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 史
注意事项:
1.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卡,共 6 页。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核对后的
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诗经》颂篇中就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昊
天有成命,二后(文王、武王)受之”的记载。这类颂词
A.说明中国古代宗教正式形成 B.旨在证明政权存在的合理性
C.说明古代生产力发展程度高 D.保证了商周政权的内部稳定
2.秦汉两代朝廷非常重视道路的建设。秦兼并六国之后,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
西汉武帝时,在秦成果的基础上,开辟了通向西南、西域、夜郎等地的交通道路;东汉的
都城洛阳则是“处于中土,平夷洞达,万方幅凑”的交通枢钮。这些成就的取得
A.保证了秦汉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B.说明交通是秦汉地方治理的核心
C.得益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D.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领导权
3.《资治通鉴》记载:唐“边帅……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最初
节度使只掌管军务,另设掌钱粮的度支使、管屯田的营田使,防区内的政事由刺史掌管。
但玄宗后期,节度使开始兼领度支使、营田使,后来又兼采访使,采访处置使等。这种变
化
A.成为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 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导致了地方权力过度膨胀 D.说明了唐地方官制得到完善
4.在宋朝,三省中“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主事的都
是临事差遣官员。这样做的原因在于
A.强化君主的政治核心地位 B.为了防止官员间勾朋结党
C.汲取唐朝武人干政的教训 D.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使然
5.清王朝的民族政策强调“一切政治,悉因其俗”。雍正帝曾说:“朕思回民之有教,乃其先
代留遗家风土俗,亦犹中国之人,……是以回民有礼拜寺之名,有衣服文字之别,要亦
从俗从宜,各安其习。”这一观点
A.体现了儒家仁政治国的思想 B.确保了民族关系的稳定和睦
C.加速了中华民族一元化进程 D.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6.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 14 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最终在
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太平天国的悲剧常常能够引起后人的思考,时代和阶级局
限性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下列最能体现其阶级局限性的说法是
A.领导集团内部派系问题严重 B.没有集中力量北伐体现保守自满
C.没有制定明确革命斗争纲领 D.流动作战缺稳定根据地教训深刻
7.1930 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矿业法》,规定:“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
矿,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开采,如无自行开采之必要时,得出租探采,但承租人以中
华民国人为限。”这一法规
A.受到当时苏联经济模式影响 B.带有一定国家干预色彩
C.旨在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D.是统制经济的重要表现
8.电影《风云儿女》(1935 年)描写了“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三
省,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唱出
了时代的声音,流传于全国,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这反映了
A.中国电影以宣扬抗战为己任 B.影片再现了全面抗战的场景
C.抗日民主救亡运动开始兴起 D.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9.1950—1953 年上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广泛开展了群众性文化教育运动。在扫盲运动中,
全军参加文化学习的人数达 150 多万人,其中干部 32 万人。开办速成中学 55 所,速成
小学 222 所。全军共抽调 14 万干部担任文化教员和其他教学工作,每个连队配备 3—4
名文化教员。至 1953 年,全军官兵基本摘掉了文盲、半文盲帽子。扫盲运动
①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②提高了官兵文化水平
③为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条件
④让中国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10.经过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 7 亿多农
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国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
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
社会发展史册。这一成果表明了
①脱贫攻坚开始于新中国成立
②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③脱贫攻坚工作的阶段性发展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民众会(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
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同时“凡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
庭,而陪审官的任何投票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力”。这表明,在古代雅典
