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二中 2021 年上学期高一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总分:150 分 时量:12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2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桌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
批。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
清楚不会乱的。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
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丟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團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
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
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
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
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
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
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
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
络来说,是个别的。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
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
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
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一般的,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
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
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全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描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
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出的一份
权利上控制个人。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
“己”作为中心的主义。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进入 21 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土社会逐渐出现离乡、离土、离家等生活形态,“陌生
化社会”逐渐取代了传统圈层化的“熟人社会”,然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以微信为代表的
即时通讯软件的普及,塑造了一个个微信社交圈层,变革了传统社交方式,将人们传统的社交路径由“线
下”演变至“线上”,将人们重新拉回到“熟人社会”。
微信圈层作为网络聚合社交空间,它的参与主体无论是个体还是组织,都是基于熟人关系而连接起来
的。“加微信好友”的前提是和对方熟悉,微信朋友圈的点赞、转发、评论往往也是在熟人之间进行。微
信圈层相互交叉,不断重叠,但都是以“己”为中心,不断拓展出去。微信圈层建立的目的是信息交互,
情感沟通。在费孝通先生的“羞序格局”理论中,社会圈子具有很强的伸缩能力,这种伸缩能力简单概括
就是“推”,同样的,在微信圈层亦如波纹一般向外“推出”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微信圈层”。微信圈
层迎合了人们多样化的社交需求,其呈现了一种公域与私人、现实与虚拟、线上与线下混杂互嵌的“网络
羞序格局”移动场景,也由此开启了新型社交互动方式。
微信圈层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原生圈层,是基于血缘、地缘等传统关系而组建的社会交往圈
子,工作在不同地区的亲属常常通过这些微信群组建成跨越时空的交流平台,拉近了亲情关系。二是拓展
圈层,是通过广泛的社交而新组建的圈层,拓展圈层主要包括学缘、业缘、趣缘等圈子。学缘关系图层,
指的是以外出求学或外出学习而有着共同生活经历的朋友之间建立的关系网;业缘关系圈层,指的是工作
中的同事圈子,或者是由于某项工作而有了工作交集的群体;趣缘关系圈层,指的是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
朋友而建立起的圈层。所谓“拓展”,是指作为圈子中心的“己”通过个人努力和其他影响力而扩大圈子,
