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 5 月 17 日 9:00—11:30】
射洪市 2021 年普通高考模拟测试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
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
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答题卡作答。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化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
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等方式固化下来的。就社会个体来说,
文化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修养、道德水平、伦理素质的外在表现;就社会整体而言,文化礼
仪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集中反映。鉴于文化礼仪具有
重要功能和特殊作用,我国历朝历代均把开展文化礼仪教育作为道德实践的重要内容,每逢
新春佳节到来之时所进行的贺年活动即为典型例证。
作为一种官方文化礼仪形式,贺年肇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秦代和两汉时期,兴旺
于南北朝和隋唐阶段,至宋代由于受程朱理学的浸润与影响,逐渐在民间市井中传播扩展,
到了明清两朝无论寻常百姓还是三教九流皆行贺年之礼,进入清末民初贺年日益畸变,走向
庸俗化和流俗化,尽管彼时贺帖形式繁杂多样,但贺词内容单调乏味,大都是些升官发财之
类的俗语,于不觉间将市侩气味和交运心理传递到人际关系中,久之沉积为痼疾与陋习。时
至今日,即便不是逢年过节,人们也经常以现代通信方式,频频转发一些“做大官发大财行
大运”之类的口彩。贫乏的语言表述和低俗的思想情趣,导致贺年越来越远离其良好的初衷。
事实上,贺年作为一种传统礼仪形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赡的文化内涵。贺年与
众多西式节日礼俗迥然有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文化礼仪的贺年,呈具规范功能和
教化作用。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淘洗和时光磨砺,贺年早已演化为国人的一种民俗仪式,早
已递嬗为具有某种人伦亲和性和情感归属性的交际载体。每年春节期间,人们以真情实感互
相慰藉,以理想情怀互相鼓励,以担当尽责互相期许,从而赋予了贺年以更多社会意义和更
大人文价值。特别是中国古代一些文化典籍,记载了过年时诸多家人间的贺戒、亲朋间的贺
赞、同事间的贺勉、邻舍间的贺慰,不仅为贺年注入了温情暖色,而且为贺年增添了文明色
彩。
时光流转到当下,伴随改革开放全面深入推进,国民经济呈现出稳步健康发展态势,人
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不断攀升,礼贺仪式逐渐回归和兴盛起来,尤其是在元旦、春节期间,
最为集中和频繁。保持贺年的文化礼仪的本色和属性,使其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
华文明、敬重气节风范、增进感情友谊的路径和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国人的心灵仪式。贺年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节日习俗,承载
着一个民族悠远的记忆和情怀,绵延着一个社会的情感归宿力和文化凝聚力。多年来,受以
社会分工为基础、由共同事业建立起来的城市业缘关系的冲击,人们的血缘关系有所淡漠,
亲情关系有所削弱,贺年这一文化习俗在维护家族和谐与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也有所下降。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核心定力和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传承文化是每一个文化人的责任与使命。
(摘编自刘金祥《贺年的文化本色》)
1.下列对“贺年”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贺年在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到清末民初已经庸俗化和流俗化,没有了共同遵守的基本
道德规范。
B.贺年开始于官方,后因程朱理学的影响而扩展到民间,到了明清时代达到历史高峰,
然后式微。
C.贺年远离文化礼仪的原因之一在于人们用单调的贺词内容把市侩气味和交运心理传递
到人际关系中。
D.贺年由制度化节日习俗最终演化为民俗仪式,因城市化问题在维护家庭和谐上的作用
下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总写部分,文章为了论证贺年的文化本色,先从两个维度诠释了文化礼仪的具体内
涵。
B.文章按照贺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解说贺年的时代特点,重点讨论当代社会应该改正的缺
陷。
C.文章从空间角度点明中西方节日礼俗的区别,从时间角度讨论文化礼仪贺年的重要作
用。
D.文章末段论证了文化人在贺年时要做到的具体措施,以此照应题目和第一段的重点内
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春节期间进行贺年活动,体现了文化礼仪在维系社会正常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功能和特
殊作用。
B.不重形式而重内容是贺年与众多西方节日礼俗的区别,贺年注重的是规范功能和教化
作用。
C.春节前举办茶话会,到生产一线慰问,到贫困地区访贫问苦等形式符合当代礼贺仪式
的要求。
D.在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公民,特别是文化人过春节时要葆有气节风范,共同维护精神
家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张桂梅:大山里的女校
张桂梅,筹建了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该校学生大多
来自贫困山区,建校 12 年,1645 名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张桂梅一直坚守教育岗位,把用文
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2019 年该校的综合升学成绩位居当地第一。中央电视台《面对
面》节目的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记者:学校目前取得的成绩,您满意吗?
