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云南省曲靖市二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云南省曲靖市二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ID:697126

大小:98.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5-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本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 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所谓人治和 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乡土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 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 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 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 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 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 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 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 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 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 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 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像这一类的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 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礼”字本是从豐从示。 豐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 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 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 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 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 “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 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 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 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之八:礼治秩序》,有删改) 1. 下列有关认识和观点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有别于西洋法治的社会,通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是一个没有法律的社会。 B. 礼治社会的秩序表面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自动形成的,其实是由人们主动服从而形成的,有社会的 成规在。 C. 礼和法律都是一种行为规范,二者也有区别。礼靠国家权力来维持;法靠传统来推行。 D. 乡土社会的秩序是可以由礼来维持的,因为只有乡土社会能够满足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这一个 前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从“人治”“法治”的普遍性认知,引出文章的观点,并由此指向了“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的 议论。 B. 第二段在阐释礼的基础上,比较“礼”“法”的异同,并说明“传统”在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性。 C. 第三段论述人们为何“保守”于传统,这和乡土社会的安土重迁密切关联,并引用孔子的话强化这一观 点。 D. 文章还通过对比分析“法律”“道德”“礼”之间的不同,进而推论礼治不是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 秩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法治的社会还是人治的社会,一个社会的秩序都要靠人来执行,要靠某种力量来维持。 B.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法也是行为规范,与法不同的是,维持礼的规范的力量是传统。 C. 乡土社会可以说是“无法”的社会,但并不是“无法无天”的社会,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D. 因为缺乏变化,礼在乡土社会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因为变化很快,礼在现代社会没有效力。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辨析观点的能力。 A.“通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是一个没有法律的社会”错误,结合第一段“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 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 可见这里有个限制条件“通常”,选项遗漏了,另外后面“并不很清楚”对这一结论给予了否定;作者指 明乡土社会是“无法”的社会、礼治的社会,并不是没有法律的社会,这里的“无法”加上双引号,表示 特殊含义,有否定的意味,加上后文“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可见只是从一定 意义和程度而言的“无法”。 C.“礼靠国家权力来维持;法靠传统来推行”错误,结合第二段“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可知选项张冠李戴,应该是:礼靠传统来维持;法靠国家权力来推行。 D.“乡土社会的秩序是可以由礼来维持的,因为……”错误,结合原文倒数第二段“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 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礼在现代社会没有效力”可知“乡土社会 的秩序是可以由礼来维持的”“只有……”表述绝对,文中只是说有“可能”。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并引用孔子的话强化这一观点”,说法错误,曲解引用的作用。引用孔子的话旨在论证“孔子很重视 服礼的主动性”。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礼在现代社会没有效力”错误,由原文最后一段说“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可知, 并没有体现“礼在现代社会没有效力”这一观点,选项表述绝对。 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民财商教育白皮书(2021 年)》日前正式发布,旨在梳理我国财商教育发展现状,引导行业持续健 康发展。