A.公民大会并不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B.审判程序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C.人民主权原则在实践中充分体现
D.政体权力的分配体现了制约思想
12.在菲律宾马克坦岛有这样一块双面纪念碑,碑文的一面来歌颂菲律宾最早的反殖民统治
的民族英雄——于 1521 年杀死麦哲伦的酋长拉普拉普,另一面来纪念当时的入侵者——
世界上最早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麦哲伦。这说明
A.历史是非清晰可辨 B.角度不同结论迥异
C.人物评价看其主流 D.观念冲突可以弥合
13.下表是欧美四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其中,丙国和丁国是
生铁产量
(单位:千吨)
钢产量
(单位:千吨)
煤产量
(单位:百万吨)
1871 年 1891 年 1871 年 1891 年 1871 年 1891 年
甲 860 1897 80 740 13.259 26.025
乙 1665 9203 69 4277 29.5 14.09
丙 1564 4641 521 2352 37.0 94.2
丁 6600 7499 600 3200 127 186
A.德国、英国 B.德国、美国
C.法国、英国 D.美国、英国
14.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粮食的征收不得不动用军队才能完成。农民与工人举行罢工活动,
甚至把矛头指向了苏维埃政权。发生在坦波夫的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喀琅施塔得的水
兵也参与叛乱。为缓解不满情绪,政府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在全国推行农业集体化 B.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
C.对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 D.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15.下图是二战后德国柏林被四国分区占领的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柏林墙修建时①区占领国领导人为赫鲁晓夫
B.②区占领国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世界大国
C.马歇尔计划对③区占领国并未产生明显帮助
D.分区占领满足法国最大限度削弱德国的愿望
16.2021 年 3 月,美国贸易代表戴琦在就职听证会上表示“关税是贸易工具箱中的合法工具”,
其实质是继续推行自 2018 年以来的特朗普时代的贸易保护政策;同月,英国贸易大臣伊
丽莎白·特拉斯在接受采访时,声称“如果世贸组织不进行改革,各国会找到其他发展贸易
的机制”;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有类似言论。这表明了
A.全球化缩小了国家间的贸易差距
B.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应该适时调整
C.经济全球化暂时陷入了瓶颈状态
D.互利共赢观念遭到国际社会的破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口,在中唐到南宋,是泉州的快速发展时期,留存有大
量的文化遗迹,图中所示为建于宋代的姑嫂塔、摩尼教遗址、清真寺三个建筑。
①
②
③
④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之际泉州快速发展的原因。(6 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遗址对于泉州海外贸易研究的史学价值。(7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1921 年—2021 年,中国共产党风雨征程,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历久弥新;艰苦奋斗,
成就辉煌。
材料一
1928 年红四军在朱德、陈毅指挥下,于龙源口歼灭进攻之敌千余人。此后,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毛泽东领导红军排除“左”倾盲动主义的干扰,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由毛泽东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决议。这个
决议进一步总结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
律,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
——摘编自《央视国际网络》
材料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 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的试、勇敢地改,干出
了一片新天地。……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
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
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
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
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
最壮丽的气象。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同志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具体做法。(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6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图 1
泉州姑嫂塔,建于宋代,是当时著名的航向塔标
图 2
泉州摩尼教(波斯宗教)(宋)遗址
图 3
泉州清真寺(宋)遗址
材料
苏伊士运河(又译苏彝士运河)是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
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
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法国主导修建,此后英国购买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大量股票,苏伊士
运河逐渐被英国控制,成为其工业和运输的大动脉。1956 年 7 月 26 日,埃及纳赛尔政府宣布
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为国有,英国认为这是强行抢走英国财产的行为,法国也颇为恼火。与
此同时,由于历史的恩怨以及领土争端,以色列一直与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埃及存在着很深的
