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讲 外接圆问题(解析版)-2021年新高考数学之圆锥曲线综合讲义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26讲 外接圆问题(解析版)-2021年新高考数学之圆锥曲线综合讲义

ID:696214

大小:1.53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5-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26 讲 外接圆问题 一.解答题 1.已知抛物线 2: 2C x y , P 是 C 的准线l 上的动点,过 P 作 C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A , B . (1)当 P 点在 y 轴上时,求切线 PA , PB 的方程; (2)设圆 M 是 PAB 的外接圆,当圆 M 的面积最小时,求圆 M 的方程. 【解答】解:(1)抛物线 2: 2C x y ,准线 l 的方程 1 2y   , P 点在 y 轴上, 1(0, )2P  , 设 1(A x , 1)y , 2(B x , 2 )y ,且 1 0x  , 2 0x  由 21 2y x ,求导 y x  , 2 1 1 1 1 1 1 1 2 2 2 PA xy k xx x       , 解得 1 1x   , 切线 PA 的方程为 1 ( 1)2y x    ,即 2 2 3 0x y   , 同理可得切线 PB 的方程为 2 2 3 0x y   , (2)如图:设点 1( , )2P t  , 设过点 P 与抛物线 2: 2C x y 相切的直线方程为 1 ( )2y k x t   , 由 2 2 1 ( ) 2 2 1 02 2 y k x t x kx kt x y            △ 2 24 4(2 1) 0 4 8 4 0k kt k kt        . 1 2 1k k   , 即切线 PA , PB 互相垂直.即 PAB 是直角三角形, PAB 的外接圆直径为弦 AB . 当圆 M 的面积最小时,即是 AB 最短时, | | 2 2minAB p  ,此时 AB 垂直 y 轴, PAB 的外接圆圆心为 1(0, )2 , 圆的方程为 2 21( ) 12x y   . 2.已知定点 (0,1)F ,定直线 : 1l y   ,动圆 M 过点 F ,且与直线l 相切. (Ⅰ)求动圆 M 的圆心轨迹C 的方程; (Ⅱ)过点 F 的直线与曲线 C 相交于 A , B 两点,分别过点 A , B 作曲线C 的切线 1l , 2l ,两条切线相交 于点 P ,求 PAB 外接圆面积的最小值. 【解答】解:(Ⅰ)设点 M 到直线l 的距离为 d ,依题意| |MF d . 设 ( , )M x y ,则有 2 2( 1) | 1|x y y    . 化简得 2 4x y . 所以点 M 的轨迹 C 的方程为 2 4x y . (Ⅱ)设 : 1ABl y kx  , 代入 2 4x y 中,得 2 4 4 0x kx   . 设 1(A x , 1)y , 2(B x , 2 )y , 则 1 2 4x x k  , 1 2 4x x   . 所以 2 2 1 2| | 1 | | 4( 1)AB k x x k     . 因为 2: 4C x y ,即 2 4 xy  ,所以 2 xy  . 所以直线 1l 的斜率为 1 1 2 xk  ,直线 2l 的斜率为 2 2 2 xk  . 因为 1 2 1 2 14 x xk k    , 所以 PA PB ,即 PAB 为直角三角形. 所以 PAB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线段 AB 的中点,线段 AB 是直径. 因为 2| | 4( 1)AB k  , 所以当 0k  时线段 AB 最短,最短长度为 4,此时圆的面积最小,最小面积为 4 . 3.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 1( ,0)F c 和 2 (F c ,0)( 0)c  , A 、C 是椭圆短轴的两端 点,过点 (3 ,0)E c 的直线 AE 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 B ,且 1 2/ /F A F B (I )求椭圆的离心率; ( )II 设直线 2F B 上有一点 (H m , )( 0)n m  在△ 1AFC 的外接圆上,求 n m 的值. 