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ID:696354

大小:0 B

页数:23页

时间:2021-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卷 (第三次模拟考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古以来,家庭在社会治理中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因而受到普遍关注。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 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并强调“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 作用”。我国历史上,家教是促成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对基层社会治理起着助 益作用,也形成了一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如今,吸收借鉴古代家教在传承主流价值观方面的有益经验,对 更好发挥家教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十分有意义。 ②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家庭内部施教,最主要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家训大都是训主结 合个人成长生活经历对人伦亲情、世道人心、社会变化做的深入阐述,说理透彻明了,读来亲切可感。历 史上的很多家训,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且还泽被后世。 ③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誉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家训专著,内容十分广泛。从中 可以看出,文人士大夫著训立说的主要用意和家教的基本内容,也为后世家训树立了样本。清人王钺曾说: “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 颜氏。”整体看来,《颜氏家训》体现了进德修业的理念、知行结合的家教方法、重教崇化的价值诉求,对 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④古人认为“不学礼,无以立”,把学礼、尊礼看作人立身处世的重要依托。家礼是传统中国人优良 教养的载体,我们常说一个人教养好,是与家庭范围内遵礼行礼分不开的。家礼的内容不单涉及家庭成员 行为处世的言行要求,且还对家庭生活中的婚、丧、祭等事宜的具体开展、实施做出了仪式化的要求,说 明了相关的程式和具体操作规仪,这也是家礼中最主要的内容。古人制定家礼,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落实“名 分之守、爱敬之实”和“纪纲人道之始终”,即夯实人伦亲情。古人认为要使人伦亲情和谐有序,就需从 家庭生活中的点滴言谈举止入手,通过时常练习行为规仪,方能做到临事自然应对。对整个社会而言,千 千万万家庭遵行家礼,有助于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起到化民成俗的作用。 ⑤古代家礼文献中,朱熹所著的《朱子家礼》久负盛名,将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礼教做了全面总结 和说明,是家礼教育的集大成,影响早已超出家庭。 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古人制度化的家教方式,是硬性的伦理规范。在古代,制定家规的人 多半是文人士大夫、饱学之士、士绅乡贤,他们大都是社会的精英,也都受过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熏陶,他 们在制定家规时,自然都遵循传统的纲常伦理,将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家规的制定当中,这使得“家法必 遵国宪,方为大公”成了家规的显著特点。实际上,这种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的做法, 也起到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的作用。家规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违反家规的言行做出惩戒性的规定, 以教育家庭成员改过迁善,起到警示作用。“不孝不悌者,众执于祠,切责之,痛责之。”家规影响所及 是细致入微的,有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不能企及的作用,较为直接地将社会主流价值观下潜到千家万户。 ⑦历史上,有“江南第一家”之称的义门郑氏,其《郑氏家规》被视为古代家规典范。该家规对违反 规定的行为制定了具体的惩戒措施,即便是一家之长,违背规定也不能例外。该家规还特地要求入仕为官 的子弟“须奉公勤政,毋蹈贪黩”,规定了义学的设置等相关事项,十分重视对子弟的教育。正因此,郑 氏一门在家规的约束下,取得了突出的治家成效,屡屡受到表彰,其家规也影响深远,为后来的家规或提 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借鉴。 (摘编自王永祥《家教传承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历史经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家训,家训多由文人士大夫等社会精英所著,一般在训主家庭内部施教,其 他家庭不得抄袭。 B. 《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家训专著,由南北朝文人颜之推所著,直到清代才因为王钺的大力推崇 而得以广泛流传。 C. “不学礼,无以立”,如果一个人个体处世的言行合乎家礼的要求,那么在婚、丧、祭等重大事宜仪式 化上也合乎礼仪。 D. “家法必遵国宪”,家规的制定者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其中,客观上家规具有促进家庭成 员社会化的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总说部分讲家庭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分说部分则从家训、 家礼、家规三个角度加以论述。 B. 文章二、三两段围绕家训的特点,探讨了家训进德修业的理念、知行结合的方法、重教崇化的诉求对主 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促进作用问题。 C.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选用《颜氏家训》《朱子家礼》《郑氏家规》作为典型的事实论据,以其在家教中巨大 的影响力进行论证,颇具说服力。 D. 文章从历史出发,旨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 供有益借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训、家礼、家规不仅对古人治家有帮助,对古代基层社会治理起到了有益的作用;而且在当今社会, 乃至未来的社会治理中都会有积极作用。 B. 遵行家礼既是个人教养的体现,也有助于夯实人伦亲情;千千万万个家庭遵行家礼,能起到化民成俗的 作用,有助于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 C. 