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吉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含答案)

ID:696273

大小:86.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5-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切磋砥砺足千日 紫电龙光助鹰扬 东 2018 级高三学年 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学科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传统观念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往往来自史书和思想著作。但是,纵观中国古代文化,我们不 能忽视古典文学也在始终记录着民族的心路历程。邓绍基先生说:“古典文学作品表现的爱国 思想等种种民族精神,其源头大抵来自古老的、有着深沉积淀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但就实 际影响和效果而言,古典文学在民族精神的建构方面起着那些政治家、思想家的著作或言论集 所不能代替的伟大作用。” 唐代边塞诗人对边塞战争价值取向的评判最终取决于一种文化追求。这种文化一方面来自 历史,一方面来自现实。来自现实的主要是唐代精神,这种精神塑造了诗人视野宽广、胸怀开放、 胆气豪壮的恢宏气度和蓬勃朝气。来自历史的主要指汉代精神,尤其是汉代的军伍精神,例如, 班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李广威震边塞爱护士卒,窦宪抗击强敌勒石纪功,霍去病先国后家无 私奉献,马援为国献身一身正气……这些英名和事迹载于史书中,但一经唐代诗人写进诗歌,便 和唐代精神结合而形成了一种文化,其影响力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汉代傅介子计斩楼兰在《汉书》中的记载颇为精彩,而在唐代边塞诗中,“计斩楼兰”的 典故成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报国的代名词,光大了汉代傅介子的精神。王昌龄:“黄沙百战穿 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张仲素:“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 楼兰报国恩。”读读这些诗句,就会明白唐边塞诗人是怎样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将汉代军伍精神 提升为一种文化的。霍去病的名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在唐代边塞诗中被反复高唱,可以 说,霍去病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是通过唐代边塞诗定型、传播并发扬光大的。 唐代边塞诗在吸纳了汉代军武精神之后,形成了融合汉唐文化精粹的新的文化,这种文化 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在国家和民族遇到危难的时刻,要听从时代的召唤,和时代同呼吸、共命 运,始终和时代同步;个人的穷达哀乐微不足道,国家利益和民族兴亡重于千钧。诸如投笔从戎、 先国后家、奔赴战场、保卫边疆、慷慨激昂、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等体现出来的汉唐文化精神, 则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取材于任文京《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 材料二: 北宋边塞诗征引典故十分广泛,诸典之中,契合边事的英雄人物,折冲樽俎的制敌方略, 皆信手拈来,妙入诗歌。 荆轲只身赴秦的侠义精神受到宋人敬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兼有送 别之悲与刺秦之壮,引发了北宋边塞诗的隔代回响,在送人使北、送人戍边诗中寄托慷慨,悲 悯英雄。出使西域的班超亦备受推崇,原因有三:一是投笔从戎、效力疆场的人生选择,二是 不畏艰险、万里出使的外交推进,三是威震远域、万里封侯的价值实现。落实到边塞诗创作, 则题旨有差:一是借英雄自我审视,如司马光“惭非班定远,弃笔取封侯”;二是抒发失意郁 结,如王令“若使班超终把笔,由来何路取封侯”;三是鼓励他人建功立业,如孔平仲“古今 将相皆无种,好取班超万里侯”。与众人稍异,苏轼《获鬼章二十韵》虽以“边帅汉班超”肯 定边功,却更主张“奇功勿再要”,叮嘱慎用武力。 伏波将军马援平南有功,亦为宋人所重。最推崇马援南治边略的当属刘敞《伏波》,惜其 身死蒙冤,歌其壮心不衰。注目禁卒驻戍艰辛,遥想马援平边之难,诗人遂以“将军马伏波” “频献凯旋歌”追念英雄,祈愿和平。除却刘敞,曾巩“捷如马援不得志”,郭祥正“借令伏 波在,缩手定叹息”,上述伏波颂歌,均胸怀边事,追念英雄,有务实之征。 北宋边塞诗用典,并不限于怀想英雄,亦在从容不迫与事半功倍的“折冲樽俎”中寄托理 想,并在边塞诗中表达对“折冲千里”价值的认同。这种认识已经超越了“封侯”的外在形式, 充分体现了宋人以政治理性、务实精神去治边理政的美好理想,外化于诗学方面则表现为对折 冲樽俎的推崇与追求。 (取材于丁沂璐《北宋边塞诗的资书用典》)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计斩楼兰”的典故在王昌龄、李白等人诗句中所表现的军武精神,感召唐边塞诗人将 汉代军武精神提升为一种时代文化。 B. 北宋边塞诗十分广泛地征引有关契合边事的英雄人物、折冲樽俎的制敌方略方面的典故, 往往以信手拈来的方式妙入诗歌。 C. 汉代精神的核心是汉代军武精神,但其所表现出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则只有通过唐代 边塞诗定型和传播而得到发扬光大。 D. 北宋边塞诗以“折冲樽俎”的典故寄托理想,借此表达出的特定价值认识充分体现了宋 人治理边政的政治理性和务实精神。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邓绍基先生的见解,可以被视为两则材料引述古典文学作品中英雄人物事迹、边塞诗人 诗句作为各自论据的共同原因。 B. 对于班超出使西域,唐代边塞诗人着眼其投笔从戎建功立业,北宋边塞诗人则推崇其人 生选择、外交推进、价值实现。 C. 唐代边塞诗人所表达的对汉代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追求,跟材料二中北宋边塞诗对折冲樽 俎的推崇明显不同,令人深思。 D. 两则材料都大量征引有关诗句等,彰显了古代诗歌研究类文章借助文采突出论述效果和 增强观点说服力的普遍性特点。 3. 下列各项中,不适合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北宋边塞诗作者对自身“智勇功名”追求的消解,表现了当时宋人务实的精神。 B. 北宋边塞诗对汉唐边塞诗的征战题材多有所承袭,但其中的尚武主题则多被削弱、移位。 C. 北宋边塞作家中,有的曾亲至边疆,但有的缺乏经历,其创作则几乎全凭想象。 D. 北宋边塞诗援经据典虽然广泛,却多择取契合边事的常典,对症下药,务求言所欲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认为,中国年轻人对西方最根本的社会和政治理念“越来越不屑”, 而抗疫成果折射出的国家治理成功之道令中国年轻人更具有民族自豪感、更加自信。《环球时 报》环球舆情调查中心近日围绕中国年轻人开展的民调发现,中国青年望向西方的目光已经改 变,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 调查显示,中国年轻人在回答“相对于 5 年前,今天提到西方国家,您心里是什么感觉” 这一问题时,选择“仰视”西方国家者仅占 8.1%;选择“平视”者有 48.3%;回答“俯视”者 则上升至 41.7%。在过去数年里,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出 现了一系列失败,使中国民众整体进入了一个对西方“再审视的时代”。而中国青年成长在祖 国飞速崛起的时代,在与西方的交往中,他们有更强的自信和更足的底气。 新冠肺炎疫情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弊端,这是中国年轻人对西方态度 发生转变的主要因素。针对“哪些是中国‘平视’西方国家的标志性事件”,选择“新冠疫情 全球大流行,中国防控成效全球瞩目”的受访者最多(53.8%),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国与众多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40.5%);选择“世界经济遭重创, 中国成唯一正增长主要经济体”和“中国脱贫攻坚战收官”的受访者分别有 37.6%和 30.3%, 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联合国决议”的受访者有 27.4%。值得一提的是,经过 5 年时间,“平视西方”的受访者群体中,超八成将中国在防控疫情中的表现列为中国“平视” 西方的代表性事件。 在有关对西方国家好感度的问题上,逾四成受访者青年回答“变差”,导致这一结果的主 要原因包括西方打压中国科技企业,恶意炒作新疆、香港、台湾等问题,以及西方国家种族歧 视、种族骚乱不断等。 (摘编自《中国青年“西方观”因疫情改变》,中国青年网 2021 年 4 月 20 日) 材料二: (摘编自《环球时报》环球舆情调查中心,2021 年 4 月 20 日) 材料三: 美国著名政治学者、“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最近在美国《外交事务》 杂志上发文,专门驳斥了“对华接触失败论”,认为这种说法完全不符合历史经验,抹杀了中 美合作对于美方的战略价值,严重影响了中国年轻人对中美合作遏制疫情的前景作客观解读。 艾利森试图告诫美国决策者,美国的相对实力下降已成事实,保护美国利益最好的方式是正视 现实,而中国在全球化中正在发挥积极和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因此,如果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 家继续拒绝与中国合作,诸如防范军事危机、阻止气候变化、遏制疫情、防止核扩散、打击恐 怖主义和控制金融危机等涉及美国核心利益的问题的化解就无从谈起。 承认世界丰富的多样性既符合现实主义正视现实、尊重规律、追求明智而审慎的利益的要 求,也满足自由主义开放包容、追求人类和谐进步的需要。