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江苏新高考五月冲刺模拟试题(九)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2020 年 9 月 26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
这标志着我国的媒体融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任务也进一步升级,媒体融合需要走向纵深发展。在此背
景下,作为媒体融合主要动力的传统媒体人,如何快速适应新媒体时代、努力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这是
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
融媒体环境下,传播格局和传播生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媒体不再局限于原来的传播介质,而是向
着网络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建设全媒体传播渠道,延伸服务链条,在服务内容和手段上实现转型。传
统媒体人置身其中,既要牢牢守住主流舆论阵地,又不能抛弃新媒体阵地,因此必须主动转变观念,颠覆
传统思维,树立媒体融合理念,调整工作状态,适应新媒体时代。颠覆传统思维就必须消除新媒体是传统
媒体的附属和延伸这一错误的观念,要在新旧媒体一体化发展的体系下,主流媒体牢牢占据互联网上的舆
论引导主动权,实现媒体间的“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和利益共融”。
大众传媒时代,传统媒体习惯用受众来界定他们的信息传播对象;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更多地使用用
户来定义他们的传播对象,强调用户是产品使用和服务的对象。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信息的社会传播模
式,社会个体成为社会传播的基本单位,并且根据自己的需求重新定义了传播方式和内容,对用户的精准
把握和个性化的推送成为新媒体传播的重要特点。
可见,传统媒体从不缺少内容,缺少的是对用户的精准把握和个性化的服务。如果用户不能获得良好
的信息体验,就会转而选择其他媒体。因此,传统媒体人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意识,了解用户需要什么
信息,目标是什么,按照用户的媒体消费需求进行内容生产,细分用户市场,精准推送产品,培养用户对
于自己建设的新媒体平台的认知度、依赖度和忠诚度。
传统媒体要推动媒体融合向前发展,就要重新定义服务,因为所有信息的推送都要带着服务才有黏合
度。从大处着眼,主流媒体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从小处着眼,主流媒体要放下身段,将发展
用户、聚集用户作为重要抓手,将新闻报道转变为服务实践,积极改善用户服务体验。服务通常借助于平
台实现,因而传统媒体要加强平台的建设能力,整合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
媒体融合给传统媒体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传统媒体人必须加强学习,努力
提升自我,尽快适应时代,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更好地推动传媒行业的健康发展。
(摘编自梁燕《传统媒体人如何快速适应新媒体时代》)
材料二:
相对于传统媒体,当前对新型媒体的管制相对宽松。诸如近些年出现的网络电视,由于能够兼容电信和
广电,从而由多个部门共同监管。伴随运营工作的开展,行业利益的争夺也渐渐浮出水面。单从手机终端来
看,运营商为了能够将 APP 植入手机中,就必须具备多个部门颁发的牌照。
伴随科技水平的提升,媒体融合的价值越来越高。媒体技术的快速进步,直接影响用户的基本取向,从而
也对媒体融合带来了诸多影响。正是这一因素,我们国家的媒体融合直接和技术发展有所关联。尤其是传播
模式和媒体形态,实际联系极为明显。
对于媒体来说,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人才一直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只有掌握了大量具备跨媒
体能力并且懂得管理的全面人才,才能在媒体完成融合之后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
人才虽然了解媒体,却不懂得如何管理;同样,有些人才虽然懂得管理,却对媒体的了解非常少。正是这一情
况,当前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摘编自王红萍《浅谈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材料三:
从社会关系重塑角度看,应以用户为中心,重建与用户的新型连接关系。以用户为中心表现为以下几
个方面:内容生产上,吸纳用户意见,注重场景化生产和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关系维护上,以用户画像
为依据,开展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渠道建设上,吸引用户分享传播,构建多元传播体系。在这方面,头
部媒体和中央级媒体一直走在前列。《人民日报》加快推进融合步伐,建设融合传播矩阵,不断推出爆款融
媒产品,报网端微十多种载体覆盖用户近 8 亿人次。在建军 90 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互动 H5《快
