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肝胆相照爱苍生 大医铸魂吴孟超34张-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最后一背(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10 肝胆相照爱苍生 大医铸魂吴孟超34张-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最后一背(PPT)

ID:696265

大小:6.1 MB

页数:34页

时间:2021-05-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目 录 人物简介 人物名言 人物事迹 人物评价 人物简介 无影灯下78载“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倒在手术台上” 5月22日,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去世,享 年99岁。 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同志,因病医 治无效,于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从医70多年, 他拯救了超过16000名患者的生命。 吴孟超1922年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 技术奖,是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治病救人78载,吴老把 手术台当作报效国家的平台,创造了世界医学领域的无数个第一,是 我国医疗和科研战线上一盏永不熄灭的无影灯。 1927年,5岁的吴孟超随家人移居马来西亚。初中毕业时,他 和同学们主动把聚餐费捐给延安抗日,以毛泽东和朱德名义发来的感 谢电在吴孟超心里烙上了红色的印记。1940年春,年仅18岁的吴孟超 决定回到祖国。 无影灯下78载“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倒在手术台上”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吴孟超大学毕业,正式成为一名医生。面对当时我国 肝癌高发、防治一片空白的情形,吴孟超决心向肝脏外科领域进军。经过成千上万 次解剖实验,吴孟超等“三人小组”首次提出“五叶四段”肝脏结构理论,找到了 打开肝脏禁区的钥匙。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吴孟超主刀完成我国第一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世界 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等无数个第一,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 90%以上,震惊了国际医学界。 2019年,吴孟超才从院士岗位上正式退休,在自己的院士退休仪式上他动 情地说,“现在看来,回国,学医,参军,入党,这四条路的正确选择才让我能真 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我庆幸自己的选择,也永远感激党和国家,感谢 部队这个大家庭对我的教育培养。”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倒在手术台上。”——这句话吴孟超说了很多年。在 无影灯下,吴孟超握紧16000多名肝脏患者的手,带领他们走向重生。 九旬高龄仍坚守手术室对病人的爱由内向外地溢散 90岁之后,吴老日记每年的开篇第一句话都是:今年任务仍然很重。 站上手术台,97岁的吴孟超两眼炯炯有神,腰板挺得直直的。40分钟的主 刀手术结束后,吴孟超依然坚持自己多年的习惯,要看着助理医生点清楚所有医疗 器械,将病人伤口缝合好才会放心走下手术台。 刚走下手术台,吴孟超又去了病房。他的“吴氏刀法”对待肿瘤“快、准、 狠”,而对病人则是“慢、细、仁”,对病人的爱由内向外地溢散。 每年大年初一,吴孟超都会穿着军装,带领值班医护人员,到病房里去给 住院病人拜年。吴孟超会先搓搓双手,才将温暖的手伸向病床。 “吴老说,大年初一不能回家的病人,得的都是大病,要投入多一些。” 东方肝胆医院护理部主任李丽跟随吴孟超工作多年,从未见过吴孟超对病人说一句 重话。 挨骂成为吴老学生的共同记忆 “传承和培养是当务之急” 吴孟超对病人从不发火,但手下的学生们都很怕他,因为吴老唯独对他们 凶得不得了。 挨骂,几乎成为吴老学生的共同记忆。一个人挨了骂,另外的人就会上前 安慰他:“吴老骂你,是因为他没有放弃你。”吴孟超骂人总能骂到点子上,很多 学生被他训多了,也就训出了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作风。 吴老说,自己只能救治有限的病人,传承和培养是当务之急。 吴孟超先后培养出近300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 吴老将奖励给他的600万元全部捐给单位用于人才培养,90岁之后还牵头建成了国 家肝癌科学中心。 吴孟超说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面对篮球那么大的肿瘤,当别人都不敢做、有些人甚至怕做了 影响名誉的时候,吴老说:"名誉算什么,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人物名言 01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 的是人。如果一个医生对病人不负责任,那就 失去了做医生的基本资格。 02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 最大的幸福。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你知 道我是爱干净的,记住给我擦干净。不要让别 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 03我一定要做外科医生,而且还要做个 最好的外科医生! 04治病救人是神圣的职责,救好一个病 人,就缓解了一家人的痛苦。   05只有学生超过了自己,才是一个老师 的成功。 06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 只祈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职。 07患者的生命比我的名誉重要。医生要 敢于承担风险,才能在救助病人时不瞻前顾后、 顾虑重重。 08我是一名医生,只要我身体条件允许, 手术要做,门诊要看,与病人的联系不能割断。 