【解答】解:(Ⅰ) 2 1 2| | 3 2 | |EF c c c F F    ,且 1 2/ /F A F B , B 是 A 和 E 的中点, 不妨设 (0, )A b ,由 (3 ,0)E c , 3( , )2 2 c bB ,代入 2 2 2 2 1x y a b   得: 2 2 2 2 9 1 4 4 1 c b a b   ,  3 3 c a  ,即椭圆的离心率 3 3e  ; (Ⅱ)由(Ⅰ)知, 2 2 1( ) 3 ce a   ,得 2 23a c , 2 2 2 22b a c c   , 椭圆的方程可设为 2 2 22 3 6x y c  . 若 (0, 2 )A c ,则 (0, 2 )C c , 线段 1AF 的垂直平分线 l 的方程为 2 2 ( )2 2 2 cy c x    , 直线 l 与 x 轴的交点 ( ,0)2 c 是△ 1AFC 外接圆的圆心. 因此,外接圆的方程为 2 2 2( ) ( )2 2 c cx y c    . 直线 2F B 的方程为 2( )y x c  ,于是点 ( , )H m n 的坐标满足方程组: 2 2 2 2( ) 9( )2 4 n m c c cm n       ,由 0m  ,解得 2 2 3 5 3 n c m c     . 故 2 2 5 n m  ; 若 (0, 2 )A c ,则 (0, 2 )C c , 同理可得 2 2 5 n m   .  2 2 5 n m   . 4.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经过点 2(1, )2M ,且其离心率为 2 2 .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若 F 为椭圆 C 的右焦点,椭圆 C 与 y 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 B ,经过点 B 的直线与椭圆 C 相交于另一 点 A ,且满足 2BA BF    ,求 ABF 外接圆的方程. 【解答】解:(1)椭圆 C 经过点 2(1, )2M , 2 2 1 1 12a b   ,① 椭圆 C 的离心率为 2 2 , 2 2 2 2 a b a   ,即 2 22a b ② 联立①②解得: 2 2a  , 2 1b  , 椭圆 C 的方程为 2 2 12 x y  ; (2)椭圆 C 的方程为 2 2 12 x y  , (1,0)F , (0,1)B . 设 0(A x , 0 )y ,则 2 20 0 12 x y  ,③  0 0( , 1), (1, 1)BA x y BF     ,且 2BA BF    , 0 0( 1) 2x y    ,即 0 0 1y x  ,④ 联立③④解得: 0 0 0 1 x y     ,或 0 0 4 3 1.3 x y     , (0, 1)A  ,或 4 1( , )3 3A , 当 A 为 (0, 1) 时, | | | | | | 1OA OB OF   , ABF 的外接圆是以 O 为圆心,1 为半径的圆, 此时外接圆的方程为: 2 2 1x y  ; 当 A 为 4 1( , )3 3 时,设 ABF 的外接圆方程为: 2 2 0x y Dx Ey F     , 则 1 0 1 0 17 4 1 09 3 3 D F E F D E F                 ,解得 4 3 4 3 1.3 D E F          , 此时外接圆的方程为: 2 2 4 4 1 03 3 3x y x y     , 综上所述, ABF 的外接圆的方程为: 2 2 1x y  或 2 2 4 4 1 03 3 3x y x y     . 5.已知椭圆 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x 轴上,离心率为 3 2 ,且过抛物线 2: 4C x y 的焦点 F . (1)求椭圆 的方程; (2)设点 F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为 F ,过 F 作两条直线 1l 和 2l ,其斜率分别为 k 、k ,满足 0k  , 0k k   , 它们分别是椭圆 的上半部分相交于G ,H 两点,与 x 轴相交于 A ,B 两点,使得 16| | 5GH  ,求证: ABF  的外接圆过点 F ; (3)设抛物线 C 的准线为l , P , Q 是抛物线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 2PFQ   ,线段 PQ 的中点为 M , 点 M 在l 上的投影为 N ,求 | | | | MN PQ 的最大值. 