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1年高考语文最后阶段查缺补漏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08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1年高考语文最后阶段查缺补漏 含答案

ID:698277

大小:75.58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1-05-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高考语文最后阶段差缺补漏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父亲的遗产 金狐 梁燕是我固定的“麻友”,她是个有钱的主儿,从头到脚都花钱倒饬过,这是别人说的,她自己从不承认这 回事。她老公常年在江浙沪一带做生意,聚少离多,只要梁燕换了包包或者手指上又多出一枚亮闪闪的钻 戒,我们就都知道他回来了。这样的女人,如果不吃点苦头,别人心里是很难平衡的。 没想到第一个让梁燕吃足苦头的是她父亲。那天,她牌运特别差,连输了几把,任凭手机铃音响个不停。 她瞄了一眼说:“我老爸,特烦人,瞎操心,不让打麻将,要我出去找工作。” 哪知,这几个电话都是保姆打来的,她父亲病危了。等到打完麻将赶到医院时,人已经没了。令梁燕万万 没想到的是,老人的遗嘱里,十几万的存款和老屋全部留给了保姆。 简直是晴天霹雳。 梁燕曾经的家,怎么舍得拱手让人?院子里的桂花树,那是父亲在她十岁生日的时候亲手种植的,如今已 经枝繁叶茂,有一侧的枝条一直伸展到房间的窗子跟前,每到秋天,金黄的花瓣时时掉落下来,阵阵清香 弥漫着整个庭院。梁燕无法想象,伴随着青春记忆的这座房子、这棵树会不再属于她。梁燕母亲去世得早, 父亲怕她受委屈没再续弦,独自把她拉扯大,尽自己所能供她衣食住行,哪样都不比周围孩子差。然而, 正是这样一位慈父,竞然剥夺了她的继承权。 我们几个“麻友”陪着梁燕去把保姆的东西一样一样扔在地上,用脚踩着、踢着。我们教她在网上发帖子“缺 德保姆骗光老人所有家产”。她老公倒好,老人一下葬他就溜之大吉了,不但不帮她,还怒冲冲打来电话 责问她:“发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保姆上网吗?有本事你打官司去。” 我拍拍梁燕的肩膀安抚她:“不怕,有我们呢。”可是,不久我就为自己说了这样的大话而羞愧了。打官司 需要钱,梁燕找我借钱,我推说手头紧,一分都没借给她。俗话说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她真走了 霉运,继承权的问题还没解决,老公又和她闹起了离婚。 “麻友”小芳消息灵通,有一天在路上遇见我,非把我拖到附近的咖啡厅里去,神神秘秘地告诉我说,律师 看了梁燕提供的安装在她家老房子的监控,不帮她了。 奇怪,我之前听说那个律师对这个官司很感兴趣,主动找上门来要帮梁燕。小芳看我满脸疑惑,说:“律 师本来是想从监控里找出点证据对付保姆,结果发现保姆很尽责,梁燕很不孝。” 再怎么不孝也是他女儿呀?总该留一点儿给梁燕吧?“是有一个信封留给梁燕的,但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 “肯定是一封信,也可能是一张存折。”我猜测。小芳摇摇头说:“绝对不会这么简单。”我的好奇心被勾起 来,很想跟梁燕问个究竞,可是许久不联系了,不好意思问。 十年后,再次见到梁燕。久别重逢。难免,旧事重提。梁燕感慨地说。那时候她难过得差点儿自杀,亲情、 爱情、友情相继失去。犯罪学有个理论叫破窗效应,当你弱的时候,像一面破窗,坏人闻风而至,随意朝 你扔石头。 梁燕的话使我感到不安,脸蛋莫名发烧。我开玩笑说:“我可没朝你扔过石头。”她点点头,嘴角分明闪过 一抹嘲讽的微笑,说:“我并不埋怨任何人。上帝是公平的,他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打开了一扇窗。我 从贩菜、贩卖服装开始,依靠自己的努力积累了资本。今天是我夕阳红养老院的开业典礼,你们几个都能 赶来捧场,我很高兴。今晚我请客,一醉方休。”她的话使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看她眉飞色舞的样子,从 前的亲切感在我们心头复苏。我趁机问:“听说你父亲当年还给你留下一个信封?” “是呀。”梁燕说,“正是信封里的东西使我放弃了那场官司。” 梁燕把我们引进大厅,停在一处玻璃展柜跟前。展柜内,金黄的绸缎托着精致的相框,里面镶嵌着一枚亮 闪闪的一元硬币,下面还有一行钢笔字:我留给你一块钱,因为你的孝心只值一块钱。 难怪梁燕要创办这样一所养老院。“真想不到,”我说,“你老爹也怪狠的。” 梁燕却坦然一笑:“我相信这是父亲的良苦用心,还有你们更想不到的。”她指着远处大厅的一角说:“那是 我的贵人!” 一位大妈蹲在地上,细心而又娴熟地擦拭着花盆里沁出的水渍。哦,是那个保姆!窗外,桂香正浓。 (选自 2020 年 8 月上半月《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文本二: 好的小说建构丰富而温暖的人性空间。小说人性空间的容纳,并不拘泥于生命活动的客观真实,而是在一 定的社会生活状态中揣摩复杂的人性。作家在构建人性大厦的过程中,将人性置于世俗生存的空间里,又 将其超拔出来,在聆听人性的多种声音中感受内在的张力。 (摘编自江腊生《好的小说以有温度的方式与现实生活相遇》) (1)下列对文本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我”既是讲述者,又是参与者,这样不但使作品更加真实,而且拓宽了小说的主题。 B.父亲用“一元钱”为女儿的孝心估价,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无奈、悲哀、绝望,以及对女儿的鄙视。 C.谈及亲情、爱情、友情相继失去的过往,梁燕自言身陷“破窗效应”,可见她当年的窘迫境况。 D.生活的沉重打击,迫使梁燕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而艰苦创业,意在体现梁燕善于改过的形象特点。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样的女人,如果不吃点苦头,别人心里是很难平衡的”,既有“麻友”的羡慕嫉妒心,也为下文梁燕的 遭遇作铺垫。 B.这篇小说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作者善于借助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体现人性之复杂。 C.这篇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富有戏剧性;结尾更是出人意料,令人感叹;语言平实自然,又不乏含蓄典 雅。 D.作者曾说“一元钱遗产的故事其实来源于现实事件”,这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作家创作是离不开生活 的源头活水的。 (3)简要概括桂花树这一物象在文中的作用。 (4)请结合文本二的观点,试分析文本一带给你哪些“丰富而温暖的人性空间”。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韩愈 梁衡 ①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 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 呢? ②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 安,劳民伤财。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所谓“文死谏,武死战”。韩愈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 来了大祸。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 方小官。 ③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被押送出京 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我向 来觉得韩愈文好,诗却一般,只有这首,胸中块垒,笔底波涛,确是不一样:“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 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 收吾骨瘴江边。”