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英才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唐山英才国际学校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10 月月测语文试题 (答题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 爱”的礼之精神。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 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 宗族祭祀,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一个家族祭拜先 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先祖,即收族。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 设立宗子的“族”。这样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 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敬宗收族,使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 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祠堂的功能之一是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 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行为,借 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 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 来惩戒不良行为。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 带。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就受孝悌之礼等熏陶。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 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 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体现着祠堂的功能,祠堂的静文化(建筑装饰)也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 装饰文化作为祠堂文化的载体,涵盖了浓厚的道德观念、地域民俗,无论是家居陈设还是建筑中的雕饰彩 绘,又或是牌楼照壁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洛阳新安县吕氏祠堂,照壁上刻画的“龙蛇龟田”象征吕氏 族人要勤勤恳恳才能福临;各种各样的墀头“耕读”字样引导后人要辛勤耕作以立身立命,刻苦读书以立 德立行。 儒家伦理中家族观念尤为深刻,祠堂作为整个家族的聚集活动之所,承担的是弘杨祖先美德、传承“孝 礼”文化、维系亲情意义等功能。礼仪和道德结合在一起,从而延伸到更大的范围乃至整个社会,以期实 现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祠堂祭礼,不仅是“情感-道德”性的,而且是“伦理-政治”性的。 祠堂作为礼制性建筑,并非是文化虚构,而是从对亲生父母之爱与敬延伸到对祖父、曾祖、太祖甚至 整个宗族真实无妄的伦常尊亲的追溯以及对天地诸神的祭拜,关系着对人伦关系、社会结构、政治组织的 理解。 (摘编自李玲《祠堂之礼:有秩序的爱》)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祠堂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有着重要地位的场所。 B. 古代,人们对祠堂祭祀特别看重,在祭祀活动中,既可祭祀先人,还可立约族规。 C. 我国古代,宗族都有宗子,祭拜先祖时举行的敬宗和收族都由宗子主持和率领。 D. 祠堂之礼体现着一种有秩序的爱,蕴含了情感道德层面和伦理政治层面上的意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论证中提到了祠堂之礼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的作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B. 文章从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与静文化(建筑装饰)两个方面来论证祠堂的功能。 C. 文章第三段运用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论证“祠堂的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的功能”。 D. 新安吕氏祠堂照壁的刻画和墀头的文字表明了祠堂静文化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祠堂祭礼加强了血缘关系,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体现了儒家伦理家族观念。 B. 犯错的族人要受到告诫和惩罚,不许和其他族人共同祭拜先人是对其最大的惩罚。 C. 如果我国古代乡村没有祠堂,人们就不会有对宗族真实无妄的伦常宗亲的追溯。 D. 我国古代祠堂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蕴含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寄托。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宗族都有宗子”分析不当,从文中“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仍然可以被称为 ‘宗族’”的信息可以分析出,并不是所有的宗族都有宗子。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论证方法分析错误,在论证“祠堂的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的功能”观点时,只运用了举例论证,并没有 运用对比论证。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不许和其他族人共同祭拜先人是对其最大的惩罚”判断不当,文中只是说“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 C.“如果……就……”说法绝对,由原文“祠堂作为整个家族的聚集活动之所,承担的是弘杨祖先美德、 传承‘孝礼’文化、维系亲情意义等功能”可知,祠堂是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人们对宗族真实无妄的伦 常宗亲的追溯可以有很多种方式,祠堂只是其中的一种。 D.“蕴含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寄托”以偏概全,原文是说“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 寄托”,因此不是中华民族,而是家族,这里扩大了外延。 