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ID:696360

大小:0 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内江六中 2020—2021 学年(下)高 2022 届 4 月月考 语文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命题人:周世强 宋洋 审题人:吉六英 吴霞 第Ⅰ卷 阅读题(满分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现代文阅读。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就后者言,有卷帘、 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 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 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 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重内涵。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 句为例,就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 这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的接触,这 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的情境中。帘内的世 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他而言又是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 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而帘外的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 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在她内心深处,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密的渴望已经被点 燃。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帘内的人对 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出任何情感的波动, 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如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 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她凌波 微步地来,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对于帘外的他来说,显得这转瞬间的相遇犹如一场迷离的梦。 还有一种特殊场景,即帘外人与帘内人二者之中有一个是不在场的,也就是说有一方是缺席的。一种 情境是帘外人的缺席。我们从帘内女子的举动神态及她所表现出的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与忧思,可以看 出她此时此地的寂寞、无聊、慵倦。这一切都隐秘地传达出了对未出场的帘外人的渴望,也是她对一种新 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 还有一种场景是帘外人在场,而帘内人缺席。也就是说,抒情主体仅看到了帘,而并未看到所想看到 的对象,但仅是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他无限的联想。由于帘内人的不在场,因此帘内的世界就不再具有吸 引力,反而以它的空洞引起了抒情主体的反感。但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 他对她的渴望因了她现实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沉重和痛苦,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 帘作为一种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的意象在宋词中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有词作为一种文体 本身的限定,另一方面与宋代士人心态也有较大关联,尤其是对这一意象的处理中,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 对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结果只能在忧郁、感伤、惆怅中自语自慰,自己 为自己营造一个小小的柔弱的艺术世界,“一重帘外即天涯”,词人在狭小的情感空间里默默咀嚼孤独与 寂寞。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5 年第 1 期,有删改) 1. 关于“帘”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状态各异,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 上帘,疏帘、重帘,等等。 B. 帘有遮蔽和阻隔的功能,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似海”,也不像“墙 里秋千墙外道”,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 C. 帘的妙处在于它隔未全隔,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这与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有关。 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和悲剧性双重内涵。 D. 宋词中的帘意象,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一个原因是词这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个原因 是与宋代士人的心态有关联。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当帘内的女子与帘外的男子相对时,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而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那样的近 在咫尺却不可接近,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B. 帘内人在场却不出场,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对帘内人来说,却 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会给他带来何种影响。 