以赢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这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国传统社会以“巴”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在微信圈层
中的变迁。如果去重温费孝通 1948 年所出版的《乡土中国》一书,可能会发现,即使 70 多年过去了,书
中所描述的那个中国社会结构似乎依旧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
(摘编自方楠《互联网时代的“新差序格局”》)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费孝通想用“捆柴”的比喻来表明,西洋社会结构往往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之间有清楚的
界限,不会模糊。
B.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是以“己”为中心,以亲属和地缘作为主要关系组建的社会交往圈子,圈子的范围取
决于个人势力的大小。
C. 费孝通认为,西方的“个人主义”与中国“自我主义”,一个争“权”,一个讲“情”,是两种截然不
同的社会模式。
D. 作为新型社交方式,微信圈层虽然以线上取代了线下,但它仍然与传统社会圈层一样具有很强的伸缩性。
2. 根据材料二判断下列微信群不属于微信拓展圈层的一项是( )
A. “每日一交作业”群 B. “人力资源互助”雅
C. “抗疫志愿者”群 D. “远亲不如近邻”群
3. 结合材料,请用一句话为微信圈层下个简单的定义。
4. 请结合材料,从阅读的现实意义角度,为《乡土中国》这本书设计一句腰封推介语,不超过 30 字。
【答案】1. D 2. D
3. 徵信圈层,是个人或者组织以熟人关系为前提,以“己”为中心,以信息交互、情感沟通等为目的而建
立起来的网络聚合社交空间。
4. 超越时代的经典,解析社会的密码。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D.“微信圈层虽以线上取代了线下”错误,材料二说“线上与线下混杂互嵌”。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根据原文“一是原生圈层,是基于血缘、地缘等传统关系而组建的社会交往圈子”可知,“远亲不如近
邻”群属于微信原生圈层。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先确定好答题的范围,根据题干“为微信圈层下个简单的定义”可知,答案应锁定在材料二
第二段中。同时,下定义有固定的格式,根据原文“微信圈层作为网络聚合社交空间”的表述,可以确定
基本句式为,“徵信圈层是……的网络聚合社交空间。”然后筛选并整合关于定义的要点内容。
根据原文“微信圈层作为网络聚合社交空间,它的参与主体无论是个体还是组织,都是基于熟人关系而连
接起来的”,“微信圈层相互交叉,不断重叠,但都是以“己”为中心,不断拓展出去”,“微信圈层建
立的目的是信息交互,情感沟通”,几句,不难发现徵信圈层的基本特征是,个人或者组织以熟人关系为
前提,以“己”为中心,以信息交互、情感沟通等为目。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能力。
此题为开放式答案,解答此题的前提是要对《乡土中国》有基本的了解,《乡土中国》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
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是本
书的重要组成内容,可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意义,进行作答。
需注意的是,书籍的“腰封”有一定的宣传性质,目的是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作答时要努力体现这一
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3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黑白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雨总是落在秧青色的南方,落在姑苏寒山寺、徽州西递村,落在秦淮河的灯影里、富春江的柔波上。
打湿了竹叶稻叶荷叶柳叶、鱼鳞瓦油纸伞乌篷船青石板,打湿了衡山庐山黄山峨眉山雁荡山、太湖洪湖洞
庭湖鄱阳湖,还有白娘子的断桥、李煜的雕栏、唐伯虎的桃花、温庭筠的青衫。黄梅时节家家雨,寒雨连
江夜入吴,巴山夜雨涨秋池——这是南方的雨啊,在江南三月杏花村一蓑纷飞的细雨中,我们看见严凤英
赤脚在青草池塘畔“打猪草”,那清甜婉转的黄梅调让人想起南方的故乡的炊烟牧歌与青梅竹马。还有那
清清甜甜的黄梅子黄梅雨黄梅戏。
南方落雨的时候,北方总在落雪,雪落在赭黄色的北方,落在长安马嵬坡、黄河风陵渡,落在乾陵黄
土塬下、边关火台上。覆盖着平遥老宅大寨梯田草原敖包黄土窑洞,覆盖着天山阴山昆仑山祁连山,覆盖
着渭河黄河塔里木河绥芬河,覆盖着蔡文姬的斗篷、穆桂英的战袍、苏武的额发、成吉思汗的墓草。大雪
满弓刀,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落黄河静无声,飞雪连天射白鹿——这是北方的雪啊。在胡天八月即飞雪的
天空下,秦腔总是如狼烟般冲天而起,那是苦难生命的呐喊,高亢悲愤的嗓音如暴风雪般抽打得我的脸与
心像刀割一般痛。
温暖湿润风调雨顺的气候让南方人民种稻植桑,酿酒水纺丝绸,富足的生活又让南方的才子佳人多如
鸳鸯蝴蝶。南方文人显得轻薄小气无病呻吟,总是和秦淮八艳红楼裙钗之类的红粉佳人藕断丝连。那李煜
做了一国之君,把所有的心思全花在吟风弄月捏弄三寸金莲上,这样的国岂有不亡不破之理?