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仅 8 月 1 日建军节当天的浏览次数就达到 3.94 亿。以用户为中心守正创新,主流
媒体迸发出超强传播力。当前,主流媒体思想观念上的“破圈”成效越来越显著,地方主流媒体也在积极
突破,在重大叙事中议程设置能力逐渐增强,爆款产品百花齐放。
(摘编自段梦《主流媒体在“破圈”与“建圈”中的迭代升级与深度融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主流媒体应积极发挥新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附属和延伸作用,像《人民日报》一样不断推出爆款融媒
产品。
B.大众传媒时代,传统媒体信息传播对象是“受众”,受众是被动接受者,可见传统媒体人缺少服务意识。
C.传统媒体缺少了对用户的精准把握和个性化的服务,如果用户能获得良好的信息体验,就不会选择其
他媒体。
D.媒体融合需要向纵深方向发展,因此无论是作为媒体融合主要动力的传统媒体人,还是新媒体人,都
应主动求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传统媒体要推动媒体融合向前发展,就需要加强平台的建设能力,整合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体验。
B.近年来出现的网络电视,由多个部门共同监管,行业利益争夺逐渐浮出水面,这就需要对新型媒体进行
更加科学的管理。
C.以用户为中心,需要媒体人重建与用户的新型连接关系,根据用户的媒体消费需求进行内容生产,并
精准推送产品。
D.互动 H5《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获得成功,可以看出主流媒体吸纳了用户的意见,注重了场景化生
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具备...媒体融合特点的一项是(3 分)
A.某报业集团近日开展了“百年路,忆峥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征文活动,并将获奖文
章在报纸上公开发表。
B.“学习强国”APP 用户可以通过“强国通”板块创建和加入学习组织,还可以发起视频会议、邀请好友
展开对战答题。
C.湖北广播电视台的长江云平台建设了电子政务大厅,当地政府部门已经落户平台,及时发布老百姓关注
的各类信息。
D.江西电视台在 2021 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借力新华智云,推出的《两会云指数》《江西成绩单》等媒体
产品引起广泛关注。
4.请简要概述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 分)
5.学校校长办公室邀请你参加“利用新媒体,营造好氛围”的论坛活动,请你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拟写
发言提纲。(6 分)
【参考答案】
1.(3 分)D(A 项,“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附属和延伸”观点错误;B 项,“受众”不一定是被动接受者,且强
加因果;C 项,原文为“如果用户不能获得良好的信息体验,就会转而选择其他媒体。”真命题的否命题
不一定成立。在新媒体时代,即使用户对传统媒体能获得良好的信息体验,也会选择其他媒体。)
2.(3 分)D(主流媒体“吸纳了用户的意见,注重了场景化生产”错,应该是互动式、沉浸式体验。)
3.(3 分)A(是传统媒体的做法。)
4.(4 分)首先分析传统媒体需要变革的时代背景;其次提出传统媒体人转变的具体要求;最后发出传统媒体
人必须努力提升自我的呼吁,。
评分建议:答对一点 1 分,两点 2 分,三点 4 分;意思对即可。
5.(6 分)①观念上,要将师生作为传播对象;②方式上,增加师生积极参与媒体活动的渠道;③人才上,提
升宣传人员的综合能力;④内容上,关注学校热点,及时推送具有爆款性质的产品。
评分建议:一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_6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红灯笼
李云雷
①那时候俊江大爷最吸引我们的,是他会扎灯笼。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灯节,村里家家都要张灯结
彩,小孩子们也要点灯笼。对我们来说,那时挑着一只灯笼,在夜里到各家去串门,比比谁的灯笼好看,
是最好玩的一件事了。
②俊江大爷扎的,就是小孩子玩的这种灯笼。他的手艺很高,在周围三里五村很有名,不少人专门等
着买他的灯笼。这种灯笼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最讲究的是扎骨架的技术,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还
要扎得结实牢靠,这样从外面看着明晃晃的,但又不至于让火苗舔着了灯笼纸,或者很快就散了架。
③一进腊月,俊江大爷就开始忙了,我们那里年前腊月二十七是大集,他要扎出一批灯笼来,赶到这
个集上去卖。那个时候,俊江大爷家就成了一个制作灯笼的小作坊,不只是俊江大爷一个人忙,全家老少
齐上阵,扎的扎,印的印,糊的糊,屋里点着一盏煤油灯,火苗挑得旺旺的,全家人围坐在桌子边干活,
说说笑笑的。
④那个时候,黑五虽然很小,但也跟着大人一起干活,我去找他玩,他也很少出来了,他娘说他,“你
在这儿帮不上啥忙,还净添乱,快出去玩去吧。”黑五有时候不出来,有时候出来了,在外边玩一会儿就又
回去了,他说:“我还得回去扎灯笼呢。”黑五可以扎灯笼,那是最让我羡慕的了,因为他家扎灯笼,过年
的时候,他就可以挑一只最大最好看的灯笼,在整个村子里游来荡去的,那个时候他是多么神气!他还可
以参与扎灯笼的整个过程,这在我们看来都是很神秘、很好玩的事。可是我们都不知道,整个村子里的小
孩,只有黑五知道,你说他该有多得意!