艾利森的文章指出了一个被西方世 界故意忽视的事实,即中国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脱贫,这本身就是对人权的 切实保护,符合《世界人权宣言》所设定的目标和宗旨。 (摘编自黄海涛《合作共赢才是美国对华战略的理性选择》,《光明日报》2021 年 03 月 15 日 ) 材料四: 坚持正确义利观是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价值导向。正确义利观恪守义利相兼、以义为 先的原则,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中国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中国希望全世界共同 做大发展蛋糕,特别是希望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共享开放发展的机遇和成果。重视和照顾其 他国家的利益需求,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继续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各国在公共卫生体 系建设中还存在不足和短板,各国应团结合作,共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国将继续支持 世界卫生组织的工作,并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政治支持和资金投入,调动全球 资源,打赢疫情阻击战。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 4. 下列对“环球舆情调查中心”民调结果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在对西方国家的感觉上,中国年轻人选择“俯视”的比例远高于“仰视”,他们表现出的 自信和底气源于祖国的飞速崛起。 B. “中国防控成效全球瞩目”和“医疗卫生”被过半中国青年看作“平视”西方国家的标 志性事件和西方可借鉴的中国经验。 C. 国家种族歧视、种族骚乱不断,使得西方国家在可以借鉴中国“社会治安”领域经验方 面的比例,远高于中国且居高不下。 D. 中国青年眼中的中西方互鉴经验的领域及其排名,反映出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并 能对西方作出基于事实的公正评价。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艾利森认为美国的相对实力下降已经成为事实,他的观点能从西方国家借鉴中国经验的 领域情况统计结果的方面得到相关证实。 B. 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能表明中国特别希望发展中国家 加快发展,共享开放发展的机遇和成果。 C. “中国脱贫攻坚战收官”与“中国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脱贫”两个结 论,明确体现了中国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D. 中国坚持以正确义利观为导向并恪守互利共赢原则开展国际发展合作;艾利森则为化解 涉及美国核心利益的问题强调国际合作。 您认为西方国家可以借鉴中国经验的领域(排名前十) 社会治安 历史文化 尊重人权 外交 价值观 政治 民主化 医疗卫生 国民素质 节能环保 85.7% 79.7% 72.1% 70.3% 69.5% 66.4% 63.5% 54.5% 52.4% 49.0% 您认为中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领域(排名前十) 科技 影视作品 经济 教育 社会福利 体育 节能环保 社会治安 医疗卫生 国民素质 64.6% 50.0% 48.8% 48.1% 44.1% 42.9% 36.1% 35.8% 31.5% 28.9% 6. 结合材料看,“中国青年‘西方观’因疫情改变”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补鞋匠老谢 陈志江 小区门口有棵长得枝繁叶茂的大榕树,树下面有个补鞋的小摊子,那是补鞋匠老谢的地盘, 多少年了,几乎都是他这一个小摊子独占了这一带的补鞋生意。 曾经也有过一个补鞋匠眼红老谢的生意好,心痒难耐,就在老谢旁边摆起了摊,但顾客都 是奔着老谢去了,新来的那位同行门可罗雀,两天之后,就自动消失了。后来逢人就说,老谢 这人有邪术,说不定是在顾客身上下了蛊呢,不然怎么那些顾客都只帮衬他的摊子呢? 这话传到老谢耳中,老谢只是摇摇头,淡然地一笑。 其实,老谢哪会下什么蛊?只是手艺好一些,经他手修补过的鞋子,美观,耐穿,价格又 比别人便宜些,所以老顾客都愿意帮衬他。 老谢不但手艺出名,他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身上长年穿的是那一两套灰不溜丢的衣服, 吃的喝的,都是从出租屋带来的,舍不得掏钱去买那些十几元一份的快餐。菜很简单,通常是 一只煎鸡蛋,一点青菜,或者一点咸菜,偶尔出现几片肉,那一定是过什么节日了。 “老谢,你一天挣的也不少,就不要太难为自己了,买点好吃的犒劳犒劳自己吧。钱财嘛, 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熬坏了身子。”退休已几年的老校长邓伯跟老谢是老熟人了, 说话就很直接,也不怕伤了他的自尊。 “嘿嘿,吃得再好到头来还不是要拉到茅坑里去!我们这种手艺人,没那么多穷讲究,能 混个肚儿圆就不错喽。”