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5月第九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机密★启用前【考试时间:5 月 24 日 9:00-11:30】 2021 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九次考前适应性训练 语文试卷 审题人:昆一中高三年级语文命题组 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 8 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 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 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社区在行政化和市场化的双层嵌入下,面临着社区共同体日益迷失的困境。因此,需要寻找将社 区居民组织起来的力量,以增强居民对其所在社区的价值认同与利益关怀。社区通过营造“微基建”,向 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赋权,进而重塑参与者的互助精神和共同体意识。社区“微基建”主要是面向高品质 生活需要,满足居民“最后一公里”需求的微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微基建”作为联结 纽带,通过技术赋权、机制赋权和主体赋权三重维度,以“他助”促进“自助”,重塑社区共同体。 技术赋权:以“微基建”设施搭建居民参与的技术平台。“微基建”设施的供给可以为社区提供治理 技术,为居民社区参与权利的落实奠定基础。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街道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治理的冲 击,与同济大学智慧城市研究所合作搭建“智慧临小二”平台,以完善社区基础信息化平台建设。“智慧 临小二”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架构,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智慧化的一站式服 务。在技术手段的赋权增能下,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有了平台支撑。在对社区事务的积极参与中,社区居民 的责任意识和共同体意识得以生成。 机制赋权:以“微基建”模式创新保障居民的参与质量。机制赋权是通过治理模式创新,赋予社区治 理主体自主决策权和参与社区事务的职责权限,促进基层社会自治的规范化、合法化和专业化。上海市殷 行街道开展智慧车库(棚)改造,将市场运营模式引入到“微基建”的营造中。首先,政府通过引入合格 供应商、设立财政引导资金等方式,搭建智慧车库(棚)多方合作的机制。其次,街道将改造车库(棚) 的相关事宜均交由居民和企业商量。在反复磋商的过程中,社区居民把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有利于 培养居民的自主意识。最后,车库(棚)的改造、运营和维护中,企业主要负责车库(棚)的规划建设, 并通过社区居民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来回收成本,使居民有效地参与到社区服务的共同生产中。社区 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质量和责任感获得提升,这有助于其内生出对所属社区的归属感。 主体赋权:以“微基建”激发居民的参与意识。主体赋权是以社区“微基建”为纽带,以外部助推的 方式,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务的动力,促进社会支持网络和社区认同的培育。社区“微基建”涉及凝 结居民共同利益的各项基础设施,因此,可作为激发居民参与意识的纽带,从外部催生居民的参与意愿, 并助力社区组织合力的生成。例如上海“创智农园”,以这一公共空间为媒介,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社区 参与理念的群体,在互动、磋商以及共建中逐渐形成对社区共同体的认知。“创智农园”的营造将一个冰 冷的陌生人社区变成一个有温度的熟人社区。社区居民在公共空间中有了交流的媒介与需求,进而促进社 区共同体的生成。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以社区“微基建”为纽带,并在政府“元治理”的作用下,通过技术赋权 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具体的手段和途径;通过机制赋权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合法性 基础、资源支撑和制度保障;通过主体赋权培植社区社会资本以增进公共福祉。 (节选自刘淑妍、吕俊延《以“微基建”促进社区共同体的成长》,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社区“微基建”向居民赋权,是为了帮助我们走出目前社区共同体日益迷失的困境。 B. “微基建”设施的供给为居民社区参与权利的落实奠定基础,进而为社区提供治理技术。 C. 将社区事务全部交由居民自主决策,从而培养居民自主意识,这是一种治理模式的创新。 D. 以社区“微基建”为纽带激发出主体参与公共事务的动力,可以保障居民的参与质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由目前城市社区所处的困境切入,紧接着就提出了社区“微基建”的概念。 B. 第三段在用智慧车库(棚)的例子进行论述时,涉及政府、居民、企业的多方参与。 C. 文章对三方面赋权的论述都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其中机制赋权的例证最为详细。 D. 文章在论述社区“微基建”对社区居民赋权时,并没有脱离政府治理的基础性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区“微基建”的营造,萌生于社区居民的内在需求,同时也离不开市场主体的参与。 B. 如果社区居民在公共事务和空间中无法进行交流,就可能不易形成社区共同体的意识。 C. 文章所举三个例子都来源于上海,可以充分证明上海在这一方面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 D. 