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中学高 2018 级强化训练(六)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诗是言志的,是显意识的,像杜甫《咏怀五百字》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那份深厚博大的 感
情令人读起来心里一阵发热,那是诗的好处。但词更微妙,它常常在表面所说的情事以外给读者很丰富的
联想。所以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词之所以形成这种微妙的作用,是由于它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的“双性人格”,这是从《花
间集》就开始了的。花间词用女性形象和女性语言来描写女子的感情,但其作者都是男性。如温庭筠的“懒
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本是写一个女子起床梳妆、画眉、簪花、照镜、穿衣,张惠言却说它有“离骚初
服”之意,因为屈原也曾以女子自比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而且,当男子求取科
第仕宦而不得的时候,其感情与女子那种“弃妇”的悲哀也有暗合之处。词的另一个特点,是“双重的语
境”。早期文人词产生于西蜀与南唐,相对于五代乱世的中原而言,西蜀与南唐的小环境是安乐的,是可
以听歌看舞的;但从大环境来看,北方对他们这些小国有强大的威胁, 其前途很不乐观。冯延巳《蝶恋花》
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饶宗颐先生说是“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南唐是一
个必亡的国家,作为宰相的冯延巳,内心有沉重的负担,朝廷中又有主战主和的纷争,他有许多抑郁和痛
苦是无法对别人说的,而这些无法说清的东西居然就在写美女和爱情的词里无心地流露出来了,这正是词
微妙的作用。
词的这种作用又是从何而来呢?有的时候,它来自“语码”的作用。所谓“语码”,是在传统文化背景
中形成的语言的符码,是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媒介。如“蛾眉”这个词,常常使人
联想到屈原的“众女嫉余之蛾眉”。有的时候,它来自“显微结构”的作用。南唐中主李璟的诗句“菡萏
香消翠叶残”如果改成“荷花凋零荷叶残”行不行?从表面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区别。但后者的“荷花”“荷
叶”完全是写实的,不给人以言外的联想;而前者就不同了。“菡萏”出于《尔雅》, 它是古雅的,与现
实之间有一个美感的距离;“翠叶”的“翠”不仅仅是颜色,还使人联想到翡翠、珠翠等贵重的东西。“菡
萏”的古雅、“翠叶”的贵重、“香”的芬芳,所有的名词都指向一种本质的高贵美 好,但连接它们的动
词是什么?是“消”和“残”,那是一种无情的摧毁。所以这一句让王国维联想到了《离骚》的“众芳芜秽”
和“美人迟暮”。
正是由于词这种体裁具有引人产生联想的微妙作用,所以在那些具有中国儒家传统文化阅读背景的读
者之中也产生了一种期待视野,他们总是渴望从中读出属于男性的对建功立业的感慨, 而不仅仅是对美色
和爱情的描写。这就需要善于仔细体会词中有没有那种“语码”和“显微结构” 的作用了。
(摘编自叶嘉莹《阅读视野与诗词评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微妙之处在于其往往能带给读者丰富的联想,而诗是显意识的,缺少这样的微妙。
B. 温庭筠在“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中借女子梳妆之事表现了仕宦不得的悲哀。
C. “荷花”“荷叶”等写实的意象缺乏与现实的美感距离,无法给人以言外的联想。
D. 在诗歌赏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词语作放大式的处理,从文字背后发掘出隐含的信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然后从词的表现特点和语言功能两方面进行分析,思路清晰。
B. 文章基于对诗、词的对比分析指出词“要眇宜修”的特点,又探究了其形成过程。
C. 文章对于典型诗句进行了具体分析,又引述他人的相关解读,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D. 文章在传统诗词赏读中,引入“语码”“显微结构"等专业术语,增强了理论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延巳写饮酒的词作也饱含家国之愁,可见词并非不能言志,只是表现得并不显豁。
B. 如果没有相同的文化背景,作者与读者之间就难以借助“语码”实现有效沟通。
C. 柳永的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意蕴丰富体现了“双性人格”。
D. 评赏诗词的阅读视野,应由读者期待等个人视野与创作环境等历史视野结合而成。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 .“缺少这样的微妙”错误。根据原文第一段“诗是言志的,是显意识的,像杜甫《咏怀五百字》的‘穷
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那份深厚博大的 感情令人读起来心里一阵发热,那是诗的好处。但词更微妙,
它常常在表面所说的情事以外给读者很丰富的联想”可知,原文说的的是“词更微妙”,并没有说诗“缺
少这样的微妙”。
B.“温庭筠在‘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中借女子梳妆之事表现了仕宦不得的悲哀”错误。根据原文第
二段第三行“如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本是写一个女子起床梳妆、画眉、簪花、照镜、穿
衣,张惠言却说它有‘离骚初服’之意”可知,文中认为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有“离骚
初服”之意的是张惠言, 并未确认“借女子梳妆之事表现了仕宦不得的悲哀”是温庭筠的主观意图。
C.“无法给人以言外的联想”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南唐中主李璟的诗句‘菡萏香消翠叶残’如果改成
‘荷花凋零荷叶残’行不行?从表面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区别。但后者的‘荷花’‘荷叶’完全是写实的,
