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氓》说课稿-高二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下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1.1《氓》说课稿-高二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下册

ID:696325

大小:28.9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1《氓》说课稿-高二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氓》是部编本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要求学生感受古人的哀 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 2、教材分析: 它是一首弃妇诗。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 形象。 二、说学情 高二学生在必修上册学过《芣苢》《静女》,在初中学过《关雎》和《蒹葭》,了解《诗 经》相关的文学常识,但是对比兴手法掌握不够,对造成女子婚姻悲剧和痛苦的原因不清楚,对于 诗歌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认识不够。 三、说目标 【必备知识】 1.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 2. 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句知识。 【基本能力】 1.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2.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3. 背诵全诗。 【学科素养】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明确《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围绕“诗意的探寻”展开 研习,了解古代婚姻爱情的悲剧,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人物形象的分析 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及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造成女子悲惨命运的原因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采用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 的主人,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学法:设计朗读法、欣赏法、讨论法、总结法。指导学生品析作品的语言,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 探究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从而达到鉴赏学习的目标。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经》中三分之一的篇目刻画的都是女子形象,她们或明眸善睐,或娴静柔美,或大胆执着, 或活泼顽皮,无论是《兼葭》的在水伊人,还是《关雎》里的窈窕淑女,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不过学者鲍鹏山却说“《诗经》里最完美的女性当属那位卫国女子”,也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 《氓》中的主人公,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女子呢?她真的是“最完美的”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 问,走进诗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设置悬念, 激 发 学 生 兴 趣 , 营 造 氛 围 , 让 学 生 更 容 易 带 着 问 题 进 入 到 诗 的 意 境 当 中。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先秦称其为《诗》, 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 15 国风,共 160 篇,大都是民间歌 谣,富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雅”是宫廷乐歌,分大雅、小雅,共 105 篇;“颂”分为周颂、鲁 颂和商颂,共 40 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 点。 风雅、颂三种诗歌体制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 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诗经》名句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5.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 (二)学习过程 任务一:诗情深处是故事 1、请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梳理行文脉络。 2、将诗歌翻译为押韵的五言诗或七言诗,每组学生负责译一小节。(平仄、对偶可宽松处理) 第一节示例 忠厚老实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 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请你不要生怨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1、行文脉络: 第一章写了相识与允婚,第二章相思与成婚,第三章相爱与新婚,第四章写遭弃与离婚,第五 章忆苦自伤,第六章表明情断义绝,展现了女主人公曲折的人生经历。 小结:《氓》以一个弃妇口吻讲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展示了她从情意绵绵到 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路历程。 2、第二节 登上那堵破土墙,遥望复关盼情郎。 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 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 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 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第三节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 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葚急着吃。 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 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 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第四节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 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 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 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 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第五节 婚后多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 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第六节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 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 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设计意图:《氓》是一首叙事诗,学生自主概括梳理故事情节和翻译诗歌有助于理解诗歌浅层 的含义,对女主人公恋爱、婚变、离开的经历以及情感脉络的变化有准确的把握,同时为重难 点的突破做好了铺垫。 任务二 罗曼蒂克消亡史 有人说,《氓》所展示的是上古时代的罗曼蒂克消亡史。请从《氓》中找出女子与氓爱情消亡 的凭证? 明确: 桑叶、淇水乃至称谓的变化都证明了一段感情的消亡。 (1)桑叶这一意象来展现女主人公婚前和婚后生活的迥异。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叶还没落的时候,枝叶繁茂,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象征着女 主人公沉浸于恋爱的甜蜜美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到桑叶飘落,则是一片枯黄垂死的场 景。这与女主人公嫁给“氓”后的婚姻生活形成了同构。夙兴夜寐,靡室操劳,女主人公如同陨落 的桑叶,容颜衰老,不复当年的润泽。其实,桑叶的繁茂与陨落是极为正常的自然现象,本来不具 有特殊的象征含义,但女主人公把自己的经历与情感投射到桑叶上,达到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的效果,景随情迁,桑叶之兴衰成为女主人公情感的外化载体。同时,桑叶这一意象的选择 也极为符合女主人公劳作的身份特征,与开篇“抱布贸丝”遥相呼应。 (2)如果以淇水为关键词,重新梳理诗歌脉络,《氓》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四渡淇水”的故事, 在这四次渡水的路途中,女主人公的感情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她的心境也有了天翻地覆。 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此时女主人公沉浸在恋爱的幸福之中,和“氓”难舍难分,不顾 路途遥远,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淇水不仅是他们爱情的发生地,也是一个见证者。 ②“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点明淇水,但根据前文可以推知,女主人公 和“氓”结婚之日从娘家到新家需要再渡淇水。虽然“氓”没有“良媒”,也拿不出像样的彩礼, 但是深厚、炽热的感情让女主人公无法再等待,加上“氓”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 那就结为夫妇厮守终生吧。在感情面前理智总是溃不成军。成婚之日,坐在爱人的车上渡过淇水, 女主人心中一定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与无限憧憬。 ③“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婚后生活和女主人公的 想象完全不同,不仅日夜劳作,“氓”的态度也变得暴戾,女主人公伤心欲绝,只能“躬自悼矣”。 根据下文“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可以推知,女主人公此时正渡过淇水回娘家。淇水不仅溅湿了车 幔,更打湿了女主人公的心。 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可是“氓”的所 作所为却超越了我可以忍受的界限。我们仿佛看见女主人公独自一人坐在淇水旁边,既回想起“总 角之宴,言笑宴宴”的过往,又以一种决绝的姿态表示:“亦已焉哉”。既然你变了心,违背了誓 言,那就算了吧。爱恨交织的情感在淇水中酝酿、荡漾开来,这段感情的消亡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 心。 淇水的作用:①贯穿全诗,展现了情节的发展。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的变化。②暗示 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③前后照应,使叙事更加紧凑。这首诗以淇水为背景,开头、中间、结尾都 提到了淇水,每一次提到都代表着主人公爱情婚恋生活的某个阶段,正好对应了全文的“恋爱一婚 变一决绝”的情节线索。这样就在结构上做到了前后照应,使叙事更加紧凑。 (3)钱钟书先生曾说:“称谓不一,非漫与(随便)也。”不同的称呼中常常透露出许多隐蔽的信 息,《氓》中女子对男子的称呼几易其名,这种变化与女子情感的跌宕有着微妙的联系,非常值得 玩味。 ①第一节 “氓”:指称丈夫,至少是一个客观的称呼,没有多少感情色彩。 ②第一节 “子”:显得情意绵绵、温馨甜蜜。 ③第二节 “复关” :以地代人,热烈羞涩 ④“尔”的称呼拉近了二人的距离,更加深了二人的感情。 ⑤“士”:当婚后生活不如意,女主人公对整个男性群体表达了失望:“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 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女主人公用“士”这一称谓 感叹道: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⑥“尔”:已经不是当初的亲昵了,而是决绝之后冷漠的称谓,这一称谓的背后是女子伤心欲绝的 痛苦和痛定思痛后的清醒 ⑦“其”:更冷静,疏离感与陌生感 设计意图:以桑叶的变化、“淇水”这一意象,细微人称变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立足文本,通过 对文本细节的挖掘和把握,探求氓之妻微妙的情感变化及人物形象,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任务三: 赏析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1、《静女》、《蒹葭》、《关雎》《氓》中的四位女性,哪一位是你心中的“《诗经》女神”, 选取一位,阐述你认为她是《诗经》女神的理由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个人物进行评价。 女主人公(弃妇形象) 一二章面对男子的追求,热烈回应,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 “子无良媒”遵守婚嫁礼法,表现出 端庄的一面;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好言劝慰男子,温柔善良体贴;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 复关,载笑载言”涕泣言笑,沉醉爱情,热情纯真;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不乏警觉,自我反思, 聪明伶俐;“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说明她勤劳持家; “亦已焉哉”的呼喊,更表现出她倔强刚强的 一面。 2.比较鉴赏《静女》、《蒹葭》、《关雎》《氓》的男性形象。有人认为氓是古代的“渣男”, 你认同吗? “将子无怒”急于成婚,至于发怒,表现出急躁的性格特征; “二三其德”,又表现出他品德的 败坏;“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婚后的暴躁, 婚前的热烈,婚后的离弃,两相对照,则揭示了他的虚 伪自私。 总之, 氓是个性情狂暴、违背诺言、始爱终弃、不负责任、自私的负心汉。 设计意图:用流行语概念引导学生去解读不同作品中的人物,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3、探究《氓》中造成女子婚姻悲剧和痛苦的原因有哪些? 个人原因: ①氓的三心二意,不负责任。文中说“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怨恨的正是自己甘心贫困, 辛苦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②女子在经济上政治上处于附属地位。她生活 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 悲剧是不可避免的。③性格悲剧。在男权社会中,女子在婚前行为草率,她与氓的恋爱缺乏牢固的 思想基础,对氓的人品认识不足,认人不清导致的悲剧。 社会的原因: 这一婚姻悲剧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娘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 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 悲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女子婚姻悲剧和痛苦的原因。 4、活动设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想对女主人公和氓说…….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现代视角体会人物情感,多角度评价人物形象,体察诗歌对个人追求与命运的 思考。 任务四:感受艺术特色 作者把女子的伤心怨恨之情写得如此深刻,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1)运用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比兴手法。 表达效果: ①内容上,比兴句的运用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用女子熟悉的桑树作比,富于生活气息,同时 暗示了她的勤劳。②结构上,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 上起了暗示和过渡作用。 具体分析: 内容上: ①用比兴句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容颜的润泽给人 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子和氓之间情意正浓之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比喻女子容 颜衰老,如同两人感情枯竭之时。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子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 “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 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到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 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2)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第一,人物形象的对比:女主人公善良、真诚而深情;“氓”则虚伪、自私而绝情,两相对比, 个性鲜明。第二,男女不同境遇的对比:“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第三, 人物自身在婚前婚后的对比:“氓”始而蚩蚩,终而暴戾;女主人公始而快乐,终而凄苦。另外, 还有“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矣”的对比。这些对比生动形 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和“氓”的性格特点和感情变化,深刻地揭示了诗歌的主题,反映出男女地位 的不平等。 设计意图:通过找出诗歌中有关比兴和对比的句子并加以分析,引导学生辨别诗歌赋比兴的写 作手法,体会写作手法对情感表达和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三)作业 《诗经》中的许多书写爱情的诗歌与“河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氓》、《蒹葭》、《关雎》, 请以“河边的爱情”为题,写一篇小短文,字数在 600 字左右。 设计意图:通过把握《诗经》 中的典型意象,感受水在《诗经》中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方面,我力争简洁明了,采用语词式板书,既点明本课的教学要点,又方便学生理解、 识记,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氓》——上古时代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桑叶 桑叶陨落,爱情枯萎 淇水 情意绵绵→ 悲伤无助→ 激愤决绝 称谓的变化 “氓”→ “子”→“复关”→“尔”→“士”→“尔”→“其” 总之,在教学中,我会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力求将语言文字和情感教育 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我的说课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