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儿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 ④当韩愈到了潮州后,他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条件不坏,但由于地处 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 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除鳄之前,他先写了一篇《祭鳄鱼文》,这简直就是一篇讨鳄檄文。 他说我受天子之命来守此土,而鳄鱼悍然在这里争食民畜,“与刺史抗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 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他限鳄鱼三日内远徙于海,三日不行五日,五日不行七日,再不行就是傲天子之命 吏,“必尽杀乃止!”阴雨连绵不断,他连写祭文,祭于湖,祭于城隍,祭于石,请求天晴。他说天啊,老 这么下雨,稻不得熟,蚕不得成,百姓吃什么,穿什么呢?要是我为官的不好,就降我以罪吧,百姓是无 辜的,请降福给他们。一片拳拳之心。文如其人,文如其心。当韩愈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 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⑤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 的。他在政治上高举儒家旗帜,是个封建传统思想道德的维护者。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革命 新潮时,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韩愈也 是这样,他一方面反对宰相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 滥,深恶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 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 不浪费生命。 ⑥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 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有在韩愈到来 之前潮州的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 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长 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瘴在悄悄地徘徊。历 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 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⑦只这一点韩愈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他不辞海隅之小, 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三名,韩愈之后,到南宋 时,登第进士就达一百七十二名。是他大开教育之功。所以韩祠中有诗曰:“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 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这倒使我想到现代的一件实事。一九五七年反右扩大化中,京城不少知识分 子被错划为右派,并发配到基层。当时王震同志主持新疆开发,就主动收容了一批。想不到这倒促成了春 风渡玉门,戈壁绽绿荫,那年我在石河子采访,亲身感受到充边文人的功劳。 ⑧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 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节选自《把栏杆拍遍》,东方中心出版社) (1)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作者详述韩愈在潮州逐鳄鱼,不避阴雨,到处贴祭文讨鳄的做法,一方面反映出韩愈爱民为民 且欲有一番作为的拳拳之心,另一方面也可见韩愈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B.选文中作者将韩愈被贬潮州大开教育之功,与王震带领“右派”在新疆垦戈壁绽绿荫的故事进行类比,古 今相和,高度肯定了韩愈奉献于民之文人功劳。 C.选文中作者前后两次将韩愈和李白对比,第一次是为表现贬逐对韩愈影响之巨大,第二次是为烘托韩 愈贬而有为,心怀苍生的志士形象。 D.选文中作者在叙述韩愈遭遇的同时,将自身情感体会和观点评价等融入其中,记叙、议论和抒情多种 方式相结合,别具情致地塑造了立体鲜活的韩愈形象。 (2)文中⑥节在文本的结构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承上启下,上承韩愈困厄遭遇,下启对韩愈独特人生的深入思考。 B.照应开篇“我”到韩江,使文章叙述结构富有变化且层次更鲜明。 C.借“我”的行踪,形成了清晰的时间线,使行文结构更清晰有序。 D.呼应标题,连续假设和追问韩愈的经历,深刻诠释“读”的内涵。 (3)选文花大量笔墨书写韩愈“谏佛骨”被贬事,对此,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4)季羡林认为梁衡的散文创作属于典型的“经营派”,充分构思。如欲以“小议梁衡的人物散文艺术”为题, 写一则《读韩愈》的小评论,试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文游台 汪曾祺 文游台是我们县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 台在泰山庙后。 泰山庙前有河,曰澄河。河上有一道拱桥,桥很高,桥洞很大。走到桥上,上面是天,下面是水,觉得体 重变得轻了,有凌空之感。这正是杂花生树、良苗怀新的时候,放眼望去,一切都使人心情舒畅。 澄河产瓜鱼,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脂玉,无鳞无刺,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骨亦酥软可吃, 极鲜美。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但我的家乡人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 不过别处的这种鱼不似澄河所产的味美,倒是真的。因为都经过冷藏转运,不新鲜了。 泰山庙亦名东岳庙,差不多每个县里都有的,其普遍的程度不下于城隍庙。所祀之神称为东岳大帝。泰山 庙的香火是很盛的,因为好多人都以为东岳大帝是管人的生死的。每逢香期,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一进庙 门就闻到一股触鼻的香气。 正殿的对面有一座戏台。戏台很高,下面可以走人。这倒也好,看戏的不会往前头挤,因为太靠近,看不 到台上的戏。大都是站着的,也有自己从家里扛了长凳来坐着看的。 唱戏的是“草台班子”,没有什么名角,也没有什么好戏,唱的是京戏,但有些戏是徽调,没有准调准词。 只有一年,来了一个叫周素娟的女演员,在南方的科班里学过戏,唱戏很规矩,能唱《武家坡》这类的戏, 甚至能唱《祭江》……现在却混得到里下河来搭班。还有一个大花脸,嗓子很冲,姓颜。有一回,我听他在 戏台旁边的廊子上对着烧开水的“水锅”大声嚷嚷:“打洗脸水!”我从他的声音里听出了一腔悲愤。江湖艺 人,吃这碗开口饭,是充满辛酸的。 泰山庙正殿的后面,即属于文游台范围。沿砖路北行,路东有秦少游读书台。更北,地势渐高,即文游台。 台基是一个大土墩。墩之一侧为四贤祠。四贤,说法不一。明代张诞《谒文游台四贤祠》诗云:“蒲圻先 生独好古,一扫陋俗隆高风。长绳倒拽淫像出,易以四子衣冠容。”我小时到文游台,连“四子衣冠容”也没 有,只有四个蓝地金字的牌位。墩之正面为盍簪堂。“盍簪”之名,比较生僻,出处在《易经),如果用大 白话说,就是“快来堂”。我觉得“快来堂”也挺不错。我们小时候对“快来堂”的兴趣比四贤祠大得多,因为 堂的两壁刻着《秦邮帖》。小时候以为帖上的字是这些书法家在高邮写的。不是的,是把名家的书法杂凑 起来的(帖都是杂凑起来的)。