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春季高 2019 级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 2021 年 5 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起源于记事述言,带有强烈功利色彩。所谓“功利”,即实际功效和既得利益。《庄子》中说“功 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韩非子》中说“民知诛罚之皆起于身也,故疾功利于业,而不受赐于君”,因 社会阶层理解不同,文士和中下平民对“功利”目的与作用贬意可陈。其实,文字“功利性”一直长期存 在,在某些朝代还相当浓厚,但在漫长历史演进中,一代一代书法家为去除“功利性”而不懈努力,注入 神思、融入情性、寓之理道,使之蕴含生命迹象,书法得以在既有运行轨迹上凭虚御空,散发“非功利” 之光芒。 甲骨文的功利主要是沟通鬼神,钟鼎文的功利主要是记事述言,汉碑的功利主要是歌人功德,正因此, 社会把书法看作一种技术,同烹饪、弈棋、骑射等同属一类。汉贾谊在《治安策》中称书法为“夫移风易 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连一代书法 家蔡邕,在《陈政要七事疏》中也说:“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而社会主流艺术 家们并不买这种技术“烂账”,面对文字与书法他们感受着不一样的神奇与美妙,认为除“功利”外,一 定还有一种“非功利”属性让人心灵为之震慑。透过早期文字荒诞又神圣、雄莽又秀逸、幼稚又成熟、蒙 昧又睿智的魅力,书法家终于探寻出震慑灵魂的源泉,正是来自镌刻者、铸造者在制作时胸无滞碍、顺意 而为那般从容与自由。 这种从容与自由心境被开掘,极大淡化了书法的功利色彩。随后,基于从容与自由的“游于技艺”理 论开始成熟,成为先秦及前期重要审美标准。“游”不仅成为士人生活态度,也成为艺术创作手段与方式。 孔子的艺术理想就是“游于艺”,倡导给艺术创作以充分宽松与自由。 《庄子》更为推崇“逍遥游”,主张去拘除束,以优哉游哉心态面对纷扰世事。“游于技艺”还有另 一层含义,就是实现各种艺术融会与贯通,孔子要求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兼收并蓄,掌握其要领, 才可以游心于物,澄怀味象,不刻一意,尽得风流。这一思想对书法讲究心手相应、反对矫饰虚伪具有重 要指导意义。 书法超越“功利”有赖书法家“非功利”情怀。书法归根到底是书法家创造的艺术,是书法家自身禀 赋外化产物。书法家按照自己意志和审美理想“非功利性”创作,书法自然不会带有多强“功利性”。宋 代政治趋于传统禁锢,宦官专权致使社会矛盾加剧,文士已无“功利”之心,无意显世名达。加上“理学” 适得人心,也符合书法家脉搏的哲学,刺激书法家性灵神经,加速他们从僵化固定思维走向远离功利的艺 术审美风尚。书法家高举“独抒性灵”大旗,而藐视书法其他所有审美功效,将性灵发挥到极致,也将书 法功利扫除到极端。 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米芾为代表的书法家,以其潇洒俊逸、清丽流畅并极富情感意趣的行草书, 彻底打破端庄、凝重、工整、规范楷书,给功利色彩笼罩一层厚厚不见阳光之帷幕。“独抒性灵”,重视 情感意趣和个性表露的风尚,如果说晋唐是以表现理性情感为要,那么宋明则带有强烈的感性与冲动。这 是书法美学史一个重要转折点,敢于在创作与理论上张扬个性、突显自我,既没有被晋朝“二王”书系温 文尔雅、含蓄内在的中和之美束缚,也没有被唐代张旭、颜真卿、怀素等雄强态肆、厚重浑然、丰满劲健 的气势压垮,而以富有奇崛跌宕、个性情趣显赫于世,这是审美风格的幸运,也是超越书法功利实践的成 功。 《传统书法以何超越“功利”色彩》节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法能够凭虚御空,散发“非功利”之光芒,正因为有书法家为去除“功利性”而不懈努力,使之蕴含 生命迹象。 B. 社会主流艺术家对书画的认识和书法家蔡邕的看法是有所不同的,他们从中还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神奇和 美妙。 C. “游于技艺”是先秦及前期重要审美标准,孔子和庄子身上都体现出这一理论,分别侧重于生活态度和 艺术创作方式。 D. 宋代有些书法家敢于在创作与理论上张扬个性、突显自我,以富有奇崛跌宕、个性情趣显赫于世,这是 超越书法功利实践的成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阐释所谓“功利”,即实际功效和既得利益,并指出文字“功利性”一直长期存在的事实,从 而引出书法“功利”的相关探讨。 B. 文章引用汉贾谊的《治安策》主要是为了论述书法除“功利”外,一定还有一种“非功利”属性让人心 灵为之震慑。 C. 文章由开篇引出书法的“功利”,然后阐述书法“功利”存在的不同看法以及如何超越“功利”,以总 分的结构展开,结构清晰,脉络分明。 D.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列举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引用《庄子》《韩非子》《治安策》等语句,让文章观点 表达更鲜明也更有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子》《韩非子》中提到的“人”“民”所处的阶层是不同的,他们对“功利”也有着不一样的追求。 B. 文字起源于记事述言,带有强烈功利色彩。正因如此甲骨文的功利主要是沟通鬼神,钟鼎文的功利主要 是记事述言。 C. 孔子认为达到了六艺的兼收并蓄,掌握其要领,就可以游心于物,这一思想在书法某些方面具有重要指 导意义。 D. 宋代的文士已无“功利”之心,他们这种“非功利”的情怀,让他们能够高举“独抒性灵”的大旗,将 书法“功利”扫除到极端。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C.“分别侧重于生活态度和艺术创作方式”错。原文说“孔子的艺术理想就是‘游于艺’,倡导给艺术创 作以充分宽松与自由”“《庄子》更为推崇‘逍遥游’,主张去拘除束,以优哉游哉心态面对纷扰世事”, 由此可知,孔子侧重于艺术创造方式,庄子侧重生活态度。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主要是为了论述书法除‘功利’外,一定还有一种‘非功利’属性让人心灵为之震慑”错。原文说“汉 贾谊在《治安策》中称书法为‘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 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而社会主流艺术家们并不买这种技术‘烂账’,面对文字与书法他们感 受着不一样的神奇与美妙,认为除‘功利’外,一定还有一种‘非功利’属性让人心灵为之震慑”,由此 可知,《治安策》不能论述书法除“功利”外,一定还有一种“非功利”属性让人心灵为之震慑的观点,这 种观点只是社会主流艺术家们的观点。