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 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熊出没·原始时代》等多部影片同场竞技,将今年春节 假期中国电影票房推升至 58.4 亿元的高度,观影人次达 1.3 亿,据国家电影局的初步统计,仅正月初一的 单日票房就高达 14.43 亿元。 被誉为大陆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改编自“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讲述在遥 远的未来,太阳急速膨胀将要吞噬地球,人类为自救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带地球到太阳系外寻找新家 园的故事。春节档期叫好又叫座,短短 5 天,票房逾 14 亿元。这部电影以其大胆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 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 的感染力。《流浪地球》一上映在豆瓣网拿下 8.4 的高分,影院排片率从第四逆袭到第一,猫眼专业版对《流 浪地球》的票房预测是人民币 53.34 亿元。 (摘编自《第一财经日报) 材料二: 国内票房突破 40 亿,电影《流浪地球》“黑马式”突围让市场预言: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来了。 中国科幻经过几十年艰难发展,培养出刘慈欣等科幻名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 晋康更是中国科幻文学界的扛鼎者。往前追溯 20 年,中国科幻文学因缺乏好作品,一直不被外界熟知,最 顶尖的作品在国外最多也只有几千本销量。因此当刘戀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并在海外热销时,人 们将其称为中国科幻文学的转折点。 而《三体》同样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王晋康、刘慈欣等科幻作家的作品版权被诸多投资方 争抢。但王晋康却认为,这把火似乎烧得有点虚热:“《流浪地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但我们 不能忽略它作为一部硬核科幻的不完美。无论是祖孙三代矛盾逻辑的不流畅、剧本上的科学硬伤,还是演 技上的不足,目前想打动外国人,还是有一定困难。” 王晋康认同中国科幻电影已走入元年,但在他看来,这其实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即便《流浪地球》 失败,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最迟也只再延迟五年。而《流浪地球》的成功更多的是让资本更早地涌入,科幻 作家有了培育的土壤,即便后续跟风的科幻电影失败,也不会让中国科幻热再次断流。“中国与美国科幻 电影之间,是工业化的差距。美国领先中国不止十年。科幻电影烧钱,同样需要烧时间。”而谈及何时中 国科幻电影可以与美国并称“双雄”,王晋康坦言,是早晚的事,但保守估计仍需十年。 摘编自《新京报》《王晋康:美国科幻片领先中国不止十年》) 材料三: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流浪地球》表面上描绘末世的凄凉景象,骨子里却含着积极的正能量。影 片传播了“命运共同体”、集体主义精神等中国特色价值观,这与美国科幻片标榜的个人英雄主义截然不 同。 美国《纽约时报》称,这是中国即将推出的一系列大制作科幻电影中的一部,这类电影无论从技术上 还是投资上,都是中国大多数制作人目前还无法企及的。《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 让人联想到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 《人民日报》刊文称,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 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对家的向往、对 故土的眷恋。应该说,相对影视经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还有一些差距。我们要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 板,既不捧杀也不棒杀,才能激励文化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摘编自《参考消息》) 材料四: 在航天科技硬实力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的时候,体现我国软实力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隆重上映, 让戏内情景与戏外现实交相辉映。这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国家不断培育 电影新的人才、技术、市场等力量所产生的令人欣喜的成果。如此视觉奇观式的庞大制作凸显了这些年我 国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有尚古的文化传统,在影视创作中,历史剧、古装剧,都一直是很有影响的题材,即便不少幻想 类、穿越类的作品,也往往向过去穿越,向古代穿越,总是缺少一些面向未来,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和表现 力。而《流浪地球》突破了中国电影的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 (摘编自《人民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流浪地球》在春节档与多部影片同场竞技时脱颖而出,好评如潮,仅仅正月初一单日票房就超过 14 亿元,实现精彩逆袭。 B. 过去 20 年中国科幻文学很少被外界关注,刘慈欣的《三体》使中国科幻文学发生转折,并令中国迅速 进入科幻电影时代。 C. 从材料二看,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科幻电影的巨大发展,乐观地估计,中国科幻电影 在十年之内就能比肩美国。 D. 中国电影要想继续走创新道路,就需要在坚持文化传统的同时,多面向未来思考,少涉及穿越、幻想等 尚古题材。 5. 影片《流浪地球》充满了“中国式”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下列诗词中,没有表现这一主题的一 项是 A.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唐·卢纶《长安春望》) B.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C. 始见春色不奈喜,黄昏招饮夜还家。(宋·梅尧臣《夜与原甫江家步归》) D.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宋·周邦彦《苏幕遮》) 6. 电影《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时代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说明。 【答案】4. B 5. C 6. ①电影(文化)发展:为中国科幻作家的培育提供了土壤,促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②国家形象展 示:凸显了我国综合国力提升背景下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世界观察中国、了解中国提供了独特 视角;③文化精神展现:突破了中国电影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传播了集体精神等中国 特色价值观。