怨恨和战争的可能性。1956 年 10 月 29 日,充当英、法联军马前卒的以色列率先发动对埃及
的进攻,英法联军要求埃及让出苏伊士运河区,埃及断然拒绝。1956 年 11 月 1 日,美国在联
合国提案要求英、法立刻停火,联合国大会通过这一提案。同年 11 月 5 日,苏联提议和美国
共同出兵埃及,苏联宣布,如英、法不停火,苏联将对英实施核攻击,美国命令全球美军进
入戒备状态。英、法被迫在 1956 年 11 月 7 日宣布停火,1956 年 11 月 22 日,撒出全部军队。
——摘编自丁泓宇《英国与苏伊士运河战争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土运河战争的影响。(8 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清末新政开始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北新学蔚起,开启了教育近代化的历程。这一历程
是在引进、走出、对抗与交融中完成的。
表 现
引进
清末教育新政,中国人“假道于日”,学习西方。从 1901 年到 1910 年的
10 年间,新式教育迅速发展,我国近代教育进入系统化和制度化时期。
到了民国时期,中国引进欧美教育模式,来构建自己的近代教育体制。
走出
为了学习西方,东北地方政府还经常派人出国考察。清末多派往日本考
察。欧战以后,时有特派专员分驻欧美考察。据统计,东北大学的 128
名教职员中,留过学的有 77 人。这些人大量翻译、引介和使用国外著作
和教育办学思想。
对抗
五四运动以后,反帝爱国思想深入民心。尤其是 1925 年,东北各大城市
响应全国教育联合会的要求,将“民族主义”融入教育中。东北地方政府
针对帝国主义殖民教育的侵略,开展了“收回教育权”运动,“抵制外人实
施的同化式教育”,以实现民族教育自决和本土化。
交融
清末课程安排,既有传统的修身、读经讲经,又有代表西方先进文化的
格致(包括植物学、声学、力学、化学等)、体操、图画等内容。到了民
国时期,明令废止经学,各学校也翻译和引介了西方大量书籍作为教材
等。中西兼备、文理并重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当时国民教育、实利主义
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等“五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部分或全部材料,围绕“东北教育发展”这一主题自拟论题,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内容加以论述。(要求:明确所选信息,写出论题。论述过程要史论结合,
史实准确,解释分析逻辑清晰。)
2021 年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阅标准(选择题详解)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A D A B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C B A C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为中国古代政治建设。依据材料所给内容,学生能够抓住“天命”、《诗
经》颂篇等提示语,得出正确答案。选项 A,材料所述能够得出古代政治理论中的宗教色彩,
但并不能表明古代宗教的正式形成,故 A 不是正确答案;选项 B,商颂与周颂的内容,均是强
调各自的存在是上天选定与安排的,其目的在于强调政权的合理性,所以 B 是正确答案;选
项 C,颂词的内容无法体现当时生产力水平高,且与史实明显不符,故 C 不是正确答案;选项
D,从史实出发,商周的政权内部并不是稳定的,与史实不符,且稳定作用的表述程度不合理,
故 D 不是正确选项。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交通建设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依据材料所给内容,学生能够看出
秦汉在交通建设方面的共性,即交通成网,都城为中心。由此判断选项 A、保证秦汉商品经济
高度发展与史实不符,故不选;选项 B,夸大了交通建设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与史实不符,
故不选;选项 C,能够进行如此庞大的交通建设,其目的在政府加强对地方控制的需要,故 C
是正确选项;选项 D,交通建设有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无法确保,程度不合理,故不选。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代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藩镇割据。材料明确指出唐代节度使设计的初衷
和权限变化,这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A 选项,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
节度使权限的变化是制度性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故不选;B、C 选项,节度使权限的变化导
致地方实力增强,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分析错误,不选 B 而选 C;D 选项,材料中节度使
权限变化不能说明地方官制的完善,而是对地方体制的破坏,故不选。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宋代加权专制皇权的措施。依据材料所给内容,学生识别出这是宋代
二府三司制度下的政权建设,根据所学知识,学生可以判断:选项 A,通过三省官不掌实权,
主事者均为临时差遣,有利于保证大臣无法独揽大权,从而加强了专制皇权,故 A 是正确答
案;选项 B,防止朋党的是宋朝的分别议政体制,故 B 不是正确选项;选项 C,汲取武人教训
的是统调分离和收兵权等措施,故 C 不是正确选项;选项 D,重文轻武是国家重用文官,与材
料内容不符,故不选。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民族政策。依据材料所给内容,学生能够依据“悉因其俗”和“从
俗从宜”等内容判断,这一政策有助于缓和民族关系,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故 D 是正确选
项。选项 A,材料所体现的仁政思想不明显,故不是正确选项;选项 B,与史实不符,清代的
民族关系并不是和睦稳定的,故 B 不是正确选项;选项 C,这种观点的落实有助于多元一体的
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但不是一元化,故 C 不是正确选项。
6. 【答案】A
【解析】因为农民阶级局限,无法形成稳定、团结的领导集团 A 项正确。B 项属于战略眼光与
阶级局限不符合。太平天国颁布有《天朝田亩制度》等纲领,C 项错误。太平天国定都就意味
着建立了稳定的根据地 D 项错误。
7.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国家对重大行业的掌控,不允许私人掌握,而必须中华民国人才能承租,