【解答】(1)解:由已知 (0,1)F ,设椭圆 E 的方程为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则 1b  , 离心率为 3 2 ,  2 2 1 3 4 a a   , 2a  , 椭圆 的方程为 2 2 14 x y  ; (2)证明:由题意, (0, 1)F  ,并且 1l 和 2l ,关于 y 轴对称, G 与 H , A 与 B 也分别关于 y 轴对称, 1l 的方程 1y kx  代入椭圆方程,可得 2 2(1 4 ) 8 0k x kx   , 0x  或 2 8 1 4 kx k   , 2 8 16| | 2 | |1 4 5 kGH k     , 1k  或 1 4k  , 直线是椭圆 的上半部分相交, 1 2k  , 1k  , 1l 和 2l 的方程分别为 1y x  或 1y x   , 令 0y  ,可得 (1,0)A , ( 1,0)B  , | | | | | | | |OA OB OF OF     , A , B , F , F 四点共圆, ABF 的外接圆过点 F ; (3)设 (0 )2PQF      ,则| | | | sinPF PQ  ,| | | | cosQF PQ  , | | | | | | (sin cos ) 2 sin( )4PF QF PQ         由抛物线的定义及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 1| | (| | | |)2MN PF QF  ,  | | 2 sin( )| | 2 4 MN PQ   4   时, | | | | MN PQ 的最大值为 2 2 .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 1 ( 4,0)F  , 2 (4,0)F , (0,8)A ,直线 (0 8)y t t   与线段 1AF 、 2AF 分别交于点 P 、 Q . (Ⅰ)当 3t  时,求以 1F , 2F 为焦点,且过 PQ 中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Ⅱ)过点Q 作直线 1/ /QR AF 交 1 2F F 于点 R ,记 1PRF 的外接圆为圆 C . ①求证:圆心 C 在定直线 7 4 8 0x y   上; ②圆 C 是否恒过异于点 1F 的一个定点?若过,求出该点的坐标;若不过,请说明理由. 【解答】解:(Ⅰ)设椭圆的方程为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当 3t  时, PQ 中点为 (0,3) ,所以 3b  2 2 16a b  , 2 25a 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 2 125 9 x y  ; (Ⅱ)①证明:直线 1 : 2 8AF y x  ; 2 : 2 8AF y x   ; 所以可得 8( 2 tP  , )t , 8( 2 tQ  , )t 直线 1/ /QR AF 交 1 2F F 于点 R , (4 ,0)R t  设 1PRF 的外接圆 C 的方程为 2 2 0x y Dx Ey F     ,则 2 2 2 (4 ) (4 ) 0 16 4 0 8 8( ) 02 2 t t D F D F t tt D tE F                     74 4 4 16 D t E t F t        圆心坐标为 7( , 2)2 8 t t  圆心 C 在定直线 7 4 8 0x y   上; ②由①可得圆 C 的方程为: 2 2 7(4 ) 4 16 04x y tx t y t       整理可得 2 2 7( 4 16) ( 4) 04x y y t x y       2 2 4 16 0x y y     ,且 7 4 04x y   联立此两方程解得 4 13x  , 32 13y  或 4x   , 0y  圆C 恒过异于点 1F 的一个定点,该点的坐标为 4(13 , 32)13 . 7.已知 ABC 的边 AB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3 6 0x y   点 B 关于点 (2,0)M 的对称点为C ,点 ( 1,1)T  在 AC 边所在直线上且满足 0AT AB    . ( )I 求 AC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 )II 求 ABC 的外接圆的方程; ( )III 若点 N 的坐标为 ( ,0)n ,其中 n 为正整数.试讨论在 ABC 的外接圆上是否存在点 P ,使得 | | | |PN PT 成立?说明理由. 【解答】解: ( ) 0I AT AB AT AB      ,又T 在 AC 上 AC AB  , ABC 为 Rt ABC ,(1 分) 又 AB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3 6 0x y   ,所以直线 AC 的斜率为 3 .(2 分) 又因为点 ( 1,1)T  在直线 AC 上, 所以 AC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1 3( 1)y x    .即 3 2 0x y   .