家规是家族中受过主流价值观教育熏陶的精英人物制定的,因此他们将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家规当中, 影响所及细致入微,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D. 家规能直接对违反家规者进行惩戒,如《白鹿原》中白嘉轩对儿子白孝文的惩处;家规有着社会主流价 值观所不能企及的下潜作用,二者互补。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一般在训主家庭内部施教,其他家庭不得抄袭”表述错误,从文中“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 且还泽被后世”“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可知,“其他家庭不可抄袭”错。 B.“直到清代才因为王钺的大力推崇而得以广泛流传”归因错误,于文无据。文中引用清人王钺的话“北 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 只能表明他对《颜氏家训》的推崇。 C.“如果一个人个体处世的言行合乎家礼的要求,那么在婚、丧、祭等重大事宜仪式化上也合乎礼仪”强 加假设关系,原文第四段陈述家礼的两项内容,是并列关系。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析错误。结合文章可以看出,本文论证结构应为“总分结构”。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家规是家族中受过主流价值观教育熏陶的精英人物制定的”错误,原文说“在古代,制定家规的人多 半是文人士大夫、饱学之士、士绅乡贤,他们大都是社会的精英……”,此处省略了“多半是”“大都是”。 故选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 年 4 月 1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接受了美联社大中华区新闻总监森次健(Ken Teizo Moritsugu)的专访。 森:非常感谢您百忙中接受美联社的专访。现在中美关系正值关键时期,我们的观众和我本人都非常 期待听到您如何评价 21 世纪的美中关系。 乐:很高兴接受你的采访。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关系事关重大。对话总比对抗好,对 话可以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为合作创造条件。中美之间竞争难以避免,但应该是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 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森:下周美国将主办气候变化峰会,我们也听到拜登政府有些强硬表态,美方希望中国在气变问题上 作出更多承诺,您是否能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乐: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过密切合作。奥巴马政府时期,两国为推动达成《巴黎协定》作出重 要贡献。特朗普政府退出了协定,严重干扰国际社会的努力。拜登总统宣布美国回来了,回来了就要加倍 努力弥补“退群”造成的损失。有些国家要求我们把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的时限再提前,这不现实。在应对气变方面,中国就好比是小学生,而美国和有关发达国家已经是中学生 了,要求他们同时毕业,这是拔苗助长嘛。中国将继续秉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全球减排行动作 出更大贡献。 森:关于人权问题,拜登政府在涉疆、涉港方面有很多声音,美中之间也有很多言论交锋。美中将如 何弥合分歧? 乐:中美两国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有分歧是正常的。但不能把分歧点变成冲突点,更不能以此干涉他 国内政,好为人师,当教师爷。 人权的内涵很丰富,就是在美国,不同的族群也有不同诉求。被警察“跪杀”的弗洛伊德的诉求是“我 要呼吸”,非裔人的诉求是“黑人的命也是命”,亚裔人的诉求是免于伤害、恐惧和歧视。人权有一定的 普遍性,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实践。就说抗疫,中国政府坚持生命至上的理念,将武汉封城 76 天,却被指 责违反人权;而有人愿意以死亡几十万人的代价来维护其所谓自由与人权的价值观,我们无话可说。 美国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口号对叙利亚、利比亚等国进行干预,号称“阿拉伯之春”。十年过去了, 我们看不到“春天”,有的只是战乱、饥饿和难民。现在美欧一些国家又制裁中国新疆企业,“理由”是 “强迫劳动”,“种族灭绝”。他们先扣帽子,发起制裁,然后再去找证据,这不是典型的有罪推定吗? 用新疆棉农的话说,“新疆的棉花是白的,但是制造谣言、对中国搞制裁的人的心是黑的”。 森:在新疆问题上,美国越来越不信任中国,似乎联合国也不能无障碍地去新疆参访。如何让世界、 让美国相信“无强迫劳动”是真实的? 乐:美国不相信我们说的话,因为他心里有鬼,他搞的是有罪推定。当年,美国凭一袋洗衣粉就入侵 伊拉克,用一个摆拍视频就干涉叙利亚,给地区带来深重灾难。“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新疆是 开放的,我们欢迎到新疆访问、考察,但是不能来进行所谓的“调查”。就像朋友来家里做客,我们欢迎, 但如果到我家来翻箱倒柜,挖地三尺,要找所谓的“犯罪证据”,我当然不欢迎。你也没有这个资格来调 查,谁给你这个权力? 森:下面说南海问题,我想问中国和美国的海军或者海警船能否同时在南海存在?美方的军舰在这里 存在了很长时间,中方是否认为美方必须离开南海? 乐:南海在中国的家门口,而美国不远万里频繁地开着军舰、战机,带着武器跑到南海来干什么?南 海本来风平浪静,偏偏美国不断地在这里炫耀武力,兴风作浪,制造事端。至于美国能不能来南海?我给 你打个比方,你家门口的路通常行人可以来来往往,但是如果有人在你家门口拿着武器耀武扬威,秀肌肉, 甚至还向你家里窥探张望,长期逗留不走,那就是一种挑衅、骚扰和威胁,当然遭到坚决反对。所以关键 是在这里干什么,而不是能不能来。 森:随着世界形势发生的变化,今天您愿意跟我们分享新的外交政策或思路的转变吗? 乐:在结束今天的采访前,我想与你分享四点体会和感受。 第一,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看好。中国将更加开放,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发展机遇,更大的市场选择和 更加广阔的合作前景。 第二,中国外交主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 国际关系。 第三,中美关系要拨乱反正。中国不是美国的对手,更不是敌人,而是美国的抗疫队友和发展伙伴。 最后,想对你们记者提一点希望。你们应该学习你们的前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我希望你们 都成为新时代的斯诺,多深入了解中国,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展现给世界。谢谢。 (摘编自“新华网”,责任编辑:王萌萌)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21 世纪的中美关系应该是你追我赶的良 性竞争,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B. 