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语文最后阶段差缺补漏试题——文言文阅读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后事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项羽使平击降之;还,拜为都尉,赐金
二十镒。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仗剑亡,
渡河,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
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 ,
典护军。诸将尽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如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
益幸平。
周勃、灌嬰等言于汉王曰:“臣闻平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
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
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
“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
不能用。闻汉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
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
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
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态所为,不问其出入。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
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
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县进楚使。楚使归,
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
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B.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 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C.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D.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鸿门宴》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也指此意。
B.长者,文中指地位显贵的人。《齐桓晋文之事》中“为长者折枝”一句中“长者”也是这个意思。
C.大牢,即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文中“大牢具”是指牛、羊、豕三
牲皆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
D.赐骸骨,亦称“请骸骨”“乞身”,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思是请允许我自己回老家安度晚年,使骸骨得
以归葬故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能言善辩,陈平归汉后诸将对他的非议引起了刘邦的怀疑,他的一番陈述最终让刘邦力排众议。
B.刘邦知人善任,面对将领们因重用陈平而喧哗议论,刘邦称用人更应看重其才能而非品行。
C.项羽律下严请。汉王攻占了殷地,项羽大怒,准备杀掉当初参与千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逼得陈平反
楚奔汉。
D.亚父范增多谋善断。汉王向项羽请求议和,但范增劝项羽急攻索阳,体现出正确的战略主张。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挺身间行,杖剑亡,渡河,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
②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刘词辟为从事,词卒,遗表荐普于朝。太祖尝与语奇之及
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车驾征李筠命普与吕馀庆留京师从平上党迁兵部侍郎乾德五年春,加右仆射。
开宝二年冬,普尝病,车驾幸中书。三年春,又幸其第抚问之,赐赉加等。六年,帝又幸其第。普以隙地
私易尚食蔬圃以广其居,又营邸店规利。卢多逊因召对屡攻其短,太祖怒,下御史府按问,悉抵罪。普恩
益替,始诏参知政事与普更知印,以分其权。未几,出为河阳三城节度。会诏下亲耕籍田.. , 普表求入
觀,辞甚恳切。籍田礼毕,太宗欲相吕蒙正,以其新进,藉普旧德为之表率,册拜太保兼侍中。旧制,宰
相以未时归第,是岁大热,特许普夏中至午时..归私第。淳化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令留守通判刘昌言奉表
求致政,中使驰传抚问,凡三上表乞骸骨。拜太师,封魏国公,令养疾,七月卒,年七十一。二女皆笄. ,
普妻和氏言愿为尼,太宗再三谕之,不能夺。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已任。宋初,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祖吉守郡为奸利,事觉下狱。郊礼将近,太宗疾其贪墨,遣中使谕旨曰:“郊赦可
特勿货祖吉。”普奏曰:“败官抵罪,宜正刑辟。奈何以吉而隳陛下赦令哉?”太宗善其言,乃止。真宗咸平
初,追封韩王。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尝与语/奇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车驾征/李筠命普与吕馀庆留京师/从平上党/迁兵部
侍郎/
B.太祖尝与语/奇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车驾征李筠/命普与吕馀庆留京师/从平上党/迁兵部
侍郎/
C.太祖尝与语/奇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车驾征/李筠命普与吕馀庆留京师/从平上党/迁兵部
侍郎/
D.太祖尝与语/奇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车驾征李筠/命普与吕馀庆留京师/从平上党/迁兵部
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度,即节度使,三国时东吴孙权始置,掌管军粮,至唐以后为领兵之官。
B.籍田,帝王亲自耕作的小块农田,帝王亲耕是古代吉礼,寓意为重视农耕。
C.午时,天干计时的十二时辰之一,又称为日中、日正,亦泛指中午前后。
D.笄,指女子十五岁。古时候女子年满十五岁须束发插簪,是女子成年之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普颇得重用。后周时,他已被推荐到朝廷任职;北宋建立后,他分别在太祖、太宗时期担任过重要
职位,一度官至宰相。
B.赵普深受恩遇。他生病时,皇帝曾亲自看望,也曾派人专门安抚慰问;皇帝还曾为他打破惯例,允许
他提前退朝避暑热。
C.赵普曾遭疏远。他私扩住宅,经营客店谋利,又被人多次批评,皇帝对其恩宠渐淡,后来下诏分其权,
不久将其调出京师。
D.赵普刚毅善言。宋初宰相大多沉默寡言。他却敢于发声,坚持己见,太祖不愿任用他所推荐的人员,
他仍一再执著推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卢多逊因召对屡攻其短,太祖怒,下御史府按问,悉抵罪。
②郊礼将近,太宗疾其贪墨,遣中使谕旨曰:“郊赦可特勿贷祖吉。”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二岁而孤,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
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