张桂梅:不满意。我想让孩子们全部上一本或者是双一流,我想要山里的孩子走进最好
的学校。
记者:这是专门给贫困山区的女孩子上的高中吧?
张桂梅:我们没提贫困两个字。贫困对女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隐私。我们就叫大山里的女
孩儿。
记者:您为什么想筹建这样的学校?
张桂梅:我在民族中学时,常有女生从课堂上消失,这些姑娘被家里定下婚事,要出嫁
了。华坪儿童之家成立,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的健康女婴,这让我萌生了筹建免
费的女子高中的想法。
记者:为什么不男女生一起招收呢?
张桂梅:女孩子受教育后,可以改变三代人。如果她有文化,她会把孩子丢掉?我的初
衷就是解决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
(画外音):2002 年起,张桂梅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2007 年,《我有
一个梦想》的报道,让张桂梅和她的女高梦在全国传开,来自爱心人士的捐款以及当地政府
的出资共同汇聚在华坪,2008 年 8 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张桂梅担任校长,并吸引来
了 16 名教职员工。首届共招收女生一百名,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成绩始终提不上去,这点是
张桂梅始料未及的。
张桂梅:他们说,能够考上职大就行了,我说,要读职大,用不着读这所高中。去山里
家访,好多人家祖祖辈辈第一个高中生在我们这儿,因为我们这不收费。有学生的爷爷奶奶
说,孙女读高中了,我们可以放心地死了。想想知识在山里人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回来我对
老师们说,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给我们了,我们至少要让他们上二本。
(画外音):当时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不少教师打了退堂鼓。加之学校条
件简陋,建校才半年十七名教师中就有九名提出辞职,学校工作近乎瘫痪,学生将被分流到
其他高中。心灰意冷的张桂梅整理资料,准备交接。但老师们的资料让她眼前一亮。
张桂梅:整理资料我才发现,剩下的八人中有六个党员,一下子我底气就来了,我把他
们找来开会:如果在战争年代,阵地上剩一名党员,这个阵地都不会丢掉;作为党员,我们
不能把这块扶贫的阵地丢掉!我说咱们重温入党誓词。没有钱,我们就画了一面党旗,把誓
词写在了上面。没宣誓完,我们全都哭了。
(画外音):从那之后,张桂梅以校为家,成了学生们眼中的“魔鬼”,从洗漱、吃饭
到自习,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
张桂梅:我们要付出的远超过一般学校的老师。老师结婚,办完了婚礼,第二天就回来
上课。我们的孩子开始刷题,人家说这个方式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呀,尽管苦一点、累
一点,但大山里的学生也可以考到名校,这一切都值了。
记者:每天每夜都跟着这些孩子在一起,您没有自己的生活吗?
张桂梅:事实上也不是说自己不想要自己的生活,只是一天做着,就把时间做没了,把
自己的生活忘了。
记者:那您觉得这辈子的价值在哪儿?
张桂梅: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后面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
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摘编自中央电视合《面对面》节目《张桂梅:大山里的女校》)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面对华坪女中目前取得的成绩,张桂梅并不满意,她希望孩子们能进最好的学校,
这是她创建免费女子高中的初衷。
B.华坪女中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张桂梅觉得贫困对女孩子来说是一种隐私,
应该给于保护,于是称学生们为大山里的女孩。
C.在学校工作近乎瘫痪之时,张桂梅召集愿意留下的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词担当起
党员责任,投身到华坪女中艰难的教育工作中。
D.张桂梅坚守教育岗位,整天忙于工作,这让她忘记了自己的生活,她把学生们以
后能过上比她更幸福的生活,作为自己最大的安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这次专访中,记者从张桂梅学校取得的成绩引发对话,从筹建学校的缘由谈到
了张桂梅人生价值观等问题,这将采访引向深入。
B.中央电视台这次对张桂梅的专访,让大家了解到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暗含希望
爱心人士捐献善款,更好办好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之意。
C.张桂梅在与记者的对谈中,重点介绍了办学的坎坷,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爱岗
敬业、无私奉献、不惧艰难、扶弱济困的精神品质。
D.在这篇电视专访稿中,有几处介绍张桂梅工作情况的画外音解说,这可让大家更
好地了解被访者,也能使本专访稿的结构更为紧凑。
6.张桂梅筹建这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北平陷落 老舍
天很热,而全国的人心都凉了,北平陷落!