C. 帘外人缺席时,帘内女子常常表现出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忧思,寂寞、无聊、慵倦。这都是一些对 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的表现或感情流露。 D. 帘内人缺席,但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帘外人的无限的联想,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 甜蜜与温存,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隔帘相看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这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的视角相关,乐观 的视角产生幸福和慰藉感,悲观的视角则产生痛苦和折磨感。 B. 帘外世界对帘内人而言,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 热烈。不管她接受与否,都会有一种隐密的渴望被点燃。 C. 在帘外人看来,帘不仅隔开了帘内外两人的身,也隔开了两人的心,帘内人对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 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D. 宋代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既定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这种忧郁、感伤、 惆怅,也传递到了对帘意象的运用处理上。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错误。由原文“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 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 可知,“可及”,可逾越,但容易与否,文章并没有明确说。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错误。由原文“他对她的渴望因了她现实的不在场而显得更 加沉重和痛苦,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可知,原文说的是“显得更加沉重和痛苦”和 “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A.“这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的视角相关”错误。由原文“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 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阻 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重内涵”可知,隔帘相看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应该与“当 事人的心态和视角”相关,而不是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的视角”相关。 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从《士兵突击》《鸡毛飞上天》到《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从黄金配角到绝对主角,十四年大浪 淘沙,张译成长为影视界的中坚力量。他通过精心塑造角色,弘扬着时代的主旋律,使一个又一个形象深 入人心。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张译,人民网文娱专栏(以下简称专栏)对张译做了一次专访。 谈电影:“流着泪把剧本看完” 专栏:接拍电影《金刚川》之前,也有其他好剧本找你,犹豫过么? 张译:有,但是我就喜欢这个主创团队,而且我是流着泪把剧本看完的,同时我和这个故事还有冥冥 之中注定的缘分。1997 年,我考入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话剧团,当演员要先当兵。我的新兵生涯在 24 军 70 师 210 团 3 营 4 排 1 班开启。就这样,在最基层的步兵连队中,我完成了向军人的转变。 《金刚川》的故事发生在 1953 年金城战役前夕,而金城战役中负责压制金化至金城之间公路的部队正 是 24 军。能够在 23 年后去演老部队曾经的光荣历史,内心感慨无以言表。我觉得我必须去演,责无旁贷。 专栏:“张飞”这个角色是为你量身订做的吗? 张译:不是。人物原型名叫刘四,他是一位非常传奇的高炮手。在高炮班仅存他一人的情况下,他身 负重伤,还打下了一架战斗机。这是让人无法想象的,因为每门炮需要编制 7 个人才能把它开起来。《金刚 川》中很多情节都是基于真实素材,当年志愿军战士所面对的境遇更加残酷。在极端条件之下,中国军人 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也是我表演中信念感的来源。 专栏:电影中,你用半残之躯控制一座高炮,还有不少高难度的戏份。有网友评价:不着痕迹的表演, 又显得毫不费力。 张译:确实只是“显得”。演员这个职业像魔术师,观众只看表演结果。一旦看到魔术背后的秘密, 或者看出表演是吃力的,整个魔术就失败了。演员一旦演砸了。就是影响整部电影。一旦开机,演员的体 力精力,或是脑力心力,还得加一分控制力,都必须调整到极致。至于吃力与否,是我们演员自己的事儿。 谈表演:“两个字一一很难” 专栏:你曾经参演过多部军事题材作品,比如《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十年从军经历,对 你演绎这些角色有帮助么? 张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所谓“千人千面”,军人也一样。但是出演军人角色,都有一个先决 条件,就是你必须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军人,没有两年做不到。 举个小例子,当没当过兵,看他穿军装的样子就一目了然了。因为我们常年穿军装,就知道肩膀怎么 使劲,腰腿怎么用劲。而这种“劲”会形成一种习惯体态,好像军装就长在你身上一样。感谢十年军旅生 涯,让我更能感受到军人风骨,对我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专栏:可否分享从艺以来你对表演的理解和体会? 张译:表演是一门学科,是需要在理论指导下完成的、以丰富实践为前提的、不停完善改进自身的、 不断接受市场观众检验的、职业风险和代价巨大的、无法被人理解又无需任何解释的工作。这些年的体会 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完,两个字——很难。 角色演得越多,创作瓶颈就越窄,能力的天花板也就越低。好在现众一直包容,好在前辈始终关照, 总有些角色和作品会影响一些人,让我的职业有一份尊严,让我的工作有那么一点社会价值。这是我的荣 幸,感恩! (摘编自人民网文化频道《张译解读,为何能演活中国军人?》)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译接下《金刚川》是因为这个剧本在讲述他曾经的老部队的故事,所以他觉得他必须去演,责无旁贷。 