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
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
自仲淹倡之。
李元昊反,会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进仲淹龙图阁直学士以副之。延州诸砦(寨)多失守,仲淹
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明年正月,仲淹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城
十二砦,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为立
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
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
淹,遂改参知政事....。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
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以天下为已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
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
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
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
之如父,斋戒..三日而去。
(《宋史•范仲淹传》节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仲淹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
B.仲淹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
C.仲淹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
D.仲淹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经”指孔子整理传授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先秦古籍。
B.参知政事,宋代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辅助宰相处理政事。
C.朋党,原指朝廷中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人结成的非政治关系,后来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
的宗派。
D.斋戒,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腥,戒除游乐活动,表示诚心致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少有志向,勤奋苦读。学习昼夜不停,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无食可吃,就以稀粥
充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他却不以为意。
B.范仲淹善守边疆,维护和平。他自荐抚边,明号令,爱士卒,对来归附的少数民族,真诚相待,通过
自己的努力,边境安宁,叛者请服。
C.范仲淹勇于改革,励精图治。依仗皇帝支持,大刀阔斧地整治官场,引发吕夷简党羽不满,被按察使
弹劾。
D.范仲淹广施恩德,受民爱戴。设置义庄,济助士人,执政忠厚,生前被治下百姓建立祠堂祭祀,死后
受到羌人哭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城十二砦,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②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谦传
(明)王世贞
①于谦,字廷益,其先河南人。谦生而颀皙 ,美容止。七岁,僧兰古春善相,见而大奇之,曰:“所相人,
无若此儿者,异日救时宰相也。”二十三岁举进士,拜江西道监察御史。谦风骨秀俊,音吐鸿鬯,每奏对
宣庙前,上必为倾听。
②久之,议增补各部右侍郎,治诸镇粮税,兼练卒抚民。上手书谦姓名付吏部,遂超.拜兵部右侍郎,兼治
河南、山西。奉玺书以往,年仅三十三,时人荣之。谦感上知遇,夙夜拊循郡邑,延访父老,以便益病苦。
岁饶则多出官镪,籴民粟归庾;俭则吐庾粟,减直以粜。公私得相赡,而于下尤利。
③谦既在官久,威惠流闻。尝轻骑自河内历太行而盗有窥者谦厉声叱之皆大惊散走。曰:“不知为我公,死
罪,幸赦我。”谦异。
④数当入朝议事,人谓即不橐.金往,宁无一二土物,如合芗、干菌、裹头之类,足以充内交际耶?谦笑而
两举其袖,曰: “吾惟有清风而已。且交际物之几何,而闾阎短长可畏也。”因赋诗见志。
⑤郕王①既即大位,益贤谦,虚己委焉。入对,慷慨泣奏曰:“虏得志,挟我大驾,势必长驱而南。今六军实
力、武库、兵器尽矣。凡兵皆出营郭外,毋令避而示弱。通州仓欲守之或不能,委.以与敌则可惜,宜令官
军皆给一岁禄奉,听.其自运。”上皆嘉纳之。
⑥虏报益急,诸中贵人之鼠窜者、恋土者相轧未定,而搢绅士人多遣其私重归。谦乃恸哭,廷诤曰:“京
师,天下本。宗庙、社稷、山陵,宁此百官万姓帑藏庾廪萃此?此而不守,去欲安之?今日足一动,明日
大事去矣。且虏乘胜骄,实不足畏也。”上闻之曰:“善。”其一听谦处分。
(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
(注)①郕王:朱祁钰,明朝的第七位皇帝。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人谓即不橐.金往________
②委.以与敌则可惜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遂超.拜兵部右侍郎( )
A.高超
B.擢升
C.超凡
D.跳上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听.其自运( )
A.判断
B.听信
C.治理
D.任凭
(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谦感上知遇,夙夜拊循郡邑,延访父老,以便益病苦。
(5)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尝轻骑自河内历太行而盗有窥者谦厉声叱之皆大惊散走
(6)第④段写于谦入朝议事,《明史•列传第五十八》也有记载,相关文字如下:“而谦每议事京师,空
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两文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请加以比较并探究可能的原因。
(7)第⑥段于谦的谏诤很有针对性和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5.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养晦堂记
①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
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
不足深较也。
②盖《论语》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曾不得与首阳饿莩①挈论短长矣。余尝即其说推之,自秦汉以来,迄
于今日,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
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②污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而其间又有功业文学猎取浮名者,自以
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
也。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自处于高明。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
行贾竖之营营者行将同归于澌尽,而毫毛无以少异。岂不哀哉!
