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冲刺:主观题得分,牢记两个“意识”
“也不是那种每次、每个题得分都低,而是按下葫芦起来瓢,不是这个题丢分,就
是那个丢分,似乎还没什么规律,但总体却总是维持在某一个分数段。”
——学生如是说
主观题包括:
非连续性文本的(第 6 题)
小说阅读的(第 8、9 题)
诗歌鉴赏的主观题(第 15 题)
在二轮复习的时候,很多同学在主观题得分上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明明觉
得自己读懂了”,也“很认真地回答了问题”,可是得分却不如人意。
主要是因为没有树立两个“意识”,即“题干意识”和“文本意识”。
在高三的复习中,老师一定都会给大家提供一些“答题套路”,其实就是基于题干
的提问类型进行的总结。答题套路的作用在于将答案模块化,有助于我们在考场上快
速确定答题的思路和形式,大大节省了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但是,有些同学过于
依赖和拘泥于“答题套路”出现以下副作用:
(一)答案太“干”,全是套话。
(二)一旦出现稍有变化的新题型就没了章法,乱答一通。
究其根源,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加入的思考太少。
(1)
有的同学很“聪明”,他们记住了老师提供的“答题套路”,并且在做题的时候也能
判断出应该使用哪种套路。
但是!
在考试的时候,他们直接把平时积累的套路“复制粘贴”到答题卡上,却没有在答
案中体现“这道题”的文本内容。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某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有什么
表达效果呢?答曰:“形象生动”。又或者:某句写景句有什么作用?答:作者借景物
描写表达了情感。
我们一定要明确,答题套路只是提供一个思考的框架,在答题的时候照搬答题套
路中,而没有根据具体文本分析和阐述,就好比搭房子的时候只搭个毛坯房,却没有
针对客户量身定制家居,完善内部装修,得分少也就不足为奇了。怎样避免这种情况
的发生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第一种意识——“文本意识”。
(2)
还有的同学擅长做“熟”题——就是和高考真题相似度极高的题。这些同学往往学
习很认真,牢牢记住了真题的答案,也会在此基础上稍作变通,平时做模拟题的时候,
会根据文本的不同做出调整,因此,在平日里众多向高考“致敬”的高仿题考试中,这
类同学的得分一般很好。
但是!
一旦某个考题超出了自己积累的范围,出现没有积累过的题型,这类同学就会慌
得一批,顿时没了章法,“不求功劳但求苦劳”地答了一大堆,得分却很惨淡。这类同
学常常会在某些创新题上栽跟头。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明确,答题套路不是定量的,也不是固化不变的。答题套
路本身就是基于对大量同类型问题的总结而提炼出来的,而高考本身则是不断成长和
变化的。仅仅学会已有的“套路”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会自己总结“套路”,让自己的“答
题套路”随着做题经验而不断增加。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明了“套路”背后的思维,真正做到知其然,
并且知其所以然,才能在考试的时候灵活变通,更准确地组织答案。
高考题对学生素质的考查是相对稳定的,但是题干却是灵活多变的,答案也应该
随着问题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将这种变化体现在答案的组织和表达上。如何做到这点
呢?
这就是今天要说的第二种意识——“题干意识”。
【例题举隅】
【解析】
题干意识:不仅仅是“审过题了”,更要体现在答案当中。比如这道题要紧紧围绕“新
基建”“抗击疫情”之间的“关系”来组织答案,剔除与此无关的答案,对于表述不太合乎
题干的原文也要做适当修改。
文本意识:论述类文本的主观题一定要依据所给文本,不能主观臆测,随意增加
或改变内容。
【例题举隅】
【解析】
题干意识:“一再相约”和“心理”是体现“题干意识”的关键词,这些词是限制也是提
示,是出题人送给我们的“筛子”,可以拿着它在文本中筛选对应内容。
文本意识:文学类文本(小说)的主观题答案常常需要我们对语境的准确判断甚
至调动我们的生活经验,利用我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例题举隅】
【解析】
题干意识:从题干看出这是一道手法分析题。题干提供(限定)了手法——“冰山
理论”,并对此手法进行了简要解释。同时,题干还限定了从“情节安排”的角度进行分
析。
文本意识:手法分析类的题特别容易陷入“术语粘贴”的误区,比如上图答案中的
第 2 条,如果没有“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这一句,答案就没有充分体现“文本
意识”。
【例题举隅】
【解析】
题干意识:相较众多的情感概括、手法分析题,这个题型比较有新意,要求同学
们概括“这首诗阐述了什么道理”,并且还要写出对自己有何“启示”。这样的提问方式
有效地防止了诗歌鉴赏题的套作,只有真正读懂文本才能回答。
文本意识:第一问的答案与文本更加贴合,是对诗中内容观点的概括。第二点则
更侧重于考查学生读诗之后能不能获得“启示”。
【类似题型】
【2021 年太原二模】《归来》(莫泊桑)
8.文中画线句子三处写的女马丁的哭泣,这三个哭泣分别体现了女马丁当时怎样
的心情?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8. ①第 1 处表现心疼和惊喜。在得知马丁为何在 12 年之后才归来时,她“拿着围
裙捂着脸哭了起来”,表现了对丈夫的心疼与丈夫平安归来的惊喜。
②第 2 处表现不舍和为难。当马丁谈到女马丁孩子和房子的归属时,她“用围裙捂
着嘴巴出一阵抽噎”,这里主要是她面临新的分离的不舍和为难。
③第 3 处表现了百感交集,有心酸悲苦,依恋还有尴尬。当马丁向她走来时,“她
一头扑到他怀里呜咽”,这时的她百感交集,有 12 年的辛酸悲苦,有对丈夫的依恋和
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还有目前处境的尴尬。
9.以小见大是短篇小说的主要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莫泊桑在本文是如何体现这
一特点的。
9.①以小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在小说中作者莱韦克这一人物,当他得知马
丁处于饥饿中时,就直接把马丁领回家,在自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不仅让妻子给他
面包,还拿果酒;带着马丁去找神甫的路上,路过咖啡馆能平和的请马丁喝酒并且要
好酒,这些细节都能体现,莱韦克是光明磊落而又善良的人。
②以小事件(小人物)反映大社会。女马丁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妇女,她的遭遇
不仅是她的困难,也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底层百姓的写照,咖啡馆老板的从容平静也
能反映出这不是一个家庭的遭遇,而是整个底层社会的缩影。
【2021 年太原一模】
题胡逸老致虚庵①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遣金满籯②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③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①胡逸老,生平不详,致虚庵为其书房。②籯: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③
明月:此指珠。
15.“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教、家风,你从诗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5.①诗书传家:诗书教化,育子成材,只留金银财富,常招致灾祸。
②乐善好施:宅心仁厚,悲天悯人,为子孙后代做榜样,蓄福报。
③清廉自守,坚守本心,心灵澄澈,任何外物都不能玷污灵魂。