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B.“正因如此”强加因果。文章只说“文字起源于记事述言,带有强烈功利色彩”“甲骨文的功利主要是 沟通鬼神,钟鼎文的功利主要是记事述言”,不能由此推断二者是因果关系。 C.“孔子认为达到了六艺的兼收并蓄,掌握其要领,就可以游心于物”逻辑关系错误。原文是说“孔子要 求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兼收并蓄,掌握其要领,才可以游心于物”。 D.“他们”指代错误,张冠李戴。原文说“一代一代书法家……散发‘非功利’之光芒”“书法家高举‘独 抒性灵’大旗,而藐视书法其他所有审美功效,将性灵发挥到极致,也将书法功利扫除到极端”,由此可 知,“他们”在文中指书法家,而不是文士,“将书法‘功利’扫除到极端”的是书法家,也不是文士。 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 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 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 等,可谓第一人称的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 响深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的 《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 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陈启 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 等。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 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 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 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 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 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 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盘然》,2020 年 4 月 3 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传统的文学,长时间来 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 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 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 舞台。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 文学表达过程之后,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 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 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 却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于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 动植物的被毁坏严重忽略了,以至发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 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 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 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 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文学有很大区 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 有着质地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 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 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 (选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2020 年 4 月 2 日《文学报》) 材料三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 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 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 供镜鉴。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 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 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 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 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 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 的生态文明素养。 (选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2020 年 3 月 12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已经蔚为大观。 B. 作家们能以人文情怀对生态问题进行剖析和反省。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体现在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 识以及其体验和感受。 C. 