③吾友刘君孟容,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
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④昔周之末世,庄生闵天下之士湛于势利,汩于毁誉,故为书戒人以□□□□。君子之道,自得于中,而外
无所求。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举世不见知而无闷。自以为晦,天下之至光明也。若夫奔命于烜赫之途,
一旦事尽意索,求如寻常穷约之人而不可得,乌睹可谓焜耀者哉?余为备陈所以,盖坚孟容之志;后之君
子,亦观省焉。
(注)①首阳饿莩:指伯夷、叔齐 ②污行贾竖:称奴仆、差役、贪(坏)官、奸商。
(1)第①段方框内应填入的虚词是( )。
A.矣
B.耶
C.者
D.乎
(2)分析第②段举“齐景公”这一例子在说理上的作用。
(3)根据第①段内容将第④段“故为书戒人以□□□□。”补充完整。
(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皇甫百泉①《三州集》序
(明)王世贞
在昔唐宋时,朝士大夫称得罪去者,往往屈为荒远郡佐员外署置。其禄虽有之,仅自给妻子耳。为之上者,
不以责其吏②能;为之下者,亦不谓其能吏我:以故鲜钱谷法比③、簿书期会之烦。其余日,则足以竭其
工于诗。虽其诗之工,然不过以之发其羁孤无聊、磊落不平之思而已。其山川之奇丽,则辱之而为险恶;
风日之骀荡则辱之而为憯凄以至物候之稍偏民俗之稍异则辱之而为瘴为疠为魑魅魍魉若不可一朝居者。如
沈宋元白刘柳诸君子之言,固具在其探幽造微,穷变尽态,固不可以余说而废其工,然要之有出于叹老嗟
穷、忧谗畏讥之外者乎?有能如风人④之所谓可以兴、可以群且怨者乎?
