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题:当现实与你背道而驰
【考题呈现】
阅读南宋山水画四大家之一李唐的诗歌,请任选一角度立意,自拟题目,写篇不少
于 800 字的文章。
题画①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②画牡丹。
[注]①题画:题画诗。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
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咏叹画面的意境。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
【试题解析】
本则作文材料与诗歌鉴赏联系在一起,立意的基础还在于考生对诗歌的透彻理解。
本诗的重点在末尾两句,反语中既饱含着带泪的幽默,又喷射出愤世的怒火,表达了诗
人对自己的艺术作品和才华无人赏识的感慨与愤然,也透露出其不迎合世俗的高洁情
操。综上,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看画与作画;艺术创作的甘苦;不迎合世俗的审
美标准,追求属于自己的艺术标准,创造自己的艺术价值;坚持(艺术)理想与随俗;雅
与俗。
【选材标准】
选用具体的事例时,考生可以从艺术创作者的角度来举例,在创作领域内谈出深度
也是非常不错的。当然,考生也可以从为人处世的普遍境遇,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延伸开
来谈。
【素材链接】
黄庭坚的坚守
对黄庭坚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老师苏东坡。在汴京(如今的开封)的三年时间里,
黄庭坚与苏东坡朝夕相伴,他因此得以亲耳聆听老师的教诲,受益良多。他对苏东坡极
为仰慕,痛惜跟老师学得太晚。苏东坡也为有这样的奇才弟子而感到高兴,说“又得天
下才,相从百忧散”。两人在一起讲道论艺,酬唱赠答,切磋诗文,鉴书赏画。
此时,黄庭坚的诗歌创作达到一个高峰,他的声名也越来越高,大有青出于蓝而胜
于蓝之势,还有了双星闪烁、“苏黄”并称的说法。可以说,得遇恩师苏东坡,是黄庭
坚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入狱后,差点被杀头,黄庭坚也受到牵
连。正因苏东坡的赏识,黄庭坚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但这份赏识也让他的一生
充满了坎坷。
【素材点拨】黄庭坚一生 屡受恩师苏东坡的牵连,但他从未为避免贬谪而与老师
划清界限,更不曾暗放冷箭。这种人生境界,造就了他诗歌的骨力,使他的诗读来不仅
意境悠远,而且荡气回肠。
【必备范本】
当现实与你背道而驰
网上有人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的,每个人心中都怀着一个
远大的
理想,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残酷无情。
在人生这趟旅行中,你总会遇到现实与理想背道而驰的一天,这使你灰心丧
气。
你曾经认真规划了你的未来,并为此付出了无数的心心血与汗水,但现实却使你
的理
想与你渐行渐远,你的努力、奋斗似乎都化为乌有。
这时,你该如何应对?我认为最重要一点是:切勿抱怨。诚然,现实与理想难
免有差距,个中滋味于每个人而言更是大不相同。而出身、地位、权势等因素极
大地影响着这些差距。因此,愤世嫉俗者拍案而起,大肆抱怨这社会的不公。其
实,那些抱怨应试教育毁人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那些埋怨现实社会种种不公的
人,去了世外桃源也找不到灵魂的自由。同处一个时代,为什么有些人过得比你
好?因为别人做得多、说得少。抱怨从来都是失败者的挡箭牌,殊不知,抱怨非
但换不来任何一丝成果,反而会使理想的实现愈加遥遥无期。
其次,每个人都要坚持自我。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多年来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
热门候选人,然而又年年都是“陪跑者”。也许是因为他的作品不符合评委们的
口味,所以一直没有获奖。但当现实与理想背道而驰,他没有灰心丧气,更不曾
为了赢得诺奖而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他曾表示,得奖与否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他认为,自己作为小说家的使命,便是创作故事。“如果能够照亮存在于世界各
处的黑暗,则是无上的喜悦。”当理想与你背道而驰,坚持自我,不要在意外界
的纷纷扰扰,一心投身到自己热衷的事业中去,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守得云开
见月明”。
最后,每个人要坚持永不放弃。年轻的“聚美优品”CEO 陈欧立志打造全中
国最好的化妆品网站。然而,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因管理问题和资金上的欠缺,
公司一度面临倒闭。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制作了一则充满正能量的广告:“你只
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
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这则广告让他一战成
名,此后,他的事业终于迎来转机。所以,不要轻言放弃咬咬牙再坚持一会儿,
你终会成功的。
当现实与你背道而驰时,你应少-点抱怨,多一点坚持。静待花开,终有所获。
【佳作点评】
考生着眼于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首先指出“当现实与你背道而驰”这种具
有现实意义的情况,然后思考应该如何应对,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行
文中,村上春树、陈欧等名人的励志事例引用恰当,极好地为个人观点提供了有
力支撑。全文逻辑清晰,论证有力,充满思辨色彩。
【拓展阅读】
追寻: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行走
——同主题素材“追寻”评点与思维拓展
◎刘步春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运会的口号,“快”的理念也从运动员的脚下不知不觉延伸到生活的所
有领域,我们无可避免地迎来了一个“快”时代 —— 快餐、快递、快车,衣食住行无一不快。我们忙忙
碌碌,风风火火;我们短途冲刺,长途跋涉。不能说我们的苦苦追寻没有价值,但是在经年累月的拼搏中,
我们的心渐渐麻木了,灵魂日趋迟钝了。君不见,从坦言“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腐败分子,到自
诩“对各种欲望顶礼膜拜”的所谓“新新人类”,无不视男盗女娼、厚颜无耻为成功的捷径和正途。是的,
追寻无罪过,但是,许多人又确实在追寻中迷失了方向,失去了生活的本来目的。生活启示我们,在追寻
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时常向自己发问:我在为何追寻?我在追寻什么?我将如何追寻?