不给人以言外的联想”可知,原文的观点“‘荷花’‘荷叶’不给人以言外的联想”是基于“荷花凋零荷
叶残”这一句而得出的结论,不是针对所有词作的普遍结论。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又探究了其形成过程”错误。根据原文,文章基于第一段对诗、词的对比分析指出词“要眇宜修”的
特点,第二段提出“词之所以形成这种微妙的作用,是由于它有两个特点……”第三段提出“词的这种作
用又是从何而来呢?……”第四段总结论点。由此可知,本文并未分析词作“要眇宜修”特点的形成过程。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C.“体现了‘双性人格’”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第一个特点是它的‘双性人格’,这是从《花间集》
就开始了的。花间词用女性形象和女性语言来描写女子的感情,但其作者都是男性”可知,柳永的词句是
士大夫词,并非“以女子自比”的“双性人格”。
故选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2 月 17 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按照预定方案降落在内
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这是人类探月历史 60 年来由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壮举,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
回”三步走收官之战取得圆满胜利。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嫦娥五号探测器经历了发射入轨、
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
地转移、再入回收 11 个阶段,历时 23 天,圆满完成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的重大任务。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嫦娥五号探测器多次刷新了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的高度,还连续实现中国航天
史上首次月面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带样返回等多个重大突破。
不仅如此,嫦娥五号完成的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动作,更是世界首次,创造了世界探月
历史的新纪录。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2020 年 12 月 17 日《六战六捷!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
材料二:
央视新闻 12 月 18 日消息,17 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与此同时,一张旧报纸,也在网上火了!这份 2005 年的《科学发现报》写着:“3 年内,一颗属于中
国的卫星将开始绕月飞行;6 年内,中国月球车将在月面上软着陆;2020 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
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图一)
15 年后回首,人们发现,正是在 2020 年,嫦娥五号奔向月球,开始实施采集月壤样品的任务。不少网
友赞叹:“中国精准完成了计划中的每一步!15 年前各国探月计划,只有中国实现了。”
(图二)
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总师顾问叶培建见证、参与了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一路走来的历程,在他
看来,这代表着中国航天人用 20 年来的追求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实现了我们的承诺。我们没吹牛!”
(摘编自澎湃新闻 2020 年 12 月 18 日《嫦娥五号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一张 15 年前的旧报纸火了》)
材料三:
嫦娥五号轨道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共配备了 39 台发动机,分布在舱体的各个位置。在整
个任务阶段,轨道器共历经 19 个飞行阶段、8 种飞行姿态及 5 种不同的构型。
据研制单位热控团队主任、设计师赵吉喆介绍,为了让轨道器既能节约能源“轻装上阵”,又能应对
“时冷时热”的严酷考验,热控团队给轨道器穿上了“智能太空服”,开创性采用了一体轻量化热设计理
念、错峰补偿控温策略和二次热防护复合系统。
专家们表示,这些热控的新技术、新理念,不仅成功为嫦娥五号保驾护航,今后还可望应用于遥感、
深空探测等更多领域。
据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介绍,为了实现轨道器与上升器“抓得住,抱得紧,转得稳”的既
定目标,对接与样品转移系统研究团队曾广泛调研了国内外对接机构的设计。共开展了 4 种对接方案设计
和 9 种转移方案设计,上升器“推”、轨道器“移”、返回器“拉”各 3 种,通过多轮方案比较及关键技
术攻关,最终确定采用“抱爪式对接机构”,通过增加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实现对接与自动转移功能的
一体化。这种设计理念世界首创,对接精度达到毫米级。
12 月 6 日,轨道器与上升器在环月轨道上交会对接,按计划在 21 秒内完成,1 秒捕获,10 秒校正,10
秒锁紧,分秒不差,此后顺利完成样品转移交接。“为保证任务顺利完成,我们做了 35 项故障预案,结果
一项都没有用上,这就是最好的结果!”嫦娥五号对接与样品转移分系统副主任师刘仲高兴地说。
“天上一分钟,地上十年功。”对接、转移,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很复杂。成功的背后是研制团
队 661 次对接和 518 次样品转移试验。这样的试验在八院的每一个研究团队中都再正常不过。