寒冷干旱让北方多风光,常常是荒沙千里寸草不生。风不调雨不顺的气候给人类的生存雪上加霜,恶
劣的生存条件造成了强硬的民魂。只有狂风才吹得起猎猎大纛,只有苦难才塑得出坚毅筋骨。北方的男人
站起来顶天立地更多的是硬汉,那些在血河里沉浮在沙场上的拼杀的男儿出人头地成了杀人如麻的一代枭
雄,发生在北方冰天雪里的故事哪一个不令人荡气回肠,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北方
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纷争与融合的历史。
在北方的餐桌上,北方男人的好胃口又一次让我目瞪口呆,手抓肉扯羊腿地饕餮之后,一个个还端起
比脑袋还大的家伙再吞两碗羊肉泡馍,然后拍拍手走向风雪迷漫的大漠,去对抗风沙一样粗粝的生存。而
南方的男子吃什么呢?米饭,豆浆、牛奶――我身边那些离开空调、私家车、银行卡就没活的上海小男人
更是吃巧克力甜点,品法国干红,然后用纸巾拭净嘴角,挽着衣香鬓影的漂亮美眉去看《花样年华》。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是地理不同的结果,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南北温差。当西伯利亚冷空气横雪中国大
陆便是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落红殆尽黄叶萧萧,这便是冬天。立春以后南方沿海湿润季风以持久
的恒心一点一滴地向北方反攻,进入盛夏。但紧接着北方寒流开始频繁活动,一阵阵清凉秋风是它们打入
南方的“先遣部队”,紧跟着的是一股又一股无情冷漠的“百万大兵”,不久又将占领南方。
北方的雪融进黄河里,黄河岸边走着骆驼与牦牛;南方的雨流进长江里,长江岸边腾飞起孔雀与凤凰。
北方黄河像男人,是龙的子孙;南方的长江像女儿,是凤的传人。黄河长江最终在茫茫大海上热烈拥抱,
那一片无垠的蔚蓝色是北方和南方所共同的向往的——因为,南方北方都在大洋西岸;因为,北方南方都
在地球东方。
5. 文章题目“南方落雨北方落雪”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6. 你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7. 南北方的人文地理文化差异表现在哪些地方,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5. 文章的题目“南方落雨北方落雪”,形成一组巧妙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南北方的各自特色,它
以此开篇,贯穿始终,成为全文的抒情线索。
6. 雨和雪有分有离,而又相辅相成,暗示了南方北方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祖国南北各具风采,各有特色,
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
7. ①差异:南方温暖湿润多流水,南方像桃花般妩媚多情,出诗歌出才子出美人出艺术品。北方寒冷干旱
多风沙,北方造就了强硬的民魂,北方天地的壮阔和生命的壮美注定了北方男儿个性的张扬与心胸的宏大。
②特点:北方粗犷、坚实,南方则细腻、轻柔。
【解析】
【分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本题要求分析题目在全文中的作用,首先要分析标题本身,“北方”“南方”对比,“落雨”“落雪”对
比,写出了北方与南方在气候上的不同;然后结合全文进行分析,“南方落雨,北方落雪”“南方落雨的
时候,北方总在落雪”“南方落雨北方落雪是地理不同的结果”“北方的雪融进黄河里,黄河岸边走着骆
驼与牦牛;南方的雨流进长江里”,在全文中,一直围绕着“北方落雪”“南方落雨”行文,是全文的线
索,通过题目关键词,引出了南北方的差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南北各具风采的灿烂文化的赞叹。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本题要求分析画线句子的含义,解答本类题,要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画线句
子中“黄河”代表的是北方,“长江”代表的是南方,“在大海上热烈拥抱”指的是南北方的交融,南方
北方虽然存在着气候、风俗等的差异,但是都向往着最后的“热烈拥抱”,因为南方北方同在地球东方,
不可分割,是水乳交融的一个整体。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本题分两问,第一问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南北方的人文地理文化差异表现”,审题可以看出,筛选
时要从“人文”“地理”“文化”方面进行概括,通读文本后,寻找和南北方差异相关的内容,“温暖湿
润风调雨顺的气候让南方人民……”“寒冷干旱让北方多风光,……”是气候差异,南方温暖湿润,北方
寒冷干旱;“南方文人显得轻薄小气无病呻吟,总是和秦淮八艳红楼裙钗之类的红粉佳人藕断丝连……”
“北方的男人站起来顶天立地更多的是硬汉,那些在血河里沉浮在沙场上的拼杀的男儿出人头地成了杀人
如麻的一代枭雄……”这是南北方人民的性格的差异;“在北方的餐桌上,北方男人的好胃口……” “而
南方的男子吃什么呢?……”表现出来的是南北方人物及餐饮文化的差异。
第二问要求概括南北方各自的“特点”,根据第一问对南北方差异表现的概括,可以看出北方是粗犷豪放
的,南方是婉约细腻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41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7 小题,2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
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
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
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
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
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
了烛之武的才能。
B. 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
君。
C. 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
终让秦君退兵。
D. 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9. 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 军:驻军 B.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 以乱易.整 易:交换 D.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10.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B.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庞然.大物
C. 且.贰于楚也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子亦有不利..焉
C.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 且贰.于楚也 B.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 朝济而夕.设版焉 D. 越国以鄙远.
