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10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B卷)语文试题 解析版含作文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菏泽市10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B卷)语文试题 解析版含作文范文

ID:696170

大小:11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5-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B)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一网友无意中发现,自己在某网站经常预订的酒店房间价格在 380-400 元之间,而用朋友的账号查看 时,同一房间的价格只有 300 元左右。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居然高于新客户!该网友认为自己遇到了大数据 “杀熟”。 大数据“杀熟”行为,经济学上称为“价格歧视”,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在不同的市场面对不同的 顾客,采用差异化定价。这与生活中常见的套票、学生票等“差别定价”不同。“差别定价”时,商家的 标准是公开透明的,消费者会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主动“对号入座”,本质上增加信息供给,促进了市场 交易。而大数据“杀熟”却是有意放大信息不对称,利用企业数据、定价规则上的信息优势,在消费者不 知情的情况下攫取更多的利润。 大数据“杀熟”的基础是大量的消费行为数据,主要来自消费者在相关平台的行为记录。当我们使用 APP 时,我们的大部分行为都在被实时获取,变成一个个小标签,这些标签中,除了性别、地区、是否使用 苹果手机等基本信息之外,还有你浏览了什么商品、看了多久、价位如何等等。平台根据这些给用户“画 像”,对用户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于是,那些不起眼的小标签,有可能最终成了商 家算计我们的利器。 要知道,消费者贡献数据,默认数字平台使用相关数据,其初衷是为了交易安全和交易效率,即期望 由此获得更安全、更有效、更便捷、更个性化的服务。而平台企业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杀熟”式差异定价, 显然是一种对数据的滥用以及对社会信任的破坏,实质上可视为一种欺诈行为。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国家监管层面已经开始在互联网领域推出了反垄断法,进一步厘清用户教据使用 范围权限,明确数据使用权利义务,建立更完备的法律保护体系。同时完善群众举报渠道,使用数据追溯 技术,对违背诚信原则者,加大处罚力度。 (摘编自顾彦《你又被大数据“杀熟”了?》) 材料二 打开叫车软件,目的地里赫然有家庭住址;使用搜索引擎,能自动补全脑中想打的字;浏览网页时, 弹窗也总是推荐别处看过的商品……在大数据的算法面前,人的生活轨迹变得没有秘密可言。作为工具的 电脑、手机,反过来像是盯着我们的眼睛,让不少人有种说不出的不自在。全面数字化的今天,个人隐私 的形态和观念已经发生重大改变。如果说传统意义上,保险柜、房屋构成的物理空间就能守护我们的秘密, 那么现代意义上的隐私,却可以转化为数据,借助一根网线、一个路由器传遍各个角落。隐私是从个人生 活过渡到社会生活的缓冲地带、安全阀门,一旦失去保护,不仅会扰乱日常生活,甚至可能让社会治理顾 此失彼。经常会接到各类推销电话,对方甚至连你的喜好和近况都了如指掌,让人不堪其扰更不寒而栗。 然而,为了生活便利让渡出一部分个人信息,可能是信息社会必然出现的发展形态。无论是分享经济, 还是云计算,方便你我生活的经济形态和先进技术,恰恰建立在信息和数据的广泛共享之上。换句话讲, 也只有将我们的生活细节数字化、虚拟化,更多优质的服务才能实现。比如,出行信息能够为城市交通的 合理规划提供依据,对手机应用的评价能够帮助开发者提升用户体验,甚至我们发布的周边信息、分享的 位置,还能成为公安部门追查犯罪活动的线索。可以想象,当物联网时代到来,我们将不得不让渡出更多 的周边信息,以享受更高效便捷的生活。 就发展趋势看,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将成为玻璃房间中的摆件,我们需要以更合理的策略来保护个人 的隐私尊严和生活场景的舒适度。首要的就是,不能以“授权”使用的方式让隐私保护变成一句空话。尽 管心知每一次搜索、每一次用户注册、每一次账号关联,都有可能让自己的生活陷入他人窥探之下,但大 多数人除了随着人流一起登上信息化列车,没有更好的选择。 从这个角度讲,保护个人隐私既不能靠简单授权来约束,也不能停留在事后惩罚、追责的粗放思维中, 而要在全社会范围实现对个人信息的精细化管理。一方面,这需要法律为个人信息的使用设定底线、细化 规则。最新通过的民法总则首次写入了个人信息保护条款,在实践中还要通过“负面清单”等制度,一步 步构建起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掌握海量用户数据的政府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也应该 用好新的技术手段,减少个人信息的不必要曝光,同时建立可追溯的信息保护责任链条,防止信息泄露无 从查起。 