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 2019~2020 学年高一第一学期 12 月(总第三次)模块
诊断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 分钟 考查内容:必修 2 二单元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十三能织素. ②素.善留侯张良
B. ①莫令事不举. ②杀人如不能举.
C. ①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②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
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
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本题:
A 项,①十三能织素:译为“我十三岁就能织出白色的丝绢”。素,白色的丝绢。②素善留侯张良:译为“一
直与留侯张良交好”。素:平素,一直。
B 项,①莫令事不举:译为“不要让事情做不成功”。举,成功。②杀人如不能举:译为“杀人唯恐不能杀
尽”,举,尽。
C 项,①吾独穷困乎此时也:译为“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穷,处境艰难。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译
为“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穷,处境艰难。
D 项,①秦伯说,与郑人盟:译为“秦伯很高兴,和郑国结盟了”。说,通“悦”,高兴。②女之耽兮,不
可说也:译为“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说,通“脱”,解脱的意思。
故选 C。
【点睛】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
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
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体无咎.言 ②咎.由自取
B. ①固时俗之工.巧兮 ②掩袖工.谗
C. ①忍尤.而攘诟 ②怨天尤.人
D. ①多谢.后世人 ②敬谢.不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 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
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本题:
A 项,①体无咎言:译为“卦象没有不吉的言词”。咎,不吉利。②咎由自取:译为“比喻灾祸或罪过是自
己招来的。指自作自受”。咎,不吉利。
B 项,①固时俗之工巧兮:译为“那些贪图利禄的小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工,善于。②掩袖工谗:译
为“掩住鼻子来媚惑主人”。工,善于。
C 项,①忍尤而攘诟:译为“暂时忍受耻辱,为的是等待洗雪”。尤,责怪。②怨天尤人:译为“指遇到挫
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尤,责怪。
D 项,①多谢后世人:译为“多多劝告以后的人们”。谢,告诉、劝告、告诫。②敬谢不敏:译为“恭敬地
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谢,推辞,谢绝。
故选 D。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
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
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①还顾.望旧乡 ②忽反顾.以游目兮
B. ①卿当日胜.贵 ②沛公不胜.杯杓
C. ①再.拜还入户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
D. ①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②相去.四十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
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
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本题:
A 项, ①还顾望旧乡:译为“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顾,回头看。②忽反顾以游目兮:译为“忽
然间我回头放眼远望,我将去看四方土地宽广。”顾,回头看。
B 项,①卿当日胜贵:译为“你会一天比一天的更加富贵”。胜,动词,通“升”,意思是上升。②沛公不胜
杯杓:译为“沛公不胜酒力”。胜,能承担,能承受。
C 项, ①再拜还入户:译为“她拜了两拜,转身回了房门”。再,拜了两拜。②一鼓作气,再而衰:译为“第
一次击鼓士气会大大增加,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减弱了”。再,第二次。
D 项,①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译为“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去,逝去的。②相去四十
里:译为“相距四十里地”。去,距离。
故选 A。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
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
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顺治十六年进士,授河南确山知县。县遭明季流寇残破,琠拊流亡,辟
芜废,垦田岁增,捕获盗魁诛之。师下云南,县当孔.道,舆马粮饷,先事筹办而民不扰。康熙十三年,以
卓异..入为吏部主事,历郎中。累迁通政司右参议。刑部尚书魏象枢亟.称其贤。二十年,特擢右通政,累迁
左副都御史。
二十八年,迁兵部侍郎,寻.授湖广巡抚。湖北自裁兵乱后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琠悉置不问而
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陕西饥,流民入湖广就食,令有司..分赈,全活甚众。三十一年,诏以荆州兵船运漕