13. 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侯、伯是其中爵位。
B. “吾不能早用子”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C. “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是诸侯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战国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答案】8. B 9. C 10. D 11. B 12. C 13. D
14. (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我怎敢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
这是很难的。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
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解析】
【分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B. “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错,劝说烛之武的是郑伯,原文表述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
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可见是“公”(郑伯)在劝说烛之武。
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 “以乱易整”中“易”的意思是“替代”。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焉:①疑问副词,何;②兼词,在那里。
B. 然:①转折连词,可是;②词尾,……的样子。
C. 且: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
D. 于:都是介词,当“对”讲。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B. 古今同义,不好。
C. 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D. 古义,在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中的“东”是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A. 数词活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B. 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
C. 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D.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国家。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 “战国末年”错,应为“春秋末年”。
故选 D。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若,如果;亡,使动用法,使……灭亡;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对您有利;敢,冒昧;以烦执事,省
略句,以(之)烦执事,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鄙,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
远方的国家,远地。
(2)因,凭借,依靠;敝,损害;与,结交,同盟;知,通假字,通“智”,明智;易,代替;不武,不
符合武德;三个分句均为判断句。
参考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
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
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
“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
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
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
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
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
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
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
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
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
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
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 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魏万:肃宗上元进
土。李颀的后辈。和李白很有交情。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第二句写诗人清晨送魏万启程,“微霜”两个字,点明送别是在秋深时节。
B. 第三、第四句写游子魏万在路途中看到南飞的鸿雁,冷寂的云山,倍感惆怅。
C. “关城树色催寒近”借树色的变化表现季节的变化,好像寒气是树色催来的。
D. “御苑砧声向晚多”与李白的名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所写画面相近。
16. 结合全诗,简述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5. B 16. 不要被长安的繁华热闹诱感,虚度光阴;体现诗人对晚辈的关心、爱护和劝勉。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 “写游子魏万在路途中看到南飞的鸿雁”错,这是虚写,是作者想象魏万在途中可能见到的景象。故 B
项错。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述“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这两句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
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
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
业。可谓语重心长。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
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
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
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以吾一日长乎尔 (2). 毋吾以也 (3). 夫子哂之 (4). 浴乎沂 (5). 风乎舞雩
(6). 咏而归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注意下列字的写法:毋、哂、沂、雩。
三、语言文字运用(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
文化风格。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 、 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敬仰追慕,其懿行嘉
言便成为家风之源,( ),流风余韵, ,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
即使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美誉度的家庭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家风是一
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 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
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每个方面都会
打上家风的烙印。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鹤立鸡群 不孚众望 接踵而至 悄无声息
B. 出类拔萃 不负众望 绵延不绝 潜移默化
C. 出类拔萃 不孚众望 接踵而至 悄无声息
D. 鹤立鸡群 不负众望 绵延不绝 潜移默化