中美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应当密切合作,但中国只能秉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全球减排行 动作出更大贡献;因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可相提并论。 C. 虽然人权有一定的普遍性,但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等不同,人权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 群有不同的人权诉求,也有不同的实践;不可“当教师爷”。 D. 美国喊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口号,抱着有罪推定的逻辑,已经把叙利亚、利比亚搞得灾难深重;而今 天又用这一套来搞乱新疆,遏制中国,整得中国没有“春天”。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联社大中华区新闻总监森次健作为采访者,关心新世纪新的格局下中美双方的国际关系以及中国的外 交政策;就人权问题,全球气候问题,南海问题进行了深度采访。 B. 作为被采访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欣然接受了美联社森次健的采访,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有宏 观论述有微观分析,充分展示了大国外交的相互尊重和公平正义。 C. 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已经绘制了中国未来 30 年和 60 年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 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力求务实,不同于美国政府的指手画脚。 D. 乐玉成表示中国的外交主张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在中美关系上强调 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并希望记者向埃德加·斯诺学习。 6. 在这次采访中,乐玉成的分析回答可谓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4. D 5. C 6. ①类比说理。如,“在应对气变方面,中国就好比是小学生,而美国和有关发达国家已经是中学生了, 要求他们同时毕业,这是拔苗助长。”②比喻说理。如,“就像朋友来家里做客,不能翻箱倒柜,挖地三 尺,要找所谓的‘犯罪证据’。”或者“你家门口的路通常行人可以来来往往,但是有人拿着武器耀武扬 威,秀肌肉,窥探张望,逗留,挑衅、骚扰和威胁,坚决反对。”③引用说理。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你 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新疆的棉花是白的,但是制造谣言、对中国搞制裁的人的心是黑的”,“黑 人的命也是命”。④修辞炼字说理。如,“退群”“对话”“对抗”“对手”“队友”“跪杀”以及成语 “你追我赶”“你死我活”“拔苗助长”“好为人师”“翻箱倒柜”“挖地三尺”“耀武扬威”“风平浪 静”“兴风作浪”,俗语“教师爷”“扣帽子”“秀肌肉”等。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整得中国没有‘春天’”表述错误,原文是“美国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口号对叙利亚、利比亚等国 进行干预,号称‘阿拉伯之春’。十年过去了,我们看不到‘春天’,有的只是战乱、饥饿和难民”,可 见是“阿拉伯之春”没有出现,而非“整得中国没有‘春天’”。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C.“未来 30 年和 60 年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表述有误,原文是“有些国家要求我们把 2030 年前实现‘碳 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时限再提前,这不现实……”,可见选项混淆了几个时间节点,把我 国力求“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时间错位到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 目标了,改为“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已经绘制了中国未来 5 年和 15 年国家发展的 宏伟蓝图”。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艺术特色说理方法的能力。 类比说理。原文写道“在应对气变方面,中国就好比是小学生,而美国和有关发达国家已经是中学生了, 要求他们同时毕业,这是拔苗助长”,这里,将“中国就好比是小学生”和“美国和有关发达国家已经是 中学生”类比,形容两者的起步不同。 比喻说理。如文中写道“就像朋友来家里做客,不能翻箱倒柜,挖地三尺,要找所谓的‘犯罪证据’”, 此处,将“美国侵犯中国”比喻成“有人在我们家门口拿着武器耀武扬威,秀肌肉……”,来体现我们不 会纵容美国的态度。 引用说理。如文中这一段:“美国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口号对叙利亚、利比亚等国进行干预,号称“阿 拉伯之春”。十年过去了,我们看不到“春天”,有的只是战乱、饥饿和难民。现在美欧一些国家又制裁 中国新疆企业,“理由”是“强迫劳动”,“种族灭绝”。他们先扣帽子,发起制裁,然后再去找证据, 这不是典型的有罪推定吗?用新疆棉农的话说,“新疆的棉花是白的,但是制造谣言、对中国搞制裁的人 的心是黑的”。 用美国自己的言论巧妙反击,相当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另外还有“人类命运共同体”“你永远叫不醒一 个装睡的人”“黑人的命也是命”,这些都是引用了各方言论,来体现人们对美国不良行径的抵制。 修辞炼字说理。如文中这一段写作特别精彩:“南海在中国的家门口,而美国不远万里频繁地开着军舰、 战机,带着武器跑到南海来干什么?南海本来风平浪静,偏偏美国不断地在这里炫耀武力,兴风作浪,制 造事端。至于美国能不能来南海?我给你打个比方,你家门口的路通常行人可以来来往往,但是如果有人 在你家门口拿着武器耀武扬威,秀肌肉,甚至还向你家里窥探张望,长期逗留不走,那就是一种挑衅、骚 扰和威胁,当然遭到坚决反对。所以关键是在这里干什么,而不是能不能来”。 运用四字短语“耀武扬威”“风平浪静”“兴风作浪”“制造事端”“来来往往”“窥探张望”“逗留不 走”“坚决不走”,使得表达有力度,抑扬顿挫音乐和谐;另外还有俗语“教师爷”“扣帽子”“秀肌肉”, 成语熟语、口语,生动形象、幽默诙谐,以便更好地说理。另外还融合了反问修辞,表达酣畅有力度和气 势。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捍卫家园的公鸡风波 [英]彼得·梅尔 卢贝隆的春天有不同的声息。猎人离去之后,潜伏了一冬的鸟儿便从藏身的林中出来,它们的歌声取 代了枪声。我沿山径走向马索家时,唯一刺耳的是一阵猛烈的敲打声。我暗想,会不会是马索眼看观光季 节将临,决定竖起“吉屋出售”的牌子呢? 我在他家附近的山径上看见他。他在林间空地的边缘打下一根一公尺半高的木桩,木桩顶端钉了一块 破破烂烂的锡片,上面用白色油漆胡乱地涂抹着:“私人土地!”马索正端详他的新作,山道上躺着另外 三根木桩和告示,还有一堆圆石。