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D. 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 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态文学早期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采用报告文学和散文的文学形式,后来也采用小说和儿童文学 的形式,创作了不少佳作。 B. 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从而让生态文学创作能够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进人 类内心。 C. 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的作品,推动人们思想和社 会观念的变革。 D. 生态文学具有世界普遍性,它对中国生态文学和世界生态文学都有着很多有益的启示。 6. 通观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答案】4. B 5. A 6. ①探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逐步改善自然环境。②突破传统文学的困窘,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 ③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为世界生态文学带去有益的启示。④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 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但已经蔚为大观”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 形态”,选项的说法夸大其词。 C.“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 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 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 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可见,生态文学是有关人的文学。选项 的说法曲解文意。 D.“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 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 不同”,可见,文中只是说生态文学和传统文学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不同,而并没有说“不关乎历史、 政治等因素”。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采用报告文学和散文的文学形式”错。材料一指出“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 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可见,原文是说文学体裁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而选项说成是“采用报告 文学和散文的文学形式”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1)结合材料二“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 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 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 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分析概括:中国生 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在于探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逐步改善自然环境。 (2)结合材料二“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 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 文学……”分析概括: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在于突破传统文学的困窘,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 (3)结合材料三“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 鉴”“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 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分析概括: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 在于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为世界生态文学带去有益的启示。 (4)结合材料三“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 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分析概括: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 在于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怪厨 陆涛声 江南有个姓孙的厨子,得了祖传绝技,专做鱼肴,用鲤鱼能烧出上桌时满身还冒火焰的“火龙”,用 草鱼能烧出像成串葡萄的“葡萄鱼”,用青鱼能做出像朵朵菊花的“菊花鱼”……至于南北各地风味烧法, 没有一样不精通。他凭着这身本事,在长江边的小城毗陵开了一鱼菜馆,既当老板,又当厨师,烧三江五 湖捉来的各种鲜鱼,迎南来北往上中下三等客人。毗陵驿是苏南通往苏北的重要渡口,在曹雪芹《红楼梦》 中贾宝玉与贾政最后一别便是在毗陵驿外。这里过路客多,他们尝了孙老板烧的鱼,都赞不绝口,说他烹 制的鱼肴堪称绝无双。他一开心,就叫裁缝缝制了一面长条旗幡,绣上“绝世鱼肴”四个字,天天高挂在 菜馆门口。他的名声便不再仅限于毗陵小城,而是扩散到了大江南北。 一天清早,孙老板开店门挂“绝世鱼肴”旗幡时,有个衣衫褴褛的老叫花子来到他面前,说自己无家 可归,求他收留在店里当个帮工。