09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 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 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 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 10大海退潮后,海边的沙滩上留下很多被 搁浅的小鱼,在烈日下等待它们的似乎只有死 亡。但有一个孩子弯下腰一条一条地捡起这些 小鱼,重新扔进大海。旁观的一位大人对这个 孩子说:“那么多小鱼你捡得过来吗?一条小 鱼而已,有谁会在乎呢?”孩子一边不停地往 海里扔鱼,一边说:“你看,这一条在乎,那 一条也在乎。”(2018年2月6日,吴孟超讲的 故事) 人物事迹 勇闯禁区,医学报国 1943年,吴孟超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成为“中国外科之父” 裘法祖的学生。他梦想未来像恩师那样成为一名外科医生。吴孟超身 高只有1米62,从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看,并不太符合做外科医生的 条件。1949年毕业考试中,吴孟超平时学得最认真的外科只考了65分, 小儿科的成绩则是95分,按当时惯例,哪科成绩考得好,就到相应的 科室去工作。然而,吴孟超还是抱定了一个念头:“我一定要做外科 医生,而且还要做个最好的外科医生!”当年8月,上海华东军区人 民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前身)公开招聘医生,吴孟超以他的自信和 真诚打动了主考官,从此走上医学报国之路。 医术高超,救死扶伤 在2004年,82岁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 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手术的对象是一个叫甜甜的女孩,她肝脏的肿 瘤比篮球还大,大到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肝移植一条路可以保命。在旁 人在乎“晚节”大过天的年纪,吴孟超只认“人命关天”。他果断地 说: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名誉算什么! 他曾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12个小时,为一个男子切除了长达63厘米的 巨大肿瘤,将一个患了不治之症的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他曾用 了5个小时的时间,为一个4个月大的女婴摘除了肝母细胞瘤,婴儿的 器官稚嫩,手术途中根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直面风险,吴孟超毅然 拿起手术刀,要为这个孩子奋力与死神一搏。 医术高超,救死扶伤 这位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的右手,握过众多的奖杯,但却最契合 止血钳的形状——筋脉虬结,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但又超乎 寻常的柔软细腻,指甲整齐润泽——食指畸变是因为过去的成千上万 台肝脏手术,细腻灵活是为了未来能再多帮助一个生命。在面对病人 满腹腔的充血时,所有人都只能看到满眼的红色,但吴孟超的手可以 直接伸进去,代替眼睛游刃有余地选中血管一掐,血当即就会止住。 俭朴其身,高尚其心 从医半个多世纪,吴孟超始终记得恩师裘法祖讲过的话:“医 术有高有低,医德最是要紧。”在吴孟超眼里,病人就是病人,没有 贫富贵贱的区别。他说,治病救人是神圣的职责,救好一个病人,就 缓解了一家人的痛苦。他精心诊断,为家境贫寒的患者进行肝移植手 术,还在医院组织捐款。跟吴孟超接触多的医生说,吴老急病人之所 急,想病人之所想,痛病人之所痛,不是表面做做样子,而是发自内 心;不是偶尔为之,而是长期如此。收受病人红包和拿药品回扣,是 吴孟超深恶痛绝的事情。1997年,吴孟超拿出个人积蓄30万元和社会 捐赠共500万元,成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技术基金”;2006年, 他又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500万奖金,全部用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在肝胆外科领域吴孟超创造了多个第一 他主刀完成了我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 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 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 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 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达36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的手术; 他为一名仅4个月大的女婴切除了肝母细胞瘤,创下了世界肝母 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 他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设立以来医药卫生界第一个 摘得该奖项的科学家。 人物评论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 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 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 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 个驮过河。 吴孟超是世界上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 前的唯一一位医生。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肝脏科临 床医生,更是一位杰出的医学研究者,我国肝脏外 科医学奠基人。50年间,吴孟超推动中国的肝脏 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他的成就令全球同行瞩 目、敬佩。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 是人。吴孟超正是这样一位好医生。他总是设身处 地为病人着想,要求医生用最简单、最便宜、最有 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 唯有坚持,才能在“有限”中抵达“无限”; 唯有奉献,方可在“有价”中创造“无价”。 ——人民日报评论 好医生,医术高超,治病救人,但是(吴老) 不仅能治病,还能暖心,甚至温暖整个世界。 ——白岩松 最近,中科院院士、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退休的消息刷了屏,微博上有数万评论和转发,网友们纷纷向他致敬,愿他长 寿。   致敬,敬的首先是医术。吴老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医学成就业内公认。他现年97岁,从医70余年,救治1.6万肝胆 病人,他培养的学生,也已成为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   更让人敬重的是仁心。从很多报道中都可以看到,吴老心中,患者的分量极重。面对一些颇有难度的大手术时,有人劝他, 万一出事,名誉可就毁了!他不这么想,为了救病人,“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把救治病人的天职放在个 人名利之前。获了大奖后,也有人劝他功成身退,他同样不以为然。他有一句话掷地有声:“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投入 战斗!”   像吴老这样的责任心和高技能,哪行哪业不需要?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首先就要有敬业心,要时刻想着,我要为服务对象 负责任,不是随便干干就算了,也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是当成事业来干,还是当成实现个人小算盘的工具,结果大不相同。 一般来说,只有敬业,才能精业。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钻研、去克服困难。   一时敬业,或许容易;难的是一辈子不懈怠,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一点,吴老也做出了生动的演示。因为在手术时长期持 刀,吴孟超的右手食指关节已经弯曲变形;就在退休前,每周还至少3台手术……像吴老这样的专精者还有很多,后来者在追赶 时常有这样的感叹:天赋比我们好,又比我们下功夫;我们睡到8点起床,人家6点起,到8点已经把前沿期刊浏览一遍了,而 且还长期雷打不动!人家不成功,谁成功?   “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是模范人物事迹介绍中常见的关键词。其实,坚持有这样一个规律:越坚持,越利于坚 持;越放纵,越通向放纵。比如做长跑训练,每天都坚持跑完一定距离,一开始极难坚持,可当腿部肌肉形成记忆,它就会适 应,只要不超限度,再跑起来,往往愉悦便生,一旦形成越跑越爱跑的局面,就会更利于坚持。   各自的岗位上,我们也可以开始这样的“长跑”,既成就个人,也奉献社会,这才是向吴老的责任心和敬业情最好的致敬。 最近,中科院院士、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退休的消息刷了屏, 微博上有数万评论和转发,网友们纷纷向他致敬,愿他长寿。   致敬,敬的首先是医术。吴老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医学 成就业内公认。他现年97岁,从医70余年,救治1.6万肝胆病人, 他培养的学生,也已成为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   更让人敬重的是仁心。从很多报道中都可以看到,吴老心中, 患者的分量极重。面对一些颇有难度的大手术时,有人劝他,万一 出事,名誉可就毁了!他不这么想,为了救病人,“名誉算什么, 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把救治病人的天职放在个人名利之前。 获了大奖后,也有人劝他功成身退,他同样不以为然。他有一句话 掷地有声:“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像吴老这样的责任心和高技能,哪行哪业不需要?无论从事什 么职业,首先就要有敬业心,要时刻想着,我要为服务对象负责任, 不是随便干干就算了,也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是当成事业来干, 还是当成实现个人小算盘的工具,结果大不相同。一般来说,只有 敬业,才能精业。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钻研、 去克服困难。   一时敬业,或许容易;难的是一辈子不懈怠,咬定青山不放松。 这一点,吴老也做出了生动的演示。因为在手术时长期持刀,吴孟 超的右手食指关节已经弯曲变形;就在退休前,每周还至少3台手 术……像吴老这样的专精者还有很多,后来者在追赶时常有这样的 感叹:天赋比我们好,又比我们下功夫;我们睡到8点起床,人家6 点起,到8点已经把前沿期刊浏览一遍了,而且还长期雷打不动! 人家不成功,谁成功?    “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是模范人物事迹介绍中常 见的关键词。其实,坚持有这样一个规律:越坚持,越利于坚持; 越放纵,越通向放纵。比如做长跑训练,每天都坚持跑完一定距离, 一开始极难坚持,可当腿部肌肉形成记忆,它就会适应,只要不超 限度,再跑起来,往往愉悦便生,一旦形成越跑越爱跑的局面,就 会更利于坚持。   各自的岗位上,我们也可以开始这样的“长跑”,既成就个人, 也奉献社会,这才是向吴老的责任心和敬业情最好的致敬。 最近,中科院院士、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退休的消息刷了屏,微博上有数万评论和转发,网友们纷纷向他致敬,愿他长 寿。   致敬,敬的首先是医术。吴老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医学成就业内公认。他现年97岁,从医70余年,救治1.6万肝胆 病人,他培养的学生,也已成为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   更让人敬重的是仁心。从很多报道中都可以看到,吴老心中,患者的分量极重。面对一些颇有难度的大手术时,有人劝他, 万一出事,名誉可就毁了!他不这么想,为了救病人,“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把救治病人的天职放在个 人名利之前。获了大奖后,也有人劝他功成身退,他同样不以为然。他有一句话掷地有声:“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投入 战斗!”   像吴老这样的责任心和高技能,哪行哪业不需要?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首先就要有敬业心,要时刻想着,我要为服务对象 负责任,不是随便干干就算了,也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是当成事业来干,还是当成实现个人小算盘的工具,结果大不相同。 