米十万石至襄阳备赈,琠议:“兵船泊大江下至汉口受米,复西上抵襄阳,计程二千余里。令原运漕船若
乘夏水顺道赴襄阳,仅七百余里,即以便宜行事。”疏入,上嘉之。未几,丁.母忧.,服未阕,即授湖广总
督,仍听终制乃赴任。故事..,土司见州县吏不敢抗礼,其后大吏稍稍假借..之。琠至,饬谒见长吏悉循旧制,
或犯约束,檄谕之,无敢肆者。
三十五年,召为左都御史。三十六年,典.会试。上北征回銮,顾迎驾诸臣,褒琠及河道总督张鹏翮居
官之廉,即擢琠为刑部尚书,而以鹏翮为左都御史。三十七年,拜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琠熟谙旧章,
参决庶务,靡.不允当。奏对皆竭忱悃,上每称善。所荐引多贤能吏。
三十九年,复典会试,上手书“风度端凝”榜赐之。寻具疏乞休,不允。上尝临米芾书以赐琠,书其
后曰:“吴琠宽厚和平,持己清廉。先任封疆,军民受其实惠。朝中之事,面折廷诤,能得其正。朕甚重
其能得大臣之体。”四十四年,卒,谥文端。翰林院撰祭文,上以为未能尽琠,敕改撰。吏部奏大学士缺
员,上以琠丧未归,悬缺未即别除,曰:“朕心不忍也。”
琠所至多惠政,两湖及确山皆祠祀。初,沁州荐饥,琠籴米赈之,全活无算。有司议增沁粮一千三百
石,琠力争乃已。乡人德.之,立祠以祀。雍正中,祀贤良祠...。
(节选自《清史稿·吴琠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师下云南,县当孔.道 孔:通,大。
B. 三十六年,典.会试 典:主管。
C. 故事..,土司见州县吏不敢抗礼 故事:先例,旧事。
D. 乡人德.之,立祠以祀 德:品德。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刑部尚书魏象枢亟.称其贤 亟:屡次。
B. 寻.授湖广巡抚 寻:不久。
C. 其后大吏稍稍假借..之 假借:借用。
D. 参决庶务,靡.不允当 靡:无,没有。
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湖北自裁兵/乱后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
B. 湖北自裁兵乱后/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
C. 湖北自裁兵乱后/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
D. 湖北自裁兵/乱后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
7.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卓异,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
B. 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C. 丁,遭逢,遇到;忧,居丧;丁忧,遭逢父母的丧事。古代官员在父母死去时应当停职守丧。
D. 贤良祠,清朝祀王公大臣以及有功国家者的专祠,祠内立有雍正皇帝御制贤良祠碑。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琠为政有方,成绩突出。任确山知县时剿灭流寇措施果断,效果明显。筹措粮饷早做准备,不扰百姓。
B. 吴琠敢言善谏,曾受嘉奖。朝廷下诏用兵船运米救灾,吴琠上书提出了更合理方便的建议,皇帝大加赞
赏。
C. 吴琠宽厚平和,持己清廉。康熙皇帝曾经临摹米芾作品赠给他,并在后面写的赠语里肯定了他的这一特
点。
D. 吴琠广施惠政,眷念乡情。在陕西任职时曾下令救济饥民,当有司准备增加家乡沁州税粮时力争阻止。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琠至,饬谒见长吏悉循旧制,或犯约束,檄谕之,无敢肆者。
⑵初,沁州荐饥,琠籴米赈之,全活无算。
⑶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答案】4. D 5. C 6. C 7. B 8. D
9. (1)吴琠上任以后,要求拜见长官的礼节一律遵循旧有规定,有违反要求的,通告四方,再没有胆大违
反的。(2)当初,沁州地区接连发生饥荒,吴琠买米赈济他们,救活无数百姓。(3)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
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 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
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本题:
D 项,“乡人德之,立祠以祀”译为:百姓感激他,立祠来祭祀。德,动词,感激。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
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
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
除。
本题:
C 项,“其后大吏稍稍假借之”译为:后来州县的官吏稍微放宽了要求。假借,宽容,原谅。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
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
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
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本题:
画线句“湖北自裁兵乱后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译为:湖北自
平息兵乱后,奸诈狡猾之人都指认自己的仇人为乱党,株连无数无辜的人,吴琠全都不予追究,而且还要
惩处那些胡乱告发别人的人,人心非常安定。此句中,“自……后”为固定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D 两
项;“指……为”译为:指认……是……,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另外,“株连不已”“人心大定”都是完
整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 项;故正确的断句为:湖北自裁兵乱后/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
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
故选 C。