社区“微基建”的建设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 【答案】1. A 2. A 3. C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曲解文意,原文第 2 段“‘微基建’设施的供给可以为社区提供治理技术,为居民社区参与权利的落实 奠定基础”,可得出“进而”一词使用错误,“微基建”设施的供给能为社区提供治理技术,并不需要先 成为落实居民社区参与权利的基础。 C.说法绝对化,根据文中第 2 段“在技术手段的赋权增能下,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有了平台支撑。在对社区 事务的积极参与中,社区居民的责任意识和共同体意识得以生成”表述,居民是参与社区事务,而不是全 部自己决策。 D.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 4 段“主体赋权:以“微基建”激发居民的参与意识”,可知主体赋权的作用是 激发居民的参与意识,根据原文第 3 段“机制赋权:以‘微基建’模式创新保障居民的参与质量”,可知 机制赋权的作用才是保障居民的参与质量。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紧接着就提出了社区“微基建”的概念”分析不正确。文章开头在提出城市社区困境后,先指出应增 强居民对其所在社区的价值认同与利益关怀,然后才提到社区“微基建的概念”。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无中生有,文章使用上海的例子无法充分证明上海在这一方面的领先地位。文中也没有可以充分证明上 海在这一方面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的相关内容。 故选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 年 2 月 14 日,国家 4A 级景区、国家级传统村落云南省沧源县佤族翁丁古寨一百多栋民居因火灾 化为灰烬。2021 年 3 月 6 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骥才紧急召开了线上“翁丁重建专 题研讨会”。3 月 8 日,冯骥才就相关话题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 记者:这次研讨会上,专家提出翁丁重建要慎重,不要急于求成,这是为什么? 冯骥才:我们听说当地政府要加快重建的速度,而且我很了解,地方政府就是想趁这个机会做更符合 他们心愿的旅游景点。我非常着急,无论如何我们得发出声音,如果不发出声音这个事说变就变,而且一 旦变了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个我经历了太多。 记者:你参与了第一批古村落名录的评选工作,翁丁古寨为什么重要? 冯骥才:凡是原始性的村落,它不只是原生态的,更承载着原始文化。比如翁丁,这个民族文化最初 始的东西就包括它的信仰、神林、原始结构,就是说它有寨主,有民族仪规、图腾,另外有它的原始建筑, 还有祭祀房,它的习俗、一些民间史诗传说都在这个村子里。世界都在关心原始文化,我们对原始文化的 重视程度、保护程度就体现了这个民族现代文明的高度。 记者:尽管你坚决反对传统村落一评定立刻交给旅游公司的做法,但事实是它们很快就由旅游公司来 经营了。 冯骥才:对。一个历史遗产肯定有旅游价值,但它不仅仅有旅游价值,还有多种价值。比如历史的见 证价值、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不能为了一种价值而牺牲其他价值。 我去过很多地方,比如意大利、法国、奥地利这些国家的一些村落也有旅游,但是没有像我们这样把 它作为一个主要的行业,甚至是放在第一位的。我们的旅游就是一种捞快钱的手段,这种粗鄙化的旅游开 发带来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原有文化的瓦解。 记者:你也谈到翁丁在最近十几年旅游开发中,它的整体性在某种程度上瓦解了,这种瓦解指的是什 么? 冯骥才:文化是一个整体,除了物质性的建筑、图腾之外,还有它的非物质性,比如说它的信仰、民 间舞蹈、服装、音乐,以及更深的民风民俗。可是现在我们的旅游基本都是浅度旅游,而国外很多年轻人 专门背着个双肩包到一些村子里去做深度了解。我们没有这样的文化旅游,我们的游客看的是表面的东西。 旅游公司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把那些能够吸引游客、刺激游客眼睛的东西拿到表面来,如民族服装、民 俗表演,越奇怪的奇风异俗越搁在表面上,一些深层的东西被撂在一边了,这样就把文化肢解了。 这种“腾笼换鸟”——把原住民全请走,房子腾空,经营者进来开发——不但是火灾的重要原因,还 带来更严重的问题,就是老百姓被迁走了,他们把这个村落里的记忆、民风、民俗等无形的、深厚的、丰 富的、代代相传的东西全带走了。外来的生意人与这个地方的文化没有关系,他们也没有记忆、没有感情, 只是在那儿做买卖。发生火灾了,他们不会像原住民拼着命保护家园;如果干不下去了他们就会撤走,原 主人已被哄走,这些村慢慢就变成空村了,那么谁还对这个村落负责?谁还有办法对这个村落负责? 记者:你也说过这种农业文明消亡是必然的,保护工作不过是一个延缓的过程,现在非遗名录评定一 出来,逐利性的开发随之而来,反而加速了这种文明的消亡,你怎么看? 冯骥才:我们国家首先用民俗评定的方式,把这些东西纳入了国家的保护视野,这个方法是对的,世 界上现在很少有国家这样做,比如俄罗斯到现在也没有做,我们国家是一个文化大国,对文化还是相当重 视的。但也不得不说,因为商业利益、地方政绩的驱动,我们重申报、轻保护。政府必须要从文化高度认 识它的意义和价值。政府还要尊重民意,比如房子如果坏了,修了新房子并不是坏事。那就不应该让旅游 公司修而是让老百姓修。老百姓修的是自己的家,他们会把感情、生活的意愿都放进去了,无形中也会把 家庭的历史盖进去。现在一个是重建家园,一个是恢复民族原生地的历史社区,当然应该非常慎重,这就 要科学地论证。 (摘编自朱又可《冯骥才谈翁丁村火灾背后的古村落保护》《南方周末》2021 年 3 月 18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骥才知道了当地政府想加快重建速度,并重建符合他们心愿的旅游景点的意图,因此紧急召开“翁丁 重建专题研讨会”。 B. 关于翁丁的重要性,冯骥才认为原始性村落承载着原始文化,而对原始文化的重视、保护程度体现着一 个民族现代文明的高度。 C. 文化是一个整体,但旅游公司只注重物质而忽略文化的非物质性,选择奇风异俗而抛弃深层的东西,导 致翁丁文化整体性瓦解。 D. 对于翁丁的重建问题,冯骥才认为,这既是重建家园,也是恢复民族原生地的历史社区,应该按照翁丁 原初的样子设计。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方周末》作为在中国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媒体,力求通过翁丁重建的话题引导公众思考传统村落保护 与发展的问题。 B. 