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题(解析版)2020-2021学年高一《新题速递·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5月刊(适用于同步刷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07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题 一、选择题组 (2021·安徽滁州市·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建筑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 )人的思维方式、人对世界的认知、人的各种创造都 与建筑以种种方式相互影响。历史上许多现象都暗示,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以“间”及“方 式”网格为鲜明特征的传统建筑空间之间,存在着( )的联系。中国古人有“天圆地方” 的观念,这可能是先民以自己居住的“方正”的木构房屋形态为( ),产生了对大地形 态的猜想。这种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被强化,出现了“四正”方位的崇拜,乃至被赋予 了神圣色彩,并( )出四神以守的方位观念。 在汉字中,我们往往也能找到“间”的痕迹。汉字的基本形态如方形,汉字所占空间无 论笔划多寡皆整齐划一。以汉字书写的文章,字字排列整齐如“阵”,这也正与“间”的排 列方式暗合。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导致 千丝万缕 原型 演绎 B.导致 千丝万缕 原形 演义 C.以致 不绝如缕 原型 演绎 D.以致 不绝如缕 原形 演义 2.下列各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画横线处引号的用法一致的是( ) A.它们相信它们的“宇宙”就由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 B.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钟爱的形象。 C.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 3.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B.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D.我们终于打开了开发新抗疟药物的大门。 【答案】 1.A 2.B 3.A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导致:指使产生,促成;引起;造成。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 文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此处的语境是指建筑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产生了……相互影响,所以此处应该用词语“导 致”。 第二空处,千丝万缕: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 的联系。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此处的语境是指存在着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所以应该用成语“千丝万缕”。 第三空处,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 活中的人。原形:原来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 此处的语境是指这可能是先民以自己居住的“方正”的木构房屋形态为原来的模型,所以应 该用词语“原型”。 第四空处,演绎:是铺陈、表现,比喻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 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由一般原理推演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演义: 指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小说体裁之一。 此处的语境没有讲小说的体裁,所以应该用词语“演绎”。 故选 A。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处引号的用法是表示突出强调。 A.表示特殊含义; B.表示突出强调; C.表示引用; D.表示讽刺和嘲笑。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字字排列整齐如‘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排列整齐的字”比喻成“阵”。 A.借代,“盗跖、颜渊”代指坏人和好人; B.比喻,把“命运的暴虐”比喻成“毒箭”; C.比喻,把“山”比喻成“樗蒱”; D.比喻,把“开发新抗疟药物的难关”比喻成“大门”。 故选 A。 (2021·广东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修身”,他主张并践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成为 儒家对后世的遗嘱。只要是中国人,即使不通文墨,甚至________,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 而绝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由此,儒家的遗嘱,也就变成了整个中国文化的主要遗嘱。 其实,孔子完整的人生规划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一辈子下来,治国、 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十余年奔走于一个个政治集 团之间,并无成效。回来一看,亲人的离世使“齐家”也成了一种________。最后,他唯一 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实践了、可让别人信赖的结论,也只有这一条。( ), 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不错,做人,是永恒的起点,也是永恒的终点。因为与人人有关, 所以能够代代感应,成为有效遗嘱。 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一种永不止息的人格动员,它使多数社会成员经常发觉自己与 君子的________,然后见贤思齐,产生对________的向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身”、锻 铸人格的过程,而“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肯定名不副实。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目不识丁 反讽 差距 高山仰止 B.不学无术 自嘲 欠缺 高山景行 C.不学无术 反讽 欠缺 高山仰止 D.目不识丁 自嘲 差距 高山景行 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修身”本是他规划的起点 B.他规划的起点本来是“修身” C.作为他规划的起点是“修身” D.“修身”作为他规划的起点 【答案】 4.D 5.A 【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此处的语境 是形容人甚至“不识字”,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所以应该用成语“目不识丁”。 第二处,“反讽”,从反面讽刺;用反语进行讽刺。“自嘲”,自我嘲笑;自我解嘲。此处 指孔子的人生规划目标没有达到时的自我感觉,应选“自嘲”。 第三处,“差距”,指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特指距离某种标准的差别程度。“欠缺”,不 够,短缺。结合语境“自己与君子的……”“见贤思齐”可知,此处应选“差距”, 第四处,“高山仰止”,比喻道德崇高,令人仰望。“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此处的 语境是产生对“崇高的德行”的向往,所以应该用成语“高山景行”。 故选 D。 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前文“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实践了、可让别人信赖的结论, 也只有这一条”,可知此处是在说“修身”,所以“修身”做主语,排除 BC; 根据后文“竟变成了终点”可知,此句应该是他“原来”规划的起点,排除 D。 故选 A。 (2021·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代文宗,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字佩弦,“弦”绷紧,性刚劲。虽然朱自清性 格温和内敛,但他的一生与其所处时代却有一种剧烈的张力,他有独善其身的自清精神,又 具心忧国难的爱国之情。朱自清笔下的文章,折射出民国的______和战争硝烟。1927 年, 上海发生“四·一二”政变,消息传到北京,朱自清十分震惊,这年仲夏,月色中清华园的 荷花池引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 月色》。 清贫大约是朱自清一生的底色。1920 年夏,朱自清用三年时间修完四年课程,从北大 提前毕业。毕业时他原本想去西方留学,迫于______,这个梦想变得遥不可及。当时江浙一 带中学教师奇缺,朱自清和好友俞平伯结伴南下执教,双双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 巨大的压力、清贫的生活、繁重的工作,使得朱自清的身体______。也就是这个时候, 他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人们凭吊朱自清,寄托哀思,是在尊崇一 种气节,一种风骨,一种精神。1948 年 8 月 20 日,上海《新民报晚刊》刊登题为《朱自清 不愿做官》的短文:“朱氏年来备尝清苦,家累又重,常______,但朱氏淡泊明志,不以为 苦……”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血雨腥风 囊中羞涩 每况愈下 捉襟见肘 B.生灵涂炭 入不敷出 病入膏肓 捉襟见肘 C.血雨腥风 入不敷出 每况愈下 左支右绌 D.生灵涂炭 囊中羞涩 病入膏肓 左支右绌 7.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弦”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从此以后,鲁迅的书桌上就多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B.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C.这篇文章深刻揭露了“友邦人士”企图瓜分中国的野心。 D.徽派建筑“四水归堂”的设计寄寓着村民的美好愿望。 【答案】 6.A 7.B 【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血雨腥风”,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 极端困苦的环境中。语境强调的是“战争硝烟”,应选用“血雨腥风”。 第二处,“囊中羞涩”,没有钱或经济不宽裕(含委婉意)。“入不敷出”,收入不够开支, 形容非常贫穷。语境指“毕业时他原本想去西方留学”,此时,他尚且没有收入来源,故应 选用“囊中羞涩”。 第三处,“每况愈下”,愈下愈甚,表示情况越来越坏。“病入膏肓”,病到了无法医治的 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语境表述的是朱自清的身体在各种压力之下越 来越差,应选用“每况愈下”。 第四处,“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 付不过来。“左支右绌”,偏重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语境侧 重于家庭生活方面应付不过来,应选用“捉襟见肘”。 故选 A。 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弦”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结合语境看,加引号后,“弦”不再只是弓弦、琴弦,还 喻指朱自清的气节。 A.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反语讽刺; D.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 B。 (2021·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代民间蹴鞠延续着战国时期蹴鞠活动的娱乐性,并且由于音乐和舞蹈元素的融入,这 种娱乐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此后,乐舞便成为自汉至清历代蹴鞠难以分割的内在构成元 素。在宋代,蹴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虽然蹴鞠原来的民本、和谐、平等的文化内涵客 观上仍然存在,(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蹴鞠在宋代之后的元明清迅速走向消亡:当蹴 鞠失去了其在宋代作为获得功名利禄工具的功用时,人们并没有意愿去寻回蹴鞠那“遗失的 美好”,而更愿意寻找一种新的“敲门砖”。 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宋代民众却只愿意在主观上把它当作一种获得功名利禄的工具。 B.但宋代民众却更愿意在主观上把它当作一种获得功名利禄的工具。 C.但主观上,宋代民众却更愿意把它当作一种获得功名利禄的工具。 D.但主观上,宋代民众却只愿意把它当作一种获得功名利禄的工具。 9.下列各项中,与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D.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毛泽东《七律•冬云》) 【答案】 8.C 9.D 【分析】 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衔接的能力。 “只愿意把它当作一种获得功名利禄的工具”中“只”表达过于绝对,不如用表递进关系 的词语“更”,以便与上文“蹴鞠原来的民本、和谐、平等的文化内涵”形成更为紧密的照 应关系,排除 AD。 上文为“虽然蹴鞠原来的民本、和谐、平等的文化内涵客观上仍然存在”,突出了“客观上”, 那么下文把“主观上”放在前面,转折对比的内容更鲜明突出,排除 B。 故选 C。 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人们并没有意愿去寻回蹴鞠那‘遗失的美好’,而更愿意寻找一种新 的‘敲门砖’”使用了比喻修辞,本体为上文所言,“获得功名利禄”的工具(蹴鞠等), 但句中并未出现,属于借喻,喻体为“敲门砖”。 A.拟人,体现于“怨”,人的心理赋予了“杨柳”。 B.借代,孤帆借代指船只。 C.明喻,本体为“露”“月”,喻体为“珍珠”和“弓”,句子“露似珍珠月似弓”中本 体喻体均出现,且有明显的比喻词“似”。 D.“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中“虎豹”“熊罴”均为喻体,都是庞然大物, 喻指中国革命道路上的拦路虎,既包括帝国主义和反动派,也包括一切艰难险阻。本体未出 现,只有喻体,叫借喻。 故选 D。 (2021·滨海学校高一期中)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追求完美;琢磨,追求卓越。人生于世,无 法干很多事,故切忌( ),每干一件事,便应发挥到极致。 比如作画,你必须坚持对大自然做长期静心的观察,才能让你的作品竹影扶疏,迎风 摇曳;荷塘新叶,晨露欲滴;兰蕙飘香,清芬可挹。一部《红楼梦》,为什么能穿越历史的 云河,传唱不衰?其中奥秘,全在于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 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感动自己,震撼世人。创作的过程, 有( )的痛苦,也 有追求完美的幸福。一部《诗经》由远古的一滴繁露,淌成万世滥觞;一部《论语》被煲为 心灵鸡汤,温暖一代又一代人;一部《庄子》蕴含丰富想象,充盈人的精神世界;还有那唐 诗宋词,繁花满树,蓊郁了一个王朝的后花园。“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古文人家,怀着对文字的敬畏,怀着崇高的文学使命感,怀着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从“吟 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从烧画三千到毁诗八百, 这都可见文人在文学创作上的( )。惟其如此, , 。 然而,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 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10.依次填入文中括号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心浮气躁 退变 求全责备 B.人浮于事 蜕变 求全责备 C.心浮气躁 蜕变 精益求精 D.人浮于事 退变 精益求精 11.在选文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就有了丰盈的人生,也有了传唱不衰的经典。 B.他们才有了丰盈的人生,才有了传唱不衰的经典。 C.他们才有了传唱不衰的经典,才有了丰盈的人生。 D.他们就有了传唱不衰的经典,也有了丰盈的人生。 12.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合称为中 国“四大名著”。 B.《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 33 篇,包括内篇 7 篇,外篇 15 篇,杂篇 11 篇。 C.《论语》是孔子所著,语录体,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 念及教育原则等,和《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为“六经”。 D.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晚唐代表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阿房宫赋》 是杜牧创作的一篇赋体文章。 1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1967 年,中国政府启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 B.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C.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 D.