孙老板觉得他可怜,心想行点儿善积点儿德吧!他当即叫个伙计找来一 套干净的旧衣裳,让老叫花子洗澡剃头。 老头儿在店里过了一段日子,精神渐渐好起来。孙老板叫他专门烧火,他烧得认真、专心,锅里要什 么火候,他就烧到什么程度,一点儿不出差错。他平时难得说上一句两句,声音很低,从来不提自己的身 世姓名。 那绣有“绝世鱼肴”的旗幡每天早升晚降,本来是孙老板亲自动手,但店里越来越忙,就想把这事交 给老叫花子。不料,老头儿不但不接受,还劝他不要再挂那旗。孙老板很不开心,问他为啥。老头儿没有 直接回答,只讲了个故事: 十年前,还是清光绪年间,扬州有个名厨,也是专做鱼肴,“火龙”“菊花鱼”“葡萄鱼”烧得都极 为出色,最拿手的是烧“神仙鱼”,人家吃了都想象不出是怎么烧出来的,竟有人传说他的手有仙气。他 的名气越传越大,传到慈禧太后耳朵里。老佛爷也馋“神仙鱼”吃,金口一开,就把他召进皇宫当了御厨。 他在宫里,终年不能与家人团聚。这事还小,没满两年,无意中得罪了一个管事的太监,惹下横祸,蒙冤 落个想毒害老佛爷的罪名,便从宫中御膳房消失了。后来,有人说他被杀了头,也有人传说太后身边有个 好心的太监偷偷放他逃出了皇宫。到底生死如何,没人说得清楚。反正,连累全家老小遭了杀身之祸是确 实的。 这故事,老板年少时也曾听父亲讲过。他听出老头儿讲这故事的意思,想听从,一时又放不下面子。 他既不责怪,也不强求,依旧天天自己挂收旗幡。 一晃五年过去,老头儿已年过花甲。有一天,老头儿主动提出,自己已风烛残年,故土虽没有亲人, 但还是想叶落归根。孙老板见他去意已决,便不再挽留,有心接济他一把,对他说:“要多少盘缠,还要 点儿什么,只管说。”老人却说:“盘缠不计较多少,但要求临走前能痛痛快快喝顿酒。”这点儿要求, 孙老板满口答应,说:“你要吃什么鱼?我亲自烧。”老头儿说他吃的鱼他自己烧,只要给他一条一斤重 的鲜活鲈鱼就行 孙老板依了他。第二天,老头儿打点好包袱,就动手在江上送来的一批新鲜鲈鱼里挑了一条,进了厨 房。孙老板正忙,没顾上他。 不一会儿,老头儿端了一碗酒和烧好了的鱼,在客堂角落里的一张空桌子边坐下了。那鲈鱼依旧是整 条的,放在大菜盘子里,肚着盘底背朝天,头抬着,口微张,尾巴翘起,四鳍伸开,像在江河里游的神态, 身子颜色还像没有烧煮过的活鱼。老头儿喝口酒,却一直不动筷子夹鱼肉吃,只是把嘴凑到鱼嘴上吮一口, 像就着茶壶嘴饮茶。他喝着吮着,在旁边桌上吃饭、饮酒的客人看了,都当老儿是个痴子,神经有毛病。 老头儿喝尽一碗酒,就拎起身边的包袱,自顾自出门向江边走去。那条鲈鱼还完完整整地伏在盘子里, 还在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味儿。好奇的客官们都围着桌子大惊小怪地议论起来,引来了老板,也引来了伙 计。一个伙计说鱼肯定不是生的,他看见老头儿放到锅里去烧的。这伙计想尝尝,用筷子轻轻一夹,鱼身 竟破了,原来只留有一层薄薄的皮和一副骨头,鱼肉已一丝都不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孙老板猛地想起,父亲在世时说到的“神仙鱼”好像就是这样。难怪那老头儿会讲出“逃出皇宫”的 说法,他自己分明就是那死里逃生的厨师。孙老板原以为“神仙鱼”烧法已经失传,想学只恨没门。他恨 自己粗心大意,名师就在身边,这么多年都没能发现。孙老板二话没说,冲出店门朝老头儿走的方向追去。 孙老板到江边,不见老人,找人一打听,说是坐小船过江去了。他失望极了,悔恨不已。 孙老板回到家,望望挂在门口的“绝世鱼肴”旗幡,心一悸背一凉,随即把旗幡降下,从此不再悬挂。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一段提到《红楼梦》中的毗陵驿,突出毗陵驿是重要渡口,既为故事情节蒙上一层淡淡的传奇色 彩,又丰富了文章意蕴。 B. 老头儿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被孙老板收留,在店里待了五年,所以落叶归根时,他想要将“神仙鱼” 的做法传授给孙老板。 C. 老头儿来到孙老板的店里一段日子后,精神渐渐变得好起来,说明他得到了孙老板的照顾,老头儿在这 里过得比较安定。 D. 老头儿给孙老板讲清光绪年间扬州名厨的故事,是以名厨做菜招来杀身之祸劝诫孙老板不要挂“绝世鱼 肴”旗,不要过于张扬。 8. 小说中的孙老板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9. “怪厨”的真实身份被人们发现之前,小说中多处埋下了伏笔。请结合小说内容列举三处并加以分析。 【答案】7. B 8. ① 厨艺高超。小说开头说孙老板得了祖传绝技,能做“火龙”“葡萄鱼”“菊花鱼” 等,对南北各地风味烧法也很精通。② 好面子。当老头儿讲故事劝孙老板不让他挂旗时,他想听从老头儿 的建议,但又一时放不下面子,依旧天天自己挂收旗幡。③ 懂得悔悟。在明白老头儿就是曾经的名厨后, 看到挂在门口的“绝世鱼肴”旗幡,心一悸背一凉,从此不再悬挂“绝世鱼肴”的旗幡。④ 善良。他收留 衣衫褴褛的老头儿,还给他找来衣裳,让他洗澡剃头;老头儿要离开时,孙老板给他盘缠。 9. ①老头儿烧火时烧得非常认、专心,能准确把握火候,不出一点儿差错,此处表现了老头儿对厨房事务 的熟悉,为后文写他的“怪厨”身份埋下了伏笔。②平时难得说话、从来不提自己身世的老头儿讲了关于 扬州名厨的故事,暗示了老头儿的身份,为后文写他的“怪厨”身份埋下了伏笔。③不接受孙老板让挂“绝 世鱼肴”旗的命令,劝说孙老板不要挂旗子,透露出他不同寻常,为后文写他的“怪厨”身份埋下了伏笔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B 项,“他想要将‘神仙鱼’的做法传授给孙老板”理解有误。从文中信息看,老头儿临走时做“神仙鱼” 应该是为了告诉孙老板自己的身份,没表明传授技艺。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 本题要求概括小说中的孙老板的性格特点: 结合“民国初年,江南有个姓孙的厨子,专做鱼肴,得了祖传绝技,用鲤鱼能烧出上桌时满身还冒火焰的 ‘火龙’,用草鱼能烧出像成串葡萄的‘葡萄鱼’,用青鱼能做出像朵朵菊花的‘菊花鱼’,至于南北各 地风味烧法,没有一样不精通”分析可知,孙老板得了祖传绝技,能做“火龙”、“葡萄鱼”、“菊花鱼”, 对南北各地风味烧法也很精通,可见他厨艺高超。 结合“他听出老头讲这故事的意思,想听从,一时放不下面子,他既不责怪,也不强求,依旧照旧天天自 己挂和收”分析可知,当老头儿讲故事劝孙老板不让他挂旗时,他想听从老头的建议,但又一时放不下面 子,依旧天天自己挂收旗幡。可见他好面子。 结合“孙老板心微幑一震,望望挂在门口的‘绝世鱼肴’旗幡,心一悸背一凉,随即把它降下,从此不再 悬挂”分析可知,在明白老头儿就是曾经的名厨后,看到挂在门口的“绝世鱼肴”旗幡,心一悸,背一惊, 从此不再悬挂“绝世鱼肴”的旗幡。可见他懂得悔悟。 结合“有个衣衫褴褛的老叫花子来到他面前,说无家可归,求他收留在店里当个帮工。孙老板想回绝,却 又觉得可怜。心想行点善积点德吧,他当下叫个伙计找来一套干净旧衣裳,让老叫花子洗澡剃头”“老头 主动提出,他已风烛残年,故土虽没有亲人,还是想叶落归根。孙老板见他去意已决,便不再挽留,有心 接济他一把,对他说,要多少盘缠,还要点什么,只管说”分析可知,他收留衣衫褴褛的老头儿,还给他 找来衣裳,让他洗澡剃头,老头儿要离开时,给他盘缠。