《白皮书》指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正在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国民开始关注 各类理财、投资产品,财商教育市场正逐渐趋热。稳中向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加之巨大的财商教育市场需求, 财商教育开展适逢其时。 《白皮书》还指出,客观来看,我国居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仍有大部分人群 对基础知识掌握不足,且投资行为非理性特点突出。近年来,“非法集资”、“P2P 爆雷”、“保健品骗局” 等问题频繁发生,反映我国居民在“认识财富、对待财富、运用财富”的精神层面仍需要加强。无论是政 府还是媒体、企业等,应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多元化投资者教育体系,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和 大众传媒,开展国民财商和投资者教育服务,不断提高财商和投资者教育的灵活性,扩大国民财商和投资 者教育人群覆盖面,实现我国居民金融素养、投教水平的整体提升。 (摘编自《应多方联动构建多元化投资者教育体系》,《经济参考报》2021 年 1 月 29 日) 材料二: “史上最快!无须担保,3 分钟下款!”“随借随贷,上门服务,个人信息绝对保密!”只要动一动手 指,在网络上填写相关资料,就能预支消费。“馅饼”背后,却是巨大的陷阱。不久前,深圳警方经过数 月侦查,摧毁了一个侵害 300 多名在校大学生、涉案金额 1000 多万元的“套路贷”诈骗团伙。 除了贷款消费、借钱度日外,大学生财商素养欠缺还表现在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甄别能力不足上。看 到校园广告上“收益率高达 20%”的宣传语,山西某大学学生赵宇将父母给的一个学期的生活费都投进了某 小额信贷公司的理财产品上。可只有前两个月按时收到了投资收益,第三个月就怎么也联系不上对方了。 事实上,在一些发达国家,财商教育不只是家庭共识,也已成为政府部门极其重要的责任。美国早在 1998 年就首次发布财经素养教育标准,倡议并资助一项“为美国而储蓄”的计划,由全国 34 个州的 3000 所中 小学学生参加。英国政府 2011 年公布了一系列教学改革计划,让储蓄和理财成为英国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 2015 年末,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指出,要建立金融知识教育发展 长效机制,推动部分大中小学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金融基础知识相关公共 课。 (摘编自邓晖、张雅凌《大学生该补补财商课了》,《光明日报》2018 年 7 月 3 日) 材料三: 《2019 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研报告》数据显示,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不太好”“一点也 不好”的消费者占比分别为 40.69%、14.08%和 6.01%,多数人并未掌握专业的理财技能与知识方法。在金融 “小白”进入市场之前,理财课堂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帮助呢?目前,市面上的财商培训课程,主要分为 两种类型:一种是各类教育机构,为了完善自己的课程体系,而开发的财商课程;还有一种是金融行业的 销售人员,为了卖金融理财产品而开设的财商课程。而后一种,课程从开发之初就锁定了目标——卖产品。 在入门级别的理财投资课堂中,学员的基础普遍薄弱、目标不明确、学习也并不系统。大部分财商教 育机构将这些“小白”学员作为收割对象,先以 0 元到十几元的“小白理财”课吸引用户,教学内容多为 一些低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待取得学员信任后再露出“镰刀”本质,洗脑推销昂贵的进阶课程,有的还 会向学员介绍明显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金融产。 市场上,有不少机构借培训之名,推销高收益理财课程和产品。虽然引发不少投诉,但最后落地的监 管与处罚却不多。有业内人士表示,财商教育目前还没有形成准入门槛和师资认证体系,课程是不是物有 所值缺乏判断依据,这给监管带来困难。 (摘编自李国、武江民《帮你赚钱还是投资陷阱》,《大连晚报》2020 年 12 月 11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居民总体收入不断提高,有很多国民开始关注理财、投资等,加上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开展多 方联动的财商教育恰逢其时。 B. 有些财商教育机构敛财的方法之一就是先给学员教一些低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待这些学员获取一些小 利益后就让他们购买价格高昂的理财课程。 C. 美国倡议并投资“为美国而储蓄”的计划,让全国 34 个州的很多中学生接受财商教育,这说明发达国 家已把财商教育作为政府部]的重要责任。 D. 我国在 2015 年底已经紧随美国和英国建立了大中小学学生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长效机制,其特点就是 在部分大中小学开展财商教育和金融知识课等。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法集资”、“P2P 爆雷”、“保健品骗局”等问题体现了我国居民在理财、投资方面的盲目性,反 映出我国居民在精神层面对“财富”理解的不足。 B. 以推销高收益金融产品为目的的财商教育课程在受到投诉时不能受到有效的监管和处罚,与金融行业的 销售人员为卖金融产品开设财商课程有关。 C. 《2019 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研报告》的数据表明,我国居民对自身金融知识水平有清醒认识,我国居民 要系统接受财商教育是解决的办法之一。 D. 不久前深圳警方摧毁的一个“套路贷”诈骗团伙说明互联网预支消费的方便性使一些人陷入“套路 贷”的泥淖。 6. 目前我国在金融投资方面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B 6. ①我国居民对金融基础知识掌握不足,投资行为非理性,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甄别能力不足。②我国对投 资者的多元化教育体系不完全。③财商教育没有形成准入门槛和师资认证体系,给监管带来困难。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已经……建立了大中小学学生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长效机制”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介绍了 2015 年 底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从“发展规划”来看,这是才开始建立,而不 是“已经建立”。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与金融行业的销售人员为卖金融产品开设财商课程有关”错误。由原文“市场上,有不少机构借培训 之名,推销高收益理财课程和产品。虽然引发不少投诉,但最后落地的监管与处罚却不多。有业内人士表 示,财商教育目前还没有形成准入门槛和师资认证体系,课程是不是物有所值缺乏判断依据,这给监管带 来困难”可知,不能受到有效监管和处罚的原因是我国财商教育课程没有形成准入门槛和师资认证体系, 不是因为金融行业的销售人员开设财商课程。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作答本题,可以从“金融投资”涉及到的对象分析,有国家、个人和财商教育机构等方面。 从国家层面看,由“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企业等,应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多元化投资者教育 体系,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开展国民财商和投资者教育服务,不断提高财商和投资者教育的 灵活性,扩大国民财商和投资者教育人群覆盖面,实现我国居民金融素养、投教水平的整体提升”分析可 知,我国对投资者的多元化教育体系不完全。 