我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灯火光,接着又听到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 【答案】 10.C 11.B 12.C 13.B 【分析】 10.本题考查考生对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人浮于事:强调事少人多。心浮气躁:强调浮躁不踏实。 结合语境中的“每干一件事,便应发挥到极致”“切磋,追求完美;琢磨,追求卓越”分析, 此处说的是人作每一件事不要浮躁,要踏踏实实做事情,故选用“心浮气躁”。 第二空,退变:档案记录材料因理化或生物作用而逐步老化变质直至损毁的过程。蜕变:(人 或物)发生质变。 语境是说创作会给创作者一种质变的痛苦,故选用“蜕变”。 第三空,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求全责备:苛求别人, 要求完美无缺。 结合语境说的“怀着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从‘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到‘为人性僻耽 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从烧画三千到毁诗八百”分析,此处说的是文人对待文学创作是 好了还要更好,故选用“精益求精”。 故选 C。 11.本题考查考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结合“红楼梦为何传唱不衰”和“从烧画三千到毁诗八百,这都可见文人在文学创作上的精 益求精”分析,文人在文学创作上精益求精的过程既是丰盈了人生的过程,也是最后形成经 典的过程。所以,应该是先“有了丰盈的人生”,后“有了传唱不衰的经典”,这样就排除 C 项和 D 项。比较分析 A、B 两个选项可知,A 项中的“就”表示促使一个事件发生的条件 很多,而事件主体实际选择的条件只是其中的一个,B 项中的“才”表示促使一个事件发生 的条件还不够,必须还有另外的条件。“丰盈的人生”和“传唱不衰的经典”就是文人在文 学创作上要精益求精的另外的条件,所以应排除 A 项。 故选 B。 12.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C 项,“《论语》是孔子所著”表述错误,《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故选 C。 1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中的引号表示引用。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引用。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强调。 故选 B。 (2021·金华市曙光学校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人们打开手机“走进”大部分博物馆,都可以体验到运用 VR 技术建设的虚拟展 厅,陈列在“掌心”的展品既可缩小一观其全貌,又可放大其细节 ,详实的介绍使人 们能够清楚地了解“高冷”文物背后的故事。3D 版的《清明上河图》,采用当代数字与动漫 技术相结合的巨型投影画卷,让观众 到裸眼 3D 带来的震撼。“动”起来的《清明 上河图》也为观众们带来了 的体验,让观众切身地体会到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 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新科技的加持下,不仅博物馆将更多精彩展览和精美文物经历“云端” 送到观众手上,更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更多文博知识。时至今日,那些融入了博物 馆的“新技术”丰富了观众的观展体验,拉近了博物馆、展品与观众的距离,使博物馆成为 广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我们期待新技术能与博物馆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让人们 的文艺生活更加 。 14.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其它三项引号作用不同的一项是( ) A.人们打开手机“走进”大部分博物馆 B.清楚地了解“高冷”文物背后的故事 C.使博物馆成为广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D.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揣摩 体会 面目一新 五花八门 B.揣摩 体验 耳目一新 丰富多彩 C.观摩 体验 而目一新 五花八门 D.观摩 体会 耳目一新 丰富多彩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新科技的加持下,不仅博物馆将更多精彩展览和精美文物经历“云端”送到观众手上, 更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更多文博知识。 B.新科技的加持下,博物馆不仅将更多精彩展览和精美文物经历“云端”送到观众手上, 更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更多文博知识。 C.在新科技的加持下,不仅博物馆将更多精彩展览和精美文物通过“云端”送到观众手上, 更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更多文博知识。 D.在新科技的加持下,博物馆不仅将更多精彩展览和精美文物通过“云端”送到观众手上, 更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更多文博知识。 【答案】 14.C 15.B 16.D 【分析】 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表示特殊含义。 B.表示特殊含义。 C.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 C。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揣摩:反复思考推求。观摩:观看学习,多指观看彼此的成绩,交流经验,互相学 习。此处是对细节,应是反复观看推求,因此此处应选“揣摩”。 第二处,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指亲身经历。体会:体验领会。根据文意, 对裸眼 3D 带来的震撼只是初次体验,没有领会的含义,因此此处应填“体验”。 第三处,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面目一新:样子完全变 新(指变好)。此处是指看到的不一样,因此选用成语“耳目一新”。 第四处,丰富多彩:形容花样很多,内容丰富。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两者 都有花样多的含义,但丰富多彩还有内容丰富的含义,人们的文艺生活不仅花样繁多,还应 内容丰富,因此处应填“丰富多彩”。 故选 B。 16.本题考查学生并辨析修改病句能力。 原句“新科技的加持下,不仅博物馆将更多精彩展览和精美文物经历‘云端’送到观众手上, 更通过有趣的互动,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更多文博知识”有三处错误,第一处为缺 少介词,应在“新科技”前添加“在”,排除 B; 第二处为语序不当,应将“不仅”放在“博物馆”之后,排除 AC; 第三处为“经历”与“云端”搭配不当,可将“经历”改为“通过”,AB 修改不当。 故选 D。 (2021·浙江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与西方的悲剧精神是有云泥之别....的。首先它们的文化起源是不同的。[甲]据王国维 评述,中国的苦戏起源于“巫”、“优”的大众娱乐。[乙]他在《宋元戏曲史》中提到“巫 以乐神,而优以乐人;巫以歌舞为主,而优以调谑为主”。这种起源与中国发展状况影响了 中国悲剧的情感价值取向有关,在选材上其大多取自现实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境况,表 现下层人民在生活中所受的欺凌或不幸遭遇,传达出一种同情、哀怜的情感。其竖立..的典型 如备受欺凌却无力还击的窦娥,历经磨难的赵五娘,死后化蝶的祝英台等。西方的悲剧精神 则脱胎于古希腊悲剧,属于美学范畴。从人类文化学角度看,古希腊悲剧的形成起源于对酒 神狄奥尼索斯祭奠的宗教仪式。这决定了希腊式悲剧是西方最高贵的艺术形式。为了与其所 表达的崇高主题相呼应,西方悲剧总选择严肃、重大的政治题材,以烜赫一时....的人物为悲剧 主人公。[丙]因此..,无论是欧里庇德斯笔下的美狄亚公主,还是莎翁四大悲剧中的哈姆雷特、 李尔王、奥赛罗,他们或是王公贵族,或属人神合一,个个都是盖世英雄。 17.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云泥之别 B.竖立 C.烜赫一时 D.因此 18.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 17.D 18.A 【分析】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云泥之别”,意思是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语境是指中国与西方的悲剧精神差异大,用“云泥之别”不妥当,可用“霄壤之别(指如同 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B.“竖立”,指为使物体与地面垂直而立,侧重于实物。这里指建立典型,应用侧重于抽 象的事物的“树立”。 C.“烜赫一时”,指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含贬义,这里不符合“与其所表达的崇 高主题相呼应”语境,可以改为“显赫”。 D.“因此”,表示结果。语境中“为了与其所表达的崇高主题相呼应,西方悲剧总选择…… 为悲剧主人公”是原因,“……个个都是盖世英雄”是结果,使用符合语境。 故选 D。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甲句“‘巫’、‘优’”中顿号应删去,双引号和双引号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故选 A。 (2021·浙江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在两千多年前,[甲]孟子就提出了一个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 )。[乙]就是 说:“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 ) 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 眼去理解诗句,( )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 自己的切身体会去( )作者的本意。”古典诗歌中所蕴藏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文辞表 达出来的,然而这些语辞是历史的产物,与今天相隔较远,所以欣赏古典诗歌,我们首先要 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情感、作者的意旨。[丙]在解读字词诗句的过程中, 我们要_“识字”,正确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对古典诗歌中常用语词的特定含义的理 解。 19.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知人论世 不能 而 预测 B.以意逆志 不是 但 推测 C.知人论世 不是 但 预测 D.以意逆志 不能 而 推测 20.文中四处画横线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的( ) A.甲 B.乙 C.丙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以欣赏古典诗歌,我们首先要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 感。 B.所以欣赏古典诗歌,我们首先要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 的情感。 C.所以欣赏古典诗歌,我们首先要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情感、作者 的意旨。 D.所以欣赏古典诗歌,我们首先要通过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情感、作者的 意旨。 【答案】 19.D 20.B 21.B 【分析】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和虚词复位的能力。 第①空,“知人论世”,原指为了了解历史人物而论述他的时代背景。后也指鉴别人物的好 坏,议论世事的得失。“以意逆志”,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根据括号后句“就 是说……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可见括号中的词语意思应为“用自己的心 思去揣度他人的心思”,故应选用“以意逆志”,排除 AC。 第②空,文本中说“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结合后句“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 句”,根据语境,故应选用“不能”,排除 B。 第③空,根据文本中“不能……更不能……应该”可见,此处应选用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 充的成分的词语,故应选用“而”。 第④空,“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预测”,指事前的推测或 测定。文中是说“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想象、猜想“作者的本意”,可见是根据已知的事 来想象未知的事,故应选用“推测”。 故选 D。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乙处双引号使用错误。双引号的作用有:①表示直接引用,直接引用指的是行文中引用他人 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②表示特殊含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 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③表示着重强调,着重强调指一句话中需 要着重强调的对象。此处不是上面任何一种情况,只是对前文的解释,应删去双引号,将冒 号改成逗号。 故选 B。 2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错误,“首先要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不通顺,成分残缺,应在“我们首先 要”后面加上“通过”;“作品的情感、作者的意旨”搭配不当,应是“作品的意旨、作者 的情感”。 A.成分残缺。应在“我们首先要”后面加上“通过”。 C.搭配不当。应将“情感”和“意旨”交换位置。 D.成分残缺,应在“诗句”前面加上“对”。 故选 B。 (2021·浙江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先生称赞玄奘为“中国的脊梁”,主要是赞誉其_______的爱国精神;玄奘身处异 国时,本土思渴,未敢留须臾,回国译经是为了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这表明其具有造福人 民的爱国精神。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屈原、贾谊、司马迁、杜甫直至以后, 爱国精神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玄奘的爱国情感既受唐代的时代风貌的影响,更受 传统文化的所致。唐朝作为当时强盛的大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其文化 远播四方,_________;唐代创造的辉耀寰宇的文明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直到现在,外 国人还把中国叫作“唐土”,把中国人叫做“唐人”;唐代高度繁荣的文化培养了强固的民 族自信心与高昂的民族自豪感,作为唐人,玄奘内心深处涌动着的爱国激情,成就了他______ 的丰功伟绩。所以王亚荣先生说,( ),玄奘精神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之花所结出 的丰硕之果。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卧薪尝胆 络绎不绝 家喻户晓 登峰造极 B.披肝沥胆 络绎不绝 闻名遐迩 无与伦比 C.卧薪尝胆 薪火相传 家喻户晓 登峰造极 D.披肝沥胆 薪火相传 闻名遐迩 无与伦比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玄奘的爱国情感既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受唐代的时代风貌所致。 B.玄奘的爱国情感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是唐代的时代风貌所致。 C.玄奘的爱国情感既受唐代的时代风貌的影响,更因传统文化所致。 D.玄奘的爱国情感既是唐代的时代风貌的影响,更受传统文化所致。 2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玄奘精神是“果”,而当时的文化背景是“因” B.玄奘精神是“因”,造就了当时的文化之“果” C.玄奘精神与当时的文化背景互为因果孕育了祖国优秀文化 D.玄奘精神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成就了祖国优秀文化 【答案】 22.D 23.B 24.A 【分析】 2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极 尽忠诚。根据语境,形容爱国精神,此处用“披肝沥胆”更适合,排除 AC。 “络绎不绝”,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 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此处用以形容爱国精神历代相传,用 “薪火相传”更好,排除 B。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闻名遐迩”,指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此处用以强调 唐代文化名声很大,四周各国都知道,故用“闻名遐迩”。 “登峰造极”,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 上的(多含褒义)。此处用以形容玄奘对佛教的贡献没有人能比得上,故用“无与伦比”。 故选 D。 2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 画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第一处为前后语序不当。联系上下文可知,此句为过渡句,上半部 分应陈述“传统文化”,下半部分陈述“时代风貌”,排除 CD; 第二处“因……所致”为句式杂糅。“所致”意为“由于……而造成的”,前边再加“受” 造成句式杂糅,可改为“既受……的影响,更是……所致”,排除 A。 故选 B。 