可见他善良。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小说情节安排特点的能力,具体考查文中的伏笔。 “怪厨”的真实身份被人们发现之前,小说中多处埋下了伏笔。 结合“孙老板叫他专门烧火,他烧得认真、专心,锅里要什么火候,他就烧到什么程度,一点不出差错” 分析可知,老头儿烧火时烧得非常认真、专心,能准确把握火候,不出一点儿差错,此处表现了老头对厨 房事物的熟悉,为后文写他的“怪厨”身份埋下伏笔。 结合“他平时很少说话,难得说上一句两句,声音很低,从来不提自己的身世姓名”分析可知,平时难得 说话,从来不提自己的身世的老头儿讲了关于扬州名厨的故事,暗示了老头儿的身份。 结合“店里事越来越忙,就想把这事交给老叫花子。不料,老头不但不敢接受,还劝他那旗不要再挂。孙 老板老大不开心,问他为啥。老头没有直接回答,只讲了个故事”分析可知,不接受孙老板让挂“绝世鱼 肴”旗的命令,劝说孙老板不要挂旗子,透露出他不同寻常。 二、古诗文阅读(39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珦,雍州蓝田人。中明经..第,调鄠尉。时李义琰为雍州长史,鄠多讼,日至长史府,珦裁决明办, 自是无诉者。义琰异之,顾听事①曰:“此公坐也,恨吾齿晚,不及见。” 垂拱..初,为监察御史。武后杀韩、鲁诸王,付珦密牒按讯,珦推之无状。或言珦助韩、鲁者,后诘之, 挺议无所挠,后不悦曰:“卿,大雅士,此狱不足诿卿。”即诏监军河西。五迁右司郎中。御史王弘义附 来俊臣为酷,世畏疾,莫敢触其锋。会督伐材于虢,笞督过程,人多死,珦按奏,弘义坐免。迁给事中, 进左肃政台御史大夫。后营大像白司马坂,糜用亿计,珦上疏切谏,见纳。 中宗将斩韦月将珦执据时令不可以大戮忤三思意改右台俄出为岐州刺史。复为右台大夫。会节愍太子 败,诏株索支党。时睿宗居籓,为狱辞牵逮,珦密启保辩,亦会宰相开陈,帝感悟,多所含贷。擢户部尚 书,封河内郡公。以检校..太子詹事致仕。卒.,年八十一,赠兗州都督,谥曰文。 子晋,数岁知为文,作《八卦论》,吏部侍郎房颍叔、秘书少监王绍宗叹曰:“后来之王粲也。”举进 士及大礼科,皆上第。先天中,为中书舍人。玄宗监国,所下制命,多晋及贾曾稿。屡献谠言,天子嘉允。 出为泗州刺史,以珦老,请解职奉养。珦卒,历户部侍郎,袭爵,迁吏部。始,晋与洛人张循之、仲之兄 弟善,而二人以学显。循之上书忤武后,见杀。仲之神龙中谋去武三思,为宋之愻等所发,死,晋厚抚其 子渐,为营婚宦。晋卒,渐丧之若诸父云。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八》,有删改) 〔注〕听事:官府治理政事的大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宗将斩韦月将/珦执据/时令不可以大戮/忤三思/意改右台/俄出为岐州刺史 B. 中宗将斩韦月将/珦执据时令不可以大戮/忤三思意/改右台/俄出为岐州刺史 C. 中宗将斩韦月将/珦执据/时令不可以大戮/忤三思意/改右台俄/出为岐州刺史 D. 中宗将斩韦月将/珦执据时令不可以大戮/忤三思/意改右台俄/出为岐州刺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必须通晓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 垂拱,是年号名,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年号的字数一般为两字。 C. 检校,唐中前期,加“检校”官职虽非正式拜授,但有权行使该事职责,相当于“代理”官职。 “权”“兼”“领”“擢”“署”都有此义。 D. 卒,指大夫死,古时不同阶级对死的叫法不同。“崩”指帝王或皇太后之死,“薨”诸侯或有爵位的大 官之死,“不禄”称士之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珦断案英明。当时鄠地诉讼案件多,苏珦担任鄠尉,到任后英明裁决,百姓信服,就再没有告状的人 了。 B. 苏珦嫉恶如仇,正直敢谏。御史王弘义做恶,世人所畏惧,在监督伐木时,造成多人死亡,苏珦考察上 奏朝廷,王弘义因此获罪免职。 C. 苏珦急他人所急。睿宗在封地时,被获罪者的供词牵连,全赖苏珦密奏朝廷,为睿宗辩说,皇帝感悟, 才宽恕了睿宗。 D. 苏珦子苏晋,才德兼备。年少就有王粲之才,屡献正直之言,而受到天子的赞誉。其友死后,抚育其子, 并为其子张罗结婚和做官之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琰异之,顾听事曰:“此公坐也,恨吾齿晚,不及见。” (2)后诘之,挺议无所挠,后不悦曰:“卿,大雅士,此狱不足诿卿。”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李义琰认为他与众不同,看着大堂说:“这是你的座位了,遗憾的是我老了,看不到了。” (2)武后责备他,(苏珦)正义直言毫不屈服,武后不高兴,说:“你,是个大雅士,这个案件不足以劳 烦你。”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中宗将要斩杀韦月将,珦坚持依据当时的时令不能够大加杀戮反对,违背武三思的心意,改 任右台,不久又出京担任岐州刺史。 “时令不可以大戮”是“据”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C; “三思意”是“忤”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D。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擢”“相当于‘代理’官职”错。“擢”是升职。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全赖苏珦密奏朝廷,为睿宗辩说”错。结合原文“时睿宗居籓,为狱辞牵逮,珦密启保辩,亦会宰相 开陈,帝感悟,多所含贷”可知,不是全靠苏珦,也恰逢宰相为睿宗陈说。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异,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顾,看;恨,遗憾。 (2)题得分点有:诘,责备;挠,屈服;狱,案件;诿,托付,劳烦。 参考译文: 苏珦,雍州蓝田人。考中明经科,调任鄠州县尉。当时李义琰做雍州长史,鄠州有很多案件,他每天 都到长史府,苏珦都裁决公开审理,从此以后没有再打官司告状的。李义琰认为他与众不同,看着大堂说: “这是你的座位了,遗憾的是我老了,看不到了。” 垂拱初年,苏珦担任监察御史。武后杀韩、鲁各王,交给苏珦秘密文件来审讯,珦审理案件什么结果 也没有。有人说苏珦在帮助韩、鲁这些人,武后责备他,苏珦正义直言毫不屈服,武后不高兴,说:“你, 是个大雅士,这个案件不足以劳烦你。”就下诏让他到河西监军。五次迁官做了右司郎中。御史王弘义依 附来俊臣做了很多残酷的事,世人都害怕又痛恨,没有人敢触其锋芒。恰逢王弘义在虢地监督砍伐木材, 在监督过程中用严刑督查,很多人都死了,苏珦巡查上奏,王弘义因此犯罪免官。后来苏珦升任给事中, 晋封为左肃政台御史大夫。