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作文 文化巨匠人物素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作文 文化巨匠人物素材

ID:696328

大小:1.47 MB

页数:7页

时间:2021-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物素材 | 中国文坛三大巨匠 中国文坛上那些如烟花璀璨的大家们 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一份「中国文坛大师合集」,介绍三位文学造诣极高的巨匠:叶 嘉莹、余光中、汪曾祺。 相信不少人都读过他们写的诗书,也被他们笔下那如春风般温润的文字抚慰过心 灵,却很少有人将大师们的人生故事写进作文里。 他们都是写作最亮眼的提分素材! Part 1 叶嘉莹 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 “ 一 世 多 艰,寸 心 如 水 ” “一世多艰,寸心如水”,这是叶先生写在《踏莎行》里的开篇之句,也是她坎坷 一生最好的写照。 当年国家战乱不断,她的父亲在不停迁移中逐渐失与音讯。而在她 17 岁时,她的母 亲因子宫生瘤,手术后不久便去世了。失去至亲的她,一口气写下《哭母诗》八首,这 是她第一次感觉到生命的无常、阴阳相隔的痛苦。 后来在老师的介绍下,她结识了丈夫赵东荪,本以为等待她的是幸福美满的开端, 殊不知等待她的乃是一段极为艰苦的遭遇。 1949 年,叶嘉莹一家迁居台湾不久,赵东荪就被捕入狱,无依无靠的叶嘉莹只得带 着年幼的女儿寄人篱下。 在无数个日夜的盼望后,她终于等来丈夫出狱的消息,结果此时的丈夫早已性情大 变,动辄大吵大闹,甚至拳脚相加,无奈的她只能一人扛起生活的重担。之后,她又经 历了大女儿和大女婿的车祸离世,一次次的生死离别,不断击碎她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然而,叶嘉莹并未从此消沉厌世,历经无数坎坷走来的叶嘉莹对人生之苦参透得十 分清明。人生变数无数,与其沉浸小家、小我之情感,不若以余生许给诗词而为传播古 典文化尽心尽力。 叶嘉莹说,人要有一种“弱德之美”,但是“弱德”并不等同“弱者”,弱者被生 活击垮,而具备弱德之美的人,有所承受,更有所坚持、有所承担。在其身上,弱德之 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适用主题:坚韧不拔、弱德之美、坎坷人生 示例: 人生总是潮起潮落,而一个人唯有历经磨难,对之有深刻体验,灵魂方变得沉静透 彻。   叶嘉莹先生历尽一生忧苦患难,年少时与父分离,更遭遇丧母之痛;婚后生活并不 顺遂温情,丈夫锒铛入狱,生活窘迫,孤苦无依之下又遭遇家庭暴力;人到中年更不幸 遭丧女之痛……但无数的苦难并不能将她击溃,即便被命运亏待,她仍保留自己的坚 强,执着求索,用诗词滋养心灵,以文学浸润人生,获取灵魂的平静与升华。 “ 我 想 把 吟 诵 留 给 世 界 ” 诗词几乎是叶嘉莹生活的全部。从 1945 年大学毕业至今,她在讲台上讲古典诗词, 已整整 70 年。 她曾经应邀到国内几十所大学讲学,举行古典诗词演讲有数百场之多。为了吸引、 培养优秀学子投身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普及工作,96 岁的叶先生捐出毕生积蓄设立了各类 奖学金和学术活动基金。 叶先生曾说自己有两个最大的心愿:其一是把自己对于诗歌中之生命的体会,告诉下 一代的年轻人;其二是接续中国吟诵的传统,把真正的吟诵传给后世。 她说:“我想在我离开世界以前,把即将失传的吟诵留给世界,留给那些真正的诗歌爱 好者。” 适用主题:文人担当、社会责任感、师者情怀、传承 示例: 三尺讲台,一站就是七十余年;诗词研究,一钻就是七十余载。心许古典诗词,一 生不休,叶嘉莹获得使古典诗词“再生”的赞誉,将古代士的精神品格“为往圣继绝 学”发挥到极致。   她曾站在远洋的讲台上,用流利的英语为学子点拨中国诗词的玄妙;她曾放弃海外 高校的优厚待遇,请愿回国教学,长途奔波只为将一系中国古典文脉传承;她一生简朴 节约,却将毕生积蓄全部捐赠出来以支持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   从青春到暮年,叶嘉莹将一生的热望与挚爱寄予诗词,倾尽心血,只为将这古老的 吟诵、深蕴的字句留给世界,不愧是当代中国的女子士大夫。 