(3 分) ( )II AC 与 AB 的 交 点 为 A , 所 以 由 3 6 0 3 2 0 x y x y        解 得 点 A 的 坐 标 为 (0, 2) ,( 5 分 )  2,0 , , B M C M Rt ABC Rt ABC   点 关于 的对称点为 为 斜边上的中点 即为 外接圆的圆心 (6 分) 又 2 2| | (2 0) (0 2) 2 2r AM      .(7 分) 从 ABC 外接圆的方程为: 2 2( 2) 8x y   .(8 分) ( )III 若在 ABC 的外接圆圆 M 上存在点 P ,使得| | | |PN PT 成立,则 P 为线段 NT 的垂直平分线 L 与圆 M 的公共点.所以当 L 与圆 M 相离时,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P ;当 L 与圆 M 相交或相切时则存在满足条件 的点 P . 由 ( ,0)N n , ( 1,1)T  ,知 NT 的斜率为 1 1n  ,线段 NT 的中点为 1 1( , )2 2 n  线段 NT 的垂直平分线 L 为      21 11 2 1 2 2 02 2 ny n x n x y n             即 (10 分) 圆 M 的圆心 M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2 2 2 2 2 | 4(1 ) 0 2 | | 4 6 | 4(1 ) ( 2) 2 2 2 n n n nd n n n             (11 分) )i 当 1n  时, 1 , 2 2,2d r d r  而 由 ,此时直线 L 与圆 M 相交,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P )ii 当 2n  时 3 2 82d r   ,此时直线 L 与圆 M 相交,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P )iii 当 3n… 时, 2 2 2 2 4 6 1 6 8 1( 2 2 ) 2 6 8 82 22 2 2 2 2 n n nd n n n r n n n n                 此时直线 L 与圆 M 相离,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P .(14 分) 8.过点 ( , 2)P a  作抛物线 2: 4C x y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1(A x , 1)y , 2(B x , 2 )y . (Ⅰ) 证明: 1 2 1 2x x y y 为定值; (Ⅱ) 记 PAB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点 M ,点 F 是抛物线C 的焦点,对任意实数 a ,试判断以 PM 为直径的 圆是否恒过点 F ?并说明理由. 【解答】解:(Ⅰ)证明:法 1:由 2 4x y ,得 21 4y x ,所以 1 2y x  .所以直线 PA 的斜率为 1 1 2 x . 因为点 1(A x , 1)y 和 2(B x , 2 )y 在抛物线 C 上,所以 2 1 1 1 4y x , 2 2 2 1 4y x . 所以直线 PA 的方程为 2 1 1 1 1 1 ( )4 2y x x x x   . (1 分) 因为点 ( , 2)P a  在直线 PA 上, 所以 2 1 1 1 1 12 ( )4 2x x a x    ,即 2 1 12 8 0x ax   . (2 分) 同理, 2 2 22 8 0x ax   . (3 分) 所以 1x , 2x 是方程 2 2 8 0x ax   的两个根. 所以 1 2 8x x   . (4 分) 又 2 2 2 1 2 1 2 1 2 1 1 1 ( ) 44 4 16y y x x x x   , (5 分) 所以 1 2 1 2 4x x y y   为定值. (6 分) 法 2:设过点 ( , 2)P a  且与抛物线 C 相切的切线方程为 2 ( )y k x a   , (1 分) 2 2 ( ) 4 y k x a x y      ,消去 y 得 2 4 4 8 0x kx ka    , 由△ 216 4(4 8) 0k ak    ,化简得 2 2 0k ak   . (2 分) 所以 1 2 2k k   . (3 分) 由 2 4x y ,得 21 4y x ,所以 1 2y x  . 所以直线 PA 的斜率为 1 1 1 2k x ,直线 PB 的斜率为 2 2 1 2k x . 所以 1 2 1 24 x x   ,即 1 2 8x x   . (4 分) 又 2 2 2 1 2 1 2 1 2 1 1 1 ( ) 44 4 16y y x x x x   , (5 分) 所以 1 2 1 2 4x x y y   为定值. (6 分) (Ⅱ) 法 1:直线 PA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1 1 1 2 2 ( )2 2 y x ay xx      , (7 分) 由于 2 1 1 1 4y x , 2 1 18 2x ax  , 所以直线 PA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1 1 1 2 ( )4 2 ax x ay xx     .