(摘编自新华社 2020 年 12 月 18 日《嫦娥五号背后的故事:三十五项故障预案一项都没用到》)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经历 11 个阶段,历时 23 天完成。
B. 嫦娥五号的顺利着陆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三步,它的成功标志着三步走的圆满收
官。
C. 嫦娥五号完成的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动作属我国首创,在世界探月史上也从未有过。
D. 图一将 15 年前中国探月计划与世界各国的探月计划进行对照,时至今日,只有中国实现了计划。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是 12 月 17 日对嫦娥五号返回器完成任务、成功返回的及时报道,体现了新闻“时效性”特点。
B. 材料二用独特的题目、醒目的图片和网友的热评吸引读者,具体生动,视角新颖,体现了新闻“可读性”
特点。
C. 材料三通过讲述嫦娥五号对接成功背后的研发故事,着力反映研究团队身上表现出来的科学研究精神。
D. 材料三中,嫦娥五号仅用 21 秒就完成了轨道器与返回器在环月轨道上的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交接。时
间精确到秒,体现了新闻“准确性”特点。
6. 历时十余年,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终于实现。我国探月工程能圆满收官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请结
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D
6. ①相关部门坚强有力的领导、组织,长远的计划,坚定不移的目标及具体的实施步骤:计划由国防科学
工业委员会领导对外发布;15 年的探月计划,分“绕”“落”“回”三步走,扎实推进,有序完成。②研
究团队的分工合作:探测器系统研发由众多团队分项进行,如热控团队、对接与样品转移系统研究团队。
③科技人员自主创新、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热控团队给轨道器穿上了“智能太空服”;仅对接与
转移机构设计就开展了多种方案研究,进行了几百次的实验,做了 35 项故障预案,相关技术动作为世界首
创。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错。材料一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
务之一”。所以,原文说的是“任务之一”,而选项说成是“最大的任务”。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D.“嫦娥五号仅用 21 秒就完成了轨道器与返回器在环月轨道上的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交接”错。材料三,
“轨道器与上升器在环月轨道上交会对接,按计划在 21 秒内完成”,由此可见,21 秒仅是“交会对接”的
用时,不包含“样品转移交接”;且轨道器是与“上升器”对接,而非“返回器”。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
(1)“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
三步走收官之战取得圆满胜利”“这份 2005 年的《科学发现报》写着:‘3 年内,一颗属于中国的卫星将
开始绕月飞行;6 年内,中国月球车将在月面上软着陆;2020 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
回地球。’15 年后回首,人们发现,正是在 2020 年,嫦娥五号奔向月球,开始实施采集月壤样品的任务”
分析概括为:15 年的探月计划,分“绕”“落”“回”三步走,扎实推进,有序完成。由此可知:我国探
月工程能圆满收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相关部门坚强有力的领导、组织,长远的计划,坚定不移的目标及
具体的实施步骤
(2)“热控团队给轨道器穿上了‘智能太空服’,开创性采用了一体轻量化热设计理念、错峰补偿控温策
略和二次热防护复合系统”“对接与样品转移系统研究团队曾广泛调研了国内外对接机构的设计。共开展
了 4 种对接方案设计和 9 种转移方案设计”分析概括为:探测器系统研发由众多团队分项进行,如热控团
队、对接与样品转移系统研究团队,所以,我国探月工程能圆满收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研究团队的分工
合作。
(3)“热控团队给轨道器穿上了‘智能太空服’,开创性采用了一体轻量化热设计理念、错峰补偿控温策
略和二次热防护复合系统”“对接与样品转移系统研究团队曾广泛调研了国内外对接机构的设计。共开展
了 4 种对接方案设计和 9 种转移方案设计,上升器‘推’、轨道器‘移’、返回器‘拉’各 3 种,通过多
轮方案比较及关键技术攻关,最终确定采用‘抱爪式对接机构’,通过增加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实现对
接与自动转移功能的一体化。这种设计理念世界首创,对接精度达到毫米级”“为保证任务顺利完成,我
们做了 35 项故障预案,结果一项都没有用上,这就是最好的结果”分析概括为:热控团队给轨道器穿上了
“智能太空服”,仅对接与转移机构设计就开展了多种方案研究,进行了几百次的实验,做了 35 项故障预
案,相关技术动作为世界首创。所以,我国探月工程能圆满收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科技人员自主创新、
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寻酒记
肖曙光
运送桂花醇酒的骡马“高脚队”,在汉中北边的秦岭山麓,竟然被歹人劫了货。
那可是从湘西南都梁城运来的整整一百坛桂花醇酒啊,汉中桂花醇酒庄的邵掌柜,急得嘴角起了泡,
他慌里慌张禀告老爷。原以为老爷会震怒,没想到老爷慢慢喝了口茶,说了句“你去查查吧”。邵掌柜抹
了把汗,马不停蹄地带着小厮一头扎进了秦岭。
汉中素有“鱼米之乡”“天府之国”的美誉,老爷看中了这个地方,设了酒庄,把当年皇上封赐的“桂
花醇酒”远销到这里。这种用桂花酿制的酒,绵甜清香,纯洁透亮,很快在汉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老爷
一向很器重他,眼下出了这么大的事,邵掌柜哪能不着急?
