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八校协作体 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
考试时间:2021 年 5 月 13 日 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师道尊严”挺立民族信仰
①“为学莫重于尊师。”尊师重道是中华文明的德性精华,历史上既有像孔子这样“弟子三千,圣贤
七十二”的流芳圣贤,又有“程门立雪”、“子贡尊师”之类的千古佳话。“师道尊严”作为尊师重教理
念在道德层面的集中表达,不仅是对以教师群体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尊重,也是对教育、文化、知识的尊
崇,更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②“师道尊严”一词出自《礼记·学记》,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的地位极
其重要,他们应该是“道”的载体,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教师承担着
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不讲“师道”,后果
不堪设想。正因如此,“师道”必须尊贵、庄严,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们有爱有敬、尊重人性、
严谨为学,我们的民族信仰体系才能牢固树立起来。
③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徐特立坚持兴办
平民教育,毛泽东视他为一生的先生;陶行知穷毕生精力钻研教育理论;民族危难时刻,朱自清、闻一多
等诸多学者云集西南联大,为国家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痴心教师”张心芸,“苗乡挑夫教师”周宏军,
时代楷模黄大年。他们身上,闪耀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典范,闪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
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闪耀着“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强国之光。
④如今社会格外重视教育,教师更是被寄予沉甸甸的期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
着民族的未来”。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传统文化遭到了一定冲击,在一些地方形成
了“反传统的传统”,“师道尊严”不再被重视,互联网带来的“知识爆炸”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知识获
取渠道,教师职业的“去魅化”导致教师专业权威不断被解构,教师职业声望有所下降。
④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对民族信仰的树立至关重要,如何重振“师道尊严”就显得尤为突出和迫切。
“严师”内涵丰富,不仅是指严厉的老师,更是有尊严的老师,是值得尊敬的老师,教师知善恶、明是非、
能担当、有格局、有境界。
⑥与此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充分尊重教师的教育自主权,减少和弱化行政力量的过度介入,做
到制度上松绑,精神上“减压”,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和精神成长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现实生活中,需将
教师从过度的道德绑架上解脱下来,强化对他们的精神关怀,才能重树师道尊严,使教师真正成为“太阳
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而在凝聚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中舞台更广阔、底蕴更深厚、定力更强大。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 选出下列句子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 )
A. “师道尊严”作为尊师重教理念在道德层面的集中表达,不仅是对教育、文化、知识的尊崇,也是对以
教师群体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尊重,更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B. 互联网带来的“知识爆炸”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知识获取渠道,教师职业的“去魅化”导致教师专业权
威不断被解构,教师职业声望有所下降。
C. 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对民族信仰的树立至关重要,如何重振“师道尊严”就显得尤为突出和迫切。
D. 教师知善恶、明是非、能担当、有格局、有境界。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对教师能力素质
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2. 下列关于文章论证结构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点题。以“师道尊严”引起话题,突出强调“师道尊严”的重要性。
B. 具体阐释。阐释“师道尊严”的内涵及其发展演变,突出强调“师道尊严”对于牢固树立民族信仰体系
的必要性。
C. 现实性分析。反观当下,社会上存在着“师道尊严”不被重视的现象,意在表明:重振“师道尊严”,
刻不容缓。
D. 紧迫性分析。重振“师道尊严”,教师要注重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照应题目,呼吁期待。
3.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作者看来,老师受到尊重,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尊重,真理学问受到尊重,人们才会敬重学习,认
真学习。
B. 教师地位极其重要,他们承担的责任重大,因此,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们有爱有敬,尊重人性,
严谨为学,我们的民族信仰才能牢固树立起来。
C.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互联网让人们有更多的知识获取渠道,教师魅力在消退,专业权威被不断解构,教
师这一职业将不再需要。
D. 只有教师注重终身学习,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教育部门和学校尊重教师教育的自主权,教师才能
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特别要注
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
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A 项,递进关系不对,依据第一段,应该是“不仅对以教师群体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尊重,也是对教育、文
化、知识的尊崇,更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
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
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B 项,文章没有论及“发展演变”。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
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
上下文,筛选答案。
A 项,“在作者看来”错,是《礼记 学记》的观点,第二段说“‘师道尊严’一词出自《礼记•学记》,曰: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B 项,因果关系于文无据。
C 项,“教师这一职业将不再需要”错,第四段“教师职业声望有所下降”。
故选 D。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
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
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
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
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 月 15 日,一场沙尘天气过程影响北方大地——北京、河北、内蒙古、陕西、山西等 12 省(区、市)
被沙尘覆盖,多地 PM10 浓度达到上千微克每立方米。截至 15 日,此次沙尘天气过程已影响我国西北及华
