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内涵
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
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
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
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程序化,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
的形势和任务做出的新判断,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
有之义。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与增强国家治理能力,是同
一政治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有了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反之,只有提高
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考点分析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什么意义?
首先,从根本上就摒弃了“人治”方式,实现“法制”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管理思维。其次,能
够量化产业结构分配、政治稳定性、民主参与度、国民幸福指数、生态环境质量、反腐成效等等。同时,
让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建设形成科学化的处置策略,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与其他“四化”同步,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治理目标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①公共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国家治理体系就是规范社会权力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
度和程序。它包括规范行政行为、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
治理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三个最重要的次级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要形成制度化、体系化、
系统化。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都应有完善的制度安排,以及规范的公共秩序。
2
②民主化。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一种民主的治理体系,其公共权力的产生和运作必然是遵循民主
规则的,公共治理和制度安排都必须保障主权在民或人民当家作主,所有公共政策要从根本上体现人民的
意志和人民的主体地位,公民、社会、市场和政府之间的界限必然是明晰的。
③法治化。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
必然是法治,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有赖于各个领域的法治化。要以法治的可预期性、
可操作性、可救济性等优势来凝聚转型时期的社会共识,使不同利益主体求同存异,依法追求和实现自身
利益最大化。
④效率化。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应当注重科学性、战略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和经济效益,从而行之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
⑤多元化。摆脱单一的政府一元管理模式,向政府、市场、社会和民众多元交互共治转变。政府、市
场、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在不同领域发挥治理的主体作用,这种主体性的发挥不是绝对的、单向的,而是
相对的、互动与合作的,以法治为保障、以共治为路径、最终实现善治。
⑥协调性。国家治理体系主要包含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和党的建设
六大体系,这六个体系不是孤立存在或各自为政的,而是有机统一、相互协调、整体联动的运行系统。从
中央到地方各个层级,从政府治理到社会治理,各种制度安排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协调,密不可分。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必须是全面、系统地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形成总
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从战略角度出发,对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①标准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要在已有标准化建设基础上,运用新的理念、技术,依托“互
联网+”,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施标准化建设。
②程序化。通过公权力运行的程序化,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程序化,是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性衡量指标。
③法治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基础的标尺是法治化,没有法治化就没有现代化。
④科学化。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既要改革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要
不断创新,发掘并遵循经济社会现代化规律,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化。科学、民主、法治是执政、立
法、决策等领域的三大基本标准,其中,科学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标杆意义。
⑤信息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推进信息化,
将使得经由标准化和程序化予以细化、机制化的治理举措借助技术力量予以固定。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
化。
3
⑥精细化。精细化是运用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的手段,使其成为国家治理更加精、细、准、严的
重要一环。精细化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战略规划
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整体执行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的指导思想、全面改革的路线图和重大的战略部署,主要包括以
下方面:
①继承邓小平关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战略思想。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
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
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
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
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②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前提条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
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国家治理体制的改革属于
政治改革的范畴,解放思想尤其重要。《决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
放永无止境。”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涉及各个领域,包括政治领域,特别是治理领域。判断一种新的思想、
