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ID:699840

大小:3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5-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课标》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 思想和原则。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 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 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现结合《千米的认识》教学中的部分片段谈谈自己的 感想。 片段一 师:春天是个旅游的好季节。星期天,老师驾着自己的爱车出发了,在路上看到一 块路牌。你知道了什么?(显示:路牌) 生 1:我知道离大汉七十二峰还有 30 公里。离龙王山还有 45 公里。 生 2:我知道离大汉七十二峰还有 30 千米。离龙王山还有 45 千米。 …… 师:“km”表示什么意思? 生:千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1:爸爸告诉我的。 生 2:我从书上知道的。 师:说说你对千米的认识? 生:(略) 师: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 1 千米的长度吗?(学生茫然状)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千米。 (板书:千米的认识) [感悟:《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 经验的基础之上。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身边就有数学,增强数学的亲和力。“你知道了什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 到了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一句“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充分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 片段二 1、屏幕出示:《学生拿米尺》、《100 米长的教学楼》、《200 米跑道》图片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我们学校的跑道。 2 师:你知道它有多少长吗? 生:绕跑道一周 200 米。 (显示:学校跑道 200 米) 师:你还看到什么? 生:我们学校的教学楼。 师:你知道它至西向东是几米? 生 1:100 米。 (显示:教学楼至西向东长 100 米) 生 2:我看到吴刚拿了一根米尺。(显示:米尺长 1 米) 师:请你借助这些材料,在小组内研究 1000 米与它们之间的关系,讨论 1000 米到 底是多长? 2、小组讨论。(教师轮流参与各小组交流) 3、反馈。 师:谁来汇报你们小组的研究成果? 生:我们小组选择 100 长的教学楼。10 个 100 长的教学楼就是 1000 米。 (出示:10 个 100 米是 1000 米) 师:100 米长的路你体验过吗? 生 1:100 米我大约要走 160 步。 生 2:我走了 150 多步。 生 3:我走了 162 步。 师:100 米大约要走 150 到 160 步左右。 生:我们小组选择 200 米的跑道。沿跑道跑 5 圈就是 1000 米。 (出示:沿跑道走 5 圈是 1000 米) 师:沿跑道走 5 图感觉如何? 生 1:有点累。 生 2:脚有点酸。 师:你走 1000 米用了多少时间? 生 1:15 分钟多。 生 2:大约 16 分钟。 …… 师:有的同学走得快,有的同学走得慢,所以用的时间有所不同。如果按你走 100 3 米的步数,算一算,走 1000 米大约需多少步? 生 1:大约需要 1600 多步。 生 2:大约需要 1680 步。 …… 师:感受了校园里的 1000 米,咱们再支公路上溜溜。从学校到……浙北大厦大约 是 1000 米。(课件展示)现在老师不提示,请你把刚才展示过的这段路再在你脑中闪 现一遍。 生:(闭眼想象) 师:把你家到学校的路线也闪现一遍,比较一下,是超过 1000 米,还是不到 1000 米。 生:我家到学校超过 1000 米。 师:你怎么知道? 生 1:我骑自行车要 10 几分钟。 生 2:我家到学校不到 1000 米。因为我走路只要 5、6 分钟。 师:讲了这么多的 1000 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单位就是…… 生(齐):1000 米=1 千米。 [感悟:在新课程理念的烛照下,“生活即课堂”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学生走出教 室,在社会、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去体验具体的、可感的、鲜活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主 动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教师在学生实践和身边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走一走,数一 数、算一算、估一估,体验、感悟“千米”的概念。在生活情境中的学习,让学生寻觅 到了数学知识的源泉,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片段三 师: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用千米作单位的长度吗? (出示《汽车速度表》、《限速牌》) 师: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 1: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 60 千米。 生 2:这里不能超过 40 千米。 师:这里什么不能超过 40 千米? 生:这是规定汽车每小时速度不能超过 40 千米。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课外书上看到的。 4 师:课外书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希望大家能像他一样多看课外书。到今天,我们学 会几个长度单位?你能有序的说一说吗? 生: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的? 生:1 千米等于 1000 米。1 米等于 10 分米…… (师分别板书 1000、10) 师:请在下面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在我房间的东面摆放着一张长 2( )的床,身高 130( )的我,睡上去可舒服了。 每天晚上,我都在高约 7( )的书桌上看书、写字。早上,我匆匆坐上公共汽车,赶往 2( )外的学校上课。 生:(略) [感悟:学以致用,数学也不例外。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 的最终目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把所学的所有长度单位返回到生活中,从实践中自然而然增强学生学习和 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评析: 1、紧密联系生活。让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 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 单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认识中导出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并结 合实际指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在学习千米时,也是通过学校的运动场的周长 等生活材料来建立千米的概念的。之后,让学生估计一下,从你家到学校,大概有多少 距离?说一说生活中其它大约相隔 1000 米的地方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 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知道了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如课件屏幕 显示:汽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最后的综合题则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深刻体验生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 5 理念。课前让学生走走,数数,感受 1 千米的长度。认识千米这一单位时,由学生从学 校操场一圈的周长推导出 1000 米大概有多长。在提示进率时,由他们自己组成学习小 组分析讨论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及相互之间如何转化。综合题练习时,更是把学生推 到了前台,让他们自己结合实际独立运用。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也设计了学生 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如在学完千米这一概念后,即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 讨论学习 2 千米 50 米=( )米,50000 米=( )千米等。综合题也是要求学生小组讨论, 互相交流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和探究学习意识。 3、快乐享受生活。着重体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基于建构主义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最有效途径。教学过程 中,着重体现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高效、丰富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在 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与新的所学知识同化后,即通过“自主学习”后完成对千 米的概念、进率的认识。如学生从 10 米、100 米和 200 米的实际长度推出 1000 米的具 体长度,从 1000 米=1 千米推出 2000 米=2 千米甚至更多。 为了达成学生顺利建构其知 识结构,教学中主要体现了这样几个环节,一是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 驾车旅游中的数学问题。二是采用积极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状态。三是充分发挥多媒 体教学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千米概念的表象。四即小组协作学习。五是强化练习设计, 即在每一个环节结束后,都及时安排进行必要的练习等。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