2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联系后文“玄奘精神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之花所结出的丰硕之果”一句可知,“传统 文化”与“玄奘精神”二者为因果关系,而“玄奘精神”是“丰硕之果”,故应为“果”, 其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来,故传统文化或者当时的文化背景为“因”。 B.因果关系颠倒,“玄奘精神”是“果”,“文化背景”为“因”。 C.“互为因果”说法错误。 D.“玄奘精神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成就了祖国优秀文化”因果关系不成立,把“玄奘精神与 当时的文化背景”一起当做了“因”,而前面分析可知,“玄奘精神”是“果”。 故选 A。 (2021·浙江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宋朝是一个中华文化绚烂至极的朝代,“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 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序》)。相比唐朝在科技方面的不温不火....,宋朝 可以说奇峰突起,鹤立鸡群....。 作为宋代文化巅峰的代表,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让后人难以望其.. 项背..。 (乙)同时,这个朝代还诞生了另一位可与苏轼比肩,在科技领域影响深远的“百科全 书式的大师”——沈括。但沈括的历史评价比苏轼差远了。(丙)在《宋史》中,沈括的传 记并没有单独成篇,而是依附其堂侄沈遴、沈辽的关系才得以位入“列传”的。该列传中, 关于沈括的部分固然..有近 2000 字,而对沈括的科技研究,则是寥寥数语——“括博学善文, 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25.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温不火 B.鹤立鸡群 C.望其项背 D.固然 26.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 25.B 26.B 【解析】 25.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不温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 淡适中。此处用于形容唐朝科技发展状态平淡,使用正确。 B.鹤立鸡群:意思是指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 得很突出。语段中修饰的是“宋朝”,使用对象错误。 C.望其项背:意思是指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且常用于否定句中。语段中指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是宋代文化巅峰的代表,后人难以企及,符合语境, 使用正确。 D.固然: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语境中指关于沈括的部分有近 2000 字,但对沈括的科技研究却很少,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 B。 2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百科全书式的大师”引号有误,引号应该标引为“百科全书式”的大师。 故选 B。 二、选择 简答 (2021·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王国维说《红楼梦》是哲学的,指的不是《红楼梦》的哲学理念,而是它的生命哲学意 味。这意味由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及其他女子的生命来呈现。这些生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生命, ① 。 《红楼梦》女性诗意生命系列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主要形象,如林黛玉、妙玉、晴雯、 鸳鸯等皆有一特点,即不仅外貌极美,而且有奇特的内心,这便是内在诗情。贾宝玉称她们 属于净水世界,这不仅概括了她们“柔情似水”的女性生理特点,而且概述了她们那一种天 生的与男子的名利泥浊世界拉开内心距离的极为干净的心理特点。因此, ② 。例如他通 过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礼赞晴雯,礼赞所有的诗意女子。《芙蓉女儿诔》出现于《红楼 梦》的第七十八回, ③ ,也包含着希望。那个以国贼禄鬼为主体的泥浊世界使他绝望, 但是,那个如同星辰日月的净水世界则寄托着他的诗意希望。 贾宝玉是“基督式的人物”,也是一个诗人。他有一颗与林黛玉的心灵相通相知的大诗 心。这颗诗心甚至比林黛玉的诗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这颗诗心爱一切人,包容一切人, 宽恕一切人。通过他,《红楼梦》展示了一种未被世界充分发现的诗化生命的悲剧。于是, 这种悲剧就超越现实的情场,而进入形而上的宇宙场,有了它独特的生命哲学意味。 27.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 28.请用一个单句概括上文主要内容,20 字以内。 【答案】 27.①而是富有哲学诗意的生命;②作者高度礼赞她们的生命形象特点;③其内容既包含着 绝望 28.《红楼梦》具有独特的生命哲学意味。 【分析】 2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结合“它的生命哲学意味”“这些生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命”“《红楼梦》女性 诗意生命系列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主要形象”等分析,语境用关联词“不是……而是”,前 面讲生命富有哲学意味,后面讲形象富有诗意,此处可以讲而生命富有哲学诗意。 第二处,结合“不仅外貌极美,而且有奇特的内心,这便是内在诗情”“概括了她们‘柔情 似水’的女性生理特点,而且概述了她们那一种天生的与男子的名利泥浊世界拉开内心距离 的极为干净的心理特点”“例如他通过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礼赞晴雯,礼赞所有的诗意 女子”等分析,前面讲《红楼梦》女性诗意生命系列中最有代表性的主要形象,后面举例说 明作者礼赞诗意女子,此处需要一个总结性的语句,围绕“礼赞”“诗意女子”“生命形象” 等来写即可。 第三处,结合“那个以国贼禄鬼为主体的泥浊世界使他绝望,但是,那个如同星辰日月的净 水世界则寄托着他的诗意希望”分析,有“绝望”,也有“希望”。后面讲“也包含着希望”, 前面可以用“既包含着绝望”。 2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第一段主要讲王国维评价《红楼梦》,引出《红楼梦》的哲学特点,哲学特点体现在人物形 象上。可以提炼出作品《红楼梦》。 第二段举例讲《红楼梦》女性诗意生命系列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主要形象,然后得出结论作 者高度礼赞这些富有诗意的生命形象特点。提炼出关键词语“诗意”。 第三段写《红楼梦》通过贾宝玉展示了一种未被世界充分发现的诗化生命的悲剧,这种悲剧 有它独特的生命哲学意味。提炼出关键词语“生命哲学意味”。 题干要求“用一个单句概括上文主要内容”,根据关键词语,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即可。 (2021·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北京,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气味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就这一点而言,人像狗。要 不为什么那些老华侨多年后回国,四顾茫然,张着嘴,东闻闻西嗅嗅,寻找那记忆中的北京 味儿。 煤烟味儿。为取暖做饭,大小煤球炉、蜂窝煤炉像烟鬼把烟囱伸出门窗,喷云吐雾。而 煤焦油从烟囱口落到地上,结成一坨坨黑冰。赶上刮风天,得赶紧转动烟囱口的拐脖——浓 烟倒灌,呛得人鼻涕眼泪,狂嗽不止。更别提那阴险的煤气:趁人不备,温柔地杀你。 夏天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主要是因为放暑假的缘故吧。我们常去什刹海体育场游泳。 说到游泳,福尔马林味儿、漂白粉味儿和尿臊味儿沉浮在我们中,沉浮在人声鼎沸的喧嚣和 水下的片刻宁静之间。 2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更别提那伤身的煤气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 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0.修改病句,对画波浪线句子中的语病进行修改 【答案】 29.(1)原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煤气拟人化,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煤气的阴险厉害; (2)原文采用了倒装句式,将“趁人不备,温柔地杀你”独立成句,更强调了煤气的阴险 厉害。 30.我们沉浮在福尔马林味儿、漂白粉味儿和尿臊味儿中 【分析】 29.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从修辞的角度看,原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阴险”“温柔地”等词语的运用,使煤气 具有了人格化的特点,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煤气的厉害。从句式上来看,原句采用了倒装的 句式,将“趁人不备,温柔地杀你”放到最后独立成句,起强调作用,“趁人不备”“温柔 地”更能体现煤气“阴险”的一面,写出了煤气的厉害。 3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句话中,“沉浮”的主语是“我们”,而“福尔马林味儿、漂白粉味儿和尿臊味儿”是介 词“在”的宾语,整个介词结构做“沉浮”的状语,所以改为“我们沉浮在福尔马林味儿、 漂白粉味儿和尿臊味儿中”。 (2021·福建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扇文化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在全国各地留传..甚广,据晋人崔豹的《古 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出现在殷代。作为扇子中的精髓——苏扇,被 2006 年列入首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苏扇具有特定的文化收藏价值。 首先,苏扇制作精良、品种繁多,尤其是繁杂的制扇工艺程序,是纯手工制作,技艺更 难以仿制。其次,扇子与文学创作、书画艺术、戏曲文化和舞蹈、园林等艺术紧密结合,无 处不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中都有关于扇子的描述。历代文人 墨客无不喜欢在扇面上绘画赋诗。折扇,在苏州评弹艺人手中除了运用扇子表演角色外,还 用来当作各种兵器道具,使表演更为逼真动人;在中国民间舞蹈中,一般常用折扇式彩扇, 《扇子舞》是现代舞坛的一朵小花,一把把扇子将江南的采茶风情表现得栩栩如生。还有在 苏州园林内、江南民宅等建筑也能常常领略..到扇形图案、扇形花窗、扇形亭子等造型的艺术 之美,显示了深厚的吴地文化魅力。 3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留传 B.记载 C.演变 D.领略 3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3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31.A 32.B 33.作为扇子中的精髓─—苏扇,2006 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分析】 3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此处的语境是指扇文化自古以来在 全国各地传播非常广,所以应该用词语“流传”。 故选 A。 3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扇子舞》是现代舞坛的一朵小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扇子舞》” 比喻为“小花。” A.运用了借代手法,“孤帆”代指船。 B.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布衾”比喻为“铁”。 C.运用了夸张手法。 D.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衡阳雁”人的思想“无留意”。 故选 B。 3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句子“作为扇子中的精髓——苏扇,被 2006 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病有: 语序不当,“被”应放在“2006 年”后面;成分残缺,“列入”缺宾语中心语,在“文化 遗产”后加“代表作名录”。 (2021·广东惠州市·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新疆有三宝,石油煤炭黑两宝,长绒棉花白又俏。②作为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夏季温差大,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充分,棉花生长时间长。③因 此,新疆长绒棉做的衣被,暖和、透气、舒适,长年供不应求。 ④我国 2020-2021 年度棉花产量均 595 万吨,总需求量约 780 万吨,年度缺口约 185 万吨。⑤其中,新疆棉产量 520 万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 87%左右。⑥为满足国内需求,中 国每年需进口 200 万吨左右棉花。 ⑦据新疆农业部门发布的 2020 年数据显示,新疆棉花机械采摘率已达 69.83%,其中 北疆 95%的棉花是通过机械采摘的。⑧在新疆沙湾,180 万亩棉田里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播种 机来回穿梭,场面壮观。⑨无人驾驶棉花播种可以精准作业,大大增加了棉花播种效率,提 升农业科技化水平。 34.上面文段有多处语病,请指出其中三处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35.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 15 个字。 【答案】 34.②修改:在“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前添加“新疆”。 ⑤修改:把“约”(或“左右”)删去。 ⑦修改:把“据”(或“显示”)删去。 ⑨修改:把“增加”改为“提高” 35.(1)新疆棉花品质高(新疆棉花得天独厚。) (2)新疆棉花在国内供不应求(新疆棉花国内还不够用。) (3)新疆棉花生产实现高度机械化。(新疆棉花采用机械化生产。) 【解析】 3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作为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缺主语,在“有着得天独厚的 自然条件”前添加“新疆”。 “约 87%左右”“约”与“左右”重复,删去“约”或“左右”。 “据……显示”句式杂糅,删去“据”或“显示”。 “增加了……效率”动宾搭配不当,把“增加”改为“提高”。 35.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 第一段,共有三句话,其中第一句介绍新疆三宝,引出新疆长绒棉;第二句强调新疆棉花生 产的自然条件,关键信息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第三句是新疆长绒棉做的衣被的优点 和供不应求的特点。第二句和第三句是因果关系。据此可知,第一段主要突出新疆长绒棉好, 概括出:新疆棉花品质高(新疆棉花得天独厚)。 第二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说的是我国 2020-2021 年度棉花产量供需不平衡,有缺口;第 二句是说新疆棉产量占比高;第三句是说进口棉花情况,强调棉花紧缺。综合以上概括出: 新疆棉花在国内供不应求(或新疆棉花国内还不够用)。 第三段,共有三句话,结合“新疆棉花机械采摘率已达 69.83%,其中北疆 95%的棉花是通 过机械采摘的”“棉田里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播种机来回穿梭”“无人驾驶棉花播种”概括 出新疆棉花生产实现高度机械化(或新疆棉花采用机械化生产)。 (2021·广东惠州市·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高高地站在山顶,看了这边,又看那边。天气暗了下来。那时最孤独。 山坡下,溪水边,蒲公英在白天浓烈地绽放, ① ,像入睡前把唯一的新衣服叠得 整整齐齐放在枕边。洁白轻盈的月亮浮在港蓝明亮的天空中,若有所知。月亮圆的时候,全 世界再也没有什么比月亮更圆。月亮弯的时候,全世界又再没有什么比月亮更弯。有时候想: 也许我并不孤独,只是太寂静。 还是黄昏,大风经过森林,如大海经过森林。而我呢, ② ,千重万重的枝叶挡住 了我。连道路也挡住了我,令我迷路,把我领往一个又一个出口,让我远离森林的核心。苔 藓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脚印坑里立刻涌出水来。走着走着,一不留神,就出现在了群山 最高处,云在侧面飞快经过。心中豁然洞开,啪啪爆裂作响,像成熟的荚果爆裂出种子。也 许我并不孤独,只是太热情…… 无论加何,我点点滴滴地体会着这孤独,又深深地享受着它,并暗地里保护它,每日茶 饭劳作,任它如影相随,这孤独懦弱而微渺,却又永不消逝。我籍由这孤独而把持自己。不 悲伤,不烦躁,不怨恨。平静清明地一天天生活。记住看到的,藏好得到的。 36.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饮烟…… B.牡丹、吊钟、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这里聚齐了。 C.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好半天,他才微微睁开眼睛。 D.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过不去。” 37.填入文中①②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晚上也努力地舒展花瓣 ②也轻盈地逐风经过 B.①晚上则仔细地收拢花瓣 ②却怎么也无法经过 C.①黄昏则仔细地收拢花瓣 ②却怎么也无法走出 D.①黄昏也努力地舒展花瓣 ②也如鱼般经过森林 38.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点点滴滴地体会着这孤独,每日茶饭劳作,任它如 影相随,又深深地享受着它,并暗地里保护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 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36.A 37.B 38.