Part 2 余光中 赤子情怀总是诗 “云只开一个晴日,虹只驾一个黄昏。” 余光中是匆匆逆旅中的文字剑客,在世间畅快游行,每至一处就写下一个段落,直 至终了完成一本悠然的诗篇。 如今他虽已身故,但他的魂还留在笔墨文字里,他的人生故事也在无数书迷心中长 存。 赤 子 情 怀 总 是 诗 余光中热爱祖国,也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满满深情无不流露在他的作品中。其中最 脍炙人口的要数《乡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不知感动了多少海外游子华侨。 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 一条黄河的支流”。 2006 年,余光中在采访时曾说:“这几十年来,我努力用中文写作,不但把文言的 长处融入白话,更把唐魂汉魄召来字里行间,常与李杜韩柳欧苏对话,常在西化的滔滔 浪潮之中撑住中国文学的砥柱。” 他说:“凡我在处,就是中国,中国读书人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只要不放弃中文, 这个文化同心圆的半径就始终在延续。” 对祖国的思念与热爱,对母语文化的自信和骄傲贯穿了余光中的整个写作生涯,他 用无与伦比的文字艺术赋予了中华传统文化深刻的内涵。 适用主题:爱国、思乡、传统文化等 示例: 中国范儿是文化的范儿,是源远流长的范儿,它从秦皇汉武的小篆中走来,历经千 年逐渐演化为形音义相配合的文字系统,方正,圆合,是一切历史记述的开始,正如余 光中先生所说:“中国文化乃一大圆,圆心处无所不在,圆周无处可寻,而以中文为其 半径,半径有多长,圆周就有多大。” 圆心是每一个写着中国字的你我,圆周是方块字的无穷尽的组合。我们要以自己的 脚下为圆心,脚步不断延伸,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圆周的半径,给予中国文化新的生命 力。 不 做 古 板 的 读 书 人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文学 之外,他也爱音乐和艺术,放到如今完全是一个“斜杠青年”. 1958 年他到美国留学时,经济虽不宽裕但还是买了唱机。回到台湾教书时,有时候 会带唱机到学校,放唱片给学生听。那时的唱机体积庞大,不易携带,他便抱在怀中视 如珍宝。举家住在香港时,周末还会播放肖邦的《波兰舞曲》当起床曲,浪漫无两。 余光中还有着令人艳羡的爱情,与妻子范我存结婚 61 年,两人相知相惜,携手一 生。年轻的余光中,在那段炙热的爱情时期,曾用一柄小刀,在厦门街自家院子里的枫 树干上,刻下“YLM”三个英文字首,Y 代表余,L 是爱,M 是咪咪(范我存的昵称)。 1955 年,余光中开始翻译《梵高传》。他在白纸的正面写译文,反面写情书,然后 寄给范我存,由她誊写后再寄回来。前后 11 个月,全文 30 多万字全由范我存陆续誊写 在有格稿纸上,之后才由余光中送往《大华晚报》发表。作家张晓风曾这样形容:“余 光中是众人汲饮的井,而范我存就是那位护井的人。” 适用主题:博学多知、深情爱恋、斜杠青年等 示例: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物质条件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专一职业的生活 方式,而是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他们被称作“斜杠青年”。苏轼在工作之余常游 山玩水,写诗作画,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著 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先生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文学之外,他也爱音乐 和艺术,又将音乐中的体会浸入到文学作品的创作中。由此可见,斜杠青年符合社会人 才多元化的需求的同时,也可以拓宽视野,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Part 3 汪曾祺 骨灰级吃货的五味人生 小时候,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名叫《端午的鸭蛋》。