从个人看,由“《白皮书》还指出,客观来看,我国居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仍有 大部分人群对基础知识掌握不足,且投资行为非理性特点突出”分析可知,我国居民对金融基础知识掌握 不足,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甄别能力不足。 从财商教育机构看,由“市场上,有不少机构借培训之名,推销高收益理财课程和产品。虽然引发不少投 诉,但最后落地的监管与处罚却不多。有业内人士表示,财商教育目前还没有形成准入门槛和师资认证体 系,课程是不是物有所值缺乏判断依据,这给监管带来困难”分析可知,财商教育没有形成准入门槛和师 资认证体系,给监管带来困难。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七载云烟 汪曾祺 ①我在云南住过七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六年。准确地说,只能说在昆明住了七年。 ②我们经常活动的地方是市内,我们到南屏大戏院去看电影;去逛书店、看一本书,一看两三个小时; 逛裱画店,逛茶叶店……我们每天经过、随时往来的地方,还是大西门一带。街虽小,人却多,气味浓稠。 我们在街上闲看。看卖木柴的,卖木炭的,卖粗瓷碗、砂锅的、并且常常为一点细节感动不已。 ③但是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深,使我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不是另一种作家的地 方,是西南联大。 ④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临时大学”。 后迁云南,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是一 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侨、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窳陋①而 辉煌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喔,我的母校,我的西南联大! ⑤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很多处是借用昆明原有的房屋、学校、祠堂。西边定学生宿舍。土墙,草 顶。土墙上开了几个方洞,方洞上竖了几根不去皮的树棍、便是窗户。挨着土墙排了一列双人木床,一边 十张,一间宿舍可住四十人,桌椅是没有的。两个装肥皂的大箱摞起来。既是书桌,也是衣柜。有的同学 在同一宿舍中一住四年不挪窝。有些同学成天在一起,乐数晨夕、堪称知己。也有老死不相往来,几乎等 于不认识的。我和一位姓刘的历史系同学就是这样,我们俩同睡一张木床,他住上铺,我住下铺,却很少 见面。他是个很守规矩,很用功的人,每天按时作息。我是个夜猫子,每天在系图书馆看一夜书,即天亮 才回宿舍。等我回屋就寝时,他已经在校园树下苦读英文了。 ⑥大路的东侧,是大图书馆。这是新校舍惟一的一座瓦顶的建筑。每天一早,就有人等在门外“抢图 书馆”——抢位置,抢指定参考书。大图书馆藏书不少,但指定参考书总是不够用的。更东,是教室区。 土墙,铁皮屋顶(涂了绿漆)。下起雨来,铁皮屋顶被雨点打得乒乒乓乓地响,让人想起王禹偁的《黄冈竹 楼记》。这些教室里面放的木椅,都是本色,不漆油漆。这种椅子的好处是不固定,可以从这个教室到那个 教室任意搬来搬去。吴宓先生讲《红楼梦》,一看下面有女生还站着,就放下手杖,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 于是一些男同学就也赶紧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宝姐姐,林妹妹都坐下了,吴先生才开始讲。 ⑦联大师生服装各异,但似乎又有一种比较一致的风格。女生的衣着是比较整洁的,上课时军阀商人 家的小姐也不会穿得花里胡哨。男同学绝大多数是蓝布衫,长裤。几年下来,衣服破旧,就想各种办法“弥 补”,如贴一张橡皮膏之类。有人裤子破了洞,不会补,也无针线,就找一根麻筋,把破洞结了一个疙瘩, 这样的疙瘩名士不止一人。教授的衣服也多残破了。闻一多先生有一个时期穿了一件一个亲戚送给他的灰 色夹袍,式样早就过时,领子很高,袖子很窄。朱自清先生的大衣破得不能再穿,就买了一件云南赶马人 穿的深蓝氆氇的一口钟(大概就是彝族察尔瓦)披在身上,远看有点像一个侠客。有一个女生从南院(女 生宿舍)到新校舍去,天已经黑了,路上没有人,她听到后面有梯里突鲁的脚步声,以为是坏人追了上来, 很紧张。回头一看,是化学教授曾昭伦。他穿了一双空前(露着脚趾)绝后鞋(后跟烂了,提不起来,只 能半趿着),因此发出梯里突鲁的声音。联大师生破衣烂衫,却每天孜孜不倦地做学问,真是穷且益坚,不 坠青云之志,这种精神,人天可感。 ⑧大学生大都爱吃,食欲很旺,有两个钱都吃掉了。初到昆明,带来的盘缠尚未用尽,有些同学一到 星期天就出去到处吃馆子。钱逐渐用完了,吃不了大馆子,就只能到米线店里吃米线、铒块。到连吃米线、 饵块的钱也没有的时候,便只有老老实实到新校舍吃大食堂的“伙食”。饭是“八宝饭”,通红的糙米, 里面有砂子、木屑、老鼠屎。菜,常备的是盐水煮芸豆,还有一种叫“魔芋豆腐”,为紫灰色的,烂糊糊 的淡而无味的奇怪东西。有一位姓郑的同学告诫同学:饭后不可张嘴——恐怕飞出只鸟来! ⑨…… ⑩云南人对联大学生很好,我们对云南、对昆明也很有感情。比较明显的、普遍的影响是在教育方面。 有些联大师生为云南做了一些有益的实事。联大学生在中学兼课的很多,这对昆明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是有很大作用的。更重要的定使昆明学生接受了民主思想,呼吸到独立思考、学术自由的空气,使他们为 学为人都比较开放,比较新鲜活泼。这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是抽象的,是一种气质,一种格调,难于确指, 但是这种影响确实存在。如云如水,水流云在。 (一九九四年载于《中国作家》,有删改) [注]①窳陋:粗劣简陋。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部分回忆丰富多彩的市内生活,一方面交代西南联大周边的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另一方面衬 托出西南联大对作者的影响更大。 B. 文章采用大量笔墨刻画教授们“残破”的衣着,而描写联大学子读书的细节甚少,可见年轻时的汪曾祺 跟读书相比更在意着装,对美有着执着的追求。 C. 第六段三个“抢”字形象写出了学生们求知若渴的心理,表现了联大学子勤勉刻苦的精神,也从侧面表 现了西南联大学习条件之艰苦。 D. 文章结尾“如云如水,水流云在”虽化用杜甫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但意在表明西南联大 精神是一种气质,一种格调,难于确指,但是这种影响确实存在。 8. 文章第三段写道“但是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深,使我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不是另 一种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联大”,请结合全文,概括西南联大及师生们的哪些特点对“我”影响深远。 9. 本文标题为“七载云烟”,有人认为也能以“在西南联大的日子”为标题,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表明 观点并阐明理由。 【答案】7. B 8. ①联大的民主思想、独立思考、学术自由的氛围影响了“我”②联大师生孜孜不倦做学 问、穷且益坚的求学精神影响了“我”。③联大教授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我”。 9. 观点一:认为以“七载云烟”为题更好。(1)从题目的效果来看,这个标题含蓄而有韵味,“云烟”给 人以回忆的朦胧美感,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从内容来看,“七载云烟”与文章内容相照应,暗示了文章主要内容。“七载”与开头的“我在云南 住过七年,准确地说,只能说在昆明住了七年”相照应,“云烟”与结尾的“但是这种影响确实存在。如 云如水,水流云在”相照应;文章主要写的是在昆明、在西南联大的这七年时光,标题暗示文章主要内容。 观点二:认为“在西南联大的日子”好。(1)从结构来看,“西南联大”这个词语不断出现,构成文章的 线索,贯穿全文。