北地区,达到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级别,是近 10 年来我国遭遇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
在沙尘天气下,污染物可通过眼、鼻、喉等黏膜组织及皮肤,直接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或
过敏反应。沙尘颗粒还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低能见度会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行,
在强沙尘暴天气来袭的时候,建议大家尽量避免室外活动,如须外出,一定要做好健康防护措施。
(摘编王绍绍方经纶《北方地区遭遇近十年最强沙尘暴?》,《人民网》2021 年 3 月 16 日)
材料二:
中国天气网分析师石妍指出,每年进入 3 月后,我国北方沙尘天气进入高发期。春季气温回升迅速,
北方沙源地开始解冻,加之降水较少,难以抑制沙尘,便为沙尘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这个时节,
北方冷空气活动仍然频繁,大风天气多发,就容易把地表的土或沙吹起来,从而形成沙尘天气。
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张碧辉分析,这次沙尘天气成因包括两方面。一是受下垫面条件影响,
热力条件好。前期蒙古国以及我国西北部气温明显偏高,降水较少,地表逐渐解冻,沙尘粒子容易起沙。
二是受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动力条件充足。新疆北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甚至华北北部都先后出现
了 9-11 级的阵风,为这次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张碧辉说,近年来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益于我国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
作的整体推进,沙尘天气已经得到了明显有效的改善。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根系的固沙、蓄水功能,可抑
制、改善起沙条件,也可减小局地风场的扬沙。
(摘编邱晨辉《“最强”沙尘天气为何卷土重来》,《中国青年报》2021 年 3 月 16 日)
材料三:
经过持续的治理,近几年京津冀地区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了,雾霾似乎正在远去。但实际上,京
津冀地区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产业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员彭应登表示,从 3 月 14 日晚开始,蒙古国南部的沙尘南下,与中国内蒙古西部、宁夏中北部等地区
的沙尘叠加,再向东南输送至京津冀地区,同华北地区近日的雾霾天气益加,最终形成了此次复合型污染。
可以说,这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蓝天保卫战”虽卓有成效,但还需久
久为功。雾霾治理、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治理依然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
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不能松弦。
另外,此次沙尘暴天气是跨国界的重污染天气现象,蒙古国亦受灾严重,3 月 13 日晚至 15 日上午 9 时,
蒙古国的暴风雪和强沙尘已致 9 人死亡、12 人失踪。这也再次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生态治
理是全人类的事,世界所有国家只有加强合作,携手应对,共享治理经验,才能换来持久的蓝天白云、绿
水青山。
(莫鑫《沙尘暴再敲警钟,生态治理仍不能放松》,《新华每日电讯》2021 年 3 月 16 日)
4.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次沙尘暴在我国是从北京首发,进而影响我国西北及华北地区,是近 10 年来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
沙尘天气,各地 PM10 浓度超高。
B. 有过敏性反应或哮喘的人要特别注意,在沙尘天气时做到应有的防护措施;市民朋友应对沙尘天气最好
的办法就是尽量不外出。
C. 此次沙尘暴跨国界性明显,不但对我国北方大地的环境、交通等带来危害,也对邻近的蒙古国带来了很
大的损害。
D. 此次沙尘暴的突发性,既检验了我国近几年在防沙治沙的成效,也给我国今后的生态治理以警示,需加
强生态文明建设。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气象专家的角度看,诱发此次沙尘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北方春季气温升高、降水量少、大风天气等
气候因素不容忽视。
B. 材料二与材料三都从多方面分析了此次沙尘暴突发的原因,但材料三侧重从客观原因方面分析,分析显
得更全面、更透彻。
C. 气象专家对此次沙尘暴成因的分析,既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客观依据,也对人们应对恶劣气象灾害有
指导意义。
D. 此次沙尘暴的成因、危害、影响,提醒人们“绿水青山”关乎生产、生活等方面,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
而艰巨的工作。
6. 为了尽量避免类似强沙尘暴天气的出现,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B
6. (1)植树造林防沙治沙;(2)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常抓不懈;(3)世界各国应当携手合作,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进行生态治理。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此次沙尘暴在我国是从北京首发”错,材料一说“3 月 15 日,一场沙尘天气过程影响北方大地——北
京、河北、内蒙古、陕西、山西等 12 省(区、市)被沙尘覆盖”,材料三说“从 3 月 14 日晚开始,蒙古
国南部的沙尘南下,与中国内蒙古西部、宁夏中北部等地区的沙尘叠加,再向东南输送至京津冀地区”。
可见并非“从北京首发”。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但材料三侧重从客观原因方面分析,分析显得更全面、更透彻”错。材料二主要从气温、降水、大风
等角度分析此次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属于客观原因;材料三则侧重从沙尘暴天气是跨国界污染角度,强调
生态治理是全人类的事,属于主观因素。且二者构不成比较,无所谓哪个分析全面、透彻。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目要求分析避免类似强沙尘暴天气的出现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于沙尘暴的治理,材料二最后一段中提及“张碧辉说……得益于我国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作的整体推
进……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根系的固沙、蓄水功能,可抑制、改善起沙条件,也可减小局地风场的扬沙”,
可见植树造林防沙治沙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材料三中说“但实际上,京津冀地区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产业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雾霾治
理、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治理依然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生态文明建
设永远在路上,永远不能松弦”,可见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常抓不懈。
材料三还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此次沙尘暴天气是跨国界的重污染天气现象”“这也再次证明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生态治理是全人类的事,世界所有国家只有加强合作,携手应对,共享治
理经验,才能换来持久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可见世界各国应当携手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
同进行生态治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冯骥才
(1)民国二十八年,龙王爷闯进天津卫。街上行船,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不通,小杨月楼和他的
一班人马,被困在南市的庆云戏院。那时候。人都泡在水里。哪有心思看戏?
