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素材 如何讲好中国价值观的故事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作文素材 如何讲好中国价值观的故事

ID:696331

大小:6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高考作文时事素材积累 ——如何讲好中国价值观的故事 目录: 01 如何讲好中国价值观的故事 02 革命理想高于天(人民观点)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内在逻辑② 03 “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特质”(阿拉伯国家驻华外交官上海行) 04 《延安颂》词作者莫耶家庭—— “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红色家风故事) 05 历史的结论 人民的选择 正文: 01 如何讲好中国价值观的故事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18 04:16 作者:韩 震(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师 范大学教授) 价值观是人们判断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标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就是 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追求理想生活目标的故事叙述系统。只有基于本国大多数人民和全人 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才能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讲好中国价值观的故事,必须坚定文化 自信,走出西方价值观设置的话语陷阱和情节限制,按照中国理念和中国话语,实事求是 地讲述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成功故事,讲述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道路的故事, 讲述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 破除西方价值观的话语陷阱和羁绊 近代以来,人们都在谈论自由、民主、人权,尤以美西方调门最高,但问题在于,它 们企图垄断对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的解释权,并以各种软硬手段付诸实施。不可否 认,基于欧洲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作为封建主义对立面出现的西方所谓自由、民 主、人权等价值观,曾发挥过推动历史进步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这些价值观最终沦为具有历史暂时性、特殊性、片面性、狭隘性的观念。 西式民主更多是资产阶级统治权力合法化的形式,对于人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的权利付之阙如,甚至逐渐演变为难有建设性成效的党争恶斗。它们自诩的周期性“投票 权”,也不像说的那么光彩,最初不仅排斥作为“消极公民”的无产者和占人口半数的广 大妇女,而且西方殖民者长期把殖民地人民视为不配享有民主权利的劣等民族,如回归祖 国之前,香港人对任何一届港督都没有行使过“投票权”。 西方的自由观,从一开始就更多是为了资本的自由而规定和阐释的。不难设想,没有 经济上生存的自由,劳动者能有多少有尊严的自由?过去,对其他种族,西方国家更多是 进行“血与火”的掠夺,哪顾得上讲什么“自由”?美国有公开的奴隶制历史,而不久前 的“弗洛伊德之死”和“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足以表明,直到今天,美国社会仍然系统 存在种族歧视。 西方的人权观更是一幅讽刺画。西方国家经常罔顾事实指责他国侵犯人权,就是不愿 承认自身污点。且不说历史上西方殖民者是侵犯人权的惯犯,时至今日,美、英、澳等国 军队也多次被曝光滥杀无辜。西方人做惯了“人权祖师爷”,时常蛮横地以“炮舰外交” 对付不同声音,凡是与他们的论调不一样,要么被冠以“政治宣传”字眼,要么直接加以 妖魔化处理,营造只有按照西方立场和标准说话才算价值观正确的寒蝉效应。 应该看到,一方面,人类历史的步伐早已经超越了西方价值观的故事框架;另一方面, 西方在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犯下的罪行,令其价值观无法自圆其说。西方人讲砸 了自己的故事,其价值观已经变成傲慢、虚伪、欺骗的遮羞布,根本无法引领人类社会发 展。我们要讲好中国的故事,就必须破除西方价值观的话语陷阱和藩篱,构建中国价值观 的叙述系统和话语系统。 讲好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经历 价值观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每个时代都有凝聚着这个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每个民 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 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 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是适应历史条件、符合人民需要的价值观,也是凝聚中国力量、体现中国智慧、引 领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观。 讲好中国价值观的故事,首要的就要讲好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经历。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清晰地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应该享有更高程度的民主、更为全面 自由发展的权利。中国人民所要求的是真真切切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在这个基础上享有 的广泛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日常生活的协商权、监督权、参与权,中国人民希望生 活在一个人人均可出彩的社会之中,中国人民希望每个地区、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能够摆 脱贫困。中国价值观彰显于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叙事情节之中: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 民有了平等公正的社会制度;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逐渐富裕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我们党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大限度地增进人民福祉。 俄罗斯学者米哈伊尔·莫罗佐夫指出,中国不仅在过去有长期高速发展经济的经历, 而且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表现出快速有效克服危机的能力,那‘中国奇迹’的 秘诀是什么?……这是有效措施与系统优势相结合的结果。这证明,中国拥有掌控经济的 有效杠杆,能(从容)应对风险并实现既定目标。中国的管理模式,已被证明能快速应对 挑战”。中国的故事告诉世界,在当代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享有充分的生存权、发展权 和自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仅实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而且也是当今时代具 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故事。可以说,讲述中国价值观的故事,就是在讲述人民作为历史创造 者的故事,讲述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每个时代都有凝聚着这个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对当今时代而言,“全人类的共同愿 望,就是和平与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价值观,才是人类所需要的价值观。然 而,当今世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盛行,西方一些国家将自身问题归咎于他 国,排斥国际合作与文明交流。