(2)从内容来看,文章主要描写在西南联大的日子,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 从情感主旨上看,西南联大成就了“我”,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地方,西南联大也影响了昆明,甚至影 响了世界,因此用“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更好。(答出任意两点理由即可)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可见年轻时的汪曾祺跟读书相比更在意着装,对美有着执着的追求”错,结合原文“联大师生破衣烂 衫,却每天孜孜不倦地做学问,真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种精神,人天可感”,可见用大量笔墨 描写教授们的残破衣着是表现联大师生对物质的不在意,更衬托出他们对学问的执着精神。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 文中写西南联大教授的言传身教对“我”的影响,“闻一多先生有一个时期穿了一件一个亲戚送给他的灰 色夹袍,式样早就过时,领子很高,袖子很窄。朱自清先生的大衣破得不能再穿,就买了一件云南赶马人 穿的深蓝氆氇的一口钟(大概就是彝族察尔瓦)披在身上,远看有点像一个侠客”,他们对待物质困难的 不在意教会“我”对待困难的态度;“吴宓先生讲《红楼梦》,一看下面有女生还站着,就放下手杖,到别 的教室去搬椅子。于是一些男同学就也赶紧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宝姐姐,林妹妹都坐下了、吴先生才开 始讲”,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什么是修养。 联大师生的求学精神影响了“我”,“我和一位姓刘的历史系同学就是这样,我们俩同睡一张木床,…… 等我回屋就寝时,他已经在校园树下苦读英文了”“每天一早,就有人等在门外‘抢图书馆’——抢位置, 抢指定参考书”“联大师生破衣烂衫,却每天孜孜不倦地做学问,真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种精 神,人天可感”。 联大的学术、民主、独立思考的氛围影响了“我”,“更重要的是使昆明学生接受了民主思想,呼吸到独 立思考、学术自由的空气,使他们为学为人都比较开放,比较新鲜活泼。这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是抽象的, 是一种气质,一种格调,难于确指,但是这种影响确实存在”。这是对“我”精神方面的影响。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如认为以“七载云烟”为题更好,首先可从题目本身的效果角度分析,这个标题含蓄而有韵味,“云烟” 给人以回忆的朦胧美感,能勾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再从内容角度看,文章开头即说“我在云南住过七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六年。准确地说,只能说在昆 明住了七年”,“七年”与标题当中的“七载”相照应,文章主要写的是在昆明、在西南联大的这七年时 光;文章结尾说“但是这种影响确实存在。如云如水,水流云在”,“如云如水,水流云在”照应了标题 中的“云烟”。 如认为“在西南联大的日子”好,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题目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描写在西南联大的日子,回忆住宿条件和教学条件的简陋;描写师 生的服装,尤其是教授的风采;描写学生们的伙食等,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结构上,文中不断出现“但是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深,使我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 不是另一种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联大”“喔,我的母校,我的西南联大”等句子,“西南联大”这个词语 不断出现,构成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从主题上看,西南联大成就了“我”,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地方,“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深,使 我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不是另一种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联大”;西南联大也影响了昆明, “更重要的定使昆明学生接受了民主思想,呼吸到独立思考、学术自由的空气,使他们为学为人都比较开 放,比较新鲜活泼”,甚至影响了世界,“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 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侨、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窳陋而辉煌的,奇迹一样的, ‘空前绝后’的大学”,因此用“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更好。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共 19 分)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 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竞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 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 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 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 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 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 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典》醮词,主器则曰‘承宗’,分藩则曰‘承家’。 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竞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 诚。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德遇事侃侃,裁制诸宗藩尤有执。或当利害, 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 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 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庄。 《明史•欧阳德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竞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 B. 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竞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 C. 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竞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 D. 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竞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嘉靖,年号。