一般来说,只有敬业,才能精业。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钻研、去克服困难。   一时敬业,或许容易;难的是一辈子不懈怠,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一点,吴老也做出了生动的演示。因为在手术时长期持 刀,吴孟超的右手食指关节已经弯曲变形;就在退休前,每周还至少3台手术……像吴老这样的专精者还有很多,后来者在追赶 时常有这样的感叹:天赋比我们好,又比我们下功夫;我们睡到8点起床,人家6点起,到8点已经把前沿期刊浏览一遍了,而 且还长期雷打不动!人家不成功,谁成功?   “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是模范人物事迹介绍中常见的关键词。其实,坚持有这样一个规律:越坚持,越利于坚 持;越放纵,越通向放纵。比如做长跑训练,每天都坚持跑完一定距离,一开始极难坚持,可当腿部肌肉形成记忆,它就会适 应,只要不超限度,再跑起来,往往愉悦便生,一旦形成越跑越爱跑的局面,就会更利于坚持。   各自的岗位上,我们也可以开始这样的“长跑”,既成就个人,也奉献社会,这才是向吴老的责任心和敬业情最好的致敬。 吴孟超,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感动中 国”十大年度人物感动中国人物,96岁高龄奋斗在一线,他说:“我已经96岁 了,能工作的时间不像你们年轻人一样多了,所以我更得抓紧时间。”  他带领同伴完成了我国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为新中国开创肝胆外科奠 定了基础,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 50% 提高到 90% 以上,被誉为 "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 他曾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 12 个小时,为一个男子切除了长达 63 厘米 的巨大肿瘤,将一个患了不治之症的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也曾用了 5 个 小时的时间,为一个 4 个月大的女婴摘除了体内的肿瘤,婴儿的器官稚嫩,手 术途中根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面对这高风险,吴孟超毅然拿起手术刀,要为 这个孩子与死神搏一搏。 82岁的吴孟超接下高难度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有人劝他“别人都不 敢切,万一出了事,一辈子的名誉就没有了”,然而吴老说,我看重的不是 创造奇迹,而是救治生命。医生要用自己的责任心,帮助一个个病人渡过难 关。几十年来,吴孟超以一个医学科学家的智慧和胆识,闯过了肝脏一个个 “禁区”,创造了一个个世界之最。 96岁高龄的吴孟超,拯救了超过1.5万位患者的余生,依旧保持着每 周门诊、每年约200台手术的惊人工作量。他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功成名就, 而是“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沿”。 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在吴孟超心中,没有什么能 取代病人的位置。冬天查房时,他都要嘱咐学生,把手在口袋里捂 热后再做触诊。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后,他都要帮他们把衣服拉好、 把腰带系好,并弯腰把鞋子放到他们最容易穿的地方。 他在朗读者中告诫年轻的医疗工作者,“孩子们,让别人去 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只祈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职,某 些人一生永远只能收到医疗费。我愿你们收到的更多——别人的感 念。” 吴孟超,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感动中国人物,96岁高龄奋斗 在一线,他说:“我已经96岁了,能工作的时间不像你们年轻人一样多了,所以我更得抓紧时间。”  他带领同伴完成了我国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为新中国开创肝胆外科奠定了基础,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 50% 提高到 90% 以上,被誉为 "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 他曾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 12 个小时,为一个男子切除了长达 63 厘米的巨大肿瘤,将一个患了不治之症的患者从死 亡边缘拉了回来;也曾用了 5 个小时的时间,为一个 4 个月大的女婴摘除了体内的肿瘤,婴儿的器官稚嫩,手术途中根本不 知道会发生什么,面对这高风险,吴孟超毅然拿起手术刀,要为这个孩子与死神搏一搏。 82岁的吴孟超接下高难度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有人劝他“别人都不敢切,万一出了事,一辈子的名誉就没有了”,然 而吴老说,我看重的不是创造奇迹,而是救治生命。医生要用自己的责任心,帮助一个个病人渡过难关。几十年来,吴孟超以 一个医学科学家的智慧和胆识,闯过了肝脏一个个“禁区”,创造了一个个世界之最。 96岁高龄的吴孟超,拯救了超过1.5万位患者的余生,依旧保持着每周门诊、每年约200台手术的惊人工作量。他追求 的不是个人的功成名就,而是“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沿”。 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在吴孟超心中,没有什么能取代病人的位置。冬天查房时,他都要嘱咐学生,把手在口 袋里捂热后再做触诊。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后,他都要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并弯腰把鞋子放到他们最容易穿的地 方。 他在朗读者中告诫年轻的医疗工作者,“孩子们,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只祈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 职,某些人一生永远只能收到医疗费。我愿你们收到的更多——别人的感念。” 目 录 人物简介 人物名言 人物事迹 人物评价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