李四爷立在槐荫下,声音凄惨地对大家说:“预备下一块白布吧!万一非挂旗不可,到时
候用胭脂涂个红球就行!”说完话,他蹲在了地上,呆呆的看着一条绿槐虫儿。
拉车的小崔,赤着背出来进去的乱晃。今天没法出车,而家里没有一粒米。晃了几次,
他凑到李老夫妇的跟前:“四奶奶!您还得行行好哇!”李四爷没有抬头,还看着地上的绿虫
儿。李四妈,不像平日那么哇啦哇啦的,用低微的声音回答:“待一会儿,我给你送二斤杂合
面儿去!”“那敢情好!我这儿谢谢四奶奶啦!”小崔的声音也不很高。剃头匠孙七今天铺子都
没开市,他在家中喝了两盅闷酒,脸红扑扑的走出来。借着点酒力,他想发发牢骚:“我恨日
本鬼子!我等着,他们敢进咱们的小羊圈,我教他们知道我孙七的厉害!”六号没有人出来。
小文夫妇照例现在该吊嗓子,可是没敢出声。刘师傅在屋里用力地擦自己的一把单刀。
头上已没有了飞机,城外已没有了炮声,一切静寂。只有响晴的天上似乎有一点什么波
动,随人的脉搏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亡国的晴寂!
瑞宣,胖胖的,长得很像父亲。不论他穿着什么衣服,他的样子老是那么自然,大雅。
这个文文雅雅的态度,在祁家是独一份儿。在他心境不好的时候,他像一片春阴,教谁也能
放心不会有什么狂风暴雨。在他快活的时候,他也只有微笑,好像是笑他自己为什么要快活
的样子。
他很用功,对中国与欧西的文艺都有相当的认识。可惜他没机会,或财力,去到外国求
深造。当下过雪后,他一定去上北海,爬到小白塔上,去看西山的雪峰。那白而远的山峰把
他的思想引到极远极远的地方去。赶到不得已得由塔上下来,他的心便由高山与野海收回来,
而想到他对家庭与学校的责任。他没法卸去自己的人世间的责任而跑到理想的世界里去。于
是,他顺手儿在路上给祖父与小顺儿买些点心,像个贤孙慈父那样婆婆妈妈的!好吧,既不
能远走高飞,便回家招老小一笑吧!他的无可奈何的笑纹又摆在他冻红了的脸上。
今天,瑞宣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
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
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今天,北平
亡了,该怎么办?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
他不能受!不能受!
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
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
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
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
唱给宫廷听的歌剧……不为什么,不为什么,突然地被飞机与坦克强奸着它的天空与柏油路!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了一句。
“走?上哪儿?”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
可有多少?”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瑞全小声地说:“大哥!你要是这样,教我怎好走开呢?”
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
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噎了几下,不能说下去。
(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第二、三段写北平陷落时小羊圈胡同中各类人的反应,表现了人们低落、惶恐、兴
奋、害怕、期待等各种各样的情绪,真实生动。
B.小说中的李四爷在日本人即将进城时呆呆看虫,已经开始谋划悬挂日本国旗,小崔来求
粮他连头都没抬,可见其见风使舵,为人刻薄。
C.“最爱和平的中国……”一段运用反复、拟人、夸张等修辞,突出北平温和、友善却无
辜受难的悲惨,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憎恨。
D.小说语言有明显的“京味儿”,如“绿槐虫儿”“杂合面儿”“那敢情好”等,带有北京
独特的地域腔调,极富特色,令人印象深刻。
8.文中多次写到晴空阳光,请举例分析其在小说中的作用。(6 分)
▲
9.小说中作者写了祁瑞宣由“笑”到“泪”的变化,请根据小说内容,探究其中的深刻内涵。
(6 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好读书,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汉兵起,异以郡掾
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异
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得召见。异曰:“有老母在城中,愿归
据五城,以效功报德。”光武曰:“善”。异归,谓苗萌曰:“今诸将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
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苗萌曰:“死生同命,敬从子计。”即开门奉
牛酒迎。光武署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光武自蓟东南驰,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
饥疲,异上豆粥;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入道傍空舍,异复进麦饭。因复度呼沱河,从破王