【7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
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
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
含义作答。
本题:
B 项,“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不正确。“有司”应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
吏。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
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
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
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本题:
D 项,“在陕西任职时曾下令救济饥民”错误。依据原文“初,沁州荐饥,琠籴米赈之,全活无算。有司议
增沁粮一千三百石,琠力争乃已”,其中“沁州”是在山西沁源县。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
⑴琠至,饬谒见长吏悉循旧制,或犯约束,檄谕之,无敢肆者。译为:吴琠上任以后,要求拜见长官的礼
节一律遵循旧有规定,有违反要求的,通告四方,再没有胆大违反的。注意得分点:至,到,这里是上任
的意思;饬,告诫,命令,要求;谒,拜见;悉,全;循,遵循;旧制,旧有规定;或,有的;檄,古代
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谕,告诉,使人知道;肆,任意而行,不顾一切。
⑵初,沁州荐饥,琠籴米赈之,全活无算。译为:当初,沁州地区接连发生饥荒,吴琠买米赈济他们,救
活无数百姓。注意得分点:荐饥,连年灾荒,连续灾荒;籴,买米;赈,赈济;之,代词,他们;活,使
动用法,使……活下来;无算,无数。
⑶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译为: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注意得分点:
不无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吾,不了解我;已,罢了;苟,如果;余情,我的内心;信,馥
郁;芳,芳柔。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
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
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
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
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
和含义。
参考译文:
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顺治十六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河南确山县的知县。确山县受到明朝末
年流寇的严重破坏。吴琠安抚当地流亡的百姓,让他们开垦荒芜废弃的田地,开垦的田地每年都有增加,
逮捕了盗匪的头领并诛杀他们。军队南下云南,确山县正在南下军队经过的大道上,负责供应车马粮饷,
吴琠都在事前筹办妥当而没有扰乱百姓。康熙二十年,被破格提拔为右通政,经多次升迁至左副都御史。
康熙二十八年,被任命为兵部侍郎,不久,又被任命为湖广巡抚。湖北自平息兵乱后,奸诈狡猾之人
都指认自己的仇人为乱党,株连无数无辜的人,吴琠全都不予追究,而且还要惩处那些胡乱告发别人的人,
人心非常安定。陕西发生饥荒,流亡的百姓就到湖广地区要饭吃,吴琠下令让有关部门分头救济他们,救
活了很多人。康熙三十一年,朝廷下诏用荆州的兵船运送漕米十万石到襄阳救济灾荒,吴琠上书建议:“兵
船沿长江到汉口装上大米,再沿江西上到达襄阳,路程有两千余里。如果让原先运送漕米的船乘着夏天的
大水顺长江赶赴襄阳,路程才有七百余里,就应该按方便来办事。”奏章呈给皇上,皇上大加赞赏。没多
久,吴琠的母亲去世,他还在丧期,就被任命为湖广总督,但允许他丧期结束再赴任。按照惯例,当地的
土司拜见州县的官吏不敢施对等的礼节,后来州县的官吏稍微放宽了要求。吴琠上任以后,不再给他们赏
赐礼物,要求拜见长官的礼节一律遵循旧有规定,有违反要求的,通告四方,再没有胆大违反的。
康熙三十五年,召回朝廷被任命为左都御史。三十六年,主管会试。皇上北征回来,看看迎接皇驾的
诸位大臣,夸奖吴琠及河道总督张鹏翮做官廉洁,马上提拔吴碘为刑部尚书,提拔鹏翮为左都御史。三十
七年,被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兼管刑部。吴琠熟悉各种旧有的规章制度,参与决策许多国家事务,没有
不恰当的。和皇上奏对竭尽忠诚,皇上常常称赞他。他所推荐的官员多数都成为国家的贤能官吏。
康熙三十九年,又一次主管会议考试,皇上亲自书写了“风度端凝”四字榜文赏赐给他。不久,上书
请求辞职回家休养,朝廷没有同意.皇上曾经临摹米芾的书法作品并把它赐给吴琠,在后面写了:“吴琠
性情宽厚平和,严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洁。先任封疆大吏,军民都得到他的恩惠。对于国家大事,能够在
朝廷上当面争论,最后总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我非常看重他知道做大臣的本分。”康熙四十四年去世,谥
号“文端”。翰林院撰写了祭文,皇上认为没有能够写尽吴琠的优点,下令修改重写。吏部上奏大学士缺
少人员,皇上因为吴琠的丧期还未结束,就暂时缺员没有任命别人,说:“是我于心不忍啊。”
吴碘任职之处都实行惠政,两湖地区及确山县都建祠堂祭祀他。当初,沁州地区接连发生饥荒,吴琠
买米赈济他们,救活无数百姓。有关部门讨论让沁州增加上交的粮食一千三百石,吴琠尽力争论以为不可,
这事才算结束。百姓感激他,立祠来祭祀。雍正年间,把他列入贤良祠祭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亡姊王夫人墓志铭
苏 辙
伯父大中大夫生女子四人,仲姊适.进士王君东美器之,独享上寿,年七十有五。从其子肄为梓州铜山
尉,官满而归,没于乡闾,实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庚寅也。前一岁,辙与兄子瞻皆自岭南蒙恩北还,将归
扫先墓。是时兄弟惟仲姊在耳,而子瞻舟行至毗陵,复以疾不起。辙既哭之,则讣.于乡曰:“天伦之爱,
惟仲姊一人矣,东西相望,将谁诉者?”讣未达而仲姊又亡,盖哭之恸曰:“已矣,手足尽矣,何以立于
世!”