老谢憨厚地笑着,摇着头,一头花白的头发随着脑袋在晃动。 邓伯就摇头叹气,这个老谢,真是钻进钱眼里了。 说归说,不远处大排档里飘出的炒菜香味还是会常常勾起老谢肚子里的馋虫,但老谢忍得 住,他的钱,要留着有大用处呢。老家的三间泥砖屋,很破旧了,下大雨的时候,到处漏水。 老谢做梦都想把那破屋拆掉,建一幢两层的小楼房,住着舒坦,在乡亲面前也倍有面子。 每天收了摊子,回到出租屋点算一天收入的时候,那些花花绿绿的票子,在他面前仿佛就 是一块块青砖、一包包水泥。 到了年底,就攒够钱建房子了。他喜滋滋地盘算着。三年没回家过年了,总是舍不得花钱 买车票回去,老伴在电话里都抱怨好几回了,说七十多岁的老娘天天念叨他。老谢决定了,今 年一定回去过年,顺便把房子建起来。 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这里摆摊呢,或许就不再来了,在家耕地种田也不错,老伴 一个人侍弄家里那几亩田地也挺不容易的。 心里有盼头,日子就过得飞快,转眼就到年关了。邓伯今天经过老谢小摊子的时候,看见 老谢嘴角含笑,很惬意的样子,就在他身边的马扎上坐下来,问:“老谢啊,今天是不是有什 么喜事呀?见人就笑眯眯的,捡到钱了?” 老谢一张核桃样的老脸舒展开了,说:“我心里乐和呀,比捡到钱还高兴呢,明天就坐车 回老家过年了。哎呀,都三年没回去了,家里都不知道变成啥样喽!呵呵,小孙女都六岁了, 三年没见,不知道还认不认得我这个糟老头子呢?真想听她脆脆地叫我一声爷爷呀!” “那啥时候再来呢?习惯了每天找你唠嗑,你这一走,日子就寡淡无趣了。” “说不准呢,这次回去把新房子建起来,或许就不再来喽。”老谢的语气里有自豪,也有 发自内心的留恋。 邓伯比他还要高兴,这些年总是听老谢念叨房子的事情,现在终于快梦想成真了,真替他 开心。 第二天,邓伯送他到了高铁站,分别的时候,邓伯紧紧地握着老谢的手,说:“新房子建 好后,记得多拍几张照片发给我,让我也乐和乐和。” 老谢鸡啄米一样点着头。 没想到,仅仅过了一个月,老谢的补鞋小摊又悄然出现在大榕树下。 “咦,老谢,新房子建好了?”邓伯很意外。 “没建成哪。”老谢有些难为情,那模样,好像谎言被戳穿了一般。 邓伯的脸上写满了问号。 “村小学破得不成样子,我把钱拿去修学校了。我的小孙女在村小学读一年级呢。”老谢依 然是带着那样憨厚的笑容,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 (原载 2020 年第 4 期《小小说家》) 相关链接: 小小说,也称微型小说。微型小说是重叙述的,篇幅的限制使其无法像中、长篇小说那 样多描写、多旁逸斜出之笔,它更加倚重的是一个镜头、一个片段、一个场景、人物性格的 某一侧面或心灵感悟的一个瞬间。因此,它必须精粹地叙述一个片段、精巧地雕琢小物件、 小道具,精心演绎其间获得的旨趣与感悟,以求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瞬间照亮思想。这是 微型小说文体的规定性。 ——卢翎,中国小说协会秘书长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老谢能独占附近的补鞋生意,实质上是因为他的手艺、价格所体现出的服务讲诚信、收 费讲分寸的经营态度受到老顾客们认可。 B. 将画横线句的感叹号改为问号,能增强戏谑的轻松语气,也能细致、含蓄地表现老谢不 舍得“犒劳自己”的想法与憨厚的性格。 C. “村小学破得不成样子”照应前文“老家的三间泥砖屋,很破旧了”的伏笔,这种情节 上的含蓄关联增强了小说叙事的艺术性。 D. “骆驼祥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和“补鞋匠老谢”三个小说标题,不都能表明主人公身 份和特征,但前两者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8. 老谢当初“做梦都想”的是“回去把新房子建起来”,回去后却放弃梦想而“把钱拿去修学 校了”。请结合小说内容,分别简析小说写老谢“做梦都想”和“放弃梦想”的作用。(6 分) 9. 结合“相关链接”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简要分析小说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是如何“精心演绎其 间获得的旨趣与感悟”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令狐彰,京兆..富平人也。彰倜傥有胆气,粗知文义,善弓矢,乃策名..从军,事安禄山,以 军功累迁至左卫员外郎将。 安禄山叛逆,彰感激忠义,思立名节,乃潜谋归顺。会中官杨万定监滑州军,彰遂募勇士 善于水者,俾乘夜涉河,达表奏于万定,请以所管兵马及州县归顺,万定以闻。自禄山构逆, 未有举州向化者,肃宗得彰表,大悦,赐书慰劳。思明遣所亲薛岌统精卒围攻之,彰乃明示三 军,晓以逆顺,众心感附,溃围而出,遂以麾下随万定入朝。肃宗深奖之,礼甚优厚,拜御史 中丞。及史朝义灭,封霍国公。 彰在职,以身励下,一志农战,内检军戎,外牧黎庶,法令严酷,人不敢犯。数年间,田 畴大辟,库藏充积,岁奉王税及修贡献,未尝暂阙。时犬戎犯边,征兵防秋,彰遣属吏部统营 伍,向二千余里,甲士三千人,率自赍粮,所过州县,不犯秋毫,识者称之。临终,手疏辞表, 诫子以忠孝守节,又举能自代。上览表嗟悼久之,特下诏褒美。 子建,累转至右龙虎军使。德宗以泾原兵乱,出幸奉天,建方教射于军中,遂以四百人随. 驾.为后殿..。贞元五年三月,以专杀不辜,德宗念旧勋,特容贷之。复陈诉,词甚虚罔,遂贬旋 州,卒于贬所。 运 为 东 都 留 守 将 逐 贼 出 郊 其 日 有 劫 转 运 绢 于 道 者 杜 亚 以 运 豪 家 子 意 其 为 之 乃 令 亲 事 将 武 金 鞫 之 。 