郎,封应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从平河
北,诸将并劝光武即帝位,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时赤眉暴乱三辅,乃遣异讨之。拜为征
西大将军,与邓禹共攻赤眉。异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
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之。异久在外,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威权至重,百姓
归心。帝使以章示异。异上书谢曰:“臣充备行伍,过蒙恩私,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面,
以立微功。见所示臣章,战栗怖惧。”诏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
疑,而有惧意?”赐以珍宝衣帛。异稽首..谢曰: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
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明年夏,与诸将攻落门,未拔,病发,薨
于军,谥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
异妻子随异还西/
B.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
异妻子随异还西/
C.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
异妻子随异还西/
D.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
异妻子随异还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
B.从事,文中指官职,亦称“从事掾”,为汉刺史的佐吏;现代指干某项事业。
C.尊号,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文中指刘秀登上帝位之后自封的名号。
D.稽首,古代跪拜礼,头触碰在地上且停留片刻,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礼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冯异慧眼独具,投身明主。他赞赏刘秀不虏掠的行为,为其风采气度所折服,认定此
人值得托付,苗萌深表认同,和他一起归顺了刘秀。
B.冯异领兵有方,鞠躬尽瘁。他带领的队伍,进退有度,军容严整;他为刘秀立下了汗
马功劳,可惜在攻打落门时,出师未捷便病死军中。
C.冯异为人谦让,不矜己功。路上遇到其他将领,他主动避让;诸将聚在一起评议功劳,
他没有参与而选择独处树下,被誉为“大树将军”。
D.冯异忠心为主,获得信任。有人构陷冯异,冯异得知此事后,上书向皇上表明忠心并
且主动认罪,最终刘秀顾念旧日的恩情而宽恕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5 分)
▲
(2)异久在外,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威权至重,百姓归心。(5 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①二首(其一) 苏轼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②雀写生,赵昌③花传神。
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①折枝,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②边鸾,唐代画家,所画花鸟极精
美。③赵昌,宋代画家,善画折枝花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开篇主张画作以形似取胜,让人一见到画作就像见到邻家儿童般亲切。
B.“边鸾”两句极言两位画家笔下之物形神兼备,为推崇王主簿之画作铺垫。
C.王主簿画作用“一点红”来呈现“无边春”之意境,体现了折枝画的特征。
D.作者构思精巧严密,从宏观入手来论画论诗,最后落笔于王主簿的折枝画。
15.本诗与苏轼的另一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
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相比,在内容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 ▲ ”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
之意,晏殊《浣溪沙》中“ ▲ ” 则由花谢之景触发伤春之情。
(2) 《劝学》中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
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 的君子,就要 ▲ ,可见,学习的意
义是十分重大的。
(3)互文指“参互成文,合而见义”,是古诗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如杜牧《泊秦淮》
中的“ ▲ ”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
第Ⅱ卷 表达题(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小题。
陶瓷艺术是一种具有 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全世界耳熟能详的一种艺术语言,似乎