他朝我道了一声早安,拾起一根木桩,往地下猛捶,仿佛那可怜的木桩 刚犯了什么不孝之罪,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无情地处罚。 我问他在做什么。 “赶走德国人。”他说了,动手搬运圆石,在木桩之间排成围篱。 他进行封锁的这块土地,并不在他家附近,而是位于山径的另一边,不可能属于他。我便说,我以为 这地属于国家公园范围。 “是没错,”他说,“可我是法国人,所以它属于我,不属于德国人。”他又搬了一块圆石。“每年 夏天他们都跑来,搭起帐蓬,弄得树林里全是垃圾。” 他站起身,点燃一支烟,顺手就把空烟盒丢进树丛里去。我问他难道没想到德国人也许会买下他的房 子? “带了帐蓬来的德国人,除了白面包以外什么也不会买。”他嗤之以鼻地说,“不信你看看他们开来 的车——装满德国香肠、德国啤酒、德国泡菜。他们全都带来啦。知道了吧?他们真是吝啬鬼!” 马索扮演起田园卫士兼旅游业专家的角色,继续说明普罗旺斯农人的困境。他承认观光客,包括德国 观光客,给地方上带来财富,有些外人在这里购置房产,也为本地工人提供了工作机会。 可是看看他们把本地房地产价格哄抬到什么地步!简直骇人听闻。农民根本买不起。我们避免谈马索 自己想在房地产上头大赚一笔的事,只听着他叹息这一切太不公平。 叹息过后,他又开心笑起来,告诉我一个买房子的故事,故事的结尾很让他感到满意。 有一个农夫,关注邻居的房产好多年了;不是因为那房子好,房子差不多只是个废墟了,而是因为连 着房子的一大片地。农夫出价要买,邻居却趁着房价上涨的机会,卖给了出价较高的一个巴黎人。 那年冬天,巴黎人花了几百万法郎整修房子,还修造了游泳池。竣工之后,巴黎人和他的朋友们潇潇 洒洒地南下,来度五月的第一个周末。他们都很喜欢这房子,也喜欢隔壁住的那个古板老农夫,觉得他晚 上八点就上床睡觉的习惯真有趣。可是第二天清晨四点,农夫家血气方刚的大公鸡便开始高声啼鸣,直叫 了两个小时。巴黎人向农夫抱怨,农夫耸耸肩。这里是乡下,公鸡是要叫的,这没办法。 接连几天,公鸡照样清早四点起身报晓。终于有人受不了了,客人提早回了巴黎,去补足睡眠。巴黎 人再次向农夫抱怨,农夫再耸耸肩,两人很不愉快地分手。 到了八月,巴黎人又带了一大群客人来。公鸡每天准四点叫他们起床。下午想睡个觉吧,农夫又在他 屋里做什么活儿,又是钻子又是水泥搅拌器的,吵得没法睡。巴黎人强烈要求农夫箝紧公鸡的喉咙,农夫 拒绝。吵过几次架之后,巴黎人把农夫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强制命令公鸡闭嘴。但是法院判决农夫胜诉, 公鸡有权在清早歌唱般长鸣。 别墅度假从此成为这位巴黎人难以忍受的苦差事。他终于决定忍痛出售。农夫通过朋友,买下了大部 分的土地。 成交之后的星期天,农夫和朋友以一顿丰盛的午餐大肆庆祝,席间的主菜就是那只大公鸡——做成了 美味的醉鸡。马索认为这故事很棒——巴黎人大败,农夫获胜,得到更多土地,还吃了一顿好饭。我问这 可是真人实事,他避开我的眼光,把山羊胡子的末稍放进嘴里去吸吮。“总之别招惹农夫。”他只说了这 么一句。我想,如果我是爱露营的德国人,今年夏天我就改上西班牙去。 (尹萍译)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在描写马索的语言时多用短句,这样写能更好地体现马索决心赶走包括德国人在内的给普罗旺斯农 人带来困扰的外来客,从而捍卫家园的坚强意志。 B.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如“德国人丢烟盒”可见“外来户”环保意识差,“马索把山羊胡 子的末稍放进嘴里去吸吮”可见当地农人不讲卫生。 C. 马索讲的故事中,巴黎人最后离开乡村;是因观光客们来到普罗旺斯,置地购房,哄抬房价,破坏了这 里的原始生态环境,困扰了农人生存,而被赶走。 D. 马索给“我”讲述的故事中,那个设计让公鸡“赶走”巴黎人的农夫,在愿望实现后,把公鸡做成了美 味醉鸡以此庆祝,实际是农夫对巴黎人的一种嘲讽。 8. 作品开头是从哪两个角度描写马索打木桩的情境的,这体现了马索当时怎样的心理? 9. 小说中马索讲述了农夫的故事,请结合全文分析其有何作用? 【答案】7. B 8. (1)视觉和听觉。(2)对外来人的怨恨,捍卫家园的决心。 9. (1)结构严谨。使标题中“公鸡风波”有载体或与标题相照应;(2)内容丰富。丰富了小说的故事情节; (3)主题鲜明。体现农夫捍卫家园的信心和决心,烘托了马索赶走“吝啬鬼”德国人的意志使文章主题更 加鲜明。(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可见当地农人不讲卫生”理解不当。马索在这个动作细节之后说了一句话“总之别招惹农夫”。由此 可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其对当地农人赶走外来户,捍卫家园的得意之情。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和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从文中来看,马索打木桩的内容在第一段和第二段,如“我沿山径走向马索家时,唯一刺耳的是一阵猛烈 的敲打声”“拾起一根木桩,往地下猛捶,仿佛那可怜的木桩刚犯了什么不孝之罪,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无 情地处罚”,前一句“敲打声”是从听觉角度来写,后一句“拾起”“猛捶”是马索的动作,是从视觉角 度来写。 明确了角度之后,就需要结合具体的情节来分析此时马索的心情,文中写道“私人土地”、“赶走德国人”、 “每年夏天他们都跑来,搭起帐蓬,弄得树林里全是垃圾”、“可我是法国人,所以它属于我,不属于德 国人”“可是看看他们把本地房地产价格哄抬到什么地步!简直骇人听闻。农民根本买不起。我们避免谈 马索自己想在房地产上头大赚一笔的事”等内容,由这些内容可知,马索认为这是属于法国的土地,属于 自己的领土,他用打木桩的方式表明捍卫家园的决心,而捶打之“无情”又灌入了他对外来人的怨恨。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以及段落作用的能力。 从结构上来看,农夫的故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公鸡”,这就与小说标题“捍卫家园的公鸡风波”相照 应,这是结构上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小说最后马索向“我”讲述了农夫的故事,故事中的农夫借助“公鸡啼鸣”等赶走了巴黎人, 结合故事前马索“叹息过后,开心笑起来,告诉我一个买房子的故事,故事的结尾很让他感到满意”和小 说最后一段“总之别招惹农夫”可以看出,马索所讲的农夫的故事表现了农夫捍卫家园的信心和决心,这 是内容上的作用; 从主题上看,农夫赶走巴黎人和上文马索打木桩捍卫家园的表现是一致的,二者结合让小说的主题更为鲜 明突出,让故事的情节更为丰富。体现了农夫捍卫家园的信心和决心,烘托了马索赶走“吝啬鬼”德国人 的意志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 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 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 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 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 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 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 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 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 子深远矣。 (节选自《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姓氏,表明家族的字。