金笞箠运从者十余人,一人笞死,九人不胜考掠自诬,竟无赃 状。既竟,以曾捕人于家,配流死于归州,众冤之。 通,元和中为宿州刺史。每与贼战,必虚张虏获,得贼数人,即为露布..上之;如有败衄, 即不敢上闻。十四年,征为右卫将军,制下,给事中崔植封还制书,言通前刺寿州失律,不宜 遽加奖任。宪宗令宰相言通父有功于国,制命方行。长庆初,卒。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七十四》)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运/为东都留守/将逐贼出郊/其日/有劫转运绢于道者/杜亚以运豪家子意其为之 /乃令亲事将武金鞫之/ B. 运/为东都留守将/逐贼出郊/其日有劫转运绢于道者/杜亚以运豪家子/意其为之/ 乃令亲事将武金鞫之/ C. 运/为东都留守/将逐贼出郊其日/有劫转运绢于道者/杜亚以运豪家子/意其为之/ 乃令亲事将武金鞫之/ D. 运/为东都留守将/逐贼出郊/其日/有劫转运绢于道者/杜亚以运豪家子意其为之 /乃令亲事将武金鞫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京兆,汉京畿行政区划名,为三辅即京畿地区三个职官所管辖的地区之一;后世也称京 都为京兆。 B. 策名即“策名委质”,是因仕宦而献身于朝廷之事的省说;也用以指报名参加科举考试或 科试及第。 C. 随驾,即随銮,指臣下随帝王出行;后殿,指行军时居队伍尾部。二者均属随侍皇帝的 专用词语。 D. 露布指不缄封的文书;也可指军旅文书,如特指晓谕、声讨等檄文,或泛指捷报、布告 类的文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令狐彰心存忠义,有胆有为。安禄山反叛后,他感奋激发于忠义名节,派人将归顺的奏 章送达杨万定,又击溃史思明的围攻归附朝廷。 B. 令狐彰全心全意,尽职尽责。他以身作则,专心管理农战与百姓,整肃军务和法令;垦 田、积贮、赋税、进贡和军队管理上成绩突出。 C. 令狐彰的儿子品质有异,遭遇不同。建因有恶行而死在贬所,通有劣迹但没有受到相应 惩罚,运因执法时捕人于家,最终死在归州。 D. 令狐彰略知文章义理,但疏于教子。令狐通被授官遭到给事中崔植强烈反对,建、运为 错误付出巨大代价,都是家教缺失带来的后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自禄山构逆,未有举州向化者,肃宗得彰表,大悦,赐书慰劳。(5 分) (2)甲士三千人,率自赍粮,所过州县,不犯秋毫,识者称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岳池农家① 陆 游 春深农家耕未足,原头叱叱两黄犊。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 绿秧分时风日美,时平未有差科②起。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 谁言农家不入时?小姑画得城中眉。一双素手无人识,空村相唤看缫丝。 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宦游所得真几何?我已三年废东作③。 [注]①乾道八年(1172),诗人赴陕西汉中任职,途径岳池县境时作此诗。②差科:指官府摊派的徭役。 ③东作:指春季的农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诗中前四句描绘的图景,既体现了农家辛勤本色又包含初春清新气息,这自然引发诗人 厌弃宦游、希望归隐的感叹。 B. 诗的主体部分写景与写人相结合,“景”写得有远有近、有声有色,“人”写得有点有面、 有情有趣,颇有田园诗的特点。 C. “小姑”的形象美好可爱,她不仅按照城里时新的式样描画眉毛,巧手缫丝的技艺还能 让全村的人相互召唤前来观看。 D. 这首古体诗运用了对偶、对比、设问、反复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的思考,体 现了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特点。 15. 这首诗是如何围绕“时平”展开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生活中总免不了感念、感叹与感慨。(1)善写《无题》的李商隐,借助神话表白,用 “ , ”寄托对爱人的情深意长;(2)苏轼笔下的“客”,通过 “ , ” 的 对 比 而 感叹 人 生 苦 短;( 3 ) 即 使 像 《逍 遥 游 》 中 的 “ , ”那样,虽会飘然免于跋涉之苦,但最终也只能借此感慨“逍遥” 难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Ⅰ (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清人张岱有名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这话也适用于山水之乐。细读古人山水游记,不难发现,一些颇为怪异的 反而为旅行增 加了不少乐趣。( )除了腊前早雪雅致珍贵之故,雪水也是烹茶的绝妙水源。 收纳山中白雪赠人,听起来至少也不算 。但是你听过赠送云朵的吗?清代《秋灯丛 话》里有一个故事。黄山云海翻腾,尤以天都峰上 ,传为天下第一。游客慕名而来,常 常随身携带一只 精美的木盒,跑到峰上,打开盒子,收纳云气,紧固盒口。等到下山返 乡,这个负离子满满的木盒便成为赠送亲朋好友的地道“旅游纪念品”。