总是以 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制作瓷器需要极度的细心和耐心,否则,不可能制造
出精美绝伦的瓷器。中国陶瓷上有“中国故事”,在表达人物故事或戏曲故事时,“减法”是
工匠们惯于使用的方法,整个故事的内容的概括是通过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
性的人物。而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 随着瓷
器的大量出口,中国传统故事画也传到了异国他乡。
中国瓷器所蕴藏的“中国风”,令西方人赞不绝口,但因为文化传统的 ,国外文博
学界在解读中国瓷器故事画时经常 。当前,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
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区域性 典雅 隔膜 张冠李戴
B.标志性 典雅 隔阂 南辕北辙
C.区域性 优雅 隔膜 南辕北辙
D.标志性 优雅 隔阂 张冠李戴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通过这种以图代文的方式,实现了理念的普及和思想的教化。
B.这种以图代文的方式,实现了理念与思想的教化和普及。
C.以图代文的这种方式,实现了理念的教化和思想的普及。
D.通过以图代文的这种方式,实现了理念与思想的教化和普及。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减法”是工匠们惯于使用的方法,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是通过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
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B.工匠们惯于使用“减法”,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
个故事的内容。
C.工匠们惯于使用“减法”,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是通过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
表性的人物。
D.“减法”是工匠们惯于使用的方法,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2 字。(6 分)
很多运动员和演员经常提到在大型赛事或演出之前倍感紧张。这很正常,也很普遍,对
于重要的比赛或演出来说,① ▲ ,关键看你怎么处理。当感受到压力的负面影响
时,我们都希望压力消失。不过,② ▲ ,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缺少具有
创造力的适度紧张,我们就无法集中注意力,更无法应对人际关系中的各种挑战。任何值得
去做的事情都需要耗费能量,而适度的压力能输送所需的能量。特定场合的压力和紧张也是
无法消除的,如果能恰当地加以利用,③ ▲ 。
21.依据下列情景,请你代程信给李小波写张留言条。要求:格式正确,内容完整,语言得体,
100 字左右。(5 分)
程信和李小波约好 5 月 16 日下午 5 点去新天地影院看电影,可临时有急事要出去,所以
提前到李小波家想和他说这件事,却发现李晓波不在家,于是给李晓波写了张留言条。
▲
四、写作(本题共 1 小题,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黑塞)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
后专。(鲁迅)
麓山中学读书节活动中,高一年级拟举办一场以“读书贵博”(正方)与“读书贵专”(反
方)为题的辩论赛。读书贵博或贵专,你支持哪一方?为什么?请结合你的阅读感受和思考
选定一方写一篇辩论稿,注意反驳对方的观点,确立自己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射洪市 2021 年普通高考模拟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C(3 分)(A 项,“没有了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错误,原文是“大都是些升官发
财之类的俗语”,即还有一小部分的贺年符合文化礼仪特点。B 项,“式微”错误,后来的贺年
走向庸俗化,“早已演化为国人的一种民俗仪式”“礼贺仪式逐渐回归和兴盛起来”。D 项,“由
制度化的节日习俗最终演化为民俗仪式”错误,这句话否认了节日习俗制度化的存在。)
2.D(3 分)(D 项,“文化人在贺年时要做到的具体措施”错误,末段主要写贺年的意义
以及传统文化习俗的作用下降,没有提到要做到的具体措施。)
3.B(3 分)(B 项,“不重形式而重内容”于文无据,原文有“贺帖形式繁杂多样,但贺
词内容单调乏味”;而贺年与西方节日礼俗的一个重要区别是贺年是文化礼仪。)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A(3 分)(创建免费女子高中的初衷,原文的表述是“华坪儿童之家成立,收养
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的健康女婴,这让我萌生了筹建免费的女子高中的想法。”)
5.B(3 分)(“暗含希望爱心人士捐献善款,更好办好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之意。”
错,无中生有。)
6.①不负党员时代使命。把用文化摆脱脱贫的理念带进大山,兑现党的扶贫承诺。
②山区女孩思想观念得到改变。“贫困”是隐私,不提“贫困”二字而称山里的孩子,