(2)龙王爷赖在天津一连几个月,戏班照样人吃马喂。把钱使净。便将十多箱行头道具押在河北大街的
“万成当”。等到水退了,小杨月楼急着返回上海,凑钱买了车票,就没钱赎当了,急得他闹牙疼,腮帮
子肿得老高。戏院一位热心肠的小伙计对他说!“您不如去求李金鏊帮忙,那人仗义,拿义气当命。凭您的
名气,有求必应。”
(3)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伙①,混混头儿。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绝不含糊,死千②一个。
小杨月楼从来不沾这号人。可是今儿事情逼到这地步。不去也得去了。他跟随这小伙计到了西头,过街穿
巷,抬眼一瞧,怔住了。篱笆墙,栅栏门,几间爬爬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这破瓦寒窑里?小伙计却
截门一声呼:“李二爷!”
(4)应声打屋里猫腰走出一个人来,出屋直起身,吓了小杨月楼一跳。这人足有六尺高,肩膀赛③门宽,
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上边还油了几块。小杨月楼以为找错了人家,
没想到这人说话嘴上赛扣个罐子,瓮声瓮气问道:“找我干哟?”口气挺硬,眼神极横,错不了,李金鍪!
(5)进了屋,屋里赛破庙,地上是土,条案上也是土,东西全是东倒西歪;迎面那八仙桌子,四条腿缺
了一条,拿砖顶上;桌上的茶壶,破嘴缺把,磕底裂肚,盖上没疙瘩。小杨月楼心想,李金鍪拿嘛帮助自
己?于是心里不抱什么希望了。
(6)李金鏊打量来客,一身春绸裤褂,白丝袜子,黑礼服呢鞋,头戴一顶细辫巴拿马草帽,手拿一柄有
字有画的斑竹折扇。他瞄着小杨月楼说:“我在哪儿见过你?”眼神还挺横。不赛对客人,赛对仇人。
(7)戏院小伙计忙做一番介绍。李金鏊立即起身,拱拱手说:“我眼拙,杨老板可别在意。您到天津卫
来唱戏,是咱天津有耳朵人的福气!哪能叫您受治、委屈!您明儿晌后就去‘万成当’拉东西去吧!”说得真
爽快,好赛天津卫是他家的。这更叫小杨月楼满腹狐疑。
(8)转天一早,李金鏊来到河北大街上的“万成当”,进门仰头叫道:“告你们老板去,说我李金鏊拜
访他来了!”老板慌张出来,请李金鏊到楼上喝茶,李金鍪理也不理,只说:“我朋友杨老板有几个戏箱押
在你这里,没钱赎当,你先叫他搬走,交情记着,咱们往后再说。”说完拔头便走。
(9)当日晌后,小杨月楼带着几个人碰运气赛的来到“万成当”,进门却见自己的十几个戏箱,早已摆
在柜台外边。小杨月楼大喜过望,便取了戏箱,高高兴兴返回上海。
(10)小杨月楼走后,天津卫的锅伙们听说这件事,佩服李金鏊的义气。纷纷来到“万成当”。要把小
杨月楼欠下的赎当钱补上。老板不肯收,锅伙们把钱截着柜台扔进去就走。这事又传到李金鍪耳朵里。李
金鏊在天庆馆摆了几桌,将这些代自己还情的弟兄们着实宴请一顿。
(11)谁想到小杨月楼回到上海,寄张银票到天津“万成当”。“万成当”收过锅伙们的钱,哪敢再
收双份,老板亲自捧着钱给李金鍪送来了。李佥鍪嘛人?不单分文不取。看也没看,叫人把这笔钱还给那帮
代他付钱的弟兄。
(12)转年冬天,上海奇冷,黄浦江冰冻三尺,大河盖上盖儿。这就断了码头上脚夫们的生路,尤其
打天津去扛活的弟兄们,肚子里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下凉气了。恰巧李佥鏊到上海办事,抬眼瞅
见小杨月楼主演《芸娘》的海报,拔腿便去找小杨月楼。
(13)小杨月楼听说天津的李金鏊在大门外等候,脸上带着油彩就跑出来。只见台阶下大雪里站着一条
高高汉子。他口呼:“二哥!”三步并两步跑下台阶。脚底板给冰雪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仰脸对李金鏊
还满是欢笑。
(14)小杨月楼在锦江饭店盛宴款待这位心中敬佩的津门恩人。李金鏊说:“杨老板。您喂得饱我一个
脑袋,喂不饱我黄浦江边的上千个扛活的弟兄。”
(15)小杨月楼慨然说:“我去想办法!”
(16)李金鏊说:“那倒不用。您只要把上海所有名角约到一块儿,义演三天就成!戏票全给我,我叫弟
兄们自个儿找主去卖。这么做难为您吗?”