冯骥才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者,对翁丁村的重要性、火灾的原因、重建的具体措施都有 着深刻的认识。 C.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评定具有双刃性,发挥其中的哪一刃并不是不可控制的,关键是政府如何认识其 意义和价值。 D. 作为文化大国,我们国家对文化的重视程度超越了世界不少国家,但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上可以向欧 洲一些国家学习。 6. 除了专业工作者的呼吁外,改变古村落鄙俗化的旅游现状,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 析。 【答案】4. B 5. B 6. ①政府方面:从文化高度认识古村落的意义和价值,尊重民意,杜绝“腾笼换鸟”的做法,对旅游公司 进行有效的监管; ②旅游公司:关注文化遗产的多种价值,关注文化的整体性,应引导游客了解文化,欣赏美; ③游客方面:提升自身素质,进行深度旅游,深入了解古村落的文化,而非满足于看看表面的东西。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冯骥才知道了当地政府想加快重建速度,并重建符合他们心愿的旅游景点的意图,因此紧急召开‘翁 丁重建专题研讨会’”错误。张冠李戴。文中并未明确交代召开线上“翁丁重建专题研讨会”的原因,“加 快重建速度并重建符合他们心愿的旅游景点”是专家提出翁丁重建要慎重的原因并不是开会的原因。 C.“只注重物质,而忽略文化的非物质性”错误,旅游公司拿到表面来的“民族服装、民族歌舞、音乐、 民俗表演”就属于非物质性文化;“整体性瓦解”太绝对,原文是“在某种程度上瓦解了”。 D.“按照翁丁最原初的样子设计”错误。从原文“那就不应该让旅游公司修而是让老百姓修。老百姓修的 是自己的家,他们会把感情、生活的意愿都放进去了,无形中也会把家庭的历史盖进去”来看,“按照翁 丁最原初的样子设计”无中生有。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重建的具体措施”错误。从原文“政府必须要从文化高度认识它的意义和价值。政府还要尊重民意, 比如房子如果坏了,修了新房子并不是坏事。那就不应该让旅游公司修而是让老百姓修。老百姓修的是自 己的家,他们会把感情、生活的意愿都放进去了,无形中也会把家庭的历史盖进去。现在一个是重建家园, 一个是恢复民族原生地的历史社区,当然应该非常慎重,这就要科学地论证”来看,文中“重建的具体措 施”文中并未提及。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政府必须要从文化高度认识它的意义和价值。政府还要尊重民意”分析可知,政府方面,从文化高度 认识古村落的意义和价值,尊重民意,杜绝“腾笼换鸟”“这种‘腾笼换鸟’——把原住民全请走,房子 腾空,经营者进来开发——不但是火灾的重要原因,还带来更严重的问题”的做法,对旅游公司进行有效 的监管。 由“旅游公司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把那些能够吸引游客、刺激游客眼睛的东西拿到表面来,如民族服装、 民俗表演,越奇怪的奇风异俗越搁在表面上,一些深层的东西被撂在一边了,这样就把文化肢解了”分析 可知,旅游公司方面,关注文化遗产的多种价值,关注文化的整体性,应引导游客了解文化,欣赏美。 由“国外很多年轻人专门背着个双肩包到一些村子里去做深度了解。我们没有这样的文化旅游,我们的游 客看的是表面的东西”分析可知,游客方面:提升自身素质,进行深度旅游,深入了解古村落的文化,而 非满足于看看表面的东西。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黑小白 何存中 新冠疫情期间,黄州封城两个多月。解封之后,老汪对人别的不说,专说小黑和小白。在黄州的森林 公园里,世事初谙的小黑和小白,患难见真情,是老汪在人世间的忘年交。 二十年前,老汪为了摆脱贫困,只身一人扛着铺盖来到黄州,在森林公园里做临时工。公园里许多杂 事要人做,比方说水电出了毛病,要人维修,老汪能当此任。下大雨后,山间水道被泥沙堵了,要人疏通, 老汪有的是力气。 公园里有一座人工水库,常年树荫照影、浮萍连岸,水深面积大,可以养鱼。养鱼的收入管理处不要, 归老汪。还有不少空闲的地方,可以种菜,拿到市场去卖,也是收入。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老汪脱贫了, 还在城里买了处二手房。 老汪在公园里,择旧房子作为临时住所,也起火做饭,炊烟袅袅,饭菜飘香。公园后门闲着一排小屋, 黄州退休的老人们为老有所乐,择二间开了个娱乐室,每日喝茶、打牌。老汪与老人们称兄道弟,不是一 家,胜似一家。 老汪养鱼勤劳,买鱼苗放进去,割岸边的青草丢到水里,鱼就翻花起浪,抢着吃。过年前,老汪请人 抬网,到水库捞鱼,结果捞上来的鱼,比放下去的尾数还少。付了捞鱼的人工钱,剩的钱不到一千元,买 鱼苗就花了一千二,亏了本。这是怎么回事呢?老人们就同老汪一起分析原因。得出的结论是,鱼被人深 夜下网偷走了。森林公园白天人不少,散步的、唱歌的、打牌的,那是漫山遍野。但是到了夜里就没人了, 寂静无声。偷鱼的人掌握了老汪的作息规律,趁老汪睡着时下网,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鱼偷走。于是老人们 给老汪提出建议,说:“兄弟呀!你得养条狗,养条狗陪你守夜。”老汪觉得这主意好。 老汪抱回一只刚断奶的小狗,全身黑色,没有一根杂毛,憨态可掬,人见人爱,人们唤它小黑。小黑 一天天长大,清早起来,忘不了职责,圈它的地盘。绕着水库的青岸跑,不时支起它的后腿,隔一段见树 见石撒几滴尿,用气味做标记。 老人们发现小黑孤单,说:“小黑需要一个帮手哩。有了帮手彼此有个照应。”就叫人抱来一只小白 狗,小白狗也是通身纯白,浑身没有一根杂毛。两只都是公的,小黑大,小白小。大的是哥,小的是弟。 弟听哥的,哥叫怎么做,它就怎么做。清早起来做功课,小白随着小黑跑。小黑在前,隔一段见树见石支 后腿撒尿加固地盘,小白在后边跟着闻,然后支起后腿再撒几滴尿,以此证明这是它们共同的领地。整日 里兄弟俩滚成一团,嬉戏、撕咬、奔跑、练本领,其乐融融。 自从有了小黑和小白,老汪夜里可以放心睡觉了。深夜只要有一点儿动静,忠于职守的兄弟俩就叫。 偷鱼人几次试图用包毒药的食物毒死兄弟俩,但是它们训练有素,根本不吃外人投喂的食物。偷鱼的人只 有望狗兴叹,不敢近鱼塘一步。 老汪说,他是在黄州封城后第五天深夜,从城里小区的栅栏翻出来,带着狗粮到森林公园去看小黑小 白的。这时疫情严重,全城封得严严的,森林公园也封禁了。老汪惦记着小黑和小白,五天了,狗吃什么 呢?老汪想趁夜深溜进去,带点儿狗粮给小黑小白。老汪以为深夜无人,他的计划可以落实,哪晓得走到 水库坝上,就被巡逻队的人拦住了。带队的问:“深夜出来干什么?”老汪说:“给狗送点儿粮食。”“不 知道疫情严重,不能出来吗?”老汪连忙认错。老汪心想,特殊时期,人命关天,顾人的命,顾不上狗的 命了。也不知道何日解封,小黑小白只有听天由命,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去,各自找吃的求生保命吧。