①原句逻辑顺序更合理,对于“孤独”,先是要有所“体会”,才可能去“享受”,因 为“享受”才会去“保护它”,会愿意让它“如影相随”。②原句表意更准确,结合整个文 段看,“我”任孤独“如影相随”,不只是在“体会”它,也是在“享受”“保护”它。③ 原句与下文衔接更好,原句句末讲到“每日茶饭劳作”孤独与我“如影相随”与后文“这孤 独”时时刻刻“永不消逝”相呼应。(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3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本“也许我并不孤独,只是太热情……”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语意未尽,前面内容写在 “我”对自己是否孤独的思考,这个思考作者并没有给出最后的结论,省略号表示思考还在 继续。 A.省略号用法与原文省略号作用相同,表示语意未尽,省略了看到炊烟之后发生的事情。 B.省略号的作用是列举的省略,省略的是各种花的品种。 C.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省略了我对指导员的呼喊。 D.省略号的作用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小马因没有尝试过自己过河,犹豫害怕不知该不该 过河,所以语言断断续续。 故选 A。 3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衔接的能力。 第①处,由后文的比喻“像入睡前把唯一的新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枕边”看出花瓣是“叠” 起来的,进而可以推断“蒲公英”的状态是“收拢花瓣”,不是“舒展花瓣”。排除 AD 项。 第②处,由上文“大风经过森林,如大海经过森林”和下文“令我迷路,把我领往一个又一 个出口,让我远离森林的核心”可以看出“我”是方向是进入、“经过”森林而非“走出” 森林。排除 C 项。 由后文的“千重万重的枝叶挡住了我”,“连道路也挡住了我”,还有“让我远离森林的核 心”可以推断“我”是“无法经过”。“而我呢”的“而”也说明这里应跟“大风经过森林, 如大海经过森林”形成转折关系。 故选 B。 3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改句调整了表达顺序,可从表意侧重点、逻辑顺序、上下文衔接等方面比较表达效果。 从逻辑顺序看,原句“体会着这孤独”“深深地享受着它”“暗地里保护它”“任它如影相 随”这种顺序更符合对于“孤独”的感受层次,逻辑更合理。 从语言运用和表达语意看,原句“任它如影相随”放在最后,充分的表达了“我”对于“孤 独”的态度,不只是在“体会”它,也是在“享受”“保护”它。而改句只重在“体会”。 从上下文衔接看,原句结尾“每日茶饭劳作,任它如影相随”与下文“这孤独懦弱而微渺, 却又永不消逝”形成呼应,语意衔接更连贯。 (2021·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 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 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 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 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 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 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 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往小碟子里倒了 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3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4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4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 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39.B 40.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 相似;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41.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 “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 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 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 的文风更和谐。 【分析】 3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破折号作用是语意的跳跃,前面写“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 店”,后面写“对,去吃门钉肉饼”,前后内容形成语意的跳跃。 A. 转移话题。先说“你的性情”后说“鲁贵”。转移了话题。 B.语意的跳跃,前面写“再去看看他”,后面写“有什么看头啊”,前后内容形成语意的 跳跃。 C.“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是对前面“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的原因进行解释。 D. 补充说明。“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通过增添修饰成分,用扩展的方式, 对“一个人”进行补充说明。 故选 B。 4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扣住题干中“比喻具有相似性”,明确本体和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可分析出“把塞 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从形状角度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可分 析出“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从状态角度,扣住“黏稠”一词,分析车流 与河水的相似性,“黏稠”本义指浓度大,不易流动,联系上文“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 重的道路之一”,可分析出“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 似”。 4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 吃的结果;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 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 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 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 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 谐。 (2021·邯山区新思路学本文化辅导学校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令已近大雪之前,北方已是冰天雪地,但幕阜山的一草一木好像还没有做好秋天告别 的准备。当汽车驶离大广高速,进入乡村公路的时候,天刚刚下过一场小雨,一片轻雾 于山间,空气湿润清新,略有凉意。打开车窗,不时飘进一阵 的桂花香。 这是南方的初冬,寂静朗润。横贯湘鄂赣三省的幕阜山脉,漫山遍野尽是红、黄、金、 绿色组成的绚烂景致——芬芳四溢的是桂花,火红耀眼的是枫林,金黄挺拔的是银杏,青翠 滴绿的是茶园。山间小路在斑斓的色彩中蜿蜒,两旁青苔黄叶,枯荣相间,高低相依, 。 路边是不知名的野花,娇艳怒放,百态千姿。林间的小鸟欢乐鸣唱,节奏明快。不远处的山 坡上,一阵轻风乍起,红叶如展翅欲飞的蝴蝶在风中翩翩起舞,又像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烈焰 在空中飘荡,尽情地向人们展示着幕阜山脉的 景色。 4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萦绕 赏心悦目 错落有致 曼妙 B.弥漫 赏心悦目 参差不齐 美妙 C.弥漫 沁人心脾 错落有致 美妙 D.萦绕 沁人心脾 参差不齐 曼妙 43.下列对文段使用修辞手法的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排比 拟人 比喻 B.对偶 比喻 借代 C.对偶 拟人 夸张 D.排比 借代 夸张 44.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语句。 【答案】 42.C 43.A 44.示例:时令已近大雪,北方已是冰天雪地,但幕阜山的一草一木好像还没有做好与秋天 告别的准备。 【分析】 4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萦绕:盘旋往复,往复缠绕。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根据语境的使用 对象“轻雾”,应选用“弥漫”。 第二空,赏心悦目:指因看到好的事物而心情欢畅。沁人心脾:指芳香凉爽的空气、饮料或 花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根据语境“桂花香”, 应选用“沁人心脾”。 第三空,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参差 不齐:原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根据语境选“两旁青苔 黄叶……高低相依”,此处应选用“错落有致”。 第四空,曼妙:指柔美,形容音乐、舞姿等柔美。美妙:美好,奇妙。语境的使用对象幕阜 山脉的“景色”,应选用“美妙”。 故选 C。 4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芬芳四溢的是桂花,火红耀眼的是枫林,金黄挺拔的是银杏,青翠滴绿的是茶园”,运用 了排比手法。 “林间的小鸟欢乐鸣唱,节奏明快”,运用了拟人手法。 “红叶如展翅欲飞的蝴蝶在风中翩翩起舞,又像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烈焰在空中飘荡”,运用 了比喻手法。 语段中没有使用对偶、借代、夸张修辞手法,应排除 B、C、D 三项。 故选 A。 4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错误有二:一是成分赘余,“时令已近大雪之前”中的“之前”应删去;二是成分残缺, 在“秋天”前面添加“与”。 修改后的正确句子为:时令已近大雪,北方已是冰天雪地,但幕阜山的一草一木好像还没有 做好与秋天告别的准备。 (2021·湖北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闭眼单腿站立并不复杂。它通过测量人体在没有任何可视参照物的情况下,仅依靠大脑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受器和全身肌肉的协调运动,来维持身体重心在单脚支撑面上的时间, ① 。 这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小动作,却反应了你的平衡能力。如果你坚持不了 6 秒,代表你 的平衡力已经相当于快 70 岁的人;如果能够保持在一分钟以上, ② 。 平衡能力好,身体的协调和反应能力会越强,身体更健康。随着年纪的增加, ③ , 需要注意及时地进行锻炼,来维持好的平衡感,延长自己的寿命。 45.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2 个字。 46.请从第一段中提取相关信息,以“人体”为开头,为“闭眼单脚站立”下一个定义。 【答案】 45.①以反映平衡能力的强弱 ②说明平衡感是优秀的 ③人的平衡力会下降 46.人体在没有任何可视参照物的情况下,仅依靠大脑前庭器官的平衡感受器和全身肌肉的 协调运动,来维持身体重心处在单脚支撑面上的动作,叫做闭眼单腿站立。 【分析】 4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前句的主干“它通过测量……的时间”,可知此处应填写一个表目的的句子; 根据后文说闭眼单腿站立这个动作“却反应了你的平衡能力”,可知“它通过测量……的时 间”,是反映平衡能力强弱的。因此这里应填写:以反映平衡能力的强弱。 第②处,根据前文的分号,可知“如果你坚持不了 6 秒,代表你的平衡力已经相当于快 70 岁的人”要和后句构成结构相同的并列分句。根据“坚持不了 6 秒”“平衡力已经相当于快 70 岁的人”和“保持在一分钟以上”的句意,说明坚持闭眼单腿站立的时间越短,平衡力 就越差;所以“如果能够保持在一分钟以上”,平衡感就越好。因此这里应填写:说明平衡 感是优秀的。 第③处,根据后文“需要注意及时地进行锻炼,来维持好的平衡感”,说明此处的句意是有 关平衡力不好的内容;根据前文“随着年纪的增加”,可以推知人体的平衡力是受年纪影响 的。因此这里应填写:人的平衡力会下降。 46.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下定义的能力。 根据第二段“这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小动作”,可以明确的是,“闭眼单腿站立”是一个动 作,因此,确定主干信息为“闭眼单腿站立是……的动作”。然后,再将第一段中的“在没 有任何可视参照物的情况下”“仅依靠大脑前庭器官的平衡感受器和全身肌肉的协调运 动”“来维持身体重心处在单脚支撑面上”作为定语逐一加入主干。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 将“人体”作为开头。 因此,可以下定义为:人体在没有任何可视参照物的情况下,仅依靠大脑前庭器官的平衡感 受器和全身肌肉的协调运动,来维持身体重心处在单脚支撑面上的动作,叫做闭眼单腿站立。 (2021·湖北孝感市·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天津北辰区城乡街道的宣传栏内,每隔几天就会有一批工笔重彩的农民画映入居民的 眼帘:张为民图文并茂话“抗疫”、刘健精心绘制“扶贫攻坚图”、张玉凤深情讴歌家乡 美……那一幅幅五颜六色的画面,稚嫩中透着纯朴,稚拙中充满灵气,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北 辰人特有的质朴、率真、热情与幽默。 北辰出自《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而北辰农民画正是 这片热土上最耀眼的文化之星。诞生于 20 世纪的北辰农民画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北辰区 农民富而思文的必然产物。( )它更多地表现了天津的风情民俗,直接地反映了人民群众 的现实生活。它取材广泛,以心造像,求全求满,随心赋彩,明快诙谐,引人入胜。 为了使北辰农民画技法得到系统性传承,北辰区陆续成立了大张庄镇农民画培训基地、 青广源街农民画培训基地等,举办了以小学美术老师为骨干的农民画培训班。目前,北辰区 涌现出 200 余位农民画家,他们通过策划举办农民画展览、创作技法与理论专题研讨会、专 门培训班等形式,不断壮大创作队伍、提升创作质量。北辰农民画创作的繁荣,既是天津农 村民间文化生态的写真,更是新时期民间文化自信的体现,是党的文化建设在农村基层、在 民间文艺创作中落地生根发挥引领作用的体现。 眼下,北辰区广大农民在劳作之余作画、赏画、评画蔚然成风。在积极向上、和谐健康 的农民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农民们的思想情操得到了升华:邻里纠纷少了,尊师重教、 尊长孝亲多了;酗酒打牌的少了,勤奋工作的多了。农民画的教化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47.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引号作用 相同的一项是( ) A.要做这种手术,首先要有心脏,但是目前心脏“供不应求”,许多病人因此失去了治疗 的机会。 B.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摔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 这种现象的蔓延是发人深思的。 C.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向了天空。 D.早在青年时期,朱德就表达了“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的远大志向。 48.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北辰农民画不同于清秀的南方画作、浑厚的东北画作、粗犷的陕西高原画作 B.清秀的南方画作、浑厚的东北画作、粗犷的陕西高原画作与北辰农民画作不同 C.北辰农民画不同于南方画作的清秀、东北画作的浑厚、陕西高原画作的粗犷 D.南方画作的清秀、东北画作的浑厚、陕西高原画作的粗犷与北辰农民画作不同 4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越来越多的人不闹纠纷、不酗酒打牌,去尊长孝亲、勤奋工 作”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47.D 48.C 49.①原文用“少”与“多”构成对比,从而使农民画带来的变化更加突出,效果更为明显; ②原文将“不闹纠纷、不酗酒打牌”“尊长孝亲、勤奋工作”分开对应,形成对偶,使得句 式整齐,韵律和谐,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分析】 4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例句和 D 项的引号都是表示直接引用部分原文; A.表示突出强调; B.表示否定或讽刺; C.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 D。 4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复位的能力。 根据括号前的句子“诞生于 20 世纪的北辰农民画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北辰区农民富而思 文的必然产物”,可知“北辰农民画”是主语,排除 BD; 为了区别北方画的特点,句子表达为“南方画作的清秀、东北画作的浑厚、陕西高原画作的 粗犷”,强调和这个种画作特点不一样,排除 A。 故选 C。 4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原文“少了”“多了”的运用,构成对比,从而使农民画带来的变化更加突出,效果更为明 显; 原文“邻里纠纷少了,尊师重教、尊长孝亲多了;酗酒打牌的少了,勤奋工作的多了”,将 “不闹纠纷、不酗酒打牌”“尊长孝亲、勤奋工作”分开对应,形成对偶,使得句式整齐, 韵律和谐,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改后句子,意义一样,失去了句子的张力和美感。 (2021·长沙市·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楹联,与一般楹联一样,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装饰性和观赏性。