这是带有一定国家干预色彩,故 B 正确。当时苏联斯大林模式不能私人承担经营,A 项错误。
将矿业国营并不是为了推动民族工商业,C 错误。统制经济,是抗战时期的应急措施,D 错误。
8. 【答案】D
【解析】1935 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故 D 正确。一部电影不能说明所有的中国电影
都以宣扬抗战为己任,故 A 错误。全面抗战开始于 1937 年,故 B 错误。1931 年“九·一八”
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抗日民主救亡运动开始兴起,故 C 错误。
9. 【答案】A
【解析】通过扫盲运动,提高了官兵文化水平。为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必要
的条件,符合扫盲运动的历史意义。故 A 正确。文化扫盲不能为战争胜利奠定基础,故①错
误。全军官兵基本摘掉了文盲、半文盲帽子,不是全中国,故④错误。
10.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
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可以得出②④正确。“经过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努力”可以得出①错
误。“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 7 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2021
年 2 月 25 日习近平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可以得出③错误。
11.【答案】D
【解析】由材料“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
法案”可知公民大会权力受到限制,但不能说明公民大会不是最高的权力机关,故 A 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公民大会、议事会权力的制约而非审判流程,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雅典政体
权力分配而非公民,故 C 项错误;由材料“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
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凡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庭,而陪审官的
任何投票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力”可知雅典具有权力制约思想,故 D 项正确。
12.【答案】B
【解析】碑文正面肯定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意义,是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反面肯定了菲律
宾人反抗西班牙入侵的民族抗争精神,是站在反殖民角度,所以角度不同,结论迥异,故选 B
项;材料反映的是站在不同立场,对历史人物进行评论,分别偏向各自的历史贡献,没有否
定和批判的意味,排除 A、C 项;材料反映的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迥异,但是两者并存,
没有弥合的倾向,排除 D 项
13.【答案】C
【解析】题干中所涉及的时间点都是“1871 年”和“1891 年”,即题干表格中所出现的现象
都是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和德国
的发展速度最快,而传统的英国和法国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即甲乙应
该是美国和德国,就英、法两国而言,英国的发展速度要比法国要快一些,然后结合题干表
格中的比较,可知丁是英国;就丙、丁两国而言,通过题干中的表格数据比较可知,丙国的
发展速度要比丁国慢,我们就此可以判断丙是法国;就甲、乙两国而言,通过题干中的表格
数据比较可知,乙的发展速度较快,而甲发展较慢,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1871 年,德
国刚刚完成统一,其发展速度要比美国慢一些,据此可以判断甲是德国;就美国和德国而言,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的发展速度要比德国要更快一些,美国的能源产业发生变革,
石油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表格中煤的产量下降,再结合题干中的表格其他数据
进行比较,可以判断乙是美国。
14.【答案】B
【解析】题干反映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后实行新经济政策,B 项是新经济
政策的内容,符合题意;A 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不符合题意;C 项是 1861 年沙俄政府的
政策,不符合题意;D 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1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柏林墙修建是在 1961 年,此时苏联领导人是赫鲁晓夫,选择 A 项;
与新中国最早建交的世界大国是苏联,且苏联所占区域应为东柏林,②为西柏林区域且由法
国占领,②错误,排除 B 项;③为英国,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推行的扶植并控制西欧,进而遏
制苏联的政策,有利于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排除 C 项;最大限度的削弱德国是一战后法国
的愿望,且主要表现在《凡尔赛和约》中,二战后法国虽然仍然希望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
但遭到了英美的抵制,分区占领本身也说明其愿望未能实现,排除 D 项。
16.【答案】C
【解析】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材料内容得出经济全球化暂时陷入了低潮
状态,故 C 项正确;全球化缩小国家间的贸易差距,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从长远看全
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故 B 项错误;互利共赢观念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原则,
这一观念不会遭到国际社会的破坏,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13 分)
(1)原因:
①南方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市舶司等管理机构的设置;
③宋政权南迁的影响; ④唐宋政权对外经济政策的影响;
