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解读:两条令人心痛的“热搜”的背后等2则(附:媒体评点及话题拓展)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素材解读:两条令人心痛的“热搜”的背后等2则(附:媒体评点及话题拓展)

ID:696388

大小:22.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素材解读:两条令人心痛的“热搜”的背后等 2 则(附:媒体评点及话题拓展) 两条令人心痛的“热搜”的背后 改天换地,以身许国。 岁月会模糊记忆,但你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坚实的土地上。 2 月 24 日,两个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但它们的底色并不是热情洋溢的红,而是令人叹 息的灰。 第一个热搜,是一组令人悲痛的数字:“超 1800 人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 2012 年底,现行标准下尚有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历经八年持续奋斗,到 2020 年,我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 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而 奇迹的背后,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累计 300 多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数百万名基 层工作者,是超 1800 人将生命定格在扶贫战场……这恐怕是和平年代里,牺牲最多的一场 “战役”。 他们是——“总是有人要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的黄文秀、“解决贫困问题不能 等靠要,只能闯干拼”的姜仕坤、“绝不能让一名群众在同步小康的路上掉队”的余永流、 “人的一生总要做几件有意义的事”的张华、“这是一份光荣的任务,我必须得去”的曾翙 翔;是黄诗燕、蒙汉、泽小勇、青方华、蓝标河……一个个名字、一声声承诺,镌刻进中国 战贫历史的深邃长河。他们无意成为英雄,却用生命完成了英雄的塑造! 第二个热搜,属于一对来自江西修水县的“90 后”小夫妻,他们是牺牲在扶贫路上唯 一的夫妻档。 2018 年 12 月 16 日,28 岁的吴应谱和 23 岁的樊贞子在从贫困户家返回的途中,因车 辆落水而牺牲。随他们离世的,还有樊贞子腹中 2 个月大的胎儿。那天,是他们新婚第 40 天。 生于 1995 年的樊贞子,2017 年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大椿乡公务员。“我既然选择了,就 应该勇往直前,承担起一名基层公职人员的使命——为人民服务。”这是樊贞子在入党申请 书中郑重写下的。这个富裕家庭走出的女孩儿,在看到贫困户的生活境况后,毅然改变了 自己的人生选择。爱穿长裙的她套上了耐脏耐磨的牛仔裤,怕黑的她也渐渐习惯了独自在 邻近墓地的宿舍楼值班过夜。樊贞子领了帮扶船舱村 3 户贫困家庭脱贫任务,她经常带着 大米、食用油、棉被、衣服等物资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并和贫困户一道商量脱贫措施。第 一次见到帮扶对象游承自,她就喊“爷爷”:“以后就是我来帮扶您,希望能让您满意。”游 承自老伴去世,儿女常年在外务工,自己几乎没有收入。樊贞子为他制定了养鸡增收的计 划,爷孙俩的感情特别深。如今 3 年过去,游承自依旧清楚记得贞子牺牲的日子。有一天, 老人梦到贞子喊爷爷,他流着泪醒来,“我想孙女了,她是不是也想我了?” 与大椿乡相隔 120 余公里的复原乡雅洋村,是吴应谱工作的地方。2017 年 12 月 30 日, 吴应谱被派驻到雅洋村担任第一书记,不到一年时间,他就走遍了全村 14 个自然村,写满 8 本工作日志。雅洋村的药材基地、光伏电站、扶贫车间和专业合作社里,都有他的身影。 “他不像一个干部,更像我的亲戚。他自己家装修欠了债,还拿工资借给我装修!”在吴应 谱的帮助下,村民古和平一辈子第一次住进了砖瓦房。直到今天,古和平还能脱口说出吴 应谱的手机号。 芳华因信仰而璀璨,生命因炽热而永恒! 2020 年 4 月 26 日,修水县正式脱贫摘帽,吴应谱和樊贞子夫妇曾经帮扶的贫困户也 已住上新居,扶贫产业渐成规模,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2021 年 2 月 25 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总书 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吴应谱、樊贞子被追授为全 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在现场,樊贞子的弟弟樊正魁激动地说:“姐姐、姐夫,脱贫攻坚战 胜利了,总书记给你们颁奖了!”