⑤俊江大爷去卖灯笼,黑五也跟着去。到了年根底下,集上的人多了起来,俊江大爷将灯笼装满一辆
地排车,赶着驴车到集上去卖。俊江大爷拉着一辆车子,走遍了我们这里的十里八乡。车头上竖起一根竹
竿,高高地悬挂着一只红灯笼,在风中飘飘摇摇的,别人很远看到,就知道是卖灯笼的来了。
⑥据说俊江大爷扎灯笼的技艺,是跟宫里的一个工匠学会的,那时候他还在我们村地主二力的爷爷家
扛活。这个工匠是我们这里的人,早先在皇宫里做匠人,民国后从宫里被赶了出来,辗转回到老家,在乡
间靠手艺谋生,走街串巷,在很多村子里游荡。那一年冬天,他来到我们村里的时候,病倒在路上,在风
雪中差点冻死,俊江大爷救了他,将他拉到自己的窝棚里,给他烤火,为他端水送药,足足养了一两个月。
这个匠人病好之后,无以报答,那时候正赶上过年,他就教给了俊江大爷扎灯笼。
⑦在我们小的时候,扎灯笼只是俊江大爷的副业,那时候刚刚包田到户,一家家干劲都很足,俊江大
爷发家致富的劲头也很大,家里人都说,俊江大爷真是能干,这么大年纪了,又是种地,还去放羊。又说,
俊江大爷年轻时吃了不少苦,他有很长时间都在做乡村里最累的活——脱坯子,据说俊江大爷一天能脱一
千块。俊江大爷这么卖命地干活,一是家里穷,不干活没有办法;二是他是个认死理的人,无论做什么他
都认一个理,从不偷奸耍滑,说干多少就干多少,要干就拼命地干。跟村里人交往,俊江大爷也认老礼,
讲直礼,我大爷比他大,他还在世的时候,每年过年俊江大爷去拜年,到了院里,他都真的跪下来磕头,
别人看他年纪那么大,怕他摔着,赶忙去拉,他已经跪下了,认认真真地磕一个头才起来。
⑧土改那个时候,俊江大爷也认死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主家”的地怎么说分就分了,怎么就分给自己
了?他说,那不是人家的么,咱们分人家的地,那跟土匪老缺不是一样了吗?那时候我衍奎大爷是贫农队
长,他和工作组给他做工作、讲道理,说那些土地本来是地主剥夺我们贫下中农的,现在分地,就是把我
们的土地再夺回来。这个道理-wqppyr俊江大爷怎么也弄不懂,批斗会之后,他一个人夜里趁黑偷偷跑到主家,把
分给他的衣服和粮食,又给主家还了回去。他去还,二力的爷爷也不敢要,两人在那里推推搡搡,让值夜
的民兵发现了,将他们俩带到了大队部,等问清了事情原委,我衍奎大爷大发雷霆,瞪起眼珠子大骂了俊
江大爷一顿,俊江大爷不敢吭气,最后嘟嘟囔囔地说:“你想骂就骂吧,反正我娘就是你婶子,骂我也就是
骂你自个儿。”“你说啥!”衍奎大爷像火上着了油,噼里啪啦又骂了他一顿。二力的爷爷被晾在一边,这时
赶忙去劝,“别骂了,都是自家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他的话还没有说完,衍奎大爷就厉声喝止了他,
“滚一边去!两个贫下中农吵架,哪有你说话的份儿?”
