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三)
地 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黑
色水性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书写作答。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日本纺织企业经历了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从代工生产(OEM)到原创设计生
产(ODM),再到自有品牌生产(OBM)的过程,也呈现了国际化布局、跨界延伸(碳
纤维、光学纤维等)和多元化扩张发展格局。据此完成 1~2 题。
1.从原创设计生产(ODM)到自有品牌生产(OBM),纺织企业
A.知名度迅速上升 B.销售市场逐步拓宽
C.劳动力成本降低 D.科技投入显著增加
2.日本纺织企业跨界延伸,可以
A.促进企业集聚 B.增加内部交易成本
C.迎合市场需求 D.降低企业市场风险
每年春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会出现水汽在冷的地板、墙壁、家具表面凝结、
起水珠,返潮的天气现象,人们称之为“回南天”。据此完成 3~4 题。
3.回南天时,出现概率最大的风向是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4.关于回南天现象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回南天现象随着暖空气的加剧而结束
B.初春冷锋过境,气温骤降,水汽凝结
C.持续的偏北风,会导致回南天现象消失
D.回南天发生前,当地长期受冷空气控制
城市规划部门对我国某特大城市以不同位置为起点和终点通勤距离(从居住
地到工作地的距离)进行调查。表 1 为该城市 2010 和 2015 年的调查数据,据此
完成 5~6 题。
表 1(单位: km)
5.该城市 2015 年比 2010 年
A.起点为近郊的通勤距离变化幅度最小
B.市中心居住功能增强
C.终点为远郊的通勤距离变化幅度最大
D.职住分离现象更显著
6.根据调查数据推演城市规划,主要使用
A.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建模预测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分析统计
C.遥感技术获得人口分布数据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动态监测
中国棉花生产重心在 1950~2015 年间发生较大迁移,棉花产量贡献由单产主
导逐渐转变为面积主导。图 1 为 1950~2015 年全国及各分区棉花产量和面积重心
变化。据此完成 7~8 题。
7.我国棉花
A.面积重心向长江流域转移
B.主产区向西北内陆转移
C.主产区由河南转移到甘肃
D.产量重心移动幅度较小
8.影响中国棉花生产重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成本 B.交通
C.种植技术 D.气候
图 2 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历程示意图。据此完成 9~10 题。
9.新中国成立后和 21 世纪初期我国化学工业都在西部布局共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国防安全 B.劳动力价格
C.市场因素 D.资源条件
10.2018 年以来,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①中西部地区依托产业基础,着力发展高端产品
②东部地区依托先进技术,着力于发展精细化工
③中西部地区结合环境,重点发展低碳资源利用
④东部地区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出生于北极的北极燕鸥是鸟类迁徙的高手,一生致力于往返南北极,追逐夏
天,追逐白昼。图 3 为“北极燕鸥迁徙路径图”。 据此完成 11~12 题。
11.据此判断
A.甲为向北迁徙,去越冬 B.甲为向南迁徙,去繁殖
C.乙为向北迁移,去繁殖 D.乙为向南迁移,去越冬
12.在甲迁徙路线中,有些鸟群会沿着西非的海岸飞行,另外一些鸟群会沿着南美
洲东岸飞行,两岸共同具有的自然景观是
A.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C.热带荒漠亚 热带常绿阔叶林 D.热带草原热带荒漠
宽广河流阶地指示了河流在下蚀过程中,长时期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高度,
以侧蚀拓宽河谷为主,而后深切侵蚀使原有河床或河漫滩脱离河流作用成为阶地。
科学考察发现金沙江某河段发育了多级由堰塞湖相沉积组成的堆积型阶地,不同
阶地上覆盖的湖相沉积物形成的年代不同。图 4 为该河流阶地断面图。据此完成
13~14 题。
13.从该河流阶地中存在多级不同的湖相沉积物,可以推断该区域
A.呈发生多次山体滑坡 B.河流的流速快
C.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 D.河流含沙量大
14.河流阶地 T1 对应图示剖面的形成过程是
A.下切—侧蚀—堰塞—堆积—下切
B.下切—侧蚀—下切—堰塞—堆积
C.堆积—侧蚀—堰塞一堆积—下切
D.堆积—下切—侧蚀—堰塞—堆积
我国某中学生发现,在书桌的固定观测点上,每年仅有一天通过窗户既可观