B. 谈及“张飞”这个角色时,张译觉得这个角色体现了中国军人在残酷境遇中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而这 正是他表演中信念感的来源。 C. 在分享从艺以来对表演的理解和体会时,张译用“很难”两个字做了概括,但同时又感受到演员这份职 业是有尊严、有社会价值的。 D. 张译把演员比作魔术师,认为如果观众看出演员表演吃力,就像魔术背后的秘密被看到一样,这样的表 演是失败的,这势必会影响整部电影。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译在谈及《金刚川》时表示,电影中的很多情节都是基于真实素材的,比如“张飞”的原型就是一个 名叫刘四的非常传奇的高炮射手。 B. 作为一名资深演员,张译依然觉得表演很难,他认为角色演得越多,创作瓶颈愈发窄,能力的天花板也 愈发低。 C. “我是流着泪把剧本看完的”“我觉得我必须去演,责无旁贷”“这是我的荣幸,感恩”等等语言,表 明了张译是用心用情在表演。 D. 访谈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个是谈电影,一个是谈表演:谈电影是谈表演的基础,谈表演是本次访谈 的最终目的。 6.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张译能演活中国军人的原因。 【答案】4. A 5. D 6. ①有责任感,演绎军人角色责无旁贷;②有信念感,中国军人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给他带来了表演中 的信念感;③有敬业精神,精心塑造角色,表演时将自己的体力精力、脑力心力、控制力都调整到极致; ④有先决条件,十年军旅生涯,让他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有军人风骨。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因为这个剧本在讲述他曾经的老部队的故事”错误。张译喜欢《金刚川》的主创团队,并深受剧本感 动,同时十分感慨他与这个故事之间注定的缘分,所以责无旁贷地接拍了这部电影。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谈表演是本次访谈的最终目的”错误。本次访谈的目的不仅仅是谈表演,也包括让读者了解电影《金 刚川》,了解张译的职业精神及其背后的故事。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文章写“《金刚川》的故事发生在 1953 年金城战役前夕,而金城战役中负责压制金化至金城之间公路的部 队正是 24 军。能够在 23 年后去演老部队曾经的光荣历史,内心感慨无以言表。我觉得我必须去演,责无 旁贷”,透过“我觉得我必须去演,责无旁贷”可见,张译本身对演好军人角色、部队光荣历史有一种责 任感。 依据“在极端条件之下,中国军人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也是我表演中信念感的来源”可直接概括为:有 信念感,中国军人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给他带来了表演中的信念感。 依据“一旦开机,演员的体力精力,或是脑力心力,还得加一分控制力,都必须调整到极致。至于吃力与 否,是我们演员自己的事儿”可知,张译极富敬业精神,精心塑造每一个角色。 依据“感谢十年军旅生涯,让我更能感受到军人风骨,对我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可知,十年军旅生涯, 让他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有军人风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幕下找猫的人 [美]夏·麦克劳德 “咪咪,咪咪,咪咪。”[1] 约翰逊小姐说:“是她在那儿。准是她那只老猫又溜出拴它的颈圈儿跑啦。你别以为她会长脑子,不 在夜里这时候出门去找猫儿。” 麦克格非小姐叹口气道:“我求过她一百次。我告诉她:‘昆特太太,无论多么好的猫儿都不值得你 把命搭上。今年已经有五个人被勒死啦。天黑以后你不要上街。否则你就是第六个。’我这样对她说的。 可是她哪里肯听?”约翰逊小姐说:“她不可理喻。我上个星期四还对她说过同样的话呢。我说,如果你 真那么惦记你那只宝贝猫儿,为什么不让它待在家里呢?可是她只是用她特有的方式傻笑说,她不能那样 做。若是不能小小地兜一圈儿,汤米会很不开心的。” 麦克格非小姐道:“依我说,该把它关起来。自己吃面包喝茶,居然给那只散发着臭味儿的老猫吃鸡 肉和罐头三文鱼。真是不像话。” 约翰逊小姐说:“哼,总有一天,她会被人在有雾的夜里勒死的。”她用力扯下套在茶壶上的保温罩, 又说:“那时候她会在哪儿呢?” 这会儿她在哪儿呢?昆特太太自以为她知道,其实并不很清楚。她裹紧穿在佝偻的身上的破旧的黑外 衣。一股刺鼻的潮气从湿滑的石子儿路上袅袅升起。 “咪咪,咪咪,咪咪!”[2] 她已走到距离她那狭小的地下室公寓很远的地方,但是那影子般轻盈的猫儿仍未从垃圾箱后的朦胧夜 色中一跃而出。她焦虑地用拴汤米的细尼龙绳颈圈拍打另一只手掌。空颈圈的另一端荡来荡去。约翰逊小 姐曾建议给猫儿买一个小一点儿的颈圈,但是昆特太太听也不要听。 “啊,那可不行。我不能那样做。假如颈圈挂在什么东西上,汤米又钻不出来怎么办?那样会把猫儿 勒死的。”“猫儿比人金贵。”约翰逊小姐哼一声说。当然,她这样说是出于好意。 “咪咪,咪咪,咪咪!”[3] 家里会暖和些。她会把茶壶放在炉子后面,把给汤米吃的鸡肉盛在一只蓝色柳木盘子里。她会仔细剔 去骨头。她和汤米都懂得怎样过惬意的生活。 她真希望此刻他俩都在家里待着。她坐在炉边那张舒适的椅子上,汤米伏在她膝上咕噜咕噜地打呼噜。 一个老太太和一只中年的老猫儿不宜在这样一个夜晚出来在街上逛。“咪咪,咪咪,哎——” 一个人影从浓雾中闪出,就在她身后。 “你最好还是回家去,老太太。”一个并无恶意的男人瓮声道。“这儿可不是女人自个儿来的地方, 附近有一个勒人脖子的疯子呢。” 她颤抖道:“我知道,可是我的猫儿挣脱颈圈跑了。在这个地方,我不敢让它待在外面,真说不上它 会出什么事情呢。” “猫有九条命,你却只有一条。它自己会找到回家的路的。现在快走吧。你在这儿不安全。谁都不安 全。” 这个男人粗哑的声音中流露出一丝惊慌,他边说边踏着沉重的脚步在卵石路上超过她。 他比她高大许多,因此昆特太太得踮起脚尖才把颈圈扔出去,套住他的脖子。 很不幸,这次是这个人。他看起来是一个讨人喜欢的男人。可话说回来,如今要养好一只猫花销可真 大。她用戴上打补丁手套的手笨拙地掏他的钱包。十二镑,足够她和她的汤米吃好几个星期的。 她把钱塞进一只手套里,再熟练地把钱夹放回这死人的衣袋里。 “咪咪,咪咪,咪咪!”[4] 她快走到家时那熟悉的灵巧身影不知突然从那儿窜了出来,肚里咕噜咕噜响着缠绕在她疲惫的腿边。 她嚷道:“汤米,你这个淘气的猫儿呀。我在到处找你呢。现在就在,跟我回家去吃饭。” 她啪地把项圈套在它颌下,再把绳头在戴手套的手上绕一圈。约翰逊小姐在窗帘后偷偷窥探,看到小 径对面门口的灯亮了。 “哈,她总算找到它啦。”麦克格非小姐道:“没找到别的,算她走运。这样的夜晚,出门很不安全。” (摘编自《世界文学》) [注]本文写作背景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 小说叙述了在经济大萧条时代,生活在社会底层、无依无靠的昆特太太为了养活自己和猫,从而铤而走 险,杀人劫财的故事。 B. 小说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塑造了一个孤独无助的在寒冷浓雾中杀人 的昆特太太形象。 C. 