明世则不然。士大夫坐谪者,仅少镌其秩级,而不限以地之远近。为之上者,少优以礼而不废其事;为之
下者,以叙迁之吏待之而忘其端。其外既有所縻于职,而内又无所大概于念,宜其人之工事而拙言也。夫
明之诗,诚不足以拟唐之工;然于臣子之节,亦即修矣。而余乃复交致其不满者,何也?之唐而使风人之
义渝也,之明是使天下无风人也。
吾郡以诗名天下,至嘉靖间最;嘉靖中诸名能诗者,独皇甫氏最;皇甫氏昆季四人,独子循先生最。先生
绮岁通朝籍,三事公卿,皆折行而与之礼。先生既负才,有重名,然秉执劲节,多所抵牾。以故从虞部郎
始谪佐黄州,稍迁南司勋部郎,辄又谪佐开州,量移婺州,最后迁滇宪以罢。
黄,故楚饶郡,又邻天子汤沐之邑;开,属魏,为三辅地;婺,属越,越又天下首藩。当事者虽不能尽知
先生,其所以处先生,雅亦已胜唐;而先生亦不以谪故,遂厌薄其吏道。其为吏,亦竟不肯缘饰时好而诎
其诗,其诗之工不待言。然要之志有所微动,则必引分以通其狭;气有所微阻,则必广譬以宏其尚。其山
川风日,物候民俗,偶得其境以接吾意,而不为意于其境。盖先生之诗之工,取工于穷者也,非用其工于
穷者也。吾不知其后先于风人,第于所谓兴与群与怨者,盖三复而略得之矣。先生庀材于江左,得格于大
历,其为虞部,有《虞部集》;为司勋,有《司勋集》;中岁依白下释氏居,有《禅栖集》;宪滇,有《南
中集》;归,有《还山集》;其所用,得罪为三州故,详自序中,兹不赘。
(选自《弇州四部稿》,有删改)
(注)①皇甫百泉:皇甫访,字子循,号百泉,与王世贞同为吴郡人。②吏:同“使”。③钱谷法比:钱
谷,财政方面的事物;法比,法律条例。④风人:诗人。“风”为诗经六义之一,故以“风人”为诗人;孔子
认为诗之本义在于“兴观群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责.其吏能 责:要求。
B.固具在其探幽造.微 造:虚构。
C.其外既有所縻.于职 縻:束缚。
D.先生绮岁..通朝籍 绮岁:年少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固不可以.余说而废其工 醉则更相枕以.卧
B.宜其人之.工事而拙言也 不知老之.将至
C.而.不为意于其境 而.母立于兹
D.第于所谓兴与.群与怨者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唐宋时期,往往将获罪的朝士大夫贬谪到荒僻偏远之地;朝士大夫们在被贬任上所作诗歌,
内容主题往往不能超出叹老嗟穷、忧谗畏讥之外。
B.皇甫访既有才学又有名声,只是由于坚守节操而与人多有冲突,因而多次被贬;《三州集》收录的是
他在黄州、开州、婺州这三个被贬任上所作的诗。
C.文章中论明代诗坛,认为有明一代诗词昌盛,其中以嘉靖年间为最;嘉靖年间能作诗之辈,以皇甫一
家为最;皇甫一家兄弟四人中,又以皇甫访为最。
D.文章以唐宋开篇,继之以明世,进而至于皇甫访其人,行文脉络清晰;笔至皇甫访处,又叙其事论其
诗,谓其得“兴群怨”之旨,读之深有余味。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风 日 之 骀 荡 则 辱 之 而 为 僭 凄 以 至 物 候 之 稍 偏 民 俗 之 稍 异 则 辱之 而 为 瘴 为
疠 为 魑 魅 魍 魉 若 不 可 一 朝 居 者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明之诗,诚不足以拟唐之工;然于臣子之节,亦即修矣。
②当事者虽不能尽知先生,其所以处先生,雅亦已胜唐。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良论
(清)龚自珍
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琴,羿之发羽,僚之开丸,古之所谓神技也。戒庖丁之刀曰:多一割亦笞汝,少一
割亦笞汝。韧伯牙之弦曰:汝今日必志于山,而勿水之思也。矫羿之弓,捉僚之丸曰:东顾勿西逐,西顾
勿东逐。则四子者皆病.。
人有疥癣之.疾,则终日抑搔之;其疮痛,则日夜抚摩之,犹惧未艾,手欲勿动不可得。而乃卧之以独木,
缚之以长绳,俾四肢不可以屈伸,则虽甚痒且甚痛,而亦冥心息虑以.置之耳。何也?无所措术故也。
律令者,吏胥之所守也;政道者,天子与百官之所图也。守律令而不敢变,吏胥之所以侍立而体卑也;行
政道而惟吾意之所欲为,天子百官之所以南面而权尊也。为天子者,训迪其百官,使之共治吾天下,但责
之以治天下之效。不必问其若之何而以为治,故唐、虞三代之天下无不治;治天下之书,莫尚于.六经,六
经所言,皆举其理、明其意,而一切琐屑牵制之术,无一字之存,可数端瞭也。
约束之,羁縻之,朝廷一二品之大臣,朝见而免冠,夕见而免冠,议处、察议之谕不绝于邸钞。部臣工于
综核,吏部之议群臣,都察院之议吏部也,靡月不有。府州县官,左顾则罚俸至,右顾则降级至,左右顾
则革职至。其不罚不议者,例之所得行者,虽亦自有体要,然行之无大损大益。盛世所以期诸臣之意,果
尽于是乎?