山风 阵阵,寒意袭人,老汪黯然神伤。 谁也没有想到黄州封了六十多天。眼看春天过去了,窗外红梅花开过了,粉红的樱花在风里接着开。 终于疫情有了好转,黄州住院人数开始“清零”。接着,老汪从新闻里看到黄州“启封”的消息。 老汪说,他是“解封”那天清早起来到森林公园去的,封得太久了,走出家门,那感觉恍如隔世。天 上的太阳很好,地上的风儿和畅,群山新绿,空气新鲜,水库清幽,鱼儿起浪。就在那清新如画的天地里, 老汪看见两个小东西,一黑一白,一前一后,如影相随,沿着水库的堤岸巡逻哩。六十多天了,原来兄弟 俩并没有逃走,也没有饿死,一直守着领地,等着它们的主人归来。老汪一声呼唤,兄弟俩跑到主人面前, 又是蹦又是跳,久别重逢,亲热得无法形容。兄弟俩瘦得皮包骨头,老汪禁不住热泪盈眶。 六十多天,兄弟俩为什么没有饿死呢?老汪胡乱猜测,小黑和小白可能是靠吃草活下来的。公园里有 草坪,春天雨水浇灌,草长得茂盛,兄弟俩也许就是靠吃嫩草尖,度过了那艰难的六十多天。 老人们闻讯之后,唏嘘不已,感叹说:“这是人间奇迹,是关于生命的大感动。”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制造悬念,黄州新冠疫情的背景和解封后老汪对小黑小白的特别情感,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趣。 B. 老汪能够摆脱贫困,与他个人的打工抉择和努力奋斗有重要的关联,同时单位提供的便利也起到促进作 用。 C. 老汪在疫情严重的封城时期,想要趁夜溜进公园,这一细节表现了他思想上的无原则性和格局上的狭隘 性。 D. 小说结尾处,老人们关于“人间奇迹”“生命的大感动”的慨叹,既是指向动物生灵,也是指向本土城 市。 8. 本文画线部分表现了老汪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9. 请结合全文,分析“小黑小白”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案】7. C 8. ①自责、愧疚心理。因违反疫情规定,私自外出而被巡逻队拦住盘问的自责愧疚;②无 奈、担忧心理。因特殊时期无法顾及两只狗的生命而产生的担心伤感;③期待、侥幸心理。老汪希望小黑 小白能自行离开,能自保性命。 9. ①串联情节。小黑小白作为守护森林公园的生灵,串联起了小说疫情前、中、后的情节内容;②衬托形 象。老汪因有守夜的需求而养狗,封城时又因惦记狗而违纪外出,解封后再与狗重逢,主人公的形象得以 丰富;③揭示主旨。小黑小白在残酷疫情下能顽强生存,人与动物因眷念而守望、因守望而生存的感人故 事充满温情,使小说意味深长。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章艺术手法能力。 C.“思想上的无原则性和格局上的狭隘性”分析错误,根据原文“老汪惦记着小黑和小白,五天了,狗吃 什么呢?老汪想趁夜深溜进去,带点儿狗粮给小黑小白”可知老汪是惦记狗,并不是思想上的无原则性和 格局上的狭隘性;根据原文“老汪连忙认错。老汪心想,特殊时期,人命关天,顾人的命,顾不上狗的命 了”也能体现出老汪不是思想上的无原则性和格局上的狭隘性。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心理特征的能力。 从“老汪连忙认错”也可知老汪知道自己在疫情期间私自外出是违反规定的,“连忙认错”,体现了其违 反疫情规定,私自外出而被巡逻队拦住盘问的自责愧疚 “老汪心想,特殊时期,人命关天,顾人的命,顾不上狗的命了”,从这句话可以知道老汪无奈的心理。 体现了因疫情封城老汪不能给狗送狗粮的无奈,“风阵阵,寒意袭人,老汪黯然神伤”,从这句话可知老 汪因疫情封城不能照顾两条狗,担心狗会饿死的伤感心理。 “小黑小白只有听天由命,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去,各自找吃的求生保命吧”,可知老汪心存侥幸的心理, 老汪因特殊时期,不能顾及两条狗,又希望两条狗能够保住性命,希望两条狗自行离开,寻找活路,保住 性命的侥幸心理。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的作用的能力。 “小黑小白”贯穿小说的始终,又与主人公老汪密切相关,而且写出了“小黑小白”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的 情况,所以,分析“小黑小白”在小说中的作用可从对情节的作用、对人物的作用、对主旨的作用三方面 分析。 情节上,小说由老汪鱼塘丢鱼引出小黑小白,然后第 8 段“自从有了小黑和小白,老汪夜里可以放心睡觉 了”体现了小黑小白在疫情前对鱼塘的看守的尽职尽责。第 9 段“老汪说,他是在黄州封城后第五天深夜, 从城里小区的栅栏翻出来,带着狗粮到森林公园去看小黑小白的。这时疫情严重,全城封得严严的,森林 公园也封禁了。老汪惦记着小黑和小白,五天了,狗吃什么呢?老汪想趁夜深溜进去,带点儿狗粮给小黑 小白。老汪以为深夜无人,他的计划可以落实,哪晓得走到水库坝上,就被巡逻队的人拦住了”,体现了 疫情期间老汪对小黑小白的挂念。在第 11 段“就在那清新如画的天地里,老汪看见两个小东西,一黑一白, 一前一后,如影相随,沿着水库的堤岸巡逻哩。六十多天了,原来兄弟俩并没有逃走,也没有饿死,一直 守着领地,等着它们的主人归来。老汪一声呼唤,兄弟俩跑到主人面前,又是蹦又是跳,久别重逢,亲热 得无法形容。兄弟俩瘦得皮包骨头,老汪禁不住热泪盈眶”,体现了小黑小白的坚强。作者通过小黑小白 把疫情前、疫情中、疫情后的情节紧密的串联起来。 对人物形象方面,从小说 2 至 5 段对养狗前老汪的介绍让读者了解了老汪养狗的原因,也知道了老王的勤 快;根据第 9 段“老汪想趁夜深溜进去,带点儿狗粮给小黑小白。老汪以为深夜无人,他的计划可以落实, 哪晓得走到水库坝上,就被巡逻队的人拦住了”,体现了疫情期间老汪对小黑小白的挂念;“也不知道何 日解封,小黑小白只有听天由命,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去,各自找吃的求生保命吧。山风阵阵,寒意袭人, 老汪黯然神伤”体现了老汪对两条狗的深厚情感;根据 11 段“兄弟俩瘦得皮包骨头,老汪禁不住热泪盈 眶”,体现了疫情过后,老汪看见两条狗的喜悦之情,同时体现了老汪对狗的疼爱之情。这两条狗丰富了 人物形象。 主旨上,第 11 段“六十多天了,原来兄弟俩并没有逃走,也没有饿死,一直守着领地,等着它们的主人归 来。老汪一声呼唤,兄弟俩跑到主人面前,又是蹦又是跳,久别重逢,亲热得无法形容”体现了两条狗因 等待主人,六十多天顽强活下来的感人故事,使小说意味深长,使故事充满温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世隆字彦绪,幼孤,挺然自立,不与众同。虽门势子弟,独修布衣之业。及长,好读书,折节弹琴。 后为太子洗马....,与张绪、王延之、沈琰为君子之交。累迁晋熙王安西司马,加宁朔将军。时齐武帝为长史, 与世隆相遇甚欢。齐高帝之谋度广陵也,令武帝率众同会都下。武帝举世隆自代。转为武陵王前军长史、 江夏内史,行郢州事。