由于其题 写处所不同,内容包罗万象,①___________:或凄婉如悲秋箫笛,或飘逸如归牧晚唱,或 幽远如山雨游云,或冷峻如孤竹瘦石。可以说,《红楼梦》的楹联,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独到 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一)意境上的恬静幽远。“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 (“兰风蕙露”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藕香榭”联),自然地引发 读者去遐想,去幽思,去体味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钟灵与静谧。(二)②____________。“厚 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太虚幻境宫门联),几多感慨与 凄楚,几多惆怅与哀惋,似乎是一曲忧郁的洞箫,令人置身于浓烈的悲剧氛围之中。(三) 寓意上的隐括蕴藉。《红楼梦》中的楹联,既以它的情趣引人入胜,③_____________。“假 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太虚幻境联),写出了作者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扑 朔迷离的社会生活的深切感受,其中蕴含着发人深省的深刻哲理。 50.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51.“红学”爱好者李明同学买了一套《红楼梦》的对联,结果不小心将其中一些的顺序打 乱了,请你根据“不同的题写处所”和对联的有关常识,帮他进行整理。 ①春恨秋悲皆自惹 ②杜若香飘明月洲 ③吟成豆蔻才犹艳 ④琼浆满泛玻璃盏 ⑤赤子苍头同感戴 ⑥幽窗棋罢指犹凉 ⑦勋业有光昭日月 ⑧嫩寒锁梦因春冷 (1)第 5 回,秦氏房内《海棠春睡》联:___________________,芳气袭人是酒香。 (2)第 5 回,薄命司的门联:___________________,花容月貌为谁妍。 (3)第 17 回,贾宝玉题潇湘馆的景联:宝鼎茶闲烟尚绿,___________________。 (4)第 17 回,贾宝玉拟蘅芜院的景联:___________________,睡足荼蘼梦亦香。 (5)第 18 回,元妃题大观园正殿的门联:天地启宏慈,___________________;古今垂旷 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上面五副对联空缺部分的序号分别为: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 【答案】 50.①风格上亦呈现出绚丽多姿的特点(或:风格也多姿多彩) ②情感上的凄婉悲怆(或; 情感上的忧郁哀婉,情感上的哀婉惆怅等) ③又以它的智慧耐人寻味(或;又以它的寓 意耐人寻味,又以它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等) 51.⑧ ① ⑥ ③ ⑤ 【分析】 5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面说到因题写处所不同,内容包罗万象,而后面又列举了楹联的很多风格,所以 应填“风格上亦呈现出绚丽多姿的特点”。 第二处,后文所举的太虚幻境宫门联,让人感到凄楚、惆怅与哀婉,让人置身于浓烈的悲剧 氛围之中,这里面体现出《红楼梦》楹联情感的凄婉悲怆的特点,所以应填“情感上的凄婉 悲怆”。 第三处,这里要体现《红楼梦》楹联寓意上的隐括蕴藉的特点,并且所填的句子要和“既” 相搭配,所以可填“又以它的智慧耐人寻味”。 5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对对联的把握能力。 (1)因为是《海棠春睡》联,所以要体现海棠花的特征,并且要注意“春”这一季节,所 以选“嫩寒锁梦因春冷”。 (2)是“薄命司”的门联,所以要体现“薄命”这一悲情,并且从对仗的角度来看,“春 恨秋悲”对“花容月貌”,“皆自惹”对“为谁妍”,对仗工整。 (3)题的是潇湘馆的景联,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这里紧扣了翠竹的特点,不着一“竹” 字而把竹写得神态毕现。上联言宝鼎不煮茶了,屋里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称幽静的窗 下棋已停下了,手指还觉得有凉意。 (4)题的是蘅芜院的景联,豆蔻、荼靡都是带有香味的灌木,所以可以放到同一联中,并 且“艳”和“香”都能体现植物生长的茂盛。 (5)这是元妃省亲时题在大观园正殿的门联,歌颂皇恩浩荡。“赤子”指小孩子,“苍头” 指老人。本句指所有人都对皇恩感恩戴德。并且从对仗的角度看,这一句和“九州万国被恩 荣”对仗较工整。 (2021·长沙市·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读过大量中国古典的哲学和诗文之后,我们会深切感悟到,国人眷恋田园的情结,盖 源自怀有共同文化传统的人们那种共同的生存状态。中国的科举制度曾经使代代乡村才子踏 上仕途,进入城市,但他们不会忘记“国风”来自田野村谣俚谚,也不会忘记老、庄思想中 “归隐”与“出世”,这样的文化遗存已融入田园牧歌情感的精髓,其影响早已渗透到他们 的血脉之中。我国历史上,陶潜开创的田园诗( )的诗意表现。唐代是田园诗空前繁盛 的时期,除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外,几乎所有诗人都把笔触伸向了山水田园。无 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无异是一种高雅的 精神享受。在田园以外的世界经历了种种忧患不平与挫折之后,把情感与思想寄托在田垄之 上和山水明月之中,这是一种觉悟,一种解脱——人往往是需要觉悟与解脱的。即便众多的 人在外面的世界混得顺风顺水,春风得意,但其心灵深处依然有一个执拗的田园情结,诚如 庄子所言:“今夫百昌皆在于土而反于土。”时至今日为止,即使很多人离开乡土田园到城 里打拼,生活在高楼狭巷之中,但是他们的目光,并没有受霓虹一类的奇光异彩所眩惑,对 乡土的思念不但没有淡薄,反倒历久弥深。每年春节前,火车站、飞机场,及至大街小巷春 潮般涌动的返乡人流就是佐证。 5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只是文化意义上的一种人生态度,更是文学意义上的一个诗歌流派,一种理想生存方 式 B.不只是文学意义上的一个诗歌流派,更是文化意义上的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理想生存方 式 C.不只是文化意义上的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理想生存方式,更是文学意义上的一个诗歌流 派 D.不只是文学意义上的一个诗歌流派,一种人生态度,更是文化意义上的一种理想生存方 式 53.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B.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D.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54.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语病,请找出并作修改。 ①时至今日为止,②即使很多人离开乡土田园到城里打拼,③生活在高楼狭巷之中,④但是 他们的目光,⑤并没有受霓虹一类的奇光异彩所眩惑 (1)序号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 (2)序号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 (3)序号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2.B 53.D 54.(1)①去掉“为止”(2)②将“即使”改为“尽管”(3)⑤将“受”改成“为” 【分析】 5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分析内容可知,此句要分析的是陶潜开创的田园诗的特点,从选项的概念来分析,“诗歌流 派”属于文学意义上的,“人生态度”“理想生存方式”属于文化意义上的,排除 CD; 四个选项都用到的是“不只是……更是”的关联词,因此可确定前后两个分句构成的是递进 关系,要有逻辑的先后性,应先说诗歌流派,再说文化意义,故排除 A。 故选 B。 5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春潮般”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返乡人流”比喻成“春潮”。 A.化用典故,对比,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 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情,将人世的变迁与自然永 恒进行比较。 B.对偶的修辞,“良辰美景”对“赏心乐事”。 C.用典,此内容讲的是在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刘义隆在元嘉年间准备不充足的情况下仓 促间进行北伐,还妄想和霍去病那样,打败匈奴然后到狼居胥山走一趟,最后的结果也就可 想而知了。 D.此处用到是比喻的修辞,“肝肺皆冰雪”意思是自己的心胸像冰雪一样明洁。 故选 D。 5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处,“时至今日”指的是直到今天的意思,后面再用“为止”多余,应去掉“为止”; ②处,搭配不当,与后面“但是”搭配应用“尽管”,将“即使”改为“尽管”; ⑤处,搭配不当,“受……所”不能搭配,应将“受”改为“为”,构成“为……所”结构, 表被动。 (2021·高一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疫情暴发后,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武术因其在全面健身、提高身体免疫力等方面存在 的巨大价值而不断登上热搜。 传统武术在思想哲学层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太极拳、八卦掌中所体现的虚实相生、刚柔 相济、攻防有度等特性,① 。少林长拳、罗汉拳等拳种刚健有力、朴 实无华的特征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对传统武术的影响同样深入肌理,尤其是 在武德这一层面。武术竞技时, ② ,又要点到为止,这是武术界信守 的武德准则。古代记载中有越女和袁公"折竹代剑"的斗智较技,还有曹丕和邓展"以蔗为杖" 的剑术较量,这种比武说明古人已认识到只有避免真刀真枪,才能达到既不会受到致命伤害 又有竞技乐趣的目的。现代武术散打比赛中,各种对人体要害部位严禁击打的规定,以及大 面积护具的穿戴,都是有意识地保护对手。由此可见,③ 。 55.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0 个字。 56.请依据文段概括传统武术的价值。 【答案】 55.①深受道家文化影响;②既要以技取胜;③从古至今都重视武德。 56.强健身体;熏陶思想;修养道德 【解析】 5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密切结合横线所在处的前后语境。 由第一个横线前的“太极拳、八卦掌”可知应填内容和道家有关,由第一个横线后的“受到 了佛教文化的影响”来看,在句式上应和其相似,故第一横线处应填“深受道家文化影响” 或类似的内容。 第二个横线处前的“竞技”提示要分出胜负,后面的“达到既不会受到致命伤害又有竞技乐 趣的目的”中“不会受到致命伤害”对应“点到为止”,因此第二个横线处应填的内容应对 应“有竞技乐趣”,即分出胜负,故第二个横线处应填“既要以技取胜”或“既要分出胜负” 或类似的内容。 本部分内容从思想哲学对传统武术的影响谈起,论述的中心落在了儒家思想对传统武术的影 响上,特别提出传统武术看重武德。第三段论述的就是传统武术对武德的重视。第三个横线 作为总结句,是对中心论点的总结,再结合第三段文字列举的信守武德的古代和现代的事例, 因此,第三个横线应填的内容应为“从古至今都重视武德”或类似的内容。 5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根据第一自然段中“在全面健身、提高身体免疫力等方面存在的巨大价值”的内容可以概括 传统武术的价值为“强身健体”或类似的内容。 第二自然段由“传统武术在思想哲学层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 响”“儒家文化对传统武术的影响同样深入肌理”可以概括出传统武术的价值为“熏陶思 想”或类似的内容。 第三自然段谈的是“武术界信守的武德准则”,因此,第三自然段可以概括出传统武术的价 值为“修养道德”或类似的内容。 (2021·江苏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快过年了,北方的年节比南方要隆重得多,每一辆大车上都捎带着年货。这中间,最撩 人的还是那大红大绿的年画。当然,是杨柳青的年画。 其实,和天津的杨柳青一样,苏州的桃花坞,也是年画的产地。 桃花坞是苏州的一条街,而杨柳青则是大运河畔的一座小镇。苏州是江南名城,其文化 积淀有如一幅色调古朴且花形 的软缎,几乎可以让人陷溺的。桃花坞的年画只是这幅软 缎上的一个 。但杨柳青就不同了,一座弹九小镇,“家家点染,户户丹青”。杨柳青从 头到脚都是属于年画的,年画既是它的全部行头,又是它的全部生命。这就是说,没有年画, 苏州还是苏州,但杨柳青就不是杨柳青了。 桃花坞年画那民间情调中便更多地融入了文人画的风格。中国的文人画特别是吴门画派 崇尚的是一种笔意娟静的艺术趣味,这种趣味体现在年画中,就像有人说的,桃花坞年画好 比江南少女用櫻桃小口品咂的梅子,越品越有味。而杨柳青地当天子脚下,宫廷画风作为一 种强势文化不能不对民间有所 。宫廷的时尚是艳俗,北方人的口味亦偏好 。于是又 有人说: 杨柳青年画是北方炕桌上大红大绿的果脯,越嚼越甜。 5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 A.复杂 衬托 渗透 淡妆浓抹 B.繁复 点缀 借鉴 浓墨重彩 C.复杂 衬托 借鉴 淡妆浓抹 D.繁复 点缀 渗透 浓墨重彩 58.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5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杨柳青的主要产业就是年画,年画是它的全部。”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57.B 58.①句中把杨柳青年画比作大红大绿的果脯,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年画的色彩以红绿 为主,非常艳丽,和果脯的颜色相似。③年画具有民间情调,很受百姓欢迎,和果脯常出现 在北方炕桌上,越嚼越甜有相似性。 59.(1)原文“从头到脚”一词突出了年画对于杨柳青的重要意义。(2)原文中“行头”“生 命”两个词带有拟人色彩,语言生动形象。(3)原文句式整齐,富有韵味。 【分析】 5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使用近义词语、成语能力。 “繁复”指繁多、复杂。“复杂”指事物的种类、头绪等多而杂。文中用以形容软缎的花形 多,故应该用“繁复”。 “点缀”指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衬托”指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 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文中说“桃花坞的年画”是印在“软缎”上的,可以想 见这样会使软缎更漂亮,故应该用“点缀”。 “渗透”指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借鉴”指把别的人或事当镜子,对照 自己,以便吸取经验或教训。文中说“宫廷画风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对民间有所影响,故应 该用“渗透”。 “浓墨重彩”意思是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色彩浓重,可形容着力描写。“淡妆浓抹” 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根据前文语境“宫廷的时尚是艳俗,北方人的口味亦偏 好”可知,应该用“浓墨重彩”。 故选 B。 5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的相似性。需要学生结合本体、喻体、相似点 进行分析。 由文中句子“杨柳青年画是北方炕桌上大红大绿的果脯,越嚼越甜”把“杨柳青年画”比喻 成“北方炕桌上大红大绿的果脯”,将本体和喻体进行对比,它们在颜色上具有相似性,都 是大红大绿的;它们在性质上也有相似性,杨柳青年画的文化底蕴和果脯的嚼劲和越嚼越甜 的特点,都耐人咀嚼品味。作者正是抓住了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进行比喻的。 5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表达的独特艺术效果的能力。 题干中说将原文中的句子“杨柳青从头到脚都是属于年画的,年画既是它的全部行头,又是 它的全部生命”改写成“杨柳青的主要产业就是年画,年画是它的全部”,问为什么原文效 果好。 从两个句子来看,哪个使用了表现手法,哪个就会更鲜明、生动。原句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 手法,将“杨柳青”这个生产年画的地方作为人来写,将年画比作“杨柳青”的“行 头”“生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杨柳青”“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经济特点,点明了 年画就是“杨柳青”的经济命脉及精神信仰,世世代代只做年画,并且技艺精湛。拟人的使 用让句子读起来亲切,有感染力。另外句式上也比较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 而改后的句子,没有使用什么手法,内容上仅是交待一种事实,语言平谈无奇,缺乏吸引力。 (2021·江苏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29 年,弗莱明发现了人类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更多的抗 生素,并且知道了这些抗生素并非通过激活免疫系统,而是直接针对细菌的生命活动过程进 行破坏,从而杀灭细菌的。如果把免疫系统比作盾,① ,它让人们在对抗 细菌感染时有了主动进攻的武器。受此启发,人们也希望能够研发一类直接对抗病毒的化学 物质帮助人体对抗病毒。这些物质就是抗病毒药物。 常见抗病毒药物的机理与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在原则上是一样的, ② ,从 而抑制病毒活动。例如最近大家听到比较多的奥司他韦,其作用原理是不让病毒从宿主细胞 里溜出去;再比如利巴韦林,其功能是阻止病毒的核酸复制,③ 。 与疫苗相比,抗病毒药物的优势在于,疫苗更多只能做预防,而抗病毒药物可以做治疗; 而且对于 RNA 病毒来说,目前来看抗病毒药物比疫苗更靠谱一些。但是,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仍然要面临很大的困难。 6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 61.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 15 个字。 【答案】 60.①那么抗生素就是矛 ②就是针对病毒活动的过程进行抑制(破坏) ③从而控制病毒的繁殖 61.①希望研发抗病毒药物。 ②介绍抗病毒药物作用机理。 ③抗病毒药物的优势与研发困难。 【分析】 6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理解语段的基础上,联系空处的上下句,从语义、句式、语言风格方 面推断,合理组织语言,准确填写。 第一空:空处前一句“如果把免疫系统比作盾”,后一句是“对抗细菌感染时有了主动进攻 的武器”,可见,空处在语意上应该填“抗生素”是一种“主动进攻”的“武器”,又与“盾” 相对,即“矛”;句式上与前一句的关联词“如果”搭配,因此填“那么抗生素就是矛”。 第二空:空处前一句说“抗病毒药物的机理与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在原则上是一样的”,可见 空处应该进一步表明抗病毒药物的机理;根据第一段,抗生素是“直接针对细菌的生命活动 过程进行破坏,从而杀灭细菌的”,可以得出结论,抗病毒药物的机理也是如此,就是“针 对病毒活动的过程进行抑制(破坏)”。 第三空:空处前一句说“利巴韦林,其功能是阻止病毒的核酸复制”,根据生物学知识,阻 止病毒的核酸复制的结果,就是控制病毒的繁殖。 6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整个文段的中心意思,把握各段内容的侧重点,结合段落的重点语句, 归纳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 此题由抗生素引入,主要介绍抗病毒药物的相关内容。 第一段人们受抗生素杀灭细菌原理的启示,希望研发抗病毒药物,以直接对抗病毒。 第二段举出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的例子,具体介绍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理,表明它与抗生素 的作用机理在原则上一样。 第三段通过与疫苗相比,表明抗病毒药物的优势在于治疗,但其研发也存在“很大的困难”。 (2021·江苏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造纸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品中杰出的代表之一。宣纸作为中 国传统文化符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成为世界非 遗阵营中一颗璀璨之星! 宣纸主料大多是以青檀皮为主,辅料是沙田稻草浆,整个生产过程由大约 140 道左右的 工序组成,工艺十分复杂。鲁迅曾经这样赞扬过宣纸:“印版画,中国宣纸第一,世界无比, 它温润、柔和、敦厚、吃墨,光而不滑、实而不死,手拓木刻,是最理想的纸。”短短几句 话,就将宣纸的优势和盘托出。一张柔和的宣纸,是一片飘动的白云,在白云上舞动的是岁 寒三友的魂灵,是千年历史的回声。而在千年的历史的积淀中,( )。 6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只宣纸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宣纸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其本身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宣纸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其本身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不只宣纸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它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3.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4.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62.C 63.D 64.①“宣纸主料大多是以青檀皮为主”句式杂糅改为“宣纸大多以青檀皮为主料”“宣纸 的主料大多是青檀皮”②删掉“大约”或“左右” 【分析】 6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根据主语和关联词的位置关系,宣纸需独立出来作主语,故排除 A、D,联系上文“白云上 舞动的是岁寒三友的魂灵”,“承载”优于“继承”。 故选 C。 6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波浪线语句“一张柔和的宣纸,是一片飘动的白云”,“宣纸是白云”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A.“春风似剪刀”,比喻修辞; B.“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比作梨花,比喻修辞; C.“露似珍珠月似弓”,比喻修辞; D. “帆”代“船”,部分代整体,采用借代的修辞。 故选 D。 6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宣纸主料大多是以青檀皮为主”错,属于结构混乱,将“主料是……”与“以……为主” 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改为“宣纸大多以青檀皮为主料”或“宣纸的主料大多是青檀皮”; ②表示约数的“大约”和表示约数的“左右”不能连用,属于成分赘余,应该删去其中的一 个。 (2021·苏州外国语学校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就要采取种种手法来创造空间,布置空间,组织空 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 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 ),这也是“借景”。《红 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 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是“分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 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作“隔景”。这些走过千 年的布局设计,让今人拍案叫绝。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 的美感特点的一个重要的角度。 6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围墙的局限被突破,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 B.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 C.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围墙的局限被突破 D.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把围墙的局限突破了 66.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7.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答案】 65.B 66.D 67.在园林建筑中就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 隔景等等。 【分析】 6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 结合后语境“这也是‘借景’”可以判断,所补写的两个分句的语意应该保持连贯,主语需 要保持一致,根据前面语境,补句的两个分句的主语应是“拙政园墙角堆假山建亭子的布局 特点”,所以不能把“围墙的局限”或“隔墙的景色”另作为分句的主语,因此可以排除掉 A、C、D 三项。 故选 B。 6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布局设计”拟人化,说它走过了千年。 A.对偶修辞,前后两句对仗工整,夸张修辞,“千秋雪”“万里船”。 B.比喻修辞,将“自古以来的万事”比喻为“东流的水”,一去不复返; C.夸张修辞,运用夸张手法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表达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 D.拟人修辞,将明月拟化成知心人,能够将作者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之西; 故选 D。 6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中:“采取”的意思是选择实施(方针、政策、方法、行动等);“采用”的意思 是选择符合要求的并加以利用。“采用”的对象多为具体事物或具体方法;“采取”的对象 多为抽象事物。结合语境,“采取”与“手法”搭配不当,应改为“采用”。 “创造空间,布置空间,组织空间”,语序不当,根据语境的逻辑顺序及下文内容,应改为 “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 (2021·江苏南通市·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苍山下、洱海边的白族村落,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高山密林中的苗岭山寨……( )。 大自然给予了传统村落宁静优美的环境,人、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在大地上______一幅 幅美丽画卷。传统村落的振兴,需要尊重自然,细心呵护大自然的馈赠,还需适应自然、______。 这既是先民的营造智慧,也是传统村落与自然环境相融相生的关键。 ______于自然天坑中的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雨补鲁村,依山而建,村落建筑背 山面田,有着上百年历史。设计团队依附古寨风情和天坑地貌,为其打造成“望得见山,看 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通过对古泉、古树、古道的保护与规划,保持了村落依山势呈半环 状的空间布局,使其与自然环境______……古今的雨补鲁村,建筑风貌统一、错落有致,自 然生态环境良好,乡村文化氛围浓郁,展示出古风再现、诗情画意的村落之美。 在修复改造传统村落中,设计者既要在物质性的空间存续上做足文章,保护、修复、回 归传统聚落形态,强化乡村风貌特色;也要在精神性的文化传承上下功夫,发展、织补、延 续传统乡村文脉,在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现代文明的同时,兼顾地域文化的保护,留住乡 愁。因此,( )。 68.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绘就 入乡随俗 落户 融为一体 B.成就 因地制宜 落户 融会贯通 C.绘就 因地制宜 坐落 融为一体 D.成就 入乡随俗 坐落 融会贯通 69.在上文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字。 70.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四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案】 68.C 69.(1)传统村落往往与大自然相融相生;(2)改造传统村落要物质应精神并重。 70.(1)把“依附”改为“依托”; (2)改为“天坑地貌和古寨风情”; (3)把“为”改为“将”; (4)在句尾加上“的新村落”。 【解析】 6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绘就:描绘成就。成就:完成(某项事业)。此处结合“一幅幅美丽画卷”,应选“绘就”。 入乡随俗:是指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 当的措施。此处强调“适应自然”,应选“因地制宜”。 落户:指在某地报入户口,长期定居。坐落:指使安居、隐藏或居住在巢或类似巢的处所内; 也指土地或建筑物的位置(在某处)。 此处指地理位置,应选“坐落”。 融为一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融会贯通:指各方面的知 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此处指村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应选“融 为一体”。 故选 C。 6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苍山下、洱海边的白族村落,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高山密林中的苗岭山寨……”可 知,此处是对村落与自然的关系的一个总括句,应填“传统村落往往与大自然相融相生”; 结合“因此”可知,此处是对改造传统村落的总结句,再根据“设计者既要在物质性的空间 存续上做足文章”“也要在精神性的文化传承上下功夫”可知,此处应填“改造传统村落要 物质应精神并重”。 7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1)“依附……古寨风情和天坑地貌”动宾不搭配,把“依附”改为“依托”; (2)“古寨风情和天坑地貌”语序不当,应改为“天坑地貌和古寨风情”; (3)“为其打造成”状中搭配不当。把“为”改为“将”; (4)“打造成……”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在句尾加上“的新村落”。 (2021·江苏南通市·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星堆遗址表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厚度。遗址共分四期,其中最早的宝墩文化距今约 4800~4000 年前,历史可谓悠久,其积淀亦因之深厚。 三星堆文明呈现出中华文明的交流广度。( )依据已发现的诸如金杖、青铜雕像、海 贝等文物,我们可以大致判断早在那时,古蜀国先人已与印度、中亚乃至两河流域的文明有 所接触。由此设想,三星堆文明虽处于所谓的“华夏边缘”,但却与西北方向的“陆上丝绸.... 之路..”很早就有着固定交通路线,甚至可以穿越历来被视为“人类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 因此巴蜀的青铜时代与外部世界,绝不是一个彼此封闭的空间,这种开放性与包容性,给三 星堆文明走向世界的强力支撑。 7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东西方文明的许多共同特质凝聚于三星堆,它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灿烂结晶。 B.三星堆遗址具有东、西方文明的许多共同特质,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灿烂结晶。 C.三星堆遗址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灿烂结晶,具有东西方文明的许多共同特质。 D.东西方文明的许多共同特质凝聚于三星堆,使它成为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灿烂结晶。 72.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中“陆上丝绸之路”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清明小长假已经结束了,“五一黄金周”在路上啦。 B.“满招损,谦受益”,流传到今天至少也有两千年了。 C.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 D.坤包、坤表、坤车里面的“坤”,意思是女式的,女用的。 7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答案】 71.B 72.A 73.第一处:把“巴蜀”与“青铜时代”调换顺序;第二处:在“走向世界”前添加“提供 了”。 【分析】 7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括号前面说的是三星堆文明,括号内应当以“三星堆遗址”开头,排除 AD;按照逻辑关系, 应当先说“三星堆遗址具有东、西方文明的许多共同特质”,再说它“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 的灿烂结晶”,排除 C。 故选 B。 7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陆上丝绸之路”的引号表特定称谓。 A.表特定称谓; B.表引用; C.表讽刺、否定; D.表强调。 故选 A。 7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巴蜀的青铜时代”语序不当,应把“巴蜀”与“青铜时代”调换顺序;“强 力支撑”缺乏谓语,应在“走向世界”前添加“提供了”。 (2021·大连市一 0 三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同里最吸引人的去处无疑是退思园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见过的中国古典园林中特 别让我难以忘怀的一个。在________的拥挤中游古典园林是令人伤心的事。如有一个偶然的 机会,或许是大雨刚歇, ① ,你有幸走在这样的园林中就会觉得走进了一种境界。在 一切古典园林都变成公众游观处的现代,这种审美嗜好无疑是一种奢侈愿望了,但有时竟然 也能______。就这样,我们从西首的大门进入,向着东面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观赏过来。总 以为看完这一进就差不多了,没想到一个月洞门又引出一个新的空间,而且一进比一进美, 一层比一层奇。心中早已绷着悬念,却又时时为意外发现而一次次惊叹,这让我想到中国古 典园林和古典戏曲的近似。难怪古代曲论家李渔会把编曲与工师营建宅院苑榭_____。不管 依傍何种建筑流派, ② 。正是因为有了“韵律”,全部构建才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 奏般的淡雅清丽。 74.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应接不暇 心驰神往 相提并论 B.摩肩接踵 心满意足 相提并论 C.摩肩接踵 心驰神往 一概而论 D.应接不暇 心满意足 一概而论 75.补写出横线处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7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发现了更多的新空间,而且越来越漂亮。”从语义 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74.B 75.或许是时值黄昏(或许是旭日初升) 园林都要有自己的韵律 76.①改句只是交代新空间漂亮;原句重在表现游者发现奇美新空间的惊讶感,更符合游览 的现场感受。②改句只是简单陈述;原句“一进”“一层”等词语与前义表述相照应,体现 出表述的连贯性。 【分析】 7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 第一空,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摩肩接踵:意思是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行人众多,很拥挤。语境强调的是古典园林里 “拥挤”,故选用“摩肩接踵”。 第二空,心满意足:做了某事或得到什么事物等,自己心情很愉悦高兴,让自己觉得满意。 