⑨最后俊江大爷分到了土地,在我们村西南有一大块。那天工作组丈量完,打好界桩,天已经晚了,
他们走后,俊江大爷还在地里,他在自己的土地上走来走去,想到这些土地就是自己的了,既不敢相信,
又感到惊喜。他抓起一把泥土,迎着夕阳慢慢撒下来,看着那些土缓缓落到地上,腾起一阵烟尘,他的眼
泪默默地流了下来。天色渐渐黑了,他坐在地头上,抽了一袋又一袋旱烟。
⑩那一年,过年的时候,俊江大爷扎了一串红灯笼,在他家大门的门楣上挂成一排,在风雪中飘摇,
喜气洋洋的。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每年一到腊月,俊江大爷都会扎上很多红灯笼,挂在自家的门上,送
给我们院里的孩子,也拉着车子到外面村子里去卖。一到过年的时候,我们村里的孩子都会提着红灯笼,
在夜里互相串门,说笑,打闹,星星点点的火光,照亮了我们村里的暗夜。
(节选自《再见,牛魔王》小说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写“那时候俊江大爷最吸引我们的,是他会扎红灯笼”,“红灯笼”这个具有传统色彩的意象
的出现,增加了小说厚重的文化感。
B.文中强调小孩玩的这种灯笼“最讲究的是扎骨架的技术”,一方面体现俊江大爷做活不偷奸耍滑,手
艺高超,另一方面也体现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C.第四段中“这在我们看来都是很神秘、很好玩的事”,“整个村子里的小孩,只有黑五知道”, 以黑五
的“得意”凸显乡土社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D.文章以回忆的笔触,描写分到土地后俊江大爷的一系列动作,极具电影的镜头感,艺术地刻画出主人
公“不敢相信”“又感到惊喜”的复杂心理。
7.对文中划线语段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用儿童的眼光亲密地打量与铭记“门楣上挂成一排的红灯笼”,有着强烈的暗示意味,或者说是
一种隐喻,昭示着丰富而动人的意蕴。
B.写“俊江大爷仍然拉着车子到外面村子里去卖灯笼”,与前文照应,既展现手工艺人走街串巷养家糊
口的社会生活,也表现了底层农民的勤劳。
C.文段以叙述性的句子为主,多使用短句,显现出强烈的抒情意味,尾句“照亮了我们村里的暗夜”以
暗喻讴歌了土改后中国农村越来越好的生活。
D.文段反复强调“那一年”,以回忆的口吻构建小说的艺术情境,形成一种独特的叙事基调,于平淡质
朴中自有一番真实。
8.小说第 6 节叙述俊江大爷学艺经历,这样写有什么特点及好处?(4 分)
9.英国评论家弗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两个美学概念,其中“圆形
人物”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请从小说中选择两个人物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6.B 谈不上坚守传统文化,过度解读,拔高人物。
7.C 不是比喻,是象征。
8.特点:插叙(1 分)。
好处: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表现了俊江大爷的善良淳朴(1 分)。
补充交代上文俊江大爷扎灯笼手艺高超的原因(1 分),并为下文俊江大爷分地后的一系列举动做铺垫,
前后照应,叙事更严谨(1 分)。
展现了旧社会手艺人艰难谋生、底层人民相濡以沫,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1 分)。
评分建议:任意答满 4 个小点即得 4 分。
9.①衍奎大爷是乡村(底层)干部,阶级界线分明但处事暴躁。
②二力的爷爷虽是地主,但为人不坏,服从国家安排。
③俊江大爷勤劳善良有手艺,但认死理没有阶级界线,不能认清土改的作用。
评分建议:一点三分,每点人物特征 2 分,结合文本分析 1 分,其中性格特征必须体现复杂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鲍永字君长,上党屯留人也。父宣,哀帝时任司隶校尉,为王莽所杀。永初为郡功曹。莽以宣不附己,
欲灭其子孙。都尉路平承望风旨,欲害永。太守苟谏拥护,召以为吏,常置府中。永因数为谏陈兴复汉室、