于是,就有了这样一 幕:亲友们好奇而郑重地掀开盒盖,“云气”瞬间“结成峰朵,直冲霄汉”,引来啧啧赞叹。这 奇观恐怕十之八九是作者的想象,不过时人千里送云,想必本来也就在于一份情怀吧。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爱好 费尽心机 蔚为大观 装点 B. 癖好 枉费心思 蔚为壮观 装饰 C. 癖好 费尽心机 蔚为壮观 装帧 D. 爱好 枉费心思 蔚为大观 装潢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宋代每岁腊前,见雪独早,杭州五云山地势高寒,僧人必将收集起来的洁净白雪,呈给 官家。 B. 杭州五云山地势高寒,宋代每岁腊前,见雪独早,僧人必将洁净的白雪收集起来,呈给 官家。 C. 杭州五云山地势高寒,见雪独早,宋代每岁腊前,僧人必将收集起来的洁净白雪,呈给 官家。 D. 宋代每岁腊前,杭州五云山地势高寒,见雪独早,僧人必将洁净的白雪收集起来,呈给 官家。 19. 夸张的特征是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请说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怎样的夸张。 (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Ⅱ (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 题。 《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2)》,将聚落考古、社会考古作为三星堆 遗址发掘工作的方向。聚落考古指了解三星堆遗址范围内遗存之间的各种关联,社会考古指通 过遗存了解“三星堆人群”的文化状况等。在前述工作方向指引下,计划实施之初就带着寻找 新坑的目的性和必然性,因此, (1) 。①六个新坑的挖掘或发现, ②让三星堆再次引发 了巨大关注, ③文物的器形和纹饰除了美轮美奂外, ④文物背后代表的、不同于中原个性的 文化状况, ⑤也让人内心浮想联翩。 在器物不断出土的过程中,考古学家们不断解谜,也不断迎来新的谜题。比如说那些器物, (2) ,我们根本想象不到它们会有那么奇特的造型和纹饰,而这又会给我们带来无限遐想。 按照“考古中国”项目的计划,下一步将继续对新发现的祭祀坑作精细考古发掘、文物保 护与多学科研究,以期系统、全面地把握古蜀文明祭祀体系。对此,众多考古学家也提到同一 个期待: (3) ,能看到巴蜀文字的出现。 20.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 10 个字。(6 分) (1) (2) (3)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 4 处语病,请修改。(4 分) 第 句,修改 为 ; 第 句,修改 为 ; 第 句,修改 为 ; 第 句,修改 为 。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并始终弘扬 的过程,也是需要年轻的你将自己不断奋斗带来的不断成功无私融入祖国建设与发展的美好历 程。小说《创业史》的作者柳青说,我们的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 是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 身处“年轻”这个人生“紧要处”的你,会把哪些人的、什么样的故事植入你奋斗的理想? 又会用奋斗的理想引导和激励自己走向怎样的成功? 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以你最心仪的大学里一名新生代表的身份,写一篇在学校开学典礼 上的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出现大学名称;不少于 800 字。 切磋砥砺足千日 紫电龙光助鹰扬 东 2018 级高三年级 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1. D A 项,结合材料一第 2 段,偷换概念,应为“诗句中所表现的时代精神”。B 项,结 合材料二第 1 段,“往往”的限定曲解原意,“以……方式”无中生有 。C 项,“汉代精神的 核心是汉代军武精神”无中生有和偏全失当。结合材料一第 2 段“另一方面来自历史,主 要指汉代精神,尤其是汉代的军伍精神”;“霍去病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是通过唐代边塞诗 定型、传播并发扬光大的”。D 项,见材料二末段。 2. D ①古代诗歌研究类文章不以讲求文采为要,②其引用有关诗句等的目的在于使说理充 分、增强观点说服力,③“普遍性特点”的归纳错误。 3. C 材料二的观点即末段的核心内容。 4. C “远高于”的原因还应有“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失败”等;“居 高不下” 于文无据。 5. C 对“中国传统文化”所指过于宽泛,因此使用不当。 6. 要点:①西方国家在疫情防控领域出现失败;②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看到一些西方发达 国家的制度弊端;③西方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存在不足和短板。④西方国家拒绝在遏 制疫情方面与中国合作;⑤西方国家在医疗卫生领域做得(很)不够。