作者在小说中多处直接流露出对昆特太太的好恶爱憎,读者也能够通过本文的个性化的描写准确把握人 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D. 小说描写的自然环境是一个阴冷潮湿的夜晚,对社会环境没有过多的描写。从人际关系的角度看,邻居 和陌生路人还是善良友好的。 8. 小说有 4 处独立成段地描写了昆特太太对猫儿的呼唤,请分析这 4 处呼唤在情节中的不同作用。 9. 小说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刻画了昆特太太的性格特征,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第一处引出了邻居议论昆特太太夜色中找猫,是情节的开端;第二处引出昆特太太继 续找猫的行为,交待大猫颈圈的作用,是情节的发展;第三处引出昆特太太在夜色中借找猫杀人劫财,是 情节的高潮;第四处引出昆特太太找到猫后若无其事回家,是情节的结束。 9. (1)通过邻居转述昆特太太的话,“若是不能小小地兜一圈儿,汤米会很不开心的”来表现昆特太太的 善于伪装;(2)通过邻居的评价,“自己吃面包喝茶,居然给那只散发着臭味儿的老猫吃鸡肉和罐头三文 鱼”来表现昆特太太的爱猫如命;(3)通过路人的善意提醒,“这儿可不是女人自个儿来的地方,附近有 一个勒人脖子的疯子呢;你在这儿不安全”来反衬昆特太太的残忍冷酷。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 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 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C 项,“直接流露”错误,小说中没有直接流露出 对昆特太太的好恶爱憎,而是通过直接或间接表现人物的性格间接流露作者的情感。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 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 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 丰富,形象更加丰满。此题要求分别分析这 4 处呼唤在情节中的不同作用,解答时,首先概括情节内容, 再分析其在情节发展角度起了什么作用。分析 4 处呼唤,分别处在文章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只要按照 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指出即可;4 处呼唤的内容是相同的,都是“咪咪,咪咪,咪咪!”, 所以主要分析引起下文的作用,概括出引起下文的什么情节内容即可。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人 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 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他人物的烘托等,注意答出手法还 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本题要求分析侧面描写的手法刻画昆特太太的形象。首先从文中找到邻居 或者他人对人物的评价、议论等相关情节,再分析其表现的性格特点。比如,开头通过约翰逊小姐和麦克 格非小姐的谈话来刻画昆特太太,写爱猫如痴,自己吃面包喝茶,居然给猫吃鸡肉和罐头三文鱼;“‘你 最好还是回家去,老太太。’一个并无恶意的男人瓮声道。‘这儿可不是女人自个儿来的地方,附近有一 个勒人脖子的疯子呢。’”通过别人的话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 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 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 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 《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澜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 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 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 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 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 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 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 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 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 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 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敢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闲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 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 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 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成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 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祜初,枋 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 追获之。 B.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 追获之。 C.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 追获之。 D.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 追获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筮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长子甲,筮仕南服,二年无耗。”何垠注:“初官曰筮仕。”在 这里指初出做官。 B. 江右,古时以面朝南为准,右为东,左为西。因此,古人把长江之西称为“江左”,长江之东称为“江 右”。 C. 长短句,和曲子、曲词、诗余等,都是词的别称。每首词都有 4 调名,成“词牌”,依调填词为“依声”。 D. 三鼓,即三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三鼓,是指 23 点至次日 1 点。