主题思考一:追寻·信念·动力
漫漫人生路上,有一种力量攫住你的灵魂,使你不断前进,有一种精神充实你的心房,使你不再寂寞,
它便是你心中的太阳 ——信念。信念是坚强的精神支柱,是一种执著向前走的品格,是追求与向往的先驱,
更是生命的动力与奋斗的目标!
首善不改初衷
不久前,媒体上有人对首善陈光标的捐赠行为说三道四,但陈光标不改初衷。2011 年 8 月 16 日上午,
陈光标再次捐赠,向井冈山、泰州黄桥革命老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交通警察支队、安徽大学、台湾周
大观文教基金会、南京五老村慈善超市等,捐赠款物包括 2000 万元现金、3800 台电脑,价值总计 3100 万
元。至此,陈光标做慈善十几年来,累计捐赠款物已突破 15 亿元。
在陈光标看来,没有哪个企业家会因为做善事把企业做垮,一个企业家做了善事,并且长期行善,合
作伙伴、政府和社会大众都会提高对他的认可度,合作会更加愉快。陈光标说,“一个人活着如果能影响
更多的人,并能使更多的人活得更好,这样的生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生命,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生命。”
【感悟】坚守“富而有德,德富财茂”的理念,执着于企业的社会责任,陈光标缔造了一种商业模式,
让我们在经济的冬天里感受到了春天的希望,也看到了信念之于追寻的意义。人无精神不立,先进的理念,
执着的追寻,促进事业成功,也使追寻者人格辉煌。
赖昌星归案
7 月 23 日,“厦门远华集团特大走私案”首犯赖昌星被遣返回国。从默默无闻的农村少年,到富甲一
方的商界大亨,再到逃亡海外的走私罪犯,12 年后的今天,赖昌星终于被逮捕归案。
1973 年赖昌星小学毕业,种过地,卖过油条,办过工厂,并从中积累了人生中的第一笔财富。而后他
看到倒卖电子产品所带来的巨大利润,便带着 400 万美元资产离开家乡前往厦门,开始大规模走私活动。
1999 年,中国开始大规模打击走私犯罪,赖昌星被查出其名下的厦门远华公司进行国际走私,总金额高达
500 多亿元人民币,偷逃税款超过 300 亿元人民币。他为贿赂政府官员和作为自己消遣所盖的“红楼”,一
度成为警示官员的反面教材。
【感悟】赖昌星其实也是一个追寻者,甚至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追寻者,然而他一头栽倒在追寻的路上。
他的失败,与其说是他追寻途中无视国法,铤而走险,不如说是他的追寻缺少信念的支撑。以聚敛物质财
富为乐,不知活着为何,这是他失败的根源。
主题思考二:追寻·目标·方向
罗曼·罗兰说:“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属于你的生
命;目标是一方罗盘,给你导引人生的航向。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付诸实实在在的行
动,你就能超越自己,飞向梦想的天空。
蒋家第一代
蒋友柏是蒋经国的孙子,生在台湾两代总统家庭,锦衣玉食,手里就像有个阿拉伯神灯,要什么有什
么。然而,1988 年 1 月,蒋经国去世,李登辉接班,蒋家光环瞬间暗下。那年,蒋友柏 12 岁。同年 4 月,
蒋友柏的父亲蒋孝勇带全家移民加拿大,同时蒋家其他分支因各种原因纷纷退出台湾政治斗争,一个时代
由此谢幕。这时,蒋友柏才面临思考自己人生的切实问题。父亲蒋孝勇送给他一句话:“人生的长度是神
定的,但宽度是人定的。”这句话帮了他大忙,让他活出了比父辈祖辈自由的多的人生。他从未学过设计,
却创办橙果设计公司,做的有声有色,成为台湾年轻人的创业标杆,商场偶像。
蒋友柏是蒋家第四代,他称自己为蒋家第一代。
【感悟】在失去家庭的光环之后,靠自己的努力打出一片天地,我们赞赏蒋友柏先生开拓人生道路的
勇气。人的出生无法选择,是“富 N 代”,还“穷 N 代”,这不是个人意志和行为的结果,然而,是堕落
还是奋进,人生的方向和道路却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蚁族的无奈
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形象化概括,去年毕业于南京一所 211 工程大学法律专
业的小刘就是一个“蚁族”的典型代表。
去年小刘曾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为证券市场不景气,客户少,业绩太差,收入太
少,他就辞职了,至今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当时他和一个同学合租了一间房子,辞职后只能搬出原来的