在秦岭山麓寻了半个月,没发现一丝线索。苍苍莽莽、连绵起伏的大山,不要说一百坛酒,就是一千
坛、一万坛酒,消失在大山里,也是泥牛入海难寻踪迹。
这天,邵掌柜在山里转得人困马乏,饥肠辘辘。看见前面有一处低矮的茅草屋,屋顶上升起袅袅炊烟,
心里顿时一振。便与小厮策马前去。
屋内是位满头银发的老妇人。老妇人见了邵掌柜,憔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山沟沟里,还能遇见
贵客,快请进。”老妇人揭开冒着热气的锅,锅里正煮着红薯汤。她盛了两碗给邵掌柜。邵掌柜心里一阵
感动,这一年,汉中蝗虫肆虐,颗粒无收,哀鸿遍野,在这偏僻的地方能有一碗红薯汤喝,已经是很难得
的了。
喝了红薯汤,刚才还无精打采的小厮,顿时有了精神,他砸巴着嘴说:“掌柜的,要能喝上一碗酒,
解解乏该多好。”邵掌柜苦笑着摇摇头,这小厮到底年轻,光惦记着喝酒,还不知道那些酒能不能找得到
呢?
“哦,你说酒啊。”老妇人听了小厮的话,好像想起什么来。她颤巍巍地走向床边,在床底下摸索了
一阵,抱出一个坛子:“你不说,我真忘了,这里有一坛酒。”
邵掌柜和小厮一见到那个坛子,两人顿时愣住了,这是一个造型古朴的陶瓷坛子,坛子上镶嵌着一个
大大的隶书“桂”字,坛口蒙着一块杏黄色的布。“桂花醇酒!”两人差点失声叫出来。
老妇人看见两人惊诧的眼神,说:“这酒不好吗?”
邵掌柜连忙从老妇人手中接过酒坛,轻轻放在桌上。他看了看坛颈上垂下的那根红布条,红布上有一
个“汉”字,这是销往汉中的标志。无疑,这酒正是那批被劫的酒。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邵掌柜按捺住内心的惊喜,对老妇人说:“这当然是好酒。只是
你不喝酒,为何藏有酒呢?”
老妇人笑了,说:“这酒和红薯,都是前段时间儿子送来的。酒,我留给儿子喝。”
“那你儿子呢?”邵掌柜问道
“唉。”老妇人叹口气道:“媳妇和孙子都饿死了。他出去找活路去了,就留下我这孤老婆子守着这
个家。这灾年,老天爷是不让人活呀。”
自从闹灾,秦岭山麓就多了一些打家劫舍的歹人,看来酒就是老妇人的儿子这伙人劫的。
两人不敢久留。回酒庄的路上,小厮欣喜地说:“掌柜的,快去报官吧,抓住了老婆子,就能抓住她
的儿子,”
邵掌柜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是啊,总算能给老爷一个交代了。”
是夜,邵掌柜将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老爷,老爷重重叹了口气,久久不再言语。
邵掌柜揣摩不透老爷的心思,良久,才嗫嚅道:“老爷,明天我去报官吧?”
老爷摇头:“不用。明天,你去汉中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开设粥厂,赈济灾民吧。”
不报官,还要设粥厂赈济灾民?邵掌柜有些想不明白,但他不敢多问。
几天过去了,邵掌柜忍不住又想去报官,老爷依然是摇头不许。邵掌柜很无奈,却便不再提此事。
几日后,在酒庄的几个拐角处,陆续发现了那批被劫的酒,显然是被人送回来了。掌柜惊喜不已,连
忙报告老爷,老爷淡淡一笑。
桂花醇酒庄设粥厂三个月,济灾民数万人。
让邵掌柜没想到的是,从此一批又一批的桂花醇酒运来汉中,路过秦岭山,再无被劫之事。
(选自《天池》2016 年第 1 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简练精辟,寥寥几笔,三言两语,概述了桂花醇酒在秦岭山麓被劫的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
景,铺开了后文叙事的架势。
B. 小说中邵掌柜与老妇人的对话描写,既是邵掌柜在查找劫酒人的踪迹,也是作者借老妇人之口在交代劫
酒原因,有言简而意丰的效果。
C. 文中邵掌柜和小厮在老妇人家中“差点失声叫出来”透露了两人发现线索后的惊喜,但最终没有叫出来
是出于对老妇人的同情。
D. 肖曙光的故乡地处雪峰山脉,天地有灵不乏传奇,作者受此影响写就了一些带有地域特色的笔记体作品,
《寻酒记》便体现了地域特色。
8.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波三折是小小说情节的典型特色,请简要概括本文情节安排的转折之处。
9. 文学作品往往在弘扬正能量中彰显感化人心的价值,小说多处彰显“善有善报”的观念,请结合文本相
关情节加以分析。
【答案】7. C 8. ①酒被劫查访多日丝毫没有线索,却在老妇人家寻食时意外发现;
②苦苦探查到劫酒的那伙人,回到酒庄,老爷却拒绝报官反而设粥厂济民;
③放弃报官并设粥厂济民几日后,却惊喜发现酒被送回,至此运酒路过秦岭山不再被劫。
9. ①大荒之年,劫匪的母亲老妇人倾其所有甚至抱出了一坛酒来待客的善良举动,换得了老爷得知实情放
弃报官使劫匪逃过官府惩罚的回报;
②酒庄老爷得到线索不仅不报官、还开粥厂赈济的善良举动,换得了被劫的酒被原封送回且运酒不再被劫
的回报;
③酒庄老爷的善举感化了被灾荒逼上抢劫道路的劫匪,传递了“善有善报”的传统文化正能量。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没有叫出来是出于对老妇人的同情”分析有误,“最终没有叫出来”应该是尚未最终确认真相并担心
被老妇人觉察。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情节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小说情节的“一波三折”的表现,需要学生筛选出小说情节上的转折之处。
第一处,由“在秦岭山麓寻了半个月,没发现一丝线索……也是泥牛入海难寻踪迹”可知,邵掌柜寻访半
个月没要查到有用的线索,由“这天,邵掌柜在山里转得人困马乏,饥肠辘辘。看见前面有一处低矮的茅
草屋,屋顶上升起袅袅炊烟,心里顿时一振。便与小厮策马前去”“邵掌柜和小厮一见到那个坛子,两人
顿时愣住了,这是一个造型古朴的陶瓷坛子……坛口蒙着一块杏黄色的布”可知,邵掌柜因为饥饿前去寻
找食物,却得来全不费工夫,找到了丢失的酒。
第二处,由“邵掌柜揣摩不透老爷的心思,良久,才嗫嚅道:‘老爷,明天我去报官吧?’”可知,邵掌柜
辛苦找到酒后想要报官,由“老爷摇头:‘不用。明天,你去汉中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开设粥厂,赈济灾
民吧。’”可知,老爷却明知盗劫人却选择放弃报官,并决定接济百姓。
第三处,由“几日后,在酒庄的几个拐角处,陆续发现了那批被劫的酒,显然是被人送回来了”“从此一
批又一批的桂花醇酒运来汉中,路过秦岭山,再无被劫之事”可知,老爷没有报官并施粥救济百姓后,却
发现被劫的酒竟然被送回来了,并且从此以后酒再也没有被劫。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小说情节分析小说“善有善报”的主旨,需要结合文中老爷、老妇人、老妇人的儿子的行为
进行分析。
由“‘哦,你说酒啊。’老妇人听了小厮的话,好像想起什么来。她颤巍巍地走向床边,在床底下摸索了
一阵,抱出一个坛子:‘你不说,我真忘了,这里有一坛酒。’”可知,老妇人在媳妇和孙子都饿死的饥
荒年,听到小厮说要喝酒,就抱出了一坛酒来招待他们,因此才会有“老爷摇头:‘不用’”这一情节的
发生,她的善心得到了回报。
由“不用。明天,你去汉中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开设粥厂,赈济灾民吧。”“几日后,在酒庄的几个拐角
处,陆续发现了那批被劫的酒,显然是被人送回来了”“从此一批又一批的桂花醇酒运来汉中,路过秦岭
山,再无被劫之事”可知,老爷没有报官抓人,并且舍粥施救,得到了被劫的酒被原封送回且运酒不再被
劫的回报。
文中主人公“老爷”,次要人物老妇人、未曾出场的老妇人的儿子,都心怀善意,凸显了小说“善有善报”
的主旨,传递了“善有善报”的传统文化正能量。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
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
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