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整治时有作乱的湖南草寇,辛弃疾斥巨资修建营垒,招兵买马,这表现他深谋远虑,有雄才大略。 B. 辛弃疾如期建成飞虎营栅,向皇帝上书陈述事情经过,并呈上图纸,皇帝才免除了对他的军法处置。 C. 虽然部属都反对,但辛弃疾还是坚持把买来的粮食的十分之三赈济信州百姓,这表现了他的仁政爱民和 博大胸襟。 D. 谢枋得经过辛弃疾庙宇时,听到“若鸣其不平”之声,便作文以祭之,不鸣之声才停息。这种浪漫主义 的手法,表现了辛弃疾生前的激愤不平。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2)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 【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2)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窃印”和“以逃”均为主语“义端”发出,且“以”为表目的的连词,“逃”为“窃印”的目的或结果, 所以“窃印”和“以逃”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AB;“京”是耿京,为“怒”的主语,“京”前要断开,排 除 AC。 本句的句意为:义端在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 期限,抓不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于是马上行动抓住了他。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B.“右为东,左为西。因此,古人把长江之西称为‘江左’,长江之东称为‘江右’”理解错误。古时以 面朝南为准,右为西,左为东,因此,古人把长江之西称为“江右”,长江之东称为“江左”。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B.“皇帝才免除了对他的军法处置”分析错误。根据原文“俾日下住罢”可知,皇帝让辛弃疾“日落的时 候停止工作”,而辛弃疾没有停止使皇帝生气了,皇帝并没有对辛弃疾实行“军法处置”,另外,原文“上 遂释然”是说“皇上于是才消了气”,这里也没有说皇帝对辛弃疾进行“军法处置”。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数”,屡次;“沮挠”,阻挠;“卒”,最终;“夺”,改变。 (2)“期”,约定;“樯”,桅杆,这里指船只。“直”,通“值”,价钱;“济”,度过灾难。 【点睛】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一起求学,并称“辛党”。当初(辛、 党)占卜仕途,用蓍草占卜来决断,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 就下决心南归大宋。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 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 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 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在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 “请给我三天期限,抓不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于是马上行动 抓住了他。义端(用计)道:“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希望你不要杀我。”辛 弃疾(并不理会),仍斩下义端的头颅,回到义军中。从此以后,耿京更加看重辛弃疾。 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辛弃疾胸怀大志,有深谋远虑,皇帝就召见 了辛弃疾。不久担任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盗贼四起,辛弃疾都讨伐平定了他们。又因为 湖南连着两广,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相接,草寇作乱之事时有发生。于是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 修建新的营垒,准备招步兵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铜钱五万到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 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恰逢枢府有不愿意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 能改变他的想法。各种费用上万计,辛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富的事 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工作。辛弃疾接到后把它藏了起来,出去 严责监办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如期落成,辛弃疾上书陈述 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才消了气。当时连续下了几个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 难,辛弃疾问:“必须要用多少瓦?”回答说:“二十万。”辛弃疾说:“不要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 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敢瓦两块,两天不到就备齐了,僚属都叹服。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 上各部队中最好的。 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辛弃疾督办赈灾工作。刚到灾区,辛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 “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全部出公家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荐有实际才 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命运回籴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 是运量的船只接连到来,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 属都不答应,辛弃疾说:“都是一样的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皇 帝嘉勉这件事,给辛弃疾进一级俸禄,后来他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 弃疾十分擅长长短句,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留传于世。