武后在白司马坂营建大像,耗费巨大用亿来计算,苏珦上疏恳切劝谏,意见被 接纳。 中宗将要斩杀韦月将,珦坚持依据当时的时令不能够大加杀戮反对,违背武三思的心意,改任右台, 不久又出京担任岐州刺史。后来又担任右台大夫。恰逢节愍太子失败,皇帝下诏查找同党。当时睿宗正居 住在籓府,被案件供词牵连而被逮捕,苏珦秘密上奏章为他辩护,恰逢宰相也为睿宗开脱,皇帝明白过来, 大多都得到了宽恕。升任户部尚书,封为河内郡公。在检校太子詹事任上退休。后来去世,年纪八十一岁, 追赠兗州都督,谥号叫做文。 苏珦的儿子苏晋,几岁就会写文章,作了《八卦论》,吏部侍郎房颍叔、秘书少监王绍宗赞叹说:“这 是以后的王粲啊。”后考中进士及应试大礼科,都是上等。先天年间,担任中书舍人。玄宗监国时,所下 的命令,大多出自苏晋及贾曾的草稿。苏晋多次献上正直的言论,天子赞赏并采纳。后出京担任泗州刺史, 因为苏珦老了,苏晋请求解职回家奉养。苏珦去世后,苏晋历任户部侍郎,承袭了爵位,升任吏部。开始, 苏晋与洛人张循之、仲之兄弟交好,而这二人凭借学业出名。张循之因为上书触怒武后,被杀。张仲之神 龙年间谋划除去武三思,被宋之愻等人告发,也死了,苏晋好好地抚养他的儿子张渐,为他筹划结婚和当 官的事情。苏晋去世后,张渐如同死了伯父叔父那样悲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① 晁补之 宋 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几点渔灯小,迷 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觉阮途穷,归心阻。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 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注释:①晁补之于绍圣四年坐党籍贬监处州监酒税,后又改监信州盐酒税,本诗作于赴信州途中。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句写词人伫立江畔所见的景色。青山,本碧绿青翠,斜阳夕照,山色反而显得雄浑沉厚,这是远望所 见。 B. 上片末四句既从正面用笔描写景物,概括出词人当时目力所见的空间范围,又从侧面暗示时间由黄昏到 黑夜。 C. 本词上下两阕表达方式各不同。上阕写景,气象雄浑,景物壮阔;下阕抒情,直接倾吐满怀的衷肠。 D. 下阕从听觉方面写夜闻竹枝歌、“猿鸟一时啼”让人产生凄凉之感,“烛暗”表明天色将明,词人彻夜 难眠、伤情无限。 15. 本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 C 15. 答①贬谪的郁闷:“使人愁,长安远”回首前路,词人不禁想起千里外的京城,于 是感到被贬谪的愁怨和悲哀。②羁旅的迷茫、悲苦:上片写景,诗人的小舟停泊在江浦,闪烁不定的渔火, 使人迷离恍惚;下片又用“竹枝歌”“猿鸟”“暗烛”“津鼓”等意象烘托自己羁旅的悲苦。③为追求功 名所误,欲归又不得的遗憾:前句用“暗想”,后句用“自悔”,再借用阮籍典故、觉得他和阮籍一样, 施展自己的宏图抱负是不可能了,表达了词人自怨自艾的情绪。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 C.“上阕写景,气象雄浑,景物壮阔;下阕抒情,直接倾吐满怀的衷肠”错。上阕“使人愁,长安远,在 何处”也是抒情。且上阕起句景象雄浑壮阔,但“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显得低小 幽寒,景色凄迷。下阕重在抒情但也有写景,如“猿鸟一时啼,惊岛屿”。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上阕写“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写令人忧愁的是离京城越来越远逐渐模糊,不知道愁云惨雾暮霭沉 沉中京都究竟藏在何处。回首前路,词人不禁想起千里外的京城,于是感到被贬谪的愁怨和悲哀。 故此处 抒发了作者被贬谪的郁闷。 上阕写景,“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写几处闪烁不定的微弱的渔火,使人迷离恍 惚不知船坞远近。一叶船帆渐渐低垂下来,停泊在前面的江浦。诗人的小舟停泊在江浦,闪烁不定的渔火, 使人迷离恍惚。下阕描写“竹枝歌”“猿鸟”“暗烛”“津鼓”等意象,作者于一泻无余倾吐衷曲后,用 多种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事物,层层渲染,步步加深来抒发因贬谪而产生的羁旅之情,从红日暮到红烛暗, 到津鼓响,时间的跨度长,调动的景物多,使词人的悲伦之情如见。烘托自己羁旅的迷茫、悲苦。 下阕前句写“暗想平生”,写默默地回想自己一生的遭际;后句写“自悔儒冠误”,写独自悔恨常常为追 求功名所误;“觉阮途穷,归心阻”,再借用阮籍典故、觉得他和阮籍一样,施展自己的宏图抱负是不可 能了,表达了词人自怨自艾的情绪。此处抒发为追求功名所误,欲归又不得的遗憾。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11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仰慕孙权却又无处寻觅的句子是:_______。 (3)《滕王阁序》中展现房屋遍地、富庶繁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写归隐后与亲朋交往、情趣高雅的田园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 (5)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义相近的句子 是:______。 (7)在《定风波》中“________”运用双关手法,道出了作者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 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答案】 (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4). 闾阎 扑地 (5). 钟鸣鼎食之家 (6). 悦亲戚之情话 (7). 乐琴书以消忧 (8). 人生如梦 (9). 一尊 还酹江月 (10).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1). 也无风雨也无晴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举”“誉”“沮”“闾阎”“扑”“鸣”“鼎”“悦”“情”“琴”“尊”“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为乐就是这样一种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收获满足的事情。然而, ( ),这是怎么回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被称为“同理心耗竭”。