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 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本题中 A 项,“《流浪地球》仅正月初一的单日票房就高达 14.43 亿元。”扩 大范围。根据文本“《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熊出没·原始时代》等多部影片同场竞技,将今年春 节假期中国电影票房推升至 58.4 亿元的高度,观影人次达 1.3 亿,据国家电影局的初步统计,仅正月初一 的单日票房就高达 14.43 亿元。”可知,是《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熊出没·原始时代》等多部电 影实现的票房,而不是《流浪地球》这一部;C 项中“乐观地估计,中国科幻电影在十年之内就能比肩美国” 表述错误,太绝对。正确的表述是:美国领先中国不止十年。而谈及何时中国科幻电影可以与美国并称“双 雄”,王晋康坦言,是早晚的事,但保守估计仍需十年,可见乐观估计十年内,绝对了;D 项“少涉及穿越、 幻想等尚古题材”表述错误,在文中没有依据。正确的表述是:中国有尚古的文化传统,在影视创作中, 历史剧、古装剧,都一直是很有影响的题材,即便不少幻想类、穿越类的作品,也往往向过去穿越,向古 代穿越,总是缺少一些面向未来,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可见只要多一些面向未来,基于科学想象 和表现力的内容就符合创新思想,与穿越等尚古题材不矛盾;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 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本题中 C 项,“始见春色不奈喜,黄昏招饮夜还家。”应该表现的是对春景的 喜爱,其它选项都符合对家故土的留恋。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 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本题中要求回答:电影《流浪地球》取得成功 的时代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说明。根据材料二中“而《流浪地球》的成功更多的是 让资本更早地涌入,科幻作家有了培育的土壤,即便后续跟风的科幻电影失败,也不会让中国科幻热再次 断流。”可以从电影发展角度概括时代意义:①电影(文化)发展:为中国科幻作家的培育提供了土壤, 促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根据材料四“《流浪地球》隆重上映,让戏内情景与戏外现实交相辉映。这 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国家不断培育电影新的人才、技术、市场等力量所 产生的令人欣喜的成果。如此视觉奇观式的庞大制作凸显了这些年我国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可 以从对国家形象展示角度谈它的时代意义:②国家形象展示:凸显了我国综合国力提升背景下电影工业和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世界观察中国、了解中国提供了独特视角;根据材料四“而《流浪地球》突破了中国 电影的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可从它对文化精神的展示方面谈时代意义:③文化精神 展现:突破了中国电影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传播了集体精神等中国特色价值观。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 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 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 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农业局局长郑任军是个部队转业干部,局里一有什么工作安排,他总爱说,“我在部队当班长时就带 头投弹,我当排长时就带头拉练,我当连长时呢,还经常带头去炊事班做饭。我带的兵,走到哪里都是呱 呱叫。这是为什么呀?这就是喊破嗓子靠边站,不如干出样子一身汗。” 开始全局干部职工不习惯,开林木养护管理会,他也不在会议室开,而是带着相关人员去果林子里开, 还会邀请有经验的老农做示范,他这个局长也跟在老农屁股后面听怎么剪枝、怎么打权,弄得一身土一身 汗的。于是有人打趣说,“多亏郑局长管的是农业局,要是管水产局,他还不组织全局人员下河捕鱼捉蟹 呀!” 说归说,怨归怨,几年下来,全局人员大多成了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局里的工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 生机局面,先后成立了种子营销公司、技术服务队。全局职工的收入也水涨船高明显高于别的局。 局里的收入多了,有些实权部门看着眼红耐不住了,说农业局有人在购种子时吃回扣,有人在提供技 术服务时多收少报,类似的传言多了,郑局长的脸色也一天比一天难看。 有一天早晨,郑局长提前来到办公楼门口,堵着全局人员,谁也不让进楼,他排着腰说小树不打叉, 大树也要留疤瘌。这个腐败风呀,我看也该开个现场会刹一刹,大伙做好准备,9 点正式在大会议室开会。” 说完,郑局长侧过半个身子,看着一个个工作人员从身边走过。 这反腐败现场会怎么开?难道要把全局拉到监狱去,听服刑人员现身说法,还是请法院的办案人员来 讲课,谁心里也没个准谱。特别是那些曾吃过回扣、瞒报过收入的,心里更是打起了小鼓,走起路来腿都 软了。 9 点,全局人员准时来到了局大会议室,主席台上除了郑局长和主持会议的李副局长外并没有陌生的面 孔。大家更疑惑了,这叫那门子现场会呀? 人啊,就是这么奇怪,有时越是正常的,就越感觉不正常,有些不正常的,倒认为是正常的了。 会议就在大伙疑惑之中开始了,先是李副局长传达上级关于反腐败的文件精神,再就是郑局长做全局 反腐败的工作总结。会议临近结束时,郑局长铁青着脸说,“谁多伸了手、谁屁股不干净,我耳不聋、眼 不瞎,心里早知道你和他。至于收的那些回扣,瞒报的收入怎么办,我们局纪检处会设一个公开账户,我 要求这些人在十日之内,把这些钱都交上来!” 说到这里,郑局长站起来,伸出双手大声说:“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呀!” 话音未落,会议室的大门猛地被推开,走进两名公安干警,他们快步来到主席台前,冷峻地冲着郑局 长说:“郑任军同志,你因涉嫌贪污受贿,现对你隔离审查!”说完,掏出手铐,“咔”地一声铐在了郑 局长的手腕上。 郑局长被公安人员带走了,整个会议室死一般沉静,这现场会开得太吓人了。 人们抬头看看李副局长,李副局长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人们突见主席台侧门猛地射进一束光,郑局长推门走了进来,厉声说道:“大家 都看到了吧,贪污腐败,这就是下场!” 抓捕的事,原来是郑局长导演的一出戏呀,直到这时人们才明白过来,顿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选自《微型小说》)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语言通俗、口语化,如“喊破嗓子靠边站,不如干出样子一身汗”、“小树不打叉,大树也要留疤 瘌”等,形象易懂,也较贴合郑任军转业军人的身份。 B. 