我们身处的大数据时代,就生活便捷而言是最好的时代,从隐私保护角度看可能是最坏的时代。无论 如何,虚拟化、数字化、信息化已经在重塑日常生活的形态,我们只能不断升级“杀毒软件”,捍卫自己 的生活。只要保持清醒,坚持扬长避短,相信我们能在信息玻璃屋上建立起属于这个时代的生活安全感。 (摘编自彭飞《大数据时代,隐私不能粗放管理》)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平台会根据我们留下的个人基本信息和消费行为记录,准确分析出我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然后再 给我们画像。 如果平台违背消费者贡献数据的初衷,利用自身在数据、定价规则上的优势进行“杀熟”式差异定价, 可视为欺诈。 在大数据算法的背景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可以捕捉我们的行踪,甚至喜好与近况,让我们的生活 没有秘密可言。 从保护隐私来看,大数据时代可能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必须不断升级手机和电脑的杀毒软件,来捍卫自 己的生活。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社会信息的发展趋势可能需要让渡部分个人信息,因为方便你我生活的经济形态和先进技术的基础是信 息和数据的广泛共享。 我们发布信息、分享位置,既可能成为公安部门追查犯罪活动的线索,也可能因个人信息泄露而被不法 分子利用。 信息化时代,更多的个人信息将成为玻璃房间中的摆件,生活的舒适度与个人的隐私权如何兼顾,需要 合理应对。 保护隐私,需要全社会对个人信息的精细化管理,而授权使用的方式,只会让隐私保护变成一句空话。 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各项中属于“大数据杀熟”的一项是( ) 某公司职员出差办事,经常打车去火车站,发现路线不变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段用同样打车软件, 价格不同。 某女士经常在微信朋友圈找熟人代购进口化妆品,觉得省钱靠谱,偶然逛街才发现朋友圈代购比实体店 还要贵。 某讲师刚在手机上订购机票,不小心退票后,又马上用未登录账号的公共电脑查询同样航班舱位,价格 居然少四百多。 某电商平台推出团购打折活动,价格确实便宜,点开链接后才发现该优惠只针对那些新用户,老会员依 然原价。 材料一在提到“差异化定价”时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 材料二中隐私泄露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请分条概括。 【答案】 将“价格歧视”与“差别定价”进行对比,突出了在信息透明度和收益结果两方面的本质差别。 ①国家完善法律,设定底线,细化规则,构建信息保护基本框架;②掌握数据的相关机构,利用技术手段, 建立信息保护责任链;③个人强化信息保护意识,更新信息保护手段。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标 王愿坚 天边上,最后那一小块挂着晚霞的云彩,轻轻飘闪了一下,眨眼工夫就消失了。夜色,像块奇大无比 的灰布,悄悄地伸展开来,罩住了整个草地。 通信员罗小葆一手拄着那根用来探路的木棍子,一手抓着腰间那块小木牌,呆呆地看着这夜幕四合的 情景,不知要往哪里走。 过去的六天里他都是跟在连队里走的,他用不着打问路线,用不着辨别方向,只要把自己那块心爱的 小木牌往老班长背包上一挂,瞅着它一步不落地走就行了。那块识字木牌,比一本书略大点儿,刮得溜平, 上面还刷了两遍桐油。这是在遵义地区休整时,老班长给他做的。从那时候起,他每天请小文书在上边写 上几个生字,然后一边走,一边认。 谁想到就在今天中午时分,部队遭到了突袭,老班长在战斗中负了重伤。就在老班长被扶上担架的时 候。他突然挣扎着欠起了身,把识字牌递到小罗手里,指着上面新写的“北上抗日”四个字,问道:“都 认识啦?” “认识……”小罗的喉咙哽住,说不下去了。他扑在了老班长的怀里。 “意思呢,一定要搞清楚,这是个战略问题哩!”老班长把小罗抱紧了,像过去一样讲起来,“毛主 席说过,往北走,出草地,到陕北,去……”他急剧地喘息起来。 “去迎接抗日高潮!”小罗一下子把话接过来。 他想起要去给老班长弄点儿水喝。可当他找来了一小碗干净的清水的时候,连队已经走远了。于是, 他掉队了。到了这时,他才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跟在队伍的行列里是多么幸福,也真正感到了辨别方向的重 要。 一个个草墩被他踩到了脚底下,一道道烂泥河沟被他跨过了…… 忽然,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星火光。这火光,被草地的水汽笼罩着,发出一环环色彩斑斓的光圈,映 照着这黑沉沉的草地,也照亮了罗小葆的心头。 一堆堆篝火余烬的旁边,同志们有的躺着,有的背靠背坐着,都在香甜地睡着。罗小葆小心地绕过他 们,走向一堆还在燃烧着的篝火边,这才看见在对面还坐着一个同志。