观念、制度和政策,首先应当看它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富强民主、人民的自由幸福、社会的公平正义,看它
是否有利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
③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上谋划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决定》指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探索,又要加强
顶层设计,加强宏观指导。一方面,要站在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高度,超越部门和地区利益,进行全局
性的统筹规划,挣脱既得利益的束缚。另一方面,应以长远的、发展的观念,充分谋划,从长计议,避免
短期行为。
④学习借鉴国外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好经验。
4
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改革创新,是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各国在这方面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
少深刻的教训,中国应当借鉴、汲取。应站在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高度,以解放和发展社会
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活力为目标,认清世界发展潮流,立足中国国情,借用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包括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
⑤破除阻碍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国家治理
体制。
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最重要的还是体制机制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因此,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的关键在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即制度的破与立。一方面,按照《决定》所说的那样,“以促进公平正义、
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另一方面,要根据社会发展和人
民群众的新要求,健全和完善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制度。
⑥进一步创新国家治理的方式方法。
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在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可贵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
的经验。从根本上说,国家治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动力源自经济发展、政治进步、人民需要和全球化冲击,
但其直接动力则是压力、激励和制度,其中制度是长久性的动力所在。因此,中国地方政府治理和社会治
理的改革创新,必须用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定和推广。
⑦破除官本位观念,提高治理者素质。
就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官本位观念和官本位现象是影响治理者素质的重要因素。《决定》正式
把“破除官本位观念”列为改革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要对广大公民特别是各级党政官员进行民主、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破除权力崇拜,牢固树立公民权利至上的观念;
另一方面,要依靠制度来遏制官本位现象,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在将官员的权力在制度上进行有效监督
的同时,用制度来保障公民权利。
中共十八大总结改革开放 30 多年经验,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构建系统完备、
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这个基础上,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机联系起来,确立为全面深
化改革的总目标,到 2020 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金句|习近平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
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
——2014 年 2 月 17 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
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2.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
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的道路和办法。【因地制宜】
——2014 年 10 月 13 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3.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
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
恋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与时俱进】
——2016 年 4 月 19 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6 年 12 月 9 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5.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
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
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
6.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
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2017 年 12 月 8 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7.要认真总结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效和宝贵经验,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继续完善党和
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9 年 7 月 5 日,习近平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强调
8.“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见南宋吕祖谦《东莱博议·葵丘之会》。这句话的大
意是,天下各种力量此消彼长,不强盛就会走向衰落;治理国家若不寻求发展进步,社会就会面临倒退。
当前,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我们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2019 年 10 月 28 日至 31 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讲话
9.“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 见《商君书·壹言》。这句话的大意是,凡是要建立一个国家,
对于制度不能不认真考虑。
6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
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
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
——习近平在《关于的说明》引用