时朝廷疑惮沈攸之,密为之防。升明元年冬,攸之反。既至郢.,以郢城弱小不足攻, 攸之将去。世隆遣军于西渚挑战,攸之果怒,昼夜攻战。世隆随宜拒应,众皆披却。武帝初下,与世隆别, 曰:“攸之一旦为变,留其攻城,不可卒拔。卿为其内,我为其外,乃无忧耳。”至是武帝遣军主桓敬等 八军据西塞令坚壁以待贼疲虑世隆危急遣腹心胡元直潜使入郢城通援军消息内外并喜攸之素失人情,本逼 以威力,初发江陵,已有叛者,至此稍多。攸之大怒,于是一人叛,遣十人追,并去不返。军旅大散,世 隆乃遣军道追之。攸之已死,征为侍中,迁尚书右仆射,封贞阳县侯。出为吴郡太守,居母忧,寒不衣絮。 齐高帝践阼,起为南豫州刺史,加都督,进爵为公。建元二年,授右仆射,不拜。性爱涉猎,启高帝借秘 阁书,上给二千卷。武帝即位,加散骑常侍。性清廉,唯盛事坟典..。张绪问曰:“观君举措,当以清名遗 子孙邪?”答曰:“一身之外,亦复何须。子孙不才,将为争府;如其才也,不如一经。”光禄大夫韦祖 征州里宿德,世隆虽已贵重,每为之拜。人或劝祖征止之,答曰:“司马公所为,后生楷法,吾岂能止之 哉。”世隆少立功名,晚专以谈义自业。善弹琴,世称柳公双琐,为士品第一。常自云:“马稍①第一,清. 谈.第二,弹琴第三。”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以疾逊位,拜左光禄大夫、侍中。 永明九年卒,诏给东园秘器,赠司空,班剑二十人,谥曰忠武。 (节选自《南史·柳世隆传》) 【注】①马稍:马上所持的长矛。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是/武帝遣军主桓敬等/八军据西塞/令坚壁以待贼疲/虑世隆危急/遣腹心胡元直潜使入郢城通 援军消息/内外并喜/ B. 至是/武帝遣军主桓敬等八军据西塞/令坚壁以待贼/疲虑世隆危急/遣腹心胡元直潜使入郢城通援 军消息/内外并喜/ C. 至是/武帝遣军主桓敬等八军据西塞/令坚壁以待贼疲/虑世隆危急/遣腹心胡元直潜使入郢城通援 军消息/内外并喜/ D. 至是/武帝遣军主桓敬等/八军据西塞/令坚壁以待贼/疲虑世隆危急/遣腹心胡元直潜使入郢城通 援军消息/内外并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子洗马是古代官职,也称“洗马”是太子的侍从官,辅佐太子,教太子各类政事。 B. 郢是我国古地名,是春秋时期越国国都,后常为越国代称,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北面。 C. 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合称,后来为古代典籍的通称。“坟策”也是指古代典籍。 D. 清谈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空谈玄理的一种风气。又称“玄谈”、“谈玄”、“玄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世隆个性独特,与众不同。他虽出身豪门,却愿意从事百姓事务。他不想只留财富给子孙,更希望他 们读书成人。 B. 柳世隆知晓军事,守城克敌。沈攸之不战时他适时挑战,沈攸之昼夜进攻时他坚守城池;等攸之战败, 他及时追击。 C. 柳世隆性情高雅,才艺突出。他爱读经典、擅弹琴,因琴技高超被人称为“柳公双琐”;他还自称最擅 长马稍。 D. 柳世隆交友以诚,得到回报。他和张绪、王延之有君子之交,与齐武帝萧赜也是密友,死后得到高帝风 光追赠。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爱涉猎,启高帝借秘阁书,上给二千卷。 (2)光禄大夫韦祖征州里宿德,世隆虽已贵重,每为之拜。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柳世隆生性喜爱广泛阅读,他启奏齐高帝借阅秘阁中的书,齐高帝给了他二千卷。 (2)光禄大夫韦祖征是州里的德高望重的长者,柳世隆虽然身份已经很贵重,但每次见到他都要行礼。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武帝遣军主桓敬等八军据西塞”,“军主桓敬等八军”是兼语,作“武帝”的宾语,作“据西 塞”的主语,本句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 AD; “令坚壁以待贼疲”,“贼疲”,敌人疲惫,是“待”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 B。 本句译为:到这时,萧赜派军主桓敬等八支军队占据西塞,命令军队坚守营房来等待敌人疲惫。他又担心 柳世隆情况危急,便让心腹胡元直暗中派人偷偷进入郢城通报援军消息。城内城外的人都很高兴。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郢是我国古地名,是春秋时期越国国都”错误。郢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国都。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死后得到高帝风光追赠”错误。柳世隆死后是齐武帝对他风光追赠。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涉猎”,广泛阅读;“启”,启奏、禀告。 (2)“宿德”,德高望重的长者;“贵重”,位尊任重;“拜”,行礼。 参考译文: 柳世隆字彦绪,幼年丧父,他优异突出个性独立,卓尔不群。虽然是世家子弟,但只有他去从事百姓 事务。等柳世隆年纪大一些,他还爱好读书,又改变了兴趣去弹琴。后来任太子洗马,和张绪、王延之、 沈琰建立君子间的友谊。多次升迁后担任晋熙王安西司马,加宁朔将军。当时齐武帝萧赜任安西长史,与 柳世隆相处很愉快。这时齐高帝想要渡江占领广陵,让齐武帝萧赜率领众人一起到京城会和。齐武帝推荐 柳世隆代替自己。于是柳世隆转任武陵王前军长史、江夏内史,代理郢州的事务。当时朝廷怀疑忌惮沈攸 之造反,秘密做了准备。升明元年冬,沈攸之起兵造反。到了郢州后,沈攸之认为郢城弱小,不值得攻占, 打算离开。柳世隆派遣军队在西渚挑战,沈攸之果然大怒,命军队日夜不停攻城。柳世隆指挥军队随机应 变拒敌应战,叛军都被打退。当初,武帝萧赜即将要离开郢州回京,和柳世隆分别时说:“沈攸之一旦造 反,那么我们就要留住他,让他来攻城,但又不能让他很快攻克。到那时,你在城内,我在城外,(我们内 外夹击),就没有忧患了。”到这时,萧赜派军主桓敬等八支军队占据西塞,命令军队坚守营房来等待敌人 疲惫。他又担心柳世隆情况危急,便让心腹胡元直暗中派人偷偷进入郢城通报援军消息。城内城外的人都 很高兴。沈攸之向来就不得人心,本来就是靠威权强力逼迫士兵为他卖命。刚刚从江陵出发,就已经有叛 逃的人了,到这时叛逃的人渐渐多了。沈攸之大怒,于是一人叛逃,他就派十人去追,逃的人和追的人去 了都不再回来。沈攸之的军队大溃败,柳世隆就派遣军队沿途追击。沈攸之死后,征召柳世隆为侍中,后 来又升任尚书右仆射,封贞阳县侯。出京任吴郡太守,后因母亲去世,离职守丧,即使是冬天衣服里也不 加棉絮。齐高帝称帝,柳世隆被起用为南豫州刺史,加都督衔,进爵贞阳县公。