时至今日,还记得当时那透过 书面扑来的蛋黄香味,浮在眼前的红油喷流。 很好奇,是谁能写出这样勾人味蕾的文字?朝作者处一看,从此便记住了他:汪曾 祺。 越长大越喜欢他笔下那极富烟火气的文字,读着读着总会不自觉地感受到生活的清 新欢乐。今天就一起来了解这最惹人喜爱的“吃货”汪老! 万 事 有 心 ,人 间 有 味 汪曾祺是最懂生活的作家,他热爱美食在文学圈已是一段佳话。他写过许多关于美 食的散文,还编纂成集,从时蔬野菜、街巷小吃到地方名菜,全写了个遍。 他笔下的高邮鸭蛋“敲破鸭蛋一角,筷子头一扎,红油就吱——冒出来”;他的香 椿拌豆腐“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令人一箸入口而三春不 忘,他总能用三言两语将美食写活了,食物的香气仿佛跃然纸上。 热爱食物的人,往往是热爱生活的人,他们总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里找乐子。汪 曾祺曾说过,他到一个新地方最爱去逛当地的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 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菜市场在他的笔 下,吆喝叫卖、人来人往的嘈杂感被剔除了,增添了别致的烟火气。正如他所言,万事 有心,人间有味,人生必须有热爱之事,才能发现生活的意义。 除了美食,他还喜欢画画、写字、听戏,他总是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个令自己舒 服的空间,沉浸其中,自得其乐。他将日常化为诗意,从家常菜中吃出人间美味,细碎 日常在他笔下变成闪着光芒的生活佐料,点缀着平淡的人生,飘着动人的滋味。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被汪老那闲适、幽默的写作风格洗脑,人们总是忘了他是生于民不聊生的抗日年 代。 当时,汪老在昆明的西南联大就读,因为日军飞机的轰炸,人们常常处于精神紧绷 的状态。但即使在这样艰苦的黑暗时期,他依然懂得苦中作乐。 他欣赏昆明的美景,研究昆明各类花卉。他还在课余时间泡在图书馆里看书、茶馆 里写作,记录下当时昆明的风土人情,写下《昆明的花》《昆明的吃食》等名作。 他笔下的花朵生动可爱,“茶花开时,至少有上百朵,花皆如汤碗口大。碧绿的厚 叶子,通红的花头,使人不暇仔细观赏,只觉得烈烈轰轰的一大片,真是壮观”;他笔 下的食物美味诱人,“鳝鱼米线,鳝鱼切片,酱油汤煮,加很多蒜瓣;叶子米线,猪肉 皮晾干油炸过,再用温水发开……” 他的作品中没有过多着墨枪林弹雨、生离死别,而是表达一个普通人对普通生活的 热爱,在艰苦卓绝中的不屈。建国后,为了生计,他也需做些农活,本是看书写字的 手,这时却要下田挖地、砍柴挑粮,但他依然保持自有的乐观,晚上干完活,在屋里看 书、画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文如其人,汪老的人生虽然浮浮沉沉,经历了无数苦难与挫折,但依旧宠辱不惊, 保持着对生活的热忱与豁达,创造着积极乐观的文学人生。 适用主题:坚强、乐观、积极人生观等 示例: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没有人能一生顺遂,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决定你过什么 样的人生。汪曾祺即使在战火纷飞、流离失所的抗战时期,依然苦中作乐,不减对生活 的热爱,他寄情于昆明的美景、美食,用文字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艰苦岁月。 恰如泰戈尔所言“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不论在什么样的处境下,汪曾 祺都选择用积极对抗一切的悲哀,用一生书写积极、乐观的处世哲学,就像他对待美食 一样,酸甜苦辣,均嚼出滋味。 喜欢他们的文字,更喜欢他们的灵魂,庆幸有他们的存在,让中国文坛更加熠熠生 辉。 这么高级的人物素材,用在作文里老师怎能不爱?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