姓和氏本有分别,姓起源于女系,氏起源于男系;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 或兼称姓氏。 B. 名字,人的称号。古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旧说古时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冠礼女子笄 礼时取字。 C. 玄孙,直系亲属称谓之一。刑法灭九族,一说,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玄 孙、曾孙。 D. 孝文,谥号。谥号是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给予或褒或贬或明的称号,汉孝文帝刘恒是亲尝汤药的二 十四孝之一。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其人史载不详。老子生卒年月不详,甚至“道家的老子”是谁,说法都不一。 B. 老子修为不同凡响。从圣人孔子向老子问礼,孔子在弟子面前对老子的评价可见。 C. 老子著述博大精深。应函谷关关令尹喜之请,老子作哲学著作《道德经》上下篇。 D. 老子是一个隐君子。主张无为而治,主政者自己清心寡欲,则百姓自然正直守义。 12. 把文中加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2)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 13. 司马迁为什么把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和法家的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子放在一起写?请结合文 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0. C 11. D 12. (1)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2)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 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 13. ①用太史公的话说:(此四人)“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就是说他们都原始于道德的理 论,而老子的思想理论更深邃罢了。) ②“太史公曰”中三次提到“道德(道)”,此“四子”的风格虽异(老“妙”、庄“散”、申“实”、 韩“礉”),但他们相承而又发展。老庄“无为而治”的思想超现实理想化,在残酷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 转向了对现实生活的观照并异化:一个是治国如治身的黄老道家;一个就是强调法术刑名的名法家。而法 家的申不害、韩非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道家的接班人,他们只不过将老庄的高妙生存智慧放进残酷的现实 生活中,使之成为现实社会的技术性手段而已。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刑法灭九族,一说,包括……玄孙、曾孙”表述错误。应是“包括……曾孙、玄孙”。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D.“主张无为而治,主政者自己清心寡欲,则百姓自然正直守义”表述错误,原文是“李耳无为自化,清 静自正”,意思为: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应 该是“对百姓清静不扰(民)”。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乘,驾着;其,大概;犹,像。 第二句中,学,信奉;绌,贬斥;道,主张;岂,难道;是,这种情况。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结合原文可以看出,司马迁把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和法家的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子放在一起写的 原因是“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意思是:他们都原始于道德的理论,而老子的思想理论更深 邃罢了。由此可见,这四人虽分属道家、法家,但一脉相承,根源相同。 原文中还写道“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 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意思是: 太史公说:老子推崇的“道”,虚无,顺应自然,适应各种变化以达到无所作,所以,他写的书很多措辞 微妙不易理解。庄子宣演道德,纵意推论,其学说的要点也归本于自然无为的道理。申子勤奋自勉,推行 于循名责实。韩子依据法度作为规范行为的绳墨,决断事情,明辨是非,用法严酷苛刻,绝少施恩。此处, 太史公将此“四子”的风格都分别阐述出来,但他们相承而又发展。从深层看,老庄“无为而治”的思想 由于其理想化的特点,在残酷的社会发展进程开始异化为道家和法家。而法家的申不害、韩非一定程度上 可以说是道家的接班人,虽分属两家,但他们都是将老庄的高妙生存智慧放进残酷的现实生活中,成为一 种生存手段。 【点睛】参考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 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这么 一件事,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 钝。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 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 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 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 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 撰写了一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 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 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 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昂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 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 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 自然会归于“正”。 太史公说:老子推崇的“道”,虚无,顺应自然,适应各种变化以达到无所作,所以,他写的书很多 措辞微妙不易理解。庄子宣演道德,纵意推论,其学说的要点也归本于自然无为的道理。申子勤奋自勉, 推行于循名责实。韩子依据法度作为规范行为的绳墨,决断事情,明辨是非,用法严酷苛刻,绝少施恩。 都原始于道德的理论,而老子的思想理论就深邃旷远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蚕妇 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①浑身着苎麻。 