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讲好中国价值观的故事,必须从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全人类 共同价值等的关系,阐释好中国的民主观、自由观、人权观,讲清楚中国的价值观是把握 时代发展脉搏、引领世界发展方向潮流的价值观。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 国际合作,不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一直主张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这一点越来越为世人所公认。譬 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指出:“中国拒绝美国的霸权,并不意味着中 国也在谋求霸权。事实上,在美国以外,几乎没有人相信中国的目标是要称霸全球。”中 国一直主张建设一个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西方的问题不是发展程度不高,而是只 能自己发展,不允许他人发展。而在中国的故事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 国,世界足够大,容得下所有国家的繁荣发展。中国一直主张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 丽的世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落实《巴黎协定》目标。中国一直主张共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中国的全球治理理念是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政府和人 民共同商量,反对一个国家或少数国家说了算的霸权主义;推动国家关系法治化,秉持各 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反对双重标准和霸凌主义;推动国际关系合 理化,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构建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世界秩序,反对赢者通吃的单 边主义。中国价值观的故事告诉世人,中国人民乐意开展文明交流对话,增进彼此战略互 信,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光明日报》( 2021 年 05 月 18 日 16 版) 02 革命理想高于天(人民观点)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内在逻辑② 本报评论部 《 人民日报 》( 2021 年 05 月 26 日 第 05 版) 正是因为有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一代代共产党人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 之、瘅精瘁力以成之,绘就一幅幅激越沉雄的历史画卷,树起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依然需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 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 换新天”的奋斗精神 “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夫今 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 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前不久,6 集专题纪录片《绝笔》热播。夏明翰、吉鸿 昌、蓝蒂裕等 10 余位革命先烈在生命最后时刻写下的绝笔信,字字滚烫、句句千钧,彰显 着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信仰信念,揭示出我们党历经苦难而成就辉煌的精神密码。 回顾百年党史,几多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绝处逢生、化危为机,凭的是什么?多少 “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革命胜利、发展壮大,靠的是什么?凭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 念,靠的就是坚强的革命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 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 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一百年来,理 想信念如火炬,如明灯,照亮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奋斗历程。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风雨如磐的长征 路上,面对“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困难局面,红 军战士硬是走出了一条“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新路,是因为他们笃信“只要跟党 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 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是因为他们深知“我 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无 数党员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是因为他们坚守“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必须带领 群众,拔掉老百姓的穷根”……正是因为有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一代代共产党人勇往奋 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瘅精瘁力以成之,绘就一幅幅激越沉雄的历史画卷,树起一 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精神的伟力,总能带来心灵的震撼;信仰的光芒,总能穿越时空的阻隔。世界上没有 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 的惨烈牺牲。百年风雨兼程,百年披荆斩棘。为了同一个信仰,无数共产党人“甘将热血 沃中华”,哪怕历尽千辛万苦,哪怕付出宝贵生命,依然无怨无悔,依然义无反顾。这是 精神的力量,更是信仰的指引。他们对理想信念的坚守,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 去”的密码,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身上的伟大品 格,早已深深融入我们党的血脉之中,始终是我们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理想信念不能丢,丢了就不是共产党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 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 支柱。今天,没了枪林弹雨、烽火硝烟,少了生死考验、围追堵截,但新的航程中,风险 挑战绝不会少。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依然需要发扬老一辈革 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 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不管形势怎样发展,都不能忘记 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能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理想信念。 上世纪 30 年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从异常艰苦条件下勤勉奋斗的共产党人身上看 到一种特殊的力量,他把这种力量称为“东方魔力”。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 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奇迹”。从“东 方魔力”到“东方奇迹”,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始终是我们党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 重要精神支撑。