建元二年,任命他为右仆 射,但是柳世隆没有接受任命。柳世隆生性喜爱广泛阅读,他启奏齐高帝借阅秘阁中的书,齐高帝给了他 二千卷。齐武帝即位,加给他散骑常侍衔。柳世隆本性清正廉洁,只把读经书典籍当做大事。张绪问柳世 隆:“看你的举动,应当是要把清名留给子孙吧?”柳世隆回答说:“人除了一身之外又有什么是必须的。 如果子孙不成器,将来就会争夺家业;如果子孙成器还不如给他们一本儒家经书。”光禄大夫韦祖征是州 里德高望重的长者,柳世隆虽然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每次见到他都要行礼。有人劝韦祖征阻止柳世隆这样 做,韦祖征说:“司马公做的这些,值得后辈效法,我怎么能阻止他呢?”柳世隆年轻时立下功名,晚年 专门以谈论大义为追求(业务)。他擅长弹琴,世人称为“柳公双琐”,被认为是当时读书人中弹奏水平最 高。但他却经常自称:“我的本领之中,马稍排第一,清谈排第二,弹琴只能排第三。”在朝堂上他不干 涉政务,只是垂帘弹琴,他的风姿、韵致清雅悠远,深受世人赞誉。他因生病退职,朝廷改封他为左光禄 大夫、侍中。永明九年去世,皇帝下诏赐给他东园秘器,追赠他司空之衔,赐给他持班剑的武士二十名, 谥号叫“忠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通过写驿站月色昏昏、漏声滴答、一灯明灭,表现出诗人寂寞与烦乱的心绪。 B. “最觉”准确地写出病中行役的诗人以超出常人的敏感,体察到秋风萧瑟、玉露凋伤。 C. 尾联中的“行人”指诗人自己,诗人捱到天明,重踏征途,秋蝉在叶半黄的疏桐间聒噪。 D. 诗的前两联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葛溪驿的环境,抒发了诗人夜宿时的感受。 15.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心绪烦乱的原因。 【答案】14. D 15. (1)从自身境遇点明“乱”的原因:①诗人在路途中身体抱恙;②诗人独自在葛溪 驿停留,油然而起的羁旅之困,怀乡之思。(2)从国家层面点明诗人烦乱的深层原因:诗人想到时势艰难, 连乡愁和病身都不顾了,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表现诗人的忧国之思。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D.“诗的前两联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分析错误,第二联并非“借景抒情”,而是直接叙写羁旅的困 顿和抒发乡思之愁。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1)颔联第一句“病身最觉风露早”,直写身体之病,病中行役,体弱衣单,值此秋风萧瑟、玉露凋伤的 凉夜,不仅肉体上有切肤透骨的寒意,而且连心灵也仿佛浸透在凄寒之中,点明“乱”的原因。 (2)颔联第二句“归梦不知山水长”,诗人以恍惚的梦境写自己难以排遣的乡愁。大凡思家心切,总希望 借梦境与家人团聚,但梦醒之后,往往更增怅惘空漠之感。此句虽未明言梦醒后的难堪,但“不知山水长” 五字正是梦醒后的感叹,而将无限惆怅之意,则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了,点明“乱”的原因。 (3)颈联两句写忧国之思,出句“坐感岁时歌慷慨”,是说诗人一想到时势的艰难,连那无穷的乡愁和病 身的凄寒都在所不顾,毅然坐起,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对句“起看天地色凄凉”,写诗人于壮怀激烈、 郁愤难伸的情况下起身下床,徘徊窗下。小小的斗室装不下诗人的愁思,只好望着窗外的天地出神,但映 入诗人眼帘的,也仅是一片凄凉的景色而已。此句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 融为一体,点明“乱”的原因。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苏轼的《赤壁赋》中,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在韩愈的《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_______,________”其中“久”字 写出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3)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其中表现他忧 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挟飞仙以遨游 (2). 抱明月而长终 (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 欲人之无惑也难 矣 (5). 白头搔更短 (6). 浑欲不胜簪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的书写:挟、搔、簪。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章的好坏,与长短无关。文章要讲究气势的宽阔、意思的深入,长短并无关系。长短要求其适度, 性质需要长篇大论者不宜过于 ;性质需要简单明了者不宜过于累赘,如是而已。所以文章之 过长过短, 以字数计,而是应以其内容之需要为准。常听见人说,近代人的生活忙碌,时间特别 宝贵,对于文学作品都喜欢短篇小说、独幕剧之类,也许有人是这样的。其实,( ),只是冗长无谓 的文字,恹恹无生气,会令人 。 此外,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也无关。顷刻之间成数千言,未必斐然可诵,吟得一个字拈断数根须, 亦未必字字珠玑。我们欣赏的是成品,不是过程。袁虎倚马草露布,“手不辍笔,俄得七纸”,固然资为 美谈,究非常人规范。文不加点的人,也许是早有腹稿。我们为文还是应该有意求工,千锤百炼,虽不必 “掷地作金石声”,总要尽力洗除一切 猥杂的毛病。总之,以上内容希望能广泛地引发我们的思考, 存在的诸多缺点也需要不断努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简略 不仅是 不忍卒读 肤浅 B. 简略 不是 难以卒读 肤浅 C. 简便 不仅是 难以卒读 浮浅 D. 简便 不是 不忍卒读 浮浅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相较于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的读者更少 B. 独幕剧的观众会比多幕剧的观众来得多 C. 近代人很少会忙得不能欣赏长篇作品 D. 简短扼要的文章必然大受近代人欢迎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以上内容希望能引发我们广泛的思考,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需要不断努力。 