作者在故事情节安排上颇具功力,在有限的篇幅里给人以跌宕起伏的感觉,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又极具讽刺效果,使“贪污腐败必将被抓”的主题得到了彰显。 C. 小说通过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来表现郑局长的形象,尽管他的一些举动曾经不被人理解,但是到后来 却让大部分职工提升了业务能力,提高了经济收入。 D. 召开反腐现场会,是为了“刹一刹”腐败风。会议传达了上级关于反腐败的文件精神,对全局反腐败工 作进行了总结,还安排“现身说法”环节给人警示。 8. 小说中的郑任军局长有哪些个性特点?请简要分析。 9. 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两段有画蛇添足之嫌,应该去掉。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7. B 8. ①有实干精神。开展工作重实践、跟着老农学习经验,那怕一身泥也不在意,切实提高 了农业局部分职工的业务能力;②有开拓精神。开创了农业局工作新局面,成立了种子营销公司、技术服 务队,提升了职工的待遇。③有担当,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局里工作上有什么工作安排,总是带头做起, 不推脱不回避。当了解到局里有腐败现象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职工明了腐败的危害。④有工作技巧, 做事雷厉风行。开会通知简洁,早上通知,9 点就开;知道哪些职工存在腐败问题,在纪检处设置公开账号 让大家主动退赃;会议最后“现身说法”,巧设计让大家明白腐败的最终结局,有很强的教育效果。 9. 观点一:不能去掉。(1)刻画人物性格方面。郑任军一直以正面形象出现,若去掉最后两段,人物形象 突变,不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2)情节结构方面。若去掉,无法照应前面郑局长真抓实干的事 迹以及听到传言后召开反腐会的初衷,使情节发展缺乏必要的铺垫,不符合内在的逻辑联系。(3)小说主 旨方面。小说所写之事都集中体现了郑局长真抓实干、追求实效的工作作风,“现身说法”情节是这种作 风的延续,极具教育意义。若去掉,不仅使小说主题完全改变,而且有违小说弘扬社会主旋律的创作意图。 观点二:可以去掉。(1)在人物形象设计上,去掉后,表现了郑任军性格的虚伪、复杂性。(2)在情节结 构上,去掉后,郑任军被抓使情节呈现突转,横起波澜,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3)在内容主旨上,去掉 后,一向“务实”的局长被抓使得小说极具讽刺性,小说主旨既反映了不管隐藏多深、“贪污腐败必将被 抓”的现实,也突出了反腐工作的艰巨性。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 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 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 项,“极具讽刺效果,使‘贪污腐败必将被抓’的主题得到了彰显”错误,从文中来看,小说情节不具“讽 刺效果”;且对小说主题理解不准确,本文的主题是领导要真抓实干,追求实效。故选 B 项。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中的郑 任军局长有哪些个性特点?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 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理情节,抓场景,看表现,品内涵, 这是理解并提炼人物内涵与个性特征的重要凭借,需注意有序思考;还要注意题目、主题与人物的关系的 角度分析人物的个性。本题中,如“这就是喊破嗓子靠边站,不如干出样子一身汗”“开林木养护管理会, 他也不在会议室开,而是带着相关人员去果林子里开,还会邀请有经验的老农做示范,他这个局长也跟在 老农屁股后面听怎么剪枝、怎么打杈,弄得一身土一身汗的”,这说明他重视实践,有实干精神;如“局 里的工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局面,先后成立了种子营销公司、技术服务队。全局职工的收入也水涨 船高,明显高于别的局”,这说明他有开拓的精神;如“说农业局有人在购种子时吃回扣,有人在提供技 术服务时多收少报,类似的传言多了,郑局长的脸色也一天比一天难看”“有一天早晨,郑局长提前来到 办公楼门口,堵着全局人员,谁也不让进楼”“我看也该开个观场会刹一刹,大伙做好准备,9 点正式在大 会议室开会”,这说明他有担当的精神,做事起到带头作用;如“9 点正式在大会议室开会”“9 点,全局 人员准时来到了局大会议室”“至于收的那些回扣,瞒报的收入怎么办,我们局纪检处会设一个公开账户, 我要求这些人在十日之内,把这些钱都交上来”“抓捕的事,原来是郑局长导演的一出戏呀”,这说明他 做事雷厉风行,而且有工作的技巧。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本题“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两段有画蛇添足之嫌,应该去掉。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作品进 行分析”,然后概括最后两段的内容,看这一内容对人物形象、小说情节以及主旨方面有何作用,或者把 这两段去掉之后又有什么效果,以此来明确是否可以删除。从文中来看,郑任军会议最后“现身说法”, 巧设计让大家明白腐败的最终结局,这表现出郑任军的工作技巧,且和上文郑任军的形象一致,这两段要 是去掉的话,小说就在郑任军的被捕之下收尾,那么郑任军的形象就与上文一直表现的形象不符;从情节 的角度来看,最后的揭秘与上文郑任军听到传言之后的表现以及召开这次会议的初衷相互照应;从主旨的 角度来看,小说最后进一步凸显郑任军真抓实干追求实效的工作作风,这与全文的主旨一致,由这些方面 来看,最后两段不能删除。如果删除最后两段,小说的收尾就变成郑任军的被捕,那么此时的郑任军与上 文一直表现出的形象不一致,展现出人物的虚伪和复杂;从情节的角度来看,以郑任军被捕收尾与上文的 情节形成陡转,增强小说的可读性;从主旨的角度来看,以郑任军被捕收尾说明无论腐败隐藏多深,最终 都会被抓的现实,突出反腐工作的艰巨性,由此可见,可以删除。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 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 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 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 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 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1、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2、谈谈你对这篇 小说结尾的看法。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 么?本题就属于第三种,考生应先回答“删除”还是“保留”,明确观点之后,再抓住自己选择的结尾内容 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理由。