坚定心中的信仰,挺起信念的脊梁,坚守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 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不断谱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 03 “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特质”(阿拉伯国家驻华外交官上海行) 本报记者 李 潇 黄发红 《 人民日报 》( 2021 年 05 月 26 日 第 03 版) 5 月 25 日,首期阿拉伯国家驻华外交官研修班的学员们走进上海市委党校,参观校史 馆,听取专题讲座。 步道两旁绿树成荫。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学员们首先参观了校史馆,共同回顾了上海 市委党校成立初期的艰苦岁月和此后的发展历程。 “忠诚、求实、开拓。”摩洛哥驻华使馆外交官阿卜杜拉·阿沙什走过馆内展示的党 校校训时,停下脚步凝视着三个鲜红的中文词语,轻声与本报记者交流着其中含义,“这 的确是非常精准的表述,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特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天如何做一名共产党员》《改革开放成就上海》《共产党人 的必修课》《国家治理的中国方案:以政党为中心的考察》……漫步在书海撷英展区,阿 联酋驻华使馆外交官阿卜杜拉·沙米西频频停步观察。“这些丰富的书籍,正代表着中国 共产党不断自我探索和进步的能力。”他对记者表示。 据介绍,上海市委党校已与全球 40 多个培训机构及高等院校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关 系,并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公务员提供培训服务,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几位学员在参观中 注意到,党校在 2018 年就曾举办过阿拉伯国家公务员公共行政管理研修班,他们对这类交 流活动纷纷表达了赞赏。 党校向每位学员赠送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阿文版第一卷、第二卷。学员们纷纷翻 看阅读。巴勒斯坦驻华使馆外交官沙迪·艾布扎尔格说,自己很喜欢读《习近平谈治国理 政》,“书中阐释了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治国方略和中国为全人类的幸福 而奋斗的目标,对我理解中国、学习中国经验很有帮助”。 在党史课的交流环节,伊拉克驻华使馆外交官巴希尔·马德胡尔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 斗争中表现出的英勇气概表示赞赏,并提问: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负 责专题讲座的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王瑶表示,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奋 斗目标,并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深刻洞悉历史规律、把握时代大势基础上,一步步 前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她的回答引起了在座学员们的热烈掌声。 在讨论交流中国“十四五”规划、新发展理念、脱贫攻坚等内容时,有学员提问,中 国制定的大政方针,最后都是如何得到执行和落实的?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卜新兵指 出,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有着严密的组织结构,实现对所有层 级的全覆盖。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都会对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去年, 就是通过这样的组织结构,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才能层层落实到基层社区,在短时间内有 效控制住疫情。 当天的交流和讲座进入尾声时,学员们仍然热情高涨,与几位负责专题讲座的中方专 家和授课人深入互动。“今天在党校的参访和深入交流,让我们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 ‘能’,也让我们对接下来的交流愈加期待。”卡塔尔驻华大使馆外交官穆罕默德·萨比 赫说。 04 《延安颂》词作者莫耶家庭—— “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红色家风故事) 本报记者 刘晓宇 《 人民日报 》( 2021 年 05 月 26 日 第 06 版)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 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哦,延安……” 70 多年前,《延安颂》这首气势磅礴的抗日歌曲,从延安传到各个解放区,旋即传遍 全中国,无数热血青年正是受到这首歌曲的感染,奔赴延安,抛头颅洒热血,投入抗日救 国行列。 《延安颂》词作者莫耶,来自茶乡福建安溪。莫耶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 生。虽然一路坎坷,但她不屈不挠,追求真理,追随革命,也将坚忍不拔、顽强刚毅的家 风,写在了后代们心中。 创作剧本歌曲 饱含爱国热情 福建泉州金谷镇溪榜村,坐落着一座朴素的闽南洋楼。主人名叫陈淑媛,生于 1918 年;她还有一个名字叫“莫耶”。据莫耶的弟弟陈文炳回忆,孩童时期,姐姐便展现出才 华,出口成章。 当时的莫耶思想解放,极富同情心和正义感。初中时期,她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把 自己的感情诉诸笔端,写出一篇篇宣传妇女解放、向往光明的文章。1937 年,怀着抗日救 亡的民族大义,她将自己改名为“莫耶”,奔赴延安。她担任《女子月刊》编辑,以妇女 解放为己任;跟随部队长途行军作战,口袋里总是装着笔记本,随时搜集素材,坚持天天 写日记,创作出大批剧本、歌曲,尤其是《延安颂》。歌声响彻延安,传遍各抗日根据 地,甚至传到国统区的革命群众和海外华侨中,成为一曲激发爱国热情的颂歌,引发无数 革命青年投入抗日救国行列。 “莫耶不仅是剧作家、小说家、词作家,而且还是一个编舞家……剧社舞蹈队演出的 反映抗战题材的集体舞,基本上出自莫耶之手。”著名导演严寄洲介绍。 一生严以律己 时刻发光发热 “1954 年,姐姐第一次回老家探亲,看到了年仅 15 岁的我,就把我带到兰州读书, 从此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年过八旬的陈文炳,回忆起姐姐莫耶,忍 不住哽咽…… 从湿热的东南到干冷的西北,陈文炳在姐姐家里度过了中学时光。“因为担心我冬天 怕冷,姐姐经常把节省下来的布料缝补在我棉衣的里层,结果棉衣脱下来看,像个世界地 图。”陈文炳笑着回忆说。 1955 年,莫耶转业到甘肃日报社。1956 年,莫耶发表了批判官僚主义的文章,在社会 上引起极大反响,受到读者赞扬。1964 年,陈文炳大学毕业,莫耶嘱咐他:“当下基层最 缺人才,你去基层锻炼吧!” 在姐姐的指引下,陈文炳来到甘肃省灵台县,成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 “共产党员,要发光发热!”陈文炳始终记得,临出发前姐姐嘱咐他的这句话。有了 这句话的鼓励,他坚定地在灵台县扎下根来。这一扎就是 16 年,直到 1980 年因工作需要 才调回兰州。 莫耶曾经写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进入暮年时期,时间愈少,愈感到珍贵。总希 望一息尚存,就要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这句话,如今被陈文炳当作家中格言,教 育自己的两个孩子,要时刻不忘姑妈莫耶“严以律己”的作风。 革命意志坚定 始终乐观积极 回忆当初那段最为艰难的岁月,母亲艰苦朴素、直面困难的品质在儿子方前进心中留 下了深刻印象。“上世纪 60 年代初,我们全家因营养不良都得了肝炎,妈妈身体浮肿,工 作又太忙,再加上她本身有高血压,几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单位同事将她送回家,但只 要身体稍有好转,她就又回到岗位上去。”方前进回忆道。 尽管当时生活艰苦,莫耶却从不抱怨,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与此同时,她也 将这种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精神品格传递给子女。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莫耶给子女们留下一句寓意深刻的话:“我这一生,什么样的经 历没见过?”