后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庆历三年,
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
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
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
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
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
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
“杜衍、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
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
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
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熙宁
五年,卒,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
阁校勘/
B.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
阁校勘/
C.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
阁校勘/
D.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
阁校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京,宋初沿袭五代旧制,以开封府为东京,以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为西京。
B. 陛,原指宫殿的台阶,后作为对皇帝和太子的尊称;“陛辞”指臣子向皇帝告别。
C. 四夷,古代指居于我国四周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D. 内侍,宋朝设立内内侍省和内侍省,其职责是在宫中、殿中侍奉,以太监充当。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修为人正直。范仲淹被贬,欧阳修上疏为其辩解,被贬为夷陵令。后范仲淹出使陕西,请他作掌书
记,他笑谈进退,辞而不受。
B. 欧阳修深受器重。仁宗之时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变动,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人选。欧阳修每
次进见,仁宗都询问他治国执政之事。
C. 欧阳修忠于职守。奉命出使河东时,得知有人想放弃麟州以节省饷银,他晓之以理,并出谋划策,使麟
州得以保存,百姓得以安居。
D. 欧阳修遭忌降职。他敢于直言因而遭到奸邪之徒的嫉恨,这些人就利用他外甥女的案件罗织罪状,致使
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
(2)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答案】10. C 11. B 12. A
13. (1)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
品官的服饰。
(2)小人害怕欧阳修被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除作奸谋利的宦官。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中“迭相”是相继;轮番之意,“迭相”不能与后文的“师友”断开,否则缺少宾语,根据前后文义可
知,欧阳修与尹洙轮番为师友,后又结交梅尧臣,而非师友结交梅尧臣,所以,不能将“师友”和“与梅
尧臣游”断在一处,排除 AD 项;“为歌诗相倡和”是指欧阳修和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中间
不能断开,下句是指文章名扬天下,更不能将“相倡和”和“遂以文章”断一处,据此可排除 BD 项。故正
确答案为 C。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作为对皇帝和太子的尊称”错,是对皇帝的尊称。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欧阳修上疏为其辩解,被贬为夷陵令”错误,文中说是“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
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意思是“范仲淹因进
言议论政事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援救,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罢黜。欧阳修写信谴责高若讷,
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呈交给皇帝,致使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由
此可知,欧阳修写信谴责高若讷,而高若讷把欧阳修的信呈交给皇帝,这致使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重点字词:“切直”,恳切率直;“视”,把……看作;“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第二句重点字词:“诈”,伪造;“澄汰”,清洗、淘汰;“内侍为奸利者”,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
“为奸利内侍”,作奸谋利的宦官。
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考中进士,
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结交梅尧臣,吟
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入朝为官,做了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
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
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范仲淹前
往陕西,被征召为掌书记。欧阳修笑着推辞说:“过去的做法,难道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吗?一起贬职不一
起进职是可以的。”庆历三年,兼管谏院。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杜衍、富弼、韩琦、范仲
淹都参与执政,增加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以
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
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他奉命出使河东。从对西部用兵以来,主谋划的人打算放弃麟州,
以减少运送军粮。欧阳修又进言说:“麟州是个天然险要的地方,不可以放弃它;如果放弃它,那就会使
