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课堂:抓住“原词意识”,紧扣论点行文(附:升格指导及范文精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名师课堂:抓住“原词意识”,紧扣论点行文(附:升格指导及范文精评)

ID:696371

大小:20.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名师课堂:抓住“原词意识”,紧扣论点行文(附:升格指导及范文精评)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丙吉是西汉名臣。有一次,丙吉外出,碰上有人在打群架,死伤惨重,丙吉经过时却 不闻不问,掾史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丙吉向前走,碰上有人赶牛,牛喘气吐舌,丙吉停下 来,派骑吏问:“赶牛走了几里路?”掾史认为丞相前后失问。有人因此指责丙吉。丙吉说: “百姓斗殴死人,有长安令、京兆尹处理,我作为丞相只一年一次检查他们的政绩优劣, 上奏皇上或赏或罚而已。宰相不过问小事,但春日未热,牛喘气吐舌,恐季节失调,又有 什么灾害,好预先防备,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因此过问。”掾史才心服,认为丙吉识大体。 班级要举行一场辩论赛,辩论双方需对丙吉做法持赞同或反对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 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辩论陈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 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符合文体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属于历史故事性材料,要求写一篇辩论稿,属于应用 文文体写作。整体与 2020 年全国卷Ⅰ作文相类似,同为“历史故事性材料+情境设定+应用 文写作要求”的模式,相较于传统材料作文,这种模式能将历史与现实相融合,有助于激 发学生写作兴趣,做到联系现实学以致用。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成功的辩论稿呢? 一、确定辩论身份(正方或反方),明确行文立意。 通过压缩信息可以总结出材料中主要事件为“丞相关注赶牛人而忽略百姓斗殴”。选择 正方可根据丙吉说的话立意为:明确管理边界,严守自身职责定位;从掾史对丙吉的评价 还可立意为:做事知轻重,识大体。选择反方可从“大事”和“小事”两个关键词分析, 无论事情大小,都关系到百姓生息,只要是官员,都应该给予管理,丙吉却前后失问,过 问“牛喘气吐舌”而忽视“百姓斗殴”,因此可立意为:事无大小,都是民生;管理有边界, 责任无边界;过度理解自身职责,虽不越位,但会缺位。 二、合理创设辩论情境,营造代入感。 首先,要突出文体特征,满足辩论稿的格式要求。除了通过称呼、辩论身份、观点的 提出等营造辩论气氛之外,中间行文还可以适当设想对方可能会有的看法,进而增强辩论 色彩,但要注意合理性,不可猜想过度,推断不合理,给人“站不住脚”之感。 其次,文章要以理服人,但又要避免一味个人说理。能用事实说话,是增强辩论稿说 服力和感染力的不二选择。所用素材可以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新闻时评类,亦可以是课本 教材中的经典,还可以是诗句警语格言类,无论哪一种,使用恰切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说 理效果。在行文过程中要适当运用正面反驳法和归谬法等逻辑分析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辩 论色彩。 原文呈现 “分外之事”,行之至善 马绪晴 (题目中的“分外之事”表意不明确,因为分外之事可以是大事也可以是小事,没有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来拟题,显然观点不突出。) 主持人、对方辩友: 大家好!我是今天辩论的反方代表。我方观点认为,丙吉的做法欠妥,(“欠妥”一词 表意含糊。)具体理由如下。(首段中能亮明自己身份还不错,但观点的陈述不够完整规范, “丙吉的做法欠妥”这只是观点中的一个小前提,缺少有力的提炼和概括。) 首先,制止群架并不能算作他不该管的“小事”。(第一个分论点看似有,但不透彻, 没有说出真正反对的理由。)依他而言,丞相检查长安令、京兆尹政绩优劣,而此时光天化 日之下民众斗殴,却无官吏阻拦,不正暴露了此地治安管理之不足吗?(前后句子缺乏逻 辑性。)哪怕仅从他的职分而言,此事也与他相关,断不该不闻不问。如若该地混乱不堪, 一年一度的政检却显示此地治安良好,丙吉以自己只需检查为由便置之不理,岂非形式主 义、表面履职?不借眼前實景析别政绩,反而顾惜表面文章,实非贤相之举。(猜想缺乏合 理性。) 其次,丞相作为三公之首、百僚之长、皇帝政务最需依助的人,他的任务不应只局限 于下审百官、上报天子,应当心怀天下、关切所有方面的民生福祉。(此句确为反方观点的 一个支撑理由,但作为一个分论点,句子稍显过长。) 简而言之,即使所遇之事并不在律法所规定的他的职责之内,也应怀着更具外延的责 任意识,做有利于百姓国家的善事。一个家庭的好子女是什么样的?关怀父母的身心健康, 主动分担家务;一个学校的好学生是什么样的?勤勉学习,团结师友;一个国家的好公民 是什么样的?遵纪守法,伸张正义;一个政府的好职员是什么样的?为人民服务,对人民 负责。(这段排比看似有理,实际上前三个句子与所要论述的话题没有必然联系。)坚守法 定职责,只是做到了“合格”,而优秀的人对自己的定位当不止于此,丙吉应抛开“责任” 的狭隘定义,在履行好职分之内的事以外,多谋民生之利。从牛喘气吐舌判断可能季节失 调,从而防范灾害,是为国为民;制止斗殴、维护秩序,同样是国家社会层面的需要。千 里之堤,溃于蚁穴,丞相对此置若罔闻,久而久之,秩序当何?制止乱象,利国利民,何 故不为? 即使丙吉没有丞相的身份,也不可袖手旁观;即使是普通的民众,见到死伤惨重,凡 有良知与道德,怎能拂袖而去?(这个角度分析固然可以,但仍然缺乏概括力。)《战国策》 有载:“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没有出谋划策的义务,但依旧面见国君,徒为 国家之利、为百姓安危。(病句。)