自尊需要维护;教育改变三代人生存状况,观念必须转变;严格作息,不拍吃苦,勇于
争先,认识必须到位。③身体力行实现人生价值。四处奔波筹建免费女子高中;想方设
法提升教师和学生人数,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忘我工作践行教育初衷,坚守教育岗位。
(6 分,每点 3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7.D(3 分)(A 项,从第二、三段人物的行为举止以及小说的写作背景来看,并没有表现
出“兴奋”和“期待”的情绪。B 项,对李四爷形象分析有误,由李四爷的动作可以看出他已
心灰意冷,突出他内心的低落与无奈。C 项,段落中主要运用了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8.①“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渲染冷寂氛围,凸显北平陷落后的死寂。②仿佛是被
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衬托人物心理,写出人们北平陷落时的痛苦。③“天
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突出主题,反衬光天化日下日寇的侵略暴行令人发指。(6 分,每
点 2 分)
9.①祺瑞宣的“笑”体现出他温和的性格与面对人生窘境时隐忍的态度。②祺瑞宣的“泪”
体现出他面对更加严峻的家国命运时的无奈与悲伤。③从“笑”到“泪”的变化体现了他作
为传统中国文人正直、善良、隐忍的秉性,面临忠孝不能两全的人生困境时内心的无奈与伤
痛。(6 分,每点 2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B(3 分)(如果将“小”放在后面,句式对称,修饰“臣”,文意通畅。如果将“见”
放在后面则语意不通。)
11.C(3 分)(“文中指刘秀登上帝位之后自封的名号”是错误的。根据原文“从平河北。
诸将并劝光武即帝位。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可知刘秀称帝为臣下推举,而非“自封”。)
12.D(3 分)(由原文“过蒙恩私,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何嫌何疑,
而有惧意?”可知冯异的谢表中没有“主动认罪”之意,主要是自述而求获得皇帝的理解,
因此,说冯异“主动向皇帝认罪”和“(皇帝)宽恕了他”是错误的。)
13.(1)冯异微行(秘密)出城巡视下属各县,被汉兵抓获,当时冯异的从兄冯孝追随光
武刘秀,借机推荐冯异。(5 分,大意 2 分,“间”“执”“因”各 1 分。)
(2)冯异长期在外领兵,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在关中独断专行,权势很大,百姓归顺他。(5
分,大意 2 分,“章”“专制”“至”各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 2 小题,9 分)
14.A(3 分)(一二句的意思是如果画画只能画得像,这跟小孩子的水平差不多。也就是说
不能只重形似,而要形神兼备。)
15.本诗主要谈论艺术见地(1 分)。诗人首先表明赋诗论画的主张,不可只重“形似”,
落入俗套;应自然天成、新颖不俗。接着评价王主薄的折枝画,印证这一主张(2 分)。《惠崇
》主要展现画面意境(1 分)。诗歌描绘出花开、水暖、萵满、芽短等早舂时节生
机盎然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画面内容的观察,对画作意境的把握(2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1)无边落木萧萧下 无可奈何花落去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 (3)烟笼寒水月笼沙 主人下马客在船(6 分,每空 1 分,有错、别、漏、添字,该空不
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7.D(标志性: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
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的作用。区域性:强调的是地域特
色。后文的内容更多地强调瓷器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强调文化方面,因此用“标志性”
更合适。典雅:多指雕刻、塑造的艺术形象和文词等。优雅:多指人的动作优美,气质与众
不同,或指穿着素雅不俗。后文强调的是姿态,用“优雅”更恰当。隔阂:彼此情意沟通的
障碍,思想上的距离。隔膜: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或外行,不通晓。语境说的是文化
传统和西方之间在思想上有距离,所以选用“隔阂”。张冠李戴: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
实。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语境说“因为文化传统的隔阂,国外文博学界在解读
中国瓷器故事画时经常”会弄错对象。用“张冠李戴”更恰当。)
18.A(根据上句“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可推知该
句的主语是承前句主语“这些故事”,而不是“……方式”,所以,排除 B、C 两项。D 项“通
过以图代文的这种方式”中的数量短语“这种”位置错误,应放在“以图代文”之前。)
19.B(原句错误:一为搞错主语,前面的短语“在表达人物故事或戏曲故事时”是后一
分句的时间状语,所以“表达人物故事或戏曲故事”的主语应该是“工匠”,而不是“减法”,