剪灭篡逆之策。谏每戒永曰:“君长机事不密,祸倚人门。”永感其言。及谏卒,自送丧归扶风。路平遂收
永弟升。太守赵兴到,闻乃叹曰:“我受汉茅土,不能立节,而鲍宣死之,岂可害其子也!”敕县出升,复
署永功曹。时有矫称侍中止传舍..者,兴欲谒之。永疑其诈,谏不听而出,兴遂驾往,永乃拔佩刀截马当胸,
乃止。后数日,莽诏书果下捕矫称者,永由是知名。更始①二年征,再迁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永虽为将
帅,而车服敝素,为道路所识。时赤眉害更始,三辅..道绝。光武即位,遣谏议大夫储大伯,持节征永诣行.
在.所。永疑不从,乃收系大伯,遣使驰至长安。既知更始已亡,乃发丧,出大伯等,封上将军、列侯印绶,
悉罢兵,但幅巾与诸将及同心客百余人诣河内。时攻怀未拔,帝谓永曰:“我攻怀三日而兵不下,关东畏服
卿,可且将故人自往城下譬之。”即拜永谏议大夫。至怀,乃说更始河内太守,于是开城而降。建武十一年,
征为司隶校尉。帝叔父赵王良尊戚贵重,永以事劾良大不敬,由是朝廷肃然。永行县到霸陵,路经更始墓,
引车入陌,从事谏止之。永曰:“亲北面..事人,宁有过墓不拜!虽以获罪,司隶所不避也。”遂下拜哭尽哀
而去西至扶风椎牛上苟谏冢帝闻之意不平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太中大夫张湛对曰:“仁不遗旧,忠不忘君,
行之高者也。”帝意乃释。
(选自《后汉书·卷二十九》,有删改)
【注】①更始:公元 23 年,刘玄被拥立为帝,恢复汉朝国号,建立更始政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遂下拜/哭尽哀而去/西至扶风/椎牛上苟谏冢/帝闻之/意不平/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
B.遂下拜/哭尽哀而去/西至扶风椎牛/上苟谏冢/帝闻之意/不平/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
C.遂下拜/哭尽哀而去/西至扶风/椎牛上苟谏冢/帝闻之意/不平/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
D.遂下拜/哭尽哀而去/西至扶风椎牛/上苟谏冢/帝闻之/意不平/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传舍,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舍相如广成传”的“传”即同此义。
B.三辅,又称“三秦”,西汉时本指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C.行在,即“行在所”,一是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二是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是第一个意思。
D.北面,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指天子的地位,后来又指“弟子行敬师之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鲍永聪明果断。他怀疑有人假冒侍中身份来访,在劝阻赵兴无效的情况下,拔刀割断了马胸前的皮带,
避免了赵兴受骗。
B.鲍永生活俭朴。他虽为位高权重的将帅,然而乘坐的车辆装饰却很破旧,因为这一特点,他很容易为
路上的行人所辨识。
C.鲍永能言善辩。光武帝攻打怀州,三天都没能攻下,于是请鲍永去城下劝降,鲍永三言两语就让河内
太守打开城门投降。
D.鲍永行事谨慎。光武帝即位,派遣储大伯征召鲍永,鲍永有所怀疑而没有听从,待派人确认更始帝已
死才去投奔光武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我受汉茅土,不能立节,而鲍宣死之,岂可害其子也!(4 分)
(2)帝叔父赵王良尊戚贵重,永以事劾良大不敬,由是朝廷肃然。(4 分)
14.鲍永为何要亲自护送苟谏的灵柩回到扶风?请简要分析。(3 分)
【参考答案】
10.(3 分)A
11.(3 分)D(“北面”指臣子的地位)
12.(3 分)C(河内太守是因为敬畏鲍永才打开城门投降)
13.(1)(4 分)我接受汉朝的册封,却不能树立名节,鲍宣为名节而死,我怎么能害他的儿子呢!