出租屋,住进求职公寓,六个人挤在一间 10 平米大小的房间内。因为担心落到无钱吃饭的地步,他不得不
放弃月工资 2000 元的要求,在一家 IT 公司做销售,月收入 1800 元左右。
“我也想一人一间房,也想偶尔去 KTV 放松一下,可我没这个条件,那就简单点生活吧。都说大学生
是天之骄子,没想到大学毕业了却这样艰辛。”小刘感叹道。
【感悟】我们同情蚁族,可蚁族也需要驻足思考。英雄不该只是显赫的成功者,在我们的世界里,还
可能有另外一条道路、另外一种选择。这种人生不一定惊心动魄,声势浩大,但它同样精彩。“生如蚁,
美如神”,这不也是蚁类追寻的一种目标和方向吗?
主题思考三:追寻·适度·量力
我们曾经把中庸之道批得一文不值,其实,中庸和哲学里的“度”是密切相连的。追寻既要合“义”,
也要适“度”。追之过急,欲速则不达,寻之过多,贪多嚼不烂,唯有“适度”,我们才能在追寻的大道
上弹奏出动听的音乐。
即将到手的放弃
1998 年,著名作家毕淑敏考心理学的研究生,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离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的日子越
来越近了。但是,就在这时候,她考虑再三,最终决定放弃文凭,很多人对她的决定感到不解。
毕淑敏对劝她的人说:“因为我不能去考外语,写论文。我担心一个几十万字的心理学博士论文写下
来,我可能就不会写小说了,因为风格不一样,思维的训练也不一样。考外语,是一个死功夫。我想,生
命对我这个年过 50 的人来说是那么宝贵,不值得拿出半年的时间,专门去念外语,去应对考试。”
毕淑敏放弃了争取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北京西四环外开了一家心理咨询中心。她认为,这是“助
人和自助的工作”,是极有兴趣探索和愿意去做的有价值的事情。
【感悟】执着是可贵的,固执却是愚蠢的,能够把握执着与固执的界限,量力而行,你就是一位智者。
毕淑敏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她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且在于她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知道自己应该做什
么,不应该做什么。
迟来的醒悟
赵作海,这位年近 60 岁的河南商丘农民,曾因冤假错案被判处死缓,坐牢 11 年,至 2010 年才平反,
获得国家赔偿款及困难补助 65 万元。时隔 1 年,他与妻子李素兰到宁夏贺兰入伙传销,越陷越深,还把国
家给的赔偿款也搭进去许多。
这一年时间内,赵作海交出的所谓投资加起来有 20 万之多,想起这一年间被骗的经历,赵作海几次
禁不住放声痛哭,他说:“这钱是准备给孩子买房子的啊,都怪我轻信别人,说什么能挣回几百万,净是
骗人的。”
记者向他了解传销的内幕,赵作海对记者说:“你们在报上登一下,不要让咱河南的老乡们再上当受
骗了,天上是真的不会掉馅饼,我赵作海错了。”
【感悟】我们痛恨骗术,同情被骗者,也实在不忍心拿受害者说事,然而赵大伯的经历也确实在昭示
我们,天上不会掉馅饼。古人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成语云:“欲速则不达。”凡事有度,急功近利
者难有好下场。
主题思考四:追寻·坚守·毅力
河蚌忍受了沙粒的磨砺,坚持不懈,终于孕育了绝美的珍珠;顽铁忍受了烈火的赤炼,坚持不懈,终
于炼就成锋利的宝剑。一切豪情壮志都是虚幻的花朵,唯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唯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才是
踏向成功的基石。
60 年不变的信仰
2010 年 6 月 8 日凌晨,中国绿卡第一人寒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 89 岁。
寒春本名琼·辛顿,芝加哥大学核子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参加过“曼哈顿工程”,广岛、长崎的灾
难使她放弃了做纯科学家的梦。“我崇拜小米加步枪,我要亲眼见小米加步枪的力量。”1948 年,她来到
延安,次年在简陋的窑洞里与阳早结婚。此后二人辗转内蒙古草原、渭河平原,最后落脚北京郊区的农场,
几十年一直与奶牛为伴,为中国的奶牛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3 年圣诞节,阳早病逝,在新华社发布的讣闻中,寒春执意要求加上一句“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