(17)小杨月楼说:“这点事还不好办吗?”第二天就把大上海所有名角,全都约齐。在黄金戏院举行义
演。戏票由天津这帮弟兄拿到平日扛活的主家那里去卖。这些主家花钱买几张票,又看戏,又帮忙,落人
情,过戏瘾,谁不肯?何况这么多名角同台献技,还是《龙凤呈祥》《红鬃烈马》一些热闹好看的大戏,更
是千载难逢。一连三天过去,便把冻成冰棍的上千个弟兄全救活了。
(18)李金鏊完事要回天津,临行前,小杨月楼又是设宴送行。酒足饭饱时。小杨月楼叫人拿出一大包
银子,送给李金鏊。既是盘缠,也有对去年那事谢恩之意。李金鍪一见钱,面孔马上板起来,沉下来的嗓
门更显得瓮声瓮气。他说道!“杨老板,我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变钱。想想看,您我这段交情,有来有
往,打谁手里过过钱?谁又看见过钱?折腾来折腾去,不都是那些情义吗?钱再多也经不住花,可咱们的交情
使不完!”说完起身告辞。
(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有删节)
【注】①锅伙:此处指在简陋食宿处住着的单身工人、小贩。②死千;担当出生入死的差事,这是天津地
方土语,也是混混儿的行话。③赛:天津方言,有“像”或“似”之意。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擅长描写人物,不仅对主角李金鏊、小杨月楼刻画细腻,也于寥塞数语中将热心肠的小伙计、仗义
的锅伙们刻画得活灵活现。
B. 文中小杨月楼称李金鏊为“二哥”,李金鏊称小杨月楼为“老板”,两人对彼此的迥异称呼,符合人物
的身份特征。
C. 小说多处使用对比手法。如小杨月楼与李金鏊的形象对比,这是人物之间的对比;李金鏊家境贫困却能
扶危济困,这是人物自身的对比。
D. 文章通过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言行举止的描写,体现了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们对传统美德“义”的
普遍认同和追求。
8.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赏析。
9. 小伙计嘴中的李金鏊与小杨月楼初次见到的李金鏊的形象形成了强烈反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种安
排的艺术效果。
【答案】7. C 8. ①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富有地域特色。如“嘛”“赛”“锅伙”“爬爬屋”等诸多方
言的使用,富有生活气息。②善用修辞,形象生动。拟人手法,龙王爷“闯”“赖”等描写,表现洪水的
肆虐;夸张手法,“人都泡在水里”“肩膀赛门宽”;比喻手法:“大河盖上盖儿”等。③活泼幽默,富
有感染力。如“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等。④多用短句,节奏感强,近
似于相声艺术的特色。如“破嘴缺把,磕底裂肚,盖上没疙瘩”。
9. ①使情节波澜起伏。眼前的李金鏊贫穷落魄,和传闻中“拿义气当命”的仗义形象形成反差,小杨月楼
从先前的期待到眼前的怀疑再到后来的不抱希望,形成了情节的跌宕。②设置悬念。这样一个让小杨月楼
“不抱希望”“满心狐疑”的人物,能否帮助小杨月楼脱困,二人最终为何会“义结”,充满悬念。③凸
显人物形象。传闻中“混混头”李金鏊居然生活如此拮据,强烈的反差更加凸显了人物扶危济困、知恩图
报、重义轻财的品质。④突出主题。生活在世俗世界的李金鏊却有着难能可贵的宝贵品质,更加凸显小人
物身上的美好德行,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
析,思想情感赏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
C 项,“李金鏊家境贫困却能扶危济困,这是人物自身的对比”错误。李金鏊家境贫困却能济危扶困,是
衬托而非对比。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风格特点的概括分析能力。语言风格一般考虑四个方面:1、语言特色,如:质朴、通
俗、清丽、典雅等;2、语体色彩,文言、口语、书面;3、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等;4、句式:整散结合、骈散结合。作答本类题型,需回到文章中去,结合具体语言进行分析概括。
①由文章第三段 “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栅栏门,几间爬爬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这
破瓦寒窑里” 中的“锅伙”“爬爬屋”、文章第四段“这人足有六尺高,肩膀赛门宽,老脸老皮,……没
想到这人说话嘴上赛扣个罐子”中的“赛”、文章第五段“小杨月楼心想,李金鍪拿嘛帮助自己?于是心里
不抱什么希望了”中的“嘛”等诸多方言的使用,使文章地方风味浓郁,富有生活气息、地域特色。
②“龙王爷闯进天津卫。街上行船,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不通,小杨月楼和他的一班人马……龙王
爷赖在天津一连几个月”赋予洪水以人的色彩,表现洪水的肆虐,运用拟人手法。“那时候。人都泡在水
里。哪有心思看戏?”运用夸张手法。“转年冬天,上海奇冷,黄浦江冰冻三尺,大河盖上盖儿”运用比喻
手法。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③“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肚子里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
下凉气了”等,使文章更加活泼幽默,富有感染力。
④“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不通”“口气挺硬,眼神极横,错不了,李金鏊!”“破嘴缺把,磕底裂
肚,盖上没疙瘩”“这些主家花钱买几张票,又看戏,又帮忙,落人情,过戏瘾,谁不肯”,多用短句,
使文章节奏感更强。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
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
性格特征。
从人物形象上来说,对比中更能衬托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生活环境的贫苦与性格上的仗义疏财,见义勇为
形成对比,更衬托出人物的侠肝义胆;
从情节上来说,设置悬念,为此人究竟能否为小杨月楼解决难题而产生阅读兴趣,且使小杨月楼从一开始
的听闻大名到此处有落差,到后文顺利解决问题并“义结”,波澜起伏,构思巧妙。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
功者,欲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
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
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
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
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
之。
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
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
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
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
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
哉!昔者桀杀关逢龙,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
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
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
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
侯/世世称孤
B. 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
/世世称孤
C. 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
/世世称孤
D. 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
侯/世世称孤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视察各地。
B. “四夷”是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 “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平民的称呼。对平民的称呼还有百姓、布衣、黎民、白丁等。
D. “崩”中国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禄,百姓死曰卒。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
御敌,李斯功不可没。
B. 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祝寿诞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
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C. 李斯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他,致使李斯被捕入狱。李斯叹惜三位效忠昏君而死的名臣,比照
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
D. 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次子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
和次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已。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2)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
望,就西行前往秦国。
(2)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追究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全部拘捕了宗族宾
客。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中,“胡亥所”的“所”是“地方”之意,即胡亥之处,“胡亥所”做
“在”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D 两项。
“胡亥所”的“所”是“地方”,即在胡亥之处,作“在”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太子”作“太子”,
中间不能断开。排出 B 项。
本句译为:现在皇帝去世,还没有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之处,立谁为太子只
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 .“百姓死曰卒”错。大夫死曰卒,庶人曰死。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祝寿诞时”错。“为寿”在此文里是“敬酒祝人长寿”之意。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翻译关键词:“度”,揣度,估量;“足”,值得;“事”,侍奉;“西”,向西。
第二句翻译关键词:“案”,审理;“狱”,案件;“治”,惩处;“责”,追究;“收捕”,拘捕。
参考译文:
李斯,楚国上蔡人。年少时,(李斯)跟从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
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想西行前往秦国。(李斯)呈
奉《谏逐客书》,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天下,尊称秦王为
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第二年,秦王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李斯都出了不少力。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娶的都是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子弟。三川
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他长寿,门前的车马数以千
计。李斯慨然长叹道:“唉呀!我听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
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
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巡行出游。丞相李斯、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都随同前往。秦始皇的小儿子
胡亥很受宠爱,要求随行,始皇答应了。
七月,秦始皇到达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
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赵高就对丞相李斯说道:“皇帝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
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送,现在皇帝去世,还没有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之处,
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
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如何审度
呢?”李斯于是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又将向何处寄托我
的命运呢!”于是李斯就依从了赵高。胡亥即位之后,任命赵高做了郎中令。
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李斯被捕后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唉呀!