(关于第⑤点: 图表显示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西方国家需要借鉴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经验) 7. C 学习探究情境。伏笔和照应之间需隐含因果。“老家的三间泥砖屋,很破旧了”和“村 小学破得不成样子”都表现了“老谢”家乡的贫穷和落后,二者之间无因果关系。 8. (1)做梦都想:①表现了进城自谋生计的农民老谢,希望以节俭和辛勤劳动致富,进而改 变贫困生活的朴素愿望,(1 分)②肯定农民通过艰辛努力消除生活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 美好追求。(2 分) (2)放弃梦想:①表现了农民老谢希望后辈子孙凭借好好读书摆脱贫困(困境)的美好愿 望;(1 分)②突出了老谢作为家乡的老一辈,助力家乡小学校条件得以改善、家乡小学生 能得到良好教育的奉献情怀与担当精神;歌颂了农民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美好追求。(2 分) 9. ①展示了故事中的“一个片段”;(1 分) ②通过对邓伯动作、细节、语言的描述,(1 分) 表现了他看重情义、乐于助人、善良诚恳的特点;(1 分) ③用邓伯正衬了老谢的质朴(都 是好人);(1 分) ④“高铁站”,暗示出城乡生活水平存在差异(社会环境特点),使老谢 打工致富后回家的愿望合情合理;(1 分) ⑤有助于表现小说主题“人好、事好、未来才 好”的内涵。(1 分)(“感悟”应集中在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两方面;对主题内涵的表述 言之成理即可) 10. B 11. C “后殿”不属于随侍皇帝的专用词语。 12. D “都是家教缺失带来的后果”说法欠妥;令狐运没有为“错误”付出巨大代价,是有 冤情被配流而死。 13. (1)自从安禄山反叛,还没有用整个州归服朝廷的叛将,肃宗得到令狐彰(请降)的奏章, 非常高兴,赐给他回信抚慰他的辛苦。(构逆、向化、慰劳各 1 分,句意 2 分) (2)战士三千人,一律自己携带粮食,所经过的州县,没有损害百姓丝毫利益(秋毫无犯), 受到了有见识者的称赞。(率、赍、秋毫各 1 分,句意 2 分) 14. A “厌弃宦游、希望归隐”的解释错误。 15. ①“时平”指没有灾祸的和顺年月。②诗中优美的春日田园风光,正是“时平”生活环境 的写照;③乡村“成婚”“生子”的喜事、“小姑”的画眉与缫丝,也是农家身处“时平” 而安居乐业的体现;④诗人以农家“时平”之乐与市朝之恶的对比,抒发了自己虽向往“时 平”中的乡居生活却身不由己的感慨。 16. (1)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2)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3)(夫) 列子御风而行 泠然善也 17. B 18. C 19. ①一只木盒子里有“云气”,②盒子里的空气能被看到,③盒子里的些许空气能形成云气 的“峰朵”,④ “云气”瞬间会结成“峰朵”,⑤盒子里的“云气”能“直冲霄汉”。(答 出任意四点即可) 20. (1)发现新坑并非偶然 (2)在没有出土之前 (3)在对这些新坑的发掘中 21. 第①句,修改“挖掘或发现”为“发现及挖掘”;第③句,修改“文物的器形和纹饰除了” 为“文物除了器形和纹饰”;第④句,修改“背后代表的”为删去“背后”;第⑤句,修改 “内心浮想联翩”为“浮想联翩”。 22. 略。 附一:诗歌辅读 一、注解 ①岳池:即今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②叱叱:象声词。③时平:指没有灾祸的和顺的年月。 差科:指官府摊派的徭役。④小姑:指农家的少女。城中眉:城里流行的画眉式样。⑤素手: 洁白的手。⑥空村:指村民倾家而出。缫丝:将蚕茧抽出抽出蚕丝的工艺。⑧市朝:指争权夺 利的处所,即官场。⑨东作:指春季的农事。 二、赏析 公元 1172 年(宋孝宗乾道八年)诗人陆游卸任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到驻在南郑(今 陕西汉中)途径岳池县境时,被当地农村春耕景象所吸引,遂作此诗。 全诗可分为四层,每四句为一层。开篇四句为第一层,“春深农家耕未足,源头叱叱两黄 犊。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诗人从眼前景写起,这眼前景象恰好是一幅非常优 美的春日田园风光图。春深时节,辛劳的农民还高声吆喝着耕牛在田间劳作;闲置一冬的稻田 经过翻垦耕耘,泥土匀细松软;水面泛着浑浊的波纹;细雨中的的秧苗更加翠绿撩人喜爱。一 种本来是平常无奇的农村景象,在诗人的笔下竟然变得如此生动美好充满生机活力。体现了诗 人喜爱田园风光和农家质朴本色的感情以及诗人驱遣文字的深厚功力。“春深”二字意在点名 时令,而且把季节所赋予的特有的气息和景象展现出来。一个“农家”,一个“耕”,既有人 物,又有人物的活动,再加上“两头黄犊”整个画面更加栩栩如生。特别是“源头”一词,把 画面一下拉成远镜头,所有景物都退向远方,并且使用象声词“叱叱”,使这种景观就从无声 到有声,琴韵也随之而出,这是诗人眼中的远景。镜头随即转向水田,那融化的泥土,初浑的 水面,蒙蒙的细雨,鲜绿的秧苗又错落有致的组成了一副完整和谐的画面,成为诗人眼中的近 景。 该诗的第一层描写田园风光的美好,接下来又写农家生活的美好。“绿秧分时风日美,时 平未有差科起。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这四句为第二层。绿秧分时,指插秧的 日子。