1、情节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 /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2、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3、手法 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4、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 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在解答这一类问 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①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情节波澜起伏,还是 出人意料?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②作者这样写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人物形 象更加鲜明,还是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作者这样写是可以突出小说的主旨,还 是可以使主题表达更进一步?④从时代背景考虑,当然这一点需要考生对小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或者小说本身能提供故事的相关背景,否则就可能无从入手。 四、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 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 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10. 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明年..秋,送客盆浦口 明年:第二年 B.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本:原来(是) C.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表原因的连 D.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快弹:畅快地弹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铮铮然.有京都声/苏子愀然.(选自苏轼的《赤壁赋》) B. 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选自李白的《蜀道难》) C.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选自林觉民的《与妻书》) D.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选自归有光的《项脊轩》) 12.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B.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选自《诗经邶风静女) C.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选自《诗经卫风氓》) D.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选自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13.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段文言文是对《琵琶行》这首诗歌的创作缘由作了简要的说明。 B. 创作缘由不仅是因为送客时听到了美妙的琵琶声,而且更因为琵琶语触动了诗人情怀。 C. 诗人被贬江州一直很郁闷,不遇之情耿耿于怀,遇到老朋友琵琶女后得以解脱。 D.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被排挤的悲苦心情,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2)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3)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C 14. (1)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2)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 (3)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贬官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作成歌曲来赠送给她。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 C.因为:于是创作。句意:于是写了(这首)(七言)诗,作歌用来赠给她(琵琶女)。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然:都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B.于:介词,在/介词,比。 C.是:代词,这/形容词,对、正确。 D.以:介词,用/介词。凭借。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 例句为状语后置句。 A.是固定结构,“得无……乎”,该不会……吧。 B.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 C.没有特殊句式,“于”引出动作的地点。 D.被动句,“见……于”表被动。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遇到老朋友琵琶女”错,由原文“送客盆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铮铮然有京声问其人,本 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可知,琵琶女不是作者的老朋友。 故选 C。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左迁,贬官。 (2)关键词:倡女,歌女;善才,大师;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 语后置,即: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 (3)关键词:是,这;因为,于是创作;歌,作歌。 参考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 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 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 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 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 一首长诗,作成歌曲来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5. 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他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 故垒西边 B. 已而遂晴,故作此 C. 故国神游 D. 故人西辞黄鹤楼 16. 上阕哪几句写赤壁之景?