B. 以上内容希望能广泛引发我们的思考,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需要不断解决。 C. 以上内容希望能广泛引发我们的思考,存在的诸多缺点也需要不断改变。 D. 以上内容希望能引发我们的广泛思考,存在的诸多缺点也需要不断改正。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简略:言语、文章的内容等简单、不详细。 简便:简单方便。 根据空前“文章要讲究气势的宽阔、意思的深入,长短并无关系”,可知这里指文章的内容简单、不详细。 所以用“简略”。 不仅:搭配“而且”,表递进关系。 不是:搭配“而是”,表并列关系。 根据空后的“而是”,可知此空填“不是”。 难以卒读:指文笔太差读不下去。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根据空前“只是冗长无谓的文字,恹恹无生气”,可知这里是指文章太长,不生动,而不是指文章悲惨动 人。所以用“难以卒读”。 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常用于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 浮浅:指浮在表面,不切实际,常用于人的作风、为人等方面。 这里指对文章理解不深,而不是指人的作风、为人等,所以用“肤浅”。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 段首一句是“文章的好坏,与长短无关”,而 A、B 项都是说明短的比长的好,与段首“文章的好坏,与长 短无关”一句矛盾,所以排除这两项。D 项“必然”说法太绝对,“简短扼要的文章必然大受近代人欢迎” 与段首一句是“文章的好坏,与长短无关”也相矛盾,同时与后一句“只是冗长无谓的文字,恹恹无生气” 内容不搭配,所以排除 D 项。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句话存在两处错误:1.“广泛地引发我们的思考”语序不当,2.“诸多缺点也需要不断努力”中“缺点” 和“努力”塔配不当。 A.“问题”和“努力”搭配不当; B.“广泛引发”语序不当; C.“广泛引发”语序不当,“缺点”和“改变”搭配不当。 故选 D。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今天,棉花因其良好的保暖性和透气性,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天然纺织材料,而这些特性与棉花的纤 维结构有关。棉花虽然叫花,①______,而是种子上的纤维附属物,就好像我们会长出头发一样,棉花的 种子会长出很多雪白的纤维。不过,表面上看,②_____,但是在显微镜下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的真身是透明 的。只不过这些纤维是中空的,其中填充的空气才会让我们感觉棉花是白色的。也正是因为中空的结构, ③_________,用来做衣服再适合不过。 【答案】 (1). 但并不是真正的花 (2). 这些棉花纤维是白色的 (3). 棉花才有了很好的保暖和透气 性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前文的关联词“虽然”可知,此空应填表转折的连词“但是”,依据后边句子的连词“而是”, 此空应填表示并列关系的“不是”,再依据前文“叫花”的内容,应填表转折的“不是花”方面的内容, 所以此空可填:但并不是真正的花。 第二空,依据前文“会长出很多雪白的纤维”一句,可知此空陈述对象为“纤维”,再依据后文“其中填 充的空气才会让我们感觉棉花是白色的”的意思可知,此空的内容应是这句话提示的内容,所以此空可填: 这些棉花纤维是白色的。 第三空,依据首句“棉花因其良好的保暖性和透气性,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天然纺织材料,而这些特性与 棉花的纤维结构有关”可知,此文段的中心意思是“棉花的保暖性和透气性与纤维结构有关”,而此空作 为一个总结性的语句,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所以此空可填:棉花才有了很好的保暖和透气性。 21. 5 月 4 日,某中学校团委将组织全体高三年级学生在学校礼堂举行“成人仪式”,并邀请所有高三学生 家长参加,可有的学生抱怨说:“距离高考只有一个月,组织这些活动太浪费时间了”。 请你以同班同学的身份,向这位同学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内容连贯,语言得体,不超过 120 字。 【答案】示例: “成人仪式”并不耽误高考复习。高考只是学业生涯的短暂一瞬,但成人仪式则代表人生的新阶段已 经展开。值此仪式,让我们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父母老师的深恩,铭记自己的责任,这个仪式还 会激发出我们向前奔跑的内驱力,让我们信心十足地迎战高考!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首先,针对抱怨举行“成人仪式”浪费时间的同学,考生要正确表明自己对举行“成人仪式”这件事的态 度,即“成人仪式”是很有意义的事,并不耽误高考复习时间。 然后,抓住“距离高考只有一个月”“太浪费时间了”的错误论调给以反驳。高考只是一个人学业生涯的 短暂一瞬,“成人仪式”代表人生的新阶段,举行“成人仪式”并不会浪费多少时间,对高考复习时间没 有太多占用;相反,这样的活动对即将结束的高中生活一定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最后,指出举行“成人仪式”这件事情的意义。一个人从婴孩成长为一个成年人,这之间有父母、老师的 教育和恩情。站在“成年”的节点,回忆往昔,我们应该心存感恩,要铭记自己作为成年人肩上的那些责 任。所以,举行“成人仪式”更会让高三学生更信心十足地迎战高考。不仅不会耽误学习,还会调整状态, 找到迎战高考的动力,以最佳的面貌面对人生大考。理由应该不少于两点,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就是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各有走法。路上风景各异,都很精彩。一种行走,就有一种视野。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 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走好自己的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路,就在自己脚下。 