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逢龙,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
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死了但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现在我的
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但是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
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
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丞相案,对他加以惩处,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宾客和家族全
部逮捕。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
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上蔡东门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
三族的人都被诛灭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①。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②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①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②篱东:源于陶渊明的诗句“采菊
东篱下”,后借指故园。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
人游赏的兴致。
B. 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
绪抒写出来。
C. 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
瘁,回天乏术。
D. 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
含蓄。
15. 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诗歌手法角度赏析此联的妙处。
【答案】14. A 15. ①可以想见竹篱东面,春水已经涨动;柳丝低垂的岸边,小船儿正孤单地摇晃;②虚
写(想象)。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③用典。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写归
隐之情,含蓄蕴藉,言近旨远。④以景结情。借暮春田园美景抒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
味。(若答“对比,想象的美景与前文荒园的现实萧瑟之景形成对比”也可)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A.“充满生机”“透露出诗人游赏的兴致”错。文中写“荒园萧瑟”,说明景物并无生机;诗人也没有游
赏的兴致,反倒是“懒追随”。诗人起笔描写暮春园景:园中已不再是百花争艳,而是又“荒”又“萧瑟”,
可见其春老花残,落英狼藉。“懒追随”,透露出诗人已无游赏之兴。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诗句: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意思是可以想见竹篱东面,春水已经涨满;柳丝低垂的岸边,小
船儿正孤单地摇晃。
然后赏析诗歌手法:
虚写。“想见篱东春涨动”,由“想见”可知,此联为虚写,诗人想象出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春水漫漫,
疏篱如屏,柳丝垂挂,小舟荡漾,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意境。
用典。“篱东”一词源于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后借指故园。这一联,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的典故,写归隐之情,含蓄蕴藉,言近旨远。
对比。“想见篱东春涨动”,这幅美好的暮春图,与开头那“萧条”的“荒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
见诗人的爱憎和归意。
以景结情。“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春涨动”“柳丝垂”都是写景,尾联以景结情,诗
人借暮春田园美景抒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表明诗人以先贤为榜样,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决心。
(2)杜甫在《登高》中,抒发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韩愈是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他挥动妙笔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了早春小雨润泽和草色似有似无的景象。
【答案】 (1). 伏清白以死直兮 (2). 固前圣之所厚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天街小雨润如酥 (6). 草色遥看近却无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字:伏、常、作、酥。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绘画继续发展。由于帝王将相及朝廷百官富有文化教养,追求更高的艺术享受,使绘画艺术进入
一种新的境界。城市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商业经济的发展,也给绘画艺术开辟了新天地。朝廷在宫内设立了
翰林图画院,以绘画考试吸收画家,以此形成“院体画”,其特点是严密精细,注重法度,作品多供帝王
_________,________多为山水、花鸟。宋徽宗赵佶身为帝王,擅长书画,是“院体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花鸟画尤为突出,风格工整艳丽、高贵优美,流传下来的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等。同时,反映社会生活
的风俗画也大量出现,( )。宋代的大画家李公麟,擅长人物画,他画的人物能从外貌上区分身份、
地域和性格特点,现存作品有《免胄图》等。米芾、米友仁、赵伯驹、李唐、马远、夏圭等以山水画、花
鸟画闻名。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称为“南宋四家”。马、夏二人创立“水墨苍劲”的画风,善于