而当提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的名字时,镜头切到黄 文秀的老父亲黄忠杰,听到女儿名字的瞬间,老人红了眼眶。带领乡亲们“绝壁凿路”的 毛相林想起了为修路而掉下懸崖的兄弟们,泪湿衣襟。 媒体评点: 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赤子其人,丹心如铁。在这场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中,1800 多 名同志牺牲在扶贫岗位上。他们把对身边乡亲们的热爱,对心中信念、肩上责任的执着, 书写在漫山遍野的土地上,矗立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如今,“脱贫攻坚的阳 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 幸福因此而成就”!壮志已酬,英雄笑慰。在广袤的大地上,一幅幅乡村振兴的蓝图,接续 传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脱贫攻坚殉职人员的付出和贡献彪炳史册,党和人民 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是真正的时代英雄!”(《人民日报》) 话题拓展: 用生命铸就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精神丰碑;青春无悔;人的一生总要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时 代英雄;使命与担当;热血诠释信仰;共产党人的初心;奇迹的背后;共和国不会忘记;…… 寻找“春运母亲”,就是寻找蒸蒸日上的生活 “肩上扛的是生活,怀里搂的是希望。” 11 年风雨变迁背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在大步向前。 历史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脸上。 2010 年 1 月 30 日春运第一天,新华社记者周科在南昌火车站广场拍下了这样一张照 片:一位年轻的母亲踽踽而行,背上巨大的行囊压弯了她的身躯,左手紧拎的背包眼看就 要拖地,但揽在右臂中的婴孩整洁而温暖。漫漫路途中,她正抬头望向前方,一双大眼睛 显得笃定而有力。 一张照片,折射出多少在外打拼的艰辛、为母则刚的坚韧和千里返乡的殷切。人潮再 挤,行囊再重,路途再难,也挡不住与家人团圆重逢的信念,挡不住悉心呵护怀中子女的 温暖,挡不住把日子好好过下去的勇气。这张题为《孩子,妈妈带你回家》的照片一经问 世便引发轰动,2011 年获得年度中国新闻摄影金奖和第 21 届中国新闻奖,更成为著名的 “春运表情”,这位女子也被称为“春运母亲”。11 年来,这张催泪的照片不断在网络流传, 不仅成为春运的经典画面,也沉淀为一代人的永恒记忆。 时代的车轮飞速前进。经历 11 年的漫長寻找,2021 年春节前夕,当年按下快门的记 者周科,终于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重逢这位感动中国的“春 运母亲”——巴木玉布木。她今年 32 岁,彝族人。这条新闻在 2 月 2 日这一天激起了无数 人的惊喜和回忆,也再次击中了很多人的心。有许多人在看了新闻和照片后特意对比,11 年过去了,这位母亲,黑袄换做了粉红色的绒毛外套,坚毅的脸庞绽放成了灿烂的笑。与 11 年前照片中一样,她盘起头发、背着孩子迎面走来,除了略显瘦削,依旧是那双明亮的 眼睛,炯炯有神。不同的是,现在的她还扎了一个发髻,脸上有些淡淡的妆,画了眉毛。 时代的变化,映照在了她的脸上。 当然,更打动人的是巴木玉布木的故事。 巴木玉布木所在的村庄,10 年前位于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从她家门口放 眼望去,村庄周围,一道道山梁、一级级梯田清晰可见,山上草枯叶黄。远处,一座座大 石山高耸入云,根本望不见外面的世界。“村里土地贫瘠,不少还悬在半山腰上,播下一颗 种子不见得能长出一粒粮食。要是遇上洪涝干旱,一年的收成就没了。” 日子举步维艰。当年的巴木玉布木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让身有腰疾的老公在家 带大女儿,自己人生第一次走出四川大凉山打工!她带着未满一岁的二女儿,从家到南昌 用了三天两夜,没有手机,也不认识路,就边走边问。她第一份工作是在南昌一家烧砖厂 搬砖,一个月能挣五六百元钱,比家里种地要强。白天上班,她背着女儿一起搬运石砖。 女儿在肩头睡着了,就把她放在一旁,自己一边干活一边看着她。打工时遇到的最大的难 事,就是二女儿经常生病。她不知道怎么去医院,别人讲话她也听不懂,唯一能做的就是 回家……那张照片,正是她结束在南昌 5 个月打工生涯,赶着返回大凉山老家的一幕。不 幸的是,二女儿回家后不到半年就因病去世。2011 年,她的第三个孩子在出生后 10 天也 不幸离世。