成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 疾墓旁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好像鸣发其心中的不平,自傍晚至半夜不绝声,谢枋得拿着 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将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而声音才停下。德祜初年,谢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 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看公风骨 辛弃疾 (晋臣十月望生日,自赋词,属余和韵。) 看公风骨,似长松磊落,多生奇节。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秋瓞。结屋溪头,境随人胜,不是江 山别。紫云如阵,妙歌争唱新阙。 尊酒一笑相逢,与公臭味,菊茂兰须悦。天上四时调玉烛,万事宜询黄发。看取东归,周家叔父,手 把元龟说。祝公长似,十分今夜明月。 注:①辛弃疾于南宋绍照五年(1194)从福建安抚使岗位上下来,退居铅山农村,长达十年之久。赵晋臣 此时是从江西漕使岗位上被免职,也来到铅山居住;②儿曹即儿辈,蓄缩指做事懈怠不振作的样子;③冻 芋,指芋艿,因成熟较晚,常于冬天食用;④瓞,小瓜;⑤紫云,此处指歌妓。 14. 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公风骨,似长松磊落,多生奇节”与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秋瓞”都运用了比喻修辞,语言表 达更为生动形象。 B. 辛弃疾在词中自嘲与友人臭味相投,似贬实褒,以松、菊、兰之君子风骨写友人品格同时也展现了词人 高洁的人生志趣。 C. 本词善于运用典故,表达含蓄委婉,如“周家叔父,手把元龟说”就运用了周公问卜于龟的典故,意在 祝福友人长寿吉祥。 D. 全词语言典雅中不乏诙谐,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句句围绕友人的生日展开,或直或曲地表达对友人的生 日祝愿,情感真挚。 15.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祝公长似,十分今夜明月”一句的妙处。 【答案】14. D 15. ①比喻新奇,词人祝福友人长寿、圆满、岁岁有今朝,却以“今夜明月”作比,不落 俗套,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韵味深长;②一语双关,“十分明月”既含有对友人圆满人生的寄望,又有 对友人如月之清辉一般品格的称颂;③“十分明月”与前文松之风骨、境随人胜、菊茂兰须等皎皎君子之 风相呼应,友人高洁清朗的精神气质跃然纸上。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 D. “景物描写细腻生动”理解错误,文中没有景物描写,“似长松磊落,多生奇节”是比喻,“菊茂兰须 悦”是象征;“句句围绕生日展开”不恰当,诗歌开篇先从歌颂赵晋臣的风骨写起。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内容及写作技巧的能力。 “祝公长似,十分今夜明月”,此句是照应小序中“晋臣十月望生日”一句,写给赵晋臣的祝福之语。然 而诗人别出机杼,不直言对他的祝福,却拿天上的一轮明月作比,生动地表达了对赵晋臣的祝福。 “明月”的意象在古人心中代表团圆、圆满,用“今夜明月”祝福友人长寿、圆满、岁岁有今朝,具体形 象,生动可感。 同时明月之姣姣,也喻指人的品格高洁;再加以“十分”修饰,既含有对友人圆满人生的寄望,又有对友 人如月之清辉一般品格的称颂。“明月”之意象又与前文之“长松”“菊”“兰”等意象相呼应,塑造了 赵晋臣的傲岸风骨、高洁的君子之风与明月般高洁清朗的精神气质,正所谓“境随人胜”。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 《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1). 飞湍瀑流争喧豗 (2). 砯崖转石万壑雷 (3). (故)不积跬步 (4). 无以至千里 (5). 八百里分麾下炙 (6). 五十弦翻塞外声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湍”“跬”“至”“麾”“炙”“弦”。 第Ⅱ卷 表达题(满分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华为今日正式发布自有操作系统:鸿蒙!消息甫出, 燃爆舆论场。 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人们都看到了 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不 ,不下“先 手棋”,不抓住创新主动权,如何避免“卡脖子”?怎能化危为机?不必妄自菲薄,也无需妄自尊大。鸿 蒙一开,并不等于 ,用任正非此前的话,就是“我们仍然缺乏良好的应用程序生态系统”。整个系 统建立良好生态,需要时间,也需要机会。更何况,面对“群狼”环伺,( )。 鸿蒙一开天地宽!华为加油,中国加油, 中华当有为。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顿时 谋深计远 万事大吉 切记 B. 猝然 谋深计远 万事亨通 谨记 C. 猝然 深思熟虑 万事亨通 切记 D. 顿时 深思熟虑 万事大吉 谨记 18.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都让人看到了华 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B. 无论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还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都让人看到了华为 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C. 无论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还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都让人看到了华为 的隐忍与坚守,华为的抱负。 D. 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人们都从中看到 了华为的隐忍,华为的坚守与抱负。 19.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百倍的努力,不断的超越,才能实现突围 B. 我们要实现突围,更需百倍努力,不断超越 C. 百倍的努力,不断的超越,才能帮助我们实现突围 D. 我们要实现突围,只有百倍努力,不断超越 【答案】17. A 18. B 19. B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 第一空,“猝然”是突然、出乎意料的意思;“顿时”是立刻的意思。语境是消息刚出,选“顿时”,排 除 BC。 第二空,“深思熟虑”是深入反复考虑的意思。“谋深计远”是宏观战略全局,计谋周密而又长远。语境 “如何避免‘卡脖子’?怎能化危为机”要长远考虑,选“谋深计远”,排除 D。 