10.“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见南宋吕祖谦《东莱博议·葵丘之会》。这句话的
大意是,天下各种力量此消彼长,不强盛就会走向衰落;治理国家若不寻求发展进步,社会就会面临倒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
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这些风险挑战,有的来自国内,有
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
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在强国复兴路上,我们没有敷衍懈怠的理由,只有接续奋斗的选择,因为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
治不进则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的说明》中引用
2021 高考热点素材积累:|国家治理
“劣迹艺人”或被永久抵制,警醒了谁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制定发布的《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将于下月起试行。其中明确
规定:“根据演艺人员违反从业规范情节轻重及危害程度,分别实施 1 年、3 年、5 年和永久等不同程度
的行业联合抵制;协同其他行业组织实施跨行业联合惩戒。”
其实,早在 2014 年,监管部门就明确要求,不得邀请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参与制作广播
电视节目。此后,有关部门一再强调,广播电视邀请嘉宾应坚持“四个绝对不用”标准,基本堵死了“劣
迹艺人”复出之路。特别是那些存在吸毒、嫖娼等行为的演艺人员,不仅被监管部门逐出舞台,还被观众
抛弃,彻底“凉凉”。
不同于观众排斥和监管约束,这次对“劣迹艺人”来说,是行业规范。这是演出行业协会的权利,
也是责任。应当看到,这个行业规范有强大的约束力,绝不是表表态而已。一旦演艺人员有劣迹,不等舆
论和监管部门出手,行业协会就要“清理门户”,轻则被抵制 1 年,重则被永久抵制,也就是说性质极其
恶劣者,等于告别了演艺行业。自古以来,来自业内的抵制和管束都有极大威力,不容小觑。
7
这个行业规范都有哪些内容?如何明确边界,免得演艺人员进退失据?管理办法中规定得很细致,操
作性较强,具体提到了 15 个“不得”。比如,不得在营业性演出中以假唱、假演奏等手段欺骗观众,不
得利用人体缺陷、或者以展示人体变异等方式招徕观众,不得违反广告代言相关法律法规,或以虚假宣传、
引人误解的方式欺骗、误导消费者。这些规定深得人心,一旦得到落实,既是对舆论关切的回应,也为相
关艺人敲响警钟。
规定再好,贴地而行才有意义。怎么落实?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各会员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邀请、组织处
于联合抵制期内的演艺人员参与演出行业各类活动,也不得为其提供其他宣传、推介等便利。其他相关平
台也有责任响应,比如广电媒体和社交平台等。毋庸讳言,一些艺人尽管劣迹斑斑,但依然过得风生水起,
原因就在于一些平台在流量思维支配下,置禁令而不顾,将有劣迹的艺人奉为座上宾,在消费“劣迹艺人”
的同时也在消费自己的形象。
需要厘清的是,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对“劣迹艺人”并不是只顾抵制,更不是不讲道理地抵制,而是很
有分寸感。情节不重的,批评教育即可,或取消参与行业各类相关评比、表彰、奖励、资助等资格。事实
上,有些艺人犯的错很轻微,改过自新了完全有权利继续活跃在演艺舞台。但是,犯了原则性错误,特别
是违法犯罪了,再想回到舞台上,就很难了。
“艺人管理有据可依,劣迹惩罚有章可循,行业自律有约同心。”出台行业规范,坚持教育与惩戒相
结合,违规情节与惩戒措施相适应,正是对演艺人员负责。而演艺人员更需要对自己负责,毕竟成才不易,
从业不易,在艺术上有所作为更不易,一旦出了差池很容易毁掉事业前程。勤修为,知行止,越是名气大
越爱惜羽毛,才能拥有更为丰饶而灿烂的艺术人生。
对“一刀切”切一刀,答卷必须答好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要敢于对‘一刀切’切一刀”。近日,湖北省委针对“层层加码”的现象动了真格,要求这一刀要
切到“精准防控”的地方、减到“科学防控”的位置。既要防得住疫情,也要让群众享得了乡情和亲情,
湖北的做法值得点赞。
作为曾经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地方,湖北对制止“一刀切”的态度十分鲜明。这是因为,在全国守望相
助支持下击退了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稳妥做好疫情防控和畅通经济、社会发展循环的平衡,湖北是
有痛感的,也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经过血与火的淬炼、生与死的较量,湖北各地方各部门有能力守得住
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的成果,也有信心发扬好广大基层干部不怕麻烦、不惧风雨的精神。这是一种履职尽
责的自觉,也是一种感同身受的真诚。
如果说去年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的是一座城市的“免疫系统”;那么今年春节期间针对“擅自
加码”“层层加码”的防范,折射的就是一个地方的“绣花功夫”。无论在哪,不管是谁,疫情防控当然
要抓得紧之又紧、慎之又慎,但是绝不等于一禁了之、一封了之;返乡过年当然需要重点监测、重点管理,
8
但是必须严之有度、严之有方。任何顾此失彼、畸轻畸重的做法,既无助于疫情防控大局,还会凭空制造
矛盾,有百害而无一利。
“好经不能念歪了”。“绣花功夫”强不强,既是能力问题,也是态度问题。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
局召开会议强调,要构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
防控和管理服务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提出“六个不”,指出层层加码和“一刀切”既是一种懒政,
也是对宝贵防疫资源的浪费。由此而言,任何一个地方的“土政策”必须实事求是、科学有效,不能跟党
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相违背,不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矛盾,这是基层治理的一条底线和红线。
事实上,只有敢于对“一刀切”切一刀,才能切除个别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才能切掉一些
地方层层加码、步步加压的惰性。“说出了人们的痛点”“希望开通举报通道”“让百姓监督才是最有效
的办法”……在人民网日前刊发的三评“‘一刀切’现象”系列评论的留言中,有不少网友痛陈身边的“一
刀切”思维和行为,表达对防止“一刀切”的支持和建议。这说明,人民群众从根上对“一刀切”是反感
的、拒绝的,矫正纠偏那些动不动拍脑袋决策的歪招乱招,是得到老百姓拥护的。
总的来看,新春佳节期间的基层治理工作是一面镜子。谁负责担当,谁懒政官僚,人民群众一目了然。
那些脱离实际、盲目决策的套路,是不作为和乱作为的“假落实”;那些分级分类、科学精准的探索,才
是有担当、扛责任的“真把式”。把敢于对“一刀切”切一刀作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的一次考验,这张答卷不仅必须答,而且一定要答好。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来源:人民日报
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在数据,应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进城市治理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
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让城市发展更智慧一些,离不开制度创新更进一步。依靠科技和制度双重创新驱动,打破“数据桎梏”,
才能不断提升智慧城市数字治理的水平。
网上缴水电费,办证免排队,不见面审批,成为许多城市的寻常景象;河道垃圾可被自动识别,工业
噪声、城市噪音可被自动监测,城市环境变得更加宜居;全息感知的十字路口可智慧监测交通压力,实现
从“车看灯”到“灯看车”的跨越……今天,越来越多的便捷服务在城市普及,智慧城市建设不断迈出新
的步伐。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
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
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这一重要要求,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运用前沿技术,打破政
9
府各部门间的“数据孤岛”,推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助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下