帖是清代嘉庆年间一个叫师亮采的地方官属钱梅溪刻的,皆取苏东坡、黄 山谷、米元章、秦少游诸公书。曾有人考证,帖中书颇多“赝鼎”,是假的,我们不管这些,对它还是很有 感情的。 盍簪堂后是一座木结构的楼,是文游台的主体建筑。楼颇宏大,东西两面都是大窗户。我读小学时每年“春 游”都要上文游台,趴在两边窗台上看半天。东边是农田,碧绿的麦苗,油莱、蚕豆正在开花,很喜人。 西边是人家,鳞次栉比,最西可看到运河堤上的杨柳,看到船帆在树头后面缓缓移动,缓缓移动的船帆叫 我的心有点酸酸的,也甜甜的。 文游台的出名,是因为这是苏东坡、秦少游、王定国、孙莘老聚会的地方,他们在楼上饮酒,赋诗,倾谈, 笑傲。实际上文游诸贤之中,最感动高邮人心的是秦少游。苏东坡只是在高邮停留一个很短的时期。王定 国不是高邮人。孙莘老不知道为什么给人一个很古板的印象,使人不大喜欢。文游台实际上是秦少游的台。 秦少游是高邮人的骄傲,高邮人对他有很深的感情,除了因为他是大才子,“国士无双”,词写得好,著过 《蚕书》,书中记录了当时人民的生活……还因为他一生遭遇很不幸。他的官位不高,最高只做到“正字”, 后半生一直在迁谪中度过。四十八岁因为有人揭发他写佛书,削秩徙郴州。五十岁,迁横州。五十一岁迁 雷州。几乎每年都要调动一次,而且越调越远。后来朝廷下了赦令,迁臣多内徙,少游启程北归,至藤州, 出游光华亭,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终年五十三岁。 迁谪生活,难以为怀,少游晚年诗词颇多伤心语,但他还是很旷达,很看得开的,能于颠沛中得到苦趣。 明陶宗仪(《说郛》卷八十二:秦观南迁,行次郴州遇雨,有老仆滕贵者,久在少游家,随以南行,管押 行李在后,泥泞不能进,少游留道傍人家以俟。久之盘跚策杖而至,视少游叹曰:“学士,学士!他们取 了富贵,做了好官,不枉了恁地,自家做甚来陪奉他们!波波地打闲官,方落得甚声名!”怒而不饭。少 游再三勉之,曰:“没奈何。” 我以为这是秦少游传记资料中写得最生动的一则,而且是可靠的。这样如闻其声的口语化的对白是伪造不 来的。这也是白话文学史中很珍贵的资料,老仆、少游,都跃然纸上。 (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文游台”为题,开头叙写文游台周边的桥、鱼和庙等,真实表现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丰富了文游 台的人文风景。 B.文章叙述唱戏的周素娟和颜大花脸,表现了他们命运的落魄和生活的辛酸,并且借此衬托秦少游仕途 坎坷和命运不幸。 C.文中引用明代张诞《谒文游台四贤祠》的诗句,既交代了四贤祠的来历,又引出了作者小时候未见“四 子衣冠容”的遗憾。 D.作者儿时在台上看到船帆缓缓移动,心中有些“酸酸的”“甜甜的”,流露出他小时候就感受到离别的伤感 和重逢的喜悦。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把澄河里的瓜鱼与冷藏转运的鱼进行对比,不仅突出家乡瓜鱼味道鲜美,而且表现了家乡人对故 乡的由衷热爱。 B.文中援引明陶宗仪的《说郛》,表现了秦少游颠沛中旷达的人生观,同时说明这样的传记写法有很珍 贵的文学和史料价值。 C.全文以儿童的视角来写家乡的文游台,作者回想了小时候在文游台的所见所闻所感,显得淳朴自然, 让读者有如临其境之感。 D.文章以空间转换为线索,先写拱桥、瓜鱼,再写庙中香火、戏台,最后写庙后的文游台,文脉清晰, 层次井然有序。 (3)高邮人为什么对仕途落魄的秦少游“最感动”?请简要分析。 (4)汪曾祺曾说:“在文风上,我更有意识地写得平淡。我的语言一般是流畅自然的,但时时会跳出一两 个奇句、古句……我希望融奇崛于平淡。”请从文中找出“奇句”“古句”各一例,并简要分析如何“融奇崛于平 淡”。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不掉队 谢志强 1947 年冬,秦山第一次听见方歌唱歌。 团长命令:我们的两条腿要跑过敌人的汽车轮子。秦山穿草鞋,把脚磨破了。渐渐地落在急行军的队伍后 边。于是,他听见了那支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方歌站在路边的一个小土坡上,齐耳短发,她旁边还站着两个女兵,是师文工团的团员。 秦山踏着歌声,赶上了队伍。部队准时到达了指定的地点,堵住了敌人的退路,激战三天。秦山身负重伤, 被送到野战医院。 方歌所在的文工团来医院慰问伤病员。秦山在昏迷之中,仿佛又掉了队。他听见方歌的歌声,苏醒过来。 歌声飞进了他的心里,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医生对方歌说:你把这个英雄唱醒了。 秦山家境穷困,爹娘却供他上学,念到初中,日本鬼子来扫荡,他就参了军。他受过五次伤,这一次伤得 最重。他说:一颗炮弹把我炸飞了。方歌说:我见过你,看不出,你还是个英雄! 1948 年,秦山调进了王震所在的部队,当了独立旅某连的连长。挺进西北,开赴新疆—新疆和平解放。 翻过祁连山,秦山第三次听见了方歌唱歌。 方歌所在的文工团跟秦山的连队在一起宿营。女兵很惹眼。秦山看见了方歌,风撩着她的齐耳短发,像水 边的垂柳。秦山的心里奏起旋律。茫茫戈壁荒漠,一眼望不到尽头。 方歌突然唱起了歌:向前向前向前…… 秦山站起来,走过去,说:你咋知道我在唱……我一点也没唱出声音呀。 方歌说:我似乎听见了一个旋律,有谁起了个头。 部队来到了南疆重镇阿克苏——驻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开始垦荒。 秦山第四次遇见方歌,是在团部。他乐了,说:是要来慰问一下我们了,戈壁荒滩听了你们的歌声都会开 花呢。 方歌说:这一回,是调到你们这儿了。 1952 年春,秦山独自骑马,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进入了沙漠。他打算建立一个新的连队,开垦一个新的 荒原。按他的说法是,大口啃一块沙漠。起了大沙暴。沙漠似乎要作弄一下英雄。两天里,风沙铺天盖地, 仿佛真的要叫他进去出不来。风一停,沙一落,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沙漠异常美丽,移动过的沙丘,那 纹路,如同水的波纹。沙漠总是将进入它上边的物体含而不露地收藏起来。幸亏有一棵枯死的胡杨树。找 到秦山的时候,他搂着树干,沙子已埋到他的腰。胡杨树仿佛缩短了一截。秦山的嘴里灌满了沙粒,几乎 没了脉搏。 打电话给团部。方歌带了团部的两个女兵赶来,其中一位是女医生。秦山像胡杨树一样,一动不动。方歌 和女兵含泪唱歌,唱沂蒙山小调。 秦山是山东籍。但他对家乡的歌也没反应。女医生听不见秦山的心脏跳动了,就用一块白布裹住秦山。教 导员拿来了军旗,盖到秦山的身上。 方歌扑过来,揭掉军旗,打开白布,向秦山喊:我们早就讲好了,来,让我给你唱歌。 地窝子里一片宁静。 歌声响起: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渐渐地,所有的人都跟着方歌唱了起来。阳光从地窝 子上边的天窗照进来,沙尘像音符,在阳光中飞舞。 秦山的嘴唇居然动了。 多年后,我了解到了各种版本的秦山和方歌的爱情故事。其中一个讲述者是秦平沙,他是秦山和方歌的儿 子,我们都是军垦第二代。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山负伤醒来之后,“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这一细节表现了一个战斗英雄坚定、乐观的情怀。 B.翻过祁连山,“秦山心里奏起旋律”,“方歌突然唱起歌来”,说明两个人内心已经有了难以言说的默契。 C.面对生命“湮灭”的秦山,方歌的动作和语言,既表现了她内心的悲痛,又产生一种令人动容的感染力。 D.文章结尾看似闲笔,但对前文做了补充交代,同时通过写后人难以忘怀的追忆,表达了对前辈的崇敬。 (2)小说以“秦山听方歌唱歌”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3)这篇小说洋溢着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 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锤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个什么东西?有甚用呢?” 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 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平儿与周瑞家的忙起身,说:“刘姥姥只管坐着,等是时候, 我们来请你。”说着迎出去了。