在这样的时候,一个人不该过分强调名义上的自己“应 该做什么”,而应摒弃“小我”的既定义务,追求“大我”的道德担当。 如果从冰冷的规则来说,(规则和职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丙吉或许是对的。但人非 草木、非寻常牲畜,应活出道德的温度。用“分外”的高标准严格束己,而不只是局限于 满足外界所强施的硬性底线足矣。丙吉应伸出他的双手,让自己的百姓少几分伤害。(结尾 有扣题意识,但使用的关键词不够准确,故有说理不深刻之感。)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丙吉的做法不应被提倡。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病因诊断】 1.立意不够精准。没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大事”和“小事”分析,而是使用了“分 内之事”和“分外之事”构思文章,结构安排不合理。 2.文章以个人说理为主,略显平淡,不够具有说服力。 【升格建议】 1.要具有“原词意识”,观点应明确而精准。从丙吉的话“宰相不过问小事,但春日未 热,牛喘气吐舌,恐季节失调,又有什么灾害,好预先防备,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因此 过问”可看出他认为百姓斗殴是小事,不需要丞相这种高官去过问,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反 对丙吉的做法,因为民生无小事,有疫情是大事,有死伤就不是大事吗?所以可以从职务 有高低,责任无大小的角度立意。 2.用事实说话,有理有据。删除一些冗繁的个人说理部分,加入一些鲜活的素材,在 写作中,正反面举例,殊途同归,有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同时将论点下面的理由分别 进行提炼概括,让语言更精练而具有针对性。 升格作文 职位有高低,责任无大小 马绪晴 (题目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采用对比手法,开门见山,观点明确,先声夺人。) 各位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反对丙吉的做法,我方的观点是:职位有高低,责任无 大小。理由如下:(称呼的改变更贴合辩论赛的情境,观点的陈述规范而明确。) 首先,将大小的概念加之于民生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第一个分论点直击材料,分析透彻,语言简练。)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场山洪的到来,往往以几颗沙石的滚落为预兆。丙吉看到 了牛吐舌可能带来的灾害,却没有意识到群架后可能有更严重的连锁反应。“上有好者,下 必有甚焉者矣。”身为丞相对此却视若无睹,岂不是更加助长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更何况 眼前群架所致死伤惨重的后果,难道还比不上一场可能到来甚至不会到来的灾害? 自古以来,儒家的传统思想就是“爱民生,惜民力”,宋仁宗曾在少年时见到被强占商 铺的百姓而为其打抱不平,留下仁德美称。君主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丞相呢?仅从他的职 分而言,此事也与他相关,断不该不闻不问。如果将民生之事划分三六九等,则必将怨声 载道,国之危矣。(加入宋仁宗少时例子,使说理变得生动了许多。) 其次,职位有高低,责任无大小;百官之首,更应心系苍生,肩负天下。(分论点采用 对比式的句式,简洁有力。) 我请对方辩友思考一个问题:现代社会,一个政府的好官员是什么样的?恐怕对方辩 友也会同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这一根本衡量标准。(主动创设辩论情境,增强文 章真实性和感染力。)那么何谓对人民负责?我方认为坚守法定职责,只是做到了“合格”, 而优秀的官员对自己的定位当不止于此。同样,丙吉作为一朝丞相,也应抛开“责任”的 大小限定,在履行好职责之外,多谋民生之利。从牛喘氣吐舌判断可能季节失调,从而防 范灾害,是为国为民。那么制止斗殴、维护秩序,就不是对百姓负责了吗?同样是国家社 会层面的需要,丞相对此置若罔闻,久而久之,秩序当何?制止乱象,利国利民,何故不 为?(用现代社会形象做类比,有利于引发共情;多用问句,增强气势。) 最后,人与人的黏度决定社会的温度,统治者对百姓的态度决定国家的高度。(语言表 述形象、生动,作为第三个分论点,总结提升,恰到好处。) 见伤而不问是有失同理心与责任感的表现。回望历史,为人称颂的官吏文人,无不将 为国为民的情怀演绎得淋漓尽致:敬佩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博大胸襟;感叹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伟岸情怀。放眼当下, 扶贫已悄然迎来了收官之年。在完善基础设施时,扶贫干部因地制宜无私奉献,在人口调 查时,扶贫干部细心周到处处不忘关心百姓。扶贫干部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在 完成心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这件大事。(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事例丰富,句 式整齐,颇有力度。) “亡国者必先亡其民,进而败其事,事不遂其盛衰矣。”只有社会管理者一视同仁,爱 民教民养民,才能使国家昌盛,海晏河清。因此我方认为职位有高低之分,责任无大小之 别。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丙吉的做法并不恰当,是失职行为。 我的辩论陈词结束,谢谢大家!(首尾照应,渲染辩论氛围。) 【升格总评】 文章升格后,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辩论稿的文体特征体现明显,合理创设辩论情境, 有效提升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做到了用事实说话,有理有据,各类素材灵活运用,联 系现实,说理深刻。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