评分建议:每句 1 分,主要得分点:茅土、立、死、岂。
(2)(4 分)皇帝的叔父赵王刘良是受尊崇的皇亲,位贵而权重,鲍永因事而弹劾他大不敬之罪,因此朝廷
上下(都)严肃谨慎。
评分建议:判断句,贵重,以,肃然,各 1 分。
14.(3 分)①苟谏在鲍永被迫害时保护过他;②苟谏在鲍永轻率献策时提醒过他;③鲍永生性淳朴,知恩图
报。
评分建议: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鲍永字君长,是上党屯留人。他的父亲鲍宣,在哀帝时担任司隶校尉,被王莽杀害。鲍永起初担任州
郡功曹。王莽因为鲍宣不阿附自己,就想除掉他的子孙。都尉路平揣摩迎合王莽的心意,想要杀害鲍永。
太守苟谏保护鲍永,把他召来担任自己手下的官吏,长时间将他安排在自己的府中。鲍永于是就屡次向苟
谏陈说兴复汉室、除去篡权叛逆的策略。苟谏常劝戒鲍永说:“你谋划机密事却做得不够隐秘,当心祸患累
及家人。”鲍永被他的话打动。等到苟谏死去,鲍永亲自护送他的遗体回到扶风。路平就关押了鲍永的弟弟
鲍升。太守赵兴到任,听说这事叹息说:“我接受汉朝的册封,却不能树立名节,鲍宣为名节而死,我怎么
能害他的儿子呢!”于是就命令县令释放鲍升,又恢复了鲍永的功曹一职。当时有假冒宫中侍中身份的人住
在传舍中,赵兴想要去拜谒。鲍永怀疑其中有诈,劝说赵兴,赵兴不听从仍执意出府,当他驾车前往时,
鲍永于是拔出佩刀割断了马胸前的皮带, 赵兴才没有去成。几天后,王莽的诏书果然下达,要求追捕假冒
身份的人,鲍永因此而出名。更始帝(刘玄)二年,鲍永被朝廷征召,两次升迁,官至尚书仆射,并履行大
将军职务。鲍永虽然身为将帅,然而他所乘的车辆装饰陈旧而俭朴,凭这一特点,而容易被路上的行人辨
识。这时赤眉军杀害了更始帝,京城附近的道路被阻断。光武帝(刘秀)即位,派遣谏议大夫储大伯拿着符
节征召鲍永到光武所在的地方去。鲍永有所怀疑而没有听从,于是扣押了储大伯,派遣使者骑快马赶到长
安去(打探情况)。知道更始帝已死,鲍永就为更始帝发丧,释放了储大伯等人,封存好上将军、列侯的印
绶,遣散了全部士兵,只用幅巾束发(幅巾谓不着冠,只用幅巾束首)和诸将以及自己的心腹百余人到河内
去。当时汉军攻打怀州而未能攻下,光武帝对鲍永说:“我攻打怀州三天都没能攻下,关东的人都敬畏佩服
你,你可以姑且带你的人亲自去城下劝说他们。”于是就授予鲍永谏议大夫之职。到了怀州,鲍永就劝说更
始帝封的河内太守,于是河内太守就打开城门投降。建武十一年,被朝廷征召担任司隶校尉。皇帝的叔父
赵王刘良是尊崇的皇亲,位贵而权重,鲍永因事而弹劾他大不敬之罪,因此朝廷上下严肃谨慎。鲍永巡视
郡县来到霸陵,路上经过更始帝的陵墓,便要引车进入墓地的道路,随从的官员都劝说阻止他。鲍永说:“我
曾亲身面向北而侍奉他,哪里有经过他的陵墓却不拜祭的道理!即使因此获罪,我也不会逃避主管部门的惩
处的。”于是就下车拜祭,大哭一场,极尽哀痛而离去。向西到达扶风,就杀牛作祭品拜祭苟谏坟墓。皇帝
听说这事以后,心中不满,问公卿说:“奉使命出巡却做这样的事,该怎么处置呢?”太中大夫张湛回答说:
“仁义的人不忘死去的老朋友,忠诚的人不忘故去的君主,这是德行高尚的人啊。”皇帝心中才释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6 题。
上西平 送杜叔高①
辛弃疾
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看天上、多少浮云。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夜来风雨,春归似欲留
人。
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能几字、尽殷勤。江天日暮,何时重与细论文②。绿杨阴里,听阳
关、门掩黄昏。
[注]①杜叔高,辛弃疾朋友,曾两度从故乡金华到三百里之外的上饶拜访辛弃疾。二人宴游与赠答,