刘姥姥只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 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 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道:“怎么还不 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立在面前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 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已在地下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 姐姐,搀着不拜罢。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甚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 才回的那个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下了。板儿便躲在他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 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了几句闲话时,就有家下许多媳妇儿管事的来回话。周瑞家的回了 太太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一样的。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 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的说,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 是亲戚们情分。”周瑞家的便道:“没有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 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道:“论理, 今日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少不得说了……我今日带了你侄儿,也不为 别的,只因他爷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天气又冷了,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 道:“你爹在家里怎么教你的?打发咱们来作什么的?只顾吃果子么!”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 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馔来…… 刘姥姥已吃完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唇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 的意思,我也知道了。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中事情太多,太太上了年 纪,一时想不到是有的。况我接着管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亲戚们。一则外面看着虽是烈烈轰轰,不知大有 大的难处,说与人也未必信呢。今你既大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儿向我张口,怎好教你空手回去?可巧昨 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且先拿了去用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苦,只当是没想头了,又听见给他二十两银子,喜得又眉开眼笑道:“我们也知艰难 的,但俗语道:‘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些。’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呢。”周瑞家的在 旁听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笑而不睬,叫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 至刘姥姥跟前。凤姐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们作件冬衣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 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不虚留你们了。这串钱雇了车子坐罢,到家该问好的都问个好儿。”……刘姥姥 只管千恩万谢,拿了银钱,随周瑞家的走至外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一 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 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 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 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2)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3)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做一场风花雪月的梦 陈毓 盖青觉得自己是一位秦国女子。她刚刚跟荆柯比完剑,这会儿正要去寻找剑法无敌的哥哥盖聂。她穿着秦 国的衣服,仗一把长剑,款款地走在秦国的旷野上。 春意明显地浓了,虽然旱,草木依旧开始转绿,早开的桃花也已妖娆地绽放了,风吹到人脸上有了淡淡的 暖意。 一行人出了王宫,其中走在中间的一人格外引人注目,此人身长八尺有余,魁梧健壮,额头高耸,双目长 大,隆准虎口,其容貌并不漂亮,甚至可以算是难看,但却有着无比的英武与威势。自然,他就是秦王嬴 政了。 不知是嬴政走向盖青,还是盖青走向嬴政,总之,这一天他们相遇了,在秦王宫外的咸阳古道上。 话还得从嫪毐说起,随着嫪毐在宫中的势力一天天地增长,已直接威胁到嬴政的王权。扫除嫪毐,这想法 已在嬴政心中酝酿很久了。这天秦王微服出城,就是约见李斯以商讨对策的。 一路行来,秦王趁势向田园劳作的农人询问一下旱情。已近城外,突然从路边跳出一伙儿黑衣刺客,刀剑 出鞘,均是冲着秦王。众护卫奋力护驾,难分难解之际,只见一个蓝色身影如风卷来,还没明白是怎么回 事,一群刺客就如落叶一般静伏秦王脚下。盖青就这样站在了秦王的面前。 一个声音脆脆地说:“不知道你们为什么打架,只是看着他们鬼鬼祟祟躲在暗处,脸上蒙着黑布,料想他 们不是好人。” 望着眼前这个形貌雅丽,剑法超人的女子,秦王的心中无限欣慰,虎目中露出无限思慕。而盖青根本不知 道眼前这个人就是秦王,她留意到他眼中一晃而过的惊喜,又见他神色中那无法隐慝的肃然,禁不住一抱 拳:“公子贵姓?”“嬴政。”声音一出口,连嬴政自己都吓了一跳,见盖青那里没有一点异常反应,也就放 了心。 只听盖青问:“看你也不像坏人,他们为什么要杀你呢?”嬴政神色更加肃然,道:“这事说来话长,姑娘愿 听,可随我们一起进宫,日后自会明白。” 尽管是初次相遇,盖青的心中却有种说不清楚的牵挂,她迷惑于他脸上瞬息而变的决绝与茫然,还有他神 情中的肃然。她直觉那是她十八岁的经历无法破译的。但这疑问却牵绊着她,她要去破译那其中的秘密。 入宫好几个月了。当盖青心里明白那人就是秦王的时候,她并没有因此而紧张,而惊喜。仿佛这是她出生 以前心中就已明白了的。反倒在她心中不时会浮现起一种说不清楚的忧伤。那忧伤又仿佛是镜中的雾,无 法捕捉,无法驱逐。盖青觉得自己像他的一个侍卫,又像是他的一个知己。她听他向自己倾诉心中的苦闷, 和他那统一六国的抱负。她活在苦恼中,矛盾中,挣扎中。他要和那么多的人和事斗,要和自己抗争。他 时而激昂,时而消沉,时而暴跳如闪电时而又恬静若静水。她看见过他兴奋快乐地绽放过孩子似的笑脸, 又感受过他无法靠近岸的溺水者的孤独…… 她越来越深地关注这个男人。他似乎总在发愁,而且有那么多的事要做。他身边的人把他看成大王,可她 觉得她可怜。她又一次陷入这种思绪中发呆的时候,她听见他声音低切地对她说:“不用为我担心,若是 你小时候当过人质,听见吵闹声和马蹄声就吓得偷偷地哭,你就会知道,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忍受 的。”那声音让她的心发寒。她觉得自己的眼泪夺眶而出,打湿了他扶在案上的大手。 “假如活着,这一生必将和这样的男人连在一起,”盖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低吟着,“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以 他的事业为事业,以他的意志为意志,承载他成功的快乐,也分担他失意的痛苦。” 月落日升,盖青依旧伴在秦王身边,仿佛他的侍卫,又仿佛他的知己。她觉得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柔弱,他 们都觉得他强大,包括那个总能看出他心中想法的李斯。 嬴政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当然,在他看来,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平嫪毐之乱。这个计划在秦王的心中已 经很久了,只是不到万无一失秦王是不会轻易下手的。 时机总算到了。 这是一个异常晴朗的早上,嫪毐被宣入宫。尽管有太后撑腰,嫪毐一向肆无忌惮,但面对秦王的威仪,嫪 毐不得不暗自小心了。他早已做好了准备,万不得已,就来个鱼死网破。 漫长而短暂的过程定格在那一声“车裂弃市”的断喝声中,也许秦王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只看见一个蓝 色的影子扑进自己的怀抱。只是一个瞬间,盖青就在秦王的怀里奄奄一息了,她的背上插满了芒刺一般的 东西。 秦王托着盖青的腰深深地跪了下去。他俯下他含泪的火一般光明的大眼睛紧紧瞅着她。她努力睁开她的眼 睛,然而仿佛是承受不住他眼中的热烈似的,她又合上了它们。她隐约听见他在她的耳边说:“我是要让 你当我的王后的。” 她觉得一滴眼泪顺着眼角流到耳根,他呼吸的气息在那里酿造出一片冰凉。 “醒醒吧,盖青!”盖青觉得有一只手在使劲地摇她。从梦中哽咽着醒来,见是自己的男朋友吴归,正俯在 身边茫然地打量自己。见她醒了,吴归半戏谑半嘲讽地说:“又做了什么风花雪月的梦了,挺动情吧!瞧 枕头都快漂起来了。”又催道,“赶忙起来收拾收拾,我带你去吃麦当劳。” 吴归这几天不知跑哪儿去了,任她打爆了呼机也不回话,这会儿又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 盖青听见吴归在外面发动车子的声音,转身朝里睡去。她知道睡是睡不着了,但她希望就那样躺着。 如水一般的凉意淙淙着,从四周向盖青漫过来。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了一个“穿越”的故事,以主人公在梦中的虚拟身份状写了战国时期的政治风云。 B.盖青,武艺超群,与一般温婉粘人的小女生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讽喻当今社会阳刚气的欠缺。 C.小说的自然环境如春天的景物,描写简单,着墨不多,但对小说人物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D.小说写盖青是秦国人、跟荆轲比剑、在秦国寻找盖聂等这些有违史实的错乱表现了梦境的荒唐。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青为自己无意中卷入秦王的生活而深感苦闷烦恼。 B.盖青沉浸在秦王的生活里,为他的苦而苦,为他的乐而乐。 C.盖青很想帮助秦王,可是自己并没有能力为他减轻负担。 D.盖青一方面很关心秦王的生活与事业,一方面又矛盾于自己的身份与能力。 (3)小说以描写作结,意味深长,请简要赏析。 (4)《慎子·逸文》中说“昼无事者夜不梦”,请简要分析盖青做这个梦的原因。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廷见元帝① 曹禺 [燕婉动听的官乐在大殿里飘荡。宫娥仪仗迤逦摆开。王昭君丰容靓饰,光彩照人,顾影徘徊,惊动左右。 她走上来。] 萧育:贵人朝见大单于殿下。 王昭君:后庭王昭君觐见大单于殿下,千岁!千千岁!(垂下眼) 元帝:平身。 王昭君:谢天子。 萧育:(望着元帝与呼韩邪)下面还有备选的美女,还要看吗?陛下。 元帝:(望着王昭君)不,不用了。 萧育:(对呼韩邪)大单于呢? 呼韩邪:(还在惊愕中)不,不,就依天子陛下吧。 元帝:(赞美地)汉宫中居然有这样一块未曾雕琢的美玉啊!(和蔼地)好,你为我们唱一段《鹿鸣》之 曲,来欢祝单于吧。 王昭君:后庭王昭君万死,昭君没有学过。 元帝:哦? 王昭君:臣昭君愿唱一支比《鹿鸣》还要尽意的歌子。 [举朝震惊。] 元帝:什么? 王昭君:(从容地)《长相知》。 王龙:(厉声地)大胆!这是乡俚下民的情歌,怎么能在天子面前歌唱,侮慢圣听! 元帝:(吃惊,却没有发脾气)哦,《长相知》,这叫什么东西? 王昭君:(从容不迫)陛下愿听吗? 萧育:(也忍不住了)这个姑娘简直是出人意外。 元帝:(被王昭君雍容自若的态度所吸住,笑着)好,你唱吧。下面有人伴奏吗? [殿下无人回答。] 苦伶仃:(走出跪下)老奴苦伶仃愿试一试。 王龙:(抗议地)陛下! 元帝:(温和地)让她唱。 [苦伶仃从腰间拿出一支胡管,吹起来。] 王昭君:(唱)上邪!/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毋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 绝/长相知啊/长相知。 [王昭君唱得悠婉动人,声彻天外。元帝随着歌声,领会每一句诗,王昭君唱毕,跪拜。] 元帝:唱得好,真唱得好!是天上的音乐。平身。 王昭君:谢陛下。(站起) 元帝:(忽然)但是你不觉得你有罪吗? 王昭君:(又跪下)昭君死罪。昭君没有迎逢陛下圣意,歌唱陛下的御作,昭君死罪。 元帝:不是。你在这样的嘉宾面前,唱起这样儿女的情歌,不是失了礼吗? 王龙:就是啊,陛下,这应该交掖庭治罪,该砍头的。 王昭君:陛下能容臣昭君一言不? 元帝:好,你说。 王昭君:陛下,如果能容昭君一言,这样的话是要站着说的。 元帝:好,你就站着说。 王昭君:(立起来,意态自若,侃侃然)陛下,礼发于诚,声发于心,行出于义。天生圣人都是本着“义” 和“诚”的大道理治理天下的。于今,汉、匈一家,情同兄弟,弟兄之间,不都要长命相知,天地长久吗? 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长相知,长不断,难道陛下和单于不想“长相知”吗?难道单 于和陛下不要“长不断”吗?长相知啊!长相知!这岂是区区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儿女之意哉! 元帝:(忍不住连连点头)好,好! 呼韩邪:(也忍不住)啊,陛下,这真是说得好极了。 [这时,全朝上下也忽然欢快起来。] 元帝:(听了多遍,依然忘记)你叫什么名字? 王昭君:臣早已禀奏,王昭君。 元帝:哦,王昭君,王昭君。你恰恰说到我们的心上了。 元帝:(对呼韩邪)你看,这一点不就神奇吗?(对苦伶仃)可你怎么也会吹这个调子呢? 苦伶仃:启奏天子,塞上胡、汉两家百姓都会唱这个歌子的。 元帝:哦,胡人、汉人都会唱的? 苦伶仃:是,陛下。 [这时,一个年老的大黄门执羽檄,上。] 黄门:启奏陛下!鸡鹿寨十万火急,羽书传到长安,请圣裁。 元帝:萧卿代读。 萧育:(展开羽书)“鸡鹿寨都尉祁连将军、云中太守陈昌等急奏天子陛下:昨夜匈奴骑兵突然袭击,放 兵抢劫汉朝商队,将货物一扫而空,又乘风纵火,将关市烧毁。臣等急派兵马。胡骑遁去,不知下落…… 元帝:不要念下去了。 呼韩邪:(大惊失色)温敦,这是怎么回事? 温敦:消息突然,小臣毫不知晓。 元帝:(拿着羽书,笑着说)你们说,这个紧急军报奇怪不奇怪?大单于—— 呼韩邪:(离座)陛下! 帝:(望着萧育)这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呼韩邪:(猜不出元帝是什么心思,紧张地望着元帝)陛下…… 帝:(忽然向王昭君,立起)你刚才说什么“相疑相知”的话,是怎么讲的? 王昭君:(清清楚楚地)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元帝:(忽然,对呼韩邪闪出宽慰的笑容)对啊!不相疑,才能长相知。弟兄朋友之间,不就是这样吗。 (走到呼韩邪面前)呼韩邪单于,边塞上的事情出人意外,总是不免的。但是对我们天长地久的昆弟、翁 婿之欢,这不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吗?放心吧。猜得出来,匈奴刚刚太平,有一些不臣之徒在找单于的麻烦, 趁你在长安,要给你难堪。难道中原的人可以上这样的当吗? 呼韩邪:臣惶恐。今天,中原天子的深情,臣永远不能忘记,臣定要彻查此事,禀报天子。 元帝:(劝慰地)不说这些了吧。我们亲家还谈我们的和亲大事吧。(对萧育,指王昭君)这就是单于未 来的阏氏吗? 萧育:(望着呼韩邪)那就看大单于的心意了。 呼韩邪:(立刻走向元帝面前,作礼)臣感谢天子。 萧育:恭贺单于殿下选了阏氏。 [这时,全朝上下顿时欢呼起来。殿外喊着:“单于和亲,千秋万岁!”] (注)①本节选自曹禺《王昭君》第二幕,题目为编者所加。