利用画面的空间,表现_____。在花鸟画方面,宋代还兴起了以梅、竹、兰、菊为题材的“四君子图”,这
些画借景抒情,表现画家美好的情操和高雅的______,代表画家有文同、苏轼、郑思肖、杨无咎等。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帝王将相及朝廷百官富有文化教养,追求更高的艺术享受,因此使绘画艺术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B. 帝王将相及朝廷百官富有文化教养,追求更高的艺术享受,绘画艺术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C. 帝王及朝廷百官富有文化教养,追求更高的艺术享受,使绘画艺术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D. 由于帝王及朝廷百官富有文化教养,追求更高的艺术享受,使绘画艺术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观赏 体裁 画外之意 品位
B. 观赏 题材 画外之意 品味
C. 观看 题材 景外之景 品味
D. 观看 体裁 景外之景 品位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其中,张择端因《清明上河图》举世闻名
B. 其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举世闻名
C. 张择端,就是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的作者
D. 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张择端创作的
【答案】17. C 18. B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
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
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画线句共存在两处语病:一 是主语残缺;二是不合逻辑,“帝
王将相”和“朝廷百官”并列不当。
A 项,成分残缺,“由于帝王将相及朝廷百官富有文化教养,追求更高的艺术享受”缺主语,应删掉“由
于”,此外,“帝王将相”和“朝廷百官”并列不当,不合逻辑,删掉“将相”。
B 项,“帝王将相”和“朝廷百官”并列不当,不合逻辑,删掉“将相”;此外,此句中途易辙,偷换主
语,应在“绘画艺术”前加“使”。
D 项,成分残缺,“由于帝王及朝廷百官富有文化教养,追求更高的艺术享受”缺主语,应删掉“由于”。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为了减少题量,将词语(实词和虚词)和熟语(成语、惯用
语等)合并起来考查,结合语境分析是关健。词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另外还要
注意运用范围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
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第一空,观赏:观看欣赏。观看:特意地看,参观,观察。依据所填词语前面的文句“作品多供帝王”,
此空侧重于供帝王“观看欣赏”,故选“观赏”更合适。
第二空,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
或生活现象。“山水、花鸟”是绘画的内容,故应选“题材”。
第三空,画外之意:画面之外的思想、情感。景外之景:画面之外的场景。根据所填成语前面的文句“善
于利用画面的空间”,根据搭配原则,应是表现“画面之外的思想、情感”,而不能表现场景,故应选“画
外之意”。
第四空,品味:格调和趣味。品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根据所填词语前面的文句“这些画借景
抒情,表现画家美好的情操和高雅的”应是“格调和趣味”,和“人的品质、水平”无关,故应选“品味”。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
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
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具体而言,括号前语句的陈述对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那么“其中”放在前面使得前后句关系
更加紧密,排除 C、D 两项;A 项的陈述对象是“张择端”,改换了陈述对象,使上下文不连贯,应排除。
故应选 B。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人体在得过天花后不再得天花,这是由于免疫系统针对天花病毒产生了抗体,在与天花的斗争中学会
了 ___。免疫系统会产生记忆细胞,把学会的策略传递下去,在下一次遇到天花病毒时,就拥有了快速消
灭天花病毒的能力,____。这种能力在医学上称为免疫力。中国人是最早针对天花接种的民族之一。那时
人们用天花病人的内衣,或直接接种天花脓疱的痘浆、疱皮,_____,同时控制接触天花病毒的量,达到患
一次小型天花而预防天花爆发感染的目的.
【答案】 (1). ①如何最快地消灭天花病毒 (2). ②从而避免再次得病 (3). ③试图让人感染上天花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处,根据前文“这是由于免疫系统针对天花病毒产生了抗体,在与天花的斗争中学会了 ”,可
推断此处是学会了某项与天花病毒相关的技能,结合后文“在下一次遇到天花病毒时,就拥有了快速消灭
天花病毒的能力”可知,关键词语应包含“快速消灭天花病毒”,综合考虑,这里可填“如何最快地消灭
天花病毒”。
第二空处,紧承“就拥有了快速消灭天花病毒的能力”,应填免疫的结果,所以可填“从而避免再次得病”。
第三空处,结合上文“那时人们用天花病人的内衣,或直接接种天花脓疱的痘浆、疱皮”,这里应填以上
行为的目的,所以可填“试图让人感染上天花”。
21. 请以“鲸落”为主语,概括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70 个字。
何为鲸落?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在生物学
意义上 ,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当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现象进入公
众视野,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瑰丽奇幻,更为“一鲸落而万物生”的故事打动。不少人将鲸落视作“献给大
海的浪漫”,赋予其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摄食鲸的身体,仅仅是这场饕餮盛宴
的开始。当大块的鲸肉被掠食干净,深海鲨鱼、鼠尾鱼等食腐动物就会心满意足地散去。随后,多毛类和
甲壳类动物会蹑手蹑脚地聚拢过来,它们直接利用鲸骨及附近营养丰富的沉积物生活,快速繁殖、扩张。
慢慢的,鲸的身体在深海厌氧分解过程中悄悄释放出硫化物,依赖硫化物生活的细菌将其转化为有机质 ,