此词即为其中之一。②唐杜甫《春日忆李白》有“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起句“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强调了怅恨绵延无尽,奠定全词基调。
B.上片大笔濡染,重在写景,展现二人相会的时令特点,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C.下片起笔写欢宴,“尊如海”等四句表明自己豪气志向和诗才,形象生动。
D.“绿杨阴里,听阳关”,视听结合,巧用典故,凸显对友人的留恋牵挂之情。
16.本词如何借用前人诗句表情达意,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6 分)
【参考答案】
15.C,“表明自己豪气志向和诗才”错,应为“友人”。
16.本词如何借用前人诗句表情达意,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6 分)
【参考答案】①“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化用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 分),点
明二人见面时节,表达重逢的喜悦(2 分)。
②“何时重与细论文”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1 分),表达友人离去的不舍,
以及下次再会的期盼(2 分)。
③“门掩黄昏”引用欧阳修“门掩黄昏”(1 分)表达词人惜春之情与友人离去无法挽留的无奈惆怅/友人离
去的惆怅与失落(2 分)。
评分建议:答满任意两点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陶渊明是一位躬耕陇亩的田园诗人,《归园田居》中,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去来兮
辞》中,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克庄在《贺新郎》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表达了他的人才观:人才济济,
但必须在用人时不可严苛,方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扁舟”不滞于物,从流飘荡,常引起诗人的感喟:或有漂泊之意,或有悠然之感。唐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曾表达了类似的感慨。
【答案】(1)怀良辰以孤往 或植杖而耘籽(2)未必人间无好汉 谁与宽些尺度(3)谁家
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补充:①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②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
散发弄扁舟。)
评分建议:一空 1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纯文学,这项为了诞生高品位艺术为目的的精神产业,随时都面临商业环境这个大老板“炒鱿鱼”的
可能。站在马路上已很难再见到昔日文学的倩影,从杂志社、编辑部到书店书亭书摊都已不再 ,
人们开始把大量闲散的资金和精力集中起来泡进歌舞厅、咖啡座、酒吧间……过去那些热心于文学的读者
现在正忠实地坐在了各式各样的观众席上。这是个 享乐和高消费的年代。
诗歌,这个从来不谈钱的美学课题平生第一次把钱当成了贴身的难题。诗集的出版、刊物的印刷、微
薄的稿酬,还有大量难以发表的作品铸成了令诗人头痛的“紧箍咒”……连著名的山水诗人也对那些“声
甲天下”的山色湖光望而却步。没有银两铺路,谁肯让你白白去游山玩水呢?