后面故事为昭君被册封公主,出嫁匈奴。她 和单于一心,互相守护,化解种种危机。 (1)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王龙等朝中大臣的阻挠,王昭君毫不畏惧,从容自若,最终打动元帝,得以在朝堂上演唱《长相 知》。 B.《长相知》本来是表现生死不渝爱情的情歌,而剧中却赋予其新的意义,象征汉、匈长久友好,世代 相知。 C.剧中的汉元帝在面对匈奴挑起事端的斗争时,既保持了大汉的威严,又给单于以充分理解,是个明君 形象。 D.呼韩邪单于亲赴长安和亲,自己的部下却在边境骚扰,面对元帝的质问和谅解,单于表面平静,内心 复杂。 (2)下列对戏剧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舞台说明描写了王昭君华丽出场,暗示出人物在剧情发展中将有不俗表现。 B.节选部分主要通过人物对白展开故事,众多人物的形象在言谈举止中跃然纸上。 C.作者对苦伶仃这个人物说出胡汉百姓心声之事极尽渲染,表现追求和平的主题。 D.剧中除正面描写外,还多运用侧面描写,如通过众人反应表现昭君的美丽与不凡。 (3)作者是如何设置戏剧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的? (4)昭君形象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亮归来 张抗抗 那一刻女儿在人群中,突然冒出一句话。这声音直捣他的耳膜,心猛地颤了颤,紧接着身上一阵燥热,低 头就看见自己手上的青筋都鼓暴起来。 咱们走吧。女儿扭扭身子甩开他的手。自从他们在公园湖边发现了那些小野鸭子,整整半点钟,女儿守着 草滩一动不动。 他扳住女儿的肩膀,晃了晃,想催她走。女儿转过脸来,冲着他又一遍大声地重复了那句要命的话:爸爸, 你是不是说过,你吃过天鹅肉,是真正会飞的天鹅,这是真的,对吧? 你胡说些什么呀!他吼起来。一把将女儿拎出了人群。他觉得自己从脖颈到脚跟都在发烧,怕是连脚趾都 红透了。 他半蹲在女儿面前,严肃地说:记住,以后再不要对别人讲爸爸吃过天鹅肉的事了,好吗?对那些曾经很 骄傲的知青往事,突然连他自己也怀疑起它的价值。 故事中的他和“战友”们,都是英勇无敌的“好汉”,单调的业余生活中唯一的刺激就是打猎。一次,他和老 四悄没声息地潜入苇荡深处,守到傍晚时分,两只雪白的大鸟,如同玉盘似的满月以及月的倒影蓦然降临, 两道银色的亮光刺得他睁不开眼睛。 他听见枪响,听见有东西重重地坠在地上的声音。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它们就倒在他的脚边。 那天晚上宿舍里萦绕着他从未闻到过的香味,所有人都喝醉了。第二天中午,他昏昏沉沉地醒来,眼前闪 过那白色的大鸟临死前忧伤的眼神,一片银灰色的细绒毛如幽灵般飞近他的嘴唇,他突然觉得有些恶心。 后来的许多年里,他老有一种被什么东西卡住喉咙的感觉。这种感觉最初曾使他骄傲,在骄傲和炫耀的状 态里,他给妻子女儿讲那个射落月亮的故事。然而更多的时候,他开始觉得哪儿有点不对劲。 为什么?爸爸为什么不要对人说你吃过天鹅…… 快走快走!他突然粗暴地一把拉起女儿就走。他觉得自己的心情坏透了。 酒醒之后,有人说,苇滩里可能还有天鹅蛋。几天后果然有人兜回来几只晶莹洁白的天鹅蛋。它的外形比 鹅蛋更大,像一朵刚刚钻出水面的白莲花苞,婷婷玉立,纤尘不染。有人从卫生所借出注射针管,把壳中 的蛋液吸净,用玻璃粘成个小方盒子,底座垫上大红绒布,最后把那冷艳照人的空蛋壳摆放上去,一片红 光衬托着白玉,流溢出一种奇异而悲壮的美。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被这种天才的创作迷住了。 他的那只天鹅蛋盒如今就放在家里的写字台上。 一天他下班回家,女儿惊慌地告诉他桌子上的天鹅蛋标本突然不见了。 他定了定神,嗯嗯地敷衍着。他说那也许是小天鹅从蛋壳里钻了出来,飞走了。 女儿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问他,难道它是带着那只玻璃盒一块儿飞的么? 他不知道该怎么对女儿说。曾经,他眉飞色舞地讲述那只天鹅蛋的来历,是由于他的部分脑子被针管抽空。 但当那部分脑子又重新长出来后,他发现这只盒子有时竟然使他感到毛骨悚然。 你什么时候再带我去看小鸭子呢?女儿又问。 其实,自从那次发现野鸭栖息的草滩后,他几乎天天都去看望它们。一天他看见几个孩子拿着长长的树枝, 追赶着那些小鸭子。他忍不住大声吼叫,走过去一把夺下了孩子手中的树枝,狠狠地撅成几段踩在脚下。 撅断的树枝在他脚边变成了一根长长的套马杆,猛然抽在他的肩头…… 那年春天,青黄不接,大家饿得脸色铁青。老四不知从哪牵来几匹马,外加几根套马杆。老四说,草甸子 里的小鸭子,如今都已长得半大,那肉又嫩又鲜,只要敢干,今晚就开荤。 没有人反对,也绝不会有人反对。当晚他们就偷袭了草滩上栖息的野鸭,受惊的野鸭子纷纷飞起来,但那 些半大的野鸭羽毛未丰,飞不高也飞不快,大伙挥舞起手中的套马杆,噼里啪拉一阵乱打,草滩上便落满 了受伤的小鸭子。他,和他们,把一只只击昏过去的小野鸭子随手捡起。归途上一路唱着意气风发的歌, 在歌声的间隙中,他听见从马背上鼓鼓囊囊的口袋里,传来小鸭子唧唧的呻吟…… 他不知道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有负于这个世界。 星期天他带女儿去看小鸭子。那一天风很柔和,他们沿着湖岸走了很久,但也没发现小鸭子的影子。女儿 揪住他的衣角要他回答,那些小鸭子到底是到哪里去了。 他蹲下来,望着女儿的眼睛说,小野鸭子已经长大了,跟着鸭妈妈飞到一个更美丽的地方去了。明年春天, 它们还会再来。 你骗人!女儿垂下头。我知道,它们是让人吃掉了!他们说,野鸭子肉很好吃。 他打了一个寒噤。似乎就在这一刻,他明白应该把那只锁入箱底的玻璃盒拿出来,依然放回它的老地方, 他必须面对自己。 他说我们回去吧,野鸭子真的是飞到别的地方去了。 那么别的地方的天鹅会不会飞到这儿来呢?女儿突然没头没脑地问道。 他转身回望湖面。轻风荡起丝丝灰白色的涟漪,如同一只大鸟丰满滑润的羽毛。近处漂浮着几片硕大的荷 叶,像是大鸟忧郁而期待的眼睛。他说,当然。在以后,不仅会有野鸭,还会有天鹅。当天鹅飞来落脚的 时候,就像一弯银色的上弦月,从黑暗的夜空升起。有月亮的夜晚,人就不再孤独。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把美好纯洁的天鹅比喻为月亮,射落月亮表现了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破坏,期盼月亮归来则展现 了他内心的变化。 B.小说对天鹅蛋标本的制作进行了细致描绘,表现了主人公对晶莹洁白的天鹅蛋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 这天才创作的赞叹。 C.小说中的画线句,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形象地冉现了主人公思想情感前后的巨大变化,有助于引发 读者的理性思考。 D.小说最后-段的环境描写,通过想象巧妙地将湖面与大鸟联系起来,营造出宁静而忧郁的氛围,烘托了 主人公的心理。 (2)文中女儿就吃天鹅肉、天鹅蛋标本消失、天鹅是否飞来等提出疑问,请简要概括主人公面对这些质 疑时的心理状态。 (3)小说情节内容在现实与过去之间不断转换,这样叙述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树会记住许多事 刘亮程 如果我们忘了在这地方生活了多少年,只要锯开院墙角或房后面一棵树,数数上面的圈就大致清楚了。 树会记住许多事。 树从不胡乱走动。几十年、上百年前的那棵榆树,还在老地方站着。我们走了又回来。担心墙会倒塌、房 顶被风掀翻卷走、人和牲畜四散迷失,我们把家安在大树底下,房前屋后栽许多树让它快快长大。 树是一场朝天刮的风。刮得慢极了。能看见那些枝叶挨挨挤挤向天上涌,都踏出了路,走出了各种声音。 在人的一辈子里,人能看见一场风刮到头,停住。像一辆奔跑的马车,甩掉轮子,车体散架,货物坠落一 地,最后马扑倒在尘土里,伸脖子喘几口粗气,然后死去。谁也看不见马车夫在哪里。 树在天地间丢了东西。 哥,你到地下去找,我向天上找。 树的根和干朝相反方向走了,它们分手的地方坐着我们一家人。父亲背靠树干,母亲坐在小板凳上,儿女 们蹲在地上或木头上。刚吃过饭。还要喝一碗水。水喝完还要再坐一阵。也不知树根在地下找到什么。我 们天天往树上看,似乎看见那些忙碌的枝枝叶叶没找见什么。 找到了它或许会喊,把走远的树根喊回来。 爹,你到土里去找,我们在地上找。 我们家要是一棵树,先父下葬时我就可以说这句话了。我们也会像一棵树一样,伸出所有的枝枝叶叶去找, 伸到空中一把一把抓那些多得没人要的阳光和雨,捉那些闲得打盹的云,还有鸟叫和虫鸣,抓回来再一把 一把扔掉。不是我要找的,不是的。 我们找到天空就喊你,父亲。找到一滴水一束阳光就叫你,父亲。我们要找什么。 多少年之后我才知道,我们真正要找的,再也找不回来的,是此时此刻的全部生活。它消失了,又正在被 遗忘。 