“同理心”就是站在他 人的角度和立场上,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同理心较强者能够从他人的表情、语言等方面判断其情绪,进 而可以 地感受和体谅别人,并以此作为自身的行事依据。然而,同理心也是有 的,而且能够 被消耗。只要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那么,对于同理心较强者来说,如何避免自己的同理心消耗过大呢?一是把同理心变成“同情心”。 同理心较强者在帮助别人时,往往情不自禁地将自己代入别人的情境中,而过度介入别人的痛苦和烦恼, 就会造成同理心消耗过大,此时不妨化同理心为“同情心”。二是找到同理心的边界。没有人的同理心是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要找到自己同理心的边界,既不要 ,也不要过分介入,而要明确自 己的责任范围,比如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可以提出建议,也可以给予支持和陪伴,但不能过于 别人 的选择,更不应越俎代庖,代替别人痛苦和烦恼。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些人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导致身心俱疲,结果没有获得快乐 B. 有些人并没有获得快乐,而是身心俱疲,结果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 C. 有些人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导致身心俱疲 D. 有些人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结果导致身心俱疲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设身处地 局限 冷若冰霜 扰乱 B. 身临其境 限度 冷若冰霜 干涉 C. 设身处地 限度 拒人千里 干涉 D. 身临其境 局限 拒人千里 扰乱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过度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B. 如果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C. 只要不过度使用同理心,就可避免同理心耗竭,进而防止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D. 如果过度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答案】17. D 18. C 19. D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然而”一词可知,此处与上文内容语意相反,为与上文“助人为乐……能收获满足”反接,补写的 句子开头应说“没有获得快乐”,这样就排除 A、C 项。 为引出下文的心理学现象“同理心耗竭”,补写的句子后面就须是“身心俱疲”,这样再排除 B 项;使用 “非但……反而……”表相反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更有出人意料的对比效果。比较四个选项,D 项最为 恰当。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 第一空,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句中是说同理心 较强者能够感受和体谅别人,用“设身处地”更恰当。 第二空,局限:限制在某个范围内。侧重于自身的主观条件造成的狭小范围。限度:范围的极限;最高或 最低的数量或程度。根据后文中“消耗”可知,同理心是量化的,且过度使用会耗竭,用“限度”更恰当。 第三空,拒人千里:形容人态度傲慢,不愿与别人合作或接近。冷若冰霜: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 容态度很严肃,使人不易接近。此处与“过分代入”作对比,用“拒人千里”更合语境。 第四空,扰乱:搅扰;使混乱或不安。侧重有意弄乱或干扰破坏。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硬管, 带有强硬的态度。与句中“越俎代庖”构成递进关系,故用“干涉”更恰当。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错误:一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把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只要……,就”改成“如果……,就”; 二是“危害身心”成分残缺,应在“身心”后加上“健康”。 A、C 两项“危害身心”存在宾语中心词残缺的问题,应在“身心”后加上“健康”。 B.“如果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说法绝对,不合逻辑,应在“使用同理心”前添加“过度”, 这样才能合乎逻辑。比较四个选项,D 项修改最恰当。 故选 D。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据报道,由于大脑不停思考,一些国际象棋顶尖选手在比赛时消耗的热量可多达 6000 卡路里。于是,有些 人突发奇想: ①_________?但事实上,大部分大脑的能量都是由“暗地里”进行的那些活动耗费的,即 使没有任何外界刺激,大脑仍要消耗大量能量用于支持神经网络处于在线状态。也就是说,无论思考还是 发呆,②_________。最关键的是,大脑能量来源单一,只消耗葡萄糖,用脑强度越大,③_______,而当 血糖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人就会有饥饿感,食欲上升,总想吃东西。所以,减肥还得靠体育运动,而不是 坐在家里苦思冥想。 【答案】 (1). 是不是勤动脑就能减肥呢 (2). 大脑耗能的差别不大 (3). 消耗的葡萄糖就越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 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 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 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本段文字介绍的是大脑消耗热量的情况。