一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在数据,应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进城市治
理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近日,媒体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一些城市数字化程度不高、基础数据欠账较多;数字治理平台重复建设,
因缺少统筹而未能成网;数据无法互通,造成平台数据源运行难;数据不充足,限制地方数字化治理的思
维和作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智慧城市建设还需付出更多努力,应从各类应用、各种技术拼接组合
的阶段向系统集成、泛在互联的阶段跃进。这也表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然滞后,需要按下加速键。
让城市发展更智慧一些,离不开制度创新更进一步。随着智慧城市治理实践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
数据积累难、共享难的问题,背后都有体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比如,数据因归集难、无标准而无法互通,
会让有些智慧平台难有用武之地;缺乏数据监管机制和技术,导致相关部门担心泄露问题而不愿分享重要
数据;地方数据管理权限不高,会影响相关治理的大数据分析以及相关业务的办理。这些问题,都有待制
度创新来破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依靠科技和制度双重创新驱动,打破“数据桎梏”,才能不
断提升智慧城市数字治理的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既是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城市的智慧平台归集
了本地人口、企业信息等数据。负责数字城市建设的地方干部直观感受到,只有直接服务群众才能实现数
据积累,归集到更广泛而准确的数据,但疫情防控毕竟是特殊情况,常态化开展服务、实现数据沉淀是各
地的迫切需要。地方领导干部只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
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让智慧城市的效果显现出来。
去年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方“将推动制定智慧城市指
导原则,为亚太创新城市发展提供样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革和建设统一起来,让城
市既有“大脑”统一调度又有“肢体”高效协同,我们就能为人民群众创造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的生
产、生活环境,创造更多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国经验”。
说说“年代感”(人民论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时间再次由 2020 跨入 2021 年,一波“再见 10 年代,你好 20 年代”的讨论再次吸引众多网友参与。
年代感,仿若时间隧道里的航标,把人们的思绪引入温馨的港湾。
时间是奋斗的尺度,是筑梦的空间。年代感,是特定时间段铭刻在人们心中的特殊印记。老照片莫名
戳中泪点,因为上面记录着童稚童趣和青春芳华;老物件勾起联翩回忆,因为其中凝结着生活过往和拼搏
经历。回望刚刚过去的 2019 年,国庆盛典意气风发,主题教育抖擞精神,改革发展稳中有进,闯关夺隘
所向披靡,共同沉淀为 2019 年的历史标识。忆往昔峥嵘岁月,巍巍中华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
10
伟大跨越,每一个奋斗者都是参与者、见证人。时间塑造了山河也缔造了奇迹,凝固了历史也凝结了精神,
描绘了趋势也熔铸了担当。
有人感慨,时光老去了岁月,岁月沧桑了容颜。不管是触景生情还是睹物思人,年代感被屡屡关注,
并不仅仅因为我们在“变老”,更多时候是因为时代在“变好”。学者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
展几乎每 10 年上一个大台阶:上世纪 80 年代满足了温饱,90 年代家用电器开始普及,到了 21 世纪,汽
车进入千家万户,2010 年以来一系列新兴消费爆发式增长。改革发展从经济体制改革递进到全面深化改革,
生活水平从解决温饱递进到全面小康,无数人命运伴随国家发展而改变。每一天都是崭新起点,每一年都
是鸿篇巨制,时间是一切成就的土壤。
无论是“光阴似箭”的催促感,还是“岁月如笔”的充实感,时间的变化总会在不经意间触发“人生
怎样度过”的思考。插队知青,下海经商,逐梦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每代人都有各自人生际遇,
但并不妨碍品格与追求的一脉相承,比如苦干实干,比如改革创新,比如勇于追梦。年代感是似水年华的
情境再现,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记忆和生活意义,可以吹散生活迷茫,可以慰藉心灵世界,可以洞悉梦想微
光。我们无法违抗寒来暑往、春秋代序的时间规律,却可以通过奋斗赢得尊严,通过梦想矫正惰性,通过
规划描绘未来,通过改革开拓动能,通过履责收获不凡。时间是个变量,但主动权掌握在每个人手中。
“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从回忆中汲取能量,在怀旧中
积攒温暖,当人们戴上“年代滤镜”审视过往,其实也是在用“未来视角”定焦当下、谋划前程。在信息
时代,社会进步正像“摩尔定律”一样,呈现愈发强烈的“时空压缩效应”。年代感指引我们总结过往,
为未来储蓄经验智慧、信心决心和筑梦力量。新一年,我们将历史性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
问题,实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愿景。新的 10 年,我们将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最美的风景永远在前,追梦的脚步永远向前。
时间的意义,永远都是被奋斗者赋予的。没有什么比失掉时间更不幸,没有什么比紧握机遇更可贵。
伟大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伟大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幸福安康。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新的奋斗史诗由新时代人完成书写。
高考时评作文素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触及
利益之深前所未有。我们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们要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
供有力组织保障。
11
习近平同志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的一个重要举措,是
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动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动。”在短短一年多
时间里,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制度和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我们必须深刻理
解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继续完善党和国家
机构职能体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党的机构职能体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只有不断完善坚持
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各领域各环节,才能充分发挥中
国共产党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使我们党在新时代更好地担负起进行伟大斗争、建
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重大职责。
在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前,党的机构职能体系存在一些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
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
