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小于、等于、大于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们觉得以下几方面是值得在今后
的教学过程中借鉴的。
首先,教学过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比高矮)入手,有利于
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其次,我们利用了摆放在计算条上的小棒的平衡情况引出三个数
学符号,把抽象的数学符号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演化,帮助学生更好的
认识理解。
再次,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他们被动接受的学习形式。学
习中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小棒的平衡情况。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也多
用数学语言表达意思。练习中也鼓励学生自己来理解题意,而不是老
师叙述题意。
当然,这节课中也有一些我们在教学重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在课前要帮助学生认识计算条,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顺利
开展。计算条比较长短的过程中利用几个单位对后面的教学更为有
利,但学生往往会受小朋友比高矮的影响而采用一端对齐的方式。在
这里教师要注意引导。
学习过程中有学生会受前面知识的影响,看一幅图画写出两个不
等式。这里要和学生讲清一般我们在看图比较时,总是从左往右比。
在这里怎样解决好负迁移的问题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
反思二:小于、等于、大于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 2 页
根据刚入学不久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
动情境。课始,把学生们带入快乐的动物乐园,一下就吸引了他们的
注意力,调动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由 要我学 变为 我要学 。
二、发挥主动性,鼓励自主学习
新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在本课的教学
中,需要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多少时,我不是直接提出具体要求,而
是问:你喜欢拿哪两种动物比较?这样给学生留出的是一个非常开阔
的思维空间,真正是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选择、自主
探索。
三、注重体验,关注学习过程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有关活动,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用特
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
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 + 、 - ,
还要学习关系符号 < 、 > 和 = 。
四、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我先创设 森林运动会 场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
生观察有哪些队参加运动会,数一数各队的小动物有多少。这样,一
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
学生熟悉素材,以便于下一步的比较。通过一一对应的排列让学生明
确他们的只数相同,建立 同样多 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抽象出 4=4 ,
认识并理解 = 的含义。但是我在这里没给学生强调 同样多 的概念,
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后,再来强调 同样多 没有给学生加深印
象。接着引导学生比较另外两只队的时候,语言上没有创设好的情景
吸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在给学生建立 多
第 3 页
少 的概念,学生能理解 多 少 ,说说 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的表达
能力上有欠缺,并在此为基础,抽象出 5>3 和 3<5 ,认识并理解
大于、小于的含义,学会用大于小于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给他们说
大于和小于的时候,我应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根据符号的形象让他
们记住 开口朝大数,尖尖对小数 ,这个关键的地方没有做到。本节
课的课堂纪律比较差,主要是我发给他们的学习用具,变成了他们的
玩具,这点上我需要好好反思。
反思三:小于、等于、大于教学反思
一、游戏导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教学学内容是对于数学符号 = > < 的认识,对于一年
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但
这些知识是不够严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深化,构建严密数
学网络,所以引入新课时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已有基础和认知不足,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我设计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入手,为学
生主动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科学规范的书写方法和有趣的儿歌,让学生轻松掌握了本节
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知道谁比谁大,谁比谁少,知道等于
号、大于号、小于号的表示方法,并且能用把几个数字正确地表达出
来。教学中教师用田字格给出了书写的位置,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学生往往在读符号时会出现错误,如不清楚都应该从左往右读、
只会写不会读等等。所以,我用一首儿歌 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
第 4 页
小于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 让学生加深了对 > <
记忆。
三、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拔河
比赛为什么还没开始,比较水果和小动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
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觉主动地接受新知。
四、不足之处
在本节课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有些问题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
去做。课堂练习比较少,没有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