奋斗”,她说这是为了表明她和阳早的信仰,“我们在中国呆了一辈子,不是为养牛来中国,而是为了信
仰”。
【感悟】为着人道主义的理想,为着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放弃核物理学家的头衔,献身中国的奶牛事
业,不论世事变迁,60 余年如一日,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的形象。与时俱进固然可贵,没有
坚守的随波逐流,只能是时代的投机者。
一辈子当街头小丑
在欧洲旅行时,常会碰上街头艺人,他们很安分地唱歌、画画、表演魔术,作家毕索敏在德国慕尼黑
就见过一个表演吹气球的小丑。
小丑的双手非常灵巧,轻轻松松地一拉一吹,转眼间马上就扭转出各种花样的气球,做出可爱的小狗
就送给小男孩,做出美丽的花朵就送给金发美女。小丑快乐地穿梭在人群中,像花蝴蝶一样,边走边吹气
球,完成了就送给跟在他身后的男男女女。他的花招多得不得了,围观的人群笑声不断;接着他把帽子摘
下来,有人投钱币给他,才看到他的秃头,想来是中年男子了。
后来他停止表演坐在路旁休息,作家去和他聊天,才知道他是法国人,从 20 岁起立志扮小丑,至今
18 年了,他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打算做到老死。他是一个小丑,也愿永远做一个小丑。
【感悟】认识自己,扮演自己,实践自己,不求显赫与荣耀,只求实现自我,一辈子在街头当小丑,
这是追寻的淡定和从容,也是人生的执着和坚守。与其轰轰烈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如平平淡淡,
也无风雨也无晴。
主题思考五:追寻·实践·勤奋
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那是一片无比灿烂的世界。理想不同梦境,它是可以并且需要去实现的。
正如巴尔扎克所言,“不要把信念挂在墙壁上”。光有幻想,不去一点一点地实践,一个梦再美好毕竟也
只是梦,不会变为现实,不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从乞业家”到“弃业家”
万科集团掌门人王石作为中国地产业最成功的商人,其传奇经历令人惊叹。
乞业家——创业之初,王石倒卖玉米;搞过服装厂、手表厂、饮料厂,印刷厂。他说:“除了黄、赌、
毒、军火不做之外,其他万科都涉及了。”只要企业能存活下来,什么赚钱做什么,这时候的王石就是“乞
业家”。
企业家——在小有成就之后,万科集团逐渐收缩战线,聚焦于住宅开发,并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住
宅开发商。这时候,王石身兼董事长兼总经理双重职务,自然成为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
弃业家——1999 年 2 月,王石辞去总经理职务,逐渐从万科淡出,登山航海,探险,做慈善。2011
年 3 月,王石赴美,开始了为期 3 年的游学生涯,结束了万科的王石时代。王石再次转型,成为中国最成
功的“弃业家”。
【感悟】理想拒绝鼠目寸光,理想远离玩世不恭。理想在实践产生,又在实践中兑现,在实践中超越,
理想是不断随着实践而更新内容的画册。只有勤奋的追寻者,他的理想画册才能不断翻新,永不褪色。
半世努力成就的巨著
谈迁是明末元初的一个学者。1621 年,谈迁 28 岁,母亲亡故,他守丧在家,读了不少明代史书,觉
得其中错漏甚多,因此立下志愿,要编写一部真实可信的明史。在此后的二十六年中,他长年背着行李,
步行百里之外,到处访书借抄,广搜资料,终于卒五年之功而完成初稿。以后陆续改订,积二十六年之不
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 400 多万字的巨著《国榷》。岂料两年后,1647 年 8 月,书稿被小偷盗走,
他满怀悲痛。其时已经 53 岁,很多人以为他从此一蹶不振,可他发愤重写书稿,经四年努力,完成新稿。
顺治十年携稿北上,在北京走访降臣、皇室、宦官和公侯门客,搜集明朝逸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对
书稿加以补充、修订。冬去秋来,周而复始,谈迁又花了十年工夫再把书写成了,这时他早已白发苍苍了。
【感悟】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
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织,排除万难,坚定不移,成功属
于意志坚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