造就了依赖有机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最终,鲸骨的遗骸作为礁岩而成为生物欢腾的乐园。整个过程严丝
合缝、环环相扣,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答案】鲸落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也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
的底栖生态系统,被人们赋予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由材料“何为鲸落?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可知,
鲸落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
由材料“在生物学意义上,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当这样一个独特
的生态现象进入公众视野,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瑰丽奇幻,更为‘一鲸落而万物生’的故事打动。不少人将
鲸落视作‘献给大海的浪漫’,赋予其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可知,鲸落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
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被人们赋予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
“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整个过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是对“鲸落”过程
的进一步阐释,非主要信息,可删除。
考生据此整理答案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四、作文(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伦敦霍乱暴发,很多人染病死去。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霍乱病毒在空气中
繁殖传播。斯诺医生却认为,霍乱病毒可能从口而入。经过艰苦调查发现,死亡病例几乎都集中在布劳德
大街,越靠近那个公用水泵,死亡病例越密集。斯诺医生得出结论:霍乱传播介质是水,引发霍乱的是布
劳德大街的水泵。并且力排众议,建议停用水泵。禁令下达不久后,霍乱疫情逐渐消失。
读了这则材料你受到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拒绝盲从,理性思考(一)
曼德拉夫曾经告诉我们:“盲目跟风随大流有时对你的伤害是致命的,没有理性,没有方向。”我们
没有了理性,就如茫茫大海上没有方向的小船,跟风走,永远无法到达自己的终点,因此,我们要学会理
性,拒绝盲目跟风。
试想,斯诺医生若盲目跟风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霍乱病毒在空气中繁殖传播,就不会经过艰苦调查,
得出霍乱传播介质是水,引发霍乱的是布劳德大街的水泵的结论,也不会有后来的霍乱疫情逐渐消失。故
我们可不可以说:不盲目,方能发现真理。
借你一双看见理性的慧眼。不知你是否流涟于淘宝网上的小物件不肯关闭页面?不知你是否被路边卖的
小玩意儿而吸引驻足?人是群体动物,爱人云亦云可盲目不理性成了我们的致命点,借你一双理性的慧眼,
理性对待。谣“盐”是个谣言,当谣“盐”也能防辐射时,一哥们买了一万三千斤盐,“请神容易送神难”
缺乏理性,盲目从众,让他赔了一万多块块儿钱,当自以为聪明的蝇子,盲目跟从大多数飞舞的蝇子时,
它冲向了牛皮纸,它便去了天堂。如果那个哥们儿理性些,就不致于赔一万多块钱,如果那只蝇子理性些,
就不致于走向死亡,是的,盲目不理性只能给你带来祸患。因此,要学会理性。
是的,主流流观点认为霍乱病毒在空气中繁殖传播。并不意味着它就真的在空气中传播。故不要迷恋
表面现象,它只是个诱惑。苹果很红很大,它可能有毒;火腿很美味,它可能有瘦肉精;奶粉很甜,它可
能有化学添加剂。不迷恋表面现象,理性对待,你会取得意外的成功。当雅各.博尔不迷恋于碎了一地的花
瓶,他发现了倍比关系;当川端康成不迷恋于夜时盛开的海棠花,他便发现了结合律;当史铁生不迷恋于
地坛的花花草草时,他便领悟了生与死的轮回。只要不迷恋表面诱惑、深入分析,理性思考,你便可以收
获意外的惊喜。
拒绝盲从,人生精彩。托尔斯泰说过这么一句话:“理性,使人看得更远,站得更高!”人的高度不
在于身体的高低,而在于思想的高度。正如怕斯卡尔的名言:“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我们也许是那
柔弱的苇草,可是,有了理性,有了思想,我会十分强韧。也许你曾经盲从过,也许你曾经迷恋过,也许
你曾彷徨过,过了很久,你会发现你所迷恋的,盲人的东西都是过眼云烟,理性的对待,拒绝盲目从众,
人生必定精彩。
不盲从,扬帆远航,不迷恋,人生绚烂。用一双的慧眼,去收获如泰笔下的夏花般灿烂的精彩人生吧!
浮尘不拂,真珠难露(二)
霍乱消失,止于表象众人服;力排众议,经过调查获真知。斯诺医生借调查研究,建议停用水泵,霍
乱疫情逐渐消失。正是他能透视本质之笔,书正解之章。故曰:浮尘不拂,真珠难露。透过现象观本质者,
往往能化曲为直,傲视群雄。
莎士比亚有言:“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试想,当霍乱暴发之时,
斯诺医生若服从了当时的主流观点,不经过艰苦调查,就不会得出霍乱传播介质是水,引发霍乱的是布劳
德大街的水泵的结论;方如此,他才能够力排众议,建议停用水泵。才能让霍乱疫情逐渐消失。是的,物
皆有其两面性,其表象只起到麻木人心之用,而其本质才是事物的内核,抓住本质才能从容坦然地面对任
何问题,才是“有所成”的真正捷径。
观本质者,柳暗花明,困境亦从容。
瑞士化学家雄班在自家厨房做试验时,不慎打翻一瓶化学试剂,随手抓起围裙擦干后放在火炉上烤,
突然,围裙“扑”地燃烧起来。表面上的一场小事故,雄班却嗅到了它的实质:于是仔细寻找根源,烈性
炸药就这样诞生了。倘若雄班沉浸在表面上灾祸的痛苦之中,不能从灾祸的背后挖掘本质,对于他个人是
一次打击,烈性炸药更无从谈起。
观本质者,出奇制胜,艰难亦英雄。
绝处逢生,透视本质败势转,叱咤风云,拳王台上当称英雄。我国拳手武僧一龙,面对屡屡落败,没
有被对方表面的英雄光环和嚣张气焰所吓倒,不甘沉沦,细心挖掘失败本质,看到了对方强大力量下盲打
的本质弱点,于是训练自己的抗击打能力。决赛上,他将身体裸露在外,不加任何防御,使对手在连击十
三拳之后无名指骨折,三拳辉煌地结束了比赛。从此声名鹊起,逆袭世界拳王。倘若武僧一龙不能从实质
上分析问题,寻找原因,便很难有他的逆袭之路,也便无“中华第一武僧”在世了。
论古,《河中石兽》老河兵明察秋毫,深挖根源,寻回石兽;塞翁不浮于表面的祸福之观,洞察实质,
使人生更为顺利。而问今,正如巴尔塔沙所云:“只有一小部分人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绝大多数人还停
留在表象。”人心之浮燥,致使多少双探索的双眼蒙上了烟尘,致使多少脚步在茫然中徘徊不前:未调查
清楚就盲目跟风;未深入分析就妄下定论:未论清状况便大打出手;未谨慎考虑便放弃生命……拥有透过
现象观本质之心何等之重!