只见这个同志坐着一个小衣包,一 只臂肘靠在一只铁皮箱子上,膝盖上搭着一张地图,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看一会儿,抬起头,凝神思索 一会儿,拿红铅笔在图上做个记号。 他看着那个同志手里的地图,忽然生出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如此强烈,终于使他憋不住低低地喊 了声:“报告!”绕过火堆,走了过去。 那个同志慢慢地从地图上面抬起了头。 看着那慈祥的笑脸,罗小葆的拘束一下子消失了。他又向前迈了一步,指着地图说:“你是领导同志 吧,你一定知道明天的行军路线……” “路线,当然有啰!”领导同志抓住了小罗的手,拉他在铁皮箱子旁边坐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圈, 说道,“看,一直往北,走上半天多点,就是班佑——就走出草地了!” “真的?!”罗小葆高兴地叫了声。 “来,先开饭!”领导同志用笔杆央起了一粒胡豆,吹了吹,轻轻放到了小罗的手心里,然后从文件 箱上的一个大铜墨盒底下抽出一张纸,动手写起字来。 “不,我也还有任务哩!”罗小葆把擦干净了的识字牌放到领导同志面前,要求道,“我今天的课还 没上呢!同志,教我几个字吧!” “学习?好!”领导同志看着识字牌,赞许地点了点头。他拿起毛笔,转身把笔尖在身边草叶上的露 珠里蘸了蘸,又在墨盒里匀了匀,挥笔写下了四个大字。 他用笔尖指点着,逐字念着:“向、北、前、进!” 罗小葆也跟着念:“向北前进!” “向,就是方向的向……”领导同志逐字讲解起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语调很慢,讲得那么仔细, 又那么清楚。 罗小葆用心地听着。随着讲解,在他面前展现了一幅壮丽的情景: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正在向着北 方,向着陕北的高原大步前进。 “字,就这么讲。”领导同志讲完了,又和蔼地问道,“那么,为什么要‘向北前进’呢?” “我们红军要北上抗日。” “还有呢?” “还有,”小罗歪着脑袋想了想,“那里有陕北根据地,我们红军可以休息、整顿、发展……” 领导同志点点头,高兴地笑了。他亲切地揽住了小罗的肩膀。 罗小葆念着,认着,写着,把这几个字记在了心坎上。这四个字和领导同志的讲解把他引向了北方, 引进了一个新的天地。仿佛眼前这一堆篝火化成了一簇花,像他家乡的映山红一样的花,这是陕北根据地。 罗小葆醒来的时候,天已亮了。东天上一抹朝霞正在上升、扩展,在广阔的草地的东侧,一轮红日正 跃出地平线,把整个草地照得透亮、火红。 这时,一个背驳壳枪的红军战士走过来,微笑着说:“毛主席要我等部队出发的时候再叫醒你。” 罗小葆惊住了:“毛主席?” “是啊,昨天你不是和他一起待了半夜?” 罗小葆急问:“毛主席在哪儿?” “在前边!”警卫员朝北一指,“带着部队出发了。” 罗小葆激动地一跃而起,向着部队走去的方向奋力跑去。 红军长征的部队,正一路路、一行行,踏着开满鲜花的草地,向北走去。他们走着,在没有路的荒凉 草地上踩出了路。 罗小葆跑了一程,来到一棵丈把高的树下。他停住了脚,注视着正在走向前来的红军队伍。突然,他 折下了一截树枝,把他那心爱的识字牌牢牢地挂在树杈上。 “向北前进”四个亮闪闪的大字,像一个金色的路标,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块普通的小木牌,先是作为识字牌,再成为“金色的路标”,意义层层深化,人物形象更突出,主题 更鲜明。 B. 老班长身负重伤依然不忘叮嘱罗小葆要认好、读懂“北上抗日”,体现出老班长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对革 命路线的坚定。 C. 罗小葆主动问行军路线,领导同志为他写路线、讲路线,并一起讨论路线,写出小罗对“路线”的认识 逐渐深化。 D. 罗小葆把自己心爱的识字牌挂在树权上,是因为毛主席正确的战略思想给了他力量和信心,他想以此来 鼓舞革命同志。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追赶大部队的罗小葆为人物线索,以反复出现的小木牌为事物线索,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相互作 用。 B. 小说借罗小葆回忆老班长教自己识字的情形,刻画了老班长形象,倒叙的方式使故事一波三折,增强了 可读性。 C. 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夹”“吹”“放”等动作描写,刻画了毛主席平易近人、关心爱护普通战士的形 象。 D. 罗小葆与老班长、毛主席、警卫员的三个对话场景,构成了故事主体,有利于推动故事发展,巧妙塑造 人物。 8. 请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对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作用。 9. “他,沿着这条路迎来了胜利,还要沿着这条路胜利地走向前去。”这是原作的结尾,你认为保留这个 结尾好,还是删改后的结尾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①画面由夜色笼罩的沉寂,到朝霞满天、红日东升的明快、富有活力;②烘托出罗小葆由掉队迷路后的沉 重迷茫,到听完毛主席革命路线讲解后的兴奋、充满希望的心理变化。 答案示例一: 保留这个结尾好。