尽管多次遭遇困难挫折,但她的革命意志依然坚定。正如老战友在纪念她的 文章里写的:“她的一生不因前路铺满鲜花而有懈怠,不因一时霏霏雨雪而消沉。她是一 个永不退缩的强者和让人敬重的革命者。” 和母亲莫耶一样,儿子方前进和女儿方丽页在各自的工作中,同样秉持了母亲教诲的 艰苦朴素、爱岗敬业精神。如今,他们已退休,但每当听到《延安颂》优美的旋律,总会 回忆起母亲曾讲过的故事,浮现出她热情爽朗、一生坎坷却无怨无悔的形象…… 2017 年,方前进沿着父母的足迹,独自一人骑单车,从母亲当年投身抗日前线的始发 地——上海码头出发,途经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陕西,一路奔赴延安。当年夏天, 他站在 80 年前母亲挥就《延安颂》的地方,深深感慨:“来到您来过的地方,怀着您怀过 的理想。” 如今,莫耶故居与对面的“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并列为泉州市“安永德红色之 旅”旅游景点,成为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细雨蒙蒙中,泉州实验中学 的学生齐声诵读《延安颂》;歌词历久弥新,精神传承不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24 04:01 05 历史的结论 人民的选择 韩庆祥 《 人民日报 》( 2021 年 05 月 26 日 第 13 版) 社会主义 500 年,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波澜壮阔发展历程。在 20 世 纪的风云变幻中,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扎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革命、 建设、改革的长期不懈奋斗,成功开创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世所罕见 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历史性地选择了社会主义,让社会主义焕 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习近平 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展望未来,我们更加坚信,只有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关键要看这条道路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 题。近代以后,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中国人民要完成 的历史重任。社会主义为解决这一历史课题提供了全新选择、开辟了广阔前景。 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不是偶然的,而是在经历了漫长和反复的探寻、比较、实践 后的历史必然。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深渊。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前赴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毛 泽东同志说:“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各种主义 和思潮都在中国进行过尝试,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 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都“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 运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许多先进分子看到了 一种代表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全新制度选择,逐渐认识到改变中国的命运要走科学社会主 义指引的道路。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团结 带领中国人民向着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奋勇前行,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 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前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人民遭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 大山”的压迫,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过上丰 衣足食、自由幸福的生活,是当时中国人民最迫切的愿望。作为超越资本主义的一种社会 形态和制度安排,社会主义主张建立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自由 的理想社会,维护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鲜明人民性、革命性的社会主义,契 合当时中国人民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如同一面旗帜,既给在苦难中挣扎的人民带来希 望、指明方向,又团结凝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为改变命运进行顽强斗争。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文化形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 求大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境界。社会主义注重公平正义,倡导集体主义,追求共同富裕, 致力于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诸多契合之处。中华文明为社 会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提供了文化基础,而社会主义也激活了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 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征程。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文 化状况非常落后,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是当时中国人 民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 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党逐渐认识到,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 先例可循,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我 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用几十 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事实无可 辩驳地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 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 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践证 明,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 眼于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既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又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生机活力,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由众多的具体制度组成,其中根 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起着四梁八柱作用。