惟夫人幼敏而静,四岁而知丝纩,十岁而知馈膳,父母以为能。既长,奉己以法,不妄言笑。二十而
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舅秘书丞兼,没于耀州,贫不能归,夫人劝其家尽所有以归葬。未几而
姑亡,器之亦即世。生事不给,人不堪其忧,夫人处之,哀而不伤;被服饮食,虽窭必修.;与亲族交,虽
贫不傲,虽富不屈;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曰:“使尔自悟则善,勉强从我无益也。”
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尝梦一老人,旁有赞拜者。既觉,犹拜未已,
旦求其家绘像,则四代祖母也。自是并祭四代。肄及元祐九年进士第,时辙备位政府,以亲祀圜丘,恩赐
冠帔,使肄以归奉夫人。肄迎养铜山,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敕.之。及其疾病,肄剔股以具膳。既
执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哀毁殆不能胜,乡人称之。将以崇宁元年十月六日袝于器之之墓。
(选自《栾城集》卷二十四,有删改)
10.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讣.于乡曰 讣:报丧
B. 被服饮食,虽窭必修. 修:置办
C. 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敕.之 敕:命令
D. 仲姊适.进士王君东美器之 适:出嫁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姐王夫人与哥哥苏子瞻的先后离世,使苏辙无比哀伤和痛苦,兄弟姐妹都已离世,他几乎没有了活下
去的勇气。
B. 王夫人的公婆和丈夫相继去世,家人沉浸在哀伤之中,王夫人在贫困中处之有度,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
C. 王肄对母亲非常孝顺,在母亲生病时剜肉来给她做药膳,母亲去世后,王肄几天滴水不进,极尽哀伤之
情。
D. 王夫人曾经梦到一个老人,醒后找来夫家先辈的画像一看,原来老人是四代祖母。从此,她一并祭祀四
代祖先。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 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
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本题:
C 项,“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敕之”译文:王夫人常常称赞祖父和外祖父执政的方法来告诫他。
“敕”在文中的意思应为“告诫”;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
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
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
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本题:
A 项,“二姐王夫人与哥哥苏子瞻的先后离世”错,文章第一段中说苏子瞻去世后,讣告还未到家,二姐王
夫人就去世了,故苏子瞻是先于王夫人去世的。
故选 A。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
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
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参考译文:
伯父大中大夫生了四个女儿,二姐嫁给进士王东美(字器之),独享高寿,享年七十五岁。她的儿子王
肄到梓州担任铜山尉,她跟了过去,儿子任期满后她回到家乡,在乡里去世,时间是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
庚寅日。前一年,我和哥哥苏子瞻都蒙受皇恩,从岭南回到北方,将要回乡祭扫祖先的墓。这时(其他)
兄弟姐妹中只有二姐还在世,而苏子瞻乘船到了毗陵,又因为生病而不起。我哭完了他,就向家乡报丧说:
“天伦之爱,只有二姐一个人了,我们东西相望,将跟谁诉说呢?”讣告还没有送到,而二姐又去世,我
伤心地哭诉:“完了,兄弟姐妹都死了,我靠什么活在世上呢!”