夫聚大臣群臣而为吏,又使吏得以操切大臣群臣,虽圣如仲尼,才如管夷吾,直如史鱼,忠如诸葛亮,犹
不能以一日善其所为,而况以本无性情,本无学术之侪辈..耶?
夫乾纲贵裁断,不贵端拱无为.. , 亦论之似者也。然圣天子亦总其大端而已矣。至于内外大臣之权,殆
亦不可以不重。权不重则.气不振,气不振则偷,偷则敝。权不重则民不畏不畏则狎狎则变待其敝且变而急
思所以救之恐异日之破坏条例将有甚焉者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戒.庖丁之刀曰 戒:告诫
B.则四子者皆病. 病:困窘
C.本无学术之侪辈..耶? 侪辈:无名之辈
D.不贵端拱无为.. 无为:无所作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有疥癣之.疾 不知东方之.既白
B.而亦冥心息虑以.置之耳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莫尚于.六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权不重则.气不振 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古代传说中的“神技”为喻,抨击了清王朝操切大臣、不肯放权,大胆提出以君臣共治天下的主张。
B.用繁琐的法令约束百官,就会助长因循守旧、谨小慎微、苟且偷安之风,大臣和吏胥团结一心才能长
治久安。
C.这篇政论文要求君主在大臣们履行职责时不要过多干涉,流露出强烈的现实危机感和变法革新的时代
要求。
D.作者有感而发,以古今之治的对比来突出问题,又以对偶、排比、反问等手法来加强语气,慷慨激愤,
很有感染力。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权 不 重 则 民 不 畏 不 畏 则 狎 狎 则 变 待 其 敝 且 变 而 急 思 所 以 救 之 恐 异 日 之
破坏 条 例 将 有 甚 焉 者 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今日必志于山,而勿水之思也。
②但责之以治天下之效,不必问其若之何而以为治。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荀攸字公达,彧从子..也。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
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
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
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
殽、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事垂就而觉,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
自若,会卓死得免。弃官归,复辟公府,举高第,迁任城相,不行。攸以蜀汉险固,人民殷盛,乃求为蜀
郡太守,道绝不得至,驻荆州。
太祖迎天子都许,遗攸书,于是征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太祖素闻攸名,与语大悦,谓荀彧、钟繇曰:
“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以为军师。建安三年,从征张绣。攸言于太祖曰:“绣
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
其势必相救。”太祖不从,遂进军之穰,与战。绣急,表果救之。军不利。太祖谓攸曰:“不用君言至是。”
是岁,太祖自宛征吕布,至下邳,布败退固守,攻之不拔,连战,士卒疲,太祖欲还。攸与郭嘉说曰:“吕
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
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禽布。
七年,从讨袁谭、尚于黎阳。明年,太祖方征刘表,谭、尚争冀州。冀州平,太祖表封攸曰:“军师荀攸,
自初佐臣.. , 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于是封陵树亭侯。十二年,下令大论功行封,增邑四
百,并前七百户,转为中军师。魏国初建,为尚书令。
攸从征孙权,道薨.。太祖言则流涕。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
B.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
C.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
D.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子:从,堂房亲属。从子,用作自己父亲之兄弟(伯父/叔父)之孙的称谓;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
之子称作从子。
B.桓文之举:桓文,为春秋五霸中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并称。桓文之举,代指平定天下的大事。
C.佐臣:是曹操对荀攸的称谓,强调荀攸辅佐自己的地位。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
的贵族。而“崩”是指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去。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攸敏锐果敢。祖父荀昙过去的下属张权请求为去世的祖父守墓,荀攸怀疑其必有问题;在董卓作乱
后,他与人谋划刺杀无道凶残的董卓,以安定天下。
B.荀攸作为军师,对作战形势分析准确。在跟随曹操征讨张绣过程中,认为不能急于进攻张绣,应该等
待张绣与刘表两股势力分化后再进攻才有利。
C.荀攸在作战中能做到知彼。曹操征讨驻扎在宛地的吕布不顺,产生退兵之念,荀攸认为吕布军队士气
低迷、陈宫智慧未能发挥作用,建议曹操以水急攻吕布。
D.荀攸深得曹操赏识。被曹操启用之初就得到盛誉,在后来多次从征中为曹操出谋划策,得到曹操认可,
被封侯升职。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
②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