年号是由汉武帝首创,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B. 登第,指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登进士第”与“进士及第”都表示考中了进士。 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C. 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入选翰林院的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 D. 赠,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其死后,追授给他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追封功臣的先人也叫“赠”。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德坚持原则。欧阳德认为裕王作为储君人选不应出京;裕王的母亲去世,欧阳德奏请按照成化朝纪 淑妃的旧例进行丧葬。 B. 欧阳德重视教育。担任六安州知州时,他建立龙津书院,设置讲亭,聚集学生讲学,召集国子生与四方 学者讲学论道。 C. 欧阳德敢于直谏。争执利害时,别的大臣战战兢兢,神色惶恐,只有欧阳德神态自然,十分镇静。 D. 欧阳德知行合一,不尚空谈。欧阳德师从王守仁,曾与徐阶、聂豹、程文德灵济宫聚集四方名士,和他 们共同讨论“良知”之学。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 (2)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 【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欧阳德)刚满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到赣州,跟从王守仁学习。 (2)母亲去世,他归家服丧,丧期未满就被起用为礼部尚书。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何不”,为什么不,领起后面句子,“何不竟行册立耶”不需要断开,排除 C、D; “不悦”为“帝”的谓语,语意完整,可独立成句,“然”在这里表转折,应放在下一分句句首,排除 A。 句意:世宗不高兴地说:“既然是王礼,自有典章制度,如你所言,何不册立裕王为太子?”欧阳德立即 准备册立礼仪奏上。皇帝更加不高兴,然而最终体谅他的忠诚。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不正确,应改为“一个皇帝在位可以使用多个年号”。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担任六安州知州时,他建立龙津书院,设置讲亭,聚集学生讲学,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讲学论道” 错误。结合“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分析,“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 与四方学者讲学论道”是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时。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1)补充主语“欧阳德”;“甫”,刚刚;“冠”,男子二十岁;“之”,到;“再”,两 次。 (2)“母忧”,母亲的丧事;“服阕”,守丧期满除服;“用”,被起用;“直”当值。 参考译文: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欧阳德)刚满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到赣州,跟从王守仁学习。两次不参加 会试。嘉靖二年,会试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欧阳德与魏良弼在考巻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无 阿谀奉承之意,最终进士及第。欧阳德被授任六安州知州,建立了龙津书院,聚集学生讲学,后调入京城 任刑部员外郎。嘉靖六年,皇帝诏令选拔朝士中有学问和德行的人做翰林,于是改任欧阳德为编修。后调 任南京国子监司业,设置讲亭,召集众多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论道。不久,改任南京尚宝卿。随后被 征召入京担任太仆少卿。为便于奉养父母,又调任南京鸿胪卿。父亲去世,守孝期满后仍留家中奉养母亲, 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等每日讲学,其后因为被荐举而起任原官,又经过多次升迁任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掌管詹事府。母亲去世,他归家服丧,丧期未满就被起用为礼部尚书,但等到服丧期满他才赴任,皇帝命 令他在无逸殿当值。当时,皇太子迟迟不立,皇帝相信陶仲文的“二龙不相见”之说,避讳谈及立皇太子 之事。欧阳德恳请立储君。恰逢皇帝有诏令,裕王出京至其分封藩地,并于同日完婚。欧阳德认为裕王作 为储君人选不应出京,并上疏说:“从前太祖以父亲的身份为儿子操办婚事,诸位王子都住在官中。宣宗、 孝宗以兄弟的身份操办婚事,才会搬到外府,现在的事和太祖时候的情况相同,请按照当初的旧制。”世 宗不答应,欧阳德奏道:“《会典》关于婚礼中说,太子结婚曰‘承宗’,分藩诸王结婚曰‘承家’。现 在裕王是承宗还是承家?”世宗不高兴地说:“既然是王礼,自有典章制度,如你所言,何不册立裕王为 太子?”欧阳德立即准备册立礼仪奏上。皇帝更加不高兴,然而最终体谅他的忠诚。裕王的母亲康妃杜氏 去世,欧阳德奏请按照成化朝纪淑妃的旧例进行丧葬,皇帝不答应。欧阳德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裁 断众多被分封的宗室诸侯尤其有坚守的原则。或者当面指出利益与损害之处,众人面面相觑神色惶恐,(只 有)欧阳德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当时,欧阳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都因学识渊博处在显要地位,他们 在灵济官聚集四方名士,和名士们共同讨论“良知”之学,前来聚会的人有五千位,都城讲学的聚会,因 此盛行,欧阳德风度温和,学问讲求实际,不崇尚空谈,欧阳德很晚才被皇帝赏识,即将被重用掌权时, 突然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为“文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衡阳泗州寺 张抃① 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 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 漂泊渐摇青草外,乡关谁念雪园②东。 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 [注]①张抃,唐朝将领,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人。②雪园,汉朝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的“悠悠”一词写出“一水”的情态:悠长、从容不迫地流淌的样子。 B. “几层峡浪寒舂月”,写汹涌的峡浪冲荡着倒映在水中的明月,“春”字颇具表现力。 C. “一点渔灯出苇丛”以景结情,诗人不直接抒情,用景物来渲染情感。 D. 全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四句是虚写,后四句是实写,拓展了表现空间。 15. 本诗善用意象来表达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采用哪些意象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4. D 15. ①用悠悠一水中被秋风任意吹动的片帆,一点渔灯表达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②用寒 月下的峡浪、雨打篷这些意象写诗人漂泊在外,听着雨打篷布的声音,表现诗人漂泊异乡的凄凉;③乡关、 雪园东这些意象流露了诗人的殷殷思乡之情。