19.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庭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B. 家风即便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C. 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美誉度的家庭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D. 家风是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美誉度的家庭必备的要素,家庭最为宝贵
的。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地恪守祖训
B. 家族子孙再经过代代接力式地恪守祖训
C. 再经过家族子孙恪守代代接力式的祖训
D. 在恪守祖训的家族子孙经过代代接力。
【答案】18. B 19. C 20. A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鹤立鸡群:比喻仪表或才能在人群里很突出。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质才能。根据上下文
意思,文段中指的是人的品质,故应选“出类拔萃”。
不负众望: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根
据上下文,应是让人信服,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故应选“不负众望”。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连绵不绝:连续不断,一直延续。根据上下文,指的是家
风连续不断,一直延续,故应选“连绵不绝”。
悄无声息:非常寂静。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根据上下文,
指的是家风对人的思想不知不觉的影响,故应选“潜移默化”。
综合以上分析,排除 ACD 三项。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即使”和后面的“也”构成假设关系的复句,而原文是要肯定两者,不符合
原文要表达的意思,也不存在假设,故犯了逻辑错误,可以将“即使”去掉,或者改为“不仅”,并且将
关联词放在“家风”后面。
第二处:语序不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均为“家风”,故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的后面。
都修改对的只有 C 项。
故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B. 前后陈述对象不一致,前文陈述对象是“懿行嘉言”,选项中的陈述对象变成了“家族子孙”。故 B 项
错。
C. 代代接力的是“恪守”,而不是“祖训”。故 C 项错。
D. 不合语境,“在恪守祖训的家族”是状语,是后文的条件,而原文中说的是“懿行嘉言”经过接力恪守,
原文并未阐述“恪守祖训的家族”或者“不恪守祖训的家族”的问题。故 D 项错。
故选 A。
21. 下列句中加点的惯用词语,使用错误的是( )
A. 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夏安..”。
B. 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C. 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顿首..。
D. 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其实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得体的能力,语言运用得体与否要关注谈话对象、语境等。
D 项,“钧裁”是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不能用于长辈对晚辈。
22. 《红楼梦》中“宝黛初会”时宝玉有一个摔玉的举动,他摔玉的原因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的性格特
征?
【答案】原因: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见这不是个好东西。
性格特征:平等思想,率直任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内容和鉴赏相关人物形象的能力。
当贾母问“何苦摔那命根子”时,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
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由此可知摔玉的原因。
自己有,别人也应该有,大家才一样,这是一种平等思想;心中想到就去做,不管别人怎么看,也不管这
块玉在别人看来是如何贵重,这是率直任性。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节前,在外地工作、打工、上学的人们都潮水一般回到故乡,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聚在一起,过一个红红火火的新年。春节后,又浩浩荡荡的离开老家外出求学、打工、
上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春运。
近期,当前境外疫情呈加速上升态势,全国多地出现散发疫情,疫情动态再度牵动人心。临近春节,
为做好疫情防控,多地发出建议,春节非必要不返乡、在务工地点过年;确有需要返乡者,需严格遵守当
地的核酸、备案、隔离等防控要求。
根据材料,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请你代表某工厂工会向广大职工发出倡议书,倡导外省籍职工积极配合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工作,尽量
留在工作地过年,非必要不离开。
(2)请你给在外地的亲友写一封信,劝说他们在今年特殊情况下,不要返乡过年。
(3)请你代表某中高风险区高校团委,给在校大学生写一封公开信,号召学生们寒假不再回家,留在学校
过年。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关于春节“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
广大职工朋友:
过去的 2020 年极不平凡,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疫,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公司积极响应各
级政府的号召,高度重视,严阵以待,尽全力保障安全,保证员工健康;一线员工舍弃居家休息,坚守生
产一线,以奉献风范,赤子之心,守护着车间生产。
元旦过后,2021 春节假期已经离我们不远了,春节乃我国传统节日,千百年来春节被赋予了团圆的意
蕴和内涵。对于一些打工人来讲,在外忙碌了一年,谁都想趁此机会回家与家人团聚,此乃人之常情。然
而,今年的春节可谓是“非常时期非常之节”——我国多地开始出现散发病例,境外回国人员增多,境内
人员流动性大,聚集性活动特别是室内活动多,进口冷链食品和货物物流增大,疫情的传播风险大大增
加……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牵动社会神经。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应真正做到“防松劲、防漏洞、防反弹”。
在此情形下,多地发出通知,倡导务工人员非必要不回乡、在务工地点过年,确实需要回家过年的需要履
行必要的报备手续,旨在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倡导春节非必要不回乡,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这是非常时期的无奈之举。一来可以防止大规模人际
感染。众所周知,新冠病毒主要是人际传播,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自然会阻断感染路径;二来适应了“战
时状态”的需要。基于很多地方相继出现散发病例,一些地区开始进入“战时状态”,过往行人和车辆要
实行必要的消毒和检测程序,与其频频受到困扰,倒不如来个“原地不动”。
为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做好 2021 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结合实际
情况,公司在此倡议:
1.所有员工禁止去往中高风险区的省份,外省籍职工非必要不离开,鼓励大家在工作地过年;
2.灵活安排休息时间,各部门要提高防控意识,履行防控责任,结合生产与员工实际需求安排员工的生
产与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出行;严格落实本公司《员工外地放行出行单》签核规定;
3.在本地过年员工春节期间也要做到非必要不出行,不聚餐,不去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公司也将继续做好防疫管理措施,严格排查外来人员,加大消毒力度,同时,公司也会出台相关过节
福利活动,做好节日滞留员工的保障工作,保证员工在公司过安心年、暖心年。
2020 年我们已经接受挑战,成功度过,在 2021 年,请大家继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做好自己健康的
“第一责任人”!