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语境说的是有时古典园 林也不是公众游观处,也会让游览古典园林的游客愉悦、满意,故选用“心满意足”。 第三空,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一概而论:指 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根据语境“中国古典园林 和古典戏曲的近似”,此处是说李渔把编曲与工师营建宅院苑榭同等地看待,故选用“相提 并论”。 故选 B。 7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 第①空,根据前文“如有一个偶然的机会,或许是大雨刚歇”以及后文“你有幸走在这样的 园林中就会觉得走进了一种境界”推断出此处填写内容为“或许是某个时刻”,比如“或许 是时值黄昏(或许是旭日初升)”。 第②空,根据前文“让我想到中国古典园林和古典戏曲的近似。难怪古代曲论家李渔会把编 曲与工师营建宅院苑榭相提并论。不管依傍何种建筑流派”推断出填写的句子主语为“园 林”,根据“不管依傍何种建筑流派”中“不管”推断出所要填写句子要有关联词“都要”, 在结合后文“正是因为有了‘韵律’”,推断出所写句子为“园林都要有自己的‘韵律’”。 7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1)原句“没想到一个月洞门又引出一个新的空间”被改为“发现了更多的新空间”了。 其中原句中的“没想到”重在表现游者发现奇美新空间的惊讶感,更符合游览的现场感受, 而改句只是交代发先了新空间,缺少发现的惊讶感。 (2)原句中的“而且一进比一进美,一层比一层奇”被改为“而且越来越漂亮”。其中原 句中的“一进比一进”“一层比一层”等词语表述连贯,富有韵律美,体现了景色的层次性 变化,且与前句中“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观赏过来”的表述相照应。而改句只是交代新空间 漂亮,缺少与前句表述照应,也缺少这种“美”“奇”被发现的层次性。 (2021·辽宁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费孝通先生书写《乡土中国》的年代, ① ;而如今在经历了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 经济快速增长后,城市更加能表征现代化中国。而孩童教育作为一条纽带,串起了城市家庭 与学校选择、学区房购买,辅导班消费等之间的关联,并且重构了城市家庭角色分工和制造 了新的冲突。多数家庭的教育焦虑与冲突都在于过于放大了教育的功用,教育也因此被赋予 了不可承受之重。几乎每个教育阶段都是盯着孩子的将来和家庭的目标,而教育的当下意义 被严重忽略了。多数的城市父母,都希望孩子的理想路径是在接受四个“一流”教育——一 流幼儿园、一流小学、一流中学、一流大学,然后再换来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但是,无论 是英国版还是日本版的纪录片《人生七年》中,都发现:即使早期都普遍重视教育投入,但 绝大多数的孩子长大后还是都成了普通人。荷兰教育家比斯塔写过一本书,叫《教育的美丽 风险》。他认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② 。但是这样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因为 100%安全 无风险的教育,可能再也没有什么教育可言。 ③ _,正是受教育者在面对各种不确定性 和风险的过程中发现和体会到的。好的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77.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 78.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与其构成排比句式,保持文段语意完整。 【答案】 77.①农村是中国的缩影 ②都急于让教育变得更没有风险 ③教育真正美丽的风景 78.①好的教育不是教孩子争第一,而是唤醒其内心的种子。②好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 是启迪智慧。 【分析】 7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处,由下句“而如今在经历了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后,城市更加能表征 现代化中国”可知,如今城市更加能表征现代化中国,那么在费孝通先生书写《乡土中国》 的年代应该是“农村”表征中国,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农村是中国的缩影” 。 第二空处,由上文“荷兰教育家比斯塔写过一本书,叫《教育的美丽风险》”可知,这本 书的内容是有关“教育风险”,再结合下句“但是这样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因为 100%安全 无风险的教育,可能再也没有什么教育可言”可知,上句是在讲安全无风险的教育,所以此 处应该填写“都急于让教育变得更没有风险”。 第三空处,由下句“正是受教育者在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过程中发现和体会到的” 可知,此处应该是“受教育者在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过程中发现和体会到的”内容, 所以此处应该填写“教育真正美丽的风景”。 7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 句子“好的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的结构是“好的教育不是……,而 是……”,内容方面跟“教育”有关。要求仿写的句子与其构成排比句式,并保持文段语意 完整,所以在结构上和内容上要跟例句保持一致。 例如:……不是教孩子争第一,而是唤醒其内心的种子;……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迪智慧。 (2021·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工作稳定后,( ①),越过越甜。 父亲很胖,但是一进入厨房,他身手之敏捷,非常人可比。 厨房里,有一口大黑炒锅,沉甸向的。炒菜时,父亲单凭一只手,便将它从炉子上轻轻 松松拎了起来,在空中颠炒几下,再让它( ② ),循环几次,一盘美味佳肴就做成了。 他炒饭,能让裹着蛋液的饭粒在锅里尽情地飞舞。他炒牛肉,更显功夫,只听得油锅声 起,酒香与肉香并肩齐飞,晶莹的洋葱和柔嫩的牛肉不旋踵便缠绵缝继地相拥于盘中了;至 于他做的干煎大虾嘛,红彤彤亮闪闪,多一分嫌老、少一分不熟,有着恰到好处的鲜嫩爽滑, 是美味中的极品。 有些人,在厨房经过一番辛劳,胃口会大受影响。可父亲不同,他吃得比谁都多。他吃 东西时那种全心全意享受着的样子,食物若有知觉,当会觉得他的胃囊是它们这一生所能追 求的最好最圆满的"归宿"。 7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范成大、杨万里、陆游和尤袤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B.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晕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 80.请在①处补写一个比喻句,②处补写一个拟人句,要求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语意连贯,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8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做的红彤彤亮闪闪,多一分嫌老、少一分不熟,有 着恰到好处的鲜嫩爽滑的干煎大虾,是美味中的极品。”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 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79.C 80.①我们的日子就像渗入了糖液;②稳稳地坐在炉子上 81.①原文将修饰成分后置,写成三个短句,有强调作用,更能突出美味的特点;②原文更 具节奏感,更能表现出对父亲烹调手艺的赞叹之情以及生活过得越来越甜的满足感;③“至 于”“嘛”等词语的运用,更能突显美味的余味悠长,令人神往。 【分析】 7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特定称谓; B.反语,表讽刺和否定; C.特殊含义; D.引用。 C 项与语段划线句均为特殊含义, 故选 C。 8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题干要求第①空填比喻句,前面有“父亲工作稳定后”,后面有“越过越甜”,所填比喻句 应该能够突出“越过越甜”这一特征,可以填“糖”或“蜜”类的喻体,因此可以填“我们 的日子就像渗入了糖液”或“我们的生活就像抹了蜜”等; 第②填拟人句,描写的主体是“大黑炒锅”,描写的内容是用大黑炒锅炒菜,前面有“在空 中颠炒几下,再让它”及后面“循环几次”,该空内容可填的是炒锅被放下的描写,用拟人 的手法表达出来,可填:稳稳地坐在炉子上。 8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先比较改句与语段划线句的不同,原文划线句把“红彤彤亮闪闪,多一分嫌老、少一分不熟, 有着恰到好处的鲜嫩爽滑”三个定语后置,并以三个短句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从定语后置 及短句的好处进行分析; 定语后置一般表强调突出的作用,原句定语后置,更能突出虾的美味; 短句更有节奏感,以此表现对父亲烹调手艺的赞叹及对生活过得越来越甜的满足; 原句中还有“至于”“嘛”,这样给人感觉就是美味的余味悠长,更令人神往。 (2021·山东菏泽市·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教育史上,人们总是将经由指导的学习,与自我发现的学习区别出来,一个人用言语 或文字教导另一个人时,就是一种被引导的学习。当然, ① 。否则,如果每一位老 师都必须要人教导过,才能去教导别人,就不会有求知的开始了。因此, ② ——这 是经由研究、调查或在无人指导的状况下,自己深思熟虑的一种学习过程。 自我发现的学习方式是没有老师指导的方式,而被引导的学习就是要旁人的帮助,不论 是哪一种方式, ③ ,才是主动的学习者。因此,如果说自我发现的学习是主动的, 指导性的学习是被动的,很可能会造成谬误。其实,任何学习都不该没有活力,就像任何阅 读都不该死气沉沉。 8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2 个字。 83.请根据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给同学们提出两条学习的建议,每条不过 22 个字。 【答案】 82.①没有人教导,我们也可以学习。②自我发现的学习是必要的。③只有真正学习到的人。 83.①培养自己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的过程。②培养自己“爱学”、“会学” 的学习兴趣。 【分析】 8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后文“否则,每个老师都被教导,才能去教导别人,就不会有求知的开始了” 得知,相对含义应为“不需教导,也可做到”。此处可填:没有人教导,我们也可以学习。 第二空,依“因此”可知,属于总结,结构段落首尾呼应,开头提到两概念“指导学习、自 我发现的学习”,再依下文的叙述对象是“自我发现”得知,此处可填:自我发现的学习是 必要的。 第三空,依下文“才是主动的学习者”得知,关联词应为“只有”,那么“主动的学习者” 的结果是真正求知。此处可填:只有真正学习到的人。 8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题干要求:根据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概括两条有关学习的建议,每条字数不超 22 字。 先明确段落大意,本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主要叙述了指导学习和自我发现学习的区别,指 导学习强调是被教导、被引导的学习方式;自我发现学习是无人指导,自己深思熟虑的过程。 第二段主要讲述了自我发现学习的主动性特点,真正成为会学习的学习者。为此给出以下建 议:一是抓住“自我发现学习的无人指导,深思熟虑”,得出关键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二是抓住“任何学习都不该没有活力”与主动学习者的关系分析,得出关键词“学习兴趣”, 建议多加培养爱学、会学的兴趣。 (2021·浙江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阅《茶经》,想象陆羽的面貌,到底什么样的感动让他写下中国第一本系统介绍茶艺 的书?因为喜欢喝茶,还是因为喜欢在_____之中体会茶汁缓缓沿喉而下,与血肉之躯_____ 之后的那股甘醇?饮茶需要布局,_____饮后的回甘,却又破格,多么像人生。同一个杯、 同一种茶、同一种泡法,饮在不同的喉里,冷暖浓淡自知,完全是心证功夫。有人喝茶是在 喝一套精制而考究的手艺;有人握杯闻香,吐纳清浊之气;有人见杯即干,不事进德修业, 专爱消化排泄;有人随兴,水是好水,壶是好壶,茶是好茶。大化浪浪,半睡半醒,茶之一 字,_____都可以注解。 乌龙茶好比高人,喝一口即能指点迷津。花茶非常精灵,可惜少了雍容气度;冰的柠檬 红茶有点志不同道不合,可夏日炎炎,它是个好人;白毫乌龙耐品,像温厚而睿智的老者。 加味茶里,薄荷最是天真可爱,月桂有点城府,玫瑰妖娆,英国皇家红茶,恕我直言,如镀 金皇冠。 还是爱喝中国的茶,情感特别体贴。铁观音外刚内柔,佛手茶春暖花开,柚茶苦口婆心, ① 至于龙须茶,真像圣旨驾到,五脏六腑统统下跪。 ——简媜《下午茶》 8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品酌 融合 但是 诸子百家 B.品酌 溶合 然而 百家争鸣 C.品味 融合 虽然 百家争鸣 D.品味 溶合 即使 诸子百家 85.下列各项中,和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B.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 C.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D.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晏几道《玉 楼春》) 86.文中①处的句子,有两种表达供你选择,结合文意,你会选择哪一种?并简要阐释如此 选择的理由。 A 陈年普洱,好比刚毅果决之侠士,在时光的沉淀中,仿佛又回到了过去。 B.陈年普洱,好比走进王谢堂内,蛛网恢恢,疏而不失。 【答案】 84.A 85.D 86.B 句式上,采用四字短语,朗朗上口,与前文节奏一致;用词上,和陈年的时间感相符, 体现岁月沧桑。 【分析】 8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组,品酌:衡量,斟酌。品味:一、尝试滋味;二、指仔细体会。语境强调因为喜欢喝 茶,还是因为喜欢在斟酌之中体会茶汁缓缓沿喉而下。故用“品酌”更合适。 第二组,融合:指不同个体或不同群体在一定的碰撞或接触之后,认知、情感或态度倾向融 为一体。溶合:两种以上的事物融汇在一起。语境强调与血肉之躯融为一体之后的那股甘醇, 故用“融合”更合适。 第三组,但是:用在后半句,表示转折的语气;可是。然而:意思是指从另一方面来说—— 表示转折关系。虽然:连词。用在上半句,表示让步,下半句说出正面意思,常用“可是”。 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在正句里常用“也”呼应,说出结论。语境前半句“饮茶需要布局”, 后半句“饮后的回甘,却又破格,多么像人生”表转折语气,故“但是”更合适。 第四组,诸子百家: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后来所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影响的学派纷纷出现, 就被称之为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指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百家”林立、互相争辩的现象。 语境强调大化浪,半睡半醒,茶之一字,中国历史上产生影响的学派都可以注解。故选“诸 子百家” 更合适。 故选 A。 8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例句运用拟人手法,“天真可爱”“城府”“妖娆”赋予“薄荷”“月桂”“玫瑰”以人的 特点。 A.用典,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没有修辞手法, C.对仗,“雨中”对“灯下”;“黄叶树”对“白头人”。 D.拟人,“东风”拟人化,写东风无情。 故选 D。 8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以及生动鲜明的能力。 句式上,采用四字短语“蛛网恢恢”“疏而不失”,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与前文 节奏一致,前文“外刚内柔”“春暖花开”“苦口婆心”; 用词上,“好比走进王谢堂内”,“王谢堂”来自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 姓家”,“王谢堂”和陈年的时间感相符,体现岁月沧桑,能够体现普洱茶的特点,也符合 这一段提到的“情感特别体贴”。 故选 B。 (2021·浙江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旧红学的考据是零星的、碎片式的,所用的史料也( )。胡适先生《红楼梦考证》 一出,情况大为改观。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确凿的材料、科学的方法,( )和还原《红 楼梦》及其作者、版本的情况。随着研究的专精,考据又细分为“曹学”“版本学”等不同 领域。 。由于史料太少,很多重要的问题即使( )也难有确凿的答案,此 其一也;其二,何以要知道作者的情况、成书的情况和版本的情况?( )还是要服务 于《红楼梦》的阅读。 。 ,越有益于把握全书的思想; ,越有益 于了解创作背景; ,越有益于梳理创作加工的过程,辨别不同版本在语言文字 上的造诣。倘若舍却文学鉴赏的用途,专攻考据,甚至“为考据而考据”,固然能够满足学 者的“痴”和“癖”,也能为读者提供背景资料方面的知识,但青少年读者,就有“舍本逐 末”之嫌,显然是不相宜的。 (材料有删减改动) 8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参差不齐 推断 皓首穷经 追本溯源 B.良莠不齐 推断 皓首穷经 追本溯源 C.良莠不齐 推演 兀兀穷年 归根结底 D.参差不齐 推演 兀兀穷年 归根结底 8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能够满足学者“痴”和“癖”的需要,也能为读者提供背景资料方面的知识,但对 青少年读者而言,就有“舍本逐末”之嫌,显然是不相宜的。 B.固然能够满足学者的“痴”和“癖”的需要,也能为读者提供背景资料方面的知识,但 青少年读者,就有“舍本逐末”之嫌,确实是不相宜的。 C.虽然能够满足学者的“痴”和“癖”,也能为读者提供背景资料方面的知识,但对青少 年读者,就有“舍本逐末”之嫌,尤其是不相宜的。 D.固然能够满足学者的“痴”和“癖”,也能为读者提供背景资料方面的知识,但对青少 年读者而言,就有“舍本逐末”之嫌,显然是不相宜的。 89.将下列带有序号的句子填在文中的横线处,恰当的顺序是 。 ①对作者生平经历和思想变迁的过程了解越多 ②对版本情况掌握得越充分 ③知人论世,是阅读文学作品的不二法门 ④对考据一派,要客观看待 ⑤对成书的年代 定位越准确 【答案】 87.C 88.A 89.