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前四句是虚写,后四句是实写”分析错误,应该是前四句主要是实写,后四句主要是虚写,“雪园” 是联想之景,“一点渔灯出苇丛”是想象之景。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根据题干的暗示,要根据意象所蕴含的情 感对意象进行分组,这样答题条理就清楚。 结合“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分析,用“片帆”“渔 灯”等意象,写诗人漂泊在外,抒发孤独寂寞之情。 结合“片帆无奈信秋风”“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等分析,用“秋风”“月”“雨打篷”等意 象,写诗人漂泊在外,秋风渐起,听者雨打篷布的声音,抒发漂泊的无奈之情。 结合“乡关谁念雪园东”分析,用“乡关”“雪园东”等,写诗人虽漂泊在外,但是心系故乡,抒发浓浓 的思乡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雏凤清于老凤声”,年长的未必优于年轻的,何以如此?韩愈在《师说》中告诉了我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食不果腹”有时会被误写为“食不裹腹”。究其原因,写错的人往往不了解这一成语出自庄子 《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腹犹果然”一句。 (3)郦道元在《三峡》中描写素湍绿潭的句子“回清倒影”,与柳宗元《小石潭记》写鱼儿游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表现了水的清澈。 【答案】 (1). 闻道有先后 (2). 术业有专攻 (3). 适莽苍者 (4). 三餐而反 (5). 潭中鱼可百 许头 (6). 皆若空游无所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形的书写:莽、餐、通假字“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各项工作任务更重。改革的需求因问题而产生,解决问题又能深化改革。小 至直播带货、线上商务等行业的转型升级,大至优化公共卫生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国不断以改革 的方式_______疫情挑战。短期来看,改革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起到了稳经济、兜 民生的作用。在全球疫情继续扩散的背景下,改革还将继续激发内生动力,促进经济复苏,为决战决胜提 供坚实支撑。 全面小康不是终点,而是崭新生活的起点。长远来看,当今世界处于_______之大变局,而我国正处在 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一系列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_______不是办法, 唯有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就能不断发展和解放社会生产力,乘势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的新征程。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防不胜防 从容应对 空前绝后 望梅止渴 B. 突如其来 从容应对 前所未有 临渴掘井 C. 防不胜防 疲于应付 前所未有 临渴掘井 D. 突如其来 疲于应付 空前绝后 望梅止渴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唯有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乘势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的新征程。 B. 唯有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就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乘势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的新征程。 C. 唯有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才能不断发展和解放社会生产力,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新征程。 D. 唯有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新征程。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B. 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C. “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 D.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答案】17. B 18. A 19. A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突如其来:形容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防不胜防:形容防备不过来。文中强调疫情的突发性,用 “突如其来”恰当。 第二处,从容应对:不慌不忙地应付答对,褒义词。疲于应付:原指因奉命奔走而弄得精疲力尽,现在也 形容忙于奔走应付而搞得非常疲劳,中性词。从感情色彩看,结合前后语境,应该在赞扬肯定,用“从容 应对”符合语境。 第三处,前所未有:以前不曾有过。空前绝后: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也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文中 只是说“大变局”的不同寻常,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出现,也不是形容某种“成就或盛况”,用“前所未 有”更恰当。 第四处,临渴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 自己。根据下文“往深里走、往实里落”,此处用“临渴掘井”恰当。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二,一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唯有”意思是“只有”,与“就”搭配不当,与之搭配的应是 “才”;二是“发展和解放”语序不当,改为“解放和发展”。 B.“唯有……就能”,不搭配。 C.“发展和解放”语序不当;“建设……新征程”,动宾搭配不当。 D.“建设……新征程”,动宾搭配不当。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标点符号用法的能力。 文中“六稳”“六保”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A .特定称谓,与文中引号用法相同; B.表示引用; C.表示声音; D.表示反语、讽刺。 故选 A。 20. 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天下棉花看中国,①______。新疆长绒棉因产量稀少、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性良好,以及世界顶 级品质等特性,长年供不应求。 随着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种植技术的不断升级,②______。2013~2014 年,新疆棉花的总 产量达到 450 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 6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 18%左右。截至 2020 年,新疆棉花总 产、单产都连续 26 年位居全国第一。 早在 2018 年,③______。100 亩地的棉花,以前需要 10 个采棉工辛苦两个月,现在采棉机只需三个小 时便可完成采摘。最新资料显示,新疆一台采棉机效率超过 500 个劳动力,采净率达到 93%。 【答案】 (1). 中国棉花看新疆 (2). 棉花产量也不断提高 (3). 