这成了巴木玉布木心中难以抹平的伤痛。此后多年,她再也没有外出打工。 2014 年,巴木玉布木家录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被列为帮扶对象。在帮扶干部的帮助 及她自身努力下,她家的土地全部发展成了烤烟,种植面积从 6 亩到 15 亩,收入从几千元 到几万元,“种烟让我挺起了被贫困压弯的腰”。作为扶贫对象,巴木玉布木 2018 年获得国 家 4 万元的建房补贴,她又自筹 7 万元,终于从漏雨的土坯房搬到了新建的干净明亮的三 室一厅水泥新房,也见证了村子的黄泥巴小路变成宽阔的公路。依照国家政策,巴木玉布 木还享受到医疗和教育方面的资助。2013 年以来,她又生育了三个孩子,全部在县城医院 免费出生。2020 年,她家年收入达到 10 万元,成功实现脱贫。而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她 和丈夫还利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去年,我和老公一起去深圳电子厂打工,现在我们在福 建养海参,每人每月保底工资 6000 元。” 11 年的岁月在巴木玉布木身上沉淀出从容的神情,她经历的一切让人感动唏嘘。两个 孩子离世的打击没有挫掉她的顽强,矮小的身躯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天地。然而,如果没有 时代的眷顾,疾风中的劲草依然难以捱过命运的寒冬——是产业扶贫,成为了“春运母亲” 稳定脱贫的“定海神针”。 报道中,有很多很多巴木玉布木生活变好的细节。但最令人们感到欣慰的,是巴木玉 布木的几个儿女。巴木玉布木自己没有上过一天学,如今大女儿读初一,次女读小学,小 儿子上幼儿园,他们的人生都有了更多的可能。不仅是她们家,当地的新民中学,学生人 数也从 2015 年的 873 人增加到现在的 2425 人,女学生比例由 15%增长到 51%。 这些改变,才是最令人振奋之处。儿女们并没有单调地重复母亲的人生,而是受到了 更多的、更好的教育,有了更高的台阶和机会,这才是迭代,才是时代的生长,才是人的 延伸。 11 年,说长不长。但个人、家庭乃至国家,又经历着怎样的巨变?!站在时间的坐标 上,与恢弘历史叙事相对应的,正是一个个家庭发生的根本性改观。“春运母亲”个人和家 庭的命运变迁,可说是国家和时代的缩影。春运,千里万里也要回乡过年,因为有亲情呼 唤,有代代相传的血脉牵挂。而这些年,中华民族又何尝不是处在高速飞奔的春运列车上。 就像这位“春运母亲”,无论背负多么沉重,也无论命运如何不公,但她目光坚毅,精神乐 观,像极了每个平凡人坚定前行、努力 生活的样子。正是这种千百万“小人物”的砥砺拼搏,汇聚起改变国家命运的力量。 一张照片,一次重逢,寻找“春运母亲”11 年,这是一种深情的牵挂,也是一种深沉 的情结。寻找“春运母亲”,是想知道她过得好不好,也是想探求时代变迁中的个体命运, 更试图是在丰富的人生况味中找到一种熨帖人心的答案。如今,“春运母亲”重回公众视野, 也再次掀起人们内心的涟漪。重温这经典性的画面,触发人们情思的不止是感动,更有激 励。恰如网友所说,“她肩上扛的是生活,怀里搂的是希望。”在这个孕育无限生机的时代, 只要与时偕行,努力打拼,就一定能够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愿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灿烂笑容, 在拥抱幸福生活的路上越来越笃定而从容。 媒体评点: 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教会每一个中国人奋斗不息;四十多年的春运,教会每一个中国 人面朝人海心怀家园。“春运母亲”所折射的价值观,与家国的内涵、荣光相呼应,成为宏 大叙事中直指人心的细节光色。在频频走出与归来的人间章节中,发现改变的力量、坚持 的力量。 对个体而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程、独特的感受。但毫无疑问,“春运母亲” 的精神质感,也反映在每一个人的身心之中。巴木玉布木的负重赶路,与每一个人所付出 的努力“无缝衔接”。这也是 11 年前,很多人看见“春运母亲”照片时内心最柔软处一下 子被击中的根本原因,更是 11 年后,很多人再次看见“春运母亲”时热泪盈眶、欣慰不已 的根本原因。 时代与人,并肩前行。11 年过去了,“春运母亲”的脸上,一直记录着这个越来越开 阔、浩瀚、多元的社会,承载着中国人民勤劳、乐观、奋斗的精神。这,就是我们这个时 代的表情。 话题拓展: “春运母亲”那份最质朴的倔强与努力;翻越生活的每一座大山;“春运母亲”,有着每 个平凡人用力生活的影子;“春运母亲”11 年:时代与人,并肩前行;与国运共升腾,与时 代同欢歌;奋斗的富足、岁月的沉淀、生活的从容;领略一幅波澜壮阔的精准脱贫时代画卷; 时代表情;国家记忆;改变的力量、坚持的力量;历史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脸上;每一个奋斗者 都是“中国故事”的主角……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