蚕妇 来鹄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②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注】①底事:为什么。②解爱:了解喜爱。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诗首句用衬托的手法描写了蚕妇养蚕的辛苦,朴实浅显,形象直观。 B. 杜诗后两句揭示了蚕妇受到的残酷剥削,批判了统治阶级的不劳而获。 C. 来诗前两句用“晓夕采桑”四字,叙述了蚕妇工作时间长、劳碌无暇。 D. 来诗后两句意为如果蚕妇们也去赏花,那么小姐太太们就只能被冻死。 15. 比较赏析这两首《蚕妇》诗的后两句表情达意技巧的差异。 【答案】14. A 15. ①表述口吻上,杜诗模拟蚕妇的口吻来诉说养蚕之苦与回报之微,充满了怨愤不平之 气;来诗则以作者的口吻假设没有蚕妇的劳作,富人将无衣可穿,语调冷峻而尖锐。②句式运用上,杜诗 用反问句,揭示了蚕妇劳而无获的悲慘境遇,将质问的矛头指向了不劳而获的统治者;来诗用感叹句,揭 露了富人生活以穷人劳作的痛苦为代价的事实,表达了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愤慨之情。③手法上,杜诗以 蚕妇自身付出与收获的反差作比,形象地展现了蚕妇遭遇之不公;来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指出蚕妇不 劳动则“黄金屋里人”就会被冻死,深刻地揭露了权贵者靠剥削劳动人民而生活的事实。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首句用衬托的手法”错误,杜诗首句是用“粉色”和“饥色”进行对比,通过直接描写表现了蚕妇的 穷苦处境,并非衬托。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从表述口吻上,诗人以养蚕妇口吻突然一问:“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句式运用上,用反 问句,将质问的矛头指向了不劳而获的统治者,一下子就把封建社会中一种普遍而令人触目惊心的矛盾摆 到了读者面前。手法上,养蚕和着麻对比,贫穷和繁华对比,情理应得和实际状况对比。而对于养蚕妇终 年辛苦养蚕的劳动果实到哪里去了,是谁剥夺了她们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诗人虽未直接说出,使诗歌含 而不露。 而“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通过假设及由这一假设推论出来的结果清楚地说明封建社会谁 养活谁这一根本问题。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所以能在“好花时节”有闲情逸致去欣赏百花,正是由于这 些蚕妇在此时“晓夕采桑”。来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如果这些蚕妇此时也去做这些“繁华事”,那么 那些“黄金屋里人”只能被‘冻杀”。原来,这些“黄金屋里人”是由这些蚕妇养活的。来诗用感叹句, 以作者的口吻假设,语调冷峻而尖锐,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完全是依靠剥削劳动人民而生活的这一事实。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春节团拜会上,引用了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两句 诗,其含义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相近。 (2)中国人起名十分讲究,很多人的名字都源于古诗文等经典。如,毛泽东主席给两个女儿起名叫李敏、 李讷,应出自《论语·里仁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湖北襄阳四中 2020 届文科生王心可,取名应 源于《离骚》“________ ,_______”两句。 (3)集句联可以集诗词文赋等成联语,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魅力。如,清人黄莘田集王维、李 白诗成联“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清人刘金门集“四书”句撰义园联“__________(《论 语·子罕》),掩之诚是也”;上海半淞园集杜甫诗成联“剪取吴淞半江水,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 【答案】 (1). 沉舟侧畔千帆过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3).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4). 岂余心之可 惩 (5). 逝者如斯夫 (6). 安得广厦千万间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重点字有:畔、兮、岂、惩、逝、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本题 3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波刚平,又起一波——于虹在单位也闹出事来。 ②不知是按照什么人的想法,于虹她们制作了一批动物作品,有虎、骆驼、猫头鹰、狼什么的,据说 作为国礼赠予外宾时,他们都很喜欢。问题就出在那样一批麦秸画上,它们取材于一批“ ”的老 画家们的国画。画家们是奉命无偿为北京各大宾馆创作,但有人首先看出了那些国画作品是“黑画”,接 着,许多人的 也都看出“黑意”来。画虎的是以草为林,三虎为彪,明摆着是为悼念林彪而画; 画骆驼的将骆驼们画得那么瘦,神态那么茫然,居然题曰“任重道远”,明摆着是在讽刺大好形势;画的 猫头鹰 ,明摆是在暗示现实 ;革命者常说阶级敌人“狼子野心,何其毒也”,可画上的 狼却那么漂亮…… ③于是,“黑画事件”当然上升到“为资产阶级反动势力复辟做與论准备”的严重政治事件。那么,A 市那小小的麦秸画作坊里的姑娘们,又为什么偏偏做出这么一批连名字都一模一样的作品呢?不追查行 吗?结果一追查,查到了业务组长于虹头上。她又是受谁的指使呢?当然并没有人指使她。一次,外交部 礼宾司的人陪同几位外宾到了 A 市,参观了他们单位,一位礼宾司的女同志建议鼓励姑娘们集思广益,多 从中国画中借鉴题材,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节选自梁晓声《人世间》) 17. 下列对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中的破折号表示解说,和《林黛玉进贾府》中“一时众人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 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用法相同。 B. 第②段中的“黑画”“黑意”加引号表示强调,且有特殊含义;“任重道远”加引号着重强调画作题目 的名称;“狼子野心,何其毒也”,加引号表示是引用俗语。 C. 第②段末的省略号表示叙述省略,意犹未尽,留下空白,如《凡卡》:“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 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 D. 第③段中三个问号的作用各不相同,第一个问号表示疑问,不答存疑;第二个问号表示反问,不答无疑, 答则多余;第三个问号是设问,自问自答,答而释疑。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戴罪立功 洞若观火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惨绝人寰 B. 