那根躺在墙根的干木头是否已将它昔年的繁枝茂叶全部遗忘。我走了,我会记起一生中更加细微的生活情 景,我会找到早年落到地上没看见的一根针,记起早年贪玩没留意的半句话、一个眼神。当我回过头去, 我对生存便有了更加细微的热爱与耐心。 如果我忘了些什么,匆忙中疏忽了曾经落在头顶的一滴雨、掠过耳畔的一缕风,院子里那棵老榆树就会提 醒我。有一棵大榆树靠在背上(就像父亲那时靠着它一样),天地间还有哪些事情想不清楚呢。 我八岁那年,母亲随手挂在树枝上的一个筐,已经随树长得够不着。我十一岁那年秋天,父亲从地里捡回 一捆麦子,放在地上怕鸡叼吃,就顺手夹在树杈上,这个树杈也已将那捆麦子举过房顶,举到了半空中。 这期间我们似乎远离了生活,再没顾上拿下那个筐,取下那捆麦子。它一年一年缓缓升向天空的时候我们 似乎从没看见。 现在那捆原本金黄的麦子已经发灰,麦穗早被鸟啄空。那个筐里或许盛着半筐干红辣皮、几个苞谷棒子, 筐沿满是斑白鸟粪,估计里面早已空空的了。 我们竟然有过这样富裕漫长的年月,让一棵树举着沉甸甸的一捆麦子和半筐干红辣皮,一直举过房顶,举 到半空喂鸟吃。 “我们早就富裕得把好东西往天上扔了。”许多年后的一个早春。午后,树还没长出叶子。我们一家人坐在 树下喝苞谷糊糊。白面在一个月前就吃完了。苞谷面也余下不多,下午饭只能喝点糊糊。喝完了碗还端着, 要愣愣地坐好一会儿,似乎饭没吃完,还应该再吃点什么,却什么都没有了。一家人像在想着什么,又像 啥都不想,脑子空空地呆坐着。 大哥仰着头,说了一句话。 我们全仰起头,这才看见夹在树杈上的一捆麦子和挂在树枝上的那个筐。 如果树也忘了那些事,它便早早地变成了一根干木头。 “回来吧,别找了,啥都没有。”树根在地下喊那些枝和叶子。它们听见了,就往回走。先是叶子,一年一 年地往回赶,叶子全走光了,枝杈便枯站在那里。枝杈也站不了多久。人不会让一棵死树长时间站在那里。 它早站累了,把它放倒。我们怕它滚动,一头垫半截土块,中间也用土块堰住。等过段时间,消闲了再把 树根挖出来,和躯干放在一起。一根木头随便往哪一扔就是几十年光景。这期间我们会看见木头张开许多 口子,离近了能听见木头开口的声音。木头开一次口,说一句话。等到全身开满口子,木头就基本没话可 说了。我们过去踢一脚,敲两下,声音空空的。根也好,干也罢,里面都没啥东西了。即便无话可说,也 得面对面呆着。一个榆木疙瘩,一截歪扭树干,除非修整院子时会动一动。也许还会绕过去。谁会管它呢。 在它身下是厚厚的这个秋天、很多个秋天的叶子。在它旁边是我们一家人、牲畜。或许已经是另一户人。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节) (1)这篇散文的语言极具特色,下列语言特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朴素明快。自然娴熟地运用地方口语和俗语,灵活使用长短句,文风朴素,节奏明快。 B.清新明丽。遣词造句新颖独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寻常事物和抽象情感鲜活可感。 C.含蓄蕴藉。凝炼简洁的话语蕴含着对现实生活、对自然生命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理解,富有哲理。 D.幽默诙谐。“树从不胡乱走动”等语句,妙趣横生,充满幽默感。用轻松的笔调、风趣的语言表现日常 生活,读来饶有兴味。 (2)从全文看,为什么作者说“树会记住许多事”? (3)结合全文和时代变化,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乞丐 契诃夫 ①“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诸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身无分文,没有住处…… 向上帝起誓!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后来由于地方自治局搞鬼丢了职位。我成了诬告的牺牲品。这一年 来,我没有工作,失业了。” ②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这个求告的人,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他觉 得以前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 ③“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对我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没有说 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人。对方的无耻谎言唤起 他嫌弃和厌恶的心情,侮辱了他,斯克沃尔佐夫十分喜爱和看重自身就有的品德:善良,敏感的心,对不 幸的人们的同情。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恰恰亵读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 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对天发誓,但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 ④“先生!”他说,一手按到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不是大学生,也不是乡村教师。这些都是胡编 的!我原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可是叫我有什么办法?……叫我有什么办法 呢?” ⑤“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 ⑥“好吧,我可以劈……” ⑦斯克沃尔佐夫张罗起来,他不无幸灾乐祸地搓着手,把厨房里的厨娘叫了出来。“是这样,奥莉加,” 他对她说,“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破衣人耸耸肩膀,似乎有点摸不着头脑,犹豫不决 地跟着厨娘去了。斯克沃尔佐夫赶紧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院子,可以看到堆放木柴的板棚里和院 里发生的一切。斯克沃尔佐夫站在窗前,看到厨娘和那人从侧门进了院子,踩着肮脏的雪朝板棚走去。奥 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她的同伴,把胳膊时向两旁甩着,打开锁着的板棚,砰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 ⑧“大概我们妨碍这女人喝咖啡了,”斯克沃尔佐夫想道,“这么个凶婆娘!”接下去他看到,那个冒牌教师 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厨娘把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恶狠狠地啐 了一口,而且,看她嘴的动作可知,她开始骂人了。破衣人迟迟疑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 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 ⑨一小时后,奥莉加来了,报告说,木柴已经劈好了。“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佐夫说,“要 是他愿意,让他每月的头一天都来劈柴……活儿总是有的。”到了下月一号,那个破衣烂鞋、形同乞丐的人 又来了,又挣了半卢布。 ⑩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的时候,看到身旁站着一个身材矮小的 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这个矮小的人怯生生地向售票员要一张顶层楼座的票,付 了几枚五戈比铜币。 ⑪“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认出这个人就是他家以前的劈柴工。“喂,怎么样?现在做什 么事?日子过得好吧?” ⑫“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 ⑬“哦,谢天谢地。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是我的教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您还记得我当时如何痛斥您吗?您那时在我面前窘得恨不得 找个地缝钻进去。