① (8 分) 同理直线 P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2 2 2 2 ( )4 2 ax x ay xx     .② (9 分) 由①②解得 3 2x a , 2 1 2 ay   , 所以点 23( ,1 )2 2 aM a  . (10 分) 抛物线C 的焦点为 (0,1)F ,则 23( , ), ( ,3)2 2 aMF a PF a      . 由于 2 23 3 02 2 a aMF PF      , (11 分) 所以 MF PF  . 所以以 PM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 F . (12 分) 另法:以 PM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23( )( ) ( 2)( 1 ) 02 2 ax a x a y y       . (11 分) 把点 (0,1)F 代入上方程,知点 F 的坐标是方程的解. 所以以 PM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 F . (12 分) 法 2:设点 M 的坐标为 ( , )m n , 则 PAB 的外接圆方程为 2 2 2 2( ) ( ) ( ) ( 2)x m y n m a n       , 由于点 1(A x , 1)y , 2(B x , 2 )y 在该圆上, 则 2 2 2 2 1 1( ) ( ) ( ) ( 2)x m y n m a n       , 2 2 2 2 2 2( ) ( ) ( ) ( 2)x m y n m a n       . 两式相减得 1 2 1 2 1 2 1 2( )( 2 ) ( )( 2 ) 0x x x x m y y y y n        ,① (7 分) 由(Ⅰ)知 2 2 1 2 1 2 1 1 2 2 1 12 , 8, ,4 4x x a x x y x y x      ,代入上式得 3 1 2( )(4 4 4 2 ) 0x x a m a a an      , (8 分) 当 1 2x x 时,得 38 4 2 0a m a an    ,② 假设以 PM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 F ,则 MF PF  ,即 ( m , 1) (n a  , 3) 0  , 得 3( 1) 0ma n   ,③ (9 分) 由②③解得 23 1, 12 2m a n a   , (10 分) 所以点 23 1( ,1 )2 2M a a . (11 分) 当 1 2x x 时,则 0a  ,点 (0,1)M . 所以以 PM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 F . (12 分) 9.已知抛物线 2: 4C x y , M 为直线 : 1l y   上任意一点,过点 M 作抛物线 C 的两条切线 MA , MB ,切 点分别为 A , B . (1)当 M 的坐标为 (0, 1) 时,求过 M , A , B 三点的圆的方程; (2)若 0(P x , 0 )y 是 C 上的任意点,求证: P 点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0 1 2k x ; (3)证明:以 AB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 M . 【解答】解:(1)当 M 的坐标为 (0, 1) 时, 设过 M 点的切线方程为 1y kx  ,代入 2 4x y ,整理得 2 4 4 0x kx   , 令△ 216 16 0k   ,解得 1k   , 代入方程得 2x   ,故得 (2,1)A , ( 2,1)B  , 因为 M 到 AB 的中点 (0,1) 的距离为 2, 从而过 M , A , B 三点的圆的方程为 2 2( 1) 4x y   . (2)证明:抛物线 2: 4C x y ,导数为 1 124 2y x x   , 可得 0(P x , 0 )y 是 C 上的任意点, P 点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0 1 2k x ; (3)证明:设切点分别为 1(A x , 2 1 )4 x , 2(B x , 2 2 )4 x , 1 2MA xk  , 2 2MB xk  , 切线 MA 的方程为 2 1 1 1( )4 2 x xy x x   ,即 2 1 1 1 1 2 4y x x x  , 切线 MB 的方程为 2 2 2 2( )4 2 x xy x x   ,即 2 2 2 1 1 2 4y x x x  , 又因为切线 MA 过点 0(M x , 1) , 所以得 2 0 1 1 1 11 2 4x x x   ,① 又因为切线 MB 也过点 0(M x , 1) , 所以得 2 0 2 2 1 11 2 4x x x   ,② 所以 1x , 2x 是方程 2 0 1 11 2 4x x x   的两实根, 由韦达定理得 1 2 02x x x  , 1 2 4x x   , 因为 1 0(MA x x  , 2 1 1 1)4 x  , 2 0(MB x x  , 2 2 1 1)4 x  , 所以 2 2 1 0 2 0 1 2 1 1( )( ) ( 1)( 1)4 4MA MB x x x x x x        2 2 2 2 21 2 1 2 0 1 2 0 1 2 1( ) ( ) 116 4 x xx x x x x x x x        2 2 2 21 2 1 2 0 1 2 0 1 2 1 2 1( ) [( ) 2 ] 116 4 x x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将 1 2 02x x x  , 1 2 4x x   代入,得 0MA MB    , 则以 AB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 M . 10.(2020•广州一模)已知点 P 是抛物线 21: 34C y x  的顶点, A , B 是 C 上的两个动点,且 4PA PB     . (1)判断点 (0, 1)D  是否在直线 AB 上?说明理由; (2)设点 M 是 PAB 的外接圆的圆心,求点 M 的轨迹方程. 【解答】解:(1)由抛物线的方程可得顶点 (0, 3)P  ,由题意可得直线 AB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 AB 的方程 为: 4y kx  ,设 1(A x , 1)y , 2(B x , 2 )y 联立直线与抛物线的方程: 21 34 y kx b y x     ,整理可得: 2 4 4( 3) 0x kx b    ,△ 216 16(3 ) 0k b    ,即 2 3 0k b   , 1 2 4x x k  , 1 2 4( 3)x x b   , 2 2 2 2 2 2 2 1 2 1 2 1 2( ) 4 ( 3) 4 12y y k x x kb x x b k b k b b b k           , 2 1 2 1 2( ) 2 4 2y y k x x b k b      , 因 为 1(PA PB x   , 1 23)(y x , 2 2 2 2 2 1 2 1 2 1 23) 3( ) 9 4( 3) 12 3(4 2 ) 9 2 3y x x y y y y b b k k b b b                 , 而 4PA PB     ,所以 2 2 3 4b b    ,解得 1b   , m 满足判别式大于 0, 即直线方程为 1y kx  ,所以恒过 (0, 1) 可得点 (0, 1)D  在直线 AB 上. (2)因为点 M 是 PAB 的外接圆的圆心,所以点 M 是三角形 PAB 三条边的中垂线的交点, 设线段 PA 的中点为 F ,线段 PB 的中点为为 E , 因为 (0, 3)P  ,设 1(A x , 1)y , 2(B x , 2 )y 所以 1( 2 xF , 1 3)2 y  , 2( 2 xE , 2 3)2 y  , 1 1 3 PA yk x  , 2 2 3 PB yk x  , 所以线段 PA 的中垂线的方程为: 1 1 1 1 3 ( )2 3 2 y x xy xy     , 因为 A 在抛物线上,所以 2 1 1 13 4y x  , PA 的中垂线的方程为: 2 1 1 1 43 ( )8 2 x xy xx      ,即 2 1 1 4 18 xy xx     , 同理可得线段 PB 的中垂线的方程为: 2 2 2 4 18 xy xx     , 联立两个方程 2 1 1 2 2 2 4 18 4 18 xy xx xy xx           ,解得 1 2 1 2 2 2 1 2 1 2 ( ) 32 8 8M x x x xx x x x xy        , 由(1)可得 1 2 4x x k  , 1 2 4( 3) 8x x b     , 所以 8 4 32M kx k    , 2 2 2 21 2 1 2 1 22 ( ) 28 8M x x x x x xy k     , 即点 2( ,2 )M k k ,所以 2 1 2M Mx y , 即点 M 的轨迹方程为: 2 1 2x y .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