景物有何特点? 17. 下阕怀古抒情,塑造了怎样的周瑜形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5. B 16.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这首词上阕的写景句,集中写出赤壁雄 奇壮阔的景色。 17. 下阕塑造了一个英姿勃发,年少风流,儒雅娴静,又取得丰功伟绩的英武的周瑜形象。 词人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辨析古诗词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可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出其词义。 B.故,所以。其它均为“旧”。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一问,直接提取即可。第二问,要抓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修饰性和描述性的关 键词,边描绘边分析,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 堆澎湃的雪浪。其中“穿”“拍”“卷”这几个动词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 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作者在此写景是为了下文人物 的描写作烘托。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周瑜的形象,可抓住修饰性和描述性的关键词分析,“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都是抒发对周瑜少年得志的 仰慕。“小乔初嫁”写他婚姻如意 “雄姿英发”写他威武英俊;”羽扇纶巾”写他风流潇洒;“谈笑间” 写他临阵从容;“强虏灰飞烟灭”写他战功卓著。 词人的感情,可结合末尾的两句来分析。如词中“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 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写周瑜英武的形象, 是表达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抒发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壮志难酬的感慨。 这首词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三)(10 分) 18. 古诗文默写。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奋勇进击、劈 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2)曹操的《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化用为“山 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千古名句。 (3)在《梦吟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 【答案】 (1). 到中流击水 (2). 浪遏飞舟 (3). 山不厌高 (4). 海不厌深 (5). 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 (6). 使我不得开心颜 (7). 不尽长江滚滚来 (8). 同是天涯沦落人 (9). 相逢何必曾 相识 (10). 封狼居胥 (11). 赢得仓皇北顾 (12). 三杯两盏淡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遏、摧、事、胥、赢、仓皇。 五、语言文字运用(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 年 4 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 800 多年历史的巴黎圣 母院遭严重损毁。2018 年 9 月,一场持续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毀于一旦。这些 的教训提醒 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 的 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 命,每一代人 。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有些损毁或许无 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 ,结果会大不一样。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 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预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会是另一番场面。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 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沉重 留传 义不容辞 全力以赴 B. 沉痛 流传 义不容辞 全神贯注 C. 沉重 流传 责无旁贷 全神贯注 D. 沉痛 留传 责无旁贷 全力以赴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B. 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C. 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D. 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 的活力。 B. 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 竭。 C. 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 不竭的活力。 D. 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 不竭的活力。 【答案】19. D 20. C 21. C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沉痛:深深的悲痛;深刻而令人痛心的。沉重:分量大,程度深;(心情)忧郁,不愉快。这里形 容这些教训是令人痛心的,应选“沉痛”。 第二处,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这里形容“文物”,是“遗留”下来的,应 选“留传”。 第三处,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这里强调这是每一代 人的责任,应选“责无旁贷”。 第四处,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人进去。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这里强调对保护工作要竭尽全力, 应用“全力以赴”。 故选 D。 