好了,谢谢,亲爱的朋友,谢谢您没有忘了我的话。” ⑭“谢谢您那些好心的话和好心的行动。您那时讲得很出色。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娘,求上帝保 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您那时讲得很正确,这一点,我当然至死都感激不尽。不过,说实在 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 ⑮“这是怎么回事?” ⑯“是这样。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唉,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你 怎么不死呀!’然后坐在我对面,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 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也要遭火烧!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 的话。她为我耗了多少心血,为我流了多少眼泪,这些我没法对您说。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要知道, 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全是她劈的!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 非,不再酗酒,这些我对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 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不过现在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 了。 (有删改) (1)第②段和第⑩段都写到“乞丐”的外貌,分析其作用。 (2)律师斯克沃尔佐夫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 (3)赏析小说第⑯段的妙处。 (4)评析本小说的思想意义。 答案部分 1. (1)B (2)C (3)①照应文题“父亲的遗产”。②意蕴丰富,它是父女二人情感的纽带(或:是父女亲情的载体),凝 聚着父亲对女儿的爱与期待(或∶是父爱的象征),见证了梁燕的成长。③意象化的叙述,丰富了文章内 容,孕育了美感。 (4)①父爱深沉,亲情可贵。②懂得感恩,回馈社会。③坚韧达观,自立自强。④勇于改过,提升自 我。⑤尽心尽责,宽厚有爱。 2. (1)A (2)C (3)①叙述了韩愈因劝谏宪宗迎佛骨一事而被贬潮州。②凸显韩愈敢于直言相谏的正直形象。③引出 后文对韩愈在人生失意中,为政一方心系百姓的叙写及议论,引人深思。 (4)①选取历史人物作为人物散文的写作对象。②选取典型的事例,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③以小见 大,彰显人物品格,引人深思。④记叙议论抒情完美结合。 3. (1)B (2)C (3)①秦少游是高邮人;②秦少游才学卓越;③秦少游关心人民生活;④秦少游贬谪中表现出矿达、 乐观的人生态度。 (4)①“听出了一腔悲愤”∶一般来说,“听出”的应该是声音,这里“听出”的却是“悲愤”,奇特的表达与“打 洗脸水来”的口语化叙述融为一体,灵动新奇。 ②“削秩徙郴州”;借用“削秩”“徙”等文言词,言简意丰,这与前面的“四十八岁因为有人揭发他写佛书”的 平淡语言结合在一起,文白交错,恬淡典雅。 4. (1)A (2)①从情节上,以歌声为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②从形象上,展示了人物献身革命事业、追求 爱情的美好形象。③从主旨上,歌声多次出现,一步步强化主旨。④从效果上,增添了故事的传奇色彩, 具有可读性。 (3)①英雄主义。不惧牺牲,战争时期,用双腿跑过汽车轮子,五次受伤;勇于奉献,新中国建设时期, 垦荒中,不畏恶劣条件,独自深入沙漠。②浪漫主义。歌声唤回生命,秦山受重伤时,方歌用歌声唤醒了 他;歌声催生爱情,在共同的革命理想中,通过歌声他们产生了爱情。 5. (1)A (2)刘姥姥是一个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言语粗俗、但又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的农村老妇人形象。 (3)为王熙凤的出场做铺垫,反衬了刘姥姥初入贾府的心情,渲染环境氛围。这一细节描写十分高明, 它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熙凤的出场,由此可见贾府之盛极一时。 6. (1)B (2)A (3)①从结构上看,她醒来后感到的“凉意”与梦中从秦王处感到的“寒”“凉意”一脉相承,贯穿梦境与现实, 让文章结构更严密。②从人物形象上看,睡不着而不愿起床,躺在床上却感到“凉意”漫延,这种矛盾的描 写反映出她的心理:对现实不满,对梦境留恋,对一份刻骨铭心爱情的渴望。③从表达效果来看,只描写 她的动作和感受,而不点出她的内心想法,显得含蓄蕴藉,启发读者思考,从而丰富文章内涵。 (4)直接原因:盖青的男朋友不见后怎么都联系不上,她内心对男友和这份爱情十分失望,故而在梦中 出现了一个最符合自己心意的恋爱对象。根本原因:盖青内心渴望能与一个坚定执着、勇于抗争而又温柔 体贴的男性产生爱情,现实中的男友却飘忽不定,毫不理解她,她在不满于现实而又暂时无力改变的情况 下,只能以梦境的美好来满足自己的愿望,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7. (1)D (2)C (3)①利用不同人物的不同思想认识来设置矛盾,围绕唱《鹿鸣》还是《长相知》,以及对《长相知》 的不同理解,在王昭君和元帝君臣之间展开矛盾冲突。②通过因果关系(或:通过外部矛盾推动内部矛盾) 来设置戏剧冲突,因为匈奴小股部队在边境上袭击汉地的行为,导致朝堂上爆发了汉朝皇帝和匈奴单于之 间的矛盾冲突。 (4)①丰容靓饰,相貌光彩照人;②心怀大义,顾念汉匈和平;③见识高远,旧曲翻出新意;④不卑 不亢,态度从容有致。 8. (1)B (2)①(吃天鹅肉)紧张,羞愧,害怕(他人知晓)。②(天鹅蛋标本消失)敷衍应付,反思自责。 ③(天鹅是否飞来)平静,期待。(意思相近即可) (3)①立足现实场景,穿插对往事的回忆,使叙述内容集中紧凑。②过去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 人公思想认识的发展,有助于突出小说的主题。③过去的情景在现实中片段闪现,使叙事节奏富有变化。 (意思相近即可) 9. (1)D (2)①树会记住一家人的日常生活,记住一切值得珍惜的过往;②树的记住与人的遗忘形成对比照,表 达了对遗忘的反思和对往昔的追怀;③树的记住其实还是人的记住,隐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家园的 追求。 (3)①找寻浓厚的、无法割舍的亲情;②找寻往昔生活那些难忘的记忆;③找寻一种温暖永恒的精神 追求。 10. (1)第一处写“乞丐”破败的穿着、醉酒的外貌,表现其潦倒落魄;第二处写“乞丐”穿的是“羊羔皮”“ 海 狗皮”,表现其生活境遇的好转;外貌的变化(对比)显示了“乞丐”已经重新走上了正道,为情节的展开留 下了悬念,埋下了伏笔。 (2)本文写律师斯克沃尔佐夫对“乞丐”的帮助,以及他自以为是,满是骄傲与自豪地吹嘘自己的所作所为, 与厨娘实实在在地对“乞丐”的帮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厨娘的善良、真诚。律师的视角,使情节展 开更为真实、更具悬念,突出了讽刺意味。 (3)小说结尾(用补叙)揭开事情真相,原来是厨娘并不是“凶婆娘”,是她真正帮助了乞丐;劈柴的情节 照应了前文;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具有震撼力,令人回味;强调突出了厨娘的形象,强化了真诚的帮 助使人痛改前非的主题,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意味。 (4)小说中律师一心以为自己改变了“乞丐”的命运,帮助他走上了正道,而真实的原因是厨娘实实在在伸 出了手,给予了“乞丐”真实的帮助,从而挽救了他的命运。小说讽刺了斯克沃尔佐夫助人时居高临下、颐 气指使的态度。这启示我们帮助他人需要基于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只有实实在在、感同身受、施以援手, 才真正产生“帮助”的效果。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