应的地方,主要是:一些领域党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不够健全有力,保障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
严治党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一些领域党政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权力
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问题仍然存在;等等。这些问题削弱党的领导和党
的执政能力,影响党的形象,不利于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同志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的必然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要求,是更好适
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推动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完善保证党的
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
定力,我们从多个方面完善党的机构职能体系,包括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的组
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统筹设置党政机构,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党的机构职能体系改革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紧紧围绕现实中的突出问题,
着眼于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理顺党的组织和其他组织的关系、党的领导和国家机关
依法履职的关系、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的关系等,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改革政府机构职能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
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政府
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是: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完全消除,特别是
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市场和社会发挥作用还不够充分,有些该管的事没有管好或管到位,有些该放的
权没有下放或放到位,对微观经济事务干预过多过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比较薄弱,有的出现职能
错位、越位、缺位等现象。一些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不够科学,职责缺位和效能不高问题凸显,政府
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领域中央和地方机构职能上下一般粗,权责划分不尽合理。改变这些状况,也是
推进此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动因。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为了让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
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调
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面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通
过改革从多个方面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包括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
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
管,提高行政效率。
政府机构职能体系改革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实践需求和人民诉求,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机
构调整和职能优化,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难题,
理顺了不少多年想理顺而没有理顺的体制机制,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一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从中央到地方,上下同心、扎实推进,各项改革部署迅速落实到位,政府
机构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运行更加高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
步。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新需要得到满足,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人民当
家作主得到更好保障,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激发。
继续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
一年多来的成功实践表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实现了党和国家机构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变
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一场深刻变革。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不仅完成了合署办公、人员转隶、机构挂牌等“物理重组”,而且
通过人员融合、业务融合和职能优化,初步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对各领域深化改革发挥了目标引领、
体制支撑、组织保障、成果巩固作用。事实说明,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
确的,改革的组织实施是坚强有力的,充分体现出全党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充分反映
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产生的良好政治效应,充分彰显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
政治优势。
13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在改革过程中,我
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一系列重要启示。这些经验
包括坚持党对机构改革的全面领导,坚持不立不破、先立后破,坚持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坚持中
央和地方一盘棋,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协调,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全过程。我们要在总结宝
贵经验基础上,继续巩固机构改革成果。党的工作机关要带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更好发挥职能作
用,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党政机构职能统筹,发挥好党的职能部门统一归口协调管理职能,统
筹本领域重大工作,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
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效治理
国家和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都与党和国家机构设置科学、
职能配置优化、履职能力提升密切相关。虽然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组织实施工作已经结束,但推进机构
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提高履职服务能力水平的工作永远不会结束。当前,有的部门职责边界、协同配合机