【20 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 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 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与上文“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衔接并照应,若“未来与过去”则不 合一一对应的关系更不合逻辑,排除 BD;下文“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的主语应是“我们”做了什么,应 该把状语“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放在前面,排除 A。 故选 C。 【21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 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 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 法分析。 A 项,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搭配不当,“延缓”与“损毁”不搭配。 B 项,搭配不当,“减少”与“衰老”不搭配。 D 项,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避免”“衰老”不合逻辑。 故选 C。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 枝叶。 六、课内知识应用(10 分) 22. 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黯然神伤 衣衫褴褛 桀骜不驯 绿树成茵 B. 泪下沾巾 睡眼惺忪 妄自菲薄 婆娑起舞 C. 殒身不恤 步履蹒跚 前仆后继 博闻强记 D. 迥乎不同 短小精悍 焦灼不安 肆无忌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绿树成茵”应写作“绿树成荫”或“绿树成阴”。 B.“泪下沾巾”应写作“泪下沾襟”。 D.“肆无忌殚”应写作“肆无忌惮”。 故选 C。 23. 下面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暮去朝来颜色故 B. 铁骑突出刀枪鸣 C. 烟涛微茫信难求 D. 失向来之烟霞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颜色:古义,容貌;今义,指脸上的表情;指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 B.突出:古义,突然发出;今义,超出一般。 C.没有古今异义词。 D.向来:古义,原来的;今义,一向、从来。 故选 C。 2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箕.踞以骂曰 B. 吾得兄.事之 C. 乃遂收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D. 又前.而为歌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判断文言实词的活用类型的能力。 “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是名词做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A 项,名词做状语,像簸箕一样; B 项,名词做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C 项,名词做状语,用木匣子; D 项,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故选 D。 25. 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 马之千里者 C.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判断文言句式的能力。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应为“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 A 项,定语后置句,应为“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 B 项,定语后置句,应为“千里之马”; C 项,判断句,“此……也……”表判断; D 项,定语后置句,应为“侍殿上之群臣”。 故选 C。 26. 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B. 左迁,指降职,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左除,左授,左宦,左降,左转。 C. 祖,临行时祭路神,引申为践行或送别。 D.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乞身,告老,请老,解官,解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D 项,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即入仕为官,不是选项说的“退休”的意思。 故选 D。 七、作文(60 分) 27.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央视热播的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支教老师梁俊带着贵州山区的孩子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小诗 《苔》,感动了无数人。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读这首小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如苔花般绽放 当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唱响《苔》这首小诗;当孩子们用朴质无 华的天籁之声,唱出了生命的真谛;当亿万中国人为一首只有 20 字的小诗而热泪盈眶。我深深地知道,这 首诗它肯定戳中了大家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自此它不再是袁枚先生孤芳自赏的作品。现在它面对的芸芸众 生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不光是写给梁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也是写给你我,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 一个平凡而又尊贵的生命的。我们之所以被深深地触动,是因为每个人的心田里都生长着一片苔藓,风一 来,花自然会盛开。 苔藓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角落,它很难得到阳光的青睐。但是,它并没有自暴自弃,因为它知道,自己 虽然无法选择生长地,但是它可以选择与命运抗争,努力生长,也可以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它坚信,天 底下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 山岭上的植被,既有挺拔的乔木,也会有匍匐的小草。乔木享受着阳光的普照,而小草却生长在它的 阴影下,尽管活不成乔木般的俊秀,但小草并不会因为弱小而放弃展现自己的青翠!它一直都在努力地像 苔藓一样活成自己的样子。 