第三空,“万事亨通”是万事顺利的意思;“万事大吉”指什么事都很圆满顺利,也指一切事情都已办好。 语境“鸿蒙一开,并不等于……”,强调一切顺利,习惯上用“万事大吉”。 第四空,“切记”是牢记,务必要记住的意思;“谨记”是敬词,表示把对方的话一定认真记住。语境“…… 中华当有为”,强调一定记住,选“切记”。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人们都 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存在以下语病:一是关联词使用不恰当,不应为递进关系,应为 “无论……还是”的条件关系,排除 AD。 二是语序不当,文本旨在评论鸿蒙系统推出一事,先交代名字及名字中隐含的意思,再说其肩负的历史使 命更恰当,排除 ACD。 三是结构混乱,“深刻隐喻”和“历史使命”与下文无法建立联系,应该是二者让人看到“华为的抱负, 华为的隐忍和坚守”,排除 D。 只有 B 项修改符合要求。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括号前语境,因有“面对‘群狼’环伺”,所以陈述对象为“我们”。排除 AC。 因有“更何况”,所以应突出递进关系。据此排除 D。 最恰当的应为 B 项“我们要实现突围,更需百倍努力,不断超越”。 故选 B。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2020 年新冠病毒席卷全球,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国家受到疫情影响,就目前而言真正能解决新冠病毒疫情的 只有研发疫苗一个选项,因此,①______。在这场关于新冠疫苗研发的竞赛中,②______,截至 5 月 11 日, 世界卫生组织的官网上已经备案了 110 个正在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③______,这 8 个已经进入临床试验 的疫苗中,4 个来自中国研发团队,3 个来自美国,一个来自英国,采用的技术平台分别是非复制性病毒载 体、RNA、灭活授苗和 DNA。 【答案】 (1). 各国都在紧锣密鼓地展开研发工作 (2). 走在前列的依旧是中美两个大国 (3). 其中 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共有 8 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首先,要阅读全段,了解 文段内容,把握话题中心;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 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再次,结合语段的表达方式,看到底是议论性的文字还是说明性的文字,还是 记叙描写类的。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文字组合、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是不同的。最后根据字数要求, 概括答案。本段文字与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有关,重点讲述的是疫苗的研发。第一句前面的文字是“真正 解决能解决新冠病毒疫情的只有研发疫苗一个选项,因此……”,因此什么呢?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疫 苗的研发。 第二空后面的文字是世界各国的研发进度,如“截至 5 月 11 日,世界卫生组织的官网上已经备案了 110 个 正在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特别提到“这 8 个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中,4 个来自中国研发团队,3 个 来自美国,一个来自英国,采用的技术平台分别是非复制性病毒载体、RNA、灭活授苗和 DNA”。说明第 二空要填研发疫苗中最突出的国家代表:中美两国。第三空后面是“这 8 个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 说明疫苗的 110 个备案中有 8 个进入临床试验了。总之,要瞻前顾后,在上下文揣摩推敲,才能填写出最 合适的文字。 【点睛】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理清上下文语句间的逻 辑关系,善于借助关联词来帮助推敲。(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比如分号、冒号等的具体作用。(4) 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5 个字。 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 23 日在成都召开。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后,我国首次 举办的大型卫星导航交流盛会。本届年会为期 3 天,来自卫星导航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将围 绕"科学与技术"和"应用与产业化"两个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展望北斗走向智能化万物互联应用的新趋势新 作为。目前,北斗相关产品已经出口 120 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 【答案】①23 日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成都召开 ②以“科学与技术”“应用与产业化”为主题 ③这是北斗三号系统建成开通后我国首次举办的大型交流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压缩能力。 本段话主要包含四个句子,第一句介绍了“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23 日在成都 召开;第二句介绍了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召开的意义:北斗三号建成后首次举办的交流会;第三句 介绍了年会的主题包括“科学与技术”和“应用与产业化”;第四句话介绍北斗相关产品出口多国。最后 按照字数的限制整合即可。 四、写作(共 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学校官方公众号@2020 级新生:学校为本届新生设置“独立新生奖”,将为无需 家长陪同、独自前来报到的 2020 级新生拍摄合影并赠送“独行生”照片,“独立”新生将获得学校颁发的 独立报到证书和一件文化衫。 ②湖北姑娘刘某今年高考以 603 分的成绩考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父女俩商量,决定用骑行方式去北 京报到,以纪念这个不同寻常的成人礼。他们很快准备了山地车、头盔、骑手服、便携式打气筒、补胎工 具……准备好骑行装备和日用品,先将行李快递到校,然后就出发。父女俩历时 14 天,骑行上千公里,穿 行十几个城市,最终达到目的地。 关于如何上大学,高三年级召开班会讨论这个问题。有人点赞独立报到,赞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做法; 有人支持父女俩的做法,千里骑行,互相砥砺;有人担忧父女俩的做法,认为隐患多多……你的看法呢? 