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 由高考语病题说开去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高考语文: 由高考语病题说开去

ID:698305

大小:18.9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5-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高考语文: 由高考语病题说开去 语文试题中的语病题是一大难关,这可能是许多师生的共识。不少学生对病句题有恐惧 心理,原因恐怕不只是不会做这么简单,投入大、收效少也让老师感到很头疼。语病不易识 别,知识点不易把握,这正是语病题的难点所在。本文试图通过对两个语病例子的分析和梳 理,揭示语病题成为难点的原因,并为教学过程提供应对方略,以期为师生备考提供一点启 发。 一、语病句一般“病”在何处 我们先看两个例子: 【例1】2017 年全国卷Ⅰ第 18 题 A 项: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 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句子的错误设置在“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本句中的“根据”是 一个介词,不能独立使用,一般后面带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后面的“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 联合开展的调查”是一个名词性词组,作“根据”的宾语,构成一个介宾短语,后面的“显示” 多余。还有一种表达方式,“本报……的调查”和后面的“显示”构成一个主谓短语,那么前面 的“根据”多余。因此,这句话要么说成“根据……”,要么说成“……显示”,把两种结构合在一 起则句式杂糅,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再来看一个例子: 【例2】2015 年全国卷Ⅱ第 14 题 D 项: A.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 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这个句子的错误更加隐晦。本句中的“父亲住院期间”是时间状语,与前面的“在”构成一 个介词短语。虽然省略介词的现象在口语中比较常见,比如“高考期间……”,较少说成“在高 考期间”。D 项的表述在生活的语境中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作为书面语,可能就会让人觉 得别扭,原因在于本句的“再忙再累”和“也不例外”针对的主语不一样:“再忙再累”说的是“她”, 而“也不例外”说的是“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这件事。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时,需注意关 联词的位置,以免句子结构混乱,表述不清。 这样的例子在高考题中还有很多,但笔者在这里并不是要探讨语病题的设错方式或解题 技巧,而是要探寻一种规律。高考题常考的几种病句类型基本上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犯 的错误。笔者认为,所谓的“病句”之说,不过是口语和书面语在运用过程中的“误差”而已。 二、语病题为什么难 我们习惯的口语表达方式虽然结构混乱,但并不影响交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 会纠正用语上的错误。而在高考试题的语境中,考生必须使用规范的书面语。如果想改变习 以为常的口语表达思维,以适应试题中的书面化用语,则可能需要一个“削足适履”的过程。 仔细梳理近几年高考语病题不难发现,“次序混乱”“结构混乱”“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 几种类型是高频考查点,并且多数和口语的表达习惯有关,且少有“硬生生”的语法错误。 事实上,语言在运用中会有一个“容错阈”,“容错”即容许差错。但口语从宽,书面语从 严,在口语交流中,用语可以随意一些,即使出现一些错误,也因为具体的语境变得容易理 解。而书面语则不然,缺少了面对面交流的具体语境,更少了交流时的情感和态度,每一处 语言上的错误都会影响意思的表达。高中时期,学生往往是口语交流多,书面表达少,同时, 生活环境相对宽松,语言随意性也较大。当学生把“错误”当成了一种习惯,到正规的书面用 语环境中去分析对错时,就会出现失误。 这里可能还会存在一个方言上的问题。比如,普通话里习惯的句式表达是“给我一点……”, 这一句式在方言里会变成“给一点……我”,虽然语法有错误,但根本不影响理解,而在书面 语中这样的表达就是不规范用语。 当然,语言在实际运用中会有发展变化,但这种变化多集中在词义方面,而句法方面的 变化则漫长得多。在口语化用法还没有得到正式认可的时候,考生自然要避开这些用法,使 用规范书面语。 三、语病题到底该怎样应对 学习规范的书面用语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重要导向, 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明确书面语和口语上在运用方式的区别。«普通高中语文课 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学科素养,正是基于规范书面语的建构和运 用上的差别来设定的。由此,笔者试图窥探语文教学的一般路径:学习——建构——提升— —运用。 具体到学习语言的过程,便是从语言文字材料中学习正规的语言结构方式,通过分析这 些规范的语言范式,理解并掌握这种语言的运用方式,进而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范 式,这就是“语言的建构”。掌握了规范的语言范式,以此指导语言表达,这就是“语言的运用”。 概而言之,就是:学习范式——模仿范式——形成范式——指导运用。 可见,“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素养本身就涵盖了整个学习语言的过程。首先,学生应该 学习规范的书面用语及其表达方式,然后分析其内在的规律,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形 成一种固化、内在的语言表达方式,完成语言的建构过程。这样一来,考生就可以对不合乎 书面用语规范的句子一一进行衡量,辨析句子的规范性,找出句子的错误之处。如果这些能 得到落实,高考中的语病题便不再是一道障碍。 那么,对于语病题,学生该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 个方面: 1.注重语感,避免就题论题 语感,实质上是一种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形成的感觉,这是在大量的阅读与实践中形成 的。这种感觉也可以说是经过沉淀和固化形成的一种语用习惯。我们身处汉语交流的环境中, 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都在促使人们形成自己的语用习惯。而生活中的不良语用习惯会对书面 用语的使用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在说话时“不自觉”,在做题时当然就“无意识”。因此,在日 常的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语用习惯,从课堂到作业,从口语到书面语,规范学生的语言 表达方式,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用习惯,而不是仅仅在“辨析并修改病句”这样一个考试专 题中进行规范指导。笔者认为,这种把语用“试题化”的做法,其实多少有些功利,是不太利 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的。 2.梳理课本,避免与教材脱节 课本是教学的基础。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来说,教材在选取文章、编辑成册时,都是经过 精心加工的,可以算是现代汉语语用的典范。通过探寻这些规范的书面用语规律,学生能知 道语言“本来的样子”,并区分出语言“不正常的样子”,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语言系统。事实 上,对语病的辨析本身就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而非机械的语法分析。为了应对某一 类试题而专门去做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恐怕鲜有收效。当然,课本上也会有不规范之处,教 师如果能够敏锐地发现课本中一些值得斟酌的地方并善加利用,对于规范学生的表达方式也 更有启发意义。这样一来,学生也会对语文考试产生新的认识。 3.强调建构,避免低效重复 当然,语文的学习不仅只有语句。语文的学习,首先是一个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语 言本身就和思维有关,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也是思维的锤炼和外化的过程。这一过程自然 也包括审美、文化等各方面元素的渗入。因此,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会融入思维发展与提 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内容。对于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应该贯彻到语文 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高中阶段的教学,更应该围绕着培养语文学科素养来进行,努力使学生 的听、说、读、写等能力都有所提升,使学生将其内化为语文方面的学科素质,这也正是语 文学科的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不论是语病题,还是语文试卷上的其他题,其实都是对学科素养的 一种基本检测而已。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虽然题目变化灵活,但是在学科素养这样一种内 在建构下去分析试题,解题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