9.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陈希亮,字公弼。希亮幼孤好学,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表其闾.曰“三
俊”。初为大理评事、知长沙县。有僧海印国师,出入章献皇后家,与诸贵人交通,恃势据民地,人莫敢
正视,希亮捕治置诸法。再迁殿中丞,徙知鄠县。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希亮禁之,
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及罢去,父老送之出境。母终服除为开封府
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外戚..沈元吉以奸盗杀人,希亮一
问得实,自惊仆死,沈氏诉之,诏御史劾希亮及诸椽吏。希亮曰:“杀此贼者独我耳。”遂引罪坐废。期年,
盗起京西,杀守令,富弼荐希亮可用,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希亮以牢城卒杂山河户,
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代还,乃以为宿州。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常坏舟。希亮
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诏赐缣以褒之,仍下其法,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是岁,盗起宛句,
昼劫张郭镇,执濮州通判井渊。乃以希亮为曹州。不逾月,悉擒其党。迁京东转运使。除州守暴苛,以细
过籍民产数十家,获小盗,使必自诬抵死。希亮言其状,卒以废去。数上章请老,不允,移知凤翔。仓粟
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
易旧,官民皆便。英宗即位,迁太常少卿。未几致仕,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陈希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
B.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
C.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
D.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
(2)下列对文中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戚,指帝王母、妻家的亲戚。历史上,不少外戚位高权重,常导致外戚干政之祸。。
B.闾,本义指古代里巷的门,后泛指人们聚居的地方,并常以“闾左”代称富豪望族。
C.淫祠,指民间私自滥建的不合礼制的祠庙。古代对祭祀对象和礼仪均有官方规定。
D.畿,指古代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泛指邻近京城的广大地区,如“京畿”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希亮巧架飞桥,政绩卓著。宿州任上,他设计了无柱的飞桥,解决了水桥相争的问题,便利了行船,
朝廷下诏赏赐褒奖,让他沿汴河直到泗州修建这种飞桥。
B.陈希亮禁巫毁祠,受民爱戴。他任职鄠县时,当地巫师装神弄鬼,恐吓百姓,聚敛钱财,他严令禁止,
并拆毁淫祠,勒令巫师从事农业生产,深受百姓爱戴。
C.陈希亮守城保境,捕盗安民。房州盗匪猖獗官府却没有军队,他组织数百人日夜守卫,声势大振,民
心安定;宛句贼势嚣张,他到曹州不足一月,就擒获了贼党。
D.陈希亮敢于担当,便官利民。在凤翔时,他开仓借粮给遭遇饥荒的百姓,并一个人承担责任,秋天丰
收后百姓用新粮偿还陈谷,既利了民又解除了储粮霉变之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诸贵人交通,恃势据民地,人莫敢正视,希亮捕治置诸法。
②除州守暴苛,以细过籍民产数十家,获小盗,使必自诬抵死。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人也。祖资,魏骠骑将军。父宏,南阳太守。楚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多所陵傲,
缺乡曲之誉。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
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楚既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初至,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
因此而嫌隙遂构。苞奏楚与吴人孙世山共讪毁时政,楚亦抗表自理,纷纭经年.. , 事未判,又与乡人郭
奕忿争。武帝虽不显明其罪,然以少贱受责,遂湮废积年。初,参军不敬府主,楚既轻苞,遂制施敬,自
楚始也。征西将军、扶风王骏与楚旧好,起为参军。转梁令,迁卫将军司马。时龙见武库井中,群臣将上
贺,楚上言曰:“顷闻武库井中有二龙,群臣或有谓之祯祥而称贺者,或有谓之非祥无所贺者,可谓楚既
失之,而齐亦未为得也。夫龙或俯鳞潜于重泉,或仰攀云汉游乎苍昊,而今蟠于坎井,同于蛙虾者,岂独
管库之士或有隐伏,厮役之贤没于行伍?故龙见光景,有所感悟。愿陛下救小过,举贤才,垂梦于傅岩① ,
望想于渭滨② , 修学官,起淹滞,申命公卿,举独行君子可惇风厉俗者,又举亮拔秀异之才可以拨烦理
难矫世抗言者,无系世族.. , 必先逸贱。夫战胜攻取之势,并兼混一之威,五伯..之事,韩、白之功耳;
至于制礼作乐,阐扬道化,甫是士人出筋力之秋也。伏愿陛下择狂夫之言。”惠帝初,为冯翊太守。元康
三年卒。初,楚与同郡王济友善,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铨邑人品状,至楚,济曰:“此人非卿所能目,
吾自为之。”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楚少时欲隐居,谓济曰:“当欲枕石漱流。”误云“漱石枕
流”。济曰:“流非可枕,石非可漱。”楚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厉其齿。”楚少所推服,