河内的郡县受到震动,百姓都不能安居了。不如从那里分出一部分兵力,驻扎到黄河附近的各堡寨中,这
样,遇到情势急迫就能接应援助,而在平时可以节省物资的运输,这在策略上是有利的。”因此麟州得以
保存下来。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
“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
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正
当这个时候,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
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
份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
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
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恢复龙图阁直学士官职,兼南京留守司事。小人害怕欧阳修被重新起用,有
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除作奸谋利的宦官。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们联合起来陷害欧阳修,使得欧
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迁升翰林学士,让他修撰《唐书》。
熙宁五年去世,谥号曰文忠。欧阳修当初在滁州时,别号醉翁,晚年改号为六一居士。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故武卫将军挽词三首(其一)
杜甫
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①。
壮夫思敢决,哀诏惜精灵。
王者今无战,书生已勒铭。
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
[注]①落大星:史书记载,有大星在诸葛亮的军营上空划落,不久诸葛亮去世。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寒夜”渲染气氛,再引“落大星”的典故,将武卫将军与诸葛亮并论。
B. 颔联写将军生前英勇果决,死后魂魄犹存,生与死相互映照,情感格外深沉。
C. 颈联点明如今天下太平无事,自有文人为将军撰写碑铭,以此告慰逝者之灵。
D. 诗人感慨,将军封侯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其生前事迹恐怕也不会被史书记载。
15. 作为挽词,这首诗围绕武卫将军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1)沉痛哀悼,将军之死令天下同悲。(2)由衷赞美,将军功绩必为后人铭记;(3)
无比惋惜,将军功业未竟、未得封侯。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D.“将军封侯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错误,“封侯意疏阔”意思是武卫将军自己对封侯之事看得很淡,所
以“将军封侯的愿望”曲解文意,只是杜甫为将军感慨功业未竟,没能封侯。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结合颔联“壮夫思敢决,哀诏惜精灵”分析,可见诗人沉痛哀悼之情,想想英武的将军在敌军面前曾经多
么勇敢果断,死亡的信息昭告天下时令天下人惋惜哀痛至极。
结合颈联“书生已勒铭”分析,可见诗人对将军的由衷赞美,将军功绩显著,其英勇精神必为后人永远铭
记于心。
结合尾联“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分析,可见诗人内心为逝者深深地遗憾惋惜,战死沙场的将军终
究是功业未就,青史册上自然不能记录将军的大名,情不自禁地为之怅然叹息。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表明自己坚持对美好德行
的追求,至死不悔的心志。
(2)《赤壁赋》中,诗人在参悟了人生道理,与客人宴饮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出内心解脱后的安适与自在。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
写沙漠奇寒、彤云密布之景。
【答案】 (1). 亦余心之所善兮 (2). 虽九死其犹未悔 (3). 相与枕藉乎舟中 (4). 不知东方之既
白 (5). 瀚海阑干百丈冰 (6). 愁云惨淡万里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藉”“瀚”“阑”“凝”。
第Ⅱ卷表述题(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连日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 个新坑、3000 多年前的丝绸、500 多件重要文物,掀起了三星堆
文化热,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
近几年来,历史、考古、文化成为了“自带流量”的热门词汇。故宫上元夜, _______的灯会惊艳全
国;《国家宝藏》里,前世今生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我在故宫修文物》,从《如
果国宝会说话》到《典籍里的中国》,文化节目只要一开播,就如“预订了热搜”一般,瞬间火遍全网。当
我们带着平等的目光重新欣赏世界文化之美时,才________发现,原来我们就身处在富饶的文化之乡,原
来________五千年的文明是如此的灿烂辉煌。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古蜀国对我们知之甚少,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让我们看到
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________
在了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
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商鼎周彝、战国错金、秦俑汉陶、
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传承它们,发扬
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流光溢彩 蓦然 源远流长 寄托
B. 光彩夺目 突然 源远流长 寄予
C. 流光溢彩 蓦然 积厚流光 寄托
D. 光彩夺目 突然 积厚流光 寄予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
B. 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C. 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
D. 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文献记载缺乏,古蜀国对我们知之甚少,而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让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
关心。