诗坛,驻足这人世间最高的意境,放眼下去竟是悬崖……倘若再继续煽动灵魂的翅膀 ,只能
越来越超离故土的炊烟和体温,远离世俗地面上父母、妻小、朋友、恋人眼巴巴的张望和期冀……
文学,曾激唤起多少青年的七彩梦想,时下却成了人们怜悯、嘲弄或报以天真的对象。“保护诗人”的
焦虑一次次呼之欲出却缄默不语。诗人,这神圣桂枝的花冠只能在为数寥落的现有作者中间相互传递和照
耀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门庭若市 崇尚 扶摇直上
B.门可罗雀 推崇 青云直上
C.门庭若市 推崇 青云直上
D.门可罗雀 崇尚 扶摇直上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4 分)
18.A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
闹。门可罗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根据语境第一处应为“门庭若市”。崇尚:推崇慕尚。常用于表
述推崇某种观念,如"崇尚智慧"等。推崇:指非常重视某人的思想、才能、行为、著作、发明等,给予很高
的评价。尊崇,推重崇敬。根据语境“享乐和高消费”第二处应为“崇尚”。 扶摇直上:意思是形容地位、
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比喻仕途得意。青云直上: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根据语境,第三处应为“扶
摇直上”。)
19.B 比喻 (A.比拟 C. 借代、设问 D.夸张)
20.(1)将“为了”改为“以”或删掉“为目的”; (2) “面临”后加“被”。(评分建议:一处 2 分,
其他改法正确亦可。)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
字。(6 分)
① ,一些在泛文化包装之下的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容易吸引这一群体的关注,
给更多青少年制造历史错觉与迷失。
这些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的出现,除因一些网络公众号运营者、UP 主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不惜伪造
历史、歪曲事实;② ,使这些不实文章被推送到公众的手机屏幕前。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首先要珍视和尊重历史。唯有铭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③ 。国家网信办组织开展“清朗·整治网上历史虚无主义”专项活动。反对历史虚无
主义,更要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内控规则和制度,主动过滤掉有害内容、不良内容,让网络空间
真正天朗气清。
22.下图为中国农业大学 2020 年本科录取通知书外部图案,红色布面搭配烫金纹样,寓意金榜题名,给人祥
和喜庆之感。该通知书内页采用麦穗边框纹样,处处呈现农业元素;内页底纹为麦穗网格,象征广阔的田
野。内页还专门附有写给入学新生的“校长寄语”。
请你以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口吻,给该通知书设计一段“校长寄语”,要求符合人物身份,体现学校特
色,不超过 50 字。(4 分)
21.①青少年群体心智不成熟/因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②还因平台方责任缺失③还须加强网络监管 评
分建议:每处 2 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解析:(1)文段可分三层:首先指出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的危害,然后分析两个原因,最后提出三种
应对措施。(2)第一处,根据后面的后果可推出前面应为原因。第二处,由“除因”可推出“还因为”;根
据关键词“使……被推送”寻找主语,由后文第 3 段措施中第 3 条找到第一处主语“平台”,再依据语境整
合答案。第三处,根据前后句关键词“首先”和“更要”,确定“还”或“其次”;再依下句“国家网信办”,
可推知其功能。
22.(一)过去的你默默播种,将来的你硕果累累。从今天开始,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在中国农大绽放。
(二)春种秋收,天道酬勤;乘风破浪,未来可期。中国农业大学,在北京等你!
(三)中国农业大学,用最庄重的红色,给予你最珍贵的入学纪念。
(答案要素:“农业大学” “入学”“寄语”,1 个要素 1 分,语言 1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
羊。”
这首已经传唱了 70 余年的《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巍巍蒙山、滔滔沂水,更唱响了军民“水乳交融、
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
虽然《沂蒙山小调》蜚声海内外,却少有人知道,这首民歌的前身在抗日战争时期,便出色地发挥了
瓦解敌人、教育群众、鼓舞我军斗志的重大作用。诞生于那段峥嵘岁月的沂蒙精神,早已成为八百里沂蒙
大地的筋骨,融于千万沂蒙老乡的血肉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沂蒙人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创造着时代伟业。
进入新时代,红色基因依然焕发无穷生命力。沂蒙精神,是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在新的历史
起点上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请以“红色基因的传承与新生命力”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参考立意】①艰苦创业孕育红色引擎,②生死与共诠释鱼水深情,③无私奉献成为人文精髓,④担当作
为砥砺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