新疆便用采棉机采棉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个空根据“天下棉花看中国”“新疆长绒棉因产量稀少”,可知填入承上启下的句子,棉花和新疆之 间的关系,即“中国棉花看新疆”; 第二个空根据“随着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种植技术的不断升级”“2013~2014 年,新疆棉花的 总产量达到 450 万吨”,填入棉花产量的情况,即“棉花产量也不断提高”; 第三个空根据“现在采棉机只需三个小时便可完成采摘”,填入采摘棉花用采棉机,即“新疆便用采棉机 采棉”。 注意字数限制。 21. 高三的同学毕业在即,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经典课文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记忆,请你从以下 篇目中任选一篇写一段推介词给即将进入高一的同学。 要求:所写内容符合课文,语言连贯、生动,至少使用 1 种修辞方法,不少于 50 个字。 推荐篇目:《祝福》《小狗包弟》《赤壁赋》《烛之武退秦师》《登高》 【答案】示例一:《祝福》是反对封建礼教、制度的一声春雷。是谁在黑暗中叹息?是谁在彷徨中挣扎?祥 林嫂怀着渴望来到人世,却带着孤独离开。只留一颗泪,触动人心。 示例二:情义与怯懦的对比,可爱与残暴的较量,一条小狗展现一个可怕的年代,一颗忏悔的心撑起一个 大写的人。小狗包弟,让我们笑着,哭着,心痛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写推介词重在“推介”,目的在于让人喜欢,介绍这篇文章值得推荐的地方,可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主 题、写作特点确定推介内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阐述时可适当 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 首先选出推介对象。本题推荐篇目有:《祝福》《小狗包弟》《赤壁赋》《烛之武退秦师》。要求从中任选一篇, 选择时要选自己喜欢并熟悉的篇目。然后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写作特点确定推介内容。 比如《祝福》,通过描述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 情揭露。从写法上看,鲁迅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作品主题。 比如《小狗包弟》,是巴金于 1980 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在此文中,巴金回忆了小狗包弟摇头摆尾、连连作 揖的可爱模样,又以一支忏悔的笔,道出了自己迫于形势,把它送到医院供解剖研究的无奈与悔恨。文章 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作者浓烈的感情汁液,读后令人潸然泪下,情景历历在目,触目惊心。 比如《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 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 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 再比如《烛之武退秦师》,虽然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但它写得波澜起伏,毫不呆板。当郑国处于危急之际, 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去说秦君,没想到引起了烛之武的一番牢骚,使事情发生了波折。郑文公的引咎自责, 也增添了情节的戏剧性。最后晋文公讲了一番道理,晋军偃旗息鼓,一场风波,终于平息。这样一张一弛, 曲折有致,更能紧扣读者的心弦,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最后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进行推介。注意语言连贯、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字数限制。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评改试卷时,常常会听到任教数理化等科目的老师向语文老师抱怨:“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审题不 会‘咬文嚼字’怎么会做题?”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钟南山院士近日与大家分享学习体会:“学好语文最关键,学好语文才 能对事情进行分析,进行综合和总结。” 最近,由武汉发布的 32 张抗疫感恩海报获得了无数点赞。“下个烟花三月,一同登楼望春风”“八闽 来助,江城有福”……32 处美景,配上 32 句各具特色的美言,让人觉得美好又充满希望。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美方诋毁中方的抗疫努力:“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此话为孟子所言,意为 做事不成功,就要从自身找原因。大批网友纷纷赞其“驳得好”的同时也感慨:“不学一点国学知识,中 国话你都听不懂!” 学生小陈经常在班上宣扬语文学习无用论,作为小陈的同学,读了上述材料,你对语文学习有何感想?请 你写一篇驳论文来反驳小陈。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何谓无用?实乃大用!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发展迅猛,各国大肆争夺高新技术人才,社会对理科相关职业的需求量 大幅上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类观点随之而来。在海量信息面前,语文彷佛显得微不 足道。小陈同学所谓的“语文无用论”也随之衍生。但是小陈同学,事实果真如此吗?语文当真无用?在 我看来,所谓“无用”,实乃大用! 学习语文可以使思维更严谨、更理性。多少人认为语文随性而发,不具备严谨的逻辑,只是误人子弟。 这种荒谬的看法实在是对语文莫大的误会。贾岛曾为“僧敲月下门”中用“推”还是“敲”而苦苦思索, 甚至与韩愈激烈讨论良久后决定用“敲”字。为求一字而反复推敲、细细斟酌。这种钻研精神难道逊色于 哪门学科吗?有了这种严谨态度,还会怕难成大事吗?又有多少人认为语文是感性的化身,多愁善感的代 表,实则亦不然。因为语文,我们体验到了本不可能体验到的生活。三毛身心流浪的疲惫旅途、海伦·凯 勒与命运抗衡的不懈斗争、农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难农时……而正是因为这些丰富的“经 历”,我们的眼中多了几缕明亮,心中多了几分洞察,从而更清楚地认知事物的本质。因为见过太多,所 以更加客观,更加理性。语文所培养的这种理性而严谨的思维让我们更明达、更智慧。它推动着我们的生 活一步步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这向我们证明着语文之大用。 而语文的意义不止于此。在我看来,语文始终有一种难以言述的魅力,时而如幽兰清香之恬淡,时而 如仲夏繁星之璀璨,时而如花落水逝之哀婉,时而如旷野苍山之深厚。这种魅力赋予我们的生活以独特的 美感,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审美能力。最近武汉发布的 32 张抗疫感恩海报获得了无数人的点赞。“下个烟 花三月,一同登楼望春风”……32 处美景,配上 32 句美言,使多少人潸然泪下,何以众人皆动容?自是语 文触心弦。语文可以带来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共鸣没有时间的局限,只是每每想起或触及,都会有意味无 尽的感动,让生活平添几分有温度的美。这种共鸣,好比苏轼所言“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即使时 光悠转千年仍令人为之绝倒;又或者是晏几道所叹“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呢,引得多少深情人幽思; 也可以是顾城口中的“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尽管我们与他相隔甚远,对光明的向往也依旧穿越时空扎根 心底。