第一空,根据“有些人突发奇想”可知,此处是有关大脑消耗热 量产生的新奇想法,以问题形式表述,通读文段,“所以,减肥还得靠体育运动,而不是坐在家里苦思冥 想”是最后的结论,由结论反推问题,可知此处应填“勤动脑就能减肥”一类的问题;第二空,根据“即 使没有任何外界刺激,大脑仍要消耗大量能量用于支持神经网络处于在线状态”可知,“思考还是发呆” 对大脑耗能能量的影响不大,推知此处应填“大脑耗能的差别不大”;第三空,根据“大脑能量来源单一, 只消耗葡萄糖”可知,“用脑强度”与“消耗的葡萄糖”的关系,推知此处应填“消耗的葡萄糖就越多”。 四、写作(60 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王勃《滕王阁序》 “世事难料,未来注定还会面对更为复杂的局面。但因为有了这些点点滴滴,我已经有勇气和耐心面 对任何困难和挑战”——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黄国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大江大河波涛奔涌,冲破逆折处尤显壮丽澎湃。人生路上,每一次艰难险阻都是对人的考验。正如俾 斯麦所言:“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的苦难,我们需要面对苦难时激励自己。”只有正视苦难,不被苦难打 倒,才能认清生活的本质,获得人生的真谛,收获人生的壮丽风景。 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我想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和挫折……面对苦难,有人会一蹶 不振,心生哀怨,总觉命运不公,人生多舛,在埋怨之中度过一生;然而,还有一些人,他们会激励自己, 把经历苦难当成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并努力克服它,最终雨过天晴,人生一片明朗。不同的选择,不同 的结局,你是想身陷苦难的泥淖之中无法自拔,还是愿意在苦难之中坚强不屈,从而开出绚烂的花朵?我 想答案不言而喻。丰子恺先生说过:“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遭遇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 头的日子。”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黄国平形容自己的信念就是这样“很简单”。从炬光乡小 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再到现在任职于 腾讯公司人工智能实验室,黄国平从人情冷暖、生离死别、贫穷等无数条荆棘之路中跋涉而来,只因苦难 中一直存有希望,他的路才得以越走越宽。艰难困苦成就了黄国平,他在苦难中成长,在泥泞里开花! 再想想疫情期间的追梦人,大三学生在方舱医院中复习考研,12 岁男孩在路边蹭网学习,“案板上是 生活,案板下是未来”的 7 岁小女孩……他们之中,有的感染病毒,有的条件有限,生活都写满艰辛。但 面对这些,他们并未觉得自己有何不同,却将这一切视作平常,眼中有光,心里有火,对梦想的坚定执着 就是他们正视苦难、认清真相、热爱生活的具体体现。而享受最优质的资源、有着最优越条件的你我是否 也同他们一样,能够将自己活成一束光? 不要哀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正视苦难,超越苦难,勇敢向前吧!记住,今天你所经历的磨难, 都将成为你日后成功的奠基石。因为拜伦说过:“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追寻真理的过程道阻且长,人 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王勃的话表明人生之路是充满坎坷的,每个人都会面对挫折或苦难。 博士黄国平的话对苦难、逆境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人生需要经历苦难的磨砺,激发内在潜力战胜苦难, 并将其转化为一种精神财富。黄国平接受苦难并战胜了苦难,苦难成就了黄国平。 综合材料及要求,考生要谈对“苦难”的理解,不可脱离“苦难”这一核心话题。可以谈人生需要经历苦 难的磨砺,激发内在潜力战胜苦难;思考苦难对人生的积极意义;谈逆境、苦难对人的促进作用;要学会 正视苦难,激发自己的潜力;正确认识苦难、面对苦难,学会激励自己战胜苦难,收获成功等。 无论选择哪一角度进行写作,支撑其论点的论据都是丰富的,考生可根据已有储备有效调取。尤其对“苦 难”的思考,考生立足点不同,思考的角度也就不同,古今中外,论据颇多。考生也可联系当今现实,展 开联想,思考“苦难”的深层意蕴。总之,考生要能在谈自己对“苦难”的理解的同时,体现自己个性化 的思考,思考苦难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立意】1.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 2.逆风飞扬,无惧苦难。 3.战胜苦难,成就自我。 4.艰险在先,更要向前。 5.正视苦难,直面自我。 【素材】精彩片段: 1.四季轮回,既然有春天的葱茏,也就有秋天的叶落;既然有夏天的热烈,也就有冬天的风雪。我们没有理 由不接受苦难。苦难宛如天边的雨,说来就来,你无法逃避,无法退却;苦难也似横亘的山,赶也赶不跑, 你只有超越,只有征服…… 贝多芬,一位伟大的作曲家,正当他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之时,突然患了耳疾,从此,他生活在一个没有 声音的世界里。试问,还有什么打击能比这更大呢?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完成了一生中最辉煌的著 作——《第九交响曲》。聋子能作音乐,已是妙谈,何况是人世间最伟大的著作,可见,只有能超越人生大 苦难的英雄才能为之。 2.挫折虽是绊脚石,但若就此一蹶不振,那么绊脚石将挡去你的未来之路,使你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应积极 寻找方法战胜挫折,使之成为垫脚石,让我们的人生路通畅无阻。道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上,肯定隐藏着 不少挫折。没有挫折的成功,便不能叫成功,至少是没有价值的。我们只有遇到挫折,挑战挫折,战胜挫 折,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如果一味地避开挫折,那你就是最失败的,同时也失去了人最宝贵的东西之一。 3.战胜苦难是一种不甘命运、勇于向上的动力,是一面摆脱桎梏,勇于开创的旗帜,是一支催人奋进的进行 曲。 面对苦难,让我们闭上眼睛,聆听一段清泉叮咚的乐曲,幽远清新的旋律会送给你一份“心静自然凉”的 轻松。在泪水涌出眼眶之前,请抬起你的头,仰望头顶那方包容了亿万年风霜雨雪的天空,读懂那份旷达、 那份宽容、那份蔑视一切的恢弘气势后,你怎能不顶礼膜拜、信心倍增。让我们勇敢地战胜苦难,不为别 的,只因为我们是大写的人,只因为人的生命仅有一次。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