B. 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古蜀国知之甚少,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让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
物的关心。
C. 由于文献记载缺乏,古蜀国对我们知之甚少,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
的关心。
D. 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古蜀国知之甚少,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
的关心。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流光溢彩:形容光影流动闪烁,光彩照人。一般用来形容车灯、霓虹等,有时也用来形容时装表演和珠宝
的色彩艳丽。光彩夺目:形容颜色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这里的对
象是“灯会”,故选“流光溢彩”恰当。
蓦然:猛然,不经心地。突然:形容情况发生急促且出人意料。此处句意无出乎意料之意,故选“蓦然”
较恰当。
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积厚流光:积累的功业越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越广。此处强
调历史悠久,故选“源远流长”。
寄托:指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强调托存和依附关系。寄予:多用于给予
同情、关怀等方面。语境中的对象是“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选“寄托”恰当。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该语段主语“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先守望,到等待苏醒绽放再到惊艳世界,按照一定的事理逻辑排
列,据此排除 BD。
且要与后文中的“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
未来”相照应。排除 A。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古蜀国对我们知之甚少”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应为“我们对古蜀国知之甚少”;
二是“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让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在……中,让……”句式
杂糅,删去其一。
A.主客倒置,“古蜀国对我们知之甚少”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应为“我们对古蜀国知之甚少”。
B.句式杂糅,“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让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在……中,让……”
句式杂糅,删去其一。
C.主客倒置,“古蜀国对我们知之甚少”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应为“我们对古蜀国知之甚少”。
故选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2 月 20 日至 12 月 30 日,“见证·造像”抗击疫情影像展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这次展览视野广阔,
触角细腻,从纪实的视角出发,真实再现这场聚焦武汉、辐射全国的战“疫”的景象。影像题材从病区到
社区,从医疗工作者到志愿者,从封闭管控到复工复产,从严冬寒雪到春意盎然……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很
有代表性。其中特别设置的“为天使造像”单元,通过照片、视频等形式,带领观众走近那些白衣为甲、
逆行出征的白衣天使,去看,去听,去感受他们的内心情感和精神力量。
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抗疫大战中,摄影人没有缺席。他们不惧风险,深入一线,用无数细节还原出
一段不可磨灭的中国战“疫”记忆。
20. 请对这则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字。
21. 下图是“为天使造像”单元中的一张照片。请为这张照片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感受。
要求:紧扣照片内容,使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不超过 80 字。
两名白衣天使在高强度的工作后,背靠背稍作休整。
【答案】20. ①12 月下旬,②抗击疫情影像展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③用影像再现全国战“疫”景象,(或:
用影像还原中国战“疫”记忆)④“为天使造像”单元⑤展现白衣战士的风采。
21. 白衣天使们,你们全副武装,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搏斗,与死神决战。即使再疲倦也决不肯倒下,你们
背靠着背,组成了大写的“人”字,树起一座屹立于天地之间的丰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图文转换的能力。
1.这是一段新闻报道,压缩时需要留下时间“12 月 20 日至 12 月 30 日”,为了精简字数,可以替换成“12
月下旬”。另外就是找到新闻事件有关的人物或对象主体“‘见证·造像’抗击疫情影像展”,其次是相
关地点、事件,“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地点)举行”,然后找出价值、意义、影响等相关信息,结合“这
次展览视野广阔,触角细腻,从纪实的视角出发,真实再现……全国的战‘疫’的景象。……内容非常丰
富而且很有代表性”得出“用影像再现全国战‘疫’景象”,结合“其中特别设置的‘为天使造像’单元,
通过……的白衣天使……内心情感和精神力量”,得出“为天使造像”单元展现白衣战士的风采。结合“在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抗疫大战中,摄影人没有缺席。他们不惧风险,深入一线,用无数细节还原出一段不
可磨灭的中国战‘疫’记忆”得出“用影像还原中国战‘疫’记忆”。最后整理成句即可。
2.图文转换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画,找出所有要素,然后由表及里揭示深层内涵,结合题干“请为这张照
片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感受”可知,主要是抒发感受,在简介图画内容后重点进行抒情议论,注意使用
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不超过 80 字。要解读好本题一定不能忽视图片下方文字“两名白衣天使在高强度
的工作后,背靠背稍作休整”,另外便是能把两人背靠背的形状抽象出“人”字来,可据此写出深刻启示。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
——李大钊