我们来自偶然,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更也无法确定自己的生活环境,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样活。 既然来到世间,便要努力地活一遭才不辜负造物的恩赐。尽管有的人生在平民家,尽管有的人只能在乡村 里生活,但是我们也可以像苔藓一样,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世间万物,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小松希冀长成凌云木,花儿希望能百日红,雏鹰希望搏击长空,凡夫 俗子希望成富翁,有志之士希望成为栋梁…… 同样,苔藓也有一个梦,它希望能像牡丹那样盛开。我们不知道,苔藓为了开花,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和坚持。但当我们看到“如米小”的苔花出现在眼前时,还是深深地被感动。尽管它不像牡丹花雍容华贵, 但是它有独特的朴实无华,那是它用自己的生命绽放的花,那也是一种高贵无比的花。 苔藓,一种极其普通毫不起眼的生物,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连太阳也照不到,但却能凭自身的力量 开花。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却可以和牡丹媲美。在它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不 管多么渺小,多么平凡,多么卑微,我们都不能够小看自己。只要我们有梦想有追求,并为之不懈努力, 我们就能够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自己平凡的生命绽放出美丽的光彩。但愿我们心田的那一方苔藓能 够长盛不衰,但愿我们也能像苔花般绽放。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围绕清代袁枚的《苔》这首诗,及《经典咏流传》里乡村教师梁俊和山 里孩子演唱《苔》这首小诗给亿万观众带来无比的感动为内容,指出小诗感动我们的原因是:我们即使拥 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统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苔》这首诗不光是写给梁老师和他 的学生们,它也是写给你我,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而又尊贵的生命的。在审题立意方面,关 键是要读懂《苔》这首小诗和明白小诗感动大家的原因。苔藓是一种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 可它也以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苔藓的这一种精神可以给 我们一些启示。 参考立意: 从诗歌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立意为“相信自己”“正确看待渺小”“自卑和自信”; 也可从材料中的人物“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分析,立意为“渺小演绎出伟大”。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 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不管有误欣 赏,我们都要在天地之间绽放平凡而又尊贵的生命”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写苔花生长环境潮湿阴暗,生命 卑微,但是它选择与命运抗争,努力生长开花,然后阐述我们虽无法选择出身和生活环境,但我们可以像 苔花一样选择努力地绽放平凡而又尊贵的生命,最后以“不管多么渺小,多么平凡,多么卑微,我们都不 能够小看自己。只要我们有梦想有追求,并为之不懈努力,我们就能够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自己平 凡的生命绽放出美丽的光彩”结束全文。 参考素材: 1.清代诗人袁枚有一首赞美青苔的诗。写青苔即使阳光照不到,花儿又小如米,却也依旧如牡丹般自豪地 开放,绽放出亮丽的青春色彩。弱小的苔花之所以能绽放自己,实现价值,就在于他坚定自信的行动以及 不懈追求的作为。自然告诉我,青苔和野百合也有春天;生活告诉我,只要自信和努力,凡夫俗子也能赢 得属于自己灿烂的春天。 2.我们有了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想获得成功,还需要强大的内驱力,驱使我们来实现这些目标。生命中有 些东西是不能选择的,比如容貌、资质、物质条件等因素,因为平庸凡俗,因为贫困落后,因为自身条件 差就放弃拼搏进取,这样的人生是没有出路的。相反,愈挫愈勇,越贫越需改善,越差越需内涵,结果前 途一片光明。北宋宰相司马光天资愚钝,但他却对自己充满自信,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努力拼搏,最终 成为一代风范大家。贝多芬出身极差,父亲好赌,母亲染病,后来他自身失聪。这一切不利的条件,都没 有成为他前进的绊脚石,他在音乐的天空驰骋着梦想,坚持做最好的自己,终于成为世界乐坛一圣。所以, 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没有不靠内驱力推动自己前进的。 3.生活告诉我,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有积极的态度导航,有积极的目标追求,有强大的内驱力等因 素,这些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恒心和毅力,百折不挠,就像青苔一样,没有阳光我争取,花小我不自卑, 一心向上,积极进取,敢于跟牡丹媲美。“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 石梅花的芳香告诉我什么叫坚强,司马光的成功告诉我什么叫辛酸,贝多芬的成功告诉我什么叫痛苦,孙 杨闪闪发光的金牌告诉我什么叫曾经的沮丧,郭跃腮边挂着的泪痕告诉我什么叫永不言败的执着。因此, 我认定:瞄准目标,持之以恒,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要素。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 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 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 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 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 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 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 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 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 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 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 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 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