王夫人幼时聪敏沉静,四岁的时候就认识丝绵,十岁的时候就懂得烹调膳食,父母认为她很能干。她
长大后,用礼法约束自己,不乱说笑。(王夫人)二十岁时嫁到王家,早晚勤勉不懈,公婆也认为她贤淑。
她的公公秘书丞王兼,死于耀州,家贫不能归葬,她劝夫家倾其所有来使公公归葬。不久婆婆去世,王器
之也去世。办理丧事不能供应所需,家人不能承受忧伤,她处理这些事,悲哀而不过分;虽然穷,但是被
褥衣服饮食这些她都会置办好;和亲戚交往,对待贫穷的,她不傲慢,对待富裕的,她不自卑;教育训导
几个孩子,她不偏离家法,遇到孩子有过错,不曾见她有过疾言厉色。她说:“让你们自己觉悟就好,勉
强听从我没有益处。”春秋两季的祭祀,她必定亲自查看洗涮,烧火做饭,通宵达旦,她一直这样做直到
去世。她曾经梦到一个老人,旁边有唱礼的人。她醒后还不停地拜,早晨找来夫家先辈的画像一看,原来
是四代祖母。从此,她一并祭祀四代祖先。王肄考中元祐九年的进士,当时我在政府任职,得以亲自到圜
丘祭祀,朝廷恩赐帽子、披肩,让王肄带回去献给王夫人。王肄把王夫人迎接到铜山奉养,王夫人常常称
赞祖父和外祖父执政的方法来告诫他。等到她生病了,王肄剜取大腿上的肉来做药膳给她治病。等到(王
夫人去世,)王肄奉行丧礼,几天滴水不进,哀伤得几乎不能承受,乡里人称赞他。将王夫人在崇宁元年十
月六日合葬到王器之的墓里。
阅读《诗经·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选自《诗经·国风·秦风》)
【注解】蒹葭:水边的芦苇等植物。伊人:那个人(恋人)。溯洄:沿着曲折的水边逆流而上。晞:干。湄:
水边。跻:升高,向高处登。坻:水中的小洲或高地。涘:水边。右:引申为曲折。沚:水中的小洲。
12. 本诗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13. 这首诗在章法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12. 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
景。
13. 重章叠唱。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展示了主人公情
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
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此题可结合词的注释,抓住关
键词,通过联想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本题:
在常见的表现手法中,托物起兴手法,比,就是比喻;兴,起兴,先言他物。借他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
物的描写。诗句中每章八句,开头都以茂盛的蒹葭和茫茫的霜露起兴,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
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
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
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
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比喻修辞首先指出本体喻体,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
本题:
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开头二句皆以秋景起兴,描绘出一幅水乡清秋图;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
象,点明主题: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寻境况:一是道阻且长,二是
幻象迷离,两者皆以伊人不可得为旨归。结构重章叠句,一咏三叹,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通过描写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
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和徐都曹①
[南朝齐]谢眺
宛洛②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结轸③青郊路,回瞰苍江流。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桃李成蹊径,桑榆萌道周。
东都已俶载④,言归望绿畴。
【注】①徐都曹:徐勉。都曹,官名。②宛洛:南阳和洛阳,这里指建康。皇州:帝都,指建康。③结轸:
停车。④俶载:指农事伊始。
14. 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A. 《乐府诗选》 B. 《古诗菁华》
C. 《诗余选集》 D. 《律诗集粹》
15. 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叙述与写景结合 B. 寓情于景物之中
C. 用典而不失自然 D. 铺陈和比喻兼用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体裁方面文学常识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平时要注重结合课下注释和学过的知识进
行多积累和识记。
本题:
本诗作者为南北朝的谢眺,此时近体诗还没有兴起,此诗还属于古体诗的范畴,而且每句五个字,属于五
言古体诗。故应收录在《古诗菁华》中。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特色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全诗内容,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结合
具体的诗句,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
本题:
D 项,“铺陈和比喻兼用”分析有误,这是一首记游诗,原题扼要说明了此诗的创作缘起、具体时间和地点,
为鉴赏提供了可靠依据。首联则是一种铺垫,暗中交代了出游的目的--娱情遣兴,没有目的的目的。二、
三、四联都全力写景,但亦暗寓时间的变化。二联写苍江东流,尚处曙色微明之中;三联写“日华”、“风
光”,则初旭东升,不言自明;至四联,已是“桑榆荫道周”,桑榆树影,布满大道,已是红日高照,春
满大地了。时间的流程非常明显。这样写来,不但使三联景象各具特色,在细小微妙的差别中显现出独特
的面貌来;而且,还暗写出诗人驻足郊外,移时入神的形象,表现了留连春光、热爱自然的情怀。本诗有
叙述与写景,有用典和铺陈,但并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
故选 D。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
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文中集中体现这一鲜明对比的语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
(3)《离骚》中表达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但诗人唯独把爱美德当做常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的表
示:“______,_______。”
(5)《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声音将田园生活写活了,既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生
活气息,又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
【答案】 (1). 不见复关 (2). 泣涕涟涟 (3). 女也不爽 (4). 士贰其行 (5). 民生各有所乐兮
(6). 余独好修以为常 (7). 亦余心之所善兮 (8). 虽九死其犹未悔 (9). 狗吠深巷中 (10). 鸡鸣
桑树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
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