制等还需细化完善,部门职责交叉、条条干预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市县一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难点
问题虽然破了题、开了局,但还有不少工作要做,下一步应通过持续创新、深化改革逐步研究解决。习近
平同志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大盘子里谋划推进的,是我们打的一次全面深化
改革的战略性战役。
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始终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
主动求变,不断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坚持用法治
方式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发挥法治规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
度不断完善发展。
写作角度 1——抗疫对国家治理能力做了一次压力测试
磨砺见真金。
抗疫斗争,是对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压力测试。至少有五组重要关系,如何辩证统一地把握好,
成为测试中的关键考题。
为了人民与依靠人民:人民至上,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首先不是治理技术、技巧的组合拼接,而要看治理者、治理制度与体系的初心
如何。“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权、一个政党性质的试金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
告中所言。中国的抗疫斗争,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遍观全球战“疫”,少数国家
的部分政客觉得死些人不算什么,其对生命的漠然令人吃惊,本质上,是其执政理念并非从全体人民利益
出发,而只是为少数人、少数财阀利益考虑。
14
马克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是人民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这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人民立场。抗疫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党员干部要紧紧依
靠人民群众。在与波兰总统杜达通电话时,他说,“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抗疫之中,我们既看到党员干部
冲锋在前,又看到亿万平凡英雄就站在你我之间。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为中国的国家治理铺就了最重要的底色。
平时与战时:由平转战、平战结合是重要的治理能力
当重大疫情来袭,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能否较为迅速地由平时状态转换为战时状态,是一道严峻考
题。新冠肺炎疫情的极端复杂性,把压力加到极大。中国的抗疫斗争,体现了较好的由平转战能力。一声
令下,举国动员,从中央到地方,迅速进入到战时状态下的管理、运转当中,成体系的抗疫局面迅速形成。
广大国民也体现出了对抗疫战时要求的自觉遵守。
整个国家的应急体系,是回答“由平转战、平战结合”压力测试题的制度基础。抗疫之中,习近平总书
记在中央深改委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要平战结合、补齐短板,健全优
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这一治理能力,还要
不断完善提升。
统一指挥与调动各方积极性:全国一盘棋的抗压性能经受考验
正月初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面对严重形势,“必须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
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首先体现为党中央对抗疫
全局的统一指挥,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中央指导组推动有关
地方全面加强防控一线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挥统筹协调重要作用。
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不意味着各级各地只是机械执行、无需发挥主观能动性。中央提出重
大原则方向、部署重要任务,各地方各部门则在令行禁止、坚决贯彻落实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比如,19 省市对口支援湖北除武汉外其他地市州,对口支援来自中央部署,而每个参与省市也发
挥主观能动性,在各种“搬家式”救援中,各展所长,各尽其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谈及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在这方面的显著优势时,三句话构成一个整体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三句话的内在逻辑,值得深思。
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抗疫之初,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直至 4 月 29 日、最
近这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他仍在强调,在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情况下,“疫情防控这根弦
必须时刻绷紧,决不能前功尽弃”。与此同时,从 2 月份起,他就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15
工作,强调“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
在抗疫中,党中央一直把做好疫情防控和“确保如期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统筹推进。统筹——同时做好两件事、更多事,比只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更见功力,更考验治理能
力。
战时如此,平时亦如此。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13 个方面
的“坚持和完善”。这些重要任务都要统筹推进,更要随时把握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国家治理,如一支庞大的管弦乐队,其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里,体现着治理水平。
发挥制度作用与发挥队伍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国家治理中,制度的作用极其重要。而人的作用、队伍的作用,也同样重要。没有好的制度在,人
的努力很难汇聚、持久、规范。没有靠谱的队伍在,再好的制度,也得不到有效落实。管用的制度和尽责
的队伍,缺一不可。
在抗疫斗争中的很多重要讲话里,习近平总书记既部署重大任务,也给队伍提要求,讲事、讲人是一
个整体。在抗疫这件大事里,我们都看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强大作用力,也感受到了太多的人
的奋勇、冲锋、坚守。制度与人,两种力量,辩证统一。制度的力量里,埋藏着精神和价值观的纽带。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把制度坚持和完善好,把队伍塑造和凝聚好,再难的事也能办成,再
险的关也能闯过。
写作角度 2——脱贫攻坚,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2020 年是我国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战之年。2020 年也是充满特殊考验的一年,新冠
疫情全球肆虐,国际风云动荡不安。但这一切都没有改变党中央对人民的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决心
不会动摇。
2020 年,全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
突出问题总体解决。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 8000
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 10.2%下降到 1.7%,创造了人类减贫历史上的奇迹。这成就背后,凝结着习近平