育好的秧苗从秧田中起出来要分成一左左的插在水田里,所以插秧也叫分秧。时平是指 没有灾祸的和顺的年月,差科是指官府摊派的徭役。风和日美,无灾无祸,甚至连徭役也没有, 在这样的好年景里,农家生活自然是和美的。西舍成婚,邻家生子,喜事一桩接一桩,这可忙 坏了众乡亲,他们买鲜花,携美酒前去庆贺,欢声笑语亲如一家,一片阳阳喜气。这样的农家 生活犹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怎能不让诗人羡慕。尽管当时宋金对峙,兵祸连连,但对于素 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社会动乱尚未波及这里偏僻的农村,也未破坏这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 济,加上遇到风调雨顺,农家乐还是有其存在的客观条件。不过,陆游笔下的田园生活不可避 免的带有主观色彩。他大半生饱经动乱屡受挫折,弄得劳神费思,心力憔悴,因而渴望得到安 宁和谐的生活。如今眼前这种小农之家但求温饱自得其乐的活,引起了诗人内心强烈的共鸣和 由衷的羡慕和赞美。 “谁言农家不入时?小姑画得城中眉。一双素手无人识,空村相唤看缫丝。”这四句是第 三层,顺从上文,进一步描述农家女的美好。小姑,指农村少女;城中眉,指城里流行的画眉 式样;素手,指洁白的手;缫丝,指从蚕茧中抽出丝来的工艺。这几句诗的大意是乡村虽然偏 远,但农家少女眉毛仍是按照城里最时新的式样描画的。农家少女不仅漂亮还有一双洁白的巧 手,缫丝技术很高竟能使全村的人相互召唤着来观看。 在前面描述了田园风光、农家生活、村姑劳动之后,诗篇最后四句写到“农家农家乐复乐, 不比市朝争夺恶。宦游所得真几何?我已三年废东作。”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感慨。市朝,指争 权夺利的处所,即官场。东作,指春季的农事。陆游虽宦游多年,但头脑是清醒的,官场的黑 暗、腐败、险恶使他感到厌恶他认为简直不能与乐复乐的农家相比。诗文一褒一贬,感情一喜 一恶,色彩鲜明。如今眼前和美的田园景象,不由的撩拨起诗人对入蜀前乡居生活的眷恋和回 忆触发了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为时 4 年的山阴近乎姗姗的的闲适生活使他对农家的时尚风气、 农事颇感亲近。现在诗人抛离妻小身不由己在仕途中奔忙又成就了什么功业,字里行间流露出 了诗人对仕途失意的无奈和厌倦官场的情绪。这最后四句诗以感慨做结,揭示出农家与市朝, 宦游与东作的隔膜,也正是全诗所要表述的主题思想的一个侧面。该诗记述的是诗人行径岳池 农村时的所见所闻,并将农家的和乐与市朝的险恶作了比衬,对田园生活表示由衷的赞美、羡 慕和怀恋。全诗用大部分篇幅描写农村的田园风光,表现出一中淳朴自然、清新恬淡的艺术风 格。体现了诗人这种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的思想情绪。 附二:参考译文 令狐彰,是京兆富平人也。彰豪爽洒脱有胆识气魄,略知文章义理,擅长弓箭(武艺), 于是就报名从军,追随安禄山,凭借军功多次升职为左卫员外郎将。 安禄山反叛后,令狐彰感奋激发于忠义,希望树立名节,就暗地谋划归顺朝廷。正值中官 杨万定监管滑州军队,令狐彰就招募善于游泳的勇士,让他乘着夜色游过河,把写给皇帝的奏 章送达杨万定,请求用所统管的兵马和州县归顺朝廷,杨万定向皇帝呈交了(令狐彰)的奏章 (使皇帝得知)。自从安禄山反叛,还没有用整个州归服朝廷的叛将,肃宗得到令狐彰(请降) 的奏章,非常高兴,赐给他回信抚慰他的辛苦。 史思明派遣信任的薛岌统率精兵围攻令狐彰,令狐彰就明确告诉三军,把叛逆和归顺的道 理讲清楚,众人感动而追随他,击溃围攻而逃出(突围),于是他带领部下追随杨万定投奔了 朝廷。肃宗特别奖赏了他,礼遇非常优厚,任命他为御史中丞。等到史朝义被消灭,令狐彰被 封为霍国公。 令狐彰任职,以身作则激励部下,专心管理农耕和战事,对内检查军队,对外管理百姓, 法令严酷,人们不敢触犯。数年之间,大规模开辟了田地,府库充盈,每年交给国家的赋税和 献上的贡品,不曾有过短缺。当时犬戎侵犯边地,国家征兵防备犬戎南侵,令狐彰派属官统率 军队,奔袭二千余里,战士三千人,一律自己携带粮食,所经过的州县,没有损害百姓丝毫利 益(秋毫无犯),受到了有见识者的称赞。临终时,亲手写了辞职称谢的奏章,告诫儿子凭借 忠孝坚守节操,还举荐贤能者代替自己。皇帝看过奏章后叹息感伤了很久,特地下诏褒扬赞美 他。 长子令狐建,多次升迁调任右龙虎军使。德宗因为泾原战乱,出京去奉天,令狐建正在军 中教射箭,于是率领四百人的军队跟随皇帝并走在队伍最后。贞元五年三月,因为擅自杀死无 辜的人,德宗念及他过去的功劳,特别宽恕了他。他再次陈诉情况,词语非常虚假,于是被贬 到旋州,死在了被贬的地方。 次子令狐运担任东都留守将领,驱逐反贼到了郊外,那天有在路上抢劫转运绢帛的人,杜 亚认为令狐运是豪富人家的子弟,猜想是他抢劫了转运的绢帛,就命令亲近的将领武金审查此 事。武金刑讯令狐运的部下十多人,一人受刑而死,九人忍受不住拷打被迫承认了不实之罪, 但最终没有赃物。事情结束后,以令狐运过去执法时捕人于家(的罪名),流放他使他死在了 归州,众人为他感到冤屈。 令狐通,元和年间担任宿州刺史。每次与敌人交战,一定夸大俘虏的人数,俘获几个反贼, 马上在布告上公示;如果打了败仗,就不敢向朝廷呈报。元和十四年,征召他担任右卫将军, 命令下达后,给事中崔植密封交还了皇帝的命令,说令狐通之前担任寿州刺史时违反法律,不 应该随意加以奖励和任命。宪宗命令宰相解说令狐通的父亲对国家有功,命令才得以执行。令 狐通长庆年初去世。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