⑤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影响;⑥地理位置优越,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注:以上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 6 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
赋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6 分。)
(2)史学价值
①三处建筑遗址属于实物史料(第一手史料),对研究唐宋时期泉州海外贸易具有重要史学价
值(1 分)。
②其中姑嫂塔可用于对泉州港在海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港口的繁盛程度等方面的研究。(2
分)
③清真寺和摩尼寺两个遗址可用于唐宋时期对西亚地区贸易状况的研究。(2 分)
④这些建筑遗址对于研究唐宋时期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1 分)
(注:考生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赋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7 分。)
18.(12 分)
(1)具体做法: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根据地的建设。
(注:考生答出三点即可得 6 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赋分。)
(2)巨大成就
①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②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③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不断完善;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发展;
⑤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注:考生答出三点可得 6 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赋分。)
19.(14 分)
(1)原因:①英、法维护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2 分)
②以色列与埃及的长期矛盾;(2 分)
③埃及为维护国家主权,将运河收回国有。(2 分)
(2)影响:①严重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 ②推动了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③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 ④扩大了美、苏在中东的影响力;
⑤调整了资本主义阵营内的大国关系; ⑥导致中东问题更加复杂。
(注:考生答出四点即可得 8 分。)
20.(13 分)
评分标准:
①论题 2 分。明确写出论题且没有逻辑错误,得 2 分
②论述过程 10 分。论述过程逻辑正确,引用史实准确且适合,多角度论证,得 10 分。
如果单一史实和单一角度,得 4 分。
③总结陈词 1 分。总结陈词要明确扣到论题,且要对论述进行总结和升华,得 1 分。
重复论题或不写总结陈词或者总结陈词的结论与论述不一致,不得分。
论题示例:
示例一:政府政策影响教育的近代化进程(全部材料都能体现)
观点:政府政策推动了东北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论述:东北地区教育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的调整。
清末时期:政府通过派人考察日本,向日本派留学生等方法,假道日本,学习西方。从而推
动了东北近代教育进入系统化和制度化时期;通过课程安排,实现了教育的东西方融合。
民国时期:政府主导引进欧美教育模式,构建起自己的近代教育体制;派专人赴欧美考察,
引进了西方的教育办学思想;东北地方政府通过“收回教育权运动”,加快了东北地区民族教
育自决和本土化进程;通过中西兼备,文理并重的教学内容安排,突显五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方针。
综上所述,政策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明确教育的发展方向,可以提供必
要的引导和支持,可以合理调整内容与方式,这些都会推动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示例二:爱国运动推动了教育民族自决(“对抗”部分材料能体现)
论点:爱国运动推动了教育民族处决
论述:在中国教育的民族化过程中,爱国运动起到了助推发展的作用。
五四运动:使反帝爱国思想深入民心,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教育,通过教育改革宣传新
知识,新理念。在全国教育联合会的要求推动下,将“民族主义”融入教育中。
“收回教育权”运动:通过开展此项运动,东北地方政府“抵制外人实施的同化式教育”,
以实现民族教育自决和本土化,对帝国主义殖民教育的侵略进行抵制,推动了教育民族自主。
综上所述,在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中,爱国运动有利于提升教育中的民族意识,在
抵制西方列强对我国的精神侵略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教育民族自决的进程。
示例三:多种手段推动了东北教育(教育)的发展
论点:中国教育(东北教育)在交融碰撞中发展
论据:中国教育(东北教育)的发展,是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碰撞的结果。
中国教育(东北教育)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对西方的主动学习, 通过引进西方的教育模式,
构建起自己的教育体制,推动教育进行系统化和制度化时期;通过走出去学习,大量翻译、
引介和使用国外著作和教育办学思想。
中国教育(东北教育)的发展,受益于对帝国主义殖民教育的抵制。将“民族主义”融入教
育中,通过开展了“收回教育权”运动,以争取实现民族教育自决和本土化。
中国教育(东北教育)的发展,在于东西方教育内容的融合。通过课程安排,将传统文化和
西方先进文化的格致(包括植物学、声学、力学、化学等)、体操、图画等内容结合。建立
了中西兼备、文理并重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当时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
世界观教育和美育等“五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
综上所述,正是通过在引进、走出、对抗与交融,中国教育逐步吸收了西方的先进理念与内
容,实现了东西方的融合,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