惟雅敬济。初,楚除妇服,作诗以示济,济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傅岩:古地名。相传商代贤士傅说为奴隶时版筑于此,故称。后泛指栖隐之处或隐逸之士。②
渭滨:代指姜子牙。《韩非子•喻老》:“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后以“渭滨”指太公望吕尚。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
事
B.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
事
C.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
事
D.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
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揖,古代汉族交际礼仪,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上古时开始流行,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多数
用于平辈之间。
B.经年,经过一年。此处的“经年”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中的“经年”
词义相同。
C.世族,原指先世有功之官族,后泛指世家大族。如韩愈《卢氏墓志铭》中有“夫人本宗,世族之后”可谓
佐证。
D.五伯,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指齐桓公、
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楚出身官宦世家,其才学文章无与伦比,且性情豪爽超逸,却常有凌侮轻慢他人居高自傲的言行,
故在当地缺少美誉。
B.孙楚自负才气过人,对待上司、同僚、同乡态度均十分轻慢,武帝虽然对其非常欣赏,也不得不公布
其罪状,将其停职处理。
C.孙楚见识高远,不同流俗。当时“龙见武库井中”,他认为大臣们的看法均属错误,朝廷应从这种自然现
象中得到感悟和启发。
D.孙楚才思敏捷,重情重义。好友王济对其颇为推崇,称赞其才识出众,对孙楚悼念妻子的诗作大加赞
赏,认为诗作情深意浓,令人感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回答问题。
①楚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厉其齿。”
②针对“龙见武库井中”,孙楚向皇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请简要回答。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幼颖异,十三岁能为文,十七时作《函关赋.》,已传人口。游学于陈,学官
苏辙爱之。因得从轼游,轼亦深知之,称其文汪洋冲澹,有一倡三叹之声。弱冠第进士,入为太学..录,范
纯仁以馆阁荐,累擢起居舍人。
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
众,分日载酒肴饮食之。诲人作文以理为主,尝著论云:“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
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夫不知为文者,无所复道。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
工,世未尝有也。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顺道而行,滔滔汩汩,日夜不止,冲砥柱,绝吕梁,放于
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波涛,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蛟龙鱼鳖,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
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
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学者以为至言。作诗晚岁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而乐府效张籍。
久于投闲,家益贫,郡守翟汝文欲为买公田,谢不取。晚监南岳庙,主管崇福宫,卒,年六十一。建炎初,
赠集英殿修撰。
(选自《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有删改)
(二)
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其学长于
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
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鼎俎.. , 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
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
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
可得也。
(选自《张耒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
B.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
C.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
D.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是古典文学中的一种体裁,讲究文采、韵律,其特点为“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抒情。
B.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以后太学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人才的。场所。
C.《六经》,《诗》《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