①“这条路”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味,增强艺术效果和感染力;②从情节上来看,使 故事有了明晰的结局,给人以希望和力量;③正确路线的指引会让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有力突出“路 标”的作用,深化主题。 答案示例二: 删改后的结尾好。①“像一个金色的路标”,运用比喻,形象生动,照应标题;②“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 指明了路标的导引作用,给人力量、勇气和希望,深化主题;③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 惊,以为一日千里。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 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治。时颁课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 否,更不悦,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哀毁得疾几殆。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 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藏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通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 悉有摄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 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溶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询介 意。蜀士墓从之游,进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 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 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 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 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 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 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B. 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C. 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D. 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检讨,古代官名,掌修国史。宋时有史馆检讨,明时始属翰林院,与编修同谓之史官。 B. 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C. 徙,与文中“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中的“贬”意思相同,都指被贬谪到地方做官。 D. 行、草、楷,中国书法三种字体,与篆、隶等同属于中国书法中各具特色的主要书体。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庭坚机警聪明,才华出众。他幼年时读书数遍就能背诵,家中之书无不通晓;苏轼对他的诗文赞赏有 加,曾举荐他代替自己做侍从官。 B. 黄庭坚性格直率,淡泊名利。面对《实录》内容是否真实的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被贬涪州、 黔州时,他没把被贬之事放在心上。 C. 黄庭坚性情笃孝,悉心侍母。母亲病了一年,他白天黑夜都细心看护、照料睡觉时衣服都不脱;母亲去 世后,他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D. 黄庭坚仕途多舛,结局悲惨。他因编写《实录》遭人嫉妒而被贬;因与赵挺之有隔阂,遭人指摘而被削 职为民并受拘禁,至死也未得赦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2)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14. 黄庭坚在“学问文章”方面有哪些成就?请简要概括。 【答案】 (1)蜀地的读书人都仰幕他并跟随他学习。他讲学时不知疲倦,凡经他指导、教授的读书人,写出的 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2)他奇特怪异的文辞,在当时精妙绝伦;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行,可与古人相媲美。 ①诗歌取法于杜甫而不拘泥于杜诗;②擅长书法且自成一家;③文章与苏轼齐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红蕉 柳宗元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 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 回晖眺林际,撼槭①无遗芳。 [注]①摵摵:拟声词,形容叶片掉落的声音。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写红蕉叶子浓绿滋润、红色花瓣光华闪闪,体现了红蕉分外艳丽的形象。 B. 颔联通过对红蕉外观的描写表现了红蕉之美,更表现了红蕉坚强不屈的特质。 C. “远物”,远处的事物,这里既指眼前盛开的红蕉,也指因客游他乡而处境悲凉的诗人。 D. 第六句写诗人由眼前的红蕉联想到自己客居他乡的处境,不禁发出身世之感。 16. 从结构、内容、抒发情感三个角度赏析诗歌尾联。 【答案】 结构:紧扣诗题“红蕉”,呼应前文对红蕉的描写。 内容:斜阳下眺望树林,草衰叶落,一片凄凉,除了红蕉之外,其他花尽数凋零。渲染了肃杀凄清的深秋 节气,反衬了红蕉的不凡和可爱。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红蕉的喜爱,以及自身处境艰难的孤寂、悲凉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作者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 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答案】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称的“文房四宝”,就是传統文化的外在体现。文房 四宝即“笔墨纸砚”,其中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中 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文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 “笔下春秋”。毛笔,比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历史舞台,( ), 在当今的书画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其生命力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记》《博物志》等书 籍上都有记载。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距离至今至少有 6000 年以上历史。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毛笔与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B. 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与毛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C. 到了近代,毛笔与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D. 钢笔、铅笔、圆珠笔与毛笔在近代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示例:①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今有 6000 年以上历史。②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 笔起源远早于此,至今至少有 6000 年历史。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桃,① ,也难怪崇尚“以形补形”的中国人会 认为“核桃能补脑”了。但是其实两者也不太一样。如果你拿几个核桃来比较一下,② ,可是人类 的大脑却不是,人类大脑的沟回长得都很相似,只是有的地方沟回很多,有的地方就相对平滑。 在生物的发展史上,神经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演化。③ ,它的演化等级越高。除了极少数动物, 比如海绵类外,几乎所有真核生物门的动物都具有神经系统,哺乳动物不仅具有神经中枢——大脑,还进 化出了能思考的大脑皮层。但人类的大脑皮层还是很特别,其他动物的大脑都不像我们这样折叠成“核 桃”,即使是人类的近亲猿猴,也不像我们的大脑这样“皱”。为什么我们的皮层尤其“皱”呢,是什么 决定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只在人类身上存在的基因,这种名为“ARHGAP11B”的基因会让人类大脑产 生更多的脑细胞。当脑细胞越来越多,大脑装不下时,就会发生折叠。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22. 请用文中四个关键词概括一下文段第二段的主要意思,每个词语不超过 4 个字。 