这一制度既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 又符合我国国情,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具有 13 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为推动中国发 展进步提供了强大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 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深厚文化支撑。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我们党 擘画了宏伟蓝图,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 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胜利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 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没有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 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为之不断拼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 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都要根据自 己所处时代的实际问题,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回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 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理论 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 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极大增强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信心和决心,续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篇章。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性交汇,我国发展面 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我们还面临各种重大挑战、 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现在国际 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了解、理解并认可、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也有一些人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存在误解误读,甚至进行别有用心的诋毁抹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 价,找到一条正确管用的道路不容易。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中,我们尤其要保持战略定力, 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前进道路上,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着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笃定前行。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江竹筠: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24 04:01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随处可见以小说《红岩》中江姐命名的地名:江姐小学、江 姐中学、江姐村、江姐广场。 这里是江姐人物原型,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革命烈士江竹筠的故乡。“今年是 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参观江姐故居的人特别多,几乎每天都有几百人,最多的时候 一天有 1000 多人。”自贡市大安区江姐村党委书记张平说。 1920 年,江竹筠出生于大山铺镇江家湾一个农民家庭。为生活所迫,幼年的江竹筠跟 着母亲到重庆投奔亲戚,后来在当地的一家织袜厂做了近三年的童工。进入小学,江竹筠 勤奋刻苦、成绩出众,只用三年半就完成了小学的全部课程。 随后,江竹筠先后进入重庆南岸中学、中国公学附中、中华职业学校和四川大学学 习。1939 年,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江竹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 年秋,她进入中华职业学 校学习,并担任该校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从事青年学生工作。 1943 年,党组织安排她为当时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当助手,做通信联络 工作。同时,他俩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组织 整风学习的指导中心。1945 年,江竹筠与彭咏梧正式结婚,后留在重庆协助彭咏梧工作, 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江姐”。 1947 年,江竹筠受中共重庆市委的指派,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 行英勇斗争。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竹筠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 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这一年,川东党组织开始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武装斗争,彭 咏梧奉上级指示赴川东领导武装斗争,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方工作委员 会副书记。江竹筠以中共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 线。 1948 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竹筠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 作。 1948 年 6 月 14 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竹筠不幸在万县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 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 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地下党组 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竹筠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 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 钢铁!” 1949 年 11 月 14 日,在重庆解放前夕,江竹筠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 年仅 29 岁。 新中国成立后,江竹筠的事迹被后来脱险的狱友写进了小说,又被陆续搬上舞台、银 幕和荧屏。 2007 年,位于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的江姐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如今,这里已被列为 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批党员干部、群众来此追思缅怀。 2009 年 9 月,江竹筠入选“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我们村的老百姓到了外面都会很自豪地说自己是江姐村的人。”张平说,“江姐是 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女中豪杰!” (新华社成都 5 月 23 日电 记者王迪) 《光明日报》( 2021 年 05 月 24 日 04 版)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