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都与国家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所作为,才会是一个无愧于祖国和民
族的人。
——于敏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习近平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复兴中学将向全校师生征集宣传标语。你愿意将上述材料的哪句话作为宣传
标语?请你向校团委写一封推荐信,阐明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青春拥有者,应燃起风华
复兴中学校团委:
见信好!我推荐的的标语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要听自暴自弃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
分热发一分光。”这是鲁迅先生的衷心祝愿和真心期望。而要达到理想的“渴望的状态、憧憬的状态”,
就必须努力拼搏,才能实现“可能性的状态。”因此我认为,青春拥有者,应燃起风华,看见远方天国那
璀璨的烟火和灿烂的星光。
青春需要的是不畏困难,渴望成功的心态。世上谁人不青春,谁人青春不风华?西北戈壁滩上的一声
巨响,蘑菇云伴随着欢呼在大漠深处回荡。青春的王淦昌、钱学森、邓稼先们,为了让第一颗原子弹成功
爆炸,他们心怀祖国,隐姓埋名,在艰苦环境中拼搏,发扬“亿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用颗颗赤
胆忠心,去完成里程碑式的壮举;他们渴望用重器为祖国保驾护航,因而不畏困难险阻,打破封锁,独立
创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永不服输。他们的热所发出的光和“两弹一星”一同星光闪耀着历史的光芒,
激情把可能变成现实。
青春有着憧憬的状态,把无限可能变成事实。因为青春是鲁迅所说的敢想敢干的时候,精力充沛,创
造力最活跃。现在不做,更待何时?要“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这样才能褪去
空想,脚踏实地,攀爬一条通往无限可能的路。正如马克思所言:“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
有那些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定点。”当黄旭华听到毛泽东发出“就是一
万年,我们也要造出自己的核潜艇”的号召后,青春热血沸腾,为此隐姓埋名四十载,带领团队终于造出
了共和国的重器,结束了我国有海无防的时代。他们用青春蘸着热血,谱写出共和国精彩的华章。
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后,应摆脱冷气,沉淀向上走的内涵。自暴自弃,做时代的“巨婴”没有
前途,只能令人唾弃;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不负青春韶华。生活在新时代,
接受理想的感召,为祖国建设发光发热。当“北斗之父”孙家栋听到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号召,豪情万丈,顽强拼
搏,攻克难关。他们坚信: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一览万事皆浮云,唯有登高处观风岚。如今山花烂
漫,他在丛中笑。
青春啊青春,壮丽的时光。比那宝石还要灿烂,比那珍珠更加辉煌。若问青春为何壮丽?
因她为祖国发光。新征程上追梦人应如尼采所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青春
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更符合作宣传标语。
此致
敬礼
复兴中学学生
2021 年 4 月 20 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审题】共性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个性任务:你愿意将上述材料的哪句话作为宣传标语?请你向校团委写一封推荐信,阐明理由。文体任务:
推荐信
身份任务:写作人——复兴中学学生,写作对象——复兴中学校团委
主题任务:“青年”
隐藏任务:发现问题——结合时代事件,发现身边青年的问题;解决问题——为身边的青年 发展以及未来
的青年规划提出好的建议。
分析材料。三条标语分别对应着有关青年的三个方向,也分别来自于三个不同的人。
李大钊,革命先驱,提倡的是青年人要能够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可以从青年人的意志力方 面进行解读,
提倡当代青年人应该有坚定的意志力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向着目标积极进取。 于敏,一生奉献新中国
核事业,为中国撑起核武器保护伞,提倡青年人的理想要和国家前途 未来紧密联系,让个人理想与国家理
想紧密相连,才能够有更广阔的前途与未来。 习近平主席,强调青年人要勇于接受磨炼,努力奋斗,青年
的主题是磨砺与奋斗。需要明确选择的标语,然后根据标语的内容分析立意。
【立意】不畏困难,积极进取;个人与国家;磨砺与奋斗等。
【素材】1.无论任何人,在其成长的道理上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那么当面对
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当困难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勇敢面对,
积极进取,冲破阻碍,到达成功的彼岸。当困难来临的时候,请放松心态,轻轻地对自己微笑一下,深呼
吸,闭上眼,再睁开时就是蓝天。当困难来临的时候,请拍拍你的手,给自己以鼓励。遇到困难我们就拍
拍手,简单说句,困难算什么,有我在,一切都不是问题。多给自己一些支持与鼓励,困难就会后退一些。
2.国家命运和个人选择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当今这个中国面对众多挑战的时期,我们更应
将个人选择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做出个人选择时必须考虑国家的利益,要做对整个国家有益的事情。如
华为员工自愿选择“996”加班制度,加班加点的完成自主芯片和操作系统的研发,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
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又如自愿援疆的公务员干部,选择条件艰苦很多的地方工作,被当地人民如“亲戚”
一般看待,背后也是为我国扶贫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除了他们,还有更多的人选择做心怀祖国的事情。
一份份小小的行动汇聚起来,便筑成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之路的坚定基石。这些人的行为,也正是心怀祖
国的最好范本和最佳注解。
3.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
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
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努力提高内在素质,把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才能让青春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