④③①⑤② 【分析】 8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参差不齐”,本意指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良莠不齐” 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旧版只能指人,根据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现在可以指 好的坏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这里指“所用的史料”好坏都有,用“良莠不齐”,排除 AD。 “推演”,意思为推论演绎,推移演变。“推断”,意思是根据事实或前提推论。根据前文 “利用确凿的材料、科学的方法”以及后文“还原《红楼梦》及其作者、版本的情况”可知 侧重推论演绎,用“推演”,排除 B。 “皓首穷经”,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意思是指一直到年老头白 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 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语境为“由于史料太少,很多重要的问题即使”用心劳 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也难有确凿的答案”,用“兀兀穷年”。 “追本溯源”,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归根结底”,一般指归根 结蒂,意思是归结到根本上。这里语境“还是要服务于《红楼梦》的阅读”不是指指追溯事 物发生的根源,而是归结到根本上的意思,用“归根结底”。 故选 C。 8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错误,“满足学者的‘痴’和‘癖’”成分残缺,在“癖”的后面加上“的需 要”,排除 CD; “但青少年读者”偷换主语,可以改成“但对青少年读者而言”,排除 B。另外由后文的“但” 可知前面用“虽然”“固然”都可以,所以 A 没错。 故选 A。 8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注意找准切入点。第三、四、五空由“……越有益于把握全书的思想……越有益于了解创作 背景;……越有益于梳理创作加工的过程,辨别不同版本在语言文字上的造诣”可知这是一 个“越……越……”的排比句式,我们需要找有“越……”结构的句式,即①②⑤,再进行 排序。 第三空由“越有益于把握全书的思想”(抓住关键词“思想”)可知①“对作者生平经历和 思想变迁的过程了解越多”与之相对应,所以第三空应填:①。 第四空由“越有益于了解创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创作背景”)可知⑤“对成书的年代定 位越准确”与之相对应,所以第四空应填:⑤。 第五空由“越有益于梳理创作加工的过程,辨别不同版本在语言文字上的造诣”(抓住关键 词“不同版本”)可知②“对版本情况掌握得越充分”与之相对应,所以第五空应填:②。 第一空由“随着研究的专精,考据又细分为‘曹学’‘版本学’等不同领域”可知讲的是 “考据”,④“对考据一派,要客观看待”紧随其后较恰当,另外“对考据一派,要客观看 待”也对应后文为什么要理性看待的内容。这句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故第一空应填④。 可以根据以上分析得出剩下的③填第二空。当然也可以根据上下文分析,③“知人论世,是 阅读文学作品的不二法门”是一个观点句,承接上文“何以要知道作者的情况、成书的情况 和版本的情况”总述下文“……越有益于把握全书的思想……越有益于了解创作背景;…… 越有益于梳理创作加工的过程,辨别不同版本在语言文字上的造诣”,所以第二空应填:③。 故正确排序是:④③①⑤②。 (2021·浙江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 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 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乙)一 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皎皎云间月,灼灼叶 中华(陶渊明《拟古》)。”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 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 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 )人口的名句,(丙)例如:“亭 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 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 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 ( ),此后的诗人们也就 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 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 , 。”(丁)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 而这里的“落木”无疑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事实上,杜甫之前,庾 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与《九歌》的关系 是( )的。而杜甫之后,黄庭坚又继续了杜甫的发展,写出《登快阁》那首诗中的名句: “落木前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 ) 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 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90.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流传 奥秘 泾渭分明 偶然 B.留传 奥妙 脉络分明 偶尔 C.流传 奥妙 脉络分明 偶然 D.留传 奥秘 泾渭分明 偶尔 91.文中画线的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92.请补写出文中画横线处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0.C 91.A 9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9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传下来,遗留下来传给后世;多指技术、技艺、秘 方等留传下来。语境指的是名句的传播,故应选择“流传”。 第二处,奥秘:深奥与神秘,通常指某个事件的由来复杂,不为一般人所知。奥妙:(道理、 内容)深奥微妙。语境指的是“木叶”的内容深奥微妙,故应选择“奥妙”。 第三处,泾渭分明:意思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 限清楚或是非分明。脉络分明:意思是比喻有条有理或做事有条不紊。语境,指木叶”的发 展脉络很清晰,故应选择“脉络分明”。 第四处,偶尔:间或、有的时候、一般指隔着三五天;偶然发生的,没有计划的,无周期、 无规律。偶然:不经常,不是必然的。语境指“落木”一词的使用是经常发生的,是必然的, 此处使用该词的否定义,故应选择“偶然”。 故选 C。 9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乙处括号应在引号外; C.丙处应为“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飞” 和“阳”后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D.丁处木叶的书名号改为引号。 故选 A。 92.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以及情境补写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萧,滚。 (2021·浙江高一月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屋外尚有几分寒意,薄薄的,挥之不去。母亲从窗台上拿下一根老丝瓜,用一把 剪刀,把絮状的丝瓜皮剪开,便有黑溜溜的瓜仁儿,一窝蜂地从里边涌出,粒粒饱满,满是 淘气劲儿。傍着院墙起个小土堆,趁绵绵春雨,把乌黑的丝瓜种子埋进土里。不出几天, _________,戴一顶精致的小黑帽,小黑帽下边,是一张娇小嫩青的笑靥,含羞带怯,探头 探脑,俏皮可爱。挣脱帽子的束缚,幼弱的瓜苗伸展身子,在春风细雨里茁壮成长,渐渐地, 绽出绿叶,抽出瓜蔓,昂扬着一股向上攀爬的生机。 转眼进入夏天,丝瓜藤蔓撒开了欢儿,爬上木桩,爬上草绳,缠缠绕绕,密密交织。院 子里,肆意绽放的丝瓜花,吹起一支支金色的号角,随风吐出丝丝缕缕的芬芳。烈日当空, 暑气蒸腾,瓜荫笼罩处,地上光影斑驳,丝丝凉意沁入心田。 落日西坠,斑驳的影子,斜斜地映在院子里。忽然,_________,瓜叶随风摇曳,瓜荫 随风漾动,暑气随风飘散。红通通的夕阳,泊进莽莽苍苍的群山。晚饭后,一家老小,喜欢 在瓜架下乘凉。劳作一天的大人们,斜靠在竹椅上,一边低低地絮谈,一边轻轻地挥着蒲扇, 赶走几只蚊子。小孩子们呢,或坐在小板凳上,或躺在凉席上,或依偎在大人怀里。宁静的 庭院,流萤点点,重重叠叠的瓜荫里,有虫声,繁密如雨。 93.下列各项中,与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小黑帽下边,是一张娇小嫩青的笑靥,含羞带怯,探头探脑,俏皮可爱。 A.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B.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的感动。 C.瓜叶随风摇曳,瓜荫随风漾动,暑气随风飘散。 D.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9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宁静的庭院里流萤点点,重重叠叠的瓜荫里有繁密如 雨的虫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95.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答案】 93.A 94.①原文多用短句,有强调作用,句式灵活,节奏明快;②原文表述与全文语言风格一致, 更生动自然,更具诗情画意(更有画面感,更具诗意美) 95.①丝瓜种子就发芽了;②阵阵晚风吹进小院。 【分析】 9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修辞手法的能力。 例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具有了人的动作,情态。 A.“袅娜”“羞涩”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将花当做人来写。 B.设问,一问一答。 C.排比,连用三个整齐句式,增强了表达效果,富有美感。 D.通感,视觉和听觉相互贯通。 故选 A。 94.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句子的能力。 “宁静的庭院,流萤点点,重重叠叠的瓜荫里,有虫声,繁密如雨”多用短句,有强调作用, 如“宁静的庭院”强调庭院的宁静,“有虫声,繁密如雨”强调虫声繁多,并且有三字、有 四字,还有五字,甚至更多,句式灵活,节奏明快; 就语言风格而言,“宁静的庭院里流萤点点,重重叠叠的瓜荫里有繁密如雨的虫声”虽然也 能表现出夏夜庭院的宁静,却与全文语言风格不太一致。而“宁静的庭院,流萤点点,重重 叠叠的瓜荫里,有虫声,繁密如雨”将其拆分为短句,有点有面,有声有色,更有画面感和 诗意美。 9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由前句“把乌黑的丝瓜种子埋进土里。不出几天”和后句“戴一顶精致的小黑帽,小黑帽下 边,是一张娇小嫩青的笑靥,含羞带怯,探头探脑,俏皮可爱”可知,这几句描写种下丝瓜、 丝瓜发芽时的情景,因此,第一空应为“丝瓜种子就发芽了”一类的句子。 由“瓜叶随风摇曳,瓜荫随风漾动,暑气随风飘散”可知,是风吹动了瓜叶,因此,第二空 应为“阵阵晚风吹进小院”一类的句子。 注意语言表达简洁,不要超过字数。 (2021·浙江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称的“文房四宝”,就是传统文化的外 在体现。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其中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文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 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毛笔,比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 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历史舞台,( ),在当今的书画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其 生命力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记》 《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记载。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距离至今至少有 6000 年以上历史。 9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毛笔与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B.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与毛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C.到了近代,毛笔与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D.钢笔、铅笔、圆珠笔与毛笔在近代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97.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8.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存在语病,请做出修改。 【答案】 96.A 97.B 98.改为“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今有 6000 年以上历史”,或者“但 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今至少有 6000 年历史”。 【解析】 9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B.句意侧重“钢笔、铅笔、圆珠笔”,而语境应强调“毛笔”; C.“到了近代”,与前文“可后者”语意不衔接; D.表述的重点依然是“钢笔、铅笔、圆珠笔”。 故选 A。 9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把“笔”比成“锄”,把“笔”比成“田”,把“用笔在纸上写字”比成“用 锄在田上耕种”,是比喻手法。 A.“多情”“忧乐”是拟人手法; B.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把“愁”比作“一江春水”; C.运用了借代,用“黄发”代指老人,用“垂髫”代指儿童; D.运用了拟人手法,“羌笛怨”拟人。 故选 B。 9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至少有 6000 年以上历史”错误,成分赘余,“至少”和“以上”赘余;“距离至今”错 误,成分赘余,去掉“距离”。 改为“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今有 6000 年以上历史”,或者“但据史 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今至少有 6000 年历史”。 (2021·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 受全球疫情影响,在健身场馆聚集风险高、人们运动需求增长的背景下,云健身应运而 生。云健身即线上健身,健身者跟着视频或直播自主健身,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既方便 又安全。受云健身启发,国际奥委会组织发起了一系列线上体育活动,吸引了 5000 名奥运 选手以及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43 亿人参加,不但给那些发布禁足令国家的民众以调节 身心的机会,更是给他们注入了战胜疫情的新活力。客厅足球、卧室平板、书房芭蕾等云健 身形式层出不穷,在社交网络上掀起热潮。 云健身已经不是简单的生活方式,它连接互联网络的两端,掀起人们健身的热情,也增 强了人们共同战胜疫情的信心。动一动、出出汗,既是健身也是抗疫的一部分,保护自己就 是保护他人。总有一天,疫情会烟消云散。 99.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不超过 20 个字。 100.当疫情烟消云散,云健身还会继续流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100 字以内) 【答案】 99.疫情期间“云健身”成为新的健身方式(或掀起热潮)。 100.示例:我认为云健身这种全新的健身方式将继续焕发蓬勃的生命力。即使疫情结束, 线下健身的安全问题无需顾虑,但是云健身的独特的优势依然存在。它不受时空限制,不仅 能满足人们的运动需求,契合当前紧张的生活节奏,还能以别样的互动带来乐趣。 【分析】 9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根据开头“受全球疫情影响,在健身场馆聚集风险高、人们运动需求增长的背景下,云健身 应运而生”,可知“云健身”是在疫情期间应运而生的,根据对“云健身”的介绍,以及对 人们参加云健身热情的介绍,可得出“云健身”在疫情期间掀起热潮。据此分析概括答案即 可。 10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 根据题干“当疫情烟消云散,云健身还会继续流行吗”,可知在做答时首先要写出观点,因 为文段介绍了“云健身”的很多好处,所以观点可为肯定:当疫情烟消云散,云健身还会继 续流行。然后抓住文段中对“云健身”优势的介绍内容,根据“云健身即线上健身,健身者 跟着视频或直播自主健身,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既方便又安全”“客厅足球、卧室平板、 书房芭蕾等云健身形式层出不穷”,可分析“云健身”不受时空的限制,运动形式多样,既 方便,又安全;根据“它连接互联网络的两端,掀起人们健身的热情”,可分析不仅能满足 人们的运动需求,契合当前紧张的生活节奏,给人们带来互动乐趣。 如果是否定观点,则可抓住线下健身优于“云健身”的方面分析,如线下健身场地宽敞,设 备齐全等方面分析。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