立功赎罪 火眼金睛 睁眼瞎看告示两眼墨黑 惨不忍睹 C. 戴罪立功 火眼金睛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惨不忍睹 D. 立功赎罪 洞若观火 睁眼瞎看告示两眼墨黑 惨绝人寰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礼宾司的一位女同志建议鼓励姑娘们集思广益,多从中国画中借鉴经验,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B. 一位礼宾司的女同志建议鼓励姑娘们集思广益,多从中国画中摄取题材,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C. 礼宾司的一位女同志建议鼓励姑娘们集思广益,多从中国画中借鉴题材,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D. 一位礼宾司的女同志建议鼓励姑娘们集思广益,多从中国画中挖掘题材,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任重道远”双引号使用错误,作品题目名称当用书名号,“任重道远”的引号之前虽然有“题曰”的 字样,但侧重点是强调作品题目的内容。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戴罪立功:带着罪过或错误去创立功勋,以功赎罪。立功赎罪:以立功来抵偿罪过。据下文“画 家们是奉命无偿为北京各大宾馆创作”的语境,当把落脚点放在“立功”上。此处应该用“戴罪立功”。 第二空,火眼金睛: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 别真伪。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从“许多人的……也都看出‘黑意’来”来 看,空处应当是主语,前面受“许多人的”修饰,后面要支配“看”,当用名词性短语;而“洞若观火” 是形容词性短语,无此功能。此处应该用“火眼金睛”。 第三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喻对应该阻止的事情佯装没见,姑息纵容。睁眼瞎看告示两眼墨黑:此为 歇后语,睁眼瞎观告示是谜面,两眼墨黑是谜底;睁眼瞎即文盲,两眼墨黑即啥也看不见,比喻十分陌生。 而猫头鹰的特性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四空,惨不忍睹: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惨绝人寰: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 呼应上文的“闭一只眼”只能用“不忍睹”,且“惨绝人寰”语义太重。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表领属的定语“礼宾司”当放在表数量的定语“一位”之前,排除 BD; 而“借鉴”和“题材”搭配不当,排除 C。 故选 A。 (二)(本题 2 小题,共 11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当地时间 2021 年 3 月 18 日至 1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事办主任杨洁篪,外长王毅应邀在安克雷奇同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安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美方在开场白中“不讲武德”,“单刀直入”向中方施压。面对美方的无理指责,中方回怼“火药味” 十足。 杨洁篪说,与中国打交道,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对中国说话,中 国人不吃这一套。” 王毅表示,在中方代表团出发前一天,美国发起了新的对华制裁,这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如果想以 此来增强对华优势的话是打错了算盘。中方过去、现在、将来都绝不会接受美国的无端指责,同时我们要 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 王毅发言时,美方代表在不断地传递纸条。 (摘编自网络) 20. 从中方代表的发言中可以推知美方打的是哪一套算盘? 中方:强国不可欺,2021 年美国已经没有资格居高临下了,所以安克雷奇对话中方代表坚决回怼。 美方: 21. 根据材料内容拟写一副对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中国人崇尚武德为人民宁可吃泡面不吃这一套 下联: 【答案】20. 弱国无外交,1901 年满清政府腐朽没落,因此列强迫使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1. 美国佬罔顾文明谋霸权只能传纸条来传应对招 【解析】 【分析】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根据中方代表的发言“强国不可欺,2021 年美国已经没有资格居高临下了,所以安克雷奇对话中方代表坚 决回怼”是一个典型的三段论,因此可推测美方也是从这三个方面打的算盘。 由中方代表的发言“强国不可欺”可见,在美方眼中,中国为弱国,甚至没有外交能力,由此推断出美方 的算盘“弱国无外交”; 由中方代表的发言“2021 年美国已经没有资格居高临下了”可见,在美方眼中,中国还是曾经那个贫弱的 国家,殊不知,我们现在的综合国力已经急剧提升,再不是清政府那个腐朽没落的时代,因此推断美方的 算盘“1901 年满清政府腐朽没落”; 由中方代表的发言“所以安克雷奇对话中方代表坚决回怼”可见,中方现在绝不会接受美国的无端指责, 同时我们要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因此,安克雷奇对话中方代表坚决回怼。由此可推 断,美方的算盘“因此列强迫使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写对联的能力。 结合文章内容以及上联“中国人崇尚武德为人民宁可吃泡面不吃这一套”可见,所对的对联应是美方的不 良行径。 主语应是三个字,和“中国人”相对,即“美国佬”;后边是一个动宾结构“崇尚武德”,与此相对,美 国的行径为“罔顾文明”;接着是双方的意愿,中方为“为人民”,而美方为“谋霸权”;最后是双方在 这一会议上的具体做法,中方为“宁可吃泡面不吃这一套”,与此相对,美方为“只能传纸条来传应对招”。 因此,这组对联为:“上联:中国人崇尚武德为人民宁可吃泡面不吃这一套。下联:美国佬罔顾文明谋霸 权只能传纸条来传应对招。”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 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习近平总书记 2016 年 7 月 19 日视察宁夏银川神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时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行动胜于坐等 俄罗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曾说过一句颇有影响的话:“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 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人生在世如行船,遇见急流这是常见的事情,在急流面前,似乎每个人都会表现得无所畏惧,喊出几 句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而真正敢涉足于湍湍急流的人,却为数不多。