这样就应表述为“工匠们惯于使用‘减法’”。排除 A、D。二为中途易辙,既然该句承上句主
语“工匠们”,那么后句“整个故事的内容的概括”就偷换了主语,可把句中“整个故事的内
容的概括是通过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改为“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
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即可,排除 C。)
20.①紧张未必是件坏事(紧张未必没有好处) ②如果压力真的都消失 ③压力就会
变成能量(6 分,每句 2 分。)
21.【示例】
留言条
小波:
我因临时有急事,原定于今日下午 5 点去新天地影院看电影的事我要失约了,本是提前
来你家想亲自跟你说,你却没在家,只好给你留张字条,告知此事,望谅解。我们改日再约。
友:程信
5 月 16 日
(5 分。“留言条”1 分,格式 1 分,内容陈述清楚、完整、得体 3 分。)
四、写作(本题共 1 小题,60 分)
22.参照 2020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评分意见。(60 分)
【解题指要】
(一)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本次作文命题是对立观点辩论型任务驱动材料作文,
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本题材料由三句有关读书的名言组成,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具有启
发性的语句。本次作文话题通过情境设置,引导考生对日常的读书活动进行思考总结,进而
辨析“博览”“精专”两种读书方法的优劣,从而考量其思维品质。
选取“读书”这个思维点,既关注考生实际,又切中新课改的核心,既有宏大主题的渗
透,又有坚实支点的托举;旨在引导青少年热爱读书,从平时的阅读体验中撷取素材来进行
写作,在写作中去梳理思辨读书方法的优劣,以此再去推动高效阅读;考生有话可说,有情
可抒,有利于检测作文水平。
作文的写作要求很明确。提供了“读书贵博”(正方)与“读书贵专”(反方)两个辩论
角度,考生只需要任意选择其一,列出具体的阐释要点,为己方观点辩护。
写作情境是“麓山中学高一年级读书节活动辩论赛”,要求写“辩论稿”。写作文体是辩
论词,应该写成议论文,考生须观点鲜明,立场坚定,切忌模棱两可,观点摇摆(比如“读
书应博览与专精相结合”“读书应先博再精”),也不能没有重点,泛泛而谈(比如“谈读书方
法之我见”,“我们要热爱读书”)。写作时陈述与阐明己方理由,也要分析并反驳对方立场。
读书贵博,涉猎广博:拥有更广博的知识,培养更全面的能力,助力复合型人才的发展。
读书贵专,求精求深: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读得有重点有针对性,读得更精到更深入,
读出作品的精髓,有利于发展个人专长。
(二)立意:①读之道,贵以专。②读得精深,抵达至境。③读书不在多,精微而致远。
④精读精研,方能致远。⑤不求博览,但求精深。⑥粗读百本,何如精读一本?⑦广读博览,
海阔天宽。⑧博览万卷书,如行万里路。⑨读书之道,专不如博。
【参考译文】
冯异字公孙,颍川郡父城县人。喜爱读书,精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汉兵起事,
冯异以郡掾身份监管五县,与父城长苗萌一起守城,替为王莽抵御汉兵。刘秀攻占土地到颍
川,攻打父城没有打下,把军队屯扎兵巾车乡。冯异微行出城巡视下属各县,被汉兵抓获,
当时冯异的从兄冯孝追随光武刘秀,借机推荐冯异。冯异得到召见的机会。冯异说:“我有老
母在城中,我愿意回去据守五县,来为您效力,报答您的不杀之恩。”刘秀说“好”。冯异回
城,对苗萌说:“当今各地将领大多残暴蛮横,只有刘将军每到之处从不劫掠抢夺。我察看他
的言语行动,觉得他不是平庸的人,可以投靠托付。”苗萌说:“我们死生共命,我听从您的
计谋。”冯异和苗萌马上开城门捧着酒肉迎接。刘秀任冯异做主簿,苗萌做从事。刘秀从蓟县
东部向南急行军,到达饶阳无蒌亭,当时天气严寒,众人都又饥又累,冯异给刘秀端上豆粥;
等到到了南宫,又遇到大风大雨,刘秀进入路旁空房,冯异又献上麦饭。大军就次度过呼沱
河,冯异跟着刘秀打破王郎,封为应侯。冯异为人谦让不自夸,出行和众将相遇,就领自己
的车让路。他(带领的部队)行止进退都有标志性的旗帜(号令分明),在各部队中被称赞为
有秩序。每次宿营,众将领一起坐下来评功劳,冯异常常一个人躲在树下,军中称他为“大
树将军”。
等攻破邯郸后,于是改编部队,分属各位将领,将领每人都有部属。士兵都说愿意跟随
大树将军,光武因此赞赏他。跟着刘秀平定河北,诸将一同劝光武登皇帝位。冯异就和众将
领商议确定刘秀的称帝尊号。这时,赤眉扰乱三辅,于是派遣冯异讨伐他们。拜任冯异做征
西大将军,和邓禹一同攻打赤眉军。冯异派精壮士兵改换服装和赤眉军相同,埋伏在路边。(打
仗时)伏兵突然出现,穿的衣服相混,赤眉军不能分辨识别,士兵于是惊恐溃散。冯异率军
队乘胜追击,大败赤眉军。冯异长期在外领兵,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在关中专权,权势很大,
百姓归顺他。光武帝派人拿着奏章给冯异看。冯异上书谢罪说:“我参加军队,过多蒙受皇帝
的恩德,位居大将,封爵通侯,受命统率一方,建立些细微功劳。见到给臣看的奏章,我感
到战栗恐惧。”诏书回复他说:“将军对于寡人,道义上是君臣,恩情上如父子。哪来的嫌疑
而生恐惧之意?”又拿珍宝衣帛赏赐冯异。异拜谢说:“臣现在希望陛下您不要忘记河北的困
境,小臣不敢忘巾车蒙赦的恩德。”后来屡次召见参加宴饮朝会,商定计策夺取蜀地,逗留十
多天,命令冯异妻子儿女随冯异返回西部。第二年夏天,冯异和诸将攻打落门,没有打下来,
发病,逝世在军中,谥号节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