总书记的巨大心血,饱含着 280 多万驻村脱贫干部的辛勤付出,融汇着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脱贫攻坚的决定性成就又一次向我们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必然选择。无论是按照总书记部署有序推进的脱贫工作,还是新冠疫情这样的遭遇战、阻击战,我们
的党和国家都经受住了考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引领全局的战略高度和卓越的执政能
力,书写了人类历史新的篇章,构建了社会发展新的坐标系和里程碑。
16
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是我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升级..”.,.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具有创新性.....、.系统性促进作用.......,.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又一次充分体现........................。脱贫攻坚上下一
体、举国同行的举措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难以实现的。而在我们伟大祖国,从基本方略、组织调度到
政策保障,一系列全方位、精准化的战略战术和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实现”的胜利,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我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脱贫攻坚创造的奇迹是精准决策、严谨执行、科学方法、系统努力的结果,
考验了我们的政策体系、管理体系、责任体系、资源体系、人力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体现了中央
在金融、财政、土地、设施、交通、教育、科技、人力等方面快速的执行力和高效的组织力。
写作角度 3——以科技发展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历史经验与未来趋势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推动科技进步作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思路。
一方面,它要求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作为国家治理的方式和方法,提升国家治理的整体效能,以更好推动
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另一方面,它要求采用举国体制,充分发挥系统观念、专家系统、“两弹一星”精
神等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习近平同志提出,我们要“更加重视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治理能
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这就表明,我们党将加强科技发展视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容和动力。这涉
及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经济治理的科技支撑。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考验,我们需要在科学预测需求、供给、生产、市场等方
面走向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管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宏观经济治理数据库等建设,提升大
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能力。”今天,只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宏观经济管理的科学性,才能
在有效防范市场失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政治治理的科技支撑。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政治领域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有机地统一起来。党的十
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
进数字政府建设。现在,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已经成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文化治理的科技支撑。我们党既重视用科技现代化推动文化事业现代化,又注重用之推动文化管理现
代化。习近平同志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这就
要求领导干部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文化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
情况,充分运用新技术和新应用来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去占领意识形态的制高点..........。与此同时,要全面提高
网络治理能力,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压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这样,才能解决..“.本领恐慌....”.问题..,.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只有将知识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最新科技成果
运用到文化管理中,切实提高政府文化管理的效能,才能促进文化管理现代化。
社会治理的科技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
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科技支撑指明了社会治理发展的方向,这就是要
17
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工程、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现代科技成果和手段,来提
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专业化、科技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党和政府坚持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
制,提高了社会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坚持建立和完善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提高了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水平;坚持建立和完善网络化、广覆盖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培养一批专家型的社会管理干部,
提高了他们用科学态度、科学理念、科学方法、专业知识进行社会治理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坚持把遵循科学规律贯彻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
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和全过程,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方法,为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提供了有效的科
技支撑。
生态治理的科技支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加快了生态文明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步伐。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对策性研究,加
快成果转化与应用,为科学决策、环境管理、精准治污、便民服务提供支撑”。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调查研
究,提高了生态文明领域科学决策的水平。此外,还通过弘扬“右玉精神”、塞罕坝精神等生态文明建设