话说得最多的人,不一定是事做得 最多的人。雷声再大,如果雨点太小,也只是虚张声势。实干才是最真的,行动胜于空等。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我们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少空谈、多做事,能实干、能行动是一个人品质、修养 的体现。华罗庚说过:“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我们要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 以终。”其实,何止是科学之道,做人之道更是如此。脚踏实地做事,谨慎认真为人,这体现的是一个人 的实干精神、求实态度。切莫学那位守株待兔者,自古以来便是笑谈;切莫想望如流量明星郑爽那般,不 遵纪守法逃税漏税,没有道德底线恣意妄为,星路走不长远。 取得大成就的人大都是实干家。“杂交水稻之父”面对着盛大的声誉,依旧保持着踏踏实实的实干作 风,行走于田垄之间,埋头于稻浪之中。他的实干精神,让人心生敬佩。袁老的去世可谓举世同悲,追悼 日长沙的花卖光了,倾城相送间可见依依不舍之情,大写的人生背后是默默奉献甘于付出的奋斗精神。季 羡林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亲身考察,从不空谈,他的严谨作风,吹拂世人,让人钦佩不已。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实干,只有付诸行动,理想的风帆才会鼓足力量,人生的帆船才能驶向 成功的彼岸。纵使一个人说得再好听,谈得再动人,演得再好看,如果不通过行动证明一切,通过实干实 现目标,终将碌碌无为,一无所获。志在用笔完成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事的巴尔扎克,笔耕不辍,努力 创作,辛苦耕耘,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收获了成功的果实。身陷囹圄的意大利小提琴家尼可洛·帕 格尼尼,十年如一日,坚持锻炼,用行动成就了自己的一段传奇人生。纵观世界,大凡有成就者,无一不 是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用行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那些只说不做的空谈家,却湮没在历史的风沙中, 被人淡忘。 在现实社会里,我们每一位学生更需要实干精神,我们学生只有具备实干、务实的精神,努力去学习, 才能取得成功的果实。领导者只有会说更会做,才能真正造福于人民、奉献于社会。只有行动、实干,我 们的社会才会蒸蒸日上,不断进步。古人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现在我说:“终日 而言矣,不如须臾之所为。”行动起来吧,朋友,抛弃那些大道理,用我们的行动创造光明的未来。因为, 行动胜于空谈坐等。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这是一道图文作文题,即题干中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片信息,两者结合相辅相成,审题是自然需要考生两 相兼顾。文字信息有守株待兔的故事,启示我们不能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不能因为一次偶然的获得就认 为经常发生不劳而获的美事,成绩的取得还是要靠主动去争取,勤劳肯干才是硬道理。第一段文字后是两 幅图片,一张是关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发射成功的信息,暗示我们科技成果的背后是无数航天科技者的辛 苦付出。第二种图片是关于明星偶像郑爽的,其上文字信息值得玩味:中纪委评“郑爽 1.6 亿片酬被调 查”“明星逃税怎能屡禁不止”“工作 77 天,收获 1.6 亿片酬”“平均日薪 208 万(网民戏称一爽)”。 情感色彩显而易见,是在启示我们郑爽的高额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无异于守株待兔,属于小劳大获,反 常现象中大有文章可作。再结合其后的第二段文字“习近平总书记 2016 年 7 月 19 日视察宁夏银川神华宁 东能源化工基地时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本次作文的立意不言而喻,即要实干,运用近义词可 以写到“勤奋”“肯干”“实干”“行动”“吃苦耐劳”“付出”“奋斗”“脚踏实地”“付诸实 践”“无私奉献”,从批评的角度可以写不要作不切实际的幻想(异想天开),不要寄希望于天上掉馅饼, 正面立意有“一时不等于一世”“要长远须勤奋”等等。 写作时可以联系时代背景,站位高远,从国家民族层面而言,比如:幸福来自奋斗,实干成就梦想。在这 个奋斗者的时代,让我们以饱满的状态、昂扬的精神,在持续的奋斗中攻坚克难,奋力跑好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最后一公里”,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立意】1.守株待兔要不得; 2.好逸恶劳可耻; 3.实干才是硬道理; 4.大成绩需要大付出; 5.辉煌的背后是智慧和汗水。 【素材】1. 马克思曾说过:“劳动才是人的第一需要,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 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可以说,马克思把“劳动”、“实践”和“干”提高到了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高 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如果离开了“干”,一切都是空谈,都将成为“乌托邦”。 邓小平同志也曾所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习总书记也多次强 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总之,“干”是社会主 义发展的“硬道理”。 2.“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必须明确“为什么要干”的问题。“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中华儿女筚路蓝 缕、手胼足胝的锲而不舍、真抓实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干”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蓬勃 发展、人民群众福祉不断提高的重要法宝。而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一批具有“实干”政治品格和政治精神的 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这一“特殊”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 3.埋头苦干,就要踏下心来、扑下身子,在工作中绝不耍嘴皮子,不说空话大话,不贪图虚名,力戒形式主 义和虚假之风,勤奋务实,迎难而上。干,要“创造性的干”。面对工作中新问题、新情况,不要急躁冲 动,也不要墨守成规。要多动脑、勤思考,要敢于“跳出来”,冲破思想观念上的障碍,突破固化利益的 藩篱,用创造性的思维想问题,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问题。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