请写一篇发言稿,参与班级讨论。 要求:标题自拟,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人生需要历练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人生需要历练”。材料中女孩儿和父亲的这段骑行历经 14 天,千里骑行,互相 砥砺。我非常赞同父女俩的做法。行程、路线、装备和物资都需要提前计划,学习也好,人生也罢,有计 划总比没计划强。通过一段骑行让女孩儿把计划、执行、统筹、反馈,统统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 活当中去,不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吗?这个不仅仅是骑行,更多的是父亲给孩子带来的榜样作用,还有就是 在成人礼面前,这样的做法更是多了一种仪式感。这段特殊的经历,终将教会孩子有计划地做事,面对艰 难险阻要勇往直前。 我们这一代大学新生们的童年,毫无意外是幸福的,很多人都是被父母宠着惯着养大的,生活当中很 少经历什么挫折和困难,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历史告诉我们,吃过点苦的人,在成年之后往往抗压 能力比较强,成事的可能性也高。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骑它个十几天,也算是一次人生历练吧? 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日子里,生活就是柴米油盐。无趣的人在柴米油盐中丧失了对生活的热爱,有趣 的人在柴米油盐中不停寻找自己的兴奋点。孩子 18 岁了,用一次长达十几天的骑行,送她去另一段人生开 启的地方,仪式感十足。这一段经历不仅终身难忘,而且可以做孩子一生的谈资,意义远远超过“骑行” 二字。 孩子离家远行一去几年,人生当中第一次长时间与父母分离。孩子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着憧憬,家长 对于身边的孩子却充满了不舍。十几天的陪伴不仅仅是送孩子开启人生新的篇章,更是父母习惯跟孩子分 离的里程碑。有些事,为人父母再难受也要接受,我只愿你接受的没那么难受。很多父母的口头禅是,“我 人生最大的遗憾是……我希望你能够……”,与其时时鼓励孩子,我们做父母的,为什么不能从今天开始, 做点儿让孩子骄傲的事情呢?当我们敢于追逐自己的梦想,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也会开始描绘自己 五彩斑斓的未来。这不就是榜样的力量吗?这不就是传承的开始吗?这父女俩的骑行,应该会让女孩儿一 生为自己的老爸自豪。为人父母,又有什么能让自己的孩子一生为之自豪的壮举呢?“读万卷书行万里 路”,不该是父母对孩子的说教,应该是父母以身作则,带着孩子一起践行的。 同学们,我们未来可期,成功指日可待,关键是摆脱依赖,树立独立意识,经得起磨砺,修养品性, 这样使我们在良性的发展道路越走越远。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1)读懂材料。综合两则材料,聚焦核心话题(是否赞同独立报到,是否 赞同父女俩的做法),深人思考,多维思考,理清思维逻辑,有序表达成文。(2)读懂题干。注意写作身份 (高三学生)、文体(发言稿)、交流对象(班级同学)、写作任务(围绕立意展开阐述,表达自己的思考)、情 境(班级讨论会)。(3)思维开放。题干提示了一些思维方向与观点,考生可择其一二行文,亦可剖析材料, 另辟新意行文。只要结合材料,结合实际,展开分析、议论,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具体分析如下: (一)支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做法的声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大一新生准备“六重收获”。一重收获:独自远行,有能力去更远的地方,收获快乐和 自信。二重收获:放飞自我,脱离父母的庇护,收获自由。三重收获:自我突破,真正树立自我管理意识, 收获成长。四重收获:独自规划,学会统筹安排生活琐事,收获能力。五重收获:独立沟通,学习与人交流, 展示自己,收获友谊。六重收获:随机应变,独自解决陌生环境中遇到的问题,收获坚强。 (二)支持父女做法的声音: 相信这一千公里,不仅是父亲的陪伴和鼓励,也是女儿意志的磨炼。 (三)不支持父女做法的声音: 不安全,一路风餐露宿,万一出点事故,后悔都来不及。我们教育孩子,首先应该考虑安全。 立意: 为“独立新生奖”点赞 鼓励孩子自立自强 榜样的力量 素材: 1.华商报记者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了解到,2020 级新生将于 9 月 13 日到校报到,学校将对独立完成报到的 新生予以奖励,目前奖品正在设计完善中。此外,记者查询发现,类似的奖励并不是首次,2009 年,就有 媒体报道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给所有独自来校报到的新生发放 100 元现金或者同等价值的手机充值卡的 “红包”,这在当时也引发热议。清华大学也一直倡导独立报到,2012 年在办理报到手续的综合体育馆门 前,拉起了警戒线,对试图帮孩子代劳的家长实行“物理隔离”。2013 年清华大学向全体新生发出倡议: “独立报到三小时,自主自立新开始”。所谓“三小时”,是指清华欢迎新生家长来清华参观游览,但倡 议新生在新生报到、院系报到、宿舍报到,乃至生活用品采购、宿舍打扫铺床的整个过程约三小时内,要 独立完成。 2.面对骑行中的天气,口渴等种种困难,或许有人担忧,有人畏惧。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记载到:文王 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及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 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 300 篇。 相比于这些名士,骑行中 的这些小苦难又算得了什么。坚韧不拔的品质,我们从小说起,可每当付诸实践,就畏畏缩缩。尝试吧:同 学们口说无凭,困难总是用来打败的,不要总沉浸在山红草绿,似水流年中,也许狂风暴雨后的彩虹才是 柳暗花明。 3.梅花独自开在深冬的枝头,成就了“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精彩;木兰独当一面,替父从军,才 有面对“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勇猛;屈原飘然世外,独有清明,领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 之可惩》?”的释然。当然,我们也不应该误解此类骑行独立,盲目鲁莽行事,终将引祸上身。此次骑行 报到,显然是事先早已规划,准备充足的。我们不能面对新鲜事物,盲目进取,不顾危险,在自己可接受 的合理范围内磨砺自己才能事半功倍。 结构层次: 文章首先亮明观点,“人生需要历练”,然后从材料入手,肯定父女俩“骑车的壮举”;接下来从不同的 角度分析其有利的方面,首先能让孩子有计划地做事,面对艰难险阻要勇往直前;其次,更是人生的一次 历练;再次,从父母的角度强调“榜样的力量”;最后,重申观点“摆脱依赖,树立独立意识,经得起磨 砺,修养品性”,升华主题。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