的红色精神,鼓励广大干部在生态治理中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科学求实、无私奉献。
党建工作的科技支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尤其注重运用现代先进科技成果和手段来推进党建工
作。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各地借助网站、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和自媒体平
台,积极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大力推行电子党务和党务公开,“互联网+党建”已经成为当
前党建工作的重要方式。
军队管理的科技支撑。加强科学管理可以为军事现代化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今天,只有加强党
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既加快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又加快军队组织形态
和管理现代化,我们才能加快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外交工作的科技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以相关的科技知识为
决策依据,积极推动气候外交、能源外交、安全外交等专门的新型外交领域的活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阻击战中,习近平主席多次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外交。他强调,人类战胜大灾大疫
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越是面对这种情况,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扎牢维护人类健康安
全的篱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精彩标题、开头与结尾
[精彩标题]
1.创新基层治理方法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推动基层治理 人才是关键
18
3.创新社会治理 夯实平安之基
[精彩开头]
示例一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感的内在要求。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的基层社会治理主要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着力
点,对行政手段的依赖比较多,基层社会治理的综合成本也比较高。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
转变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寓治理于服务之中,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激
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良性互动。
示例二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
斗目标,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基层治理,不仅影响着党和国
家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快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努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做好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多做人民群众满意的事,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幸福、得
实惠。
[精彩结尾]
示例一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是大变革时代基层治理方式与时俱
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切实增强城市基层党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
断完善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格局,努力探索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适应地区差异、满足人民需求的创新基
层治理方式,扎实提高治理成效,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示例二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是基层治理的工作目标,更是
检验基层治理成效的“试金石”。我们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纠治沉疴痼疾、推动向前发
展,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安康作出新贡献。
例文 2018 年高考全国 I 卷高考满分作文
给弟弟的时光瓶
亲爱的弟弟:
此刻,一岁的你也许正在酣睡,而我,正在 2018 年的高考考场上。这是 18 岁给予我的礼物,我必须
伸开双手笑脸相迎,就像去年全家人迎接你的到来一样,也像 18 年前年轻的父母迎接我的降生一样。不
同的是,2000 年初生的我被称为“世纪宝宝”,而你则是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后的“改革宝宝”。
等你从“时光胶囊”中取出这封信时,已是 2035 年,你也到了和我今天一样的年龄。18 岁的天空没
19
有阴霾,而你的 18 岁,注定艳阳高照,因为,按照 2050 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2035 年正好
是中间的“加油站”和关键点,你看到的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大幅跃升,是平等...、.法治的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社会文明的新高度,是青山绿水中的富裕生活,那是咱们的“美丽中国”。
那时,你也许不会再像现在的我一样为明天的高考焦虑,也许“高考”已经成为一种测试而不再是进
入高等学府的门槛——真羡慕你们这一代享受均等教育的阳光普照的年轻人。
请你记住,历史是层叠的过程,当我们注视当下时,必须给予过往的时代以应有的尊重。因为,你们
所拥有的一切,是时代巨变的结果,更是前一代人拼搏打下的基础。
如果没有 2006 年取消延续了两千年的农业税,如果没有载人航天的一次次遨游天际,如果没有令世
界为之侧目的精准脱贫工程,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的狂飙突进,如果没有“中国制造”和“一路一带”的
战略实施……2035 年不过是时序中一个普通的标记,怎么会有你我看到的辉煌?
咱们的老家,曾经是一个不通公路的山村,父亲当年要翻过一座山头,花一个小时时间步行到学校。
他考上了大学,背井离乡到了城市定居,却与贫瘠的故乡挥手告别,留下了守着大山里的特产卖不出去的
乡亲。
那是父亲心中的痛,是一代人无奈的叹息。
现在,乡村公路修通了,产业扶贫进山了,土特产成了市场的热销品,几百年没有变样的山村几年之
间成了旅游的热点,欢笑合着枝头果实的碰撞让曾经沉寂的山村充满了生机。
如果有一天你去那里旅游,别忘了,那是我们的故乡,我们根系深埋的土壤。
你看到的现实,曾是我们奋斗的梦想。
2008 年,那一年,我 8 岁,却记住了一个陌生的名字,汶川,也从此懂得了“国难兴邦”内涵:近 7
万人的生命死于灾难,8000 亿元的经济损失……但是,在巨大的哀痛之后,就在你看到的地震废墟的旁边,
一座座新的城市和村庄拔地而起,谁都拒绝不了万物的生长,谁也无法遏制一个民族崛起的力量。
所有的辉煌都伴随着苦难,所有的梦想都倾注着希望。
你看到这封信时,按照时下的划分,我已经是“油腻”中年男,但是,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我虽至
中年,但绝不会“油腻”,因为,有梦想谁都不会油腻。
所以,2035 年,你是早上 8、9 点钟的太阳,我也将以年轻的笑容行走在路上。
米兰·昆德拉说过,“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
正在走向我们选择的终点”。
我想说的是,梦想永远没有终点,过了 2035 年,还有 2050 年,那时,你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你的奋斗在路上,你的梦想也在路上。有梦想,谁都会健康成长,有梦想,哪个时代都了不起。
共勉
20
你十八岁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