清题目要求,本题既有直接性默写又有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
下字词书写:(1)复(2)涟涟(3)爽(4)士(5)修(6)犹(7)吠(8)巷(9)颠。
【点睛】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
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
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
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
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 2019 年 1 月 3 日上午 11 时 40 分,“嫦
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______。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 40 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
( )。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欲求背面的探测器
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_____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
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
“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有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
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公众和网友为此_____之时,科学家则对“嫦娥四号”所携带的月球
车有着更多期待: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_____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
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遐想 限制 亢奋不已 源源不断
B. 联想 限制 亢奋不已 不绝如缕
C. 遐想 制约 兴奋不已 不绝如缕
D. 联想 制约 兴奋不已 源源不断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所以无论人们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能被看见
B. 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半球,即正面的半球能被地球上的人们看见
C. 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
D. 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地球上的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B. 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C. 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D. 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答案】17. D 18. C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掌握近义词语的能力。
第一组: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联想: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
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语境中人们由“月背影像图”产生了
对月球上具体情形的想象。应选“联想”。
第二组:限制:不能踰越的一定界限。制约:一事物的存在、变化是另一事物存在、变化的先决条件,则
前者制约后者。语境中说“人类无法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因而“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
索”无法进行。这里应选“制约”。
第三组:亢奋不已:极度兴奋,不能自控。兴奋不已:非常高兴,兴奋得不能自控。语境中,中国航天取
得进展,公众与网友感到兴奋。此处应选“兴奋不已”。
第四组: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
音细微悠长。此处指月球探测数据不断传来。应选“源源不断”。分析可知,D 项成语全都恰当。
故选 D。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
根据语境,补写的句子主语是“人们”,应使用主动态。AB 两项省略了主语,而采用了被动态表达,与语
境表达不连贯。排除 AB 两项。D 项 “观察月球”的立足点应是“在地球上”,“地球上的人们”语言累
赘,说法不妥,目前地球之外还没有发现有人类。排除 D 项。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有两处有语病,
其一是:“藏在”应搭配“深坑中”,排除 CD 两项。
其二是:“研究”与“清楚”之间不需要加“得”。排除 B 项。分析可知 A 项修改的最恰当。故选 A。
20.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5 个字。
为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按照最高标准、最好水
平打造世界级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目前上海已累计建设 5G 基站近 500 个;2019 年 3 月 30 日上午,首
个 5G 手机对话在沪拨通,上海成为全国首个 5G 试商用城市。到 2021 年,将实现 5G 网络在全市的深度覆
盖,在工业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健康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应用解决方案,把上海
打造成为 5G 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答案】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各大领域把上海打造
成 5G 建设和应用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
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
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
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
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
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结合“为助力城市能
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按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世界级信
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把上海打造成为 5G 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分析,第一句主要讲
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后面材料主要讲在各领域把上海
打造成 5G 建设和应用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
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