我们享受着语文带来的美,在细细品鉴与感悟中寻找到属于自己对美的定义。我们的感情因语文而 更充沛丰盈——即使如此,所谓的“语文无用论”的拥护者——小陈同学,你还能说得出那一句“语文无 用”吗?否定了语文之用的你,不也否定了生活中每场与语文息息相关的美吗? 语文,作为中国之根本,其作用、意义远不会仅仅局限在个人。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过,当有一天, 遥远的古老中国,他们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时,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美国人民不战 而胜的时候。小陈同学,这些话你读来也会不寒而栗吧?你所谓的“语文无用论”还立得住吗?有一天你 忘记了自己的母语,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按照西方的习俗生活着,而对本土文化一无所知时,你还算中 国人?二战时期德国入侵法国后并不大屠杀,他们只是教法国人德语,这是因为文化入侵比武力入侵更有 效果。历史悠久、文明兴盛的国家那么多,却只有中国被称作五千年古国,是因为只有中国文化从未间断 过。文化将彼此区分开来。当一国之文化被另一国同化时,它们已没有本质区别。如都得在《最后一课》 中所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而语文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化,就是我们的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的赤子之心,“有之,请从嗣同始”的慷慨赴死,“丈夫未可轻年少”的敢于求进……这些由 语文衍生出来的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才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栉风沐雨仍屹立不倒的根本。语文无用? 避国之震愆,保国之根本,促国之兴盛,是为无用?谓无用者,真乃贻笑大方。 何谓无用?敏思维,美生活,兴国安邦,语文实乃大用!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题目由四则材料、作文要求两部分构成。 作文材料:四则材料指向同一个要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且都是正面切入,可视为提供给考生写驳论文 的立论参考,即证明“语文有用”的若干理由。一般而言,作文题的任何部分都是有用的,聪明的考生, 应该学会就地取材,将这部分作为展开论述的的参考,也很好地完成了“结合材料”的要求。 材料一,是说语文学习应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前提,侧重于语文学习的语言基 础性作用。 材料二,引用钟南山院士的观点,指出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分析、综合和总结能力,侧重于思维能力的层 面。 材料三,通过武汉 32 幅获赞无数的感恩海报,体现语文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功能。 材料四,指明学习语文对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从命题者提供的命题思路看,四则材料分别突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 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诚然,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这都是陌生的专业化表达, 所以只要能大致清楚这是有关语文学习的意义,适当提炼出“语言基础(工具基础)”“分析综合”“审 美功能(语言美感)”“传承文化(弘扬传统)”等近似的角度,就不妨碍写作了。 作文要求:“学生小陈经常在班上宣扬语文学习无用论,作为小陈的同学,读了上述材料,你对语文学习 有何感想?请你写一篇驳论文来反驳小陈。”明确要写驳论文,驳斥的对象是小陈的“语文学习无用论”。 把握这个点,是审题的重中之重;如果忽略了这个关键点,偏题的风险大大增加。除此,“作为小陈的同 学”是身份限制。还有“结合材料”表明不能丢掉了前面四则材料的具体内涵,应有所解读,并加以利用。 “切合身份,贴合情境”,题目设定了“小陈的同学”的写作身份,应该是同学之间的对话、探讨与辩论。 语气可以是温和商椎,以理服人,善意引导,指出对方观点的荒谬,以期改正;也可以稍显激烈,严词驳 斥。但行文应符合中学生的身份,做到有礼有节,有理有据,而不宜以师长口吻一味教化,或者罔顾同学 情谊,涉及人身攻击。当然,这里不好制定一个明确的“度”,考生做到得体恰当,符合情境,不给人突 兀、错愕即可。“符合文体特征”,明确要求写驳论文,则应该是议论文,明确地竖立起“语文学习无用 论”的靶子,也就是批驳的方向。“驳”和“立”可结合,可先驳后立,可边驳边立,可根据四则材料反 推,或揣摩“小陈”的立论理由。 【立意】1.语文世界有乾坤; 2.语文,一生之挚友; 3.语文有用,终生受益; 4.学好语文,享受诗意生活; 5.得语文者得天下; 6.提高语文素养,读懂人生大书; 7.语文,种桃种李种春风;等等。 【素材】1.名言警句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都德《最 后一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因为有语言,你胜于野兽;若是语无伦次,野兽就胜于你。——萨迪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 合于最好的思想。—一但丁。 语言本身就是生命之声,语文活动就是生命的体现。——于漪 2.精彩片段 语文,五十年代以前叫“国文”,亦即汉语书面语;从文体学角度说,亦即用汉语书面写作的各种体裁的 文章(广义)。不过,由于文学作品在书面语的发展中有其特别重要的作用(这在别的语种也是一样的), 也由于中国历史上非文学类作品多有文学性,有的甚至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所以汉语语文教育与文学教 育有特别密切的联系(但也有重大的区别,我上面谈论过的那本高中课本的编选思想和教学要求就根本不 懂这种区别)。此外,还由于历史著作、特别是史传作品在汉语书面语发展中也有其重大作用,语文、文学 还与历史著作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中国,“文、史不分家”也就成为必然。由此可见,要学好语文,就 必须多读各种体裁的好文章,重点是经过长期历史考验的公认的文、史传世名作、杰作。读过一定数量的 好文章之后,还要动手多写;写时还要注意习字,字写得好不仅有实用意义、审美意义,而且会使自己学 习语文的兴趣更浓,自信心更足;读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之后,还要练习写文言文,这不仅会大大加强自 己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对写好语体文也大有好处,至少可以省去许多废话。在多读多写的同时,还要多 用。由于语文的内容涉及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潜在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是无限的,对于 提高人的智慧、才能、文化素养、人格素养都有重大的作用,正是在此意义上,有人提出语文教育是素质 教育的基础、核心,是很对的;但这一切都只有通过“用”才能实现,也就是说,要把自己学来的东西用 于实际工作,用于人际交往,用于各种活动,用于自我修养。 3. 2019 年,四川理科状元张家杰,总分 718 分,语文 133 分,数学 150 分,英语 148 分,理综 287 分。他 的双胞胎哥哥张家豪获 705 分,张家豪还是詹姆斯的球迷。2019 年,山东省理科状元张圣一,语文 130, 数学 146,英语 148,理综 289,裸分 713 分。山东文科状元是来自的蒋彭飞,裸分 687.其中 语文 141,数学 149,英语 145,文综 252.2019 高考,曾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的才女武亦姝也因为 613 分的好成绩上了热搜。(上海高考满分 660 分)。凭借清华大学“全国领军人才选拔”计划,武亦姝将入读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