察到日出也可看到日落。图 5 为该日日出、日落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15~16
题。
15.若甲为该日日出位置,则该日
A.大连正值樱花盛开
B.该地日出方位全年最偏北
C.该地昼长全年最长
D.沈阳正午日影全年最长
16.太阳位于甲点时的北京时间是 7:57,位于乙点时地方时为 17:05,则该学生
所在地最接近于
A.上海 B.沈阳 C.成都 D.拉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随着甲地区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城市周围地区的农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图 6 为我国某地区气候资料。
(1)据图简述甲地的气候特征(6 分)
(2)据图判断甲地区的主要农业类型,并分析其冬季农业生产可能面临的困难。(6
分)
(3)推测甲地区城市周围农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4 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赛里木湖(图 7)位于天山西部伊犁河谷地北部,在蒙语中是“山脊梁.上的湖”,
也被称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它形成于山间断陷盆地中,是新疆海拔最高的
高山湖泊。环湖共有大小河流 39 条,但是直接流入湖中的只有一条。湖区常年盛
行偏西风,风力较强。湖东部山地及滨湖地带绿草如茵,牛羊成群,自古以来就
是优良的夏牧场。
(1)从大气环流和地形角度分析赛里木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原因。
(6 分)
(2)推测环湖河流只有一条直接流入赛里木湖的原因。(6 分)
(3)赛里木湖被誉为“山脊梁上的湖”,请分析其形成过程。(6 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芦苇是多年生禾本湿生植物,多生长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
辽河在盘锦市注入渤海,形成大面积三角洲。图 8 为 1986~2012 年辽河口主要湿
地类型芦苇沼泽与其他景观类型之间的转移面积变化图。
(
1)描述 1986~2012 年芦苇沼泽面积变化特征。(6 分)
(2)推断 1986~2004 年该河口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的变化并说明理由。(6 分)
(3)说明 2004~2012 年芦苇沼泽面积变化的人为原因。(6 分)
2021 年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三)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B 2.C 3.C 4.B 5.D 6.A 7.B 8.A 9.D 10. D
11.C 12.B 13.A 14.A 15.D 16.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道题,共 52 分)
17. (16 分)
(1) 7 月均温在 18. 4~20℃,气候温和; (2 分) 1 月均温在-28~-24℃,气候严
寒,气温年较差大; (2 分)年降水量在 400mm 以下,降水较少。(2 分)
(2)主要农业类型:畜牧业,(2 分)困难:冬季寒冷漫长,牲畜饲喂干草,无法满
足其营养需求;冻害暴雪,导致牲畜食物短缺或死亡;降水偏少,牲畜饮水困难。
(困难每点 2 分,答出 2 点即可得 4 分)
(3)农业结构的变化:种植业(花卉、蔬菜)比重增加,畜牧业比重降低。(2 分)
不利影响:耗水量增加,水资源紧张,(生态恶化)有荒漠化的危险。(2 分)
18. (18 分)
(1)该湖位于天山西部,地处西风带,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2 分)遇到地形阻
挡形成的地形雨是该湖重要的补给水源。(2 分)由于山地阻挡,天山东部难以受到
大西洋水汽的影响。(2 分)
(2)身居内陆,气候较为干旱,地表径流量少;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
草原涵养水源,湖岸地带,坡度较缓,流速慢,下渗强烈;流经草原牧区耗水量
大。(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得 6 分)
(3)地壳运动导致高大山脉的形成,同时形成多条断层; (2 分)高山顶部断层局部
陷落形成盆地; (2 分)降水和冰川融水汇集在盆地中积水形成湖泊。(2 分)
19. (18 分)
(1)1986 ~2004 年,芦苇沼泽面积增加;其中 1986~ 1995 年增长大于 1995 ~ 2004
年;2004~2012 年芦苇沼泽面积减少; 1986~2012 年芦苇沼泽面积总体下降。(每
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得 6 分)
(2)河流堆积作用大于海浪侵蚀作用。(2 分)芦苇是浅水湿生植物,芦苇沼泽面积
增加,且主要来自滩涂,(2 分)说明河口泥沙沉积量增加,且海浪侵蚀作用弱,淤
进大于蚀退。(2 分)
(3)农业开发毁苇种稻;水产养殖业兴起;城市化发展加速,建筑和交通设施占用
湿地;河水使用量增大,海水入侵,水土咸化,不利于芦苇生长。(每点 2 分,答
出 3 点即可得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