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
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
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
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
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
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
案。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说说、空间、微博分秒必争高效刷屏,各种自拍、照片、小视频充斥网络,点赞、评论、互动乐此不
疲……不少人纷纷用视觉的冲击祈求他人的驻足回眸。“存在感”这个词一夜而火。对于上述社会现象,
有人说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视和认可,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无可非议;有人说
“为了获得认可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存在感”;还有人说真正的存在感不是
刷出来的,是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心丰盈充实自然,就不会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展示
大拇指下刷出小卑微
说说、微博、微信、抖音……各种分享刷屏,“拇指发表”愈演愈烈,无非是要求得众人关注、点赞,这
样的狂刷真的能刷出“存在感”吗?我认为:大拇指下刷出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小卑微。
“刷存在感”是因为“存在”而“无感”,于是通过“刷”来找“感”。人们发现通过网络分享,可以得
到“赞”和“关注”,从而找到了存在的“感”,于是就愈爱分享愈爱“刷”了。在我看来,与其用大拇
指在虚拟世界刷“存在感”,还不如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更真实的自己。沉溺于虚拟的世界,换来的是周围
人的渐渐忽视,这样刷出来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忽视”。
“刷”,不过是大拇指下的小卑微罢了。刷“存在感”反映了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寂寞。“存在感”包含物
质存在和精神存在两方面。物质存在表现为人能够以实体出现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精神存在表现为人
的精神世界丰盈充实,具有强大而自信的内心。真正的“存在感”是指对精神的一种需求程度,刷“存在
感”是因为“存在感”的缺乏。大拇指下刷出的是小卑微。
互联网时代,人们利用各种方式刷存在感,更有甚者,无视网络文明,因渴望得到别人重视而发表许多没
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论。例如有的人为了刷存在感,在网络上对别人进行言语攻击,即使评论中有很多批
评和建议的声音,他们也会不屑一顾,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关注自己。这样刷出来的存在感又
有什么意义?为了获得认可,抛弃是非,用智商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存在感,真的会快乐吗?
因此在网络上通过各种“刷”来找存在感,只是表现出人们害怕失去存在感的小卑微。刷的内容就像是饭,
点赞关注的人就像在吃饭。人们很快会忘记自己曾吃过什么,同样容易忘记自己曾经对什么内容“关注”
和“点赞”过。对于存在感的追求,也许是人们的心理需求,然而“刷”只是手段,只能使人的心灵暂时
找到慰藉。而真正的存在感,是只有自己能给予的,需要我们从内心深处找回那个真正的有魅力的自己。
只有奋斗出的成就,没有“刷”出来的辉煌。
“刷”,不过是大拇指下的小卑微罢了,真正的存在感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心丰盈充实自然,
就无需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
放下手机,从虚幻的世界走出来。不要为了获得所谓的存在感,丢掉真正的生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材
料先列出现象,即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通过电子媒介争分夺秒地刷存在感,材料在列出热点事件的种种
现象后,给出肯定、否定、不屑三种态度,然后要求学生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因为是自媒体时代现实生
活中的热点现象,学生不仅熟悉,而且周围的同学、朋友或亲人当中就有鲜活的例子,所以写起来有话可
说,立意不难。但同时因过于熟悉,所以有可能出现用形象的语言、大量的篇幅记叙人们疯狂“刷存在感”
的现象,而造成对此现象的思考过于简单,甚至造成详略不当或文体不明的问题。本题所给的材料具有一
定的限制性,如“不少人纷纷用视觉的冲击祈求他人的驻足回眸。‘存在感’这个词一夜而火”,“存在感”
是材料的关键词,立意行文应围绕“存在感”展开;如引导语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考生若
离开材料只谈“存在感”则视为偏跑;如“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表明写作内容必须是你针对“刷存在感”
现象的独立思考,考生要展示思维的深度,表达自己的认识;材料中已经列举了三种观点,但考生要谈谈
自己的观点,文体偏向议论文。同时这一材料又具有开放性,“有人说……”的三种说法可概括为:①本
能需求无可非议;②抛弃是非,没有智商;③充实自信,何惧存在?这三种说法引导中心论点的三个方向。
材料虽列举了三种代表性的看法,但文题“你有什么思考”暗示考生不必拘泥于上述三种观点,写作间较
大。“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让学生的写作思维更有开放性,不需受过多束缚。材料对“刷存在感”
现象并未给出单一认识,考生可以赞同三种观点中的任意一种,也可有自己独特的其他看法。
参考立意:
内心丰盈,自带光环。
存在感刷不出来,它来自强大自信的内心。
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内心的不自信。
自信丰盈,不刷也“存在”。
莫再狂刷存在感。
莫为“存在”丢智商。
“虚拟”的存在感不要也罢。
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点睛】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
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 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
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
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二、辩证角度析问题:时事类作文材料
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
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三、明确主体作分析: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
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
织成文时,可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他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四、联系现实求
拓展: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
拓展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