【答案】 ①它们的外形实在是太相似了②会发现核桃的沟回是有差异的③神经系统越复杂的生物 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 折叠 基因 四、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3 月 5 日,学校举行了雷锋事迹展,展板内容如下: 奉献精神。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雷锋”二字,已成为热心公益、乐于助人、见义勇为、 奉献社会的代名词。 钉子精神。雷锋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贵,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成 为工作的内行。 螺丝钉精神。雷锋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做一颗永 不生锈的螺丝钉。 艰苦奋斗精神。雷锋出身贫苦,深知生活艰辛。因而,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体现出勤俭节约、艰 苦奋斗的美德。 展览活动中,有同学深受启发,也有同学反应冷淡,认为雷锋精神过时了。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请 以“雷锋精神与当代中学生”为话题,给学校公众号写一则评论。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1963 年 3 月 5 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以后每年的 3 月 5 日是学雷 锋纪念日。每一次纪念雷锋叔叔,都提醒我们要时刻牢记、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虽然历史不断发展, 但“雷锋精神”永不过时,社会需要“雷锋精神”,新时代,新征程更要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会滋润万物吗?如果你是一盏灯,你会照亮这世间吗?我们与雷锋同志最大的差 距,不在于时代,真正不同的是我们自己的意识与信念。国家越来越富强,越来越繁荣,人们沐浴在物质 飞速发展进程的今天,但也往往扭曲自己原来火热的心。 雷锋的精神品质大家有目共睹,就像每个人就具有的闪光点一样,你无须张扬,你无须炫耀,你无须 摆弄,那是最吸引别人的地方,也是没法抹除的内在美。 其实我也听家里的老人说过,雷锋做好事从不留名,就像战士牺牲在战场上一样。雷锋的足迹踏遍了 祖国大江南北,他也是我们的信仰。 “雷锋精神”不是要求做出惊天壮举,而是能够直面冷漠,始终保持有一颗滚烫的心,善良不在多少, 不在大小,能在不经意的地方滋润过别人的心田。湖北万其珍一家四代坚持在河边为村民义务摆渡,风雨 无阻,方便了数以万计村民的农耕和出行;王珏化名“兰小草”,给需要帮助的孤儿寡母捐款,每年两万, 坚持了 15 年,从不露面,从不留名,直到自己身患癌症,才肯说出真相。千千万万个“雷锋”,在旅途中, 帮忙搬运行李的陌生人;在上班路上,愿停下匆忙脚步扶起倒下的共享单车的白领;疫情期间,毫无畏惧 地纷纷写下请战书的医生护士,逆行而上重灾区。无数点点滴滴的力量,构成了社会靓丽的风景线。正如 歌手李健所说:“善良的心灵并非漫山遍野,但也如点点繁星照亮黑夜。” 我们是新世纪的光芒,我们有初升太阳般的活力,我们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优越的生活条件,有了这 些,让我们更有理由学习雷锋同志。 雷锋同志已逝去,似乎离我们很远,纵使这样,听到“雷锋”二字,我们依旧肃然起敬。世界上仅有 一个雷锋,但像雷锋的人,却有千千万万,温暖了人间。越强大的国家越需要千千万万的“雷锋”,这样 我们的国家才会有温度、有情意、有韧度。 我们中学生不要习惯性地拿雷锋做好事的标准来帮助他人,来要求所有人。每个人心中的雷锋都是不 同的形象,所以“雷锋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生活中,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在需要帮助的人面前伸出一只手,这不也是“雷锋精神”的体 现吗?把握每一份珍惜与感动,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我们并没有将您遗忘!您看到了吗?校园 里,工地上,部队里,到处都是您的影子!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本试卷的题干、答案和解析均由组卷网(http://zujuan.xkw.com)专业教师团队编校出品。 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 试卷地址:在组卷网浏览本卷 组卷网是学科网旗下的在线题库平台,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超过 900 万精品解析试题。 关注组卷网服务号,可使用移动教学助手功能(布置作业、线上考试、加入错题本、错题训练)。 学科网长期征集全国最新统考试卷、名校试卷、原创题,赢取丰厚稿酬,欢迎合作。 钱老师 QQ:537008204 曹老师 QQ:713000635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