祝大家过一个平安、健康、祥和的春节!
某工厂工会
2021 年 1 月 X 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解读材料:这是一篇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设置了“春节”“疫情防控”的写作背景,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为做好疫情防控,多地发出建议,春节非必要不返乡、在务工地点过年;确有需要返
乡者,需严格遵守当地的核酸、备案、隔离等防控要求”,写作观点明确,态度明朗,旨在让学生关注社
会、关注国家命运,树立大局意识,培养担当精神和牺牲精神。
解读任务:
(1)形式是“倡议书”,倡议对象是“广大职工”,身份是“代表某工厂工会”,倡议的主题是“倡导外
省籍职工积极配合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工作,尽量留在工作地过年,非必要不离开”。考生写作时注意明确
对象身份,站在工人角度考虑问题,明确主题,还要注意倡议书的写作,要有具体的倡议内容,注意符合
格式要求。
(2)形式是“书信”,写作对象是“在外地的亲友”,书信的主题是“劝说他们在今年特殊情况下,不要
返乡过年”,写作时注意与交流对象的关系,表达上尽量真诚,注意沟通,还要注意书信体的格式。
(3)形式是“公开信”,写作对象是“在校大学生”,身份是“代表某中高风险区高校团委”,主题是“号
召学生们寒假不再回家,留在学校过年”。写作时注意站在学生角度,阐明中高风险区的防疫的重要性,
还要注意书信体格式。
【立意】1.“非必要不返乡”应成社会共识。
2.坚持非必要不返乡。
3.让我们共同携手,保护自己,关爱家人。
4.筑牢防控堡垒,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阻击战。
【素材】1. 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病例,疫情动态再度牵动人心。临近春节,疫情之下能不能回家,春
节返乡有什么要求,成为不少在外务工人员最关心的话题。连日来,多地发布通知,倡导务工人员非必要
不回乡、在务工地点过年;确有需要返乡者,需严格遵守当地的核酸检测、备案、隔离等防控要求。
2.“非必要不返乡”不仅是对打工人的要求,对于城市人群来讲,也要成为共识和遵循。非常时期“今年春
节不回家”虽然有些让人抱憾,但是在亲情和疫情的天平上,亲情应该让位于疫情防控。家庭成员一旦有
感染者,每个家庭都不得安生,本着一种预防为先的态度,慎重对待疫情,也是一种必要的“战疫姿势”。
今天的“原地不动”,说白了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享受亲情。
3.从另一方面讲,“非必要不返乡”也是对地方党委和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一次考验。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
要妥善安置好这些“原地不动者”,照顾好他们的娱乐和文化生活诉求,让他们有一种“在家”的感觉,
让“原地不动者”过一个祥和安全的春节。
4. 坚持非必要不返乡。返乡路途遥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接触的人群也较为复杂,极易发生新冠病毒交
叉感染。如条件允许,建议您留在务工(工作或学习)地过年,可以用微信、网络、电话等方式拜年。如
确需返乡,返回时要携带 7 日内核酸检测证明并提前 3 天向所在村(社区)报备,在返乡途中要注意安全,
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到家后配合村(社区)做好返乡人员信息登记和健康监测工作。未做核酸检测
的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未出前要居家健康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返回后尽量
不走亲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