浮尘不拂,真珠难露。敢于并善于采撷本质,就定能在鼻翼盈满生活的馨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这道题取材于伦敦霍乱暴发真实事件。材料明白晓畅,又耐人寻思;
事理逻辑严密,含意明确,又有开放性,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深化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中的
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阐述。本题强化了对考生信息加工、逻辑推理和独立思考等关键能力的考查,也考
查了考生的辩证思维。拓展了命题的选择空间,
从审题的角度看,“斯诺医生力排众议”是个关键点,首先斯诺医生“力排众议”的精神值得赞赏,其实
这是一种优秀的思维品质,即批判性思维,不附和众议,不人云亦云,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可
以是一个立意。而斯诺医生之所以能够“力排众议”,取决于他的经过艰苦调查发现,死亡病例几乎都集
中在布劳德大街,越靠近那个公用水泵,死亡病例越密集。可见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调
查研究才能出真知,这可以是一个立意;另外,斯诺医生之所以能够“力排众议”,在于他能够拒绝从众,
独立思考,不盲目当时的主流观点,这也可以是一个立意;当然考生写不要被表象迷惑,要善于发现事物
的本质,也是可以的。最后,结合“读了这则材料你受到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思考与认
识”可知,考生的立意要从所给材料得出,且是议论文的文体。
参考立意的角度:
1.拒绝从众,独立思考。
2.真知源于调查研究。
3.坚持己见,以理服人。
4.不要被表象迷惑,要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
作文结构示例:
标题:“拒绝盲从,理性思考”,八字标题,对主题、立意、材料进行了赋形,直观形象、鲜明。
文章第一段:引言式开头,语言简洁以不害义为基准。从最后一句看,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因此,我们要
学会理性,拒绝盲目跟风。”(提出观点)
文章第二段:叙述材料提出观点。并对材料进行解说,后紧扣作文材料进行分析论述,后得出结论“不盲
目,方能发现真理”。(紧扣材料,进一步阐释观点)
文章第三段:运用简洁清楚的例议结合的方式,从语言上说本段是加分点,非常整齐漂亮;分析盲目从众
的害处,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因此,要学会理性”。很好地支持了中心论点。(分析问题)
文章第四段:再次紧扣材料,运用简洁明了的简例,几种概括性现象,可谓材料丰富,内容充实,非常好;
很好地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得出结论“只要不迷恋表面诱惑、深入分析,理性思考,你
便可以收获意外的惊喜”。(解决问题)
文章第五段:紧扣住了“拒绝盲从”这个观点,采用引言式的论证方式,和标题、第一段相呼应,进一步
升华了主题。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文章第六段:简洁概括式结尾。化用泰戈尔“生如夏花”之诗句,突显中心。升华主旨。
作文素材积累:
1.有些人自己不习惯‘独立思考’,也不习惯别人“独立思考’。他们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巴金
2.永远用自己的眼光思考问题,不人云亦云。——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3.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要。——爱因斯坦
4.我思故我在。——法国思想家笛卡尔
5.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
6.日本核泄漏之后,陆续有两个谣言在全国传开,第一个是,日本核泄漏之后,将会严污
染海水,而我们的食盐主要是海盐,因此,将来生产的盐都不安全了;第二个是,我们吃的盐里含有碘,
而碘可以帮助人们抵抗核辐射。正是这两个谣言的迅速传播,让许多人陷入一种臆想症状态,疯狂抢购。
其实,稍有头脑的综合各方信息加以思考就能知道,日本核泄漏的不利影响有限,别说没有污染大海,就
是对日本陆地也未形成致命威胁。而如果说是靠吃盐里的碘抗辐射,那么要几袋食盐才相当于一片碘。更
何况医学专家早已澄清,胡乱加服碘是很危险的事情。所以可以说,这两天的食盐抢购潮,一是谣言所致,
二是商家炒作的结果,三是投机者希望看到的现象。但问题是,一个依据常识就可以做出理性判断的事情,
为什么到了很多中国人面前就变得非理智了呢?
7.纵观世界上那些有杰出贡献的人,他们都有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善于思考。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小显
露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停地思考。当母亲叫他吃饭时,盖茨置若罔闻,甚至整日躺在他的卧室里不出来。当
母亲问他干什么的时候,比尔.盖茨总是说:“我正在思考!”有时他还责问家人:“难道你们从不思考吗?”
比尔.盖茨的头脑似乎时刻都在高速地运转。直到现在,微软公司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和大多数人谈话
就像从喷泉中饮水,而和盖茨谈话却像救火的水龙头中饮水,让人根本应付不过来,他会提出无穷无尽的
问题。”比尔.盖茨之所以有今天的巨大成就,与他从小养成的善于思考的习惯是密不可分的。思考习惯的
养成对于孩子以后思维方式的形成以及知识的积累都有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