。 2、在 1--100 的自然数中,能找到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操作与观察讨论,分析、比较、归纳。 2、正确找出一个自然数的因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渗透迁移的学习方式。 重点: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 法 难点: 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能准确、有条理的找出一个 数的因数。 课件、小正方形。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请你拿出准备好的 12 个小正 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 二、交流探究,体会方法 1.拼长方形 请你用 12 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正方形卡片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 记录。 2.画长方形 请大家把自己刚才拼好的长方形画在书中相应的位置上。 让学生把刚才拼的方法在教材第 8 页的方格上画出来,边 画边思考:每种拼法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各是多少?用乘法表 示出来。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出长方形。 拼法一:长是 12 厘米,宽是 1 厘米,1×12=12 拼法二:长是 6 厘米,宽是 2 厘米,2×6=12 拼法三:长是 4 厘米,宽是 3 厘米,3×4=12 3、小组合作 学习。 ⑴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成员把自己拼、画的想法与同伴交 流,组长做好记录。 ⑵在合作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即用 乘法思路想:哪两个数相乘得 12?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 4、全班交流汇报。 各组由 1 人在全班汇报思考的过程,再次体会想乘法算式 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12 的因数有 1,12,2,6,3, 4。 5、引导思考 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通过以上的拼、画、小组交流,学生已有所发现。 结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对的 找。 三、知识应用,拓展提高 1、填空: 24=1×24=2×()=()×()=()×() 24 的全部因数:_ 2、实践操作: 在方格上画长方形,使得它的面积是 16cm2,边长是整厘米 数。(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 1cm) 3、思考: 48 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有几 种排法?如果有 37 名学生呢?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此时此刻有何想法?(学生自由总 结,师适时给与点评。) 五、板书设计 找因数 1×12=12 2×6=12 3×4=12 12 的因数有:1,2,3,4, 6,12 方法: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 MSN(中国大学网) 《找因数》的教学设计 2 第 2 篇 《倍数和因数》的教学反思 〖预览〗《倍数和因数》的教学反思《倍数和因数》 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这一内容 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旧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 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认识整 除的情况下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 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首先是名称比 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 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断,需要一个长期的 消化理解的过程。上完这节课觉得有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1、通过操作实践,认识倍数和因数我开门见山,直接入 题,创设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变抽象为直观。首先让 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 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 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 观感知,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 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减缓难度,效果较好。2、通过自主化、活动化、合作化, 找倍数和因数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 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整节 课中,我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 索,学习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 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 中自主获取知识。教学中的多次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在合 作……《找因数》的教学设计 3 第 3 篇 因数和倍数教 学反思三、四 〖预览〗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三:《因数和倍数》是 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过除 法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每个除法算式对应着一对有整 除关系的数,如 b÷a=c,表示 b 能被 a 整除, b÷c=a,表示 b 能被 c 整除。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因 数和倍数的概念。而现在的人教版教材中没有用数学语言 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利用一个简单的实物图(2 行飞 机,每行 6 架)引出一个乘法算式 26=12,通过这个乘法 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 而数论又是数学中的皇冠”,因数和倍数这部分知识属于 数论中的分支,比较抽象。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 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尤其对因数和倍 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不是很好理 解。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为学 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采用质疑——探究——释 疑——巩固——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 果。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特别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 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一、对比中质疑,激发学 习兴趣 学源于思,起于疑。课的开始我从“因数”这 一概念入手,问学生我们在什么时候认识过“因数”,学 生回忆起在乘法的各部分名称……《找因数》的教学设计 4 第 4 篇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 〖预览〗《找骆驼》教学设计《找骆驼》这篇课文是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故事 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 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 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 驼。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 果十分清楚。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 令人拍案叫绝。这组课文围绕“观察中的发现”这一专题 组合来编排。众所周知,观察中要有发现,极为重要的就 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因此,构思这一课文的教学,从语言 文字学习的角度着眼,需要加强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力的 培养。我以课文前“学习提示”中体现阅读方法指导的两 大问题──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以及老人是怎么知 道骆驼的这些特点为主线展开学习。1、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 事。3、体会老人是如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过程。培养 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 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 结果。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 那么清楚。1 课时一、谜语揭题,激发兴趣 1、猜谜语:沙 漠里有只船……《找因数》的教学设计 5 第 5 篇 《因 数和倍数》教学反思岚皋县城关小学叶青 〖预览〗《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岚皋县城关小学叶 青《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 同,原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 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直接认识倍数和 因数的。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这部分内 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首 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 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断,需要一 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 察除法算式,放手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按一定的标准给 算式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概念;结合算式,理解概念; 抓住算式,构建模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启 发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语言表 达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概念。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1. 举例内化,认识倍数和因数。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谁 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概念, 进一步体会“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突破了重难 点。2.练习设计适度,由易到难,体现了练习设计的目的 性和层次性。虽然都是让学生判断说法是否正确,但既考 查了学生对因数和倍数概念的理解,又设计到区分乘法算 式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区分倍 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和区别。3.……《找因数》的教 学设计 6 第 6 篇 《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预览〗《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团结 小学:王洁 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 要介绍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 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 新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从 联欢会装饰物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引出图形排列的一些简 单规律,使学生感受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使学生受到 美的熏陶。为了让学生自然的接触新知识,又能活跃课堂 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本节课我设计时注重了以下几方 面特点:一、注重数学的生活性数学是源于生活的,生活 中有很多鲜活的数学学习题材。课标中提出: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 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本节课我用平时学生们做 的游戏引入,让学生感知规律。又选取了源于生活的数学 题材小猪笨笨装饰水果店:彩旗,彩灯,彩花以及气球场 景,他们有规律的排列着,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 规律。以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愉快 的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用数学 的眼光去观察、寻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深深的体验到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有助于学生认识到现实生 活蕴含有大量的数学信息,生活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在 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数学的价值,同时……《找因 数》的教学设计 7 第 7 篇 《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 〖预览〗教学反思:课堂导入,亲切,有效,让学生 先在脑海中留下“关系”这种印象,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明 白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然后通过试一试、练 习、特别是(12 是倍数,2 是因数。……………()的辨 析,让学生明白:在说倍数(或因数)时,必须说明谁是 谁的倍数(或因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 通过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和一 个数的倍数,让学生通过多个实例找到规律。但是在教学 中由于过分依赖课件,致使有的环节没有深入,没有给学 生时间进行实践。……《找因数》的教学设计 8 第 8 篇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预览〗教学时我先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 解因数和倍数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再通过适度的练习,是 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如果能 再举些反例加以说明,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找因数》的教学设计〕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