那脚下的路,抑或平坦开阔,抑或坎坷崎岖,抑或风景美好,抑或荒芜苍凉,抑或充满旅途乐趣,抑 或遍布芒刺荆棘,抑或一路风调雨顺凯歌高奏,抑或一直命运多舛饱受艰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或许这条路是自己主动选择的,抑或这条路是被迫走上的,抑或这条路是冥冥 之中注定,抑或这条路是人生命运所赋予。 路在脚下,人在旅途,一路走来已然收获良多。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欣慰与伤痛、爱与恨,笑 与泪,苦辣酸甜都已装满行囊。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但凡成功者,都会重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努力做好自己认为最重要的 事情,并走向辉煌。比尔·盖茨视电脑软件研发为生命,建立了微软帝国。全聚德把一只烤鸭作为事业, 品牌享誉全球。肯德基老人重视普通的快餐行业,门店开遍全世界。 他们是城中人口中的农民工,穿着破旧的衣服,饱经风霜的面庞透露更多的是一种任劳任怨,是一种 为了家庭勇于承担的责任,可他们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很少有人会在意他们的付出,更多的.是厌烦 他们窘迫的存在。可在 2008 年南方雪灾时,涌现出一批农民工,最典型的是唐山的十三义士。他们不为一 文,不远千里赶到救灾现场。他们是新时代的雷锋,他们坚持走好自己的路,他们应该得到关注。 当今世间,有人将追逐名利视为最重要的事情,有人将登上高位俯视别人视为最重要的事情,有人将 追求一生的自由视为最重要的事情。如果喜欢诗意的生活,就不要改行经商;如果珍视精神自由,就不要 钻进跑官的队伍。 三毛曾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当我们沉浸于前进路上的琐 碎而无暇他顾疲惫不堪时,有没有静下来想过是不是自己该走向的道路。 不如安静下来,听一听内心的呢喃——那些蛰伏在角落里的声音,或许才是灵魂的梵音,让你看淡很 多悲欢,给予你更从容的力量。 背后的路,已然走过,风雨艰辛已然体味;前方的路,依旧延伸,艰难挑战依旧在守候,路,在脚下 延伸,但不知会延伸到何方?无论脚下的路会延伸到何方,无论命运之神会指引我们到何处,无论未来有 多少喜乐悲欢在等候,无论人生命运赋予再多的挫折和苦难,无论生命旅途在何时何地走到尽头,只要生 命还在,向前探索的脚步就不会停留。 每颗种子都有自己开花的季节,每条河流都有自己流向的归宿,听从心灵召唤,坚持走好自己的路。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关键点:“一种行走,就有一种视野”,该句是对前面三句话的概括和深层解读,意在说明,在 人们的生命长河中,唯有行走,才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唯有行走,方可以促进自我的成长。换句话说, 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要走好每一步。 材料目标:本则材料聚焦于考生的成长,注重于考生在成长过程中如何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人生。 本则材料共有四句话。第一句是引语,启发考生思考自己的成长过程就是走路的过程,触发考生对成长的 思考;第二句具体分说,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不同,其对成长的态度也不相同,但无论如何,成 长是在所难免的;第三句紧承第二句,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引人的、精彩的风景,能不能欣赏,或者会 不会欣赏,就要看你拥有什么样的心态,能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心态对了,走好了,那么,你也有 自己的精彩之处;第四句进行总括,面对生活,面对成长,只有走下去,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走好 自己的成长之路。 这四句话既可以单独成义,又紧密勾连,层层推进,写作导向明确而集中,引导考生对自己的人生成长做 深层的思考——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如何活出自己的精彩。 【立意】1.走好自己的路。 2.活出自己的精彩。 3.规划人生,精彩自我。 4.走好脚下路,人生方精彩。 【素材】1.(精彩片段)我们都走在自己的路上,这条路有太多的可能性,正是因为这些可能性,我们的 未来才足够精彩,我们才会好奇又渴望地不断向前探索。 既然是路,既然有分岔口,那么必定会有人迷路。很多时候,迷路,并不是路太长,而是指路的人太多, 你们指你们的,我走我的! 但丁曾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哪怕前方一片渺茫,难以前行,自己的路咬牙也要走完,放 弃了注定会失败。 自己的路自己走,无论是苦是累,甚至是失败,都要去承担,因为那是自己的路,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没有遗憾,那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成长了。 2.(精彩片段)没有谁的成长之路是一顺到底的,成长之路就像是在荆棘中前进,你可能会碰得伤痕累累, 但同时也是收获累累。 每个人的成长之路的终点都是一样的,都是喜剧,如果你看到的是悲剧,那就说明这条路还没有结束,请 你继续走完这条路,因为终点会有一个更大的喜剧在等着你。 周国平有言:“所谓成长就是负重前行。”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负重前行,过程是艰辛的,结局是美好的, 当你站在路的终点,回想走过的荆棘路,却是带着甜味的,感叹自己活得有多精彩。 3.(精彩片段)前路漫漫,漫漫人生路上,前行的脚步不会停留……不管是步伐坚定步履铿锵,还是健步 如飞步伐矫健,还是脚步蹒跚步行缓慢——都会在人生道路上踩下脚印和足迹,都会在红尘人世间留下生 命的轨迹。 未来之路,抑或笔直平坦的,看得见前途的风景;未来之路,抑或坎坷崎岖的,看不见前面的路;未来之 路,抑或充满艰难险阻,需要自己去探索和开辟……未来之路,你是想要自行探索和开辟,还是需要他人 指明方向和规划设计? 或许,有的人会做探路者;或许,有的人会做铺路人;或许,有的人会在他人铺就的道路上轻松